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审计相关问题探讨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审计相关问题探讨

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审计有关问题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唐晓玉[1](2013)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研究》文中认为在中国经济社会中,行政事业单位是一个特殊的组织群体,它承担着制定政策并组织实施的重要职责,以提供各种社会服务为直接目的,财政拨款是其主要资金来源,可以说,行政事业单位是中国社会发展走向的主导者。然而,与企业、非营利组织等其他社会法人组织相比,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状况却相对落后,与其肩负的重要社会职责有失匹配,主要表现为职能划分不够明确、管理效率较低、行政成本偏高、贪污腐败现象频出等。这些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有些甚至引起了人民群众的不满,引发了社会矛盾。因此,如何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水平,创新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方式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近日召开的党的十八大也提出以科学发展为指导思想,“降低行政成本”,“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推进政府绩效管理”。有控则强、无控则弱、失控则乱,建立健全而完善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条思路。然而与相对完备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相比,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尚处于起步阶段,内部控制框架有待进一步完善,各方面对内部控制重视程度不高,部分单位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执行不够到位。学术界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研究相对较少,在仅有的研究文献中,大部分内容则比较空泛,对于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的实际指导作用有限。因此,本文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为研究对象,围绕控制框架体系和主要经济活动控制措施展开论述,以期弥补内部控制研究在行政事业单位领域的欠缺,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提供框架参考和实务指南,为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水平探索一条有效途径。本文在第一章中对上述研究背景以及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研究思路和结构安排、创新与不足进行了介绍。本文以美国发起组织委员会(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以下简称COSO)1992年发布的《内部控制——综合框架》为基础,结合2011年底我国财政部会计司发布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征求意见稿),提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框架体系由控制目标、控制要素和具体控制制度共同组成。其中,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包括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合理保证单位的财务信息及相关信息真实准确、合理保证资产安全完整与资金的使用效率、预防和惩治单位舞弊行为五个方面。五个目标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目标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然而,由于所处控制层级不同,各个目标在整个目标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存在差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要素采用COSO五要素,即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虽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要素与企业内部控制要素有着相同的外延,但是由于在组织形态和经营活动性质等方面的差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要素在内涵上有其自身的特点。这部分是本文第二章的主要内容。具体控制制度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研究重点,本文在第三-六章中,从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收支管理、资产负债管理等主要经济活动入手,对内部控制具体制度的设计、实施、评价这个闭环优化过程进行了分析。其中,控制制度的设计以“流程介绍——风险评估——设计控制活动”的思路为线索,分别对预算管理等行政事业单位主要经济活动进行分析,初步提出业务流程层面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方案。控制制度的实施机制应当以立法为基础,以行政事业单位自主实施为主要内容,以政府监管和中介机构参与为辅助手段。同时,控制制度的实施应当“以预算为主线,以资金管控为核心”,通过信息化落地,实现内部控制体系程序化和常态化。最后,行政事业单位应当遵循“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评价,自我改进”的发展趋势,将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作为单位加强内部控制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作为优化内部控制自我监督机制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

唐大鹏,李鑫瑶,刘永泽,高嵩[2](2015)在《国家审计推动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路径》文中指出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要求我国公共部门搭建相关理论构架,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与协调机制。十八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强调以制度为治理基础的依法治国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重点从理论上探讨了国家审计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内在关联,进一步论证了内部控制对于"新常态"模式下我国政府权力运行的制衡与约束作用,以及国家审计在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健全过程中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研究认为国家审计必将成为权力运行内部控制构建的主要外部推动因素之一,并在单位层面组织机构优化、业务层面流程风险管控和评价监督信息公开等方面,对内部控制体系持续完善提出具体的优化方案和可行性分析。

赵小刚[3](2016)在《区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模式研究》文中提出建立科学合理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模式,将企业内控管理理论、方法引入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中,打造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预防腐败的制衡机制,是提升单位内部管理效率和水平的现实要求,是推进国家治理和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措施。为有效推动内控评价理论方法和管理实践的改革创新,本文进行区(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模式研究,取得以下创新性研究成果:第一,构建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全面动态循环评价模型。该模型以行政事业单位基本理论、内部控制及评价理论、系统论为出发点,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COSO内部控制基本要素为参照,提出把内控评价上升到开放、动态、循环的系统工程视角进行研究,从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内控设计及运行、控制过程和目标、控制活动和方法、单位自身和监管部门需求予以全面关注,将每个评价周期划分为评价前提、评价过程、评价结果和评价改进四个环节的同时,合理反映不同评价周期内控设计及运行有效性的持续循环改进过程。全面动态循环评价模型进一步丰富了内部控制评价理论体系。第二,构建了区(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全面动态循环评价模型-定性定量相结合指标体系-基于财政专网的评价信息化系统”一体化管理模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在概念性模型的基础上,借鉴现有理论研究成果,按照财政部及北京市财政局内控评价管理要求,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工作实际,由203名学术界和实务界代表组成专家组进行指标论证筛选,将层次分析法与人工分配结合确定指标权重,最终设置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16个、三级指标52个。该模式实现了区(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在自我评价和监管部门外部评价过程中网络环境、内容标准、评价报告、缺陷认定、改进监管、数据分析、资料保存等方面的平衡统一。第三,开展了区(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模式案例分析。以北京市平谷区10家单位为案例,实施自我评价和外部评价,形成评价报告、对单位内控有效性、内控缺陷、缺陷改进等数据综合分类统计分析,对监管部门加强内控建设指导及评价结果运用提出建议,并创新性提出“基于全面动态循环评价模型的行政事业单位内控有效性分类及提升对策”。案例分析结果与单位内控情况相符,验证了评价模型的科学性、指标体系的合理性、信息化系统的便捷高效,在全国各区县具有广泛的可操作性和可推广性。

徐纯[4](2017)在《我国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研究 ——基于内容分析法》文中认为2014年10月,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完善国家审计制度,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2015年12月8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指出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完善审计制度,健全有利于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的审计管理体制。2016年5月17日,审计署在《“十三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进一步强调,要完善审计制度,加大审计力度,创新审计方式,提升审计能力,提高审计效率,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更好地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重要文献中,多次强调要完善国家审计制度,这既是对过去三十多年审计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未来审计监督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继续发挥更大作用的深切期待和更高的要求。我国国家审计机关自1983年成立以来,在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推动民主法治建设、维护财政经济秩序、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推进改革发展、强化权力监督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大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全面深化改革和国家治理现代化不仅为我国国家审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也对国家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我国大力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之际,研究如何进一步完善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国家审计制度,从而更好地发挥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成为了当今的重要课题。古人有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总是可以给人以启迪和明鉴。从一定意义上讲,一部审计史也是一部国家的兴衰史,是一部国家治理发展史,是一部不同利益博弈、不同思想交锋、不同文化碰撞、不同制度更替的历史(刘家义,2015)。通过梳理我国国家审计制度自1983年以来的历史发展脉络,阐明国家审计制度演进的基本过程和规律,为进一步完善现代国家审计制度提供分析依据。目前学术界关于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文献资料不多,相关研究也主要集中于国家审计制度的某一具体领域,如绩效审计制度、环境审计制度、预算审计制度等;或者集中于国家审计制度的某一具体内容,如国家审计制度的文化变迁、审计对象的变迁、审计目的的变迁等,;亦或是集中于对国家审计制度变迁某一具体方面的研究,如审计制度变迁的表现、制度变迁的动因或者制度变迁的路径。为了进一步促进现代国家审计制度的完善,并为审计制度的创新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因此有必要全面详细地梳理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发展脉络。基于内容分析法,本文以1995年至2015年审计署发布的《关于上一年度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下文简称“政府审计工作报告”)、1984年至2016年历任审计长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所作的报告(下文简称“审计工作会议报告”)以及2003年至2016年审计署发布的审计结果公告等文本资料为研究切入点,梳理和把握从1983年我国现代国家审计制度建立至今的发展变化情况,透过这些国家审计报告及公告内容的发展演变来折射国家审计制度的历史变迁过程,从而使内容描述获得了一定的历史价值。本文既从原理上阐明国家审计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动因,又通过历史考察阐明国家审计制度演进的一般过程及变化发展规律,从而为现代国家审计制度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依据,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分为九章,各章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导论。本章介绍本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阐述本文的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制定了研究框架和各章写作安排。本章是本文的整体规划。第二章:文献综述。本章阐述了国家审计制度变迁和内容分析法的相关研究,发现关于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审计制度变迁的过程、审计制度变迁的动因以及审计制度变迁的路径三个方面;关于内容分析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描述性分析、比较分析、情感分析、趋势分析和可读性分析五个方面。本章通过文献综述,发现研究机会,这是本文的研究前提。第三章:理论基础。本章首先对公共受托责任理论、免疫系统理论、国家良治理论以及新公共管理理论进行深入辨析后,提出社会公共活动中的利益冲突和信息不对称问题是国家审计制度产生的基础。然后,结合近代制度学派制度变迁理论、新制度学派制度变迁理论、马克思主义制度变迁理论以及我国制度经济学家的主要观点,探究了我国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动因。第四章:国家审计制度的理论分析框架。本章构建了由国家审计体制和国家审计机制两部分内容组成的国家审计制度理论分析框架。基于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国家审计功能、国家审计根本目标和国家审计组织体制,探讨了国家审计体制。从审计组织方式、审计实施方式、审计评价方式、审计结论作出、审计报告方式、审计成果运用和审计人员管理等七个方面分析了国家审计机制。通过构建该理论框架,为后文进一步研究国家审计制度的变迁奠定基础。第五章: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过程。本章基于国家审计制度的理论分析框架,以政府审计工作报告、审计工作会议报告以及审计结果公告为研究切入点,运用内容分析法对以上报告及公告进行词频分析、关键词分析、语义网分析、聚类分析、情感分析以及主题分析,全面细致地梳理和把握了从1983年我国现代国家审计制度确立至今的发展变化情况,透过这些国家审计报告及公告内容的发展演变折射国家审计制度的历史变迁过程。第六章:国家审计报告及公告的可读性分析。本章运用中文可读性公式分别计算政府审计工作报告、审计工作会议报告以及审计结果公告的的可读性得分,并与相关审计信息接收者的受教育程度相配比,在此基础上综合评价政府审计工作报告、审计工作会议报告以及审计结果公告的可读性水平,检验国家审计信息的传递效率和效果。第七章: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动因分析。本章基于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理论分析,探讨了国家审计制度变迁发展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其中,根本原因是国家治理中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和协调,直接原因是政治、经济、法律、文化以及技术环境的变化促进了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提升。第八章:完善国家审计制度的政策建议。本章从创新国家审计的对象和内容、创新国家审计的方式方法、完善审计结果报告及公告制度、完善审计结果落实制度四方面提出了完善国家审计制度的具体政策建议。第九章: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本章对全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和研究局限性进行了总结,并对国家审计制度和内容分析法的后续研究方向和领域进行了展望。从主要方面归纳,本文的创新点集中体现在以下方面:一、创造性地将内容分析法运用于国家审计研究目前,国外学者将内容分析法广泛应用于新闻传播学、图书情报学、社会学、心理学、行为学等社会科学领域。在国内,内容分析法也已被逐步运用于新闻传播学、社会学、图书情报学、管理学等领域,但还没有专家学者将内容分析法运用于审计领域的研究,尤其是国家审计研究。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研究国家审计-制度的变迁问题,一方面拓展了内容分析法的运用范围,另一方面,为研究国%审计问题提供了崭新的研究方法。可读性分析是内容分析法的重要内容。本文创造性地运用中文可读性公式研究国家审计报告及公告的可读性水平。目前,我国学者针对中文可读性的研究主要是借鉴外国学者发明的可读性公式,如Flesch公式、Lix指数等,研究中英文教材、文学作品、新闻报道以及上市公司年报、内部控制报告、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等的可读性问题。但不足之处在于直接借用英文可读性公式来测量中文文本,由于中英文句子结构和文字构造都不尽相同,这不免会造成削足适履的尴尬情形。本文基于台湾学者宋曜廷(2013)和刘忆年(2015)开发的中文可读性公式,综合研究了国家审计报告及公告的可读性问题,拓展了国家审计的研究空间。此外,本文还开发了研究国家审计报告的情感词典。Tim&Bill(2011)通过研究1994年至2008年间上市公司年度报表,发现根据《哈佛词典》的释义,在报告中有四分之三被认定为是消极词汇的词语在财务领域并不是消极词汇。同样地,在《辞海》或者《现代汉语词典》中被定义为消极的词汇在审计研究领域也不一定是消极词汇。基于此,本文开发出了一份适用于审计报告研究领域的情感词典,包含审计报告中常用的积极词汇和消极词汇,以便更好地衡量审计信息所传递的情感内容。二、构建了基于内容分析法的国家审计制度理论分析框架目前学术界关于国家审计制度的相关研究不少,但是系统地研究并构建国家审计制度分析体系的文献极少。厘清国家审计制度的内涵,并建立研究架构是分析国家审计制度及其变迁的根本。本文认为,国家审计制度是国家公共利益关系中利益冲突和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的,是国家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缓解国家与相关利益关系人的利益冲突、维护国家公共利益而作出的制度安排。国家审计制度分析框架包含国家审计体制和国家审计机制两部分内容。国家审计体制包含国家审计的地位、功能、根本目标和组织体制等内容,国家审计机制包含审计组织方式、实施方式、评价方式、结论作出、报告方式、成果运用、人员管理等。基于这一国家审计制度分析框架,本文对政府审计工作报告、审计工作会议报告以及审计结果公告进行了编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内容分析。三、创新性地阐释国家审计制度产生的基础目前学术界广泛接受的关于国家审计制度产生的理论主要有:公共受托责任理论、免疫系统理论、国家良治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等。通过对上述理论的辨析和探讨,基于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本文提出社会公共活动中的利益冲突和信息不对称问题是国家审计制度产生的基础。国家通过治理体制及机制配置和运行权力,规定和调整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利益关系,以及国家内部各利益集团的利益关系。国家审计就是国家、社会、个人利益关系的调整过程,是维护国家公共利益的过程。在国家代表和集中的利益关系中普遍存在着利益冲突的现象,利益冲突是利益主体间的动态博弈过程,主要通过协商、调整、合作、互动等方式解决。国家审计就是为协商和调整国家代表的利益关系中的利益冲突而建立的制度安排。信息不对称问题是由公共利益关系中的相关利益关系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导致的,是国家审计产生的重要基础。

余华[5](2014)在《行政事业单位业务层面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探讨》文中研究说明对湖南行政事业单位业务层面内部控制建设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着预算控制存在重大缺陷、收支控制力度不够、政府采购控制效果不佳、资产控制与管理混乱、建设项目控制风险大、会计控制建设滞后、审计与监督不到位等诸多问题。应当进一步健全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强化内部牵制;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内部控制制度的信息化落地;建立以"预算管理为主线、资金管控为核心"的"全程控"内部控制体系框架;建立健全内部预算管理制度,重点抓好项目预算管理和预算执行审批;加强"三公经费"和专项资金控制;设置采购价格信息化监控平台;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实物资产管理制度;加强建设项目的概预算和竣工验收控制,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

周颖[6](2014)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若干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受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影响,近几年,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不断深化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其目的旨在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2013年3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该方案强调了未来行政体制改革的方向以及国家惩治腐败的决心。随着行政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民主法治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公众愈发关注行政事业单位信息公开的披露程度和内容。然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进程相对滞后,这严重制约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和效益,降低公共服务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因此,加强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迫在眉睫。为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财政部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该规范自2014年1月1日起在全国执行,这意味着所有行政事业单位将接受一场内控风暴的洗礼。内部控制建设和实施有效与否对行政事业单位来说意义重大,它不仅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的社会公众形象,更是公共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依据。因此,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本文学习和总结了国内外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和相关文献,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较为全面、深入、系统地探索,力图为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建设和实施做出一定贡献。笔者认为,目前在宏观环境下,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框架体系势在必行;在微观环境下,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企业内部控制联系紧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建设可以借鉴企业内部控制五要素并充分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特殊属性。本文立足于行政事业单位实务,以规范研究和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从内部控制五要素的角度探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若干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若干建议。

罗雨丝[7](2019)在《R高校预算业务内部控制案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在业务层面分为六大部分,而预算业务内部控制最为关键,其对规范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高校的发展,高校资金的来源逐渐多元化和复杂化,客观上对预算业务控制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高校大多存在预算体系不完善、预算编制不合理、超预算或无预算支出、预算调整随意、缺失预算分析及评价等问题,导致高校在资金使用和管理过程中存在越来越多的风险,不利于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稳步前进。因此,优化高校预算业务控制显得尤其重要。近些年,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国家也陆续出台相关文件。2012年11月财政部发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使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的建设有制度可依;2016年,教育部发布《教育部直属高校经济活动内部控制指南(执行)》,对教育部直属高校内部控制建设做出具体要求和指导。本文以这两个文件为依据,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先简单介绍R大学的概况,再介绍R大学涉及到与预算业务相关的机构,之后描述R高校预算业务层面内控的现状,主要对R高校预算业务的风险评估、预算的编制与审批、执行、调整、决算这一流程的内控现状进行分析阐述,描述各环节控制的流程图及风险控制矩阵,从中总结出R高校在预算业务内控中值得借鉴的地方。整体而言,该校预算管理规章制度符合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预算组织机构设置合理,预算业务整个流程基本完备,对约束规范学校的预算业务具有一定作用。但同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预算分析控制不完善、预算绩效评价控制有待完善和缺乏内部控制信息公开机制,通过对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即:完善预算分析控制、建立健全预算绩效评价控制、加强预算业务内控信息公开控制。期望本文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其他高校健全内部控制,尤其是对预算业务控制的健全提供可借鉴的实际经验。

唐大鹏,王璐璐,武威[8](2017)在《预算分权下政府内部控制概念框架及实现路径》文中研究说明在《预算法》贯彻执行的背景下,内部控制逐步成为我国政府践行反腐倡廉要求、推进国家治理和依法治国、强化财税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抓手,而遍观内部控制的相关政策研究,宏观层面上从预算分权视角讨论政府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尚处于初探阶段。因此,本文在充分总结财政部关于政府内部控制的相关政策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和财政管理内部控制的内涵和外延进行融合,创新性地提出并论证了预算分权视角下政府内部控制概念框架,并科学借鉴美国政府内部控制体系中预算分权组织架构、业务流程控制和协同监督机制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为探索我国预算分权视角下政府内部控制体系的实现路径和政策研究提供参考。

宋德燕[9](2019)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 ——以D市交通运输局为例》文中认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央财政民生投入预算与执行数据逐年增加,民生领域的巨大投入符合民众的新期望与要求,缓解了社会矛盾、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在我国,各级行政事业单位是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和住房保障等方面民生服务的提供主体。借鉴企业的发展经验,要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资源配置实现最优化,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必须建立起来,以提升单位的管理水平,使行政事业单位在充分发挥其公益属性的同时,还能使财政资金的使用更为高效。现行的规范性文件是财政部于2014年1月1日发布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该文件对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活动,提高内部管理的有效性具有显着的现实意义。从大量的现实事件可知,承担行政职能的行政事业单位,尤其是基层行政单位,由于远离市场竞争,不能深入、透彻地理解内部控制的作用,加上缺乏足够的资源来对内部控制建设予以推进,对如何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框架内,根据实际情况,来完善内部控制管理的工作流程与内容不明确,急切需要参考相关的研究案例,以对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工作进行有力的指导。交通运输既是一个工作门类多、从业人员数量大的基础性产业,也是一个与人民群众接触面广、对普通百姓的切身利益影响较大、突出问题多、社会舆论关注度较高的服务行业。同时,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较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随之而来的是资金收支数额巨大,交通运输系统面临较大的风险。交通运输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有助于防范财务风险、提高单位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提升政府公信力。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选取D市交通运输局作为案例,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框架内,研究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多个方面,并针对如何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水平,提出普适性的建议和措施,对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者执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本文研究思路是:采用理论分析与具体案例相结合的方法,先是简要阐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相关规范和理论研究情况,再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分析D市交通运输局的内部控制现状,最后提出D市交通运输局内部控制建设的完善措施,同时总结一系列普适性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方法。本文共分为五章,第1章是引言部分。简要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选取了部分学者的研究进行总结和评述,还对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进行介绍,最后对本文的基本框架进行了概括。第2章为理论概述。首先介绍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理论基础,其次简要阐述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框架结构、目标、控制方法和实施步骤,最后还介绍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五要素。第3章是对D市交通运输局内部控制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首先介绍了D市交通运输局背景和内部控制现状,然后分析了D市交通运输局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第4章是对D市交通运输局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原因的分析。主要从内部控制环境、预算理、货币资金管理、信息化建设和监督等四个方面进行探讨。第5章提出加强D市交通运输局内部控制的建议。通过前四章的分析,对D市交通运输局内部控制环境、预算管理、货币资金管理、信息化建设和监督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本文的主要贡献如下:基于当前的信息化环境,本文提出通过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减少内部控制的人为干预,由“人控”变为“机控”,并根据内部控制的相关原理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同时也对案例单位的经济业务活动进行了流程梳理与再造。本文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作者不能完全了解案例单位,对内部控制现状的分析不够全面;二是局限于作者的思维,针对D市交通运输局提出的完善内部控制建设的措施,不能做到全面与充分;三是案例单位不能代表参公单位和事业单位,仅代表了行政事业单位中的行政机关单位。

朱江[10](2011)在《财政科技资金绩效审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财政科技资金是国家通过财政预算和相关科技税收政策等方式直接和间接用于科学技术活动的经费,主要用于支持市场机制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研究等公共科技活动。科技投入也被众多国家视为最重要的战略投资。科技经费投入和使用的效率与效果,对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我国中央财政用于科技的投入逐年攀升。财政科技资金的绩效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也逐渐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政府绩效审计是由审计机关对政府公共管理活动进行评价,检查其是否符合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原则,以促进政府改善公共管理,提高管理绩效的审计活动。财政科技资金的绩效审计始于十多年前。从发展历程来看,尽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审计模式仍基本以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为主;近几年的审计实践视野有所拓宽,但单独绩效成分较低;被审计对象的涉及面比较有限;参与审计的主体较少。科学技术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财政科技投入在中央财政支出中的高比例增长以及财政科技资金绩效审计的现状等等,这一切都在客观上要求政府审计部门必须加强对财政科技资金分配、管理和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等的审计,进一步研究当前经济社会形势下财政科技资金绩效审计的运作模式,在监督资金运行的同时,为国家宏观决策和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科技发展战略规划提供服务。本论文在对绩效审计的理论、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的过程中,采用比较研究、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座谈讨论等研究方法,对相关绩效审计案例进行实例分析。调查对象和范围涉及政府财政、科技主管部门以及有关项目主管机构、企事业项目承担单位。本文在总结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历程、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结合财政科技资金绩效审计的基本经验和现有不足以及绩效审计的基本理论,构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财政科技资金绩效审计的“C+4E”评价模式,即:合规性(Compl iance)、公平性(Equity)、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和效果性(Effectiveness),并以此模式来构建财政科技资金的绩效审计研究体系。在研究体系框架下,论文分资金主管部门和资金使用单位两个层面对如何开展财政科技资金绩效审计进行研究。对于资金主管部门这一层面,分部门预算资金绩效的审计和部门组织项目的绩效审计两个角度分析研究。对于资金使用单位这一层面,分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两类财政科技资金使用单位来分别探讨,而每一类财政资金使用单位又分别从整体绩效审计和对投入单位的资金管理的绩效两个方面来研究。接着,结合具体案例,论文对财政科技资金绩效审计实务进行了剖析与总结。论文针对当前绩效审计环境的两个变化,对绩效审计实务进行了反思,并基于环境变化和实务反思提出了财政科技资金绩效审计的发展思路:一是适应中国政府会计改革;二是正面开展主管部门绩效审计;三是全面衡量承担单位绩效;四是合理运用数据实证分析;五是注重体现国家经济安全。

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审计有关问题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审计有关问题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二、国内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结构安排
        一、研究思路
        二、结构安排
    第四节 创新与不足
        一、文章的创新点
        二、文章的不足
第二章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理论体系
    第一节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相关概念
        一、行政事业单位
        二、内部控制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第二节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理论基础
        一、国家治理理论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二、委托代理理论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三、非对称信息理论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四、“结构—行为—绩效”理论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五、自我防御机制理论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第三节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理论借鉴
        一、内部控制规则的发起机构选择分析
        二、内部控制综合框架对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建设的借鉴
        三、风险管理综合框架对行政单位内控建设的借鉴
        四、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借鉴
    第四节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框架建设
        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目标
        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要素
        三、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
        四、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设计原则
第三章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第一节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内部控制环境有待改善
        二、风险意识不强,风险评估缺失,风险控制薄弱
        三、内部控制活动薄弱,资产管理混乱,缺乏有效控制
        四、信息滞后,沟通不畅,信息沟通系统缺失
        五、内部控制监督考核机制不到位
    第二节 改进的思路
        一、设计的步骤
        二、设计的方法
        三、设计的内容
第四章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具体控制制度
    第一节 预算控制
        一、各方主体及其职责
        二、预算控制业务流程分析
    第二节 收支控制
        一、收支概述
        二、收支管理控制目标
        三、收支管理流程与主要风险点
        四、收支管理的控制措施
    第三节 资产控制
        一、资产控制概述
        二、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
        三、对外投资内部控制制度
        四、实物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第四节 债务控制
        一、债务控制概述
        二、债务控制的基本业务流程
        三、债务控制主要风险点分析
        四、债务内部控制关键控制措施
    第五节 其他
        一、采购控制
        二、建设项目控制
        三、经济合同控制
第五章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施制度
    第一节 实施机制的目的和内容
    第二节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立法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立法的概括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立法的基本思路
    第三节 内部控制实施过程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实施阶段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自主实施
    第四节 内部控制外部监督
        一、财政部门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外部监督中的作用
        二、审计部门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外部监督中的作用
        三、纪检监察部门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外部监督中的作用
        四、外部监督信息披露及结果处理制度
第六章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第一节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组织
        一、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实施主体
        二、相关部门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中的职责
    第二节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内容
        一、内部环境评价
        二、风险评估评价
        三、控制活动评价
        四、信息与沟通评价
        五、内部监督评价
    第三节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方法
        一、个别访谈法
        二、调查问卷法
        三、穿行测试法
        四、抽样法
        五、实地查验法
        六、比较分析法
        七、专题讨论法
    第四节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结果应用
第七章 主要结论
    第一节 关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
        一、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主体的范围界定
        二、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客体的范围界定
        三、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定位
        四、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要素界定
    第二节 关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
        一、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的思路
        二、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的组织
    第三节 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架构的设计
        一、关于组织层级的内部控制设计
        二、关于业务流程层级的内部控制设计
    第四节 关于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
    第五节 关于对信息技术的利用
参考文献
博士研究生期间科研成果
后记

(2)国家审计推动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家审计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内在关联
二、“新常态”下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单位内部控制有助于建立健全预算单位内部权力制衡机制
    (二)加强单位内部控制有助于强化政府财政资金分配和使用的合规合法
    (三)加强单位内部控制有助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微观优化过程
三、国家审计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构建的路径设计
    (一)国家审计倒逼单位层面内部控制体系优化
    (二)国家审计强化业务层面内部控制流程管控
    (三)国家审计完善内部控制评价监督制度设计

(3)区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研究
        1.2.2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研究
        1.2.3 文献研究述评
    1.3 科学问题与研究内容
        1.3.1 科学问题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创新性研究成果
2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发展历程和理论基础
    2.1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发展历程
        2.1.1 政府部门内部控制评价在国外的发展
        2.1.2 国内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政策法规
    2.2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理论基础
        2.2.1 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基本理论
        2.2.2 内部控制理论
        2.2.3 内部控制评价理论
        2.2.4 系统论
3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全面动态循环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构建
    3.1 现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模型方法
    3.2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全面动态循环评价模型构建
        3.2.1 评价模型的构建原则
        3.2.2 评价模型的框架结构
    3.3 基于全面动态循环模型的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3.1 指标体系的构建依据
        3.3.2 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
        3.3.3 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
        3.3.4 指标体系的检查方法
        3.3.5 指标体系的基本构成
        3.3.6 指标体系的权重计算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财政专网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信息化系统设计
    4.1 单位内部控制评价信息化系统的设计思路
        4.1.1 内控评价信息化系统的管理特色
        4.1.2 内控评价信息化系统的设计逻辑
        4.1.3 内控评价信息化系统的基本功能
    4.2 单位内部控制价信息化系统的软硬件环境
        4.2.1 服务端环境
        4.2.2 客户端环境
    4.3 本章小结
5 基于财政专网的区(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模式案例分析
    5.1 区(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模式的适用范围
        5.1.1 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5.1.2 监管部门进行内部控制外部评价
    5.2 区(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模式的应用要求
    5.3 区(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模式的应用流程
    5.4 区(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模式的作用
        5.4.1 内部控制评价结果有利于强化单位内部控制管理
        5.4.2 内部控制评价结果可用于单位绩效考评
        5.4.3 内部控制评价结果可用于审计监督
    5.5 区(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模式应用案例
        5.5.1 北京市平谷区农业局内部控制评价情况
        5.5.2 北京市平谷区10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情况
        5.5.3 北京市平谷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应用案例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6.2.1 研究不足
        6.2.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专家咨询问卷
附录2 北京市平谷区农业局2015年下半年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附录3 附表A-附表J
附录4 个人简介

(4)我国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研究 ——基于内容分析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国家审计制度变迁文献综述
        一、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过程
        二、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动因
        三、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路径
    第二节 内容分析法文献综述
        一、描述性分析文献综述
        二、比较分析文献综述
        三、情感分析文献综述
        四、趋势分析文献综述
        五、可读性分析文献综述
    第三节 文献评述
第三章 理论基础
    第一节 国家审计制度产生的理论基础
        一、公共受托责任理论
        二、免疫系统理论
        三、国家良治理论
        四、新公共管理理论
        五、理论评述
    第二 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相关理论
        一、制度变迁理论
        二、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动因
        三、理论评述
    第三节 内容分析法相关理论
        一、内容分析法的功能和应用目的
        二、内容分析法的认识论基础
第四章 国家审计制度的理论分析框架
    第一节 国家审计体制分析
        一、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
        二、国家审计功能
        三、国家审计的根本目标
        四、国家审计组织体制
    第二节 国家审计机制分析
        一、审计组织方式
        二、审计实施方式
        三、审计评价方式
        四、审计结论作出
        五、审计报告方式
        六、审计成果运用
        七、审计人员管理
第五章 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内容分析
    第一节 研究问题与研究目的
    第二节 研究设计
    第三节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第四节 确定分析单位
    第五节 类目构建与编码
    第六节 编码中的效度和信度检验
        一、效度检验
        二、信度检验
    第七节 数据分析结果
        一、词频分析
        二、关键词分析
        三、语义网分析
        四、聚类分析
        五、情感分析
        六、主题分析
第六章 国家审计报告及公告的可读性分析
    第一节 可读性测量方法的选取
    第二节 可读性指标结果分析
    第三节 审计报告及公告信息接收者受教育程度
        一、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平均受教育程度
        二、国务院领导平均受教育程度
        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会委员平均受教育程度
        四、社会公众平均受教育程度
    第四节 研究结论与分析
        一、审计信息接收者平均受教育年数
        二、政府审计工作报告可读性分析
        三、全国审计工作会议报告可读性分析
        四、审计结果公告可读性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动因分析
    第一节 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根本动因——利益冲突与协调
        一、国家审计制度利益冲突与协调的功能体现
        二、国家审计制度变迁体现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
    第二节 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直接动因
        一、经济环境变迁拓展了国家审计的范围
        二、政治环境变迁丰富了国家审计的内容
        三、法律环境变迁增强了国家审计的权威性
        四、文化环境变迁更新了国家审计理念
        五、技术环境变迁创新了国家审计的方式方法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完善国家审计制度的政策建议
    第一节 创新国家审计的对象和内容
        一、明确审计监督全覆盖的对象和内容
        二、定期评估并更新审计对象和内容
        三、关注民营资本的运营管理情况
        四、构建对监管者再监督的有效机制
    第二节 创新国家审计的方式方法
        一、合理加大专项审计调查的比重
        二、适当增加统一组织大型审计项目的数量
        三、探索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路径
        四、全面推进数字化审计
    第三节 完善审计结果报告及公告制度
        一、明确区分政府审计工作报告和审计结果公告的内容范围
        二、扩充政府审计工作报告的内容
        三、控制审计结果公告中正面评价的词汇数量
        四、进一步提高审计结果公告的可读性水平
    第四节 完善审计结果落实制度
        一、完善审计决定执行机制
        二、完善审计建议采纳机制
第九章 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局限
    第三节 未来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后记

(5)行政事业单位业务层面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行政事业单位业务层面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调查分析
    1、预算业务控制
    2、收支业务控制
    3、政府采购业务控制
    4、资产控制
    5、基本建设项目控制
    6、合同管理与财务报告控制
二、行政事业单位业务层面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预算控制存在重大缺陷
        (1) 预算编制不合理
        (2) 预算批复不合规
        (3) 预算执行审批流程不健全
        (4) 预算考评缺乏预警机制
    2、收支业务控制力度不够
    3、政府采购业务控制效果不佳
    4、资产控制与管理混乱
    5、建设项目控制风险大
    6、会计控制建设滞后
三、推进行政事业单位业务层面内部控制建设的对策建议
    1、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健全内部会计控制体系, 强化内部牵制, 重点防范“假发票”和收入不入账行为
    2、行政事业单位应当运用信息技术, 实现内部控制制度的信息化落地
    3、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全面梳理公共管理、社会服务职能履行过程涉及的经济业务流程, 明确各经济业务流程控制的关键节点, 建立以“预算管理为主线、资金管控为核心”的“全程控”内部控制体系框架
    4、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预算管理制度, 重点抓好项目预算管理和预算执行审批
        (1)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广泛推行事前评审机制, 增强项目预算编制科学性与准确性, 加强项目预算管理
        (2) 优化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审批
    5、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加强“三公经费”和专项资金控制
    6、设置采购价格信息化监控平台, 健全行政事业单位采购评审机制, 防范腐败行为和违法乱纪行为滋生
    7、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实物资产管理制度, 防控事业单位对外投资风险
    8、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建设项目的概预算和竣工验收控制, 完善项目建设的招投标管理制度, 实行合同管理和项目全程跟踪审计, 尽快实现基建账与经费账的合并, 降低建设项目控制风险

(6)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若干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整体构思
    第三节 主要创新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文献综述
    第一节 国外相关文献
    第二节 国内相关文献
第三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概念界定
    第二节 理论基础
第四章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若干问题
    第一节 内部环境不良
    第二节 风险评估体系不完善
    第三节 内部控制活动不严格
    第四节 信息沟通机制不健全
    第五节 内部监督措施不到位
第五章 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若干建议
    第一节 建立良好内部环境
    第二节 完善风险评估体系
    第三节 设计落实控制活动
    第四节 健全信息沟通机制
    第五节 进一步强化监督机制
参考文献
后记

(7)R高校预算业务内部控制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
        1.4.1 研究创新
        1.4.2 研究不足
2 教育部直属高校预算业务内部控制概述
    2.1 教育部直属高校预算业务内部控制含义
    2.2 教育部直属高校预算业务内部控制目标
    2.3 教育部直属高校预算业务内部控制方法
    2.4 教育部直属高校预算业务内部控制流程和关键风险点
        2.4.1 高校预算业务内部控制流程
        2.4.2 高校预算业务内部控制关键风险点
3 R高校预算业务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3.1 R高校概况
        3.1.1 R高校基本情况
        3.1.2 R高校组织结构
    3.2 R高校预算体系
        3.2.1 预算业务决策机构——党委常委会
        3.2.2 预算业务管理机构——财务处
        3.2.3 预算业务执行机构——预算责任中心
        3.2.4 预算业务监督机构——审计处
    3.3 R高校预算业务风险评估
    3.4 R高校预算业务控制流程
        3.4.1 预算编制与审批的控制
        3.4.2 预算执行的控制
        3.4.3 预算调整的控制
        3.4.4 预算决算的控制
    3.5 R高校预决算审计
        3.5.1 预算执行审计
        3.5.2 决算审计
        3.5.3 审计程序与组织方式
    3.6 R高校预算业务控制实施效果
    3.7 R高校预算业务控制评价
        3.7.1 R高校预算业务控制的经验借鉴
        3.7.2 R高校预算业务控制存在的问题
    3.8 问题成因分析
4 完善R高校预算业务内控建议
    4.1 完善预算分析控制
        4.1.1 建立预算执行分析机制
        4.1.2 完善预算分析指标
        4.1.3 完善预算分析流程
    4.2 建立健全预算绩效评价控制
    4.3 加强预算业务内控信息公开控制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预算分权下政府内部控制概念框架及实现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提出
二、预算分权与政府内部控制的制度演进
     (一) 预算分权的制度演进
     (二) 政府内部控制的制度演进
三、预算分权下政府内部控制的概念框架
     (一) 预算分权下政府内部控制的目标设定
     (二) 预算分权下政府内部控制的原则导向
     (三) 预算分权下政府内部控制的逻辑内涵
四、预算分权下政府内部控制的实现路径
     (一) 建立预算分权下我国政府内部控制架构
     (二) 完善预算分权下我国政府内部流程控制
     (三) 强化国家治理体系下内外协同监督机制

(9)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 ——以D市交通运输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
        1.2.2 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研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基本框架
2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理论概述
    2.1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内容
        2.1.1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框架结构
        2.1.2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
        2.1.3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控制方法
        2.1.4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实施步骤
    2.2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五要素
        2.2.1 控制环境
        2.2.2 风险评估
        2.2.3 控制活动
        2.2.4 信息与沟通
        2.2.5 监督
    2.3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理论基础
        2.3.1 系统论
        2.3.2 控制论
        2.3.3 委托代理理论
3 D市交通运输局内部控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3.1 D市交通运输局背景介绍
        3.1.1 D市交通运输局基本情况
        3.1.2 D市交通运输局组织架构
        3.1.3 D市交通运输局近年财务收支状况
    3.2 D市交通运输局内部控制现状
        3.2.1 机构设置及职责划分情况
        3.2.2 制度建设情况
        3.2.3 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情况
        3.2.4 D市交通运输局内部控制的特点
    3.3 D市交通运输局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3.3.1 单位负责人对内部控制不够重视
        3.3.2 预算管理存在缺陷
        3.3.3 货币资金管控存在漏洞
        3.3.4 信息系统孤立、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
        3.3.5 审计职能不到位
4 D市交通运输局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1 D市交通运输局内部控制环境缺陷
        4.1.1 内部控制意识淡薄
        4.1.2 关键岗位人员业务知识、职业道德有待提高
        4.1.3 工作人员网络安全知识缺乏
    4.2 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不健全
        4.2.1 预算编制不严格
        4.2.2 忽视预算执行
        4.2.3 预算调整较随意
    4.3 财务管理执行不到位
        4.3.1 未有效落实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
        4.3.2 授权审批制度流于形式
        4.3.3 网上银行管理缺乏监督
    4.4 D市交通运输局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保障不足
        4.4.1 信息化软、硬件保障不到位
        4.4.2 信息化人才严重缺乏
        4.4.3 信息沟通保障不足
    4.5 D市交通运输局缺乏有效的内部和外部监督
        4.5.1 无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
        4.5.2 缺乏有效考评机制
        4.5.3 信息公开缺乏成效
5 加强D市交通运输局内部控制的建议
    5.1 优化D市交通运输局内部控制环境
        5.1.1 加强局负责人对内部控制的重视
        5.1.2 把好关键岗位员工入口,加强业务培训
        5.1.3 加强网络安全、电信诈骗风险知识的培训
    5.2 严格执行全面预算管理
        5.2.1 成立预算管理委员会
        5.2.2 进行详细和科学的预算编制
        5.2.3 严格进行预算执行与调整
    5.3 加强D市交通运输局货币资金管理
        5.3.1 加强对岗位职责执行情况的检查
        5.3.2 引入移动APP,便捷审批过程
        5.3.3 严格执行定期轮岗制度
    5.4 推进D市交通运输局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
        5.4.1 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5.4.2 加快信息化人才培养和引进
        5.4.3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全局沟通
        5.4.4 优化网络环境,强化安全管理
    5.5 加强D市交通运输局内部和外部监督
        5.5.1 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离任审计
        5.5.2 开展绩效考核,实行问责机制
        5.5.3 推进信息公开,加强外部监管
        5.5.4 严格落实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
6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10)财政科技资金绩效审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目的
    第二节 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
        一、研究方法
        二、结构安排
    第三节 论文的创新和不足
        一、论文的创新
        二、论文的不足
第二章 概念辨析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绩效审计和绩效评价
        一、绩效、效益和绩效审计
        二、绩效审计和绩效评价
    第二节 财政科技资金与其他财政资金同异分析
        一、财政资金的内涵及特征
        二、财政科技资金的内涵、分类及特点
        三、财政科技资金和其他财政资金的比较
    第三节 财政科技资金绩效审计与其他财政资金绩效审计异同
        一、强调全流程绩效审计
        二、突出对研究成果的审计
        三、注重监管部门职责履行的审计
        四、关注长期绩效的体现
    第四节 绩效审计的理论基础
        一、冲突理论
        二、公共产品理论
        三、外部影响理论
        四、新公共管理理论
        五、公共受托责任理论
第三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绩效审计文献综述
        一、绩效审计目标
        二、绩效审计职能
        三、绩效审计内容
        四、绩效审计指标
        五、绩效审计方法
        六、绩效审计比较研究
        七、绩效审计研究简要评述
    第二节 财政资金绩效评价文献综述
        一、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的国际经验
        二、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的国内探索
        三、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研究简要评述
    第三节 财政科技资金绩效评价文献综述
        一、政策效果角度的研究
        二、综合效益角度的研究
        三、财政科技资金绩效评价研究简要评述
    第四节 财政科技资金审计文献综述
        一、现有文献研究
        二、财政科技资金审计研究简要评述
    第五节 财政科技资金绩效审计文献综述
        一、现有文献研究
        二、财政科技资金绩效审计研究简要评述
    第六节 文献综述再思考
第四章 绩效审计国内外发展历程比较研究
    第一节 国外政府绩效审计发展历程、现状及特点
        一、20世纪70年代以前—绩效审计思想的起源与发展阶段
        二、20世纪70至80年代—以"3E"为核心的绩效审计体系创立与发展
        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公共管理运动下的继续发展
    第二节 中国政府绩效审计发展历程、现状及特点
        一、起步阶段(1982—1989年)
        二、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
        三、绩效审计新阶段(21世纪)
    第三节 我国政府审计机关对企业绩效审计的发展历程与主要特征
        一、以严肃财经法纪为重点的积极探索合规性审计阶段(1983-1992)
        二、以资产负债损益审计为重点的经济性审计阶段(1993—1997年)
        三、以经济责任审计为重点的全面绩效审计阶段(1998—至今)
第五章 我国财政科技资金绩效审计现状分析
    第一节 财政科技资金绩效审计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第二节 财政科技资金绩效审计的基本特点
    第三节 财政科技资金绩效审计的现有不足
    第四节 构建财政科技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模式
第六章 财政科技资金主管部门的绩效审计
    第一节 财政科技资金主管部门预算资金的绩效审计
        一、我国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发展
        二、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中的绩效理念
        三、财政科技资金主管部门预算资金的绩效审计
    第二节 财政科技资金主管部门组织项目的绩效审计
        一、科技资金项目组织立项的绩效审计
        二、科技资金项目组织评估评审的绩效审计
        三、财政科技资金拨付支出的绩效审计
        四、科技资金项目组织验收的绩效审计
第七章 营利性财政科技资金使用单位的绩效审计
    第一节 企业绩效和企业绩效评价
        一、企业绩效
        二、企业绩效评价
    第二节 企业绩效评价研究回顾
        一、国外企业绩效评价研究
        二、国内企业绩效评价研究
    第三节 基于企业绩效评价的企业整体绩效审计
        一、企业整体绩效审计的特点
        二、企业整体绩效审计
    第四节 对投入企业的财政科技资金管理的绩效审计
        一、课题申报的审计
        二、资金配套的审计
        三、资金支出的审计
        四、核算管理的审计
        五、预决算的审计
        六、结题验收的审计
第八章 非营利性财政科技资金使用单位的绩效审计
    第一节 我国事业单位的基本内涵
        一、事业单位的基本概念
        二、事业单位范围和类别
        三、事业单位的共性特征
    第二节 财政科技资金投入对事业单位发展的绩效审计
        一、事业单位绩效评估的原则、标准和方法
        二、事业单位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三、基于绩效评估的事业单位整体绩效审计
    第三节 对投入事业单位的财政科技资金管理的绩效审计
        一、部门预算编制与执行情况审计
        二、专项资金的管理与使用情况审计
        三、国有资产管理与运作情况审计
第九章 财政科技资金绩效审计案例研究
    第一节 案例背景
        一、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基本情况
        二、TD-SCDMA项目情况及组织情况
        三、科技计划项目TD-SCDMA经费投入情况
    第二节 审计方案确定
        一、审计目标
        二、审计内容和范围
        三、评价标准
        四、附件及注释
    第三节 营利性单位绩效审计
        一、承担课题基本情况
        二、问题概览
        三、原因分析
        四、审计建议
    第四节 案例剖析与总结
        一、案例的剖析
        二、案例的总结
第十章 财政科技资金绩效审计的发展思路
    第一节 绩效审计环境的变化
        一、中国特色的政府会计改革
        二、"免疫系统论"下的国家经济安全
    第二节 绩效审计实务的反思
        一、主管部门受托责任触及未深
        二、承担单位整体绩效审计缺失
        三、跟进环境变化审计调整不力
        四、数据实证分析研究没有触及
    第三节 基于环境变化和实务反思的发展思路
        一、适应中国政府会计改革
        二、正面开展主管部门绩效审计
        三、全面衡量承担单位绩效
        四、合理运用数据实证分析
        五、注重体现国家经济安全
第十一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后记

四、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审计有关问题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研究[D]. 唐晓玉.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13(12)
  • [2]国家审计推动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路径[J]. 唐大鹏,李鑫瑶,刘永泽,高嵩. 审计研究, 2015(02)
  • [3]区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模式研究[D]. 赵小刚.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6(08)
  • [4]我国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研究 ——基于内容分析法[D]. 徐纯. 武汉大学, 2017(06)
  • [5]行政事业单位业务层面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探讨[J]. 余华.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2014(06)
  • [6]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若干问题研究[D]. 周颖. 厦门大学, 2014(08)
  • [7]R高校预算业务内部控制案例研究[D]. 罗雨丝.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2019(02)
  • [8]预算分权下政府内部控制概念框架及实现路径[J]. 唐大鹏,王璐璐,武威. 财政研究, 2017(06)
  • [9]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 ——以D市交通运输局为例[D]. 宋德燕. 江西财经大学, 2019(01)
  • [10]财政科技资金绩效审计研究[D]. 朱江.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11(01)

标签:;  ;  ;  ;  ;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审计相关问题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