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届雪豹与华南虎保护国际研讨会

两届雪豹与华南虎保护国际研讨会

一、保护雪豹和华南虎的两个国际讨论会(论文文献综述)

曹志红[1](2010)在《老虎与人:中国虎地理分布和历史变迁的人文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选题通过收集、整理历史文献中有关食物链顶端的亚洲(主要是中国境内)特有种一一虎的记录,对中国不同地理单元的虎种群历史变迁过程进行复原,恢复其过去的生活史、时空分布变化、数量变化及人虎之间的关系。结合历史时期自然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展开,探讨土地开发、日常社会生活需要、虎贸易利益驱动等人文因素导致的人虎冲突、政府打虎活动对虎历史变迁的影响,揭示人虎关系演变的历程。本文以专题研究的形式对新疆、陕南、福建、江西、湖南、东北六个区域的虎资源变迁及人虎关系演变进行探讨,并对中国历史上的虎产品利用史、虎产品贸易史进行勾勒,梳理了中国历史上从未间断的打虎活动在不同阶段的特点。全文共分为四个大的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也是第1章的内容。主要介绍本研究的主旨和全文结构,勾勒研究简史,介绍研究方法。本研究主旨在于在古动物到现代动物演变之间,补充学术界较为缺乏的历史演变过程和内容,通过对典型动物虎的研究,将动物的环境指示意义、动物与人的关系研究推进到历史时期。丰富和完善历史地理、动物地理、环境变迁等学科的研究内容。第二部分是区域虎历史变迁专题研究,包括第2-7章。第2章对新疆虎的变迁进行了专题研究,消失在人们视线中的新疆虎具有很大的神秘性和研究难度,有关新疆虎的各种悬而未决的问题,造成了动物学界和历史地理学界相对空白的研究状态。本章充分利用岩画、地志、文集和探险考察游记等资料,对历史上的新疆虎进行调查确认与研究:新疆地区至少在距今1-1.5万年前即有虎分布,以后持续不断;其地理分布涉及天山南北,沿水源(河湖)分布于山间谷地、河流绿洲及山前冲积扇地带;其具体生境以芦苇、胡桐树木(胡杨林)等植被为主,具有足供捕食的食物。至清光绪前期新疆虎依然多见,光绪末年至民国初年(1899-1916)开始锐减。人类活动叠加的自然环境演化是影响新疆虎变迁的主要因素。生物链偶然因素的参与(肉食性蚂蚁威胁虎的繁殖)也起到了可能的影响作用。第3章以陕南为专题,着重探讨特定时空条件下典型动物资源变迁中的人文因素影响。明清时期是陕南地区移民、开发的高潮时期,历史记录显示,随着人类开发活动的全面展开和开发地域的渐次扩展,虎资源出现明显的变迁,人虎关系发生明显变化。以乾嘉时期为时间断限,虎的栖息领域出现阶段性萎缩,第一阶段涉及南郑、城固、沔县三地,第二阶段则开始大范围萎缩。人虎冲突逐渐加剧,除一般性人虎冲突事件外,激烈的虎患和打虎活动频繁发生,成为人虎冲突的主要表现形式。从而导致有计划、有组织、高奖励、高力度的政府性防虎、驱虎、打虎活动开始展开,最终导致虎数量剧减,分布范围显着萎缩,栖息地向人类活动影响较小、森林资源保存较为完好的高海拔山地后退。第4-6章对华南的三个地区(福建、江西、湖南)进行了专题研究,主要复原了虎的时空分布变迁和数量变化过程,着重分析了虎患现象,将其划分为4个等级,分析其发生的时空特征、烈度等级、原因和应对措施。得出结论:在进入人类文明阶段后,华南地区老虎的种群数量、分布范围都呈逐渐缩小之势,总的来说人类干扰和捕杀是主要因素。在华南地区,虎的栖息地除了森林山地之外,平原地区也曾有虎分布,因为当时的环境条件满足了虎生存所需的植被、水和食物三要素,比现在优越。虎患是华南地区的典型和突出现象,虎患烈度有愈演愈烈之势,人们的应对措施也因而出现了官方捕虎、民间打虎、军队猎杀、官民结合猎捕等形式。明清时期是南方地区历史上人虎冲突最剧烈,人类对华南虎影响最显着的一个时期,是华南虎生存出现危机的一个阶段。第7章对东北地区的虎变迁进行了专题研究,主要讨论了东北地区虎的分布变迁大势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了东北地区历史上的猎虎活动和虎产品利用情况,探讨东北虎得以延续至今的原因,即该地山高林密的自然条件特点和人类开发进程分散性、断续性的特点,为虎的生存赢得了一线生机。近代东北开禁后,东北虎的生存受到人类前所未有的冲击。第三部分是虎历史变迁的人文影响因素研究,包括第8-9章的内容。第8章是关于中国历史上虎资源的利用和贸易史的勾勒,讨论了虎的药用、食用历史,勾勒出了虎产品贸易的发展过程。第9章是关于中国历史上打虎活动的讨论,指出打虎活动从史前到1970年代一直存在,明清时期是第一个打虎高潮时期,将虎的分布从平原和低山区推向中山和高山区,但并未对种群的数量造成毁灭性打击,真正起到灭绝性影响的是建国后50-70年代的除害兽运动。第四部分是结论部分,第10章内容。本文的突破性结论体现在几个方面,即填补新疆虎和虎产品利用和贸易史研究空白、丰富和补充动物学对于虎的栖息地选择、生活习性的认识、提出中国打虎活动的概念。最后,本研究阐明了历史环境变迁中人文因素的极端重要性,为特有动物种群变迁研究、濒危动物保护提供历史借鉴。

谭邦杰[2](1992)在《保护雪豹和华南虎的两个国际讨论会》文中指出 (一)1992年7月26日至30日,在青海西宁召开了第七属国际雪豹学术研讨会(Symposium).笔者作为国际雪豹基金会的国际顾问组成员和IUCN猫科专家组成员参加了这次会议.首届国际雪豹学术研讨会是1978年在芬兰赫尔辛基召开的,赫尔辛基动物园是国际上饲养繁殖雪豹最有成就的动物园.其后每两年召开一次,即1980年在瑞士苏黎世,1982年在美国西雅图,1984年在西德克列菲尔德,1986年在印度斯利那加.1986年后改为三年召开一次,即1989年在原苏联阿拉木图,今年在我国青海西宁.

胥执清[3](2003)在《野生华南虎是怎样走向濒危的——兼谈华南虎保护拯救之希望》文中研究表明近 2 0年来 ,关于华南虎的数量及保护、拯救工作的报道频频见于各种学术期刊、杂志和报纸、广播、电视新闻中 ,近几年来更常见于Internet网。有关华南虎野生数量的变化众说纷纭 ,多是“估计”值 ,本文就各估计值做一归纳统计 ,以阐述其走向濒危的过程 ,分析原因 ,并建议在目前国家财力不是十分雄厚的情况下 ,华南虎的保护拯救工程应积极寻求国际资金的支持

张睿[4](2017)在《基于历史资料中国五种濒危动物历史分布变化(1950-2010)》文中研究指明目前,针对物种分布的研究较多,研究中的物种分布基础信息的获得大多通过动物志、植物志、出版的书籍及调查报告,且统一作为现在的分布数据。物种的历史分布变化研究较少且分布数据缺乏。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运用新研究方法来补充历史分布的基础信息,即新方志作为数据来源资料。用新方志中记录的自然资源概况获取物种分布信息,由于新方志的编撰特性,本文获得的物种分布信息不仅可以按年代划分而且覆盖范围广泛。通过查询全国的新方志,以较好辨别的五种濒危哺乳动物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1950-2010年的历史分布变化趋势,由此提出保护建议并为其他物种的分布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地方志可以作为物种历史分布信息的重要补充资料。通过提取地方志的时间信息进行年代划分,区分不同年代的动物分布点和数量情况,这种研究方法极少人采用,但却行之有效。本文选取地方志作为主要信息来源,共查询25485本电子版新方志,筛选出共计2431本新方志作为本研究的基础资料。相比其他类型数据资料,新方志具有持续时间长、研究范围广的优点,对从中提取的信息进行年代划分,可较全面地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物种的分布和数量情况。以水獭1950年代分布信息为例,新方志获得的信息共757条,而其他渠道获取的信息总和只有28条。(2)五种濒危哺乳动物在中国60年间的分布发生很大变化,呈现急剧下降的趋势。与50年代相比,到2000年后五种物种的记录点数量分别减少了:虎,94.0%;豹,85.1%;水獭,85.3%;猞猁,83.7%;紫貂,79.3%。而物种记录数量出现急剧变化的时间节点是80年代。到2000年以后,虎和豹鲜有踪迹发现,水獭、猞猁和紫貂只出现在深山和自然保护区等人迹罕至的区域。(3)以气候因子为基础通过物种分布模型模拟东北地区紫貂种群的历史潜在分布可以看出,东北地区紫貂种群的历史分布变化与气候因子的变化相关。在东北地区小尺度范围内,气候因子的变化会引起物种分布变化的改变。在气候因子小范围的变化的影响下,大兴安岭地区和小兴安岭地区的紫貂种群倾向于向北和低海拔地区分布(与50年代相比,分布中心分别迁移了 147.90km、66.55 km,海拔分别下降了 63.55 m、23.91m),长白山地区的紫貂种群倾向于向南和高海拔地区分布(分布中心迁移了 195.38km,海拔上升了 270.93m)。除气候因子外,其他因素,如人口数量、土地利用类型等人类活动因子也会对物种分布产生影响。综上所述,新方志可以作为补充物种历史分布数据的重要资料,在1950-2010年间五种中国濒危哺乳动物(虎、豹、猞猁、水獭、紫貂)种群呈现大幅度减少的趋势。本论文结合社会学科资料,从历史角度出发探讨了研究物种历史分布的新方法,基本展示了濒危哺乳动物历史变化的趋势,并提出当前物种保护建议,其结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新思路,为研究物种历史分布提供了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

二、保护雪豹和华南虎的两个国际讨论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保护雪豹和华南虎的两个国际讨论会(论文提纲范文)

(1)老虎与人:中国虎地理分布和历史变迁的人文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关于选题的解说
    第二节 研究简史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本文拟解决的问题
    第四节 工作方法和资料讨论
    第五节 本文结构及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第二章 历史上新疆虎(Panthera tigris lecoqi)的调查确认、历史变迁及其人文影响因素
    第一节 新疆虎研究述评
    第二节 新疆是否有虎?
    第三节 新疆虎的历史变迁
    第四节 影响新疆虎变迁的因素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明清陕南移民开发状态下的人虎冲突
    第一节 移民开发地域的渐次扩展与虎生活领域的逐渐缩小
    第二节 人虎冲突的加剧和打虎活动的展开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历史时期福建地区的虎与人虎关系
    第一节 史前时期虎遗存分布及其折射出的虎生境
    第二节 历史时期虎的地理分布大势
    第三节 元代以前福建地区开发进程与人虎关系的演变
    第四节 明清时期:虎患的全方位考察与开发高潮的到来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历史时期江西地区的虎与人虎关系
    第一节 历史时期江西虎的地理分布
    第二节 历史时期江西的人虎冲突——虎患与打虎
    第三节 历史时期江西地区的人虎接触、虎利用与虎文化
    第四节 虎与明清时期江西生态环境变迁探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历史时期湖南地区的虎与人虎关系
    第一节 历史时期湖南地区虎的地理分布大势
    第二节 历史时期湖南地区虎的时代变迁大势
    第三节 历史时期湖南地区的人虎关系——虎患与打虎
    第四节 历史时期湖南地区的人虎关系——接触、利用与文化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东北地区虎的历史变迁及人虎关系
    第一节 东北虎的历史分布变迁
    第二节 东北虎之劫—东北的近代移民与开发
    第三节 从山林之君到医药之宝—人类对东北虎的认识和利用
    第四节 东北虎种群延续原因之探讨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中国历史上虎资源的利用和贸易史
    第一节 药用
    第二节 食用
    第三节 历史上的虎产品贸易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九章 中国历史上的打虎活动
    第一节 明代以前:打虎与英雄
    第二节 明清时期:以官府捕虎为主
    第三节 民国时期:分散打虎
    第四节 建国以来:除害兽运动与盗猎活动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十章 结论
    第一节 全文结论
    第二节 价值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中国境内出土的虎化石及虎骨
附录2 新疆虎大事记
附录3 国务院关于禁止犀牛角和虎骨贸易的通知
附录4 关于《国务院关于禁止犀牛角和虎骨贸易的通知》补充通知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4)基于历史资料中国五种濒危动物历史分布变化(1950-2010)(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历史数据研究
        1.2.1 历史数据
        1.2.2 地方志
        1.2.3 新方志
    1.3 物种分布研究
        1.3.1 中国濒危物种研究概况
        1.3.2 五种濒危物种分布研究
    1.4 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1.4.1 研究内容和意义
        1.4.2 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1.4.3 技术路线
2 研究方法
    2.1 地方志的收集
    2.2 物种分布点的确定
    2.3 分布点年代的划分
    2.4 物种分布记录信息的补充
    2.5 物种记录点制图
    2.6 叠加图层分析
3 新方志作为新数据源的特性
4 基于新方志资料的物种历史分布变化
    4.1 虎的历史记录分布变化
    4.2 豹的历史记录分布变化
    4.3 水獭的历史记录分布变化
    4.4 猞猁的历史记录分布变化
    4.5 紫貂的历史记录分布变化
    4.6 五种濒危动物历史分布变化
5 以气候因子模拟东北地区紫貂种群的历史潜在分布
    5.1 研究意义及背景
        5.1.1 研究意义
        5.1.2 研究背景
    5.2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5.2.1 研究内容
        5.2.2 研究方法
    5.3 研究结果
        5.3.1 不同年代紫貂种群分布变化
        5.3.2 不同区域紫貂分布变化
        5.3.3 致危因素
    5.4 讨论
        5.4.1 模型的限制性
        5.4.2 随时间变化的生物地理特征
        5.4.3 保护建议
6 结论
    6.1 地方志作为研究数据来源具有重要意义
    6.2 五种濒危动物的分布在近60年来呈现急剧缩小的变化
    6.3 东北地区不同区域紫貂种群的历史分布变化不同
    6.4 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可能是造成动物濒危的因素
7 讨论和展望
    7.1 讨论
        7.1.1 研究方法的可行性
        7.1.2 物种种群保护
    7.2 本研究创新之处
    7.3 本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四、保护雪豹和华南虎的两个国际讨论会(论文参考文献)

  • [1]老虎与人:中国虎地理分布和历史变迁的人文影响因素研究[D]. 曹志红. 陕西师范大学, 2010(07)
  • [2]保护雪豹和华南虎的两个国际讨论会[J]. 谭邦杰. 大自然, 1992(04)
  • [3]野生华南虎是怎样走向濒危的——兼谈华南虎保护拯救之希望[J]. 胥执清. 四川动物, 2003(03)
  • [4]基于历史资料中国五种濒危动物历史分布变化(1950-2010)[D]. 张睿. 北京林业大学, 2017(04)

标签:;  ;  ;  ;  

两届雪豹与华南虎保护国际研讨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