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修水县专业村的形成与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翁端阳,李孜沫,陈丹阳[1](2021)在《江西淘宝村时空格局及发展探究》文中指出综合运用时间断面分析方法、GIS空间分析方法,对江西省淘宝村的时空格局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结论如下:(1)江西省拥有94个淘宝村,在时间发展上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发展趋势,并呈现出缓慢起步(2013-2016年)、平稳增长(2017-2018年)和快速蔓延(2019-2020年)三个发展阶段,且总体具有赣北、赣南地区发展优于赣中地区的特征。(2)江西省淘宝村具有凝聚型分布特征,且赣南地区的集中度(0.57)高于赣北(0.84)和赣中地区(0.84);淘宝村逐年分布重心具有南移西迁的趋势,2019年、2020年新增淘宝村奠定了总体空间分布格局;淘宝村分布形成以南昌市、九江市为中心的赣北淘宝村高密度区和以赣州市为中心的赣南淘宝村高密度区。(3)江西省淘宝村发展呈现出集群化、专业化、区域化发展趋势。
杨莹彪,彭连清[2](2021)在《“一县一业”示范带动双江茶业发展》文中指出"一县一业"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模式。文章从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角度出发,介绍双江县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双江茶产业发展优势,总结双江"一县一业"示范县创建以来打造的亮点,分析不足,建议性提出双江县茶产业发展新方向。
胡丽春,王军文,游高亮,张飞生,卢卫芳,万雅静,艾利仁[3](2019)在《产业扶贫中江西蚕桑模式与路径》文中研究说明就江西省乐安县的蚕桑家庭农场经营模式、修水县黄溪村的"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模式、江西信达茧丝绸有限公司的"公司+农户+合作社"模式、永新的"蚕桑+"复合经营模式等几个典型的经营模式与路径作总结介绍,为蚕桑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廖味娟[4](2019)在《宜春市洪塘镇特色农业产业扶贫困境与对策研究》文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党的十九大部署指出产业振兴是提高农民收入和增强农民消费能力的重要途径。江西省指出到2020年实现“真脱贫”还需要坚持走“产业脱贫”之路。洪塘镇具有良好的农业发展基础,但是农业还没有走向精品化、特色化和品牌化的发展道路。特色农业产业扶贫,是将脱贫攻坚任务与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发展的重大举措,对洪塘镇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要精准找到洪塘镇特色农业产业扶贫困境,提出有针对性的的措施建议,为洪塘镇特色农业产业扶贫实践提供指导。首先,本论文围绕肉牛产业、油茶产业、果蔬产业、中药材产业、“互联网+”电商产业、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分析了洪塘镇特色农业产业扶贫现状,指出了洪塘镇特色农业产业扶贫措施与扶贫成效,目前洪塘镇贫困户稳定增收途径趋于多样化,资源优势逐步转化为农业产业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社会服务标准化发展。其次,采用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相结合的方法,选择江西省特色产业扶贫典型宁都县固村镇、修水县何市镇与洪塘镇进行横向对比分析,进行洪塘镇特色农业产业扶贫开发纵向比较,总结共性点、差异性和成绩,为精准找出洪塘镇特色农业产业扶贫困境提供依据。最后,分析洪塘镇特色农业产业扶贫困境与对策。通过对比分析和实践情况来看,洪塘镇特色农业产业扶贫中还面临着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发展资金较为欠缺、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产业链条短、“造血”功能差、品牌化程度低、产业扶贫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要解决好这些问题,要在“四个坚持”方面下功夫,构建以企业组织带动型为主、政府引导推动型与农业产业化带动型为辅的扶贫开发模式,进一步强化发展资金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与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特色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特色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与特色农产品精品名牌创建,完善风险防范机制、参与对接机制、利益联接机制。
谢燕青[5](2019)在《茶业有专攻 打好“创新牌”》文中研究指明当我们谈论中国茶产业发展时,我们在谈论什么?茶叶发展数据、科技研发成果、对外推介活动……中国县域产茶区,孜孜不倦深耕在第一线,深度挖掘茶产业潜能,激发巨大活力。从南走到北,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产茶县对茶业发展的态度,每个地方各有专攻,努力打好"创新牌",串珠成链,形成一幅独具魅力的"中国茶画"。
曹大宇,翁贞林,张天乐[6](2017)在《同步小康视角下精准脱贫模式选择》文中提出中国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必须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如期全部脱贫。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江西省要实现与全国其他地区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就需要比其他地区更快地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基于江西脱贫攻坚实现同步小康的现实基础和"十三五"江西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以及对江西省多个贫困县和福建、广东、广西、贵州等省区的大量调研,提炼出对江西省下一阶段脱贫攻坚有影响的5大方面、10个有代表性的精准扶贫模式,并结合江西省不同贫困地区的实际,提出不同地区下一阶段精准脱贫模式选择的政策建议。
孔振华[7](2015)在《古丈县茶叶品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古丈县素有“茶乡”美誉。据史料记载,自东汉以来古丈人便有种茶和饮茶的习惯。历史以来,古丈县致力茶叶产业开发,以茶叶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而茶叶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县域二、三产业的共同发展,可谓是古丈一项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为古丈县经济、生态、社会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古丈毛尖是古丈县地理标志性产品,政府对古丈毛尖的宣传力度不断加大,拥有众多的荣誉称号,但有名茶却无名牌的情况却一直困扰着古丈毛尖的发展。本文以收集和查阅国内外的文献资料为基础,运用文献分析法和实地调查法相结合,通过对古丈县茶叶产业现状的调查,详细了解古丈县茶叶企业、农户生产状态及茶叶市场的供销状况,客观分析古丈县茶叶品牌发展情况。另一方面,通过对消费者在品牌选择、品牌认知、了解渠道等方面进行调查,围绕茶叶品牌进行分析,找出品牌创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法,对古丈县茶叶品牌进行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分析,客观全面的掌握古丈茶叶品牌发展中的问题,系统提出了古丈县茶叶品牌发展的六大对策建议,即:加大规模,规范种植,保证品质;挖掘文化,提升古丈茶叶品位;规范市场,加强管理;建立自身品牌,防止公共品牌滥用;丰富销售方式,扩展销售渠道;丰富宣传手段,提升品牌影响力等。
朱修林[8](2014)在《多措并举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文中认为去年以来,修水县坚持以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抓手,以科技、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技术推广、人才引进、信息服务为支撑,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年完成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12.62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达35.5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4.02亿元;新增农民合作社78家,组织实施"一村一品"专业村108个;完成3000万元以上招商引资
刘艳[9](2014)在《江西中等职业教育对接县域经济发展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等职业教育和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是增进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不仅可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社会生产率、提高社会劳动者素质;在缓解社会就业压力、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维护社会稳定上也发挥重要作用。当前江西省县域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并不理想,中等职业教育现有的系统已经与经济的发展相脱离,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本文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江西省中等职业教育怎样与当地的县域经济发展相对接进行分析和研究,以增进江西省中等职业教育与当地县域经济的融洽和健康发展。本论文分为五章:第一章是绪论部分;第二章是论述中等职业教育与县域经济的关系;第三章是江西省中等职业教育与县域经济发展状况;第四章是江西省中等职业教育与县域经济适应性分析;第五章是中等职业教育不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分析;第六章是中等职业教育对接县域经济的对策。
张涛[10](2011)在《推进土地流转 促进规模经营——关于江西省修水县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与思考》文中认为农村土地流转,是在土地承包权不变的基础上,农民把土地以一定的条件流转给第三方经营,它对于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加快土地流转、推进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是当前农村发展中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九江市修水县的工作实际,就农村土地流转谈几点粗浅认识。一、修水县农村土地流转的基
二、修水县专业村的形成与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修水县专业村的形成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江西淘宝村时空格局及发展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区域、数据与方法 |
1.1 研究区域 |
1.2 数据来源 |
(1)淘宝村数据。 |
(2)其他数据。 |
1.3 研究方法 |
2 江西省淘宝村形成的时空格局 |
2.1 时间发展过程 |
(1)2013-2016年起步阶段。 |
(2)2017-2018年平稳增长阶段。 |
(3)2019-2020年快速阶段。 |
2.2 空间分布特征 |
(1)空间分布类型。 |
(2)空间分布重心。 |
(3)空间分布密度。 |
3 江西省淘宝村发展的未来趋势 |
3.1 集群化发展趋势 |
3.2 专业化发展趋势 |
3.3 区域化发展趋势 |
4 结论与讨论 |
4.1 结论 |
4.2 讨论 |
(3)产业扶贫中江西蚕桑模式与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1 蚕桑家庭农场经营模式 |
1.1 在江西省内数量最多、经营成功率最高 |
1.2 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 |
1.3 蚕桑家庭农场面临的问题 |
1.4 发展经历之启示 |
2“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模式 |
2.1 黄溪村蚕桑业发展概况 |
2.2 黄溪村蚕桑产业发展模式与主要经验 |
2.2.1 创立了新的土地经营管理模式 |
2.2.2 高标准、严要求的统筹管理 |
2.2.3 以适度规模经营为主 |
2.3 黄溪村蚕桑产业发展之启示 |
3“公司+农户+合作社”模式 |
4“蚕桑+”复合经营模式 |
4.1“蚕桑+竹荪”经营模式 |
4.2 桑园套种竹荪的成效 |
4.3“蚕桑+竹荪”经营模式的启示 |
5 体会与启发 |
(4)宜春市洪塘镇特色农业产业扶贫困境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文献评述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技术路线 |
1.4.2 研究思路 |
1.4.3 研究方法 |
1.5 创新与不足 |
1.5.1 创新点 |
1.5.2 不足之处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特色农业 |
2.1.2 产业扶贫 |
2.1.3 特色农业产业扶贫 |
2.2 主要理论 |
2.2.1 产业区理论 |
2.2.2 增长极理论 |
2.2.3 比较优势理论 |
第三章 洪塘镇特色农业产业扶贫现状 |
3.1 洪塘镇概况 |
3.2 洪塘镇特色农业产业扶贫现状 |
3.2.1 肉牛产业 |
3.2.2 中药材产业 |
3.2.3 油茶产业 |
3.2.4 果蔬产业 |
3.2.5 农村电商产业 |
3.2.6 乡村休闲旅游产业 |
3.3 洪塘镇特色农业产业扶贫措施 |
3.3.1 政策先行,助力特色农业产业扶贫 |
3.3.2 资金强化,支持特色农业产业开发 |
3.3.3 精准施策,助推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
3.4 洪塘镇特色农业产业扶贫成效 |
3.4.1 贫困户稳定增收途径趋于多样化 |
3.4.2 资源优势逐步转化为农业产业发展优势 |
3.4.3 特色农业产业社会服务标准化发展 |
第四章 洪塘镇特色农业产业扶贫困境 |
4.1 产业扶贫保障还不够 |
4.1.1 发展资金较为欠缺 |
4.1.2 基础设施较为薄弱 |
4.1.3 高素质产业人才匮乏 |
4.2 产业价值链水平不高 |
4.2.1 产业链条短 |
4.2.2 “造血”功能差 |
4.2.3 品牌化程度低 |
4.3 产业扶贫机制不健全 |
4.3.1 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 |
4.3.2 参与对接机制不健全 |
4.3.3 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 |
第五章 特色农业产业扶贫开发比较研究 |
5.1 宁都县固村镇特色农业产业扶贫概述 |
5.1.1 宁都县固村镇概述 |
5.1.2 特色农业产业扶贫开发措施 |
5.1.3 特色农业产业扶贫开发成效 |
5.2 修水县何市镇特色农业产业扶贫概述 |
5.2.1 修水县何市镇概述 |
5.2.2 特色农业产业扶贫开发措施 |
5.2.3 特色农业产业扶贫开发成效 |
5.3 固村镇、何市镇与洪塘镇特色农业产业扶贫开发比较 |
5.3.1 共性点:扶贫开发的目标基本一致 |
5.3.2 共性点:形成了“政府主导+自主发展”扶贫开发模式 |
5.3.3 共性点:参与主体都包括政府、合作社与贫困户 |
5.3.4 差异性:产业扶贫绩效不同 |
5.3.5 差异性:龙头企业产业扶贫参与程度不同 |
5.3.6 差异性:利益联结机制紧密程度不同 |
5.3.7 差异性: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不同 |
5.3.8 差异性:特色农产品产业链长度不同 |
5.4 洪塘镇特色农业产业扶贫开发前后对比 |
5.4.1 扶贫开发前(2015 年)农业产业发展规模小和效益不佳 |
5.4.2 扶贫开发后(2016 年)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成绩稳步提升 |
5.5 特色农业产业扶贫开发对比分析结果 |
5.5.1 横向对比结果 |
5.5.2 纵向对比结果 |
第六章 洪塘镇特色农业产业扶贫对策 |
6.1 坚持“企业组织带动型+”扶贫模式 |
6.1.1 企业组织带动型 |
6.1.2 政府引导推动型 |
6.1.3 农业产业化带动型 |
6.2 加强“扶贫保障”,提升产业发展动力 |
6.2.1 强化发展资金支持 |
6.2.2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
6.2.3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
6.3 坚持以“农”兴“龙”,培育特色农业增长极 |
6.3.1 加强特色农业产业园区建设 |
6.3.2 促进特色农业龙头企业发展 |
6.3.3 加强特色农产品精品名牌创建 |
6.4 坚持“三制共建”,完善产业扶贫机制 |
6.4.1 完善风险防范机制 |
6.4.2 完善参与对接机制 |
6.4.3 完善利益联接机制 |
第七章 结论 |
7.1 结论 |
7.2 不足之处 |
7.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茶业有专攻 打好“创新牌”(论文提纲范文)
福鼎市 |
福鼎白茶公共品牌的有效聚焦 |
普安县 |
“普安红”是怎样红起来的 |
光山县 |
多点开花形成区域产品优势 |
桃源县 |
聚力产品开发延伸产业链条 |
岚山区 |
推进茶叶生产方式机械化 |
勐海县 |
创造“勐海茶+”模式 |
南川区 |
研究助力新型产业发展 |
岳西县 |
“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的应用 |
修水县 |
把优质的茶叶推向市场 |
紫阳县 |
充分利用富硒资源开拓创新 |
新会区 |
“后起之秀”找准消费需求 |
横县 |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
雅安市 |
用互联网思维提升茶业发展 |
松阳县 |
推进全产业链融合发展 |
(6)同步小康视角下精准脱贫模式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一、江西脱贫攻坚实现同步小康的背景和现实基础 |
(一) 江西脱贫攻坚实现同步小康的背景 |
1. 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的时代背景 |
2. 江西脱贫攻坚实现同步小康的目标任务 |
(二) 脱贫攻坚实现同步小康的现实基础 |
1. 江西扶贫工作取得的成绩 |
2. 江西精准扶贫工作的实践探索 |
二、对江西脱贫攻坚实现同步小康影响较大的代表性模式 |
(一) 扶贫主导产业选择方面 |
1.“绿色+产业发展”模式 |
2.“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
3.“电商+产业发展”模式 |
(二) 扶贫产业组织带动方面 |
1.“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 |
2.“科技+产业扶贫”模式 |
3.“党建+产业扶贫”模式 |
(三) 教育扶贫方面 |
1.“教育+产业”扶贫模式 |
2.“教育+就业”扶贫模式 |
(四) 搬迁扶贫方面 |
(五) 社会保障脱贫方面 |
三、同步小康视角下扶贫模式选择的建议 |
(一) 国定贫困县和罗霄山连片特困地区 |
1. 区域贫困基本情况 |
2. 区域精准扶贫的优势和困难 |
3. 区域精准扶贫模式选择的建议 |
(二) 江西其他区域的非贫困县 |
1. 区域贫困基本情况 |
2. 区域精准扶贫的优势和困难 |
3. 区域精准扶贫模式选择的建议 |
(7)古丈县茶叶品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目的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及目的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
1.2.1 国外关于品牌理论研究 |
1.2.2 国内关于品牌理论研究 |
1.3 茶叶品牌理论和主要内容 |
1.3.1 茶叶品牌发展模式研究 |
1.3.2 茶叶品牌发展问题研究 |
1.3.3 内部因素研究 |
1.3.4 外部因素研究 |
1.4 研究范围及方法 |
1.4.1 研究范围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主要内容 |
第2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品牌的基本概念 |
2.2 品牌建设 |
2.2.1 品牌识别 |
2.2.2 品牌定位 |
2.2.3 品牌管理 |
2.3 SWOT分析法 |
第3章 古丈茶叶发展现状 |
3.1 古丈茶叶产业发展情况 |
3.1.1 古丈县自然条件概况 |
3.1.2 古丈旅游资源 |
3.1.3 古丈社会文化 |
3.1.4 古丈茶叶产业及品牌概况 |
第4章 古丈茶叶品牌调查分析 |
4.1 古丈县茶叶品牌调查分析 |
4.1.1 茶叶生产企业及农户调查分析 |
4.1.2 对消费者问卷调查分析 |
4.2 小结 |
第5章 SWOT模型分析古丈茶叶品牌 |
5.1 SWOT模型分析 |
5.1.1 古丈茶叶品牌发展的意义及优势 |
5.1.2 古丈毛尖发展优势 |
5.1.3 古丈毛尖发展的劣势 |
5.1.4 古丈茶叶品牌发展机遇 |
5.1.5 古丈毛尖面临的威胁 |
第6章 古丈县茶叶品牌发展对策建议 |
6.1 加大规模,规范种植,保证品质 |
6.2 丰富宣传手段,提升品牌影响力 |
6.3 挖掘文化,提升古丈茶叶品位 |
6.4 丰富销售方式,扩展销售渠道 |
6.5 规范市场,加强管理 |
6.6 建立自身品牌,防止公共品牌滥用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9)江西中等职业教育对接县域经济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对象、目标及相关概念界定 |
1.3.1 研究对象 |
1.3.2 研究目标 |
1.3.3 相关概念界定 |
1.4 中等职业教育与县域经济发展主要理论支撑 |
1.4.1 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界定 |
1.4.2 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基础 |
1.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6 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点 |
1.6.1 研究思路 |
1.6.2 研究方法 |
1.6.3 创新点 |
1.6.4 研究的不足 |
第2章 中等职业教育与江西县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
2.1 县域经济发展对中等职业教育的需求 |
2.1.1 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中等职业教育提供大量的技能型人才 |
2.1.2 县域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要中等职业教育培养不同种类和层次的人才 |
2.1.3 县域经济的发展要求中等职业教育的科学技术知识不断提高和创新 |
2.2 中等职业教育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
2.2.1 中等职业教育为县域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劳动技术人才 |
2.2.2 中等职业教育为县域特色产业提供人才支持 |
2.2.3 中等职业教育可以促进县域社会的发展稳定 |
第3章 江西省中等职业教育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 |
3.1 江西经济发展现状 |
3.1.1 江西的区域概况 |
3.1.2 江西县域经济发展概括 |
3.2 江西省县域经济发展整体发展水平 |
3.2.1 江西省县域经济总量 |
3.2.2 江西省县域经济产业结构和人力资源发展特点 |
3.3 江西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近况 |
3.3.1 江西各类学校 2012 年招生、在校生及毕业生人数对比 |
3.3.2 江西中等职业学校 2010—2012 年的基本情况 |
3.4 五个样本县域经济和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 |
3.4.1 五个样本县域经济选择 |
3.4.2 南昌县县域经济和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近况 |
3.4.3 广丰县县域经济和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近况 |
3.4.4 修水县县域经济和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近况 |
3.4.5 宜丰县县域经济和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近况 |
3.4.6 安远县县域经济和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近况 |
第4章 江西中等职业教育与县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分析 |
4.1 中等职业教育要适应江西县域经济的发展 |
4.1.1 江西县域经济对中等职业教育的积极作用 |
4.1.2 中等职业教育对江西县域经济的促进作用 |
4.2 江西省中等职业教育与县域经济发展的不适应状况 |
4.2.1 江西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规模及速度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
4.2.2 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层次结构和培养目标不适应经济结构的发展 |
4.2.3 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不适应经济结构的转型 |
4.3 江西省中等职业教育与县域经济发展不对接的原因分析 |
4.3.1 中等职业学校自身的原因 |
4.3.2 县政府对中等职业教育管理力度欠缺 |
4.3.3 县域企业对中等职业教育缺乏重视 |
第5章 中等职业教育与县域经济相对接的对策 |
5.1 江西中等职业教育对县域经济的对接 |
5.1.1 明确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突出自己的特色 |
5.1.2 以市场为导向,立足县域经济产业结构特点,优化专业设置 |
5.1.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提高职业学生质量 |
5.1.4 建构适应县域经济发展的职业教育管理体系 |
5.2 江西县域经济对中等职业教育的促进 |
5.2.1 政府要加强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宏观调控,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保障中等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 |
5.2.2 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为中等职业教育提供资金保障 |
5.2.3 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观,抛弃传统的旧观念 |
5.2.4 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建设,促进中等职业教育与就业的紧密联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调查问卷 |
附录 2 访谈提纲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与发表学术论文 |
致谢 |
四、修水县专业村的形成与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江西淘宝村时空格局及发展探究[J]. 翁端阳,李孜沫,陈丹阳. 科技创业月刊, 2021(05)
- [2]“一县一业”示范带动双江茶业发展[J]. 杨莹彪,彭连清. 中国茶叶, 2021(04)
- [3]产业扶贫中江西蚕桑模式与路径[J]. 胡丽春,王军文,游高亮,张飞生,卢卫芳,万雅静,艾利仁. 蚕桑茶叶通讯, 2019(03)
- [4]宜春市洪塘镇特色农业产业扶贫困境与对策研究[D]. 廖味娟. 江西农业大学, 2019(03)
- [5]茶业有专攻 打好“创新牌”[J]. 谢燕青. 茶博览, 2019(05)
- [6]同步小康视角下精准脱贫模式选择[J]. 曹大宇,翁贞林,张天乐.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2017(03)
- [7]古丈县茶叶品牌研究[D]. 孔振华. 湖南农业大学, 2015(02)
- [8]多措并举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J]. 朱修林. 江西农业, 2014(04)
- [9]江西中等职业教育对接县域经济发展对策研究[D]. 刘艳.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14(06)
- [10]推进土地流转 促进规模经营——关于江西省修水县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 张涛. 老区建设, 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