土地证券化:城市土地储备系统融资模式的重要选择

土地证券化:城市土地储备系统融资模式的重要选择

一、土地证券化:城市土地储备制度融资方式的重要选择(论文文献综述)

湛栩鶠[1](2019)在《土地储备融资法律制度的完善》文中指出土地储备是指为了增强政府对城市土地利用的宏观调控能力,统一规范土地出让市场,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强化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规划、城乡规划的落实,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及土地储备机构对依法取得的土地进行统一前期开发、熟化平整后,将开发成熟的土地控制、储存、管理以备对外供应的行为。土地储备中的征收补偿、拆迁安置补偿、前期开发整理、多通一平等工作有着大量的资金需求,充裕的资金是土地储备活动得以顺利运转的基础,因此土地储备融资活动在土地储备制度中处于重要地位。自2001年土地储备制度在全国各地推广建立以来,实践中运用过的土储融资方式有财政拨款、国有土地收益基金、土地经营收入、银行贷款、土地储备专项债券、引入社会资本(PPP)、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信托计划等,这些融资手段为土地储备筹得大量资金,大大缓解土地储备机构的资金压力,保证土地储备工作的顺利开展与成功运行。然而,由于缺乏较高强制性、统一性、效力性、稳定性、普遍性的法律位阶级别的规范性文件的约束规制,我国土地储备融资各地实践操作的弹性空间较大,任意性较强,存在以下问题:各地立法政策标准不统一、融资手段与流程触犯现行法律规定、现行制度规定存在较大缺陷不足、政府行为朝令暮改、法律文件规定的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效果不足等。这些问题严重阻碍规范合法的的土储融资方式的进一步推广运用,不利于我国土地储备融资活动的统一开展。本文介绍了各地土储融资实践的具体方式,归纳了不同土储融资方式的违反现行相关民商事法律与中央政策的理由;分析了我国储备土地前期开发实践的四种模式的利弊,提炼了我国土地储备融资活动的主要法律缺陷。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土地储备融资法律制度的完善思路与对策,即根据法理逻辑与民商事法律原则为前提,界定储备土地的权利属性,奠定土地储备对外融资的物权法律基础;以中央出台的有关土储融资规范性文件为指引,强化、完善现有的土储融资方式;以批判吸收的态度承认实践中各地探索的新型土储融资方式的有效性与合理性,以扬长期短的思维吸纳各地土储融资实践的合法、有益、实操性较强的部分,完善我国土地储备融资的制度体系;待条件成熟,土地储备融资制度可以上升国务院行政法规级别以上立法,形成融合、规范、稳定、普遍的土地储备融资法律法规,统一规制我国各地方政府的土储融资行为,增强土地储备对外融资的强制约束力,促进土地储备融资多元化,扩大土地储备融资规模。

林黎明[2](2019)在《ZS集团有限公司土地经营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而城市中的土地则是经济发展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土地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如何实现土地价值最大化是被土地所有者历来关注的焦点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迅猛增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推动了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并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我国城市的土地使用经历了一系列的制度变更,从计划到市场,从无偿到有偿,从无限期到有限期。自1987年深圳率先协议出让了第一块国有土地的使用权起,我国土地开始实施市场配置,既充分体现了土地资源作为资产的价值,又为土地运作机制提高了效率,盘活了存量的土地资产。而在市场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土地经营越来越引起多方的关注。ZS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以来,在ZZ市的土地经营工作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随着经济不断地发展与城市化不断提升,土地供求矛盾不断加大,加剧了 ZS集团有限公司在土地经营方面所面临的困境和难题。而土地政策随着经济发展的调整,更增加了 ZS集团有限公司在土地经营上的挑战。本文将立足于理论,着眼于实际,以ZS集团有限公司为案例,分析其在土地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融资模式存在缺陷、土储规模欠合理、土地价值未能充分体现、未能合理控制土地开发及转让进度和产业引进欠缺与运营能力不足。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优化方案,主要包括土地融资多元化、土储规模合理化确定、改变土地价格评估方式、风险防范与控制和运营模式的转型升级。从而进一步探究土地经营工作中存在问题,期盼对促进我国的土地市场的发展、相关制度的改革、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存在重要意义。

于芳[3](2013)在《城市土地储备资金短缺解决机制研究》文中提出土地储备是一项资金密集型工作,土地储备的每个环节都需要资金的支持。土地储备资金短缺问题已成为制约土地储备制度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由于我国土地储备制度建立时间不长,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还处在探索阶段,现有研究虽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但缺乏系统地解决问题的整体架构。本文尝试从资金供给与资金需求的角度探讨解决土地储备资金短缺问题的办法,以完善土地储备制度。本文采用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方法,运用土地产权理论、制度变迁理论等知识,从土地储备的制度、管理与融资三个层面并结合土地储备的实践,构建三位一体的土地储备资金瓶颈解决机制,希望能为这方面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土地储备制度层面。完善的土地储备制度是土地储备融资的必要条件,论文从土地储备融资的角度,分析了土地储备的立法、目标和机构性质。论文从法律效力位阶的角度对土地储备法律体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应将土地储备制度纳入土地管理法的建议;基于制度变迁理论对土地储备目标进行了动态考察,将储备目标划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分析了以公司形式出现的土地储备机构运作模式,指出无论是事业单位的储备机构还是公司形式的储备机构,其实质都是事业单位法人。2.土地储备管理层面。论文按着土地储备的运作环节即土地收购、一级开发和储备的程序,从控制成本的角度优化了土地储备管理系统。首先,论文分别从土地产权、土地增值和地租的角度分别分析了土地储备收购价格内涵,明确土地储备收购价格包含内容;其次,将土地储备机构与土地一级开发企业统一于委托—代理理论框架下,建立了土地储备机构与土地一级开发企业委托—代理模型并对激励强度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认为较合理的控制开发成本的做法就是一级开发资金由开发企业筹集并承担部分开发风险,从而提出了土地一级开发应采用BT模式的建议;最后,基于存储理论,借鉴EOQ模型建立了土地储备量模型,为解决土地储备适度规模的问题提供参考。3.土地储备融资层面。依据土地储备融资特点、土地储备目标及储备机构性质和我国金融管制要求,提出了国有土地收益基金的设想。

陈晓军[4](2010)在《城市土地储备发展模式及实证研究》文中提出我国自从1996年第一个土地储备机构—上海土地发展中心成立以来,全国绝大多数的市(县)建立了土地收购储备机构。土地收购储备已经成为政府调控城市土地市场、促进城市土地优化配置和保证国有土地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举措。但是,随着城市土地储备的深入开展,实践中出现了圈土、占地、炒地等诸多的问题,对土地储备属性、内涵的认识也不一致。对此,本文基于国内外城市土地储备实践和已有研究成果的分析,结合我国国情和相关土地法规及城市土地储备中存在的问题,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我国城市土地储备的理论问题、管理模式以及土地储备运转中的储备量测度、融资方式选择和风险评估防范等核心业务管理技术,为政府的相关决策提供依据、方案和政策性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1.基于土地产权理论、地租理论、资产经营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理论,研究并界定了城市土地储备的属性、主体、目的、对象与方式;以支配权而非土地形态为主要依据,将城市土地储备定义为市、县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为调控土地市场、促进土地资源有效利用而依法取得土地支配权,以不同的形态储存土地以备供应的行为。此定义对我国城市土地储备的健康发展和管理模式的规范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2.以优化城市土地管理系统结构、通过委托代理经营实现土地储备经营主体实体化、代理人运转方式规范化和法定针对不同储备对象采用不同的储备方式并尽量缩短实物储备周期为核心,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土地储备管理模式新构思,并且明确界定了有关主体的职能、权益。研究成果有利于克服土地储备实践中的无序、混乱状态,节制不良行为,提高土地储备的经济效果,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3.基于城市土地需求量和储备量影响因素的分析,构建了以BP网、输入变量预测模型和土地需求量预测组成的城市土地需求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以及由土地储备结构系数、土地储备市场系数和土地需求量三部分组成的城市土地储备量预测模型,为城市土地储备运作管理提供了定量分析的工具,具有应用参考价值。此外,论文还广泛地研究了城市土地储备的运作中的融资模式和风险管理问题,分别就土地储备项目融资、土地债券、土地信托、土地资产证券化等融资方式以及土地储备面临的社会风险、制度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财务风险和风险的评估、防范等,提出多项政策性建议。本文的研究成果对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城市土地储备管理模式、发展机制,以及促进土地资源有效利用等,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吴强[5](2009)在《中国城市土地证券化研究》文中指出为了解决当前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保护农民的耕地、盘活企业存量用地,中国开始建立城市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实践证明,土地储备制度提供了一个国家对土地资源进行宏观和微观调控,科学配置土地资源、优化土地经营模式,规范土地市场交易秩序的有效模式。政府通过这项制度,可以垄断土地供给的一级市场并且有效调控土地二级市场,进而有效地对城市土地进行管理与利用。然现阶段,土地储备制度作为一项创新制度,在运行过程中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土地储备制度融资渠道单一,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城市土地储备工作中的资金运营,探索解决土地储备机制资金瓶颈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在总结国内外针对城市土地证券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城市土地证券化作用与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进行土地证券化为城市土地储备机构提供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融资途径,能优化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降低银行经营风险。我国城市土地整理能够产生稳定的、可预测的现金流,地方政府和城市土地储备机构作为国有土地的管理者和权利的行使者具有良好的信用,我国的政治经济环境为城市土地证券化提供了条件,进行土地证券化具有可行性。城市土地实体证券化主要运作模式有债券、股票、信托、基金四种方式。发行土地债券资金来源广泛、融资成本较低、灵活性强,适用于项目融资规模比较大,开发周期相对比较短的项目,尤其更适用于那些银行贷款与城市土地储备所需资金运行时间、期限上不匹配的情况。土地信托融资成本低,募集方式灵活,利率比较灵活,适合用于城市新区土地成片开发等大型项目。城市土地基金主要适用于投资项目比较大、不确定因素比较多、投资周期长的土地项目。文章最后以土地债券为例对土地证券进行了投资者价值分析,研究表明:土地债券与相同或相近期限结构的国债相比,是一种风险较低,收益稳定的投资品种,对投资者具有吸引力。

胡凯华[6](2008)在《我国城市建设用地证券化研究》文中提出 土地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虽然具有不可耗竭的特性,但是随着我国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城镇化的加速、城市的扩张和人口的持续增长,土地资源日益显现出稀缺性。且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持续高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的阶段,其中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区改造以及房地产开发均对资金需求巨大,而在当前城市土地开发中资金需求方的融资渠道极其单一,过度依赖财政拨付和银行贷款,这使得我国政府财政不堪重负,也使银行贷款风险过度集中。如

王成华,汲崇哲[7](2008)在《土地储备融资方式的最佳选择》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在认真调查、分析问题的基础上,以土地储备制度为出发点,结合实践经验,对土地储备融资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通过对财政拨款、出租和出让土地收益、其他社会资金等几种土地融资方式的权衡,分析了我国在土地储备融资工作中的利弊,提出了土地证券化是土地储备融资方式的最佳选择这一基本论点。

张征[8](2008)在《新时期我国城市土地资产证券化运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城市土地是城市最大的存量资产,在当前土地资源稀缺、土地收益大量流失的状况下,必须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土地,充分发挥土地潜在的价值。当前我国城市土地管理制度未能最大化发挥城市土地的资产价值。为了解决土地储备严重的资金瓶颈问题、改革和完善我国的征地制度、增强政府调控土地市场和国民经济的能力、高效合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及优化经济结构,探索和实施城市土地资产证券化运营模式是很有必要的。目前在国际上,一种金融创新——资产证券化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它是一种优良的融资方式,这为我国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资金不足、实现金融创新、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破解城市土地资产管理困局提供了思路。因此,本文试图以资产证券化的理论和实践,来探索在我国实施城市土地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和适用模式,为解决我国城市土地管理资金难题提供参考。本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是引言,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和国内外土地资产证券化的研究进展情况和研究目标、思路方法等;第二章分析了城市土地资产证券化的概念和理论基础;第三章主要分析了在我国城市实行土地资产证券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认为当前在我国城市实行土地资产证券化不仅是紧迫的,而且是可行的;第四章主要对城市土地资产证券化的效率的内涵进行了界定,系统的分析了土地资产证券化的外在效率和内在效率,论证了土地资产证券化效率与经济效率以及金融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而对影响城市土地资产证券化效率的一系列因素做了分析;第五章是本文的重点,首先分析了八种城市土地资产证券化模式,然后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可行模式——发行城市土地信托受益凭证,并对这种模式的具体运行步骤作了说明;第六章是本文的结论部分。本文运用了实证研究和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定性表述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历史分析和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分析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在我国实行城市土地资产证券化有充分的理论依据;我国目前的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及管理体制决定了实行证券化运营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我国实行城市土地资产证券化有利于土地管理效率、土地利用效率、金融效率、市场经济运行效率乃至整个国民经济运行效率的极大提高;在我国城市实行土地资产证券化,可行的模式为发行城市土地信托受益凭证模式。

戴双兴[9](2008)在《构建政府主导型土地储备模式》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土地经济理论为指导,分析了我国城市土地使用制度的历史变迁过程,考察了土地储备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与发展现状。在我国推行土地储备制度的过程中,宏观政策给予地方政府较大的“自由度”,致使各城市土地储备模式差异较大,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以上海为代表的市场主导型土地储备模式,二是以杭州为代表的政府主导型土地储备模式,三是以南通为代表的市场政府混合型土地储备模式。借鉴发达国家(地区)土地储备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城市土地市场的实际情况,本文认为政府主导型土地储备模式更符合我国国情。政府主导型土地储备模式要求所有进入城市流转的土地都必须由政府强制统一收购,在此基础上,政府成为土地一级市场上唯一的供应者,真正实现“一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口子供水”。该模式从根本上克服了多头供地的弊端,地方政府能够根据城市发展对建设用地的需求制定供地计划,适时适量向市场供应土地,调控土地供应量、供应结构,充分发挥了政府对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作用。在肯定成效的同时,还应看到政府主导型土地储备模式还处在发展初期,实际工作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一是要求所有进入城市流转的土地必须由政府统一收购,容易引起地方政府利用垄断权利,压低土地收购价格,侵犯土地被收购者的合法权益;二是政府牢牢掌握城市土地供应的主动权,一切土地经由政府垄断供应,但由于土地供应与地方财政收入密切相关,为增加土地出让收益,地方政府采用“饥饿供地法”来达到提高土地价格的目的,引起了人们对土地储备制度的怀疑;三是政府主导型土地储备模式需要巨额资金加以支持,但以银行贷款为主的融资方式难以满足其资金需求,增加了土地储备资金运行的风险。鉴于上述问题,本文提出,土地储备机构在收购土地时,应该在体现政府意志的前提下,按照权力和利益相一致的原则,科学界定土地收购价格,合理分配政府和被收购者之间的土地收益;在供应土地时,要增加土地供应量,改进土地供应方式,加强土地供应后的监督管理,特别是要改革土地出让金管理办法,完善地方公共财政体制来改变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格局;在筹集土地资金时,可以通过实行土地证券化和建立国有土地收益基金为土地储备制度融资。

梁文[10](2008)在《城市土地资产证券化融资模式及风险控制研究》文中认为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中,土地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城市土地储备制度是我国城市土地管理领域的一项制度创新,对规范城市土地市场,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和合理利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土地储备机制的运行总是伴随着资金的运动,土地储备资金不足和融资结构的不合理已成为制约城市土地储备机制发展与完善的主要因素。因此拓宽土地储备融资渠道,寻求土地资产证券化路径非常必要。目前我国土地资产证券化实践还处于探索阶段,土地资产证券化理论研究仍处于零星状态,缺乏对土地资产证券化本质、动因及融资模式的深入研究。本文以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理论为指导,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比较研究与对策研究相结合、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融资创新的角度提出城市土地资产证券化融资模式及风险控制的对策。土地资产证券化是以土地收益或者土地贷款作为担保发行证券的过程,属于一种金融创新,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融资,即创造一种信用高、流动性强、对不同类型投资者都具有吸引力的证券。土地资产证券化是拓宽融资渠道、改善融资结构、维护金融稳定的必然选择。土地资产证券化融资方式作为一种全新的探索,需要健全的法律法规,有效的市场机制和完善的操作技术等。就目前而言,尝试土地信托计划和土地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值得重视,对拓宽土地储备融资渠道,完善我国土地储备融资体系,具有现实意义。士地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因其突出的综合经济效应,有望得到广泛运用,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资产证券化形式,是在我国现有市场环境和监管背景下的创新性试点。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从梳理资产证券化国内国外研究成果入手,结合我国资产证券化的最新运行实践,分析了当前土地储备融资现状及其风险,阐述了土地资产证券化研究的意义;将制度经济学中的制度变迁理论运用于金融产品创新的分析中,诠释了资产证券化的经济内涵;通过对资产证券化基础理论和核心原理的分析,构建了城市土地资产证券化融资模式研究的基础理论框架。(2)构建了科学、可行的土地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融资模式。本文在对国内外土地证券化不同融资模式进行分析与评价的基础上,运用资产证券化基本原理,突出结构性融资的优势,构建了政府主导型的土地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融资模式。(3)从定性角度全面分析了土地资产证券化的风险类型;建立了风险分析指标体系;运用模糊评价法提出了土地专项资产管理计划风险评价模型;构建了风险控制的完整体系。(4)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并结合土地抵押贷款证券化和土地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融资模式分析了土地资产证券化的金融效率。确立了融资效率评价指标设计的原则,构建了一个多角度、多层次的土地储备机构融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土地储备机构融资效率评价模型。(5)结合武汉新区土地储备的现状,提出了基于现有制度环境基础上的土地储备、开发项目融资证券化应用模式,即股权类土地信托计划和土地专项资产管理计划模式,并设计了两种不同融资模式的交易结构和操作步骤。

二、土地证券化:城市土地储备制度融资方式的重要选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土地证券化:城市土地储备制度融资方式的重要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1)土地储备融资法律制度的完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目的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2 文献综述、创新与不足
        1.2.1 文献综述
        1.2.2 创新与不足
        1.2.2.1 本文的创新之处
        1.2.2.2 本文的不足之处
    1.3 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1.3.1 研究方法
        1.3.2 结构安排
第二章 土地储备制度的基本内容
    2.1 土地储备制度的概念与构成
    2.2 储备土地的权利性质
第三章 土地储备的资金需求与前期开发
    3.1 土地储备的资金用途
    3.2 储备土地传统一级开发模式
        3.2.1 政府垄断模式
        3.2.2 市场运作模式
        3.2.3 政府主导的市场化运作模式
        3.2.4 政府与市场合作开发模式
    3.3 土地储备一级开发模式的不足之处与发展方向
        3.3.1 土地储备一级开发模式的不足之处
        3.3.2 土地储备一级开发模式的发展方向
第四章 土地储备融资的具体融资方式与法律制度变迁
    4.1 实践中土地储备的具体融资方式
        4.1.1 财政拨款
        4.1.2 银行贷款
        4.1.3 土地经营收入
        4.1.4 土地储备专项债券
        4.1.5 PPP融资模式
        4.1.5.1 BT模式
        4.1.5.2 政府购买服务模式
        4.1.5.3 重庆土储的股权合作模式
        4.1.5.4 “轨道+土地”模式
        4.1.5.5 土地收益补偿模式
        4.1.6 土地储备资产证券化模式
        4.1.6.1 土地开发资金信托
        4.1.6.2 土地储备资金信托
    4.2 土地储备融资的法律制度变迁与未来发展方向
        4.2.1 我国土储融资的法律制度变迁
        4.2.2 我国土地储备融资法律制度的未来发展方向
第五章 现行土地储备融资制度存在的法律问题
    5.1 土地储备融资实践操作问题
        5.1.1 各地土储融资实践不一致,违反法律规定或触犯规章政策红线
        5.1.2 土储前期开发收益分配的各地实践不一致,难以吸引社会资本投资
        5.1.3 靠不断征地解决土地储备资金短缺的问题,引发多重隐患
    5.2 土地储备融资制度现有规定的缺陷
        5.2.1 储备土地权利性质不明,对外融资缺乏物权法律基础
        5.2.2 法律规章规定的土储融资渠道单一,难以弥补土储项目资金缺口
        5.2.3 土储融资监管的法律约束缺位,引发地方政府债务危机
        5.2.4 缺乏统一规范、较高效力的土储融资的法律文件,各地土储融资规定混乱不一
        5.2.5 土地储备融资的中央、地方政策缺乏稳定性、连贯性,打击社会资本积极性
第六章 土地储备融资法律制度的完善建议
    6.1 完善现有土储融资模式,强化现有土储融资功能
        6.1.1 完善土地储备专项债券融资制度
        6.1.2 采用土地出让溢价分成收益分配模式,加强对社会资本的投资吸引力
    6.2 完善土储融资现有法律政策的规定,填补土储融资规范内容的不足
        6.2.1 立法明确储备土地权属性质,奠定土储融资的法律基础
        6.2.2 立法加强土地储备融资监管,规范土地储备融资流程
    6.3 推广土储PPP项目金融资产担保融资方式,拓展土地储备融资渠道
        6.3.1 采用土储PPP项目金融资产担保融资方式的必要性
        6.3.1.1 设立土储PPP项目公司的必要性
        6.3.1.2 采用金融资产担保融资的必要性
        6.3.2 土储PPP项目金融资产担保融资的具体方式
        6.3.2.1 土地储备PPP项目资产证券化
        6.3.2.2 土地储备PPP项目应收账款质押贷款
    6.4 土地储备融资制度上升立法,提高土地储备融资制度的法律效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2)ZS集团有限公司土地经营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土地经营相关概念
        2.1.1 土地
        2.1.2 城市土地
        2.1.3 土地经营
    2.2 土地经济学
        2.2.1 地租理论
        2.2.2 地价理论
        2.2.3 供求理论
    2.3 国内外土地经营模式对比分析
        2.3.1 国外土地经营模式对比分析
        2.3.2 国内土地经营模式对比分析
        2.3.3 土地经营模式总结
第三章 ZS集团有限公司土地经营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3.1 ZS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3.2 ZS集团有限公司土地经营现状
        3.2.1 土地使用情况
        3.2.2 土地经营模式
    3.3 ZS集团有限公司土地经营存在问题分析
        3.3.1 融资模式存在缺陷
        3.3.2 土储规模欠合理
        3.3.3 土地价值未能充分体现
        3.3.4 未能合理控制土地开发及转让进度
        3.3.5 产业引进欠缺与运营能力不足
第四章 ZS集团有限公司土地经营模式优化方案
    4.1 土地融资多元化
        4.1.1 土地证券化
        4.1.2 PPP模式应用
    4.2 土储规模合理化确定
        4.2.1 基本思路
        4.2.2 影响土地需求的要素
        4.2.3 土地经营与城市经营有机结合
    4.3 改变土地价格评估方式
        4.3.1 按照成片开发工业用地性质评估土地价格
        4.3.2 按照工业用地与规划用途基准地价中间值进行土地价格评估
        4.3.3 不同评估方式土地价值差额
    4.4 风险防范与控制
        4.4.1 促进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
        4.4.2 严控财务风险
        4.4.3 建立地产泡沫预警机制
    4.5 运营模式的转型升级
        4.5.1 运营基本方向
        4.5.2 运营基本措施
第五章 ZS集团有限公司土地经营优化方案的保障措施
    5.1 组织保障
    5.2 人才保障
    5.3 文化保障
参考文献
致谢

(3)城市土地储备资金短缺解决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城市土地储备概念研究
        1.2.2 城市土地储备资金短缺研究
        1.2.3 结论
    1.3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理论基础
        1.3.3 可能的创新点
    1.4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案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城市土地储备资金短缺原因分析
    2.1 城市土地储备资金短缺现状
    2.2 城市土地储备资金短缺原因分析
        2.2.1 城市土地储备资金需求分析
        2.2.2 城市土地储备资金供给分析
    2.3 城市土地储备资金短缺原因深度分析
        2.3.1 土地储备制度缺陷降低了土地储备吸融力
        2.3.2 土地储备工作不完善导致土地储备资金需求偏高
        2.3.3 土地储备融资机制不合理导致土地储备资金有效供给不足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完善城市土地储备制度
    3.1 城市土地储备制度供给与需求分析
    3.2 完善城市土地储备制度法律体系建设
        3.2.1 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现行法律法规体系
        3.2.2 现行土地储备法律体系存在问题
        3.2.3 统一土地储备立法的可行性分析
    3.3 城市土地储备目标分析
        3.3.1 国外土地储备目标分析
        3.3.2 国内城市土地储备目标
        3.3.3 制度变迁视角下的土地储备目标
    3.4 城市土地储备运作模式及机构设置
        3.4.1 城市土地储备的运作模式
        3.4.2 城市土地储备机构设置及性质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优化城市土地储备管理体系
    4.1 优化城市土地储备收购环节
        4.1.1 城市土地储备收购现状
        4.1.2 城市存量土地收购问题分析
        4.1.3 城市存量土地储备收购价格内涵分析
    4.2 优化城市土地储备开发环节
        4.2.1 土地一级开发成本控制与资金来源
        4.2.2 优化土地一级开发管理
        4.2.3 土地一级开发运用 BT 模式研究
    4.3 优化土地储备储备环节
        4.3.1 拟定城市土地储备量的思路
        4.3.2 构建土地储备量模型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建立国有土地收益基金的探索
    5.1 土地储备融资特点
    5.2 城市土地储备融资方式分析
    5.3 建立国有土地收益基金
        5.3.1 国外土地基金实施情况
        5.3.2 土地基金在我国的实践
        5.3.3 国有土地收益基金功能
        5.3.4 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性质
        5.3.5 国有土地收益基金资金来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土地储备资金短缺解决机制实证研究
    6.1 北京市土地储备机构资金运作现状
        6.1.1 北京市土地储备中心资金来源
        6.1.2 北京市土地储备机构资金运用情况
    6.2 北京市土地储备制度建设
    6.3 北京市土地储备管理工作
        6.3.1 北京市土地储备收购情况
        6.3.2 北京市土地储备开发情况
        6.3.3 北京市土地储备量的测算
    6.4 北京市土地储备融资特点
    6.5 北京市土地储备资金短缺解决机制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1.1 研究工作内容总结
        7.1.2 主要结论
    7.2 有待进一步研究问题的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4)城市土地储备发展模式及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状况
        1.2.2 国内研究状况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方法和线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 城市土地储备经营的理论问题
    2.1 城市储备经营的理论基础
        2.1.1 土地产权理论
        2.1.2 地租理论
        2.1.3 资本经营理论
        2.1.4 新公共管理理论
    2.2 城市土地储备的内涵与方式
    2.3 城市储备土地经营的内涵与方式
    2.4 小结
3 城市土地储备管理模式
    3.1 国外城市土地储备管理模式
        3.1.1 土地银行运作管理模式
        3.1.2 土地储备运作管理模式
        3.1.3 国外城市土地储备管理的特点
        3.1.4 对我国土地储备管理的启示
    3.2 国内城市土地储备管理模式及问题分析
        3.2.1 市场主导型运作管理模式
        3.2.2 政府主导型运作管理模式
        3.2.3 市场政府混合型运作管理模式
        3.2.4 城市土地储备三种运作管理模式比较
        3.2.5 城市土地储备管理存在的共性问题
    3.3 改进城市土地储备管理模式的建议
        3.3.1 优化土地储备管理系统的结构
        3.3.2 实现代理经营主体实体化
        3.3.3 规范城市土地储备发展公司的运作管理
        3.3.4 法定土地储备方式,缩短实物储备周期
    3.4 小结
4 城市土地需求量与储备量预测
    4.1 城市土地需求量预测
        4.1.1 城市土地需求的影响因素
        4.1.2 城市土地需求预测的BP神经网络模型
    4.2 城市土地储备量预测
        4.2.1 城市土地储备量的影响因素
        4.2.2 城市土地储备量预测模型
    4.3 实例:西安市土地储备量预测
    4.4 小结
5 城市土地储备融资模式
    5.1 土地储备资金需求特点
    5.2 土地储备融资现状
        5.2.1 土地储备融资渠道
        5.2.2 土地储备融资存在的问题
    5.3 土地储备融资模式
        5.3.1 土地储备项目融资
        5.3.2 土地债券
        5.3.3 土地信托
        5.3.4 土地资产证券化
    5.4 土地融资模式的实施措施
    5.5 小结
6 城市土地储备风险管理
    6.1 城市土地储备风险的类别
    6.2 城市土地储备风险评估
        6.2.1 土地储备项目风险的测度
        6.2.2 多土地储备项目风险评估方法
        6.2.3 时间序列回归判别
    6.3 城市土地储备风险防范
        6.3.1 城市土地储备风险防范原则
        6.3.2 城市土地储备风险防范目标
        6.3.3 城市土地储备风险防范措施
    6.4 小结
7 结论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7.1 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
    7.2 有待研究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博士研究生阶段发表论文及科研工作

(5)中国城市土地证券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城市土地
        1.2.2 城市土地储备制度
        1.2.3 土地整理
        1.2.4 土地证券化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4 研究设计
        1.4.1 行文思路及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2 城市土地证券化理论基础
    2.1 城市土地证券化原理
        2.1.1 城市土地证券化核心原理
        2.1.2 城市土地证券化基本原理
    2.2 土地证券定价基础理论
        2.2.1 土地债券收益水平测度
        2.2.2 利率期限结构
3 城市土地证券化作用及可行性分析
    3.1 城市土地证券化作用分析
        3.1.1 提供一种现代化融资工具
        3.1.2 能够优化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
        3.1.3 能够为投资者提供新型投资工具
        3.1.4 有利于完善城市土地储备机制
        3.1.5 能够推动直接金融与间接金融融合
    3.2 城市土地证券化可行性分析
        3.2.1 城市土地能够产生稳定的、可预测的现金流
        3.2.2 城市土地所有者具有良好的信用
        3.2.3 具备城市土地证券化政治环境
        3.2.4 具备土地证券化经济环境
4 城市土地证券化模式设计
    4.1 城市土地证券化的一般模式
        4.1.1 城市土地实体资产证券化
        4.1.2 城市土地信贷资产证券化
    4.2 城市土地证券化参与主体分析
        4.2.1 城市土地证券化发起人
        4.2.2 SPV
        4.2.3 土地证券信用评级机构
        4.2.4 土地证券信用增级机构
        4.2.5 土地证券承销商
        4.2.6 土地证券投资者
    4.3 城市土地证券化模式设计
        4.3.1 城市土地债券设计
        4.3.2 城市土地信托收益凭证设计
5 城市土地证券定价分析
    5.1 适合证券化的城市土地
    5.2 城市土地定价分析
    5.3 投资者价值分析案例
6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7)土地储备融资方式的最佳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一、土地储备融资的现状
二、几种土地储备融资方式的来源
    1. 财政部门从已供应储备土地产生的土地出让收入
    2. 财政部门从国有土地收益基金中安排用于土地储备的资金。
    3. 土地储备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举借的银行贷款及其他金融机构贷款。
    4. 经财政部门批准可用于土地储备的其他资金, 笔者
    5. 上述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
三、几种土地储备融资方式的利弊
    1. 从已供应储备土地产生的土地出让收入中安排。
    2. 从国有土地收益基金中安排。
    3. 银行贷款具有提供资金量大的特点, 是目前土地储备融资的主要来源。
    4. 财政部门批准可用于土地储备的其他资金, 笔者归
    5. 上述资金利息收入。利息收入因收益不高也不适合作为土地储备资金。
四、土地证券化是土地储备融资方式的最佳选择
    1. 土地证券化发展的必然条件
    2. 土地储备融资方式的选择

(8)新时期我国城市土地资产证券化运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资本证券市场已经初具规模
        1.1.2 资产证券化引导时代潮流
        1.1.3 目前城市土地经营制度存在弊端
        1.1.4 土地储备制度已经占据重要地位
    1.2 国内外土地资产证券化的研究述评
        1.2.1 西方土地证券化研究述评
        1.2.2 我国土地证券化研究述评
    1.3 研究设计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城市土地资产证券化理论基础
    2.1 城市土地资产证券化理论
        2.1.1 现金流原理
        2.1.2 资产重组原理
        2.1.3 风险隔离原理
        2.1.4 信用增级原理
        2.1.5 风险分散原理
        2.1.6 规模经济原理
        2.1.7 利益驱动原理
第三章 我国实行城市土地资产证券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3.1 我国实行城市土地资产证券化的必要性
        3.1.1 土地储备制度的正常运行要求实行证券化
        3.1.2 有利于改革和完善我国的征地制度
        3.1.3 有利于增强政府调控土地市场和国民经济的能力
        3.1.4 有利于城市土地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
        3.1.5 有利于我国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
        3.1.6 有利于优化我国的经济结构
    3.2 我国实行城市土地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
        3.2.1 我国城市土地是一种适合于证券化的资产
        3.2.2 土地管理改革为土地资产的证券化创造了条件
        3.2.3 金融体制改革使城市土地资产证券化成为可能
        3.2.4 法律法规的完善为土地证券化提供了保障
        3.2.5 实行城市土地资产证券化在经济上的可行性
        3.2.6 资本市场的发展为资产证券化创造了前提条件
第四章 我国城市土地资产证券化效率分析
    4.1 土地资产证券化效率
        4.1.1 经济效率与金融效率
        4.1.2 土地资产证券化的效率考察
    4.2 影响我国城市土地资产证券化效率的因素分析
第五章 我国城市土地资产证券化的模式与政策建议
    5.1 城市土地资产证券化的一般模式
        5.1.1 城市土地开发项目融资证券化模式
        5.1.2 城市土地抵押债权证券化模式
    5.2 我国城市土地资产证券化的突破模式
    5.3 政策建议
第六章 结论与探讨
参考文献
致谢

(9)构建政府主导型土地储备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国外研究动态
        1.2.2 国内研究动态
    1.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的思路
        1.3.2 研究的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
        1.4.1 本文的创新
        1.4.2 本文的不足
第2章 建立土地储备制度的理论基础
    2.1 土地储备制度的内涵及特征
        2.1.1 土地储备制度的内涵
        2.1.2 土地储备制度的特征
    2.2 建立土地储备制度的理论基础
        2.2.1 古典政治经济学地租理论
        2.2.2 马克思地租理论
        2.2.3 社会主义城市地租理论
第3章 发达国家(地区)土地储备的成功经验及启示
    3.1 发达国家土地银行
        3.1.1 瑞典土地银行
        3.1.2 荷兰土地银行
        3.1.3 加拿大土地银行
    3.2 香港土地批租制度
        3.2.1 香港土地批租制度的主要特点
        3.2.2 香港土地批租制度的实施效果与经验教训
    3.3 对我国土地储备制度的几点启示
第4章 我国土地储备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与发展现状
    4.1 我国城市土地使用制度的历史变迁
        4.1.1 土地无偿使用:传统城市土地使用制度的本质特征
        4.1.2 土地有偿使用:城市土地使用制度的第一次革命
        4.1.3 土地储备制度:城市土地使用制度的第二次革命
    4.2 我国土地储备制度的发展现状
        4.2.1 土地储备制度在我国迅速推广
        4.2.2 土地储备制度的运行程序
    4.3 我国土地储备制度的运营绩效
第5章 构建政府主导型土地储备模式
    5.1 我国土地储备模式比较
        5.1.1 上海:市场主导型土地储备模式
        5.1.2 杭州:政府主导型土地储备模式
        5.1.3 南通:政府与市场混合型土地储备模式
    5.2 我国土地储备模式的选择
        5.2.1 选择政府主导型土地储备模式的原因分析
        5.2.2 构建政府主导型土地储备模式的基本思路
        5.2.3 构建政府主导型土地储备模式的保障措施
        5.2.4 政府主导型土地储备模式并不意味着政府可以包办一切
第6章 政府主导型土地储备模式与土地统一收购
    6.1 土地统一收购的范围、原则与方式
        6.1.1 土地统一收购范围
        6.1.2 土地统一收购原则
        6.1.3 土地统一收购方式
    6.2 存量土地收购价格的合理界定
        6.2.1 存量土地收购价格界定存在的问题
        6.2.2 存量土地收购价格的科学内涵
        6.2.3 不同类型存量土地收购方式的补偿标准
    6.3 增量土地征用补偿的合理界定
        6.3.1 我国现行征地补偿的构成
        6.3.2 我国现行征地补偿制度存在的问题
        6.3.3 实行公益性用地征用与经营性用地征收补偿制度
        6.3.4 采取多样化安置补偿,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安置问题
        6.3.5 健全和规范征地程序,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
第7章 政府主导型土地储备模式与土地统一供应
    7.1 土地统一供应方式及其效应
        7.1.1 土地统一供应方式
        7.1.2 土地统一供应的积极效应
        7.1.3 土地统一供应的消极效应
    7.2 土地储备制度与房价快速上涨关系探讨
        7.2.1 房价与地价关系:基于房价构成的分析
        7.2.2 土地储备制度与地价上涨的关系研究
        7.2.3 土地储备制度与房价上涨的关系研究
    7.3 理性引导储备土地供应价格
        7.3.1 改进土地供应方式,提高土地供应效率
        7.3.2 加强土地供应后的监督管理,加大对囤地行为的打击力度
        7.3.3 改革土地出让金管理办法,改变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格局
        7.3.4 控制土地储备成本,理性引导土地供应价格
第8章 政府主导型土地储备模式与土地储备融资
    8.1 政府主导型土地储备模式需要巨额资金支持
        8.1.1 巨额资金需求是政府主导型土地储备模式运行的关键
        8.1.2 我国现行土地储备制度融资渠道及其缺陷
    8.2 实施土地证券化与土地储备融资
        8.2.1 实施土地证券化的优点分析
        8.2.2 实施土地证券化的可行性分析
        8.2.3 实施土地证券化的运行步骤
    8.3 建立国有土地收益基金与土地储备融资
        8.3.1 建立国有土地收益基金的优点分析
        8.3.2 香港土地基金运行的成功经验
        8.3.3 建立国有土地收益基金的运作模式
结论
    1.研究总结
    2.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10)城市土地资产证券化融资模式及风险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当前土地储备融资现状及其风险
        1.1.2 土地资产证券化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1.2.1 关于资产证券化(ABS)的研究
        1.2.2 关于土地资产证券化的研究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土地资产证券化相关理论基础
    2.1 资产证券化的基础理论
        2.1.1 资产证券化的概念与特点
        2.1.2 资产证券化的基本原理
    2.2 制度变迁理论与资产证券化
        2.2.1 制度变迁理论及其核心原理
        2.2.2 资产证券化的利益驱动模型
    2.3 土地资产证券化基本涵义及分类
        2.3.1 土地资产证券化基本涵义
        2.3.2 土地资产证券化的分类
    2.4 土地资产证券化的实质动因
        2.4.1 土地资产证券化实质
        2.4.2 土地资产证券化动因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城市土地资产证券化融资模式研究
    3.1 土地信托计划
        3.1.1 土地信托计划的分类
        3.1.2 土地信托计划的利弊分析
        3.1.3 土地信托计划的发展趋势分析
    3.2 土地债券
    3.3 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
        3.3.1 REITS的定义
        3.3.2 REITS的运作模式
        3.3.3 REITS的两种发展模式
    3.4 产业投资基金
        3.4.1 产业投资基金定义及其特点
        3.4.2 产业投资基金操作流程
        3.4.3 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存在的障碍分析
    3.5 土地抵押贷款证券化
        3.5.1 土地抵押贷款证券化应具备的条件
        3.5.2 土地抵押贷款证券化融资模式
    3.6 土地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融资模式(LSAMP)
        3.6.1 土地专项资产管理计划的交易结构优化
        3.6.2 土地专项资产管理计划的操作流程
        3.6.3 土地专项资产管理计划的优势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土地资产证券化风险识别及风险控制
    4.1 土地资产证券化风险分析
        4.1.1 政策法律风险
        4.1.2 交易结构风险
        4.1.3 信用风险
        4.1.4 提前偿还风险
        4.1.5 利率风险
        4.1.6 税收风险
        4.1.7 流动性风险
    4.2 土地资产证券化风险的度量
        4.2.1 土地抵押贷款提前偿还风险的度量模型
        4.2.2 土地专项资产管理计划风险模糊评价模型
    4.3 土地资产证券化的风险控制体系
        4.3.1 健全土地储备法律法规
        4.3.2 明确资产证券化监管原则
        4.3.3 建立和完善我国的信用评级和信用增级制度
        4.3.4 实施完备的资产证券化会计税收制度
        4.3.5 提前偿还风险的控制
        4.3.6 承销和发行过程中风险控制
        4.3.7 证券发行后营运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防范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土地资产证券化效率评价
    5.1 资产证券化效率的代表性理论
        5.1.1 资本结构优化的资产证券化理论
        5.1.2 资产证券化的风险配置理论
        5.1.3 减少信息成本的资产证券化
        5.1.4 促进分工的资产证券化
    5.2 土地资产证券化微观效率
        5.2.1 提升企业价值
        5.2.2 完善公司融资结构和资产负债结构
        5.2.3 增加企业未来现金流
        5.2.4 有效地降低投资风险
    5.3 土地资产证券化宏观效率
        5.3.1 资产证券化的创新意义
        5.3.2 资产证券化有利于实现金融资源配置优化
        5.3.3 资产证券化将搭建起不同金融市场的融通桥梁
        5.3.4 资产证券化有利于金融体系内部风险转移
        5.3.5 资产证券化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5.4 土地储备机构融资效率评价体系的构建
        5.4.1 效率评价指标的设计原则
        5.4.2 土地储备机构融资效率评价指标集的构建
        5.4.3 土地储备机构融资效率评价模型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武汉新区土地资产证券化融资模式设计
    6.1 土地信托计划模式
    6.2 土地专项资产管理计划模式
        6.2.1 土地资产证券化项目的基本情况
        6.2.2 土地储备和供应计划安排
        6.2.3 融资方案
        6.2.4 财务评价
        6.2.5 风险分析
        6.2.6 土地专项资产管理计划的两种设计模式
        6.2.7 土地专项资产管理计划的交易结构
        6.2.8 产品结构
        6.2.9 发行费用
        6.2.10 收益分析
        6.2.11 资金的募集使用与分配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主要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土地证券化:城市土地储备制度融资方式的重要选择(论文参考文献)

  • [1]土地储备融资法律制度的完善[D]. 湛栩鶠. 广西大学, 2019(01)
  • [2]ZS集团有限公司土地经营模式研究[D]. 林黎明. 长沙理工大学, 2019(07)
  • [3]城市土地储备资金短缺解决机制研究[D]. 于芳.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10)
  • [4]城市土地储备发展模式及实证研究[D]. 陈晓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0(09)
  • [5]中国城市土地证券化研究[D]. 吴强.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9(02)
  • [6]我国城市建设用地证券化研究[J]. 胡凯华. 中国不动产法研究, 2008(00)
  • [7]土地储备融资方式的最佳选择[J]. 王成华,汲崇哲. 理论界, 2008(05)
  • [8]新时期我国城市土地资产证券化运营研究[D]. 张征. 河南大学, 2008(09)
  • [9]构建政府主导型土地储备模式[D]. 戴双兴. 福建师范大学, 2008(12)
  • [10]城市土地资产证券化融资模式及风险控制研究[D]. 梁文. 武汉理工大学, 2008(12)

标签:;  ;  ;  ;  ;  

土地证券化:城市土地储备系统融资模式的重要选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