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特色蔬菜栽培实践与效益

赤峰市特色蔬菜栽培实践与效益

一、赤峰市特菜栽培实践与效益(论文文献综述)

董子羊[1](2020)在《吉林市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研究》文中提出随着近年来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革,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向好发展成为支撑社会、稳定大局的重要因素。吉林市作为吉林省第二大城市、传统的农业大市,建设一个“生产要素现代化、产业科技现代化、组织经营理念现代化、农业多功能拓展、农产品多元化产出”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对于农村经济平稳向好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基于此背景,本文在国内外理论实践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相关理论入手,对吉林市现代农业体系发展现状进行定性定量的剖析、综合梳理发展优势和存在问题,借助对国外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和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现状特征分析,为吉林市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制定了“强基础、扩产能、育主体、兴科技、建新村”的基本发展策略,提出了“规划引领、布局定位、高效衔接、投入保障、管理创新”五项对策建议。

王雅蕊[2](2019)在《忻州市现代农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我国农业发展已步入快车道,特别是近几年发展取得巨大成效,对于综合国力提升具有划时代意义。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农业现代化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必要条件。持续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不仅能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还能提高农民收入,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农民生活福祉。本文首先对国家关于现代农业方针、政策做了介绍性引入,并对现代农业理论做了总结,阐述了现代农业在国际、国内发展动态,有利于站在全世界角度展望忻州市现代农业发展,高屋建瓴,提供顶层设计思路。其次,以文献研究法、实地考察法对忻州市现代农业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根据实地调研及数据比对结果,对忻州市3个比较典型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了深入研究,综合分析忻州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途径、举措、成效,指出存在问题,提供对策建议,探索出一条适合忻州市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子。最后,结合忻州市实际,建议依托小杂粮资源发展优势,依靠现代科学技术,统筹规划,完善全市农业产业体系和农业结构,创新农业产业经营模式,发挥优势,助推忻州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

李璐[3](2017)在《松原市民乐村蔬菜大棚发展研究》文中指出蔬菜,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大棚蔬菜的种植是解决蔬菜淡季,满足蔬菜周年均衡供应的重要途径,是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近几年来,尤其在农民合作社发展起来之后,我国的大棚蔬菜也迅速的发展起来。在这一条件背景下,松原市民乐村紧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发展蔬菜大棚产业。民乐村位于松嫩平原腹地,地势平坦、水土资源丰富、冷热均衡适宜蔬菜大棚的建设。除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以外,民乐村蔬菜大棚发展也离不开政府扶持,2008年以来松原市政府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促进民乐村蔬菜大棚发展,使其逐渐成为宁江区的蔬菜大棚示范基地。民乐村蔬菜大棚经济已成为当地农户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当地农户发展大棚蔬菜产业的积极性很高,未来的发展前景也很广阔。本文以松原市宁江区民乐村蔬菜大棚为研究对象,深入调查了民乐村蔬菜大棚的发展情况,分析了松原市民乐村发展蔬菜大棚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蔬菜大棚的发展历程和发展现状。并且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松原市民乐村蔬菜大棚实际情况进行调查整理,确保数据的时效性、准确性,根据调研结果发现松原市民乐村蔬菜大棚发展中存在农作物种植品种单一、生产管理技术落后以及缺乏农业信息服务的问题。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民乐村蔬菜大棚的发展的对策建议,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要增加作物的种植品种,优化生产结构;二、要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高管理水平;三、要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增强制度保障。四、要拓展农业信息服务,应对市场需求;五、要借鉴先进的销售方法,增加产品效益。

陈艳晓[4](2014)在《科尔沁沙地农牧交错带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以翁牛特旗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循环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成为时代潮流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是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发展模式,主张通过“输入资源的减量化(Reduce)、产品的再利用(Ruses)和废物的资源化(Recycle)"即3R来实现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资源低消耗、废物低排放、生产高效率为其基本特征,循环经济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新型经济增长方式,是对“产品大量生产、资源大量消耗、‘废物’大量废弃”的传统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循经济要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这对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的翁牛特旗地区意义重大。本文以人文地理学、生态经济学、系统论、可持续发展等科学理论为基础,总结了国内外循环经济的理论和实践,结合翁牛特旗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分析了翁牛特旗农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和能值利用情况,论证了翁牛特旗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按照翁牛特旗全旗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在对翁牛特旗划农牧业进行区划的基础上,提出了翁牛特旗循环经济发展的典型模式。本文结论如下:(1)从翁牛特旗的资源禀赋、区位条件、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出发,分析翁牛特旗目前的发展现状,明确了翁牛特旗农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优势主要包括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增长优势;劣势主要包括全旗生态系统脆弱对全球变化响应敏感、农牧业产业体系不完善、小规模分散经营和生产方式滞后等;机遇主要有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的机遇、我国经济转型期的机遇和绿色、有机、优质高效农产品需求增加的机遇;挑战主要包括水资源有限、市场经济欠成熟和农业生产成本增加等。(2)从能值利用的角度,对翁牛特旗农牧业的能值利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目前翁牛特旗能值产出率较低,远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同时农业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畜牧业,当地人民倾向于发展简单易操作的种植业,而不愿意从事繁杂的畜牧业养殖,从长远来看,发展种植业对环境的破坏更为严重。生态环境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亟需寻求一种资源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新型发展模式。(3)对翁牛特旗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论证,得出目前翁牛特旗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对环境的压力降到最小,就要走循环经济的新型发展模式。(4)按照目前翁牛特旗的经济发展特点和自然环境条件,将全旗分为三大区域,分别是生态涵养区、现代循环农牧业发展区和生态修复与绿色产业发展区。在生态涵养区内重点发展林果产业、特色林下经济,在现代农牧业发展区主要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如甜菜产业、玉米产业、蔬菜产业等;生态修复与沙地绿色产业发展区内主要发展生态示范农业、沙产业、生态畜牧养殖业等。通过这些区域产业链的构建,形成具有农牧交错带特色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在研究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时候,不是把研究区域作为一个完全不可分割的整体,而是考虑到区域内的差异,按照区内的特点进行分区研究,这样的循环经济模式,更有针对性,有更强的实用价值。

侯媛媛[5](2012)在《我国蔬菜供需平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蔬菜产业快速发展,生产规模加大、数量供应丰富、市场交易活跃,国内供应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扩大出口、社会稳定作出了较大贡献。然而,受制于制度、市场、科技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我国蔬菜产业在生产方面存在以农户个体经营的小生产模式为主,生产标准化程度低,产品档次低、品种少;在加工上面存在产加销分离,蔬菜加工利用率低,供应链视角的一条龙生产尚未完全实现;在消费方面由于产销信息不对接出现菜价起伏波动,既有菜贱伤农、消费者难以承受的两难问题,又有全国蔬菜供应量充足但季节性、品种性、区域性、结构性过剩的两难问题;进出口方面,一方面发达国家利用完善的营销体系、多样的绿色壁垒削弱我国农产品出口优势,另一方面,国内蔬菜生产、加工企业缺乏行业自律精神,竞相降价、无序竞争导致产业效益下滑。由此可见,尽管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蔬菜产业发展取得显着成就,但仍在生产、消费、进出口方面存在多重难题,制约我国蔬菜供需平衡问题。基于此,本论文以“我国蔬菜供需平衡研究”为题,从封闭与开放条件入手,通过对我国蔬菜供给、消费、进出口贸易等基本状况的描述,研究当前我国蔬菜供需是否平衡及预测未来供需平衡状况。在蔬菜生产方面,对生产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总结了蔬菜的主要生长区域;在蔬菜需求方面,城镇和农村居民的人均蔬菜鲜食量都稳中有升。这主要是由于我国人口的继续增长带来我国蔬菜国内消费的大幅增长。在对外贸易方面,总体上看,我国的蔬菜出口量大于进口量,并且在加入世贸组织后世后我国蔬菜出口的比较优势呈下降趋势。原因在于入世后我国的产业重组不成功,导致之前在国内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优势逐渐消耗殆尽,加上贸易壁垒的存在及发达国家贸易保护的加强,进一步阻碍了我国蔬菜的出口。在封闭的假设条件下,伴随着我国蔬菜生产历程的变迁,蔬菜供需平衡经历了三次演变;但当前,受生产力持续提升、经济效益刺激、生产技术革新、市场自发调节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蔬菜供需供给增速高于需求增速、供需不平衡凸现,且供需不平衡中结构性、季节性、地区性过剩突出;1990年到2009年我国蔬菜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并且多余的供给量有增大的趋势;预测2010年到2020年间,我国蔬菜仍旧供过于求,到2020年供过于求的数量将会达到42686.89万吨。导致供给量剩余增大的主要原因是蔬菜的生产量逐年上升,并且增加幅度较快;而在总需求中占很大比重的鲜食蔬菜的需求在2016年之前虽然将会增加,但增加的幅度没有供给增加得幅度大,并且在2017年到2020年之间鲜食蔬菜总需求增长缓慢,其他类型的需求增加幅度也有限,最终导致了蔬菜的供需失衡。在开放的条件下,当前国内供给过剩能被强劲的国际市场需求消化,我国供需基本平衡且有需求剩余;1990年到2009年我国蔬菜供需处于基本平衡状态,个别年份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但是供需缺口非常小。预测2010年到2020年,受国内蔬菜生产水平持续提升、国际竞争激励、贸易保护加剧等影响,我国蔬菜供需不平衡将日益凸显且供给过剩逐年突出,到2020年将会有30974.32万吨的蔬菜剩余。将给我国蔬菜产业发展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研究就保持我国蔬菜供需均衡,在蔬菜供给、需求以及贸易方面,提出建议:通过扩大、创造蔬菜消费需求,保证蔬菜稳定供应及转移过剩,促进出口,调整进口等措施调节我国蔬菜的供需平衡,以达到科学布局我国的蔬菜生产、保障市场周年稳定供应、扩大蔬菜出口的对外贸易以及增强我国蔬菜国际市场竞争力的目的。研究将为增加农民收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供需对接、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合理的理论依据,为发展我国蔬菜产业和提高中国蔬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提供决策依据。

鲁启[6](2010)在《中国—以色列建交后的农业合作》文中提出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和以色列建交以后农业合作的内容,简要分析了中以农业合作的前提条件和效果与前景。中国和以色列,一个是农业大国,一个是农业强国。两国的农业自然资源有着许多相似性,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又相互需求,加上两国政府对双方农业合作的重视和支持,中国和以色列的农业合作发展的非常积极、迅速。以色列和中国的农业合作主要涉及农业培训项目、示范农场项目和农业研究项目等方面。以色列每年都在中国各地举办许多农业培训班,给中国提供农业方面的培训和指导;以色列先后与中国政府合作建立了“北京中以示范农场”、“中以示范奶牛场”和“新疆中以旱作农业示范培训中心”三个示范农场项目;以色列还与中国开展了不同的农业合作研究项目。此外,以色列根据中国各地具体情况与中国各地进行农业合作。以色列与中国的农业合作项目让中国很好的了解了以色列的农业奇迹,中国开始积极引进以色列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农产品,比如以色列的节水灌溉技术、温室技术、农用肥料和种子等。中国和以色列的农业合作给双方都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以色列开拓了市场,中国学习了技术,双方的农业合作可以说是取得了双赢的结果。然而,在两国的农业合作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不过这些问题并不是不能解决的,对这些问题的注意对于中以两国未来更好的农业合作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中以两国的农业合作具有很大的潜力,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姚立新[7](2010)在《不同产地冬枣对比试验及冬枣标准化栽培研究》文中提出冬枣(Zizyphus jujuba Mill. cv. Dongzao)是我国特有的优良晚熟、鲜食枣品种。在冬枣产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不同产地争当“第一”、盲目引种、果实品质下降等问题。本研究针对以上问题,在山东沾化、河北黄骅和沧县三地设立产地对比试验园,将选自不同产地(沾化、黄骅、庆云、沧县和乐陵)的冬枣在同一立地条件下栽培,对冬枣果实和果核表型、果实营养组成、感官评价、抗寒性和光合生理指标等进行了连续4年的测定分析,探讨了冬枣产生差异及品质下降的真正原因;本文还进行了冬枣cDNA文库构建、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了冬枣主要病虫害的无公害防治措施并探索了冬枣杂交育种技术。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多点、多年观测结果表明,在同一年份、同一试验园内,不同产地冬枣在果实和果核表型、果实营养组成和感官评价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异;而在不同年份、不同试验园之间,冬枣果实表型和品质各项指标差异显着。说明影响冬枣果实表型和品质的主要因素是环境条件和栽培管理措施,而不是产地来源。就冬枣群体而言,在长期栽培过程中,由于芽变和人工选择,仍存在着个别单株的差异。所以,冬枣改良的方向不是产地选择,而是单株选择。2.冬枣叶片N/P变化范围为11.11~13.54,属于N含量制约的植物类型。冬枣叶片N、P、K元素含量在7月~9月初比较稳定,这段时间是上述3种元素最佳营养诊断采样期。3.冬枣的光合性状受环境的影响变化较大,测定结果与测定时间、地点甚至部位等均有很大关系。沧州地区不同产地冬枣叶片Pn的日变化呈较为明显的不对称双峰曲线,年变化呈单峰曲线,冬枣为中午光合速率降低型植物。4.温度的骤变是可能引起冬枣冻害的一个重要原因,应当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注意防护;冬枣在适生区栽植也要防止个别年份出现极端低温时遭受冻害;温度条件不适合的地区不可盲目引种,进行栽培时应采取保护措施。5个不同产地冬枣抗寒力有一定差别,但在不同指标间表现不一致。不同产地冬枣在沧州地区均能正常生长,无冻害发生。5.利用3种不同发育时期的冬枣果实构建混合cDNA文库,从该cDNA文库中随机挑取单克隆进行5’端单向测序,得到1060条EST序列,经过cross-match和CAP3软件处理后共获得628条Unigene。在Uniprot数据库中比较发现有534条Unigene与已知基因具有同源序列,占Unigene总数的85%。利用ESTPiper在线分析软件对Unigene进行GO功能基因分类,发现273条可以在“分子功能”、“生物学过程”、“细胞内组分”得到分类。鉴定出MYB转录因子、肉桂醇脱氢酶、甘露糖转运等与果实品质形成相关功能基因以及ACC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热激蛋白等与冬枣果实后熟相关功能基因。利用PERL程序对628条Unigene进行EST-SSR分析,结果表明在116条EST序列中包含有147个SSR,以二核苷酸和三核苷酸为主要重复类型。6.在调查已有栽培技术和自己试验的基础上,本研究总结课题组多年工作,结合生产实践,制定了《绿色食品(AA级)冬枣栽培技术规程(草案)》,为实施冬枣无公害栽培提供了依据和工作细则。7.冬枣人工杂交育种困难,本研究中杂交试验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冬枣坐果率低、种仁率低、胚败育,而且杂交时授粉时期晚、部分品种花期不遇,并遭遇绿盲蝽象危害等,应开拓枣树育种的新思路。

徐宝山[8](2009)在《察尔森嘎查蔬菜产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论文结合本人扶贫工作实际,采用走访调查、查阅资料、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国内外蔬菜产业进行了述评,明确了察尔森嘎查蔬菜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回顾了蔬菜产业发展历程,研究了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和取得的主要成效,分析了蔬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借鉴国内外蔬菜产业发展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察尔森嘎查蔬菜产业发展重点、发展策略,以及发展的对策和措施,初步探索了在北方蒙古族聚居的半农半牧地区推广蔬菜产业的一些思路和办法,这些办法可以对农牧民增产增收和脱贫致富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为兴安盟调整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察尔森嘎查蔬菜产业发展成效显着:“园区+农户”的产业框架基本形成;基础建设得到加强和完善;创新了蔬菜产业发展机制;农牧民市场意识的思想观念转变增强;促进嘎查剩余劳动力转移;带动嘎查贫困户的发展。2、察尔森嘎查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产业发展的组织管理能力弱;产业化程度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蔬菜园区的龙头作用还未全部显现;政府对蔬菜产业的扶持力度不够;无公害蔬菜发展滞后,竞争力弱。3、提出了察尔森嘎查蔬菜产业发展的重点和发展策略:培养和建立龙头加工企业,实现产、加、销一体化;生产无公害蔬菜是察尔森嘎查蔬菜产业发展的唯一选择。同时提出了察尔森嘎查蔬菜业发展的对策和措施:围绕蔬菜示范园区,建设察尔森嘎查蔬菜生产基地;以蔬菜龙头加工企业和无公害蔬菜为重点,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农民收入;建立健全政策支持体系、科技服务体系、市场流通体系,保证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

石村民,傅晓杰,刘二宝[9](2009)在《内蒙古经济作物产业发展30年回顾与今后再发展的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30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经济作物产业迅速发展,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内蒙古自治区经济作物产业在今后的发展中,应针对存在的问题,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明确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主攻方向,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这一中心任务,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培育蔬菜、果树、甜菜、西甜瓜、中药材、设施农业等具有较强区域优势和竞争力的特色农产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全区经济作物生产的持续快速发展。

李青[10](2008)在《百里香的生态适应性研究及在园林中的配置探讨》文中提出百里香是唇形科百里香属的一种旱生小半灌木。其特点是蔓地而生,绿叶相接,质地细腻,可形成均匀自然、起伏有致的群体景观,小花密集枝端,具有草坪植物难得的“芳香多花”的稀有珍贵特性,而且适应性、抗逆性均强,容易培育,管理粗放,用途广泛,有着良好的开发应用潜力。对于百里香的种子特性,生态适应性以及在园林中的应用研究对于丰富内蒙古园林绿化植物乃至全国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百里香的种子特性、野外及栽培种物候期观察、生态适应性(包括耐荫性、耐贫瘠性、耐寒性、耐践踏性、耐旱性)、不同生境下植物组织显微结构对照研究及在园林配置中的探讨。得到以下结论:1.百里香种子发芽率和适宜的发芽温度为15℃~25℃,在30℃以上的高温下发芽率很低,因此要在凉爽的环境下进行百里香播种,一般以春、秋季较为适宜。百里香种子适合萌发的温度范围比较宽泛,可在北方城市进行栽培繁育,以提高城市的自然度,增加城市的乡土树种丰富度。百里香种子十分细小,覆土反而降低出苗率,播种应将种子直接撒播,为使与土壤紧密接触要用手进行轻拍,覆土厚度不宜超过0.5cm。2.在呼和浩特地区自然条件下,百里香在3月下旬返青,4月叶芽萌动,5月中上旬始花,5~6月为盛花期,6~9月常有星星小花点缀绿叶间。有些年份9~10月还有一次盛花期。9月下旬开始枯黄。绿期从3月下旬到10月下旬,百里香绿期较长可达200天以上。3.百里香对环境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施入基肥与没有施肥在株高、冠幅、开花日期、生长差别不显着;百里香在光线较强的情况下生长速度较快在适当遮荫(45.36%)的情况下长势良好,15×15cm株行距时45天左右盖度可达100%;与草坪植物早熟禾相比,百里香的抗旱性更强。百里香群落上层,重度修剪后植物量急剧减少,只有部分的匍匐茎残留,影响了其恢复生长的能力;百里香遭受明显低温伤害的温度都为-30℃,但随着温度的进一步降低,百里香所受伤害更为严重。4.野外和栽培不同基质土壤物理性质和养分条件的差异还未能引起形态结构特征的改变。5.百里香可应用于大面积观赏性及芳香性草坪,护坡草坪,建植花坛花柱花匾花镜,盆栽摆设。

二、赤峰市特菜栽培实践与效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赤峰市特菜栽培实践与效益(论文提纲范文)

(1)吉林市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主体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与不足
第2章 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2.1.1 现代农业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2.1.2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主要特征
        2.1.3 有关名词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改造传统农业理论
        2.2.2 产业结构演进理论
        2.2.3 农业产业组织理论
        2.2.4 农业产业延伸理论
        2.2.5 比较优势理论
        2.2.6 经济增长极理论
        2.2.7 城乡统筹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吉林市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现状剖析
    3.1 吉林市农业农村基础情况
    3.2 吉林市农林牧渔业总体运行情况
    3.3 吉林市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现状
        3.3.1 种植结构日益优化,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3.3.2 养殖业总体平稳,主要畜禽呈恢复增长态势
        3.3.3 园特综合实力显着提升,创新能力逐步显现
        3.3.4 渔业发展平缓,生态涵养能力持续提高
        3.3.5 乡村产业企稳向好,“产加销”一体化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
    3.4 吉林市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特点
        3.4.1 种养殖结构逐步优化
        3.4.2 农业经营组织化程度快速提高
        3.4.3 农业技术物质装备条件显着改善
        3.4.4 平台载体创设取得显着成绩
        3.4.5 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水平取得长足进步
    3.5 吉林市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优势
        3.5.1 农耕历史悠久
        3.5.2 自然资源禀赋
        3.5.3 科研储备优渥
        3.5.4 双创潜力强劲
    3.6 吉林市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存在问题
        3.6.1 生态资源压力加大
        3.6.2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3.6.3 产业发展不充分
        3.6.4 农业科技短板明显
        3.6.5 乡村发展欠账较多
第4章 国外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经验借鉴
    4.1 美国为代表的“劳动力节约型—商业化大农场发展模式”
    4.2 日本、韩国为代表的“土地节约型—精细化融合发展模式”
    4.3 荷兰、以色列为代表的“资源集约型—科技集成驱动产业创新发展模式”
    4.4 分析小结
第5章 吉林市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对策与建议
    5.1 发展策略
        5.1.1 加强农业开发建设,筑牢农业生产基础
        5.1.2 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
        5.1.3 推进平台载体园区创建,培育现代农业“产业洼地”
        5.1.4 激发地方农科活力,强化农业科技支撑
        5.1.5 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建设现代化新农村
    5.2 工作建议
        5.2.1 落实上位规划和政策举措,制定科学合理的中长期发展规划
        5.2.2 深化国土空间布局,优化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格局
        5.2.3 探索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广高效经营组织形式
        5.2.4 健全投入保障机制,促进城乡要素合理流动
        5.2.5 推进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强化地方政府科学决策能力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2)忻州市现代农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和意义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国内研究动态
        1.3.2 国外研究动态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
    1.6 创新及不足之处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现代农业概念
        2.1.2 生态农业概念
    2.2 现代农业的特点
    2.3 相关理论
        2.3.1 改造传统农业理论
        2.3.2 循环农业理论
        2.3.3 诱导型农业理论
3 忻州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3.1 忻州市概况
    3.2 忻州市现代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3.2.1 土地状况
        3.2.2 气候资源
        3.2.3 生物资源
    3.3 忻州市现代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
    3.4 忻州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分析
        3.4.1 增强科技创新,改善经营管理
        3.4.2 调整区域布局,优化产业结构
        3.4.3 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园区
4 忻州市现代农业发展典型案例及启示
    4.1 忻州市现代农业发展典型案例
        4.1.1 定襄县众友农业生态休闲园区
        4.1.2 岢岚周通生态农业开发园
        4.1.3 马家窑村老区乡村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
    4.2 典型园区发展启示
        4.2.1 管理体系制度完备
        4.2.2 园区功能设施多元
        4.2.3 新型经营主体作用明显
5 忻州市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5.1 农业技术方面
        5.1.1 农业科技含量低
        5.1.2 农业技术成果转化率低
    5.2 经营管理模式方面
        5.2.1 宏观调控水平低
        5.2.2 农业经营管理方式单一
    5.3 品牌建设方面
        5.3.1 品牌建设理念滞后
        5.3.2 缺乏农业品牌创新
    5.4 农产品链条方面
        5.4.1 农产品产业链短
        5.4.2 产业链主体换位
    5.5 产业融合方面
        5.5.1 产业融合缺位
        5.5.2 功能农业基础薄弱
6 忻州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6.1 加强科技建设,提升发展水平
    6.2 创新经营管理,拓展服务职能
    6.3 关注品牌建设,实现提质增效
    6.4 延伸产业链条,优化产业结构
    6.5 丰富园区功能,实现产业融合
7 结论
参考文献
Abstract
致谢

(3)松原市民乐村蔬菜大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松原市民乐村发展蔬菜大棚的条件分析
    2.1 松原市民乐村基本情况
    2.2 松原市民乐村发展蔬菜大棚的有利条件
    2.3 松原市民乐村发展蔬菜大棚的不利条件
第三章 松原市民乐村蔬菜大棚发展现状分析
    3.1 松原市民乐村蔬菜大棚发展历程
    3.2 松原市民乐村蔬菜大棚发展现状
    3.3 松原市民乐村大棚蔬菜品牌建设情况
第四章 松原市民乐村蔬菜大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4.1 种植品种过于单一
    4.2 生产管理技术落后
    4.3 规模扩建缺乏资金
    4.4 缺乏农业信息服务
    4.5 缺乏合理规划
第五章 松原市民乐村发展蔬菜大棚的对策建议
    5.1 增加作物种植品种,优化生产结构
    5.2 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高管理水平
    5.3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增强制度保障
    5.4 拓展农业信息服务,应对市场需求
    5.5 借鉴先进销售方法,增加产品效益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调研问卷—农户
    附录B:调研问卷二
作者简介
致谢

(4)科尔沁沙地农牧交错带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以翁牛特旗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基本思路和研究框架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实践意义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概述
    2.1 循环经济的相关理论
        2.1.1 循环经济定义
        2.1.2 循环经济的内涵
        2.1.3 循环经济3R原则
        2.1.4 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区别
    2.2 能值理论
        2.2.1 能值概念
        2.2.2 能值与能量的区别
        2.2.3 能值分析的优点
第3章 翁牛特旗农牧业发展基础分析
    3.1 研究区概况
        3.1.1 研究区范围
        3.1.2 区位条件
        3.1.3 自然条件
        3.1.4 社会经济发展
    3.2 翁牛特旗农牧业发展基础SWOT分析
        3.2.1 农牧业发展的优势
        3.2.2 农牧业发展的劣势
        3.2.3 农牧业发展的机遇
        3.2.4 农牧业发展的挑战
第4章 翁牛特旗农牧业发展的能值分析
    4.1 能值分析步骤
    4.2 绘制翁牛特旗农牧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
    4.3 构建能值分析指标体系
    4.4 数据来源
    4.5 研究结果与分析
        4.5.1 翁牛特旗农牧业投入产出分析
        4.5.2 翁牛特旗生态环境压力分析
        4.5.3 翁牛特旗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
    4.6 结论
第5章 翁牛特旗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5.1 翁牛特旗发展循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5.2 发展循环经济应遵循的原则
    5.3 翁牛特旗循环经济发展的总体模式
        5.3.1 指导思想
        5.3.2 总体思路
    5.4 翁牛特旗农牧业分区域布局
        5.4.1 分区依据
        5.4.2 分区原则
        5.4.3 功能区空间部署
    5.5 三大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5.5.1 西部生态涵养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5.5.2 中部现代农牧业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5.5.3 东部生态修复与绿色产业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5.6 政策保障
        5.6.1 增强农牧业科技支撑和技术推广能力
        5.6.2 成立农牧民专业合作社
        5.6.3 加强水资源管理
        5.6.4 实施符合现在国情的土地流转政策
第6章 结论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5)我国蔬菜供需平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与评述
        1.3.1 蔬菜生产
        1.3.2 蔬菜消费
        1.3.3 蔬菜对外贸易
        1.3.4 蔬菜供需平衡
        1.3.5 国内外研究动态评述
    1.4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1.4.1 技术路线
        1.4.2 研究方法
    1.5 本文创新与不足
        1.5.1 创新之处
        1.5.2 展望
第二章 我国蔬菜的生产供给
    2.1 我国蔬菜生产历史变迁
        2.1.1 蔬菜生产单一发展阶段
        2.1.2 蔬菜生产崛起阶段
        2.1.3 蔬菜生产蓬勃发展阶段
    2.2 我国蔬菜生产品种布局
        2.2.1 蔬菜生产总体布局
        2.2.3 区域蔬菜生产布局
    2.3 我国蔬菜生产区域布局特征
        2.3.1 蔬菜生产区域化动力与主产区的演变
        2.3.2 蔬菜产地集中程度
        2.3.3 蔬菜生产区域规模比较优势
    2.4 蔬菜产出水平影响因素
        2.4.1 生产规模与单产水平
        2.4.2 生产成本
        2.4.3 科学技术贡献率
        2.4.4 生产经营组织形式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我国蔬菜的需求分析
    3.1 我国蔬菜需求现状
        3.1.1 鲜食蔬菜需求
        3.1.2 饲料蔬菜需求
        3.1.3 蔬菜的浪费
        3.1.4 加工和其他类型蔬菜需求
    3.2 我国蔬菜需求结构
        3.2.1 城乡居民蔬菜需求结构
        3.2.2 蔬菜需求品种结构
    3.3 蔬菜需求影响因素
        3.3.1 收入水平
        3.3.2 价格因素
        3.3.3 自然地理因素
        3.3.4 人口因素
        3.3.5 消费习惯与方式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蔬菜对外贸易
    4.1 世界蔬菜产业现状
        4.1.1 世界蔬菜供给
        4.1.2 世界蔬菜需求
    4.2 世界蔬菜贸易
    4.3 我国蔬菜对外贸易
        4.3.1 我国蔬菜贸易品种结构
        4.3.2 我国蔬菜贸易品目结构
        4.3.3 我国主要蔬菜出口市场
        4.3.4 我国蔬菜出口地区结构
    4.4 影响我国蔬菜出口因素
        4.4.1 出口企业间不良竞争体系
        4.4.2 蔬菜质量安全问题
        4.4.3 加工能力低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封闭条件下我国蔬菜供需平衡
    5.1 我国蔬菜生产预测
        5.1.1 蔬菜生产价格敏感性分析
        5.1.2 蔬菜生产预测
        5.1.3 结果与分析
    5.2 我国蔬菜需求预测
        5.2.1 蔬菜需求收入弹性
        5.2.2 城镇居民蔬菜鲜食量预测
        5.2.3 农村居民蔬菜鲜食量预测
        5.2.4 鲜食蔬菜总需求量预测
        5.2.5 其他类型蔬菜需求
    5.3 封闭条件下我国蔬菜供需平衡
        5.3.1 蔬菜供需平衡演变历程
        5.3.2 蔬菜供需平衡现状
        5.3.3 蔬菜供需平衡预测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开放条件下我国蔬菜供需平衡
    6.1 我国蔬菜比较优势分析
        6.1.1 显示性比较优势测算
        6.1.2 结果分析
    6.2 我国蔬菜对外贸易预测
        6.2.1 灰色系统理论
        6.2.2 灰色系统预测模型构建
        6.2.3 结果分析
    6.3 开放条件下我国蔬菜供需平衡
        6.3.1 蔬菜供需平衡现状
        6.3.2 蔬菜供需平衡预测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调节蔬菜供需平衡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7.2.1 以扩大内需为导向,提升蔬菜内消能力
        7.2.2 以保障菜农收益为导向,提升蔬菜持久供给力
        7.2.3 以优化布局为导向,提升供需区域吻合力
        7.2.4 以产供销一体化为导向,提升供需粘合力
    7.3 供给层面的对策建议
        7.3.1 培育主导产品,构建优势区域布局
        7.3.2 完善生产标准,打造优质优价蔬菜
        7.3.3 改进包装运输配送技术,降低运输成本
        7.3.4 种植蔬菜专用品种、提高蔬菜加工能力
        7.3.5 加大饲用蔬菜的消费,转移供给过剩
    7.4 需求层面的对策建议
        7.4.1 引导消费观念,扩大消费需求
        7.4.2 完善城乡蔬菜销售配送条件
    7.5 贸易层面的对策建议
        7.5.1 提高出口蔬菜营销能力,扩大蔬菜出口量
        7.5.2 整合出口企业规模,提升出口企业竞争力
        7.5.3 调整进口蔬菜品种与数量,为国内生产消费服务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中国—以色列建交后的农业合作(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中国—以色列农业合作的前提条件分析
    第一节 两国农业自然资源的相似性
    第二节 中国需要以色列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经验
    第三节 以色列需要中国的农业市场
    第四节 两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第二章 中国—以色列农业合作的项目及进展
    第一节 农业培训项目
    第二节 农业生产示范项目
    第三节 以色列与中国各地的农业合作
第三章 以色列农业技术和农产品在中国的推广
    第一节 中国引进以色列节水灌溉技术
    第二节 中国引进以色列温室技术
    第三节 中国引进以色列农用肥料和种子
第四章 中国—以色列农业合作的效果与前景
    第一节 中国—以色列农业合作的效果
    第二节 中以农业合作的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7)不同产地冬枣对比试验及冬枣标准化栽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研究现状和立题依据
    1.1 冬枣的品种特性
        1.1.1 食用和营养价值
        1.1.2 经济价值
        1.1.3 生态价值
        1.1.4 育种价值
    1.2 冬枣的引种栽培与适应性研究
    1.3 果树矿质营养分析研究概况
    1.4 果树光合生理研究概况
        1.4.1 主要研究方向
        1.4.2 影响果树光合生理的环境因素
    1.5 植物抗寒性研究概述
        1.5.1 植物抗寒性鉴定
        1.5.2 低温胁迫与植物生理生化机能变化
    1.6 cDNA文库构建与EST-SSR分析研究概述
        1.6.1 cDNA文库的构建与应用
        1.6.2 EST-SSR及其在果树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1.7 冬枣无公害防治和标准化栽培研究进展
        1.7.1 无公害栽培、无公害果品的含义
        1.7.2 无公害冬枣生产技术
        1.7.3 植物源农药研究进展
        1.7.4 果实裂果影响因素研究概况
    1.8 果树杂交育种研究概述
    1.9 立题依据和技术路线
        1.9.1 立题依据
        1.9.2 研究意义
        1.9.3 技术路线
2 不同产地冬枣果实表型和品质差异研究
    2.1 不同产地冬枣果核与果实表型差异研究
        2.1.1 材料与方法
        2.1.2 结果与分析
    2.2 不同产地冬枣果实品质差异研究
        2.2.1 材料与方法
        2.2.2 结果与分析
    2.3 小结
3 不同产地冬枣矿质营养对比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试验园土壤矿质营养对比分析
        3.2.2 不同产地冬枣叶片矿质营养含量对比分析
        3.2.3 不同产地冬枣果实矿质营养含量对比分析
        3.2.4 不同试验园土壤、叶片、果实矿质元素和果实品质对比分析
    3.3 小结
4 不同产地冬枣光合特性对比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基地情况
        4.1.2 试验方法
        4.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产地冬枣叶绿素含量对比分析
        4.2.2 不同产地冬枣净光合速率-光响应规律对比分析
        4.2.3 不同产地冬枣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对比分析
        4.2.4 不同产地冬枣净光合速率年变化分析
        4.2.5 不同试验园冬枣净光合速率对比分析
        4.2.6 不同产地冬枣荧光特性对比分析
    4.3 小结
5 不同产地冬枣抗寒性对比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相对电导率测定
        5.1.2 发芽率测定(生长恢复法)
        5.1.3 枝条失水率测定
        5.1.4 枝条水分饱和亏缺测定
        5.1.5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测定
        5.1.6 田间调查
        5.1.7 数据统计与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相对电导率
        5.2.2 发芽率测定(生长恢复法)
        5.2.3 枝条失水率与水分饱和亏缺
        5.2.4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
        5.2.5 田间调查
    5.3 小结
6 冬枣果实cDNA文库的构建、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6.1 冬枣果实cDNA文库构建
        6.1.1 试验材料
        6.1.2 试验方法
        6.1.3 结果与分析
    6.2 冬枣果实EST生物信息学分析
        6.2.1 材料与方法
        6.2.2 结果与分析
    6.3 讨论
        6.3.1 冬枣果实总RNA的提取
        6.3.2 cDNA文库的构建
        6.3.3 EST-SSR分子标记的开发
7 冬枣无公害标准化栽培研究
    7.1 冬枣绿盲蝽象植物源农药防治研究
        7.1.1 材料与方法
        7.1.2 结果与分析
    7.2 冬枣裂果病防治研究
        7.2.1 材料与方法
        7.2.2 结果与分析
    7.3 冬枣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调查
        7.3.1 主要虫害及防治措施
        7.3.2 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
    7.4 绿色食品冬枣栽培技术规程
    7.5 小结
8 冬枣杂交育种初探
    8.1 材料与方法
        8.1.1 试验材料
        8.1.2 试验方法
    8.2 结果与分析
    8.3 小结
9 结论与讨论
    9.1 结论
    9.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清单
致谢

(8)察尔森嘎查蔬菜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1.1 选题背景及目的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目的和意义
    1.2 国外蔬菜产业发展述评
        1.2.1 美国发展蔬菜产业启示
        1.2.2 以色利发展蔬菜产业的启示
    1.3 山东省寿光市发展蔬菜产业启示
        1.3.1 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贡献率达到6796
        1.3.2 标准化生产
        1.3.3 专业合作社作用明显
    1.4 研究的思路、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数据
        1.4.2 研究思路及内容
        1.4.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察尔森嘎查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2.1 开展调研,了解周边地区蔬菜产业发展的现状
        2.1.1 考察乌兰察布市商都县蔬菜产业发展情况
        2.1.2 考察乌兰浩特市周边地区蔬菜产业发展情况
    2.2 察尔森嘎查发展蔬菜产业的优劣势分析
        2.2.1 察尔森嘎查发展蔬菜产业的优势
        2.2.2 察尔森嘎查所在区域蔬菜产业发展劣势
    2.3 察尔森嘎查蔬菜产业发展历程回顾
        2.3.1 帮扶以前察尔森嘎查蔬菜产业发展情况
        2.3.2 帮扶以后察尔森嘎查蔬菜产业发展情况
    2.4 察尔森嘎查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4.1 产业发展的组织管理能力弱
        2.4.2 产业化程度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
        2.4.3 蔬菜园区的龙头作用还未全部显现
        2.4.4 政府对蔬菜产业的扶持力度不够
        2.4.5 生产技术不规范
第三章 察尔森嘎查蔬菜产业发展的重点和发展策略
    3.1 培养和建立龙头加工企业,实现产、加、销一体化
        3.1.1 “龙头”企业是扩大产业规模的倍增器
        3.1.2 “龙头”企业是技术开发、推广、应用的温床
        3.1.3 发展“龙头”企业的策略
    3.2 发展无公害蔬菜是察尔森嘎查蔬菜产业发展的唯一选择
        3.2.1 察尔森嘎查蔬菜产业所面临的压力
        3.2.2 发展无公害蔬菜所面临的机遇
        3.2.3 无公害蔬菜发展的策略
第四章 察尔森嘎查蔬菜产业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4.1 继续抓好蔬菜示范园区的管理,推进察尔森嘎查蔬菜基地建设,实现“一村一品”
        4.1.1 抓好蔬菜示范园区管理,建好察尔森嘎查蔬菜示范基地
        4.1.2 察尔森嘎查发展蔬菜基地已成为可能
        4.1.3 蔬菜基地发展“一村一品”,实现规模效益
    4.2 抓好蔬菜“龙头”加工企业和无公害蔬菜的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农民收入.
        4.2.1 蔬菜龙头加工企业的建立要走培育和引进的道路
        4.2.2 加强无公害蔬菜的生产
    4.3 建立健全“三大体系”,保证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
        4.3.1 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4.3.2 建立适合蔬菜产业发展的科技服务体系
        4.3.3 加强市场流通体系的建设
第五章 发展蔬菜产业是察尔森嘎查农民富裕的现实选择
    5.1 蔬菜产业是增收较快的产业
    5.2 蔬菜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第六章 结 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内蒙古经济作物产业发展30年回顾与今后再发展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改革30年我区经济作物产业取得的成就和存在问题
    1.1 取得的成就
    1.2 存在的问题
2 我区经济作物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和主要措施
    2.1 加快我区经济作物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主攻方向
        2.1.1 蔬菜
        2.1.2果树
        2.1.3 甜菜
        2.1.4 瓜类
        2.1.5 中药材
    2.2 促进我区经济作物产业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
        2.2.1 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把经济作物产业做大做强
        2.2.2 以特色产业为突破口, 大力培育经济作物主导产业和产品
        2.2.3 加快品种结构调整, 打造品牌、名牌产品
        2.2.4 实施产业化经营, 为经济作物产业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2.5 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 提高特色经济作物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2.2.6 加强培训, 提高适用技术的入户率和覆盖率

(10)百里香的生态适应性研究及在园林中的配置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地被植物的内涵及分类
    1.2 野生地被植物的作用
        1.2.1 结构稳定,能持久发挥综合效益
        1.2.2 有利于体现城市景观风貌的地区特色
        1.2.3 有利于体现乡土气息、自然韵味、淡化人工环境
        1.2.4 是实现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1.3 国内地被植物的研究现状
        1.3.1 地被植物资源的调查、筛选利用
        1.3.2 地被植物引种现状
        1.3.3 地被植物耐(抗)性研究现状
    1.4 国外地被植物的研究和应用现状
        1.4.1 地被植物种类开发
        1.4.2 地被植物的生物学研究
        1.4.3 经济林下种植地被植物相关方面的研究
        1.4.4 园林应用方面
    1.5 百里香研究现状
2 百里香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地理分布
    2.1 百里香的生物学特征
    2.2 百里香属种植物的种类与分布
    2.3 试验材料
    2.4 引种地自然概况
3 研究方法
    3.1 材料
    3.2 方法
        3.2.1 百里香发芽特性研究
        3.2.2 百里香物候期观察
        3.2.3 百里香生态适应性
        3.2.4 不同生境下百里香的解剖结构分析
    3.3 数据处理
4 结果与分析
    4.1 百里香发芽特性研究
    4.2 百里香物候期观察
    4.3 适应性
5 讨论
    5.1 种子特性
    5.2 物候期观察
    5.3 适应性
        5.3.1 耐荫性
        5.3.2 耐贫瘠性
        5.3.3 耐旱性
        5.3.4 耐践踏性
        5.3.5 耐寒性
6 结论
    6.1 种子特性
    6.2 物候期观察
    6.3 适应性
        6.3.1 耐荫性
        6.3.2 耐贫瘠性
        6.3.3 耐旱性
        6.3.4 耐践踏性
        6.3.5 耐寒性
    6.4 百里香各构件的形态解剖学特征
        6.4.1 根的结构及特征
        6.4.2 茎的结构及特征
        6.4.3 叶的结构及特征
        6.4.4 不同生境对百里香营养器官结构的影响
7 地被植物品种评价标准研究
8 百里香在园林绿化中的配置探讨
    8.1 大面积观赏性及芳香性草坪
    8.2 护坡草坪
    8.3 建植花坛花柱花匾花镜
    8.4 盆栽摆设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四、赤峰市特菜栽培实践与效益(论文参考文献)

  • [1]吉林市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研究[D]. 董子羊. 吉林大学, 2020(03)
  • [2]忻州市现代农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D]. 王雅蕊. 山西农业大学, 2019(06)
  • [3]松原市民乐村蔬菜大棚发展研究[D]. 李璐. 吉林农业大学, 2017(02)
  • [4]科尔沁沙地农牧交错带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以翁牛特旗为例[D]. 陈艳晓. 陕西师范大学, 2014(04)
  • [5]我国蔬菜供需平衡研究[D]. 侯媛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11)
  • [6]中国—以色列建交后的农业合作[D]. 鲁启. 西北大学, 2010(09)
  • [7]不同产地冬枣对比试验及冬枣标准化栽培研究[D]. 姚立新. 北京林业大学, 2010(09)
  • [8]察尔森嘎查蔬菜产业发展研究[D]. 徐宝山.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S2)
  • [9]内蒙古经济作物产业发展30年回顾与今后再发展的思考[J]. 石村民,傅晓杰,刘二宝.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9(02)
  • [10]百里香的生态适应性研究及在园林中的配置探讨[D]. 李青.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8(11)

标签:;  ;  ;  ;  ;  

赤峰市特色蔬菜栽培实践与效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