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笔记是牢牢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

课堂笔记是牢牢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

一、课堂笔记是牢固掌握知识的重要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李艳芳[1](2019)在《基于错题管理培养高中生数学反思能力的个案研究》文中提出《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提高学生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四能”,离不开对数学学习活动的深入分析与反思,可见关于培养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学习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解题错误,虽然数学错题是反映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存在不足的重要资源,但当前学生对待数学错题仅能做到订正、收集,缺乏深度分析。本研究以错题解析为基石,进一步挖掘错题,加强对错题的反思,寻求提升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方法。本研究综合运用问卷法、文献法、有声思维法、访谈法、实物分析法和个案研究法等方法。主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调查高中生错题管理和数学反思能力现状,分析改进策略。第二,对典型个案进行分析,研究基于错题管理的基本流程,培养学生提升数学反思能力的方法。研究的主要结论:第一,问卷调查结论。高中生对错题资源的重视程度较高,持有积极的改正态度,但缺乏行之有效的错题管理行为策略。数学反思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具备初步反思意识,大多数学生没有良好的反思习惯与明确的反思技能。第二,个案研究结论。高中生基于数学错题管理培养数学反思能力的基本流程:题目分析→反思错因→拓展延伸。即首先对题目本身进行分析,确定题目是否满足需要深度反思的基本特征与解题错误类型;其次,反思解题过程出错的直接原因与深层原因及以后的注意事项;最后,举一反三,思考题目的变式以及这道题所带来的收获。研究的创新主要有两点:第一,从错题管理角度研究培养高中生数学反思能力。本研究通过对典型个案具体错题的管理反思流程进行指导,构建的数学错题管理基本流程,研究培养高中生数学反思能力的方法。第二,研究中使用有声思维法来判断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变化,将隐性过程显性化,比以前仅依靠数学成绩的升降来判断数学反思能力的变化有所改进。

宋前前[2](2020)在《小学五年级英语学困生的学习心理个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小学是接触第二语言学习的基础阶段,小学英语学困生应当受到教育者的重视。从英语学科以及学习心理研究视角,深入小学五年级英语课堂,观察英语学困生的学习问题,分析成因,研究学习心理辅导策略。这应当成为当前教育者的重要研究课题。笔者通过深入小学五年级学生真实的英语课堂,亲身体验还原学困生存在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小学英语学困生存在的学习问题。本论文将四名小学五年级英语学困生作为研究对象,以江苏省无锡市D小学五年级学生为例,借助观察法、访谈法、个案分析法与文本分析法,多方面概括小学学困生的学习问题,综合小学生在课前、课堂、课外以及考试等方面,分析小学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在此基础上,依据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研究阐述,具体研究小学五年级英语学困生的学习心理,主要阐述四个英语学困生个案学习情况。依据英语听力障碍、英语口语障碍、英语阅读障碍以及英语写作障碍存在的具体情况进行学习心理分析。本文中英语学困生产生的学习心理障碍因素主要涉及听力策略、学习心理、学习动机、自卑心理、学习态度、阅读策略、汉语思维定势、写作焦虑等等。在研究过程中,借助观察法、访谈法、个案分析法以及文本分析法对个案进行过程分析,综合学校教师、家长、同学以及学困生自身的阐述,得出英语学困生形成的学习心理障碍因素。关于小学英语听力障碍,在实习过程中,笔者依据英语Y老师课堂口头提问、检查书面作业和单元测验以及考试,再结合学困生、家长以及教师的结构访谈发现,小R在英语口语表达过程中存在困难,自身未达到英语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基本要求。关于小R英语听力障碍的学习心理成因主要涉及注意力分配不均。关于小学英语口语障碍,在实习过程中,笔者依据英语Y老师课堂口头提问、检查书面作业和单元测验以及考试,再结合学困生、家长以及教师的结构访谈发现,小G在口语表达过程中存在困难,自身努力未达到英语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基本要求。关于小G英语口语障碍的学习心理成因主要涉及学习动机、自卑心理。关于小学英语阅读障碍,在实习过程中,笔者经过Y老师了解情况,再结合结构访谈发现,小H阅读英语小短文时理解不足,小学生在一般智力和教育条件等方面并无明显差异,但是在英语阅读理解等层面存在缺陷,她的阅读成绩显着低于相应年龄的应有水平。关于小H英语阅读理解障碍的学习心理成因主要涉及学习策略。关于小学英语写作障碍,在实习过程中,笔者依据英语Y老师课堂口头提问、检查书面作业和单元测验以及考试,再结合学困生、家长以及教师的结构访谈发现,小X呈现出在某种因素的影响下无法下笔或抵触写作的现象。关于小X认为英语写作障碍的学习心理成因主要涉及汉语思维定势和写作焦虑。研究建议,具体分析英语学困生存在的学习障碍,依据个案存在的学习心理障碍提出学习心理教育策略。在家庭教育层面,父母完善自身出发,改变固有的惯性思维。另一点父母学会关注学生的内在自我部分,关注学生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学业生活以及休闲生活。在学校教育层面,分为教师教学方面和学校管理方面。在教师教学方面,教师协助学困生构建真自我。在英语Fun time模块课程,教师增设英语写作操练活动,教师依据小学生英语水平分配小组成员。在学校管理方面,在家长教育层面,管理者积极召开家长会议。在教师教育层面,管理者综合考量教师的教学任务。在社会教育层面,在社会环境方面,宣扬人文教育的实质与核心。在教育环境方面,合理监管“影子教育”。在心理环境方面,引导公众关注班级心理环境。

文琰[3](2019)在《应用思维导图优化初中生物学教学的实践研究》文中提出《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要转变学生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积极思考和动手实践,主动获取新知识,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然而目前初中生物学教学中仍存在学生主体地位重视不足、学习生物学兴趣低、创新思维培养不够及知识点零散难记导致学习效果差等问题。思维导图是一种可视化的认知工具,以图文结合的方式表征知识,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并对大脑形成有效刺激,促进对知识的记忆和运用,提升思维能力。因此,本研究尝试在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力图改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对部分初中生物学教师和学生开展思维导图应用现状的访谈和调查,发现初中师生对思维导图认识不够深透,加之部分教师认为绘制思维导图耗时长,会影响教学进度,增加学生负担、迫于升学压力也没有足够的精力深入研究等原因,在教学中应用较少。但总的来说,初中师生对思维导图的认可度较高,支持在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根据应用现状分析和教师建议,结合教学实际,提出应用思维导图的具体策略。在应用思维导图的教学中,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呈现知识逻辑、搭建知识框架,学生自主绘制或小组合作绘制思维导图进行知识总结和复习。结合教学内容的适合性和教学进度,筛选出教学应用内容,设计出相应的思维导图和教学案例。并以新授课《流动的组织—血液》和复习课《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为实践案例,介绍初中生物学课堂应用思维导图的流程。本研究选取学习情况、生物学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能力相近的两个班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采用思维导图教学策略教学,对照组进行常规教学。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利用相关量表和试题对两个班的学生进行测评,统计分析收集到的实验数据,结合学生访谈综合评价实践研究的效果。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在后测中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实验组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有显着提高;在创新思维能力方面,两个班的后测表明实验组的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呈上升趋势(P=0.06),其中在好奇心和想象力两个维度上的对比出现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在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对激发学生好奇心及促进想象力发展效果显着。虽然两个班学生的生物学习成绩对比没有出现显着性差异,但两个班的生物学综合性试题后测成绩出现显着性差异(P<0.05),表明学生解决综合性试题的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因此得出研究结论:应用思维导图优化生物学教学,将繁杂的知识点转化为关系清晰、重点突出的知识体系,利于学生理解知识和全面把握知识,优化自身知识结构,提高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促进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发展。本研究初步探索构建了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策略,改善了教学方式。思维导图的设计为一线教师提供重要的教学素材,具体的教学实践案例提供了可参考的流程,为其他研究者研究在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提供了一定的经验。

刘翔文[4](2020)在《思维导图在乡村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但是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乡村初中的数学课堂仍然采用教师单方面的讲授,学生被动地接受的教学模式。教师普遍将数学成绩作为判断学生数学学习好坏的最重要依据,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能力、探索精神、合作交流等方面的培养。此外,由于乡村的条件有限,学生主要依赖于教师的教学来实现学习,这就要求乡村初中数学教学要能够满足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需要。要实现满足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数学教学就应该转变教学理念,尝试新的教学模式。近年来,思维导图作为一种辅助学习的工具,以其在促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等方面的作用被国内外学者引入到学科教学的研究之中。但多数研究是在城市学校展开的,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目前将思维导图引入到乡村教学中的研究还较少。因此,将思维导图与乡村初中数学教学相结合的研究既可以丰富思维导图在教学方面的研究视角,也是对乡村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的全新尝试,符合乡村教育的现实需要。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尝试将思维导图引入到乡村初中的数学教学之中。通过学生问卷和教师访谈调查了乡村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调查结果显示,乡村初中的学生存在缺乏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状态不好;缺少适合的学习方法以及学习效果不佳等问题。然后探索了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使用对策:首先按照数学的教学目标分析出思维导图的使用模式,即知识梳理型思维导图和问题解决型思维导图。其次结合思维导图的特征,初中数学的学科特征与教学要求确定了思维导图运用于初中数学教学应遵循的使用原则有学生中心原则、核心词原则、个性化原则、联想原则和灵活原则。此外,依据思维导图的使用模式和使用原则分析在乡村初中数学新授课、习题课和复习课中思维导图的具体使用方法。再按照思维导图的使用对策将思维导图运用到乡村初中数学的教学实践之中,在结束为期3个月左右的教学实践之后,通过比较学生的数学成绩、分析学生关于思维导图使用效果的问卷和访谈结果,以及分析学生作品等验证了将思维导运用于乡村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发现:思维导图能够帮助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能够帮助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能够帮助改善学生的课堂表现;能够帮助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王佳宇[5](2020)在《康奈尔笔记法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文中认为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Ebbinghaus)的遗忘曲线,关于记忆与遗忘的研究告诉我们,如果我们在学习之后,不能够及时复习,所学的知识在课下能记住的不到一半,经过一周后,能够记住的也就在五分之一左右。如果想要把知识记得更牢固、更长久,记笔记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值得注意的是,传统的笔记法只注重记录的过程,重视课上是否跟上老师记笔记,而忽略了记笔记之后的信息再加工。为了使笔记发挥最大的功效,美国沃尔特·波克博士发明了康奈尔笔记法,将记录、学习、复习、思考、运用结合起来,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笔记方法。语法是英语学习与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然而,通过调查的结果显示,学生们认为英语语法知识枯燥、无聊,又琐碎,且不能够将语法知识形成系统进行掌握。本研究以高中英语语法的教学作为切入点,将康奈尔笔记法应用到实际教学中,主要研究的问题为:康奈尔笔记法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是否能体现高效性,它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提高英语语法教学质量。本次研究以笔者所任教学校的高中一年级两个班级11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比较教学研究,一个班级按照普通笔记法进行教学;另一个班级用康奈尔笔记法进行教学。在对比教学前对两个班级的学生采取前测,了解两个班级学生在英语语法的学习方面是否有显着性差异。在对比教学后进行后测,通过目的在于了解康奈尔笔记法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与此同时,笔者还对两个班级的学生采取调查问卷,对教师和学生代表进行访谈,目的就在于从多个方面去了解康奈尔笔记法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主要包括学生的态度、成绩、学情以及应用的建议等。通过SPSS统计软件的数据统计分析,我们可以得到更加客观和科学的数据支持。通过总结访谈内容,分析测试成绩和问卷结果,本研究发现:在实际教学中,康奈尔笔记法能够发挥自身独特优势,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法的积极性,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英语语法的应用能力。总体上而言,康奈尔笔记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英语语法教学质量。

高筱卉[6](2019)在《美国“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教学设计模式和教学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是关于美国大学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改革(student-centered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reform,以下简称SC改革)过程中所创造的新的教学设计模式和教学方法的系统梳理和研究。SC改革把学生放在首位,从促进学生发展、强化学生学习、关注学习效果三个角度去改善本科教学。和“教材为中心、教师为中心、教室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相比,SC改革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习效果为中心”,故又称“新三中心”改革。美国大学的SC改革始于1990年左右,并在此后30年席卷了美国所有高校,至今仍在继续。在这场改革中,美国大学的教师和研究人员创造出了很多新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模式和教学方法。这些都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水平,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改善了美国的本科教育,为美国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并使美国本科教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学习的榜样。美国大学的SC改革之所以能取得今日成就,与过去近百年来,尤其是过去30年来国际学术界在脑科学、发展科学、认知科学、学习科学等领域所取得的巨大进步有关。正是这些学术进步表明,传统的老三中心模式是过时的,而新三中心模式是更加符合科学的。因此在研究SC改革教学设计模式和教学方法时,必须关注它的科学基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把SC改革放在科学基础之上。只有明白了科学基础,才能提高SC改革的自觉性,才能提高改革的效果和效益。目前中国也开始了类似的本科教学改革。2018年教育部高教司在全国发起了全面振兴本科教育的攻坚战,开启了中国本科教育新时代。改革的方向是推动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改革,重点是改革本科课程教学,以打造“金课”、杜绝“水课”为标准。这场振兴中国本科教育质量的攻坚战已经在全国高校中引起巨大反响。然而在改革中,很多老师心有余而力不足,不知道如何打造“金课”,如何杜绝“水课”。美国大学在SC改革中创造的教学设计模式和教学方法显然非常值得我们参考。然而不幸的是,中英文文献中都没有关于这些教学设计模式和教学方法的系统梳理和介绍。为了推动中国本科教学改革,帮助老师全面了解和掌握美国大学创造的教学设计模式和教学方法,本研究把系统梳理和介绍美国大学在SC改革中创造的教学设计模式和教学方法作为研究主题。本研究做了四个方面的努力。一是全面收集和梳理美国大学在SC改革中创造的被证明行之有效的教学设计模式和教学方法,并对它们的成就、经验和影响做出适当分析和评价;二是简要介绍国际学术界在脑科学、发展心理学、认知科学、学习科学四个领域的学术进步,并说明它们对本科教学的价值和意义;三是在梳理这些教学设计模式和教学方法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统一的概念框架和分类模型,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些模型和方法之间的逻辑关系;四是在梳理和研究时,发现其中的断裂和空白,并尝试性地提出新的教学设计模式和教学方法。最终目的是希望这个研究能为我国大学教师学习美国大学的教学设计模式和教学方法提供参考,为全面振兴中国本科教育做贡献。本文共有五章。第一章是问题的提出,包括介绍研究主题和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文献综述等。第二章是理论基础,包括定义基本术语、介绍分类研究方法、综述国际学术界在脑科学、发展科学、认知科学、学习科学方面的进步,为深刻理解SC改革本质及其教学设计模式和教学方法奠定基础。第三章是系统梳理美国在SC改革中创造的教学设计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四分类系统。这一章批评了美国大学教学设计模式研究中的通用化趋势,同时提出被美国学术界忽略的课程专门化设计模式是提高大学教学学术研究的基本模式,也是彻底根治美国大学教学咨询中针对性不足问题的重要方法。第四章是系统梳理美国大学在SC改革中提出的各种教学法,并根据方法功能分类法把它们整理成一个六分类体系。这个分类法的优点是明确提出教学问题的性质决定教学法选择。因此,教师们要根据教学拟解决问题的性质来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第五章是一个简要总结。因此,本研究有三个创新点:1)首次对美国SC改革中创造的不同教学设计模式和教学方法做一个系统梳理的研究,同时介绍了它们的科学基础;2)首次提出了大学教学设计模式的四分类系统,同时指出课程专门化的教学设计模式是应该努力发展的大学教学设计模式;3)首次梳理了美国在SC改革中创造的各种教学方法,同时提出了教学方法的功能分类法,即根据教学问题的性质选择适当教学方法的原则。但是需要指出,所有这些创新都还是尝试性的,需要在未来的研究中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本研究也有三点局限性:1)研究范围仅涉及了教师教学问题,没有涉及教学支持系统问题;2)研究主要依赖文献,缺少现场观察和讨论;3)研究主要关注教学设计模式和教学方法,没有涉及教学环境、教学技术、学习效果评价评估问题。这些方面显然也是大学教学的重要方面。希望今后能对这些问题做进一步研究。

教育部[7](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研究表明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史萌萌[8](2019)在《朱子读书法及其对高中历史阅读教学的启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阅读教学作为高中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倍受教育界的广泛关注,相关研究成果浩如烟海,但将朱子读书法嵌入高中历史阅读教学体系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朱子读书法具有循序渐进、熟读精思、切己体察、居敬持志等内涵,见解独到,说理透彻,古往今来为世人所称颂。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课改的日趋推进,传统阅读教学模式,越来越难以满足当前高中历史阅读教学的需求。为了解决这一矛盾,笔者将朱子读书法与新时代的历史阅读教学方法相结合,从中汲取营养,以提高教师阅读教学水平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文章旨在研究朱子读书法及其对高中历史阅读教学的启示。首先,阐述了朱熹生平和朱子读书法的内涵,在对朱子读书法梳理与研究的基础上,细述朱子读书法的教育价值;其次,依据2017年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历史阅读教学的要求,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较系统论述了提高和培养阅读能力与素养的重要性;第三,通过对高中阶段师生阅读教学实施的调查,进一步对现存问题展开剖析;第四,结合对朱子读书法的归纳整理,通过对照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呈现的历史阅读教学中的问题,从阅读态度、阅读方式、阅读实践三个方面进行教学案例分析,探讨朱子读书法对现代历史阅读教学的启示,以期对当前高中历史教学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教训。

樊枝玲[9](2019)在《智慧课堂中学习参与的激发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推进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智慧课堂是信息社会催生的一种新型课堂,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产物,引起了各地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而课堂教学活动离不开学习者的参与。学习参与是课堂学习发生的必要条件,是衡量学习者课堂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文献研究,从理论上界定了智慧课堂、学习参与以及激发策略的含义,编制了智慧课堂中学习者学习参与现状的问卷。问卷从学习参与程度、学习参与态度(积极与消极)、学习参与方式以及学习参与动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几个维度展开。调查结果发现,学习者对智慧课堂中涉及的软硬件技术熟悉度较低;学习参层次较浅,学习过程伴随焦虑、担心教师提问的消极态度;小组学习形式化,组内分工不明,组内成员能力不均衡的问题。研究提出三种学习参与激发策略:技术关照策略、温馨式激励策略和契约式小组策略。将技术关照策略运用于实际教学。通过设置对照实验,编制智慧课堂师生互动编码表来量化分析,检验技术关照策略的有效性。实验结果发现,策略实施后,实验组学生学习参与比率、主动应答比率、小组学习比率高于控制组;通过对实验组学生问卷后测,对比实验组学生与学生总体参与情况发现,实验后的学习者在硬件熟悉度、软件熟悉度、参与程度、积极参与态度、参与方式以及外部参与动机上均存在显着差异,具体表现为实验组学生学习参与各维度优于学生总体。综上所述,研究提出智慧课堂中学习参与的激发策略——技术关照策略。通过实验研究、视频分析以及问卷调查的方式证实了技术关照策略对提高学生课堂的学习参与具有积极显着的影响。因此,在智慧课堂的教学实践中,建议相关教育工作者从此方面入手,从而更好的促进学习者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陆野[10](2020)在《来华留学预科生汉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以来华留学预科生这一特殊的汉语学习者群体为研究对象,结合预科教育的特点,通过大规模调查研究、个案跟踪研究、归因分析、认知诊断、构建模型、教学实验等方法,对预科生汉语词汇学习策略的规律、特征、成因、认知、模式、效果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考察和探究,并提出相应的预科汉语词汇教学思路和方法。本课题的基础性研究是来华留学预科生汉语词汇学习策略使用情况的先导调查、师生访谈和课堂观察,编撰预科生汉语词汇学习策略调查表。通过实施问卷调查,收集、处理、分析数据深入考察预科生汉语词汇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具体展开研究(1)关注预科学生个体因素对汉语词汇学习策略使用的影响,以及学习策略的使用与汉语水平的相关性。本研究还选取成功预科生作为个案,对其汉语词汇学习策略使用情况采取跟踪、记录、访谈等手段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追溯研究对象运用汉语词汇学习策略时的心理活动和使用轨迹。(2)归因分析重点关注预科教育的教学、管理、教师、教材、课外语言环境等外部因素对预科生汉语词汇学习策略的影响,揭示外部因素与词汇学习策略的具体因果关系并给出合理的解释。(3)认知诊断研究通过文献法确定预科生汉语学习的认知属性和层级关系,编制出反映这些认识属性的测验题目,并使用特定的认知诊断模型分析测试结果,从而定量考察预科生汉语词汇习得的认知结构、认知规律和个体差异。(4)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出发,以“基于用法”的语言理论为基础,构建来华留学预科生汉语词汇学习策略的特征模型。本研究将汉语词汇学习策略的静态描写转换为动态模型,通过对特征模型科学性和有效性的论证进一步考察汉语词汇学习策略的运行机制和体系。(5)运用教学实验法,通过“假设—设计—实施—观察—结果—论证”等一系列环节验证该模型是否能有效提高预科生汉语词汇学习水平,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教学思路和建议。本研究根据上述的研究成果对比现行的预科词汇教学大纲,着重探讨预科汉语词汇教学的定位和标准、任务和原则、方法和技巧。通过对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相结合,在全面描写来华留学预科生汉语词汇学习策略的基础上,完成本研究由理论研究到实践应用的转化,并组建由预科教育、预科生、预科教师三方面构成的一个系统性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词汇学习策略研究机制。本文最后阐述了本研究的成果和结论,并指出不足之处和后续研究的方向。

二、课堂笔记是牢固掌握知识的重要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课堂笔记是牢固掌握知识的重要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错题管理培养高中生数学反思能力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言
    1.1 研究的背景
        1.1.1 高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1.1.2 教师关注学生错题管理的要求
        1.1.3 学生提升数学反思能力的要求
        1.1.4 学生加强数学错题管理的要求
    1.2 核心概念界定
        1.2.1 错题管理
        1.2.2 反思
        1.2.3 数学反思能力
    1.3 研究的意义
    1.4 研究的内容
    1.5 研究的思路
        1.5.1 研究计划
        1.5.2 研究的技术路线
    1.6 论文的结构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错题管理的相关研究
        2.1.2 反思性学习的相关研究
        2.1.3 数学反思能力的相关研究
        2.1.4 文献评述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元认知理论
        2.2.2 建构主义理论
        2.2.3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2.2.4 知识管理理论
        2.2.5 批判教育理论
        2.2.6 小结
    2.3 小结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的目的
    3.2 研究对象的选取
    3.3 研究的方法
        3.3.1 文献研究法
        3.3.2 问卷调查法
        3.3.3 实物分析法
        3.3.4 访谈法
        3.3.5 教育个案研究法
        3.3.6 有声思维法
    3.4 研究工具
        3.4.1 高中生错题管理行为调查问卷的选取
        3.4.2 高中生数学反思能力问卷的设计
        3.4.3 学生数学错题反思的流程
        3.4.4 学生有声思维数据的采集的培训
    3.5 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3.5.1 资料的收集
        3.5.2 资料的整理
    3.6 研究的伦理
    3.7 小结
第4章 高中生错题管理现状与数学反思能力的调查与分析
    4.1 高中生错题管理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4.1.1 错题管理现状的整体得分统计
        4.1.2 错题管理现状的各维度具体得分统计
        4.1.3 重点班与普通班错题管理现状比较分析
        4.1.4 错题管理现状的调查结论
    4.2 高中生数学反思能力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4.2.1 数学反思能力现状的整体得分统计
        4.2.2 数学反思现状的各维度具体得分统计
        4.2.3 文科生与理科生错题管理现状比较分析
        4.2.4 数学反思现状的调查结论
第5章 基于错题培养高中生数学反思能力的个案分析
    5.1 个案选取原则
    5.2 G同学的个案分析
        5.2.1 对象特点
        5.2.2 制定干预方法
        5.2.3 干预反思策略性错误结果呈现
        5.2.4 个案研究小结
    5.3 Y同学个案分析
        5.3.1 对象特点
        5.3.2 制定干预方法
        5.3.3 干预反思逻辑性错误结果呈现
        5.3.4 个案研究小结
    5.4 Z同学个案分析
        5.4.1 对象特点
        5.4.2 制定干预方法
        5.4.3 干预反思知识性错误结果呈现
        5.4.4 个案研究小结
    5.5 L同学个案分析
        5.5.1 对象特点
        5.5.2 制定干预方案
        5.5.3 干预反思心理性错误结果呈现
        5.5.4 个案研究小结
    5.6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思考
    6.1 研究的主要结论
        6.1.1 问卷调查结论
        6.1.2 高中生个案研究结论
        6.1.3 研究结论
    6.2 教学建议
        6.2.1 加强对错题管理的重视
        6.2.2 提升数学反思能力
    6.3 研究的创新之处
    6.4 研究的不足之处
    6.5 可继续研究的问题
    6.6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高中生错题管理能力调查问卷
附录B 高中生数学反思能力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2)小学五年级英语学困生的学习心理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素质教育倡导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育生态关注协调平衡状态
        (三)学困生修复学习“缺口”与内心伤痕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三、研究综述
        (一)关于学习心理的研究
        (二)关于英语学困生学习的研究
        (三)研究述评
    四、理论基础
        (一)生成学习理论
        (二)掌握学习理论
        (三)多元智能理论
        (四)成败归因理论
    五、核心概念界定
        (一)小学五年级
        (二)英语学困生
    六、研究设计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小学五年级英语学困生学习境遇:基于观察的分析
    一、小学五年级英语学困生的学习表现
        (一)小学五年级英语学困生的课前表现
        (二)小学五年级英语学困生的课堂表现
        (三)小学五年级英语学困生的考试情况
        (四)小学五年级英语学困生的作业效果
    二、小学五年级英语学困生学习障碍综合分析
        (一)小学五年级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二)小学五年级英语学困生的学习心理障碍
第三章 小学五年级英语学困生听力障碍的个案分析
    一、小学五年级英语学困生听力情况
        (一)小R学习特征探析
        (二)小R英语情况具体观察与分析
    二、小R英语听力障碍的学习心理探析
第四章 小学五年级英语学困生口语障碍的个案分析
    一、小学五年级英语学困生口语情况
        (一)小G学习特征探析
        (二)小G英语情况具体观察与分析
    二、小G英语口语障碍的学习心理探析
第五章 小学五年级英语学困生阅读障碍的个案分析
    一、小学五年级英语学困生阅读情况
        (一)小H英语学习特征探析
        (二)小H英语情况具体观察与分析
    二、小H英语阅读障碍的学习心理探析
第六章 小学五年级英语学困生写作障碍的个案分析
    一、小学五年级英语学困生写作情况
        (一)小X英语学习特征探析
        (二)小X英语情况具体观察与分析
    二、小X英语写作障碍的学习心理探析
第七章 小学五年级英语学困生学习心理辅导策略
    一、听、说、读、写英语语言技能障碍的个案学习心理辅导策略
        (一)英语听力障碍学困生学习心理辅导策略
        (二)英语口语障碍学困生学习心理辅导策略
        (三)英语阅读障碍学困生学习心理辅导策略
        (四)英语写作障碍学困生学习心理教育策略
    二、共性角度探析英语学困生的教育辅导策略
        (一)小学英语学困生的共性特征
        (二)共性角度探析英语学困生的教育辅导策略
结论与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访谈提纲(学生听力版)
    附录2 :访谈提纲(学生口语版)
    附录3 :访谈提纲(学生阅读版)
    附录4 :访谈提纲(学生写作版)
    附录5 :访谈提纲(教师版)
    附录6 :研究日记(摘录)
    附录7 :观察记录(摘录)
    附录8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3)应用思维导图优化初中生物学教学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1.1.2 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反思
        1.1.3 基于思维导图在学习和思维培养中的优势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访谈法
        1.4.3 问卷调查法
        1.4.4 实验研究法
        1.4.5 统计分析法
    1.5 研究思路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思维导图概述
        2.1.1 思维导图提出的背景
        2.1.2 思维导图的概念
        2.1.3 思维导图的基本特征
        2.1.4 思维导图的制作及注意事项
        2.1.5 思维导图的用途
        2.1.6 思维导图与概念图辨析
    2.2 思维导图研究的核心领域
        2.2.1 思维导图在教育领域中的研究
        2.2.2 思维导图在技术领域中的研究
    2.3 思维导图在学科教学中的研究
        2.3.1 思维导图在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探索
        2.3.2 “思维导图”教学模式的研究
    2.4 思维导图的研究进展
        2.4.1 思维导图在功能研究上的扩展
        2.4.2 思维导图在技术研究上的扩展
    2.5 应用思维导图优化教学的理论基础
        2.5.1 脑科学理论
        2.5.2 发散思维理论
        2.5.3 知识可视化理论
        2.5.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第3章 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现状调查
    3.1 教师访谈与结果分析
        3.1.1 访谈对象
        3.1.2 访谈提纲
        3.1.3 访谈结果与分析
    3.2 学生调查与结果分析
        3.2.1 调查对象
        3.2.2 调查问卷设计
        3.2.3 调查实施情况
        3.2.4 调查结果与分析
第4章 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策略构建
    4.1 应用思维导图教学的原则
    4.2 应用思维导图教学的思路
    4.3 新授课应用思维导图教学的策略
    4.4 复习课应用思维导图教学的策略
    4.5 思维导图的评价
    4.6 教学评价
        4.6.1 评价内容
        4.6.2 评价工具
第5章 应用思维导图教学的实践研究
    5.1 实践目的
    5.2 实践研究过程
    5.3 研究对象的确定
    5.4 应用思维导图教学的教学内容筛选
    5.5 思维导图的设计
    5.6 思维导图作品展示
    5.7 教学实施案例
        5.7.1 思维导图介绍课
        5.7.2 新授课应用思维导图教学的案例
        5.7.3 复习课应用思维导图教学的案例
第6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6.1 应用思维导图对学生学习生物学兴趣的影响
        6.1.1 问卷回收率和有效率统计
        6.1.2 应用思维导图对学生学习生物学兴趣的影响比较
    6.2 应用思维导图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影响
        6.2.1 问卷回收率和有效率统计
        6.2.2 应用思维导图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影响比较
    6.3 应用思维导图对学生知识掌握的影响
    6.4 应用思维导图对学生解决综合性试题能力的影响
    6.5 访谈结果分析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1.1 应用思维导图教学,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7.1.2 应用思维导图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7.1.3 应用思维导图教学,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7.1.4 应用思维导图教学,能促进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发展
    7.2 研究展望
        7.2.1 本研究对生物学教学的启示
        7.2.2 存在的问题
        7.2.3 教学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4)思维导图在乡村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1.1.2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需要
        1.1.3 思维导图运用于乡村初中数学教学的必要性
    1.2 研究的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的思路
        1.4.1 研究计划
        1.4.2 研究的技术路线
    1.5 论文的结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思维导图
        2.1.2 乡村初中
    2.2 理论基础
        2.2.1 脑科学理论
        2.2.2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2.2.3 知识可视化
        2.2.4 建构主义理论
    2.3 研究现状
        2.3.1 国外研究现状
        2.3.2 国内研究现状
    2.4 文献评述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分析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访谈法
    3.3 研究工具
        3.3.1 研究工具的说明
        3.3.2 学生数学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3.3.3 教师访谈提纲
        3.3.4 思维导图使用效果调查问卷
        3.3.5 学生访谈提纲
    3.4 研究伦理
第4章 乡村初中数学学情调查
    4.1 调查的说明
        4.1.1 调查目的
        4.1.2 调查对象
    4.2 学生问卷调查
        4.2.1 调查过程
        4.2.2 问卷结果整理与分析
    4.3 教师访谈
        4.3.1 访谈过程
        4.3.2 教师访谈实录
        4.3.3 访谈结果分析
    4.4 调查结论
第5章 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使用对策
    5.1 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使用模式
        5.1.1 知识梳理型思维导图
        5.1.2 问题解决型思维导图
    5.2 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使用原则
        5.2.1 学生中心原则
        5.2.2 核心词原则
        5.2.3 个性化原则
        5.2.4 联想原则
        5.2.5 灵活原则
    5.3 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使用方法
        5.3.1 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新授课的使用方法
        5.3.2 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复习课中的使用方法
        5.3.3 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习题课中的使用方法
第6章 思维导图在乡村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应用
    6.1 思维导图教学应用的情况
        6.1.1 教学内容
        6.1.2 教学过程
    6.2 教学应用案例
        6.2.1 案例的选择
        6.2.2 案例一:认识思维导图
        6.2.3 案例二:新授课——一元一次不等式
        6.2.4 案例三:复习课——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6.2.5 案例四:习题课——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6.3 思维导图教学应用效果的分析
        6.3.1 数学成绩的比较
        6.3.2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
        6.3.3 学生访谈结果
        6.3.4 学生作品的分析
    6.4 小结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7.1 研究的结论
    7.2 研究的不足
    7.3 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学生数学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 B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 C 思维导图使用效果调查问卷
    附录 D 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 E Y县2018-2019学年度七年级下期末考试数学试卷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5)康奈尔笔记法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行动研究法
    五、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第二章 理论基础和概念
    一、相关教育理论
        (一)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三)信息加工理论
    二、相关概念
        (一)康奈尔笔记法
        (二)康奈尔笔记法的一般步骤
        (三)行动研究
第三章 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设计
        (一)对比教学实践的设计
        (二)调查问卷的设计
        (三)访谈的设计
        (四)试卷的设计
        (五)对比教学准备
        (六)数据整理分析
第四章 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一、前测与后测成绩的分析
        (一)前测成绩分析与讨论
        (二)后测成绩分析与讨论
        (三)康奈尔笔记法班前测、后测成绩分析
    二、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
        (一)语法知识学习情况统计分析
        (二)关于对康奈尔笔记法了解情况的统计结果
        (三)学生的语法学习能力及学习态度的统计分析
    三、访谈内容整理与分析
        (一)对比教学前的访谈整理与分析
        (二)对比教学后的访谈整理与分析
第五章 研究的结论与启示
    一、研究的结论
    二、研究的启示
    三、研究的不足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调查问卷
    附录二 前测试题
    附录三 后测试题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美国“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教学设计模式和教学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问题和主题
    1.2 现状和不足
    1.3 范围和角度
    1.4 设想和框架
    1.5 研究方法
    1.6 结果和意义
2 术语、分类法和理论基础
    2.1 术语
    2.2 分类法及其意义
    2.3 理论基础
3 SC教学设计模式
    3.1 大学教学设计:概念与历史
    3.2 通用模式
    3.3 方法专门化模式
    3.4 专业专门化模式
    3.5 课程专门化模式
    3.6 总结
4 SC大学教学方法
    4.1 问题与方法
    4.2 以真实世界为基础的学习方法
    4.3 积极学习与主动学习方法
    4.4 合作学习方法
    4.5 通识学习方法
    4.6 专业学习方法——以医学教育为例
    4.7 积极讲座法
5 简要总结
    5.1 背景与目标
    5.2 理论与方法
    5.3 基本内容
    5.4 主要创新
    5.5 局限性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书籍目录

(8)朱子读书法及其对高中历史阅读教学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朱熹教育思想研究
        (二)朱子读书法研究
        (三)高中历史阅读教学研究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
第一章 朱子读书法概述
    一、朱熹及其教育活动
    二、朱子读书法的内涵
        (一)循序渐进
        (二)熟读精思
        (三)虚心涵泳
        (四)切己体察
        (五)着紧用力
        (六)居敬持志
    三、朱子读书法的教育价值
第二章 高中历史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一、历史学科特点对阅读教学的诉求
    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要求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及素养的培养
        (二)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和教研水平
第三章 高中历史阅读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现状调查
        (一)调查对象
        (二)调查方法
        (三)调查内容
    二、高中历史阅读教学现存问题分析
        (一)高中生阅读能力问题分析
        (二)教师阅读教学问题分析
第四章 朱子读书法对高中历史阅读教学的启示
    一、阅读态度
        (一)树立远大的志向
        (二)锲而不舍的意志
    二、阅读方式
        (一)循序渐进
        (二)熟读精思
        (三)恰当置疑
    三、阅读实践
        (一)课堂实践
        (二)课外实践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关于高中生历史阅读现状的调查问卷
    附录 B:访谈提纲(教师)
致谢

(9)智慧课堂中学习参与的激发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1.1.1 学习参与是衡量学习者课堂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
        1.1.2 学习参与是教育研究的重点
        1.1.3 智慧课堂的兴起迫切需要研究提升学习的参与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学习参与研究较多,多数基于传统课堂
        1.3.2 突出强调学生积极参与的重要性
        1.3.3 较多学者关注学习参与影响因素的研究
        1.3.4 学习参与的研究涉及线上、线下两类
        1.3.5 促进学习参与策略的研究以理论研究居多
        1.3.6 研究多采用问卷、课堂观察的形式
    1.4 拟解决的问题
    1.5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5.1 研究的思路
        1.5.2 研究的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概述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智慧课堂
        2.1.2 学习参与
        2.1.3 激发策略
    2.2 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理论
        2.2.2 学习参与理论
        2.2.3 激励理论
        2.2.4 学习共同体理论
第3章 智慧课堂中学习者参与现状
    3.1 调查研究设计
        3.1.1 调查目的
        3.1.2 调查过程及对象
        3.1.3 问卷设计
    3.2 统计与分析
        3.2.1 基本信息情况
        3.2.2 智慧课堂学习参与程度
        3.2.3 智慧课堂学习参态度
        3.2.4 智慧课堂学习参与方式
        3.2.5 智慧课堂学习参与动机
        3.2.6 不同软硬件熟悉度的学生在学习参与六个维度的差异
        3.2.7 促进智慧课堂学习参与的期望
    3.3 调查结果
        3.3.1 调查结果小结
        3.3.2 问题归纳
第4章 智慧课堂中学习参与的激发策略研究
    4.1 策略构思
        4.1.1 重视学习者技能和心理的培育
        4.1.2 教师数据素养的培养,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4.1.3 技术融于课堂,增强学生参与深度
    4.2 激发学生参与的具体策略
        4.2.1 技术关照策略
        4.2.2 温馨式激励策略
        4.2.3 契约式小组策略
第5章 技术关照策略的实施与验证
    5.1 实验准备
        5.1.1 实验目的
        5.1.2 实验对象
        5.1.3 实验假设
    5.2 实验设计
        5.2.1 实验思路
        5.2.2 研究工具
    5.3 实验过程
        5.3.1 学生参与初始水平
        5.3.2 实验组策略的实施过程
        5.3.3 实验后学生参与情况
    5.4 实验分析
        5.4.1 实验组---控制组数据统计分析
        5.4.2 实验组---控制组在学习参与各维度上的差异分析
    5.5 实验结果
第6章 研究总结及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智慧课堂中学习参与情况的调查问卷
    附录2 问卷各题项因素载荷量统计表
    附录3 小组协同契约单
    附录4 智慧课堂中师生互动编码表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来华留学预科生汉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缘由及目的
        1.2.1 选题缘由
        1.2.2 选题目的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本选题的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实践意义
    1.5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1.5.1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1.5.2 认知理论
    1.6 相关研究综述
        1.6.1 来华留学预科教育研究综述
        1.6.2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综述
        1.6.3 来华留学预科生汉语学习策略研究综述
第二章 来华留学预科生汉语词汇学习策略的调查研究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设计
        2.2.1 研究对象
        2.2.2 调查工具
        2.2.3 数据收集与处理
        2.2.4 调查工具的信效度
    2.3 研究结果与讨论
        2.3.1 来华留学预科生汉语词汇学习策略使用的基本情况
        2.3.2 来华留学预科生个体差异对汉语词汇学习策略使用的影响
        2.3.3 不同汉语水平预科生词汇学习策略使用情况的比较与分析
        2.3.4 来华留学预科生汉语词汇学习策略使用与汉语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2.4 结论
        2.4.1 主要发现
        2.4.2 研究结果对预科生汉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第三章 来华留学预科生汉语词汇学习策略的个案研究
    3.1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策略个案研究的理论和实践
        3.1.1 个案研究的理论基础
        3.1.2 个案研究的实际应用
    3.2 研究设计
        3.2.1 研究方法
        3.2.2 研究实施
        3.2.3 研究对象
    3.3 研究结果与讨论
        3.3.1 记忆策略
        3.3.2 认知策略
        3.3.3 补偿策略
        3.3.4 元认知策略
        3.3.5 社交/情感策略
    3.4 结论
        3.4.1 研究对象汉语词汇学习策略的使用和选择
        3.4.2 个案研究结果对预科词汇教学的启示
第四章 来华留学预科生汉语词汇学习策略的归因分析
    4.1 预科汉语教学对预科生词汇学习策略的影响
        4.1.1 预科强化教学对预科生词汇学习策略的影响
        4.1.2 预科分层教学对预科生词汇学习策略的影响
        4.1.3 预科阶段教学对预科生词汇学习策略的影响
        4.1.4 预科课后辅导对预科生词汇学习策略的影响
    4.2 预科考评体系对预科生词汇学习策略的影响
        4.2.1 每两周一次的单元测试及反馈
        4.2.2 预科教师对预科生词汇学习策略的影响
    4.3 预科教材对预科生词汇学习策略的影响
        4.3.1 预科教材的编排对预科生词汇学习策略的影响
        4.3.2 预科教材的使用对预科生词汇学习策略的影响
第五章 来华留学预科生汉语词汇学习的认知诊断研究
    5.1 认知诊断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5.2 研究设计
        5.2.1 研究目标
        5.2.2 研究对象
        5.2.3 研究方法
    5.3 研究结果与分析
        5.3.1 认知诊断测验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5.3.2 预科生汉语词汇习得的整体认知情况
        5.3.3 预科生词汇习得的认知掌握模式的基本情况
    5.4 预科生个体认知结构的诊断评估及教学建议
        5.4.1 预科生个体认知结构的诊断评估
        5.4.2 教学建议
    5.5 小结
第六章 “基于用法”的预科生汉语词汇学习策略模型构建
    6.1 “基于用法”的语言理论与预科教育
        6.1.1 “基于用法”的理论基础
        6.1.2 预科教育对于“基于用法”语言理论的现实需要
    6.2 “基于用法”的来华留学预科生汉语词汇学习策略的模型构建
        6.2.1 词汇学习策略模型的研究背景
        6.2.2 “基于用法”的词汇学习策略理论
        6.2.3 “基于用法”的来华留学预科生汉语词汇学习策略的模型构建
    6.3 来华留学预科生汉语词汇学习策略模型的教学实验
        6.3.1 实验目的
        6.3.2 实验对象
        6.3.3 实验设计
        6.3.4 课堂教学实录
        6.3.5 课堂教学记录
        6.3.6 实验结果与讨论
第七章 来华留学预科生汉语词汇教学策略研究
    7.1 来华留学预科生汉语词汇教学的任务
        7.1.1 预科汉语词汇的教学任务
        7.1.2 预科汉语词汇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7.2 来华留学预科汉语词汇教学大纲研究
        7.2.1 预科汉语词汇教学大纲的背景
        7.2.2 预科汉语词汇教学大纲存在的问题
        7.2.3 预科汉语词汇教学大纲的展望
    7.3 来华留学预科汉语词汇教学原则
        7.3.1 结合汉语的特点进行预科汉语词汇教学
        7.3.2 利用语言环境进行预科汉语词汇教学
        7.3.3 注重预科汉语词汇教学的实用性
    7.4 来华留学预科汉语词汇教学方法
        7.4.1 词汇的展示
        7.4.2 词汇的讲解
        7.4.3 词汇的练习
第八章 结语
    8.1 本文的主要结论
    8.2 本文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1: 来华留学预科生汉语词汇学习策略调查表
附录2: 预科生汉语词汇测试
附录3: 预科生汉语词汇学习认知诊断测验
附录4: 《汉语教程》第二册第1-5课单元测试卷(词汇部分)
致谢

四、课堂笔记是牢固掌握知识的重要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错题管理培养高中生数学反思能力的个案研究[D]. 李艳芳.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1)
  • [2]小学五年级英语学困生的学习心理个案研究[D]. 宋前前. 江南大学, 2020(01)
  • [3]应用思维导图优化初中生物学教学的实践研究[D]. 文琰.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1)
  • [4]思维导图在乡村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D]. 刘翔文.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5]康奈尔笔记法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D]. 王佳宇.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6]美国“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教学设计模式和教学方法研究[D]. 高筱卉.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1)
  • [7]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8]朱子读书法及其对高中历史阅读教学的启示[D]. 史萌萌. 河南大学, 2019(01)
  • [9]智慧课堂中学习参与的激发策略研究[D]. 樊枝玲. 浙江师范大学, 2019(02)
  • [10]来华留学预科生汉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D]. 陆野.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课堂笔记是牢牢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