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硫酸热回收系统(HRS)的进展情况(论文文献综述)
马青艳[1](2020)在《天安化工年产80万吨硫磺制酸工艺优化》文中认为硫酸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有关化学工业方面的应用尤为重要,被誉为化学工业的发动机。硫磺制酸工艺具有流程简单、投资少、公用工程和动力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余热回收利用、经济效益好等优点。云南天安化工有限公司一期80万吨/年硫磺制酸装置于2005年3月建成投产,工艺上采用快速熔硫、机械过滤器除去杂质、机械雾化燃烧、“3+1”两转两吸、四塔两槽浓酸吸收流程,尾吸处理SO2,其总转化率达99.83%,吸收率达99.95%。该装置自投产以来,生产稳定,能耗低,经济效益较高。但随着装置运行时间的推移,再加硫酸具有强腐蚀性的特点,近年来逐渐出现了一系列疑难问题,通常只有降低生产负荷至才能维持运行,甚至有时就只有停车检修,严重影响装置的稳定运行,亟待进行技术改造。本论文针对80万吨/年硫磺制酸装置衍生的系列问题,系统地对该装置的转化、吸收、尾气洗涤、余热综合利用等工段进行技改优化,具体内容如下:1.对核心设备转化器进行理论核算,计算结果表明,转化器的工艺参数包括通气量、触媒装填量等都符合要求,设备设计参数即转化器直径、承重面积、许用应力也都满足要求。说明转换器能够满足现行国标要求,可以开展后续的技改工作。2.针对干吸系统干燥塔阻力升高严重影响生产负荷进行技改,将干燥塔内原来的乱堆填料更换成125Y型S型陶瓷波纹规整填料,同时将干燥塔的纤维除雾器更换成金属丝网除雾器,工程验证表明,干燥塔的阻力已降到适宜的范围内,能够保证装置的顺利运行。3.针对干燥酸温升高影响生产负荷的问题,找到主要原因是由于循环冷却水的水质影响,从而需要加强循环水质的管理,坚持每班按时按量加药,按周期对循环水质进行清洗、预膜和正常处理程序。通过水质的处理使换热效果大大提高,酸温能够降到指标以内,恢复了装置的生产能力。4.针对新增低温位热能回收装置投用后,一吸塔出口酸雾量超标的问题,摸索出一些最合适本系统的控制手段:(1)尽量提高高温吸收塔的进塔酸温和出塔酸温,同时还应提高进塔气温。(2)严格控制干燥塔出口的水分。(3)对现有的一吸塔酸循环系统进行改造,合理的控制二级吸收酸量。(4)尽量提高二级吸收酸度。5.尾气洗涤装置的优化是通过增加除沫层高度、增加一根加水管、控制好吸收塔液位三项措施来实施。经过改造后的生产实践证明,该装置尾气排放指标能够控制在国家标准范围内。6.对整个系统的热效能进行技术经济分析,通过硫磺制酸工艺优化,硫酸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从-0.199 tce/t降到了-0.217 tce/t,降低了9.0%,硫酸的单位生产成本降低了46.7419元,取得了良好的节能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对80万吨/年硫磺制酸装置进行了系统的技术改造和工艺优化,能够使其真正发挥出大型硫磺制酸装置的优越性,并更好的符合现行产业发展的新要求。为企业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可持续发展探索了一条可行之路。
汤鹏[2](2020)在《硫酸低温余热回收蒸汽发生器的优化设计》文中研究说明蒸汽发生器作为硫酸低温余热回收装置中的核心设备,是保障整个装置可靠、稳定、长周期运行的关键。为提高硫磺制酸过程中低温位余热回收效率,本课题开展了年产60万吨硫酸低温余热回收装置蒸汽发生器的设计与优化工作,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基于硫酸低温余热回收工艺流程、蒸汽发生器结构原理、性能影响因素等方面理论分析,提出了该蒸汽发生器的主要设计参数,并结合相关技术标准,对设备进行了整体结构的设计和校核,计算结果显示,本文设计的硫酸低温余热回收装置蒸汽发生器能够满足工艺需要。(2)为提高蒸汽发生器换热性能,选取U形管束中一典型U形管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入麻面管技术来分析其换热特性改进的内在机制。数值结果表明:改进设计之后的U形管换热量提高了16.83%。若将该技术推广应用到蒸汽发生器U形管束中,其换热特性的累加效果必将使蒸汽发生器换热性能得到大幅度提高。(3)为提高蒸汽发生器出口蒸汽品质,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旋风分离器不同入口角度与集气管开孔数对汽液分离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入口角度为45°、集气管开孔数为4个时,分离器内部三维流线相对较为整齐,气流经过圆弧壁面折流形成相对较强的离心力,可以有效促进汽液两相的有效分离。本文进行了年产60万吨硫酸低温余热回收装置蒸汽发生器的设计,并就提高换热性能与出口蒸汽品质两方面对换热管和旋风分离器结构进行了优化,有效提高了设备整体性能。本课题开展的研究工作对提高硫磺制酸低温位余热回收技术的发展具有推进作用。
裴雪莲[3](2019)在《提高硫磺制酸低温余热回收产汽量的设计与实施》文中提出我国自改革开放之前即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硫酸工业开始了起步和发展,到了二十世纪,随着我国工业的崛起,硫酸工业也开始了快速发展。不论是海外还是国内,硫酸工业发展的初期阶段,生产硫酸的原料有五大类:硫铁矿、硫磺、冶炼烟气、磷石膏和硫化氢等,特别是以硫铁矿制酸为主,因为工业发展初期,矿产资源丰富易得,且价格低廉,但是污染较大,矿产利用率较低,还会产生大量的含铁废渣副产物。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基于子孙后代的长远考虑,类似于硫铁矿制酸这种高耗能、高污染的原料和产业必将被新型原料和新型生产方式所替代。在这种情势下,硫酸工业逐步形成了“硫磺—冶炼烟气—硫铁矿”制酸原料三足鼎立的产业结构,而且硫磺制酸因其转化率高、污染小、没有副产物、较硫铁矿制酸耗能低,其在硫酸工业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进口高硫原油比例增加、川东北地区高硫天然气开发及化肥、化工行业加强了硫磺回收,也使我国硫磺产量逐年增加;加之国际硫磺价格的下降和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我国硫磺制酸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到了20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随着全世界对环保的重视,硫磺制酸工艺简单,污染轻,热能回收率高的众多特点日益突出,因此硫磺在众多制酸原料中成为硫酸生产最理想的原料。21世纪是绿色世纪,实施的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全世界硫铁矿制酸的产量已经下降至50%以下,而硫磺制酸在这种形式下,顺势发展壮大,因此近年来我国新建了很多大型先进的硫磺制酸装置。襄阳泽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的300kt/a硫磺制酸装置就是其中之一。[1]襄阳泽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于2010年建设了300kt/a的硫磺制酸装置,目前产能已提升至1050—1100吨/天,即系统可达到生产硫酸350kt/a。近年来,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家日益重视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重视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降耗,积极引导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对硫酸而言,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淘汰高能耗、高污染、落后小装置,运用新技术、新装置对传统工艺和设备进行改造,提高装置废热回收率,减少“三废”排放,实现集约化生产是现金的发展方向。硫酸企业正按照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求进行整体规划和技术改造,提高硫酸装置的节能性和环保性。在这种形势下,越来越多的生产企业及节能环保设计公司致力于研究如何通过对原有装置的改造设计,来提高原有装置的能源利用和回收效率。而美国的孟莫克公司率先研究出了硫酸低温位热回收系统(HRS)系统,并在国外众多企业投用并盈利。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也引进了由美国孟莫克开发的硫酸低温位热回收系统(HRS),紧随其后也有一部分致力于节能环保技术开发的国内公司开发了自己的低温回收装置,逐渐在国内硫磺制酸系统中试运行及投入商业化,并取得了很多专利保护。[2]硫磺制酸包含四大生产工段:硫磺熔融、硫磺焚烧、二氧化硫转化、三氧化硫吸收,后三个过程都是放热反应。其中硫磺焚烧和二氧化硫转化所产生的高、中温位热能约占75%,传统的硫磺制酸系统通过余热锅炉、高温低温蒸汽过热器和一省二省省煤器回收产生高压或中压蒸汽,基本可实现75%的热回收效率,但三氧化硫吸收即干吸工段产生的热量占到了整个硫磺制酸产热的25%,在原始的硫磺制酸系统中这25%的低温位热能都是靠酸冷却器由循环冷却水移走而流失于环境中,并且为了将此部分热能移走还增加了凉水塔、风扇冷却循环水,同时也增加了循环水的消耗。随着国家对降本增效、节能降耗的重视,进十多年,国内大部分硫磺制酸都安装了低温位余热回收系统,以回收干吸工段产生的低温余热。我公司于2012年2月成立低温余热回收项目组,2012年8月2日低温余热回收投建,2013年1月24日建成试车,并一次开车成功。开车成功后,低温余热回收非夏季平均产低压蒸汽0.45吨汽/吨酸,夏季0.36吨汽/吨酸。夏季产汽量比其他季节低,是低温回收的通病和弊端。运行一年后,经过工艺计算验证了提高低温余热回收夏季产汽量的可能性,经过设计,对系统进行了改造,改造完成后,低温余热回收系统夏季产汽量达到0.46吨汽/吨酸,与其他月份产汽量没有区别。本技术改造项目的关键要点主要有以下三方面:1.考虑改造后,能不能保证公司所需的成品硫酸浓度;2.二吸酸泵的酸流量能否满足改造后的负荷;3.改造后能否保证干燥酸槽、二吸酸槽和高温酸槽的酸液位平衡。本文提出了提高夏季低温余热回收产汽量技术改造项目的总体建设和改造方案,并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了物热衡算及酸浓测算,结合实际运行和工艺及设备参数,对关键设备如干燥酸泵、二吸酸泵的流量承受能力进行了核算,设计布置了管线改造方案及系统倒换方案。对技术改造完成后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及效果进行了分析,特别是本项目没有增加大型设备及机电设备,只是增加了阀门、弯头,管线大多数为利旧材料。该项目计划投资20万元,实际投资7.3万元,但增产的低压蒸汽量,实现了创造年利润138.6万元。
满瑞林,贺凤,李波,孙祖眉[4](2015)在《我国硫酸行业现状及新技术的发展》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系统总结了中国硫酸行业发展的现状,介绍了硫酸生产工艺流程中烟气净化、催化转化、污酸处理、尾气处理等环节的新技术,以期对各硫酸企业的生产起到借鉴作用。
李若松[5](2014)在《硫磺制酸装置大型化的探讨》文中认为介绍了我国硫磺制酸的现状及发展历程,并对我国典型的大型化的硫磺制酸装置进行了简述,同时,对硫磺制酸的技术发展、热能回收利用情况、大型化装置的质量管理办法等进行了分析。
陈光慧,郝勇生,李兵,殷捷[6](2013)在《硫酸工业废热利用现状分析及评价指标研究》文中指出介绍了硫酸装置高、中、低温位热能回收利用的现状及技术进展。探讨了废热回收评价指标及利用原则。在废热利用过程中应将热平衡分析与能级分析方法结合,综合热效率与能级差这两个指标分析装置废热回收利用情况,以制定优化废热利用方案及节能措施。
朱丹,宋鹏云,张春[7](2013)在《硫酸生产低温位热能回收关键泵密封技术进展》文中提出低温位热能回收技术是硫磺制酸工艺中回收三氧化硫吸收工序低温位热能的技术,其中浓硫酸循环泵是热能回收系统(HRS)中的关键设备,其密封是该循环泵的关键。综述了HRS中浓硫酸循环泵的密封技术进展。介绍了该密封所面临的特殊环境,以及目前广泛使用的机械密封和组合式密封的原理、结构和应用。指出气体润滑非接触干气密封应用于该工况应考虑的问题。
孔聪[8](2013)在《工业制备硫酸加压法流程模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硫酸是传统工业中必不可少的原料,用途非常广泛,一直拥有“工业之母”的盛誉,同时它也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目前硫酸工业主要使用的是两转两吸的接触法。接触法即用负载在硅藻土上的含氧化钾或硫酸钾(助催剂)的五氧化二钒作催化剂,将二氧化硫转化成三氧化硫。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是在两转两吸接触法硫磺制酸的基础上提高入口进气压力,从而达到提高转化率,降低尾气废气排放的目的。具体装置上的改进主要有:第一,用离心式压缩机代替风机,以求提高压力;第二,在尾气进入尾吸塔处理前先通过汽轮机回收能量;第三,以孟莫克公司的HRS工艺代替传统干吸工序的一吸塔,以回收更多低温位热能。在进行正式工艺改进之前需要用流程模拟软件来预测方案的可行性。Aspen Plus是一款软件可预测工艺参数变化对工艺流程结果的影响,实现工艺改进大型稳态模拟软件。经过多年的发展经验,Aspen Plus不断更新进步,已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流程模拟软件,也是目前世界上功能最全面的商品化流程模拟软件。本课题针对硫磺制酸的传统工艺进行了增加体系压力的改进,并运用Aspen Plus对其中转化工序、干吸工序和能量回收系统进行了模拟和优化。主要阐述了模拟流程的建立,并对不同压力下的转化率和能量回收率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进气压力加压至3.5atm时,压缩空气额外投入能量和二氧化硫转化率增加量最优。SO2最终转化率为99.90%,压缩机耗能7.3551×107kJ/h,汽轮机回收能量5.3052×107kJ/h,空气压缩部分能量回收率72.13%。
张龙银[9](2012)在《我国硫酸工业入世十年嬗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入世10年来,我国硫酸产量大幅增加,10年间年均复合增长率112.8%。硫酸原料结构布局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硫磺制酸所占比例大幅提高。同时,我国硫酸工业在大型化、自动化、设备材料技术、低温热回收、循环经济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今后的10年,我国硫酸工业更要坚持不懈地发展无碳能源经济、发展以硫酸为中心的循环经济、发展以创新为主导的知识经济,使我国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硫酸强国。
俞向东[10](2012)在《国产硫磺制酸低温热回收技术开发与应用总结及矿和冶炼气制酸低温热回收的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介绍了12套已投产HRS系统工艺流程,关键设备和主要运行指标。这12套已投产HRS系统运行良好,产汽率为0.4-0.52t/t,本文同时还介绍了矿及冶炼烟气制酸低温热回收的研究进展。
二、硫酸热回收系统(HRS)的进展情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硫酸热回收系统(HRS)的进展情况(论文提纲范文)
(1)天安化工年产80万吨硫磺制酸工艺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硫酸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
1.2 硫酸的性质 |
1.3 硫酸的制备方法 |
1.4 硫酸的国内外生产概况及发展趋势 |
1.4.1 国内硫酸的生产概况 |
1.4.2 国外硫酸的生产概况 |
1.4.3 硫酸的市场行情 |
1.4.4 世界硫酸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
1.5 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
1.5.1 选题依据 |
1.5.2 研究意义 |
1.5.3 研究内容 |
1.5.4 预期目标 |
第二章 80万吨/年硫磺制酸工艺及相关理论计算 |
2.1 80万吨/年硫磺制酸工艺 |
2.2 硫酸产品规格 |
2.3 理论计算分析 |
2.3.1 硫磺制酸转化器所存在的问题 |
2.3.2 转化工段理论计算分析 |
2.3.3 转化器设备设计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干吸工序中干燥塔的优化 |
3.1 干吸工序中干燥塔优化的必要性 |
3.2 干吸原理及流程 |
3.2.1 干吸原理 |
3.2.2 干吸工艺流程 |
3.3 干吸工序干燥塔存在的问题 |
3.3.1 填料层阻力分析 |
3.3.2 塔填料阻力计算及分析 |
3.3.3 除雾器阻力分析 |
3.4 工程技改实施 |
3.4.1 更换干燥塔填料 |
3.4.2 更换除雾器 |
3.5 生产验证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循环水系统工艺优化 |
4.1 酸冷却器运行异常现象及循环水系统存在的问题 |
4.2 循环水工艺流程 |
4.3 干吸酸温异常原因分析 |
4.3.1 影响酸冷却器换热效果的原因分析 |
4.3.2 酸冷却器的换热效果 |
4.3.3 循环冷却水水质的处理 |
4.4 循环水系统的优化探讨 |
4.4.1 循环水损失和补水量 |
4.4.2 循环水损失的原因 |
4.4.3 循环水优化的思路探讨 |
4.4.4 针对损失原因进行分析处理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80万吨硫酸装置新增HRS优化改进 |
5.1 低温位热能回收原理 |
5.2 增加HRS技改前后流程简介 |
5.2.1 未增加HRS前工艺流程 |
5.2.2 新建HRS后工艺流程 |
5.3 增加HRS技改后的优缺点 |
5.3.1 HRS能够产生蒸汽和回收热能 |
5.3.2 增加HRS技改后缺点 |
5.4 造成酸雾量高的原因分析 |
5.4.1 工艺生产特点造成的酸雾高 |
5.4.2 塔内吸收率低造成的酸雾量高 |
5.5 改进措施 |
5.5.1 控制硫酸饱和蒸汽 |
5.5.2 控制吨酸喷淋量 |
5.5.3 控制好吸收酸温度 |
5.6 生产实施及验证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尾气洗涤改造后的优化 |
6.1 概述 |
6.2 尾气洗涤原理 |
6.3 存在问题及分析 |
6.3.1 前序工段送来的吸收气酸雾含量 |
6.3.2 氨洗涤塔内酸雾吸收效果 |
6.3.3 尾洗塔塔内泡沫较多 |
6.3.4 氨洗涤塔内除雾器补雾不完全 |
6.4 工程技改实施 |
6.4.1 尾洗塔内增加一除沫层 |
6.4.2 增加一根加水管 |
6.4.3 其它措施 |
6.5 验证效果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硫磺制酸工艺优化的技术经济分析 |
7.1 硫磺制酸的节能 |
7.1.1 废热锅炉原理 |
7.1.2 废热锅炉工艺流程 |
7.2 节能效益 |
7.3 经济效益 |
7.4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论及展望 |
8.1 结论 |
8.2 展望 |
谢辞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2)硫酸低温余热回收蒸汽发生器的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硫酸低温余热回收技术发展现状 |
1.2.1 硫磺制酸法工艺特点 |
1.2.2 硫酸低温余热相关应用 |
1.2.3 国内外硫酸低温余热回收技术发展现状 |
1.3 硫酸低温余热回收蒸汽发生器相关背景 |
1.3.1 硫酸低温余热回收蒸汽发生器研究趋势 |
1.3.2 硫酸低温余热回收蒸汽发生器技术瓶颈 |
1.4 课题研究目的及内容 |
2 蒸汽发生器工作原理与影响因素分析 |
2.1 硫酸低温余热回收工艺流程分析 |
2.2 蒸汽发生器结构原理分析 |
2.2.1 蒸汽发生器常用结构特征 |
2.2.2 常用汽液分离方案分析 |
2.2.3 常用换热方案分析 |
2.3 蒸汽发生器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
2.3.1 壳程介质的污染与影响 |
2.3.2 蒸汽带水现象的产生与影响 |
2.4 蒸汽发生器主要参数的设置 |
2.5 本章小结 |
3 蒸汽发生器的设计与校核 |
3.1 蒸汽发生器总体结构的设计 |
3.1.1 整体方案的确定 |
3.1.2 管板连接方案 |
3.1.3 U形换热管排管方案 |
3.1.4 汽液分离方案 |
3.1.5 排污方案 |
3.2 蒸汽发生器壳体的设计与校核 |
3.2.1 设计参数的确定 |
3.2.2 筒体的设计与校核 |
3.2.3 封头的设计与校核 |
3.2.4 管箱的设计与校核 |
3.2.5 气密性试验 |
3.3 本章小结 |
4 蒸汽发生器U形换热管结构的数值改进研究 |
4.1 研究对象与运行工况 |
4.2 数学模型 |
4.2.1 基本控制方程 |
4.2.2 湍流模型 |
4.3 物理模型及网格划分 |
4.3.1 物理模型 |
4.3.2 网格划分 |
4.3.3 边界条件 |
4.4 麻面结构对U形换热管直管段换热效果研究 |
4.4.1 直管段硫酸侧局部速度矢量对比分析 |
4.4.2 直管段硫酸侧横截面温度等值线对比分析 |
4.4.3 直管段硫酸侧纵切面湍动能对比分析 |
4.4.4 直管段硫酸侧纵切面换热系数对比分析 |
4.4.5 直管段模型改进前后换热数据对比结果 |
4.5 U形换热管二维直管模型换热性能对比研究 |
4.5.1 二维直管段硫酸侧湍动能对比分析 |
4.5.2 二维直管段硫酸侧换热系数对比分析 |
4.5.3 二维直管段模型换热数据对比结果 |
4.6 麻面结构对U形换热管换热效果研究 |
4.6.1 U形换热管硫酸侧湍动能对比分析 |
4.6.2 U形换热管硫酸侧换热系数对比分析 |
4.6.3 U形换热管结构改进前后换热数据对比结果 |
4.7 本章小结 |
5 蒸汽发生器旋风分离器结构的数值改进设计 |
5.1 旋风分离器原理和特点 |
5.2 旋风分离器性能指标 |
5.3 数学模型 |
5.3.1 基本控制方程 |
5.3.2 湍流模型 |
5.4 物理模型及网格划分 |
5.4.1 物理模型 |
5.4.2 网格划分 |
5.4.3 边界条件 |
5.5 数值结果分析 |
5.5.1 入口角度对旋风分离器性能的影响 |
5.5.2 集气管开孔数对旋风分离器性能的影响 |
5.6 结构改进前后旋风分离器的性能对比 |
5.6.1 旋风分离器的改进结构模型 |
5.6.2 改进前后的内部流线变化 |
5.6.3 改进前后的汽液相体积分数的变化 |
5.6.4 改进前后不同粒径液沫分离效率 |
5.7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3)提高硫磺制酸低温余热回收产汽量的设计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课题来源及背景 |
1.2 课题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2.3 技术线路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低温余热回收技术的起源 |
2.2 低温余热回收技术的优化 |
2.3 我国低温余热回收的发展 |
2.4 我国低温余热回收的应用及夏季时的短板 |
第3章 改造前硫磺制酸低温余热回收系统状况 |
3.1 改造前硫磺制酸工艺流程介绍 |
3.2 改造前干吸工段工艺流程 |
3.3 改造前低温余热回收工段工艺流程 |
3.3.1 改造前低温余热回收系统酸系统工艺流程 |
3.3.2 改造前低温余热回收系统汽水系统工艺流程 |
3.4 改造前低温余热回收系统运行数据 |
3.5 改造前干吸及低温余热回收系统主要设备 |
第4章 提高夏季低温余热回收产汽量改造的可行性 |
4.1 概述 |
4.2 提高夏季低温余热回收产汽率的改造依据 |
4.2.1 提高夏季低温余热回收产汽率改造的关键点 |
4.2.2 提高夏季低温余热回收产汽率改造的可行性计算 |
第5章 提高夏季低温余热回收产汽量改造的实施 |
5.1 提高夏季低温余热回收产汽率改造流程简介 |
5.2 改造前后工艺流程图程 |
5.3 改造后的系统控制 |
5.3.1 控制原理 |
5.3.2 控制要点 |
5.3.3 两槽液位及酸浓的控制方法 |
5.3.4 改造投用方法 |
第6章 改造后的效益分析 |
6.1 改造项目投资 |
6.2 改造前后产汽量的变化 |
6.3 经济效益及节能分析 |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
7.1 结论 |
7.2 亮点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论文 |
致谢 |
(4)我国硫酸行业现状及新技术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硫酸生产发展历史 |
2硫酸生产新技术 |
2.1烟气净化 |
2.2催化转化 |
2.3污酸的处置 |
2.4尾气治理 |
2.5热能回收 |
3结语 |
(5)硫磺制酸装置大型化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硫磺制酸技术的现状 |
2 硫磺制酸技术的进展 |
3 热能回收 |
4 再大型化 |
5 模块化 |
(6)硫酸工业废热利用现状分析及评价指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硫酸生产废热利用现状分析 |
1.1 高、中温位热能 |
1.2 低温位热能 |
2 废热回收评价指标及利用原则 |
2.1 废热回收评价指标 |
2.2 废热利用原则 |
3 结语 |
(7)硫酸生产低温位热能回收关键泵密封技术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硫酸循环泵的工况特性 |
2 循环酸泵的密封 |
2.1 机械密封 |
2.2 组合式密封 |
2.3 干气组合密封 |
3 结束语 |
(8)工业制备硫酸加压法流程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硫酸工业简介 |
1.2 我国硫酸工业进展 |
1.3 我国硫酸工业面临的挑战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硫酸工业发展历程 |
2.1.1 硝化法 |
2.1.2 接触法 |
2.1.3 加压法 |
2.2 硫酸工艺简介 |
2.2.1 关于原料的选择 |
2.2.2 转化工序 |
2.2.3 干吸工序 |
2.2.4 焚硫工序 |
2.2.5 尾气吸收工序 |
2.3 硫酸工艺能量回收 |
2.3.1 主要发展方向 |
2.3.2 如何最大限度回收能量 |
2.3.3 MECS公司HRS工艺 |
2.4 流程模拟软件Aspen Plus |
2.4.1 Aspen Plus软件介绍 |
2.4.2 Aspen Plus软件对流程模拟的优势 |
2.4.3 Aspen Plus模拟的基本步骤 |
2.5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研究内容 |
2.5.1 选题的目的 |
2.5.2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
第三章 加压法硫磺制酸工艺改进 |
3.1 加压法硫酸工艺 |
3.2 焚硫工序的改进 |
3.3 干吸工序的改进 |
3.4 工艺流程模拟 |
3.4.1 转化工序 |
3.4.2 干吸工序 |
第四章 加压法硫磺制酸流程模型的建立 |
4.1 状态方程物性方法的选取 |
4.1.1 对于SO_2转化塔 |
4.1.2 对于SO_3吸收塔 |
4.1.3 对于其他设备 |
4.2 操作单元模块的选择 |
4.2.1 转化塔 |
4.2.2 吸收塔 |
4.2.3 其他设备 |
4.3 催化剂和本征动力学方程 |
第五章 加压法硫磺制酸模拟举例 |
5.1 利用Aspen模拟加压过程的生产方案 |
5.2 转化工序输入数据 |
5.3 转化工序输出结果 |
5.4 干吸工序输入数据 |
5.5 干吸工序输出结果 |
5.6 空压机(风机)能耗和透平机能量回收 |
5.6.1 空压机(风机) |
5.6.2 凝汽式汽轮机 |
5.7 余热回收及尾气吸收 |
5.8 其余数据 |
5.8.1 压力2.0atm |
5.8.2 压力3.5atm |
5.8.3 压力4.0atm |
5.9 不同压力下转化率等参数对比图 |
第六章 结果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附件 |
(9)我国硫酸工业入世十年嬗变(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硫酸工业获得高速发展 |
1.1 硫酸原料结构形成新的三足鼎立 |
1.2 大型化取得重大进展 |
1.3 自动化稳步向前推进 |
1.4 设备材料技术快速发展 |
1.5 低温热回收技术发展如火如荼 |
1.6 以硫酸为中心的循环经济模式初见端倪 |
2 下一个10年硫酸工业发展趋势 |
2.1 “调结构、转方式、稳增长”应该成为新一轮科学发展的主题 |
2.2 苦练内功、加强管理, 向管理要效益 |
2.3 着力发展无碳能源经济 |
3 结语 |
四、硫酸热回收系统(HRS)的进展情况(论文参考文献)
- [1]天安化工年产80万吨硫磺制酸工艺优化[D]. 马青艳.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2]硫酸低温余热回收蒸汽发生器的优化设计[D]. 汤鹏. 淮阴工学院, 2020(02)
- [3]提高硫磺制酸低温余热回收产汽量的设计与实施[D]. 裴雪莲. 武汉工程大学, 2019(07)
- [4]我国硫酸行业现状及新技术的发展[J]. 满瑞林,贺凤,李波,孙祖眉. 现代化工, 2015(09)
- [5]硫磺制酸装置大型化的探讨[J]. 李若松. 云南化工, 2014(06)
- [6]硫酸工业废热利用现状分析及评价指标研究[J]. 陈光慧,郝勇生,李兵,殷捷. 硫酸工业, 2013(05)
- [7]硫酸生产低温位热能回收关键泵密封技术进展[J]. 朱丹,宋鹏云,张春. 云南化工, 2013(05)
- [8]工业制备硫酸加压法流程模拟[D]. 孔聪. 北京化工大学, 2013(03)
- [9]我国硫酸工业入世十年嬗变[J]. 张龙银. 硫酸工业, 2012(06)
- [10]国产硫磺制酸低温热回收技术开发与应用总结及矿和冶炼气制酸低温热回收的研究[A]. 俞向东. 第九届全国有色金属工业冶炼烟气治理专利技术推广及三废无害化处置研发技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