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患者阑尾切除新方法探讨(附7例分析)

肥胖患者阑尾切除新方法探讨(附7例分析)

一、肥胖病人阑尾切除手术新方法探讨(附7例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孙金龙[1](2017)在《腹腔镜探查在急腹症诊疗中的应用评价》文中提出目的追踪分析临床急腹症患者采用不同探查方法治疗后的疗效,探讨腹腔镜检查在急腹症应用中的优越性,为临床上处理急腹症提供准确详实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西安高新医院2010年6月至2016年6月间的250例急腹症患者,入组标准:急性腹痛入院,查体存在程度不一的腹部压痛、反跳痛等表现,相关检查手段未明确诊断(血常规,生化,血淀粉酶,腹平片,腹部B超,腹部CT),除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腹腔内大出血、疑有严重复合伤或腹膜后脏器损伤、术前经非手术手段已明确诊断者、腹腔镜术中改为开腹探查术者,其中男性患者有146例,女性患者有104例,患者年龄区间为2168岁,平均年龄为(45.46±9.35)岁;患者发病后来院时间为671 h之间;以上25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140例对照组110例,试验组采取电子腹腔镜探查术,对照组采取剖腹探查术。以上两组患者根据试验要求采用腹腔镜和开腹探查后观察2组患者的确诊率、手术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置管率、置管留置时间、手术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术后腹痛症状消失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差异及其切口感染率,将以上数据进行分析,证明腹腔镜探查在急腹症诊治中的优势。实验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取(?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均用n/%表示,组间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P<0.05代表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结果250例急腹症患者,包括:急性阑尾炎和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122例(48.8%),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43例(17.2%),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和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67例(26.8%),粘连性肠梗阻18例(7.2%)。试验组140例均于腹腔镜探查下明确诊断并于腔镜下完成手术,无1例死亡病例;对照组110例均行传统剖腹探查术,两组患者确诊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置管率、置管时间、手术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术后腹痛消失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及切口感染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腹腔镜技术应用于急腹症探查,能及早明确诊断,且能避免不必要的开腹手术,从而避免病情的延误,改善患者预后;(2)急腹症患者应用腹腔镜技术进行探查手术,可将诊断、治疗同步进行,兼具诊断与治疗的双重作用;(3)腹腔镜探查在急腹症诊治中可充分发挥腹腔镜视野开阔的特点,在直视下进行操作,有利于彻底冲洗腹腔内脓液、血液、胆汁及肠内容物,再在各腔隙陷窝放置引流后,有助于减少术后感染和肠粘连的发生;(4)腹腔镜探查应用于急腹症诊治造成的伤口小,腹腔镜下操作对于腹腔内组织的干扰较小,对组织器官损伤较轻,术后较少发生肠粘连,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很快得以恢复,减少了住院时间。

刘蒙[2](2005)在《医源性胆道损伤相关问题的探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1) 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原因、处理及预防。(2) 近20年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发生变化特点。(3) 减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学习曲线的手术例数的方法。(4) T形引流管拔除后胆漏的原因和正确处理。材料与方法:(1) 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和天津市蓟县人民医院两家医院1984-2004年收治的医源性胆道损伤病例的临床资料,沿两条线索对医院性胆道损伤的原因进行分析:一、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共性因素;二、不同手术方式发生胆道损伤的具体原因。(2) 以10年为一个阶段,按时间顺序分两组:第一组1984-1994年,第二组1994-2004年,进行医源性胆道损伤发生情况的对比分析。(3) 对413例LC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阶段性小结。(4) 对10例T形引流管拔除后胆漏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 两家医院1984-2004年共实施肝外胆道系统手术4354例,医源性胆道损伤的病人16例(10例发生于院内)。16例医源性胆道损伤的病人中10例病人明确因切除胆囊的过程中发生胆道损伤,4例病人在胆总管探查的过程中损伤胆道,1例病人在胃大部切除术时损伤胆道,1例病人损伤机制不甚明朗,可能与胆道的缺血性损伤有关;手术治疗效果8例优,4例良,1例差,1例死亡(为转入病例),2例失访。(2) 第一组实施肝外胆道系统手术2018例,医源性胆道损伤的病人10例(7例发生于院内);手术治疗效果4例优,3例良,1例差,1例死亡(为转入病例),1例失访。第二组实施肝外胆道系统手术2346例。医源性胆道损伤的病人病人6例(3例发生于院内),手术治疗效果4例优,1例良,1例失访。第一组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发生率为0.35%,第二组病为0.13%。(3) 413例LC手术的病例中出现1胆道损伤。(4) T形引流管拔除后胆漏病人的平均拔管时间为28.7±7.3天,其血浆白蛋白平均值为33.4±2.5 g/L,血色素平均值为116.5±17.3 g/L;同期无胆漏者平均拔管时间24.3±6.5天,血浆白蛋白平均值为37.9±1.7 g/L,血色素平均值为143.4±12.7 g/L。结论:(1) 胆囊切除术是医源性胆道损伤的主要原

程黎阳[3](2004)在《胃癌前哨淋巴结的临床与病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一、背景 目前关于淋巴结清扫的范围及其在胃癌外科中的作用和地位问题尚有争议,对胃癌淋巴结的临床病理分期方法也存在不足和缺陷。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概念的出现为解决这些问题带来希望。前哨淋巴显像(lymhatic mapping)技术最初用于黑色素瘤和乳腺癌,后来扩展到其他恶性实体瘤,可以准确辨识出转移风险最大的淋巴结,并以此推断出整个肿瘤区域淋巴结的转移状态,从而指导肿瘤外科治疗的淋巴结清扫范围。但迄今为止关于胃癌SLN的研究报道不多,方法不一,结果不同,对SLN概念适用于胃癌的可行性及其预测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尚有疑虑。 二、目的 本课题分5部分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对胃癌的SLN进行系列研究,目的是:(1)回顾性研究胃癌SLN的分布规律,为进一步前瞻性的术中胃癌SLN检测提供依据和指导;(2)探讨胃癌体外SLN检测的可行性,为病理医师提供一种简便有效的技术手段,提高胃癌淋巴结病理分期的准确性;(3)评估染料示踪法检测胃癌SLN及其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应用价值;(4)评估放射物示踪、γ探测仪定位法检测胃癌SLN及其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应用价值;(5)探讨根据SLN转移阴性结果对早期胃癌进行局限性手术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 三、方法 1、胃癌SLN回顾性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既往手术和病理均证实只有单个淋巴结转移的86例胃癌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SLN的定义将此单个转移淋巴结视为胃癌的SLN,分析SLN的分布及其与原发癌灶部位的关系。 2、胃癌SLN体外测图:22例胃癌行规范的D2根治术,胃癌标本完整切除并移出体外后,即用1%的专利蓝4ml,经粘膜下或浆膜下途径分4点分别注入胃癌病灶周围,轻揉注射部位2-5min,循染色淋巴管追踪并切取蓝染淋巴结,将其视为胃癌的SLN。仔细解剖标本中非染色淋巴结,按日本胃癌处理规约所定的方法进行分组分站后,连同蓝染淋巴结一并送病理科进行常规HE染色病理检查,对HE染色结果为转移阴性的蓝染淋巴结,进一步用细胞角蛋白(CK)广谱单克隆抗体 (AEI/AE3),采取二步法Elivision进行免疫组化(IHC)染色。根据病理结果,按国外报道的方法计算SLN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及假阴性率等。 3、染料示踪法检测胃癌SLN:选择52例胃癌,剖腹后于病灶周围4点浆膜或粘膜下各注入1耐l%的专利蓝。如染色淋巴结很多,则将首先染色的数个淋巴结视为SLN,否则将所有蓝染淋巴结定义为SLN。切取SLN,分组后即送术中冰冻检查。随后行D2胃癌根治术,标本切除后解剖其内所有淋巴结,连同个别切除的淋巴结分组后一并送常规病检。对SLN冰冻和石蜡切片皆阴性者进一步行CK一IHC染色。指标计算同上。XZ检验比较SLN和非SLN的转移率。 4、放射物示踪、Y探测仪定位法检测胃癌SLN:选择19例胃癌,术前2一4h经胃镜于病灶周围分4点粘膜下注入2.Oml碍一99m标记的硫胶体(4.omCi=148MBq),用Y探测仪(Gamma Finder)体内扫描术野或体外定量测定各淋巴结的放射活性,将放射活性高出背景或其他淋巴结10倍以上者视为SLN。病检、指标计算和统计分析同上。 5、对SLN转移阴性的早期胃癌行局限性手术:10例早期胃癌术前2一4h经胃镜于病灶周围分4点粘膜下注入2.0ml碍一99m标记的硫胶体 (4.omCi=148MBq),术中用Y探测仪按上法将高放射SLN定位标记后,再用胃镜将1%的专利蓝4ml分4点注入病灶周围粘膜下。检出分别或同时被染料和放射物标记的SLN,即送术中冰冻检查,如结果为转移阴性则行局限性手术,否则行标准D2根治术。术后病检方法同上。分别观察病人的手术和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胃肠功能恢复和体重恢复时间、手术并发症、术后复发和术后生存率等指标。 四、结果 (一)胃癌SLN回顾性研究 1、单个转移的淋巴结(即SLN)有62.8%(54/86)发生在临近病灶的胃周围(Nl),有12.1%(19/86)虽然也是分布在Nl区域,但在离病灶相对较远处(No.1,5,6),有15.1%(13/86)出现在病灶远隔部位的NZ- 3N3,即发生了所谓的淋巴结“跳跃性”转移。 2、分化较好的乳头状和管状腺癌占了本组病例的近90%;出现 “跳跃性”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病例约77%(10/13)浸润深度超过粘膜下层,且预后不良,5年生存率明显偏低。 (二)胃癌SLN体外测图 1、22例胃癌中20例检出个44个SLN,每例1一3个,平均2.2个SLN/例,检测成功率为90.9%。 2、HE染色:在检出SLN的20例胃癌中有14例发生了淋巴结转移,其中8例SLN为转移阳性,SLN反映其他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为70%(14/20),敏感性为57.1%(8/14),阴性预测值为50%,假阴性率为44.4%。 3、CK一IHC染色:假阴性的6例和SLN及非SLN皆阴性的6例中分别检出2例和1例SLN存在微转移灶,使SLN反映其他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提高到80%、73.7%和55.6%,假阴性率降至20.6%。16.7%胃癌病例的淋巴结病理分期得到提高。 (三)染料示踪法检测胃癌SLN 1、52例胃癌中47例检出1一5个SLN,平均

孙宏心,马莽,孙兵,凌文政,孙树人[4](1993)在《肥胖病人阑尾切除手术新方法探讨(附7例分析)》文中提出 我院人防地下病房自1986年2月至1990年7 月,为7例肥胖病人行阑尾切除术,术后切口一期愈合,且随访1—4年,无并发症。一、临床资料:本组7例肥胖病人,男性2例,女性5例。年龄为35至55岁。其中患急性单纯性阑尾炎2例,慢性复发性阑尾炎4例,阑尾穿孔并发腹膜炎1例。体重100—120Kg4例,130—150Kg3例。脐周腹围125—145cm3例,120—125cm2例,115—120cm,皮下脂肪厚度:20—25cm3例,15—20cm2

孙宏心,马莽,孙兵,凌文政,孙树人[5](1993)在《肥胖病人阑尾切除手术新方法探讨(附7例分析)》文中研究指明 我院人防地下病房自1986年2月至1990年7 月,为7例肥胖病人行阑尾切除术,术后切口一期愈合,且随访1—4年,无并发症。一、临床资料:本组7例肥胖病人,男性2例,女性5例。年龄为35至55岁。其中患急性单纯性阑尾炎2例,慢性复发性阑尾炎4例,阑尾穿孔并发腹膜

马彬[6](2013)在《中医药临床研究方法与报告质量研究》文中提出背景国家对中医药领域研究的资助力度逐年递增,其科技论文数量亦呈现高速增长的趋势。随着循证医学理念的不断深入,科研人员逐渐认识到,科技成果的质量才是重点。临床研究是临床实践的重要依据之一,但在方法设计与报告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大大降低了中医药临床研究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导致其研究成果的利用率和转化率低下。因此,有必要对我国中医药临床研究在设计、实施与报告等各环节可能会影响其研究质量的各因素以及与国外研究存在的具体差异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调查,确定需改进的重点环节和要素,以促进国内中医药临床研究质量的改善与提高。目的1.通过文献计量学和质量评价的方法,对国内中医药临床研究(包括系统评价/Meta-分析和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设计与报告质量研究现状、与国外同类研究之间存在的具体差异环节、要点和问题及其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进行全面的回顾分析并进行对比分析,全面掌握我国中医药临床研究在方法与报告质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确定需改进的重点环节和要素。2.对国内中医药期刊“稿约”中对国际公认的不同类型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规定,今后对其引入和实施的计划,以及编辑的认知和应用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以确定在论文发表阶段影响其报告质量的因素,为临床研究报告规范今后在我国的推广和实施提供针对性的参考依据。3.基于以上研究的结果,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和中医药研究的特性,提出建设性意见,以提高和改善中医药临床研究质量,促进其成果的利用和转化。方法1.基于AMSTAR清单和PRISMA清单,回顾性分析国内中医药SRs/Meta-分析的研究现状、方法和报告质量。2.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和质量评价方法,对比分析国内外针灸SRs/Meta-分析在方法设计与报告质量等重点环节的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3.基于CONSORT清单和STRICTA清单被引入国内的不同时间段,回顾性分析国内针灸RCTs的方法和报告质量是否随着清单的引入而得到改善和提高。4.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国内中医药期刊“稿约”中对国际公认的不同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规定,今后对其引入和实施的计划,以及编辑的认知和应用现状进行全面调查。采用频数、中位数和四分位距进行统计描述,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1.共纳入369篇国内中医药SRs/Meta-分析研究,突出表现的问题包括:45%的研究文献检索方法不全面甚至不正确(203篇/369篇);97.3%(359篇/369篇)的研究未检索不同发表类型的研究;96.5%(356篇/369篇)的研究未提供排除文献的清单;42%(155篇/369篇)的研究纳入标准宽泛不具体、甚至存在错误;58.8%(217篇/369篇)的研究未采用双人独立机制对文献和数据进行筛选和提取:55%(203篇/369篇)的研究未详细描述文献筛选纳入全过程及排除原因;70.7%(261篇/369篇)的研究数据合并方法不恰当,其方法与报告质量普遍较低。另外,其总体引用率较低,引用率为零的研究占到46.1%(170篇/369篇),临床医生的参与率亦较低(49.9%,184篇/369篇)。2.共纳入366篇国内外针灸SRs/Meta-分析研究,其中Chinese SRs共88篇,Other SRs共226篇,Ccohrane SRs共52篇。3种不同类型SRs研究在AMSTAR清单和PRISMA清单中符合率大于80%的条目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5%(Chinses SRs).vs73%(Other SRs).vs91%(Ccohrane SRs)和59%(Chinses SRs).vs74%(Other SRs).vs78%(Ccohrane SRs),其中Chinses SRs在两个清单中的符合率均最低。Chinese SRs与Other SRs和Cochrane SRs存在较大差距的方面主要包括:不同发表类型文献的纳入(2%.vs91%.vs100%)、广泛而全面的检索(40%.vs87%.vs100%)、相关利益冲突的说明(0%.vs61%.vs100%)、证据综合结果(23%.vs99%.vs96%)和计划书和注册信息(0%.vs4%.vs100%)等方面。此外,Chinese SRs, Other SRs和Cochrane SRs中被引次数为零的研究所占比例分别为53%.vs26%.vs40%,由临床医生完成的SRs所占比例分别为27%.vs63%.vs54%,进行更新的SRs所占比例分别为0%.vs3%.vs92%,可见Chinese SRs的被引率、临床医生的参与率方面亦最低。3.共纳入1978篇国内针灸RCTs研究,1996年之前发表的为144篇其中针刺RCTs为122篇;1997年-2003年间发表为353篇,其中针刺RCTs为312篇;2004年-2012年间发表为1481篇,其中针刺RCTs为1301篇。虽然3个不同年代发表的针刺RCTs在STRICTA清单各条目上的符合率均略有提高,但其实际比例依然很低,包括①针刺治疗的具体类型(6.6%.vs9.9%.vs12.7%);②针刺治疗的理由和依据(0%.vs0.3%.vs1.0%);③每位受试对象每个治疗单元所用针的数目(0%.vs0.3%.vs0.2%);④对针刺组施加的其他干预措施描述(19.7%.vs30.1%.vs33.7%);⑤对针灸师资质报告(0%.vs0%.vs0.4%);⑥无研究报告有关对治疗师的操作指导及其给患者的信息和解释等。3个不同年代发表的针灸RCTs在CONSORT清单中符合率大于50%的条目所占的比例分别为:0%(≤1996年).vs8%(1997年-2003年).vs26%(2004年-2012年)。主要问题主要包括:①研究方法阐述过于简单,包括资料收集的场所和地点(12.5%.vs24.6%.vs69.7%)、样本量确定依据(0%.vs0%.vs1.2%)等;②随机方法不消楚,包括对产生随机序列的方法报告(1.4%.vs15%.vs26.3%)、隐蔽分组机制(0%.vs1.4%.vs4.9%)和盲法实施(0%.vs5.7%.vs9.1%)等;③结果部分内容描述不清甚至缺少,包括受试者流程(0%.vs11.6%.vs20.6%)、招募受试者时期和随访时间(0%.vs2.1%.vs2.8%)、基线资料的提供(9.0%.vs17.8%.vs34.8%)和结局效应估计值及95%CI的报告(18.1%.vs36%.vs50.7%)等。此外,无任何研究注册及阐明可能的利益冲突。4.共纳入63种国内中医药期刊杂志,其中SCl收录2种,Medline/Embase收录8种,CSCD收录7种,统计源收录46种。仅3种杂志在其“稿约”中提及并要求作者按照CONSORT声明各条目来规范报告RCTs,且给出了具体的版本和网址。此外,仅1种期刊在其“稿约”中提及CONSORT扩展版。无任何期刊在其“稿约”中提及PRISMA、MOOSE、TREND、STARD和STROBE等其他类型研究的报告清单。通过电话和E-mail方式,对63种国内中医药期刊编审人员进行问卷调晒,54种期刊杂志给予回复,反馈率为85.7%,其中编辑为39人(占72.2%)、主编为3人(占5.6%)、编辑部主任为9人(16.7%)、其他人员为3名(占5.6%)。对于CONSORT声明,有8位编辑知道并子解,3位编辑仅听说过但不了解,其中仅3位编辑表示对投稿的RCTs,该期刊在作者投稿、编辑审稿及专家评审阶段均要求和遵循了CONSORT声明的要求,46%的编辑(25人)认为没有必要在“稿约”中引入CONSORT声明。对于PRISMA清单,仅2位编辑知道并了解,7位编辑仅听说过但不了解,表示对投稿的SRs/Meta-分析,在作者投稿、编辑审稿及专家评审阶段均未要求和遵循PRISMA清单的要求,65%的编辑(35人)认为没有必要在“稿约”中引入PRISMA清单。而对于其他类型临床研究报告清单,无任何人知晓并了解。结论临床研究质量是影响其转化和利用的关键因素,只有高质量的研究才能为临床实践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我们的研究显示:尽管国内中医药,特别是针灸SRs/Meta-分析研究在研究的题目、摘要、纳入研究的特征和文献质量评价方法阐述等方面的符合率较好,但在影响其研究质量的关键因素,如文献检索方法不同发表情况的文献的纳入、对发表偏倚的评估、利益冲突的说明、文献筛选流程图的呈现、数据合并的合理性、研究间异质性或偏倚的分析以及对证据综合结果分析的的能力等方面,与国外同类研究存在较大差距。而对于国内针灸RCTs,尽管2003年之后发表的针刺RCTs的数量是之前所发表总数的3倍多,且各条目的符合率在不同的3个发表年代略有提高,但在多个条目上的实际符合比例上依然非常低,如随机序列的产生方法、隐蔽分组的机制和实施、盲法细则、样本量计算依据和资料收集场所和地点等方面,其质量并未随着STRICTA清单的引入而得到有效改善和提高。此外,国内中医药领域期刊“稿约”中对不同类型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应用情况不尽如人意,大部分期刊的编审人员对研究报告的规范、临床研究注册制度等信息的知晓率较低。而且,尽管大部分期刊有意愿在今后进入此类相关报告规范,以提高不同类型的临床研究报告质量,但均无任何具体的可操作的细则和时间规划。因此,我们强烈建议通过以下措施提高国内中医药临床研究的方法和报告质量:①国内医学期刊尽早在“稿约”中引入这些国际临床研究报告标准,以规范和提高国内临床研究的报告质量,提升临床研究水平;②从期刊协会层面制定相关制度,由鼓励和建议投稿作者、期刊编辑在文章投稿、编审和专家评审阶段遵循相关的临床研究报告规范,过渡到强制执行;③对期刊编审人员开展和加强与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相关的知识培训,并建立考核机制,促进相关知识的掌握和更新;④将与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相关的知识内容加入到医学继续教育课程中,由国家授权各地区具备资质的科研单位,对其服务地区的临床医生、科研人员进行全面的SRs/Meta-分析方法学的培训:⑤在医学在校教育中引入与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相关的知识内容。

二、肥胖病人阑尾切除手术新方法探讨(附7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肥胖病人阑尾切除手术新方法探讨(附7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腹腔镜探查在急腹症诊疗中的应用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对照表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Research background and purpose)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research status)
        1.2.1 腹腔镜发展简史
        1.2.2 腹腔镜外科的现状与展望
    1.3 主要研究内容(Main research)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临床表现
        2.2.1 阑尾炎患者临床表现
        2.2.2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临床表现
        2.2.3 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临床表现
        2.2.4 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临床表现
    2.3 探查方法
        2.3.1 术前准备
        2.3.2 剖腹探查
        2.3.3 腹腔镜探查手术
        2.3.4 术后处理
    2.4 观察项目
    2.5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4.1 腹腔镜技术在诊治急腹症中的优缺点
        4.1.1 腹腔镜手术的优点
        4.1.2 腹腔镜手术的缺点
    4.2 腹腔镜探查围术期处理
        4.2.1 术前处理
        4.2.2 腹腔镜探查术中并发症防治
    4.3 腹腔镜下外科急腹症的诊断及处理原则
        4.3.1 外科急腹症的诊断
        4.3.2 腹腔镜检查应用评价
        4.3.3 适应证
        4.3.4 禁忌证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2)医源性胆道损伤相关问题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三部分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3)胃癌前哨淋巴结的临床与病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部分 胃癌前哨淋巴结分布规律的回顾性研究
    (一) 材料和方法
    (二) 结果
    (三) 讨论
第二部分 胃癌前哨淋巴结的体外检测和病理研究
    (一) 材料和方法
    (二) 结果
    (三) 讨论
第三部分 生物染料示踪法检测胃癌前哨淋巴结
    (一) 材料和方法
    (二) 结果
    (三) 讨论
第四部分 核素示踪、γ探针定位法检测胃癌前哨淋巴结
    (一) 材料和方法
    (二) 结果
    (三) 讨论
第五部分 前哨淋巴结阴性早期胃癌行局限性手术的初步结果
    (一) 临床资料和方法
    (二) 结果
    (三) 讨论
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一: 胃癌前哨淋巴结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综述二: 胃癌前哨淋巴结研究的临床意义
附录: 博士在读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目录
致谢
附图

(6)中医药临床研究方法与报告质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中医药在我国卫生保健体系中作用
        1.1.2 中医药现代化是促进其发展和被广泛认可的唯一途径
        1.1.3 国内中医药临床研究存在的问题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内容
    1.4 材料与方法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国内中医药SRs/Meta-分析方法和报告质量的回顾性调查
    2.1 研究背景
        2.1.1 系统评价的发展沿革及概念特点
        2.1.2 系统评价的研究方法与步骤
        2.1.3 系统评价方法质量与报告质量的评估工具
        2.1.4 系统评价在我国中医药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2.2 研究内容
    2.3 材料与方法
        2.3.1 技术路线图
        2.3.2 样本的确定与来源
        2.3.3 文献筛选流程
        2.3.4 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
        2.3.5 质量控制措施
    2.4 结果
        2.4.1 文献检索结果
        2.4.2 国内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研究的基本特征和特点
        2.4.3 国内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研究的方法质量
        2.4.4 国内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研究的报告质量
    2.5 讨论
        2.5.1 国内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特点及存在问题
        2.5.2 国内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方法质量存在的问题
        2.5.3 国内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报告质量存在的问题
        2.5.4 研究的局限性
    2.6 结论
第三章 国内外针灸SRs/Meta-分析方法和报告质量的对比研究
    3.1 研究背景
        3.1.1 针灸在我国传统中医药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
        3.1.2 系统评价/Meta-分析在针灸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3.2 研究内容
    3.3 材料与方法
        3.3.1 技术路线图
        3.3.2 样本的确定与来源
        3.3.3 文献筛选流程
        3.3.4 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
        3.3.5 质量控制措施
    3.4 结果
        3.4.1 文献检索结果
        3.4.2 国内外针灸统评价/Meta-分析的基本特征和特点
        3.4.3 国内外针灸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方法质量
        3.4.4 国内外针灸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报告质量
    3.5 讨论
        3.5.1 国内外针灸系统评价/Meta-分析在基本特征和特点方面的差异
        3.5.2 国内外针灸系统评价/Meta-分析在方法质量方面的差异
        3.5.3 国内外针灸系统评价Meta-分析在报告质量方面的差异
        3.5.4 研究的局限性
    3.6 结论
第四章 国内针灸随机对照试验方法与报告质量回顾性分析
    4.1 研究背景
        4.1.1 随机对照试验定义
        4.1.2 随机对照试验的报告工具简介
        4.1.3 国内针灸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4.2 研究内容
    4.3 材料与方法
        4.3.1 技术路线图
        4.3.2 样本的确定与来源
        4.3.3 文献筛选流程
        4.3.4 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
        4.3.5 质量控制措施
    4.4 结果
        4.4.1 文献检索结果
        4.4.2 国内针灸随机对照试验的基本特征和特点
        4.4.3 国内针灸随机对照试验的报告质量
    4.5 讨论
        4.5.1 国内针灸随机对照试验存在的问题
        4.5.2 STRICTA清单的符合率及其存在问题
        4.5.3 CONSORT清单的符合率及其存在问题
        4.5.4 研究的局限性
    4.6 结论
第五章 中医药期刊编辑对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认知率及“稿约”中规定和引入需求调查
    5.1 研究背景
    5.2 研究内容
    5.3 对象与方法
        5.3.1 研究对象
        5.3.2 调查方法
        5.3.3 技术路线
        5.3.4 统计分析
        5.3.5 质量控制措施
    5.4 结果
        5.4.1 纳入期刊数量和种类
        5.4.2 临床研究报告规范在国内中医药期刊“稿约”中的规定
        5.4.3 期刊编审人员对临床研究报告规范认知和应用现状调查结果
    5.5 讨论
        5.5.1 “稿约”中对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引入率较低
        5.5.2 期刊编审人员对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知晓和认知程度普遍较低
        5.5.3 期刊编审人员对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应用率较差
        5.5.4 研究的局限性
    5.6 结论
第六章 全文总结
    6.1 主要结论
    6.2 特色与创新
    6.3 提高国内中医药研究质量的建议
    6.4 促进国内中医药研究成果转化的建议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

四、肥胖病人阑尾切除手术新方法探讨(附7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腹腔镜探查在急腹症诊疗中的应用评价[D]. 孙金龙. 西安医学院, 2017(01)
  • [2]医源性胆道损伤相关问题的探讨[D]. 刘蒙. 天津医科大学, 2005(07)
  • [3]胃癌前哨淋巴结的临床与病理研究[D]. 程黎阳. 第一军医大学, 2004(04)
  • [4]肥胖病人阑尾切除手术新方法探讨(附7例分析)[J]. 孙宏心,马莽,孙兵,凌文政,孙树人. 黑龙江医药, 1993(01)
  • [5]肥胖病人阑尾切除手术新方法探讨(附7例分析)[J]. 孙宏心,马莽,孙兵,凌文政,孙树人. 黑龙江医学, 1993(01)
  • [6]中医药临床研究方法与报告质量研究[D]. 马彬. 兰州大学, 2013(05)

标签:;  ;  ;  ;  ;  

肥胖患者阑尾切除新方法探讨(附7例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