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22例胸部火器伤一线救治(论文文献综述)
张道全,石云[1](2011)在《穿透性胸部创伤诊治的进展》文中研究说明按照体表结构的完整性是否遭到破坏,一般将胸部创伤分为闭合性和开放性两大类。胸部开放伤以战时多见,而且多见于火器伤,也有锐器伤;以胸膜为屏界,胸部开放伤又可进一步分为非穿透伤(胸壁伤)和穿透伤(胸腔伤)。笔者结合胸部战(创)伤救治的实践与文献复习,仅就穿透性胸
王瑞金[2](2007)在《骨盆骨折的临床流行病学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骨盆骨折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损伤,不稳定骨盆骨折多由车祸、高处坠落和重物压砸等高能量创伤导致,经常伴有其他部位的合并损伤,易并发大出血及休克,死亡率及伤残率高,是造成青壮年意外伤害引起死伤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随着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机动车辆数目迅速增长,大型机器设备普遍应用,各类建筑工地鳞次栉比,生活节奏加快,劳动强度加大,生活压力加重,各种相关劳动保护制度不到位和交通规则遵守意识不强,由此引发的意外伤害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如何深入认识骨盆骨折的发病特点、以提高骨盆骨折的防治水平和救治质量,减少死亡率和伤残率,是一个相当有临床价值的问题。临床流行病学分析是各学科普遍采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科研方法,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的特点,了解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影响治疗结果和预后的因子,对于我们认识疾病的内在规律,为临床更迅速准确的诊断和及时有效的治疗提供帮助。自20世纪80年代初建立国际临床流行病学网络(International Clinical Epidemiology Network,ICEN)以来,临床流行病学迅速在各个学科得以应用,近年来,美国、德国、英国、加拿大、以色列等等国家的医生运用流行病学方法对骨盆骨折进行研究分析,揭示了骨盆骨折的一些特点,但发达国家的交通伤多集中于对机动车乘员的分析,而摩托车、行人、自行车等人员以及高处坠落等其他致伤原因导致的骨盆骨折涉及很少,仍有较多的问题尚待深入研究。相对于国外,我国临床流行病学也取得了较大进步,在创伤领域的流行病学也渐渐引起了国内学者的重视,而骨盆骨折的流行病学却罕有涉及,与国际上骨盆骨折的流行病学研究有了不小的差距。利用临床流行病学的方法对骨盆骨折进行研究分析,得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结论,指导我国骨盆骨折治疗临床工作,是我国骨盆治疗亟需开展的工作。为此,我们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自2001年6月——2006年11月收治的骨盆骨折病例共271例,其中受伤后1周内就诊的急性伤员纳入研究范围共223例。伤员几乎全部为广州市区及郊县居住者,少数来自珠三角其他地区。分别登记病例的性别、年龄、院前时间、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中转次数、致伤原因、入院时GCS评分、收缩压、舒张压、脉搏、心率、收住科室、是否手术、术前天数、住院天数、出院去向和结局,将其诊断输入《中国人创伤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1.0.45版,计算得出改良创伤评分(revised trauma score,RTS)、创伤严重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解剖要点评分(anatomy profile,AP),最后分别用TRISS法和ASCOT法计算得到生存概率(probability of survival,PS)。生成excel文件,所有上述指标用SPSS for widows 11.0进行分析。两组计量资料的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以上计量资料的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如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然后采用LSD法及SNK法进行两两比较,计数资料的均数比较则采用X2检验。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本组223例患者中,男137例,女86例,男女比例为:1.59∶1。年龄分布:3~93岁,平均33.4岁。其中20~39岁青壮年占57.4%。致伤原因:交通事故156例占70.0%,高处坠落伤48例占21.5%,重物砸伤11例占4.9%,其他原因有自行摔伤4例,火器伤3例,钝器伤1例。直接来我院就诊的患者共85例,而经由其他医院诊治处理以后转来我院的患者共138例。转院患者中,男女比例达到2.16∶1,按Tile骨盆骨折分型:A型骨折109例占48.9%,B型骨折53例,占23.8%,C型骨折61例,占27.4%。其中C型骨折的转院率为75.4%。B型骨折的转院率为54.7%,A型为57.8%,C型与A、B型的转院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院前时间为0.2~168小时,平均28.47±40.06小时,其中109例Tile C型骨折的平均院前时间为39.95±50.03小时,比B型的22.41±35.52小时和A型的25.00±34.59小时显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与三种类型的骨盆骨折的转院率不同有关,转院患者的院前时间增加,而休克大多已经得到纠正。本组病例有89.7%合并其他部位的损伤损伤,根据AIS2005,合并1个分区外伤者56例,2个分区者71例,3个分区46例,4个分区38例,5个分区6例,6个分区1例,合并伤涉及全身各个系统。其中,四肢的长管骨骨折、下腹部及会阴的器官损伤、肋骨骨折及肺挫伤、颅脑伤及颅骨骨折、脊柱损伤、全身各处的皮肤损伤为骨盆骨折的最常见的合并伤。本组收住于我院近20个科室,其中收住创伤骨科114例(51.1%),急诊科25例(11.2%),脊柱科16例(7.2%),神经外科16例(7.2%),外科ICU 13例(5.8%),泌尿科11例(4.9%),肝胆及普外科10例(4.4%),胸外科4例(1.8%),其他共14例(6%),符合并发伤的发病率。入院时26例存在休克,其中25例院前时间小于24小时。共110例行各种手术,涉及创伤骨科、脊柱骨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肝胆外科、普通外科、妇产科等科室,对其中26例Tile C型骨折及5例Tile B型骨折共31例行骨盆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组的院前时间和住院天数均高于非手术组,全部患者死亡3例,均非直接死于骨盆骨折。以上结果我们可以看出,骨盆骨折以男性青壮年居多,性别差异和年龄分布均有统计学意义;例外的是自行摔伤,其平均年龄远较其他致伤原因为大,可见低能量的创伤在老年人身上足以导致骨盆骨折的发生。交通事故为骨盆骨折的首要致伤原因,占据了全部病例的70%,而其中的行人和摩托车乘员又占全部病例的46%以上。高处坠落的伤者也占据骨盆骨折致伤原因的21.5%左右。大多数不稳定的骨盆骨折经过基层医院的早期处理,止血、固定、纠正休克以后,需要转送到具备条件的上级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救治。约9成病例合并头胸腹及四肢脊柱等其他重要部位损伤,收住于创伤骨科、脊柱骨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心胸外科、肝胆及普通外科、妇产科等多个科室,入院时休克率11.7%,绝大多数为院前时间在24小时以内的病例。约半数病例进行了各种手术治疗,行骨盆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有13.9%。我们认识到,临床资料的完善对于病例的分析相当重要,应该提高各科临床一线医生素质,保证病历书写质量,为临床科研提供全面、系统、准确、真实的第一手资料,为医院的病人保留珍贵的原始信息。结合数据库等软件应用,把临床医生从低效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加强急救创伤救治培训和安全教育,加强基层医院和上级医院的合作以及医院各科室之间的协作,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可减少骨盆骨折的伤残和死亡率。
梁朝革[3](2005)在《不同弹速椎体火器贯通伤对机体早期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不同弹速椎体贯通伤对机体的早期影响及椎体贯通伤后早期脊髓继发损伤机制。方法:月龄约3月大的健康雄性家猪,建立L2椎体不同弹速贯通伤模型,通过血清酶学、血液动力学等方法观察伤后不同弹速火器伤对机体的早期影响;通过CT、MRI观察损伤动物脊柱脊髓影像学特点;免疫组织化化学方法观察伤后脊髓组织的变化。结果:伤后高速枪伤组对机体造成的损伤是广泛而严重。免疫组化显示两组伤后转铁蛋白均呈阴性表达,而nNOS、铁蛋白和caspase-3均呈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但高速枪伤组三种上述指标阳性细胞颗粒数及TUNEL染色阳性细胞颗粒数明显增多。结论:枪弹的速度是决定损伤程度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伤后通过动态观测血清酶等指标的变化,可以有效的对伤情进行判定。CT、MRI对脊柱火器伤的外科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铁蛋白参与了脊髓的继发损伤反应,并且同损伤程度相关,而与转铁蛋白无关。在脊髓火器伤的早期阶段,nNOS和caspase-3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表达的程度同脊髓损伤程度及损伤后神经细胞调亡指数相关。
袁钰鑫[4](2005)在《便携式创伤性血气胸救治包的研制及实验与应用研究》文中指出背景 近代历次较大战争中,胸部创伤(Thoracic trauma TT)约占伤员总数的7—12%。胸部创伤伤员伤情重、死亡率高,约25%的战场死亡由胸部创伤直接引起,仅次于颅脑外伤而居第二位;另有25%的伤员死亡原因也与胸部创伤有关。另据相关统计报道,在和平时期胸部创伤的发生率、死亡率也与此接近。因而无论战时或平时,胸部创伤在现代创伤中均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战场严重的胸部创伤以火器穿透伤(Firearm penetrating wound FPW)为主,其血气胸发生率高达97.6%;平时的锐器伤、交通事故伤中严重胸部创伤患者创伤性血气胸的发生率也相当高。创伤性血气胸(Traumatic hemopneumothorax TH)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需要紧急处理,如果处理不当或不及时通常导致或加重伤员呼吸、循环等重要脏器生理功能紊乱,直接致伤员死亡,因此创伤性血气胸是胸部创伤早期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胸腔闭式引流术(Thoracic close drainage TCD)是创伤性血气胸的主要治疗手段。1979年我军在“两山”作战的实践中证实,胸腔闭式引流术是治疗战伤血气胸的主要方法,约85%的创伤性血气胸患者可经胸腔闭式引流而治愈。在我军以往历次战争战伤分级救治中,由于条件限制,胸腔闭式引流术大多在战地一线医院实施,许多严重胸外伤伤员因未获得及时恰当的处理而死于战场或转运途中。“两山”作战时的胸部创伤救治中,限于战地医疗条件,曾使用导尿管、输液用的乳胶管和肛门排气管等作为胸腔引流管,但由于管腔过细易被堵塞而达不到引流目的,常导致肺不张、脓胸并发症,加重伤员病情,延误了治疗。战时的胸部创伤伤员转运后送时,由于携带玻璃水封瓶是十分困难的,常采取夹管后送的方法,这同样影响胸腔闭式引流的治疗效果,进而影响伤员的愈合及整个病程转归。因此如何在伤员转运途中保持对胸腔的持续有效引流一直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现代战争中,随着先进武器的应用,常规武器杀伤力增大,多发伤、严重胸部创伤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较以前有所增加,其现场抢救更需加以重视。
马国治[5](2003)在《缓释抗菌抗炎药在兔肢体软组织爆炸伤早期处理中的作用》文中研究表明最近几场局部战争表明,随着作战样式和战术思想的转变,各种爆炸性武器如精确制导炸弹、导弹、地雷等的应用日益广泛,从而在大大提高武器打击精确度和毁损力的同时,也明显增加了肢体爆炸伤的发生率,使其达到了占伤员总数的4070%,这不仅严重影响了部队的战斗力,也使现代火器伤的早期救治更为困难和复杂。众所周知,现代爆炸伤伤情远较一般火器伤严重,加之现代战争中部队面临的自然环境、军事环境极为复杂,一些伤口根本无法在伤后68h内得到及时的早期处理。因此,探讨抗菌抗炎药在肢体爆炸性伤口中的早期应用方法以延迟外科处理时间极为必要。本实验利用兔肢体爆炸伤模型,通过观察伤后机体的全身状况(体温、呼吸及心率),伤道局部组织病理变化、局部组织的生化(TNF-a、IL-6)、氧分压、细菌数量及组织压力变化,了解肢体爆炸伤的伤情特点、炎症反应及继发损伤程度;在此基础上,根据伤道区细菌学特点,分别选用环丙沙星、双氯芬酸钠作为抗菌、抗炎药物,甲壳素(Chitin)、卡波姆(Carbomer)作为药物缓释的骨架材料,利用直接压片的方法制得抗菌抗炎药物缓释片,并局部应用于伤道;然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技术,测定了药物在体外的溶出度和在伤区组织与血浆中的药物浓度,观察了药物在体内外的抑菌效果;最后将肢体爆炸伤动物分为对照组、清创组和用药组,并于伤后2h、6h、12h、24h、36h,分别观察伤区组织病理,TNF-a、IL-6、SOD的含量,组织氧分压,伤道组织细菌数量,坏死组织清除量及体温、呼吸、心率等指标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36h内抗菌抗炎药物缓释片可向伤区稳定释放两种药物,环丙沙星在伤道组织中的浓度在最低抑菌浓度(MIC)以上(>0.5ug/ml),且具有明显的杀菌或抑菌作用;抗炎药物双氯芬酸钠局部使用副作用小,能降低组织压力,减少炎症介质(TNF-a、IL-6)的释放,增加SOD活性,减少炎性细胞的局部侵润以及组织继发性坏死,从而在肢体爆炸伤后减轻组织过度炎症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药物在血浆中的浓度较低,甚至不能测得,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局部用药导致的副作用。所制备的药物缓释片,其药物及骨架材料配伍合理,缓释性能良好,可在体外和伤道周围组织中持续稳定释放;应用于肢体爆炸伤口中,可延迟感染发生,降低组织内压力,减少炎症介质释放,减轻组织继发损伤,增加组织活力,改善机体全身状况;且具有使用方便、操作简单等特点;其对战时或平时特定环境下爆炸伤的救治具有一定的实用参考价值。
李全岳,付小兵,李晔[6](2002)在《弹片伤36例救治失误原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
李全岳,付小兵,李晔[7](2001)在《弹片伤救治中的失误与教训》文中研究表明 我们在对某战区弹片伤原始资料进行分类研究中,发现某些医疗单位对弹片伤救治存在一些失误,影响救治效果,增加了伤残率和死亡率。为吸取教训,现浅析如下,供同仁们参考。 1 对弹片伤认识不足,伤情判定错误弹片伤一般是由爆炸性武器(如地雷、手榴弹、炸弹等)爆炸后产生弹片致机体某一个、几个部位与邻近或远隔部位的损伤,伤情复杂,为检伤分类增加了难度。在检诊中不了解弹片伤伤情规律,仅凭单一伤观念,只注重单发伤检查,而忽视了多发伤、多部位伤检诊,使轻伤掩盖了重伤,体表伤掩盖了体内伤,造成错误估计伤情、漏诊误治。
刘维永[8](1998)在《胸部火器伤实验与临床研究进展》文中指出胸部火器伤实验与临床研究进展刘维永综述刘荫秋审校胸部火器伤约占战争时期全部受伤者的12%,平时胸部火器伤的发生率为3.1%~11.8%之间,平均为7.9%。由于民间武器控制不严,美国胸部火器伤的发生率高达23%[1,2]。据统计胸部创伤死亡者约有60...
王启源,杨文龙[9](1993)在《战伤伤员1471例早期救治体会》文中研究表明 1984年11月至1985年4月我院野战医疗所作为一线收容机构,共收治战伤伤员1471例,其中火器伤1334例,非火器伤137例,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早期救治中的几点体会报告如下。伤情特点 1.炸伤是主要伤因;本组炮弹碎片伤为1107例(75.3%),地雷炸伤111例(7.55%)。 2.伤部以四肢多见;共495例(33.65%),其次是颅脑伤120例(8.16%),胸背部伤107例(7.27%),颌面颈部伤102例(6.93%),腰腹部伤93例(6.32%),阴臀伤12例(0.82%),脊柱脊髓伤6例(0.41%),多发
袁彦,郭鹏周,吕良,朱爱珍[10](1991)在《122例胸部火器伤一线救治》文中认为 近年我院收治胸部火器伤122例,其中胸部穿透伤57例,占46.7%,非穿透伤65例,占53.7%。现将一线救治情况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122例均为男性指战员,年龄18~29岁。伤情分类:血气胸52例,肺裂伤2例,膈疝2例,肺爆震伤2例,心脏伤1例,多根多处肋骨骨折1例,胸部软组织伤62例。伴休克26例,合并四肢骨折7
二、122例胸部火器伤一线救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22例胸部火器伤一线救治(论文提纲范文)
(1)穿透性胸部创伤诊治的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急诊室剖胸术 |
2 电视胸腔镜手术 |
2.1 VATS在早期PTT中的应用 |
2.2 VATS在后期PTT中的应用 |
3 胸部穿透伤进程评分 |
(2)骨盆骨折的临床流行病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成果 |
致谢 |
(3)不同弹速椎体火器贯通伤对机体早期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椎体火器伤模型的建立及早期死亡原因分析 |
材料 |
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椎体火器伤伤段脊髓超微结构变化及CT、MRI影像学特点的实验研究 |
材料 |
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椎体火器伤伤段脊髓组织铁蛋白、转铁蛋白、一氧化氮合酶、caspase3的表达及对细胞调广的影响 |
材料 |
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一 铁与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 |
综述二 脊柱脊髓火器伤特点及救治的现代概念 |
综述三 急性脊髓损伤后的细胞凋亡及其时空分布特点 |
在读期间学术活动简况 |
致谢 |
(4)便携式创伤性血气胸救治包的研制及实验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便携式创伤性血气胸救治包的研制 |
引言 |
救治包的设计 |
救治包的制作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便携式创伤性血气胸救治包的动物实验 |
引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便携式创伤性血气胸救治包的临床应用研究 |
引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胸部创伤救治 |
附录 |
致谢 |
(5)缓释抗菌抗炎药在兔肢体软组织爆炸伤早期处理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一览表 |
英文摘要 |
中文摘要 |
论文正文 缓释抗菌抗炎药在兔肢体软组织爆炸伤早期处理中的作用 |
前言 |
第一部分 肢体软组织爆炸伤的伤情特点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第二部分 药物缓释片的制备及其在体内外释放性能测定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第三部分 缓释抗菌抗炎药在兔肢体软组织爆炸伤早期处理中的作用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全文结论 |
致谢 |
照片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火器伤细菌学特点及抗生素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6)弹片伤36例救治失误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情况 |
1.2 误诊原因及处理 |
1.3 结果 |
2 讨 论 |
2.1 对弹片伤认识不足, 伤情判定错误 |
2.2 手术过频和时间过长, 导致伤情恶化 |
2.3 伤员过早后送, 弊多利少 |
2.4 滥用止血带, 增加残死率 |
四、122例胸部火器伤一线救治(论文参考文献)
- [1]穿透性胸部创伤诊治的进展[J]. 张道全,石云. 西南国防医药, 2011(07)
- [2]骨盆骨折的临床流行病学分析[D]. 王瑞金. 第一军医大学, 2007(02)
- [3]不同弹速椎体火器贯通伤对机体早期影响的实验研究[D]. 梁朝革. 第二军医大学, 2005(06)
- [4]便携式创伤性血气胸救治包的研制及实验与应用研究[D]. 袁钰鑫. 第二军医大学, 2005(06)
- [5]缓释抗菌抗炎药在兔肢体软组织爆炸伤早期处理中的作用[D]. 马国治. 第三军医大学, 2003(02)
- [6]弹片伤36例救治失误原因分析[J]. 李全岳,付小兵,李晔. 人民军医, 2002(06)
- [7]弹片伤救治中的失误与教训[J]. 李全岳,付小兵,李晔. 感染.炎症.修复, 2001(03)
- [8]胸部火器伤实验与临床研究进展[J]. 刘维永.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1998(02)
- [9]战伤伤员1471例早期救治体会[J]. 王启源,杨文龙. 人民军医, 1993(01)
- [10]122例胸部火器伤一线救治[J]. 袁彦,郭鹏周,吕良,朱爱珍. 中华创伤杂志, 1991(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