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布莱克方格理论在教学及教学管理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赵朝稳[1](2019)在《基于管理方格理论对聊城大学公共体育课堂教学管理的研究》文中认为公共体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不容忽视。当前我国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呈下降趋势,这与高校公共体育课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课堂教学管理是公共体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课堂管理的重要因素。有研究表明,课堂管理中人为因素是影响课堂管理的最主要因素。本文以管理方格理论为基础,论述管理方格理论应用于公共体育课堂管理实践中的意义和作用。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聊城大学公共体育课中的1245学生和20位教师进行调查,了解当前聊城大学公共体育课堂教学管理的现状,分析在课堂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与完善的策略,并运用管理方格理论的知识,设计最佳的9.9型公共体育课堂教学管理模式,为今后体育教师改进课堂管理工作,提高公共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提供理论指导。通过对聊城大学公共体育课堂教学管理现状的研究得出:(1)教师对学生违纪行为的处理方式缺乏灵活性,缺少对学生进行认知方面的教育,学生对教师的处理方式满意度与不满意的的比例相近。(2)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有待加强。(3)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频率较低,有部分学生从未得到教师的检查和指导,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4)学生参与体育运动主要是为了学习运动技能,并且大部分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较高。(5)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场地器械、教法单一、评价方式单一等制约课堂教学发展的因素。改进建议:(1)要求教学管理工作人员和教师在进行工作前充分了解管理方格理论,并进行有关知识的学习。(2)优化课堂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规则,明确每次课的学习目标,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3)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真实情况,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教学,重点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吸收,加速知识内化。(4)体育教师应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练习给予高度的重视,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并及时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5)加大对教师课堂管理的培训力度,加强师德建设。(6)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式的管理方式,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施玮[2](2014)在《基于方格理论对江西省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文化教育管理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论述了管理方格理论的起源和主要内容,阐明了将管理方格理论应用于学校管理实践中的意义及作用,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文化教育管理与管理方格理论有机结合,为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管理思路提供了一种新参照。本文将管理方格理论应用在高校文化教育管理的实际工作当中,分为“教师方格”、“学生方格”、“相互关系”三个层面进行分析,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其基本思路是:根据管理方格图建立教师方格图和学生方格图,从中寻求和确定最优的教学方式,为学校师资培训、课程建设、教学管理及教师自检提供理论依据。通过计划、组织、实施、协调等职能,管理者将对高校的各种资源进行整合,从而实现高校的综合优势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水平、高素质的优秀竞技运动人才,这就是文化教育管理,这也是竞技体育发展的活动过程。对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文化教育进行科学的、有效的管理,基础是建立在相应的职能管理部门,确定高水平运动队中各项管理任务的分配与责任归属,合理分工,权责分明,达到文化教育管理的目标。目的:应用管理方格理论探讨教师领导方式与学生学习效果满意程度之相关性,寻求最佳教学模式。理论框架:管理方格理论是由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的行为科学家罗伯特·布莱克和简·穆顿提出研究企业管理者领导方式极其有效的理论。提出管理方格理论,是为了明确领导行为和管理方式的目标和方向,不论人们从事何种工作,都存在着“工作”和“人”的关系问题,这一理论也为人们从事各类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该理论问世后随即受到管理学家的高度重视。通过先前文献综述的归纳和总结,总结出有关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改革和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比较薄弱。大多数学者比较重视国内外高校管理现状的比较分析和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某些领域的分析研究,而缺乏从管理理论出发,完善相关部门及社会团体对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管理研究。伴随着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的不断壮大,如何调动广大优秀运动员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全面发展的综合能力,增强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建立一套完善的科学体系有利于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文化教育管理的使用,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亟待解决的难题。本研究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从解析江西省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文化教育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入手,对现状进行深入研究,寻找出江西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文化教育管理各要素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相关国家文件精神及专家意见,提出优化江西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文化教育管理的发展对策。
刘绍勤[3](1994)在《布莱克方格理论在教学及教学管理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布莱克方格理论在教学及教学管理中的应用刘绍勤长沙交通学院众所周知,高等学校教学及教学管理的对象是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和处于主体位置的学生。显然,要提高教学质量,高等学校必须探索并建立起一种新的教学及教学管理模式——9.9型教学及教学管理模式,...
邵阳[4](2019)在《管理方格理论框架下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探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针对我国目前高校学生管理现状,通过对近年来相关资料和文献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尝试在管理方格理论框架下构建高校学生管理新模式,将"依法治校"以及"以人为本"两种视角下的学生管理机制有机结合,通过管理系统中各板块和要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支持和全方位良性互动,使二者达到最佳平衡,以期进一步提高我国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育人模式的系统性和实效性,帮助学生在科学的教育目标下的实现自身成长。
黄荣哲[5](2013)在《《金融计量学》教材的内容设计与优化研究——基于新升本科院校的教学实践》文中研究说明基于新升本科院校的教学实践表明,《金融计量学》教材的内容设计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满足数学基础或者金融学基础相对薄弱的本科学生的学习需要,《金融计量学》教材应该为理论学习、案例分析和上机实验等内容分别配置40%、40%和20%的篇幅。
黄露苑[6](2018)在《管理方格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教学管理是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如何提高课程教学管理,追求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的教学目标,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与研究的问题。但在当今"素质教育大声喊"的教育环境下,传统的应试教育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的教育发展要求,本文借鉴行为科学管理的管理方格理论,探讨体育教学中的课堂管理并寻求一种新的教学管理思路。
冯惠[7](2015)在《高校教师教学风格与教学绩效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正处在社会深刻变革,体制结构深刻转变和调整的时期,我国教育事业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人才培养的质量、数量还不能满足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面临困难,教师队伍的质量需要提高。因此促进并培养教学风格的形成,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培养具有个性和创造力的人才,是推进教育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教学绩效是教师管理的有效方式,是保障高校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而基于教学对象的教学评价更能有助于收集教学反馈信息,不断完善教学风格,促进其专业化发展。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教学风格与教学绩效之间的关系。关于教学风格问题的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和案例研究,从教师角度探析教学风格类型、教学风格现状、教学风格形成,研究方法和内容单一,重复研究较多。此外,在教学风格类型的影响作用方面不够深入。因此,本文采用教学风格类型自测问卷和教学绩效问卷,教学绩效由学生评价和学生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通过问卷收集到的数据研究高校教学风格与教学绩效关系,另外还探析教学风格与教学评价的关系,以及人口统计变量对教学风格类型的影响,从而为改进教学绩效,促进和完善教师有效教学风格提供针对性建议。笔者基于文献研究,结合已有教学风格问卷、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研制本研究使用的教学风格自测问卷和教学评价问卷,并以河北经贸大学、青岛大学、潍坊学院为研究对象,针对三所学校教师和学生进行随机调查,发放问卷。利用spss16.0数据统计分析软件分析调查数据。通过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多独立样本差异检验,分析得出以下研究结果:(1)教学风格对教学绩效具有显着的因果关系。创新-实用型教学风格影响作用最为突出。教学风格类型表现最多的逻辑-关爱型,创新-实用型,严谨-创新型三种类型与教学绩效显着正向相关,而其他风格类型对教学绩效相关性不显着。(2)教学风格显着正向影响教学评价。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得出教学风格与教学评价的多元回归方程。发现教学风格类型能够正向预测教学评价。而教学风格类型中逻辑-关爱型,创新-实用型两种风格组合对教学绩效和教学评价影响更为显着。教学风格类型差异受教师个体特征影响。(3)教学风格类型差异受教师个体特征影响。利用K-W检验对性别、教龄、任教科目、年级四个特征变量分析。研究发现教师性别对教学风格类型影响不显着,而教师的教龄、任教科目、年级显着影响教学风格类型。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如下建议:(1)高校通过提供信息交流和发展平台;健全教师评价机制;营造民主式教学环境为教师风格形成提供条件(2)重视教师人口统计变量对教学风格类型的影响,高校教师管理要采用差异化管理(3)教学风格形成与发展需要教师个人努力。通过丰富知识储备,学习他人经验,勇于创新以形成独特而有效的教学风格;(4)教学风格类型要不拘一式,打破单一化僵局。鼓励教师在充分认知自我的基础上,灵活使用多种教学风格。
张俊英[8](2010)在《大学英语多维互动教学模式行动研究》文中提出所谓“行动研究”,简言之,就是对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干预或采取某一“行动”,然后观察其效果,以解决实际教学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庞继贤,1998)。行动研究与传统的教育研究有所区别。传统的教育研究通常是通过严格的实验设计和假设验证和心理统计等研究方法,检验受试者在经过特定的“处理”方式后的变化和经过。这种来自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在人文学科特别是语言教学的研究中有着明显的不足之处。因为语言教学本身是一个多因素交互作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不可能对各种复杂的因素进行完全的控制或者百分之百地模拟实验室的条件来完成整个教学过程,也很难将语言教学过程和结果之间用具体而明确的因果关系来描述。行动研究中的研究则重在行动。教师或教育工作者以研究的态度和方法开展工作,而后提出改进措施,并回到自己的实践中再研究。行动研究所具有的合作性、行动性和反思性等特点使其在国外广泛地应用于人文社科研究领域。国内外语界对行动研究的探讨,特别是对“如何应用行动研究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探索,还处于起步阶段。本研究遵循行动研究的基本步骤,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为基础,以不断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合作学习、行为主义、建构主义、交际教学法等教育学的基本理论为依据,同时吸收流程再造等当代企业管理学中的最新理念,以“整体性、优效性、开放性和可操作性”为原则,总结概括出一套基于中观层次的教学模式——大学英语多维互动教学模式。作者认为,大学英语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的实践过程是学习者、教师、教学任务、教学环境以及教学政策等多因素的动态协调和良性互动过程。教学因素之间的互动交融是大学英语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的核心特征。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师生访谈和随机听课等研究方法,历经4年之久。经过3轮的行动研究过程,通过“八大长效互动措施”的实施,既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挖掘学生课下学习的能动性和自主性,也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通过吸收多种教学理论之精华,博取各种教学方法之长处,较好地解决了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长期存在的“听说”教学与“词汇、语法”教学相矛盾的问题,变“听说”弱势为优势,以“听”促“说”,以“听说”促“读写”,最终实现了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的教学目标。2009年3月,作者对浙江工商大学2008级在读研究生就其曾就读的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水平和质量进行追踪调查。经过对本科毕业于浙江工商大学和非浙江工商大学两组样本的调查结果进行分类统计和数理分析,文章对大学英语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的实施成效得出以下结论:1.大学英语多维互动教学模式使学生的英语听说水平显着提升;2.大学英语多维互动教学模式使学生的英语读写能力明显提高;3.大学英语多维互动教学模式使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大大增强。本研究过程中所实施的多种措施不仅具有实用性、易推广性和优效性,从实践角度来看也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这些措施主要包括: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七大原则”、英语国家留学生辅导学生口语活动、高年级与低年级学生结对口语交流活动、英语教师志愿者课外参与指导学生口语交流活动以及涵盖学生课堂口语展示、入学考试、寒暑假作业考试、自主听力学习等制度的学能评价体系等。在研究过程中,作者还力图在理论上有所创新。首先,作者将其参与主持的浙江工商大学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上升到理论层面,提出大学英语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的概念,并通过严格的数理分析检验了其实践成效;其次,为了帮助大学生树立明确的、较高的英语学习目标,帮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有针对性地、高效地培养和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内在动机,作者提出大学生英语学习目标层次理论,将大学生的英语学习目标由低到高划分为4个层次,并在3轮的行动研究中运用该理论,通过多种措施的实施,不断激励学生从较低的英语学习目标向较高层次目标发展,直至达到最高的目标,即自我实现的目标层次;再次,在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进行比较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后,创造性地提出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方格理论,把我国现存的各种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纳入到“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方格图”,并且指出大学英语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的理想状态是处于方格图的最高坐标——“9-9”坐标。本研究就其意义来讲还在于,通过围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开展的理论建构和解决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实现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即,通过在行动中研究,解决了大学英语教学中长期存在的教学与科研相脱节的问题,加快了科研成果在教学实践中的转化;通过在研究中行动,增强了外语教师对教学的本质以及教与学过程的科学认识,促进了其向研究型、学者型和专家型教师的良好发展。
张少华[9](2018)在《基于组织传播理论的应用型院校师资绩效管理模式创新》文中指出在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水平不断提高、人才竞争愈发激烈的时代背景下,应用型院校作为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基地,正面临着师资效能不断下降的困境,这势必要求应用型院校将师资绩效管理模式创新作为教育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当前应用型院校师资绩效管理工作取得的成效并不理想。因此,应用型院校应从组织传播理论的视角出发,深入分析师资绩效管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了基于组织传播理论的应用型院校师资绩效管理模式创新路径:完善反馈机制,实现教师教学过程监控与教学行为管理的"持续沟通";建立有效的教师发展支撑体系;加强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中青年教师培训体系,构建多元化教师培训模式。
周淑君[10](2020)在《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成绩分析中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的应用》文中指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提出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加强学生学习行为数据的数字化记录和分析,以信息技术推动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学习分析的出现及应用对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从现有的研究文献中了解到,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学习分析研究多集中在高等教育领域,在中职教育中还有待进一步推广和深入研究。虽然传统的教学方式也能对学生学习数据进行分析,其结果也能对学生学习效果产生影响。但传统的方式周期过长,信息化程度较低,学习分析技术的应用可弥补这些不足。因此本文结合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实际和特点,利用文献研究法对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在学习分析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研究,主要工作如下:首先构建了应用于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习分析模型;以重庆市垫江县第一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相关数据为来源,设计和搭建了数据仓库;通过关联规则算法对学生成绩数据进行挖掘,得出课程之间的关联性及先后排序建议;在分析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因素对学生成绩的影响,运用了K-Means对学生数据进行聚类分析,根据聚类结果的若干特点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为了更好的将挖掘结果应用到实际教学中,本文提出一种将关联规则和聚类挖掘结合的新方法,将关联规则得出的课程关联和聚类分析的成绩影响因素构成新的挖掘属性,完成对学生成绩的低分预警,以网页可视化形式反馈给教师,可实现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提前干预。本文应用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对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数据进行分析,为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学和管理提供可资借鉴的途径和方法。可视化的低分学生成绩预警,也可以为教师干预学生行为,提供更准确更科学化的依据,以达到提高学生整体质量,有针对性的展开教学工作,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布莱克方格理论在教学及教学管理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布莱克方格理论在教学及教学管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管理方格理论对聊城大学公共体育课堂教学管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选题目的 |
1.3 选题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 |
2.1.1 管理 |
2.1.2 课堂管理 |
2.1.3 体育课堂教学管理 |
2.1.4 管理方格理论 |
2.2 文献概述 |
2.2.1 国外研究综述 |
2.2.2 国内研究综述 |
2.3 关于管理方格理论的研究 |
2.3.1 管理方格理论的起源 |
2.3.2 管理方格理论的核心内容 |
2.3.3 管理方格理论的五大经典管理模式 |
2.3.4 管理方格理论的使用价值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访谈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2.5 逻辑分析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公共体育课堂教学管理中教师行为的现状调查 |
4.1.1 课堂中教师对学生违纪行为的处理方式 |
4.1.2 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 |
4.1.3 在课堂中教师听取学生意见的频率 |
4.1.4 课堂中教师对学生提出课堂管理方法的处理方式 |
4.1.5 课堂中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检查的频率 |
4.1.6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
4.2 在公共体育课堂教学管理中学生行为的现状调查 |
4.2.1 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 |
4.2.2 课堂中学生的积极性 |
4.2.3 学生对教师处理课堂违纪行为的满意度 |
4.2.4 课堂中学生主动找教师解决问题的频率 |
4.2.5 学生对教师课堂管理的看法 |
4.3 聊城大学公共体育课堂教学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
5 管理方格理论在公共体育课堂教学管理中的运用 |
5.1 课堂管理方式向(9.9)型公共体育课堂教学管理模式转变的基本原则 |
5.2 建立(9.9)型公共体育课堂教学管理模式 |
5.2.1 9.9型公共体育课堂教学管理模式的内涵 |
5.2.2 9.9型公共体育课堂教学管理模式的内容 |
5.2.3 9.9型公共体育课堂教学管理模式对管理者的要求 |
5.2.4 9.9型公共体育课堂教学管理模式应具备的三方面因素 |
5.2.5 根据管理方格理论设计教师管理方格 |
5.2.6 根据管理方格理论设计学生方格 |
5.2.7 教师方格与学生方格的组合分析 |
5.2.8 最佳管理模式在公共体育课堂教学管理中运用的具体措施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2)基于方格理论对江西省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文化教育管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文献综述 |
1.1 我国学者对西方高水平运动队管理现状的研究 |
1.2 我国学者对国内高水平运动队管理现状的研究 |
2.研究对象及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专家访谈法 |
2.2.3 问卷调查法 |
2.2.3.1 问卷设计 |
2.2.3.2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2.2.3.3 问卷检验 |
2.2.4 数理统计法 |
2.2.5 逻辑分析法 |
3.管理方格理论 |
3.1 管理方格理论的起源 |
3.2 管理方格理论的核心内容及使用价值 |
3.2.1 管理方格理论的核心内容 |
3.2.2 管理方格理论的五大经典管理模式 |
3.2.3 管理方格理论的使用价值 |
4.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江西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文化管理现状 |
4.1.1 明晰职责管理部门 |
4.1.2 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招生管理 |
4.1.3 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学籍管理 |
4.1.3.1 编班管理 |
4.1.3.2 学制管理 |
4.1.3.3 课程管理 |
4.1.3.4 考核与成绩管理 |
4.1.3.5 毕业管理 |
4.2 我省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文化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
4.2.1 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理论指导 |
4.2.2 教学计划管理统筹不统一 |
4.2.3 运动员主观学习意识薄弱 |
4.2.4 学训矛盾难以平衡 |
4.2.5 缺乏有效管理与监督机制 |
4.2.6 高水平运动员进校门槛低 |
4.2.7 缺乏教育均衡性 |
5.方格理论在教学管理中的运用 |
5.1 建立 9.9 型教学及教学管理模式 |
5.1.1 9.9 型教学模式的内涵及基本内容 |
5.1.2 9.9 型教学模式对教学管理者的基本要求 |
5.1.3 9.9 型教学管理模式应具备的三方面因素 |
5.2 最佳管理模式在高校高水平队伍管理中运用的具体措施 |
5.3 根据管理方格理论设计高水平运动员管理方格 |
5.4 根据管理方格理论设计教师方格 |
5.5 根据管理方格理论设计学生方格 |
6.教师方格与学生方格的综合分析 |
6.1 不同类型组合产生的不同效果 |
6.2 教学方式向(9.9 型)转变的基本思路和原则 |
结论 |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等 |
(4)管理方格理论框架下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布莱克管理方格理论的基本内涵 |
二目前我国高校学生管理现状 |
三方格理论框架下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内涵 |
四方格理论框架下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实施 |
1. 统一思想,转变思路,将平等、自由、民主、法治精神作为学生工作的核心原则,同时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为学生个性化自主发展提供最大空间。 |
2. 建立多部门多维度联动机制,通过管理系统中各板块和要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支持,实现全方位良性互动,使二者达到最佳平衡,最大限度发挥管理制度的价值,最终提高学生管理的实效性。 |
3. 加强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建设,营造学习进步的工作氛围,不断提高学生管理工作者的道德思想素质,催化实施管理方格理论视角下高校学生管理体系。 |
(5)《金融计量学》教材的内容设计与优化研究——基于新升本科院校的教学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文献综述 |
三、实证分析 |
(一) 实证方法 |
(二) 数据采集与统计分析 |
四、结论与建议 |
(6)管理方格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管理方格理论 |
2 构建体育教学管理方格 |
2.1 失职型 (1.1) |
2.2 学生导向型 (9.1) |
2.3 权威型 (1.9) |
2.4 管理型 (5.5) |
2.5 创新型 (9.9) |
3 结语 |
(7)高校教师教学风格与教学绩效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主要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文献综述 |
1.4.1 教学风格文献综述 |
1.4.2 教学绩效文献综述 |
1.5 文献述评 |
1.6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1.6.1 研究方法 |
1.6.2 主要创新点 |
2 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教学风格 |
2.1.2 教学绩效与教学绩效评价 |
2.1.3 教学评价 |
2.2 基础理论 |
2.2.1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 |
2.2.2 管理风格理论 |
2.2.3 符合互动理论 |
3 研究设计 |
3.1 研究变量设计 |
3.1.1 教学风格变量 |
3.1.2 教学绩效评价变量 |
3.2 假设的提出 |
3.2.1 教学风格类型与教学绩效的关系 |
3.2.2 教学风格类型与教学评价的关系 |
3.2.3 教师教学风格类型的个体特征差异 |
3.3 统计分析方法 |
3.4 问卷设计 |
3.5 预调研及项目鉴别力分析 |
3.5.1 预调研 |
3.5.2 项目鉴别力分析 |
4 实证研究 |
4.1 样本描述性分析 |
4.1.1 教学绩效的描述性分析 |
4.1.2 教学风格自测的描述性分析 |
4.2 信效分析 |
4.2.1 信度分析 |
4.2.2 效度分析 |
4.3 相关分析 |
4.3.1 教学风格与教学绩效的相关分析 |
4.3.2 教学风格与教学评价的相关性 |
4.4 回归分析 |
4.4.1 教学风格类型与教学绩效的回归分析 |
4.4.2 教学风格与教学评价的回归分析 |
4.5 K-W 分析 |
4.6 研究假设的结果分析 |
5 研究结论与启示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启示 |
5.3 研究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8)大学英语多维互动教学模式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谢语 |
摘要 |
ABSTRACT |
图目录 |
表目录 |
第一章 引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现状 |
(二) 浙江省大学英语教学与改革 |
(三) 浙江工商大学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探索 |
二、研究概况 |
(一) 研究对象和方法 |
(二) 研究步骤 |
(三) 研究意义 |
三、本文的章节安排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一、行动研究的产生及其发展历程 |
(一) 第一代行动研究 |
(二) 第二代行动研究 |
(三) 第三代行动研究 |
二、行动研究的思想内涵及其主要特点 |
(一) 行动研究的思想内涵 |
(二) 行动研究的主要特点 |
三、行动研究的步骤和方法 |
四、行动研究在我国外语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
第三章 构建大学英语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
一、大学英语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的基本概念 |
(一) 教学模式 |
(二) 多维互动教学模式 |
(三) 大学英语多维互动教学模式 |
二、大学英语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
(一) 流程再造(Process Reengineering) |
(二)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 |
(三) 行为主义(Behaviourism) |
(四)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 |
(五) 交际教学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 |
(六) 大学生英语学习目标层次理论(Hierarchy Theory of Aims in English Study).. |
(七) 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方格理论(Grid Theory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
第四章 大学英语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第一轮行动研究 |
一、问题与假设 |
(一) 问题的确立 |
(二) 假设性分析 |
二、制定和实施行动计划 |
(一) 制定行动计划 |
(二) 实施行动计划(行动过程) |
三、反思与评价 |
(一) 主要目的 |
(二) 主要方法 |
(三) 主要结果 |
(四) 第一轮互动措施实施效果讨论 |
四、小结 |
(一) 主要成效 |
(二) 主要问题 |
(三) 新一轮行动研究方向 |
第五章 大学英语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第二轮行动研究 |
一、问题与假设 |
(一) 问题的重新确立 |
(二) 假设性分析 |
二、调整和实施行动计划 |
(一) 调整行动计划 |
(二) 实施行动计划(行动过程) |
三、反思与评价 |
(一) 主要目的 |
(二) 主要方法 |
(三) 主要结果 |
(四) 第二轮互动措施实施效果讨论 |
四、小结 |
(一) 主要成效 |
(二) 主要问题 |
(三) 新一轮行动研究方向 |
第六章 大学英语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第三轮行动研究 |
一、问题与假设 |
(一) 问题的重新确立 |
(二) 假设性分析 |
二、调整和实施行动计划 |
(一) 调整计划 |
(二) 实施计划(行动研究过程) |
三、反思与评价 |
(一) 主要目的 |
(二) 主要方法 |
(三) 主要结果 |
(四) 第三轮互动措施实施效果讨论 |
四、小结 |
(一) 主要成效 |
(一) 主要问题 |
第七章 大学英语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的成效 |
一、学生英语听说能力显着提升 |
(一) 数据统计与分析 |
(二) 结果与讨论 |
二、学生英语读写能力明显提高 |
(一) 数据统计与分析 |
(二) 结果与讨论 |
三、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大大增强 |
(一) 数据统计与分析 |
(二) 结果与讨论 |
第八章 结论 |
一、本研究的创新点 |
(一) 理论创新 |
(二) 实践创新 |
二、问题与展望 |
附件目录 |
附件1 第一轮行动研究反思与评价调查问卷 |
附件2 第二轮行动研究反思与评价调查问卷 |
附件3 第三轮行动研究反思与评价调查问卷 |
附件4 浙江工商大学2008 级研究生本科期间《大学英语》教学效果问卷调查 |
参考文献 |
ABBREVIATION |
(9)基于组织传播理论的应用型院校师资绩效管理模式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一、理论来源——组织传播研究中三种人力资源管理学派 |
1. 布莱克和穆顿的管理方格理论。 |
2. 利克特的系统理论。 |
3. 乌奇的Z理论。 |
二、师资绩效管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1. 现有的绩效反馈模式难以推动师资绩效的持续改进。 |
2. 缺乏管理意识, 未能将师资绩效评估机制与单纯的等级划分相区分。 |
3. 尚未形成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基础的多元互动模式。 |
三、基于组织传播理论的应用型院校师资绩效管理模式创新路径 |
1. 完善反馈机制, 实现教师教学过程监控与教学行为管理的“持续沟通”。 |
2. 建立有效的教师发展支撑体系。 |
3. 加强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 |
4. 建立健全中青年教师培训体系, 构建多元化教师培训模式。 |
(10)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成绩分析中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学习分析的研究现状 |
1.2.2 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在学习分析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工作 |
1.4 论文结构 |
第2章 理论基础及相关技术综述 |
2.1 学习分析 |
2.1.1 学习分析的概念 |
2.1.2 学习分析的要素与特征 |
2.1.3 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学习分析模型构建 |
2.2 数据仓库 |
2.2.1 数据仓库定义 |
2.2.2 数据仓库与数据库 |
2.3 数据挖掘 |
2.3.1 数据挖掘概述 |
2.3.2 数据挖掘与其他领域关系 |
2.3.3 数据挖掘过程 |
2.3.4 数据挖掘模型和算法 |
2.4 数据挖掘与数据仓库 |
2.4.1 数据挖掘与数据仓库的关系 |
2.4.2 数据挖掘与数据仓库在学习分析中的应用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学习分析数据仓库设计 |
3.1 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学习分析的数据仓库特点分析 |
3.2 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学习分析数据来源 |
3.2.1 数据来源 |
3.2.2 问卷情况 |
3.3 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学习分析数据仓库的模型设计 |
3.3.1 概念模型设计 |
3.3.2 逻辑模型设计 |
3.3.3 物理模型设计 |
3.3.4 数据仓库的数据加载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关联规则在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学习分析中的应用 |
4.1 问题的提出 |
4.2 关联规则在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成绩分析中的具体应用 |
4.2.1 确定研究对象及目标 |
4.2.2 数据预处理 |
4.2.3 数据挖掘 |
4.3 关联规则挖掘结果分析应用 |
4.4 基于数据挖掘结果的教学建议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聚类在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学习分析中的应用 |
5.1 聚类在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学习分析中的具体应用 |
5.1.1 确定研究对象及目标 |
5.1.2 数据预处理 |
5.1.3 数据挖掘 |
5.1.4 挖掘结果 |
5.2 K-Means挖掘结果应用分析 |
5.2.1 对学生家庭属性的聚类结果分析 |
5.2.2 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聚类结果分析 |
5.2.3 学生成绩影响因素总结 |
5.3 基于数据挖掘结果的教学建议 |
5.3.1 班级建设 |
5.3.2 家庭层面 |
5.3.3 学生听课状态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关联规则和聚类在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成绩预警中的应用 |
6.1 问题的提出 |
6.2 具体实施方案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布莱克方格理论在教学及教学管理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管理方格理论对聊城大学公共体育课堂教学管理的研究[D]. 赵朝稳. 聊城大学, 2019(01)
- [2]基于方格理论对江西省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文化教育管理的研究[D]. 施玮. 江西师范大学, 2014(07)
- [3]布莱克方格理论在教学及教学管理中的应用[J]. 刘绍勤. 交通高教研究, 1994(04)
- [4]管理方格理论框架下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探究[J]. 邵阳. 教育现代化, 2019(95)
- [5]《金融计量学》教材的内容设计与优化研究——基于新升本科院校的教学实践[J]. 黄荣哲. 金融教育研究, 2013(02)
- [6]管理方格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黄露苑. 当代体育科技, 2018(06)
- [7]高校教师教学风格与教学绩效的关系研究[D]. 冯惠. 河北经贸大学, 2015(07)
- [8]大学英语多维互动教学模式行动研究[D]. 张俊英.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0(05)
- [9]基于组织传播理论的应用型院校师资绩效管理模式创新[J]. 张少华. 教育与职业, 2018(12)
- [10]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成绩分析中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的应用[D]. 周淑君. 西华师范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