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经济昆虫编年史简介

江西经济昆虫编年史简介

一、江西经济昆虫志简介(论文文献综述)

李帅,孟泽洪,吕召云,修春丽,张金峰,杨文,周玉锋[1](2021)在《一种茶树新害虫——贡山喙蓟马Mycterothrips gongshanensis的鉴定》文中认为为明确一种在贵州广泛发生为害的茶树芽叶害虫种类,本文在形态鉴定的基础上,通过提取DNA、PCR扩增和测序获得其线粒体COI序列。结果表明:该害虫种类为贡山喙蓟马Mycterothrips gongshanensis(Li,Li & Zhang,2017),是一种茶树新害虫;实验获得的贡山喙蓟马的15个个体线粒体COI序列种内遗传距离为0.00% ~ 0.46%。研究结果可为该害虫的准确鉴定和科学防控提供基础信息。

张莹,廖嵩,管洪信,李婷,曹贵霞,王建国,夏固成[2](2021)在《宁夏首次发现红皮臭梢小蠹和横坑切梢小蠹危害》文中研究指明2020年,在宁夏固原市六盘山林业局挂马沟国有林场发现2种危害油松Pinus tabuliformis的小蠹虫.经鉴定,分别为红皮臭梢小蠹Cryphalus piceus Eggers和横坑切梢小蠹Tomicus minor Hartig.室内解剖被害新梢,观察并补充描述其形态.调查林木被害率和新梢被害率,查清小蠹虫的危害状况,以便提出具体的防治对策.

刘一凡[3](2021)在《乌市及周边地区犬体表蜱种鉴定、侵害调查及犬巴贝斯虫病的病原检测》文中认为

罗鹏,黄欣,王广利[4](2021)在《油茶绿色防控区访花昆虫多样性及行为节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探究油茶病虫害绿色防控区访花昆虫物种组成及其行为节律,于2019—2020年采用循环路线调查法、定点观察法及追踪观测法,对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油茶病虫害绿色防控区的访花昆虫种类、数量及其活动规律和行为特点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本区域访花昆虫共有47种,隶属于5目17科36属,以膜翅目和双翅目为主,其中以细黄胡蜂、油茶地蜂、大分舌蜂和黑带食蚜蝇数量最多,是该地区较好的油茶授粉昆虫,主要活动高峰在10∶00—11∶00、12∶00—13∶00。建议通过合理间种或套种,以及保留林下植物,适度控草,提高油茶林地的生态多样性,以保护和增加油茶林地访花昆虫种类及数量,提高油茶坐果率。

张莎[5](2021)在《大兴安岭中段五岔沟及乌兰河地区蝽类昆虫多样性研究》文中认为大兴安岭中段地区横跨东北三区系,处于生态过渡带位置,生物多样性高,为了解大兴安岭中段地区蝽类昆虫物种组成、时序变化、生境分布和区系特征,2019年6月至2020年8月在五岔沟及乌兰河地区选取了9种生境类型进行调查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本次研究共采集到蝽类昆虫标本6576头,经鉴定隶属于17科63属95种。各生境中均有分布的有横纹菜蝽Eurydema gebleri、紫翅果蝽Carpocoris purpureipennis、斑须蝽Dolycoris baccarum、类缘修姬蝽Dolichonabis americollmbatus、开环缘蝽Stictopleurus minutes、闭环缘蝽Stictopleurus viridicatus、棕环缘蝽Stictopleurus crassicornis、离缘蝽Chorosoma macilentum、斑腹直缘长蝽Ortholomus punctipennis、巴氏直缘长蝽Ortholomus batui。蝽科(Pentatomidae)的属数最高,长蝽科(Lygaeidae)个体数最多,离缘蝽个体数最多;蝽科的多样性、均匀度、丰富度均最高。2.不同生境蝽类昆虫的多样性有明显差异,白桦林多样性指数最高,河滩草甸均匀度指数最高,落叶松林优势度指数最高,沼泽草甸丰富度指数最高;山地落叶阔叶林包括的蝽类科数最多,山地草原包含的属数最多,农田包含的种数最多,河滩草甸包括的科、属、种及个体数均最低。3.蝽类昆虫种类、数量及多样性随时间变化明显,7月物种数最高,丰富度指数最高;8月昆虫个体数最多,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最高。4.相似性分析表明,7月和8月共有种多,相似性指数高;不同生境之间白桦林与山地草原的相似性最高。5.研究区域蝽类昆虫生态位宽度存在明显差异,蝽科的时间和空间生态位宽度均最高,同蝽科(Acanthosomatidae)和龟蝽科(Plataspidae)的空间生态位重叠指数最高,全缝长蝽科(Plinthisidae)和蛛缘蝽科(Alydidae)时间生态位重叠指数最高,大部分的昆虫在资源利用上存在较强的竞争关系,分布较为相似,整个生境的生态位分化程度不高。6.蝽类昆虫的种-多度直方图均接近对数正态分布,不同的生境的优势类群所处的倍程不同,主要都集中在4-6倍程;拟合曲线的高峰均偏向左边,在生境中出现了较多的个体数量偏少的种。7.区系分析表明,研究区域古北种占据绝对优势,单区型蒙新区种数最多。

陈咏梅[6](2021)在《外源水杨酸及剪叶处理对日本落叶松主要防御蛋白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日本落叶松(Larix kaempferi)作为一种优良树种在鄂西地区应用于各项造林工程,其引种栽植范围广、面积大,但是长期以来虫害肆虐,严重危害森林资源。为保护长江中上游地区的良好生态,维护林业持续发展,急需环境友好的虫害防治措施。植物诱导抗虫性是一种防御机制,可有效控制害虫为害。植物叶内两类主要防御性酶和保护性酶分别是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nlanine ammonia-lyase,PAL)、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过氧化物酶(Peroxidae,POD),它们作为关键性防御蛋白,与植物抗性紧密相关,通过研究植物的诱导抗性,推进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可以为落叶松虫害生态防治提供一种新的途径。本研究选取两年生日本落叶松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外源水杨酸及局部剪叶量对日本落叶松诱导抗性的影响。以紫外分光光度计法分析在两种不同处理方式下,日本落叶松针叶内PAL、PPO、POD、CAT的活性及时序变化。结果如下:1.外源水杨酸可诱导日本落叶松主要防御性酶活性的变化PPO、PAL是植的两种主要防御性酶,其活力的变化可以作为植物抗性的生化指标。为了研究外源水杨酸诱导与日本落叶松针叶内PPO、PAL活性的变化关系,以不同浓度(0.01、0.10、1.00mmol·L-1)水杨酸溶液喷施处理日本落叶松幼苗,在处理后第1d、3d、5d、7d测定针叶内PPO、PAL活性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三种浓度外源水杨酸喷施处理均可诱导日本落叶松针叶内PAL、PPO活性上升,并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波动性变化。2.外源水杨酸可诱导日本落叶松主要保护性酶活性的变化植物体内的保护性酶主要有POD、CAT等,酶活性的提高在植物的防御反应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同浓度(0.01、0.10、1.00mmol·L-1)水杨酸溶液喷施处理日本落叶松幼苗后,其针叶内POD活性显着增加,CAT活性变化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其中0.01mmol·L-1的水杨酸溶液对日本落叶松针叶内POD活性变化的诱导效果最好、变化最明显,且诱导后的POD活性值持续时间更长。3.剪叶可诱导日本落叶松主要防御性酶活性的变化剪叶可以诱导植物主要防御蛋白的表达。为了研究局部剪叶量与日本落叶松针叶内PPO、PAL活性的变化关系,本实验采用25%、50%、75%三种程度的剪叶量处理日本落叶松幼苗,在处理后第1d、3d、5d、7d测定针叶内PPO、PAL活性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三种程度剪叶量处理后,日本落叶松针叶内PAL、PPO活性均明显升高,且持久性较好。4.剪叶可诱导日本落叶松主要保护性酶活性的变化植物受到损伤后,细胞内POD、CAT等保护酶能够进行自我保护,以提高植物抗性。25%、50%、75%三种程度的剪叶量处理日本落叶松日本落叶松幼苗后,其针叶内CAT、POD的活性显着提高且持久度好。分析发现,不同程度剪叶量处理后酶活性的变化不与损伤程度成正比。

彭飞飞[7](2021)在《外源茉莉酸及茉莉酸甲酯对日本落叶松防御蛋白活性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日本落叶松(Larix kaempferi)是我国从日本引入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在全国各地广泛引种,其生长过程中容易遭受多种虫害侵袭。已有研究表明,外源茉莉酸及茉莉酸甲酯处理来诱导日本落叶松针内多种防御蛋白活性的增强,以此提高植物对虫害的抗性。为了探求对日本落叶松有效且环保的防治措施,保证林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于恩施建始长岭岗林场选取2年生日本落叶松幼苗,通过不同浓度梯度的外源茉莉酸及茉莉酸甲酯喷施处理,检测日本落叶松针叶内多种防御蛋白活性的时序变化,探讨2种外源激素诱导日本落叶松抗性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外源茉莉酸处理日本落叶松针叶内保护酶活性的时序变化茉莉酸喷施处理可以显着提高日本落叶松针叶内POD、CAT活性,并且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两种保护酶的活性均在喷施后3-5 d左右达到峰值,其中0.1 mmol·L-1茉莉酸喷施处理的诱导效果最佳且酶活性持续时间最长。2.外源茉莉酸处理日本落叶松针叶内防御酶活性的时序变化茉莉酸喷施处理后,日本落叶松针叶内PAL和PPO活性显着增加,并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PAL在茉莉酸喷施后第3 d活性达到峰值,之后呈现下降趋势,以0.1 mmol·L-1茉莉酸喷施处理的诱导效果最佳且酶活性持续时间最长。PPO在0.01 mmol·L-1茉莉酸喷施处理的诱导效果最佳且酶活性持续时间最长。3.外源茉莉酸甲酯处理日本落叶松针叶内保护酶活性的时序变化茉莉酸甲酯喷施处理可以显着提高日本落叶松针叶内POD、CAT活性,并且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两种保护酶的活性均在喷施后3-5 d左右达到峰值,之后呈现下降趋势。以0.01 mmol·L-1茉莉酸甲酯喷施处理对POD的诱导效果最佳且酶活性持续时间最长。CAT在0.1 mmol·L-1茉莉酸甲酯喷施处理的诱导效果最佳且酶活性持续时间最长。4.外源茉莉酸甲酯处理日本落叶松针叶内防御酶活性的时序变化茉莉酸甲酯喷施处理后,日本落叶松针叶内PAL和PPO活性显着增加,且PAL、PPO活性均呈现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茉莉酸甲酯喷施后第3 d活性达到峰值,之后呈现下降趋势,其中0.01 mmol·L-1茉莉酸甲酯喷施处理对PAL、PPO的诱导效果最佳且酶活性持续时间最长。

范蕴瀚[8](2021)在《意大利蜜蜂工蜂脑组织响应氟胺氰菊胁迫的转录组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蜜蜂作为主要的经济昆虫,不但可以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蜂产品,其最大的贡献还在于为农业授粉,在全球生态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意大利蜜蜂自上世纪70年代引入我国,已成为我国主要的养蜂品种。然而在养蜂生产中,意蜂普遍受到蜂螨的严重侵害。目前,蜂农主要以化学用药的方法防治蜂螨,与其他杀螨剂相比,氟胺氰菊酯(fluvalinate)具有广谱、高效等优势,在养蜂业中广泛使用。但在意蜂养殖生产中,应用氟胺氰菊酯类药物除螨后,蜂群常出现数量减少、行为异常等现象,给养蜂业造成了巨大损失。尽管已经有文章报道了氟胺氰菊酯对于蜜蜂的不良影响,但尚无关于用药后意蜂工蜂脑组织内mRNA表达特征和功能分析的研究。因此,了解氟胺氰菊酯对蜜蜂脑组织中mRNA的影响,对于解决治螨后蜂群异常的问题至关重要。本研究首先建立了氟胺氰菊酯-动物模型,将6群群势相近的意大利蜜蜂继箱群,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三个重复,每个处理20只蜂。在用药后的第10天、20天和30天分别进行取样,共取240只蜂样。监测用药后意蜂行为、生理和生态学等方面的异常变化,并将意蜂工蜂脑组织通过高通量测序(HTS)进行转录组特异性RNA测序,应用生物信息学和分子方法进行了分析,以探究氟胺氰菊酯对意蜂的毒性作用机理,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转录组测序,我们获得了12个文库的Raw reads 957404012条,经过滤后获得Clean reads 956250750条,Clean reads比例超过99.85%,测序质量良好。(2)经注释,最终共检测到8561个基因在12个文库的脑组织中表达,各测序组间进行两两比较发现,共计546个基因在至少2个分组间显着差异表达。在这些差异表达的基因中,CK-vs-X1D10的上调差异表达最多,共有193个;X1D20-vs-X1D30的上调差异表达最少,为4个。CK-vs-X1D10的下调差异表达最多,为181个;X1D20-vs-X1D30的下调差异表达最少,均为7条。(3)表达模式聚类分析表明,差异基因呈现出4种表达模式(C1、C2、C3、C4)。其中占差异基因总数近半的C2簇差异基因普遍在用药后显着下调,且主要富集到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等功能;而占差异基因总数过半的C3与C4簇基因均在用药后立即显着上调,并在持续用药过程中恢复至对照组水平,这些基因主要富集到各类代谢相关通路。从差异基因的表达模式可以推断,C2簇差异基因与氟胺氰菊酯导致的长期生理功能变化有关,而C3与C4簇基因多与氟胺氰菊酯胁迫造成的短期应激相关。(4)基于KEGG分析中获得显着富集的差异基因,构建了245个基因及它们之间的629对关系组成的共表达网络,并筛选出10个关键基因。关键基因主要参与信号转导、神经系统发育和角膜晶状体形成等生物学过程或通路。其中,关键基因LOC725970表达量在用药后10d、20d、30d均比对照组降低,呈现下调趋势,该基因主要参与调控眼睛发育(eye development)、视觉感知(visual perception)等生物学过程,通过激活肌动蛋白细胞骨架来调节神经突触分化,是视觉发育和维持所必需。本研究分析了意大利蜜蜂工蜂受氟胺氰菊酯药物胁迫后,脑组织中的差异基因随时间变化的表达模式及作用,对差异基因进行了表征和功能分析,从分子水平上探索了蜜蜂秋季狂飞空巢的机制。

万欣瑶,闫震,魏中华,石爱民[9](2021)在《四种星吉丁形态比较研究(鞘翅目:吉丁科:星吉丁属)》文中认为星吉丁属Chrysobothris隶属鞘翅目Coleoptera吉丁科Buprestidae,多数星吉丁是重要的农林业害虫。文章对陕西省4种常见星吉丁(锦星吉丁C.pulchripes、中华星吉丁C.sinensis、白氏星吉丁C.shirakii和桔星吉丁C.mandarina)的外部形态和雄性生殖器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这4种星吉丁在外部形态特征(头部、前胸背板、前胸腹板突、鞘翅)及阳茎结构特征存在显着差异,可作为物种鉴定的主要依据。此外,本文提供了这4种星吉丁的整体图、局部特征图及分种检索表。

陈涛[10](2021)在《北方局地果园新发生害螨的鉴定及不同植物对其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近几年,我们在山东济宁的露地果园中发现一种害螨,对梨树造成严重危害。该螨在果园的苹果树、桃树、葡萄等果树上也有发生,但发生量不大,另外,在泰安等地的苹果、樱花、海棠等果树和园林绿化植物上也发现该螨的危害。该螨形态不同于任何一种北方常见的果园害螨种类。本研究结合形态观察和DNA条形码技术对该新发生害螨进行鉴定,并运用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理论,研究、比较了该螨取食不同植物(梨树、苹果、桃树和海棠)的生物学参数和种群生态参数(净增殖率R0、内禀增长率r、周限增长率λ、平均世代周期T),为该螨的有效防控及其对不同果树和园林植物危害程度的预测提供依据。从山东济宁梨树上采集试螨于室内饲养扩繁,取各个螨态于解剖镜下观察,并制作雄成螨的玻片标本于显微镜下观察,结果表明该螨形态与柑橘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高度相似。为进一步确定,扩增、测定了该螨的COI、ITS1、ITS2基因序列,经比对分析发现这3个基因的序列与多条柑橘全爪螨的相应序列几乎完全一致,同源性分别高达COI(100%、100%、100%)、ITS1(99.67%、99.83%和99.83%)、ITS2(99.40%、99.11%、98.96%);在基于3个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上,新发生害螨以99%、94%、98%的置信度与柑橘全爪螨聚同一进化枝。形态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发生于山东济宁露地果园中的害螨为柑橘全爪螨。利用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理论在温度为25±1℃,相对湿度75%±5%,光周期16L:8D的条件下,研究了采自梨树的柑橘全爪螨在梨树、苹果、桃树、海棠上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状况,结果为:采自梨树上的柑橘全爪螨在梨树、桃树、苹果、海棠上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表现出一定差异。卵期分别为3.74 d(梨树)、3.86 d(桃树)、4.14d(苹果)、4.44 d(海棠),其中在梨树和桃树上的卵期明显短于其他两种寄主。4种寄主之间从幼螨期到第二若螨阶段,发育历期均没有显着差异。成熟前期由长到短依次为11.91 d(海棠)、11.45 d(苹果)、10.98 d(梨树)、10.93 d(桃树),其中取食梨树和桃树的螨的成熟前期明显短于取食其他两种寄主,种群繁殖速度更快。以桃树为食时,柑橘全爪螨的平均单雌产卵量最多,为54.05粒/雌,其次是梨树(49.62粒/雌),显着高于苹果和海棠。当柑橘全爪螨以梨、苹果、桃和海棠为食时,其平均单雌产卵量(F)分别为49.62、35.83、54.05和37.08粒/雌;净增殖率(R0)分别为36.72、25.80、41.08和26.70;内禀增长率(r)分别为0.1974 d-1、0.1774 d-1、0.2012d-1和0.1728 d-1;周限增长率(λ)分别为1.2182 d-1、1.1942 d-1、1.2229 d-1和1.1886d-1;平均世代周期(T)分别为18.26 d、18.32 d、18.46 d和19.01 d。其中内禀增长率r均大于0,周限增长率λ均大于1,种群可以正常几何增长。以上研究表明柑橘全爪螨已扩散至我国北方露地果园,虽然目前野外调查仅发现其对梨树造成严重危害,但其在苹果、桃树、海棠等植物上也有很强的增殖能力,对这些果树和园林绿化植物存在严重威胁。本研究为北方果树植保工作者及果农敲响了警钟:柑橘全爪螨分布范围已北移,北方果园害螨种类组成可能发生了变化。

二、江西经济昆虫志简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江西经济昆虫志简介(论文提纲范文)

(1)一种茶树新害虫——贡山喙蓟马Mycterothrips gongshanensis的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形态观察与鉴定
        1.1.1 活体标本显微观察
        1.1.2 玻片标本显微观察
    1.2 DNA条形码研究
        1.2.1 标本采集
        1.2.2 DNA提取、PCR扩增与测序
        1.2.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虫体鉴定结果
    2.2 各虫态特征
    2.3 线粒体COI序列
3 结论和讨论

(2)宁夏首次发现红皮臭梢小蠹和横坑切梢小蠹危害(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形态鉴定
        2.1.1 红皮臭梢小蠹的形态特征
        2.1.2 横坑切梢小蠹的形态特征
    2.2 分子鉴定
    2.3 危害状况
3 讨论

(4)油茶绿色防控区访花昆虫多样性及行为节律(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地点及其概况
    1.2 调查时间
    1.3 调查方法
        1.3.1 访花昆虫的种类和数量调查
        1.3.2 访花昆虫优势种访花行为观察
        1.3.3 标本鉴定
2 结果分析
    2.1 访花昆虫种类组成
    2.2 访花昆虫日活动节律
    2.3 主要访花昆虫的访花行为特点
        2.3.1 细黄胡蜂
        2.3.2 大分舌蜂
        2.3.3 油茶地蜂
        2.3.4 黑带食蚜蝇
3 讨论

(5)大兴安岭中段五岔沟及乌兰河地区蝽类昆虫多样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1.1 生物多样性
        1.1.1 生物多样性概念
        1.1.2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价值
    1.2 昆虫多样性
        1.2.1 昆虫多样性研究
        1.2.2 蝽类昆虫多样性研究
        1.2.3 国外蝽类昆虫多样性研究
        1.2.4 国内蝽类昆虫多样性研究
        1.2.5 内蒙古蝽类多样性研究
    1.3 蝽类昆虫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4 研究区域概况
        1.4.1 研究区域地理概况
        1.4.2 研究区域气候概况
        1.4.3 研究区域植被概况
    1.5 本研究选题依据及意义
二、研究方法
    2.1 样线选取
    2.2 调查时间及方法
    2.3 数据处理
三、结果与分析
    3.1 五岔沟及乌兰河地区蝽类昆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特征
        3.1.1 五岔沟及乌兰河地区蝽类昆虫总体类别和数量分布
        3.1.2 五岔沟及乌兰河地区蝽类昆虫不同科蝽类昆虫群落组成特征
        3.1.3 五岔沟及乌兰河地区不同科蝽类昆虫群落多样性特征
    3.2 生境类型对蝽类昆虫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特征的影响
        3.2.1 不同生境蝽类昆虫群落组成及特有种分布
        3.2.2 不同生境蝽类昆虫群落多样性特征
    3.3 月份变化对五岔沟及乌兰河地区蝽类昆虫的影响
        3.3.1 月份变化对蝽类昆虫数量及多样性的影响
        3.3.2 月份变化对各生境蝽类昆虫多样性的影响
    3.4 五岔沟及乌兰河地区蝽类群落的相似性研究
        3.4.1 五岔沟及乌兰河地区各生境蝽类昆虫群落相似性
        3.4.2 五岔沟及乌兰河地区各月份蝽类昆虫群落相似性
    3.5 五岔沟及乌兰河地区蝽类昆虫群落生态位分析
        3.5.1 五岔沟及乌兰河地区蝽类昆虫群落生态位宽度
        3.5.2 五岔沟及乌兰河地区蝽类昆虫群落生态位重叠
        3.5.3 五岔沟及乌兰河地区蝽类昆虫群落生态位相似性
    3.6 五岔沟及乌兰河地区蝽类昆虫种-多度曲线分析
    3.7 五岔沟及乌兰河地区蝽类昆虫区系分析
        3.7.1 五岔沟及乌兰河地区蝽类昆虫在中国动物地理区系分布
        3.7.2 五岔沟及乌兰河地区蝽类昆虫在内蒙古动物地理区系分布
四、讨论
    4.1 研究区域蝽类昆虫的群落组成
    4.2 生境类型及人为干扰对蝽类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4.3 月份变化对蝽类昆虫多样性的影响
    4.4 研究区域蝽类昆虫的生态位
    4.5 研究区域蝽类昆虫的区系分析
五、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外源水杨酸及剪叶处理对日本落叶松主要防御蛋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日本落叶松
    1.3 植物的诱导抗虫性
    1.4 水杨酸在植物诱导抗性的应用
    1.5 剪叶处理在植物诱导抗性的应用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
    1.7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 外源水杨酸对日本落叶松主要防御性酶活性的诱导效果
    2.1 试验材料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3 本章小结
    2.4 讨论
3 外源水杨酸对日本落叶松主要保护性酶活性的诱导效果
    3.1 试验材料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本章小结
    3.4 讨论
4 剪叶对日本落叶松主要防御性酶活性的诱导效果
    4.1 试验材料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3 本章小结
    4.4 讨论
5 剪叶对日本落叶松主要保护性酶活性的诱导效果
    5.1 试验材料和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3 本章小结
    5.4 讨论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7)外源茉莉酸及茉莉酸甲酯对日本落叶松防御蛋白活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日本落叶松
    1.2 日本落叶松主要虫害及治理
        1.2.1 落叶松球蚜
        1.2.2 落叶松红腹叶蜂
        1.2.3 落叶松球蚜的防治措施
        1.2.4 落叶松红腹叶蜂的防治措施
    1.3 植物的诱导抗虫性
        1.3.1 植物诱导抗性与防御酶
        1.3.2 植物诱导抗性与保护酶
    1.4 茉莉酸及茉莉酸甲酯在诱导抗虫中的应用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1.6 研究内容、目标、技术路线
        1.6.1 研究内容
        1.6.2 研究目标
        1.6.3 技术路线图
2 外源茉莉酸喷施处理对日本落叶松针叶内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供试日本落叶松幼苗
        2.2.2 日本落叶松幼苗处理
        2.2.3 日本落叶松针叶采集
        2.2.4 主要仪器和设备
        2.2.5 药品和化学试剂
        2.2.6 酶活性的测定
        2.2.7 数据统计及分析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茉莉酸喷施处理对日本落叶松针叶内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2.3.2 茉莉酸喷施处理对日本落叶松针叶内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2.3.3 外源茉莉酸诱导日本落叶松针叶内保护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图
    2.4 讨论
    2.5 本章小结
3 外源茉莉酸喷施处理对日本落叶松针叶内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供试日本落叶松幼苗
        3.2.2 日本落叶松幼苗处理
        3.2.3 日本落叶松针叶采集
        3.2.4 主要仪器和设备
        3.2.5 药品和化学试剂
        3.2.6 酶活性的测定
        3.2.7 数据统计及分析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茉莉酸喷施处理对日本落叶松针叶内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3.3.2 茉莉酸喷施处理对日本落叶松针叶内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影响
        3.3.3 外源茉莉酸诱导日本落叶松针叶内防御性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图
    3.4 讨论
    3.5 本章小结
4 外源茉莉酸甲酯喷施处理对日本落叶松针叶内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供试日本落叶松幼苗
        4.2.2 日本落叶松幼苗处理
        4.2.3 日本落叶松针叶采集
        4.2.4 主要仪器和设备
        4.2.5 药品和化学试剂
        4.2.6 酶活性的测定
        4.2.7 数据统计及分析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茉莉酸甲酯喷施处理对日本落叶松针叶内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4.3.2 茉莉酸甲酯喷施处理对日本落叶松针叶内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4.3.3 外源茉莉酸甲酯诱导日本落叶松针叶内保护性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图
    4.4 讨论
    4.5 本章小结
5 外源茉莉酸甲酯喷施处理对日本落叶松针叶内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供试日本落叶松幼苗
        5.2.2 日本落叶松苗处理
        5.2.3 日本落叶松针叶采集
        5.2.4 主要仪器和设备
        5.2.5 药品和化学试剂
        5.2.6 酶活性的测定
        5.2.7 数据统计及分析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3.1 茉莉酸甲酯喷施处理对日本落叶松针叶内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5.3.2 茉莉酸甲酯喷施处理对日本落叶松针叶内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影响
        5.3.3 外源茉莉酸甲酯诱导日本落叶松针叶内防御性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图
    5.4 讨论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参加学术会议及获奖
致谢

(8)意大利蜜蜂工蜂脑组织响应氟胺氰菊胁迫的转录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蜜蜂的生物学特征及其重要性
        1.1.1 蜜蜂的生物学特征
        1.1.2 意大利蜜蜂的生物学特征
        1.1.3 意大利蜜蜂的经济价值
        1.1.4 意大利蜜蜂对农业的生态价值
    1.2 工蜂脑组织生物学概述
        1.2.1 工蜂脑组织结构
        1.2.2 工蜂脑组织的重要功能区
        1.2.3 与视觉功能有关的重要功能区
    1.3 蜂螨对意大利蜜蜂的危害
        1.3.1 养蜂生产中常见的蜂螨
        1.3.2 养蜂生产中常用的杀螨药
        1.3.3 杀螨药在蜂群的残留情况
        1.3.4 残留杀螨药对蜜蜂的危害
    1.4 氟胺氰菊酯
        1.4.1 氟胺氰菊酯简介
        1.4.2 氟胺氰菊酯的作用机理
        1.4.3 氟胺氰菊酯的应用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和方法
    2.1 意大利蜜蜂样本的处理与采集
    2.2 主要仪器
    2.3 试验方法
        2.3.1 数据分析软件
        2.3.2 RNA提取,文库构建与测序
        2.3.3 测序数据质量控制
        2.3.4 测序数据的预处理和比对分析
        2.3.5 表达量统计分析
        2.3.6 样本关系分析
        2.3.7 差异表达分析
        2.3.8 差异基因表达模式分析
        2.3.9 差异表达基因功能分析
        2.3.10 调控网络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测序数据过滤
    3.2 测序数据比对
    3.3 氟胺氰菊酯胁迫下意蜂工蜂脑组织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3.4 差异基因表达模式分析
    3.5 差异基因GO功能显着性富集分析
    3.6 差异基因Pathway显着性富集分析
    3.7 差异基因的共表达网络分析
4 讨论
    4.1 根据基因的表达量进行相关性聚类分析
    4.2 差异基因的功能分析
    4.3 氟胺氰菊酯通过神经系统中的视觉中枢影响意蜂工蜂脑组织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四种星吉丁形态比较研究(鞘翅目:吉丁科:星吉丁属)(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形态特征对比
    2.2 阳茎形状对比
    2.3 分种检索表
3 小结

(10)北方局地果园新发生害螨的鉴定及不同植物对其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叶螨的经济意义和为害情况
        1.1.1 叶螨的生物学特性
        1.1.1.1 个体发育和变态
        1.1.1.2 食性
        1.1.2 柑橘全爪螨研究现状
        1.1.2.1 形态特征
        1.1.2.2 寄主与为害
        1.1.2.3 发生规律
        1.1.3 叶螨的分布
    1.2 形态学技术在蜱螨鉴定中的应用
        1.2.1 叶螨的形态特征
        1.2.2 形态学技术在蜱螨鉴定中的优点
        1.2.3 形态学技术在蜱螨鉴定中的不足
    1.3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鉴定中的应用
        1.3.1 蛋白质标记技术
        1.3.2 DNA分子标记技术
        1.3.3 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在蜱螨鉴定中的应用
        1.3.3.1 线粒体DNA多态性分析在蜱螨鉴定中的应用
        1.3.3.2 核糖体DNA多态性分析在蜱螨鉴定中的应用
        1.3.4 DNA条形码
    1.4 生命表技术
        1.4.1 昆虫生命表技术的来源与发展
        1.4.2 生命表技术在种群生态中的作用
        1.4.2.1 生命表在分析种群动态方面的应用
        1.4.2.2 生命表在害螨种群动态方面的应用
    1.5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供试叶螨及饲养
        2.1.2 所用仪器设备
    2.2 方法
        2.2.1 形态鉴定
        2.2.2 分子鉴定
        2.2.2.1 DNA提取
        2.2.2.2 PCR扩增和PCR产物检测
        2.2.3 生命表的组建
        2.2.4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物种鉴定
        3.1.1 形态鉴定
        3.1.1.1 基本形态特征观察
        3.1.1.2 外生殖器阳具观察
        3.1.2 分子鉴定
        3.1.2.1 核酸序列的相似性分析
        3.1.2.2 核酸序列的遗传距离分析
        3.1.2.3 构建系统发育树
    3.2 不同寄主植物对柑橘全爪螨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3.2.1 柑橘全爪螨在 4 种寄主植物上的基本生物学参数
        3.2.2 柑橘全爪螨在 4 种寄主植物上的种群生态学参数
        3.2.3 柑橘全爪螨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特定年龄?龄期存活率
        3.2.4 柑橘全爪螨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特定年龄?龄期生殖力
        3.2.5 柑橘全爪螨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特定年龄?龄期期望寿命
        3.2.6 柑橘全爪螨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特定年龄?龄期繁殖值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江西经济昆虫志简介(论文参考文献)

  • [1]一种茶树新害虫——贡山喙蓟马Mycterothrips gongshanensis的鉴定[J]. 李帅,孟泽洪,吕召云,修春丽,张金峰,杨文,周玉锋. 茶叶通讯, 2021(03)
  • [2]宁夏首次发现红皮臭梢小蠹和横坑切梢小蠹危害[J]. 张莹,廖嵩,管洪信,李婷,曹贵霞,王建国,夏固成.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04)
  • [3]乌市及周边地区犬体表蜱种鉴定、侵害调查及犬巴贝斯虫病的病原检测[D]. 刘一凡. 新疆农业大学, 2021
  • [4]油茶绿色防控区访花昆虫多样性及行为节律[J]. 罗鹏,黄欣,王广利. 福建林业科技, 2021(02)
  • [5]大兴安岭中段五岔沟及乌兰河地区蝽类昆虫多样性研究[D]. 张莎. 内蒙古大学, 2021(12)
  • [6]外源水杨酸及剪叶处理对日本落叶松主要防御蛋白的影响[D]. 陈咏梅. 湖北民族大学, 2021(12)
  • [7]外源茉莉酸及茉莉酸甲酯对日本落叶松防御蛋白活性的影响[D]. 彭飞飞. 湖北民族大学, 2021(12)
  • [8]意大利蜜蜂工蜂脑组织响应氟胺氰菊胁迫的转录组分析[D]. 范蕴瀚.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1)
  • [9]四种星吉丁形态比较研究(鞘翅目:吉丁科:星吉丁属)[J]. 万欣瑶,闫震,魏中华,石爱民. 四川动物, 2021(03)
  • [10]北方局地果园新发生害螨的鉴定及不同植物对其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D]. 陈涛.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1)

标签:;  ;  

江西经济昆虫编年史简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