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屏幕显示系统原理及应用

大屏幕显示系统原理及应用

一、大屏幕显示系统的原理及其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吕伟振[1](2014)在《大屏幕超薄投影显示技术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显示技术的高速迅猛发展,大屏幕显示技术日臻成熟和完善,液晶电视、等离子电视以及投影显示已成为大屏幕显示的主流。其中,投影显示在成本和技术上都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它在大屏幕显示领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显示技术的市场发展促使投影显示产品的需求向个性化、专门化、多样化等方向转变,传统的投影显示产品已经无法彻底满足人们提出的大屏幕、低成本、便携式、超短焦距、大视场角、薄型化、大相对孔径、高清晰度等一系列的苛刻要求,非常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的大屏幕超薄投影显示光学系统,拓宽几近饱和的投影机应用市场,开启投影显示应用方式的新篇章。大屏幕超薄投影显示技术的难点:传统的投影显示设备要想实现100寸左右大小的投射画面,投影镜头往往需要3米以上的距离。在保证大屏幕显示画面的同时,若要进一步缩短投影距离,在客观上是难以实现的。本文提出的一种新型的仅用一片非球面反射镜的折反射式设计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投射比较大的难题,使投影机的应用突破了任何空间的限制,具有无限的商机和发展潜力。论文采用TI公司的数字微镜阵列(DMD)作为空间光调制器,利用激光与LED混合的方式作为高亮度投影光源,通过照明光学系统将光源耦合并均匀投射在空间光调制器上,然后通过特殊的成像光学系统将图像放大、投影。基于本方案,需要充分了解投影显示系统中的各个组件,以及讨论投影物镜设计的几何光学理论基础和用于评价投影画面成像质量的技术指标。在成像光学系统设计中,为了解决超短投影距离时实现大屏幕高亮度投影显示的问题,分别讨论了透射式系统、全反射式系统、折反射式系统在像差校正的难易程度、加工和检测检测等方面存在的困难以及应用前景。最后本文采用折反射式结构进行投影成像光学系统超薄化设计,采用同轴设计而离轴成像的方式并利用非球面反射镜大大简化系统结构的同时提高成像系统的性能。利用Light Tools光学仿真软件对成像光学系统进行光线追迹和像面照度均匀性分析,模拟效果显示在焦平面上的照度均匀性非常好。为了进一步验证折反射式超薄投影镜头的性能,论文还兼顾制造成本和非球面加工测试水平完成投影成像镜头的加工和装调,并搭配现有的DLP照明光源搭建一台原理样机,在102mm的投影距离处显示画面尺寸为65.2″。同时利用测试设备对畸变、亮度对比度、照度均匀性等主要指标进行了测试,实际测量结果与仿真结果非常接近,均满足设计指标要求,为实现“零距离”大屏幕投影产品批量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李敏[2](2019)在《基于集成成像的高分辨率三维重构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三维集成成像技术得到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因其具有连续视差、无需佩戴眼镜和完整的视场等优点,使得这种裸眼立体显示技术具有长远的前景。但是由于集成成像系统的固有特性,使通过三维立体重构得到的目标场景分辨率较低,成像效果差。因此本文通过对集成成像分辨率的研究,提出两种的方法来提高基于LED大屏幕的集成成像重构分辨率。本文首先提出基于亚像素复用技术的时分复用方法提高集成成像重构图像分辨率。通过研究三维集成成像系统重构过程的降质效应,提出通过增加固定显示阵列单元的像素点信息来提高显示分辨率。根据亚像素复用算法实现三维场景元素图像像素点信息的重复利用,得到具有新信息的元素图像阵列,再通过高帧率LED大屏幕快速的输出的元素图像阵列,利用人眼暂留效应,使得这组元素图像阵列信息通过一个平面显示,通过这种方式增加有限显示阵列信息容量从而达到提高重构图像的显示分辨率的目的。提出基于超分辨率重建的时分复用方法提高集成成像重构分辨率。为了使时分复用的元素图像阵列之间含有更多的场景信息,首先通过正则化算法对一组具有平行位移的元素图像阵列进行超分辨率重建,对重建后的高分辨率图像进行像素点提取,得到一组同像素数的图像,且各图像像素点周围具有不同的场景信息,再通过时分复用的方式,利用高帧率LED大屏幕提高播放速度,将这组元素图像信息通过一个平面显示,更加突出了三维场景的细节信息,以此提高重构图像的显示分辨率。本文通过3Ds Max软件完成元素图像的采集过程,使用微透镜阵列和高帧率LED大屏幕完成光学重构过程,通过实验验证,本文提出的基于亚像素复用技术和超分辨率重建技术的时分复用来提高集成成像重构图像分辨率的方法是可行的,在主观上重构分辨率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三维物体重构效果更加真实,边缘细化、立体,细节部分更加突出,实现了提高重构图像的显示分辨率的目的。

教育部[3](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研究指明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毛凯[4](2014)在《DLP背投大屏幕系统设计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计算机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和显示技术的发展,大屏幕显示设备日趋成熟,性价比越来越高,特别是DLP显示技术的出现,克服了CRT和LCD显示技术亮度低、对比度弱和色彩一致性差的弱点,逐步成为监控中心的显示系统今后的发展趋势。数字光处理(Digital Light Processing-DLP)技术打破了传统模拟显示的局限,提高了数字视频的潜能,由于DLP的数字化特性,使其能够产生高亮度、高对比度和高分辨率的显示图像,因此,基于DLP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加速信息化的建设将使行业和商业市场对与投影及大屏幕显示设备的需求持续保持高增长,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和政务、城市信息化的普及,以及随着经济发展日益活跃起来的各种商务活动,将成为未来行业和商务市场对投影及大屏幕显示设备需求的主力。目前国内各类应急指挥中心、城市交通、业务调度中心的大屏幕显示系统基本上采用了DLP背投拼接大屏幕显示系统。随着整个行业的不断成熟,客户和企业的发展也逐渐变得理性起来,作为推动大屏幕背投拼接显示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将推动整个大屏幕拼接显示系统行业的健康快速的发展。为此,本论文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研究分析了现有DLP背投大屏幕箱体系统的设计方法,以及其存在的不足之处,开展了大屏幕箱体单元的硬件部分设计(箱体的机械结构设计,反射镜的安装位置确定,投影机型号和屏幕类型选择)以及DLP背投大屏幕箱体系统的软件程序设计。通过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通过对现有的大屏幕箱体结构的分析,设计了一种开放式的箱体结构,打破了原有箱体独立单元的结构,使得箱体在于重量、成本、运输等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改善。(2)通过对现有的树脂屏的分析,设计了一种机械结构,利用弯折片状结构中部区段的平面可绕该段板面的法线方向旋转的特点,使两端平面沿与中部区段平面平行的方向产生相对位移,解决了树脂屏会因为大屏幕周围环境温度的变化,而热胀冷缩,使之屏幕内部产生张力,导致屏幕的撕裂、挤碎、脱落等现象。而且用此两端的平面连接两种不同的材料,可使之允许不同的材料产生一定的位移,从而释放其产生的应力,接纳其形变。(3)通过对投影机的分类和参数的选择,特别是投影机的镜头比参数的研究,解决了大屏幕箱体单元的厚度设计问题。(4)通过对大屏幕显示系统软件的研究,设计了一套操作简单,快速掌握,条例清晰的软件程序。很好的解决了以往由于箱体单元过多,而导致程序软件很复杂的现象。大屏幕的控制软件系统,其中包含了控制软件的界面,操作步骤,还有拼接服务端的服务指令。方便与用户对于系统的了解和掌握。这个控制软件界面的开发,是我们公司自主研发的,操作简单,也比较容易掌握。本论文设计的DLP背投大屏幕,不仅解决了传统DLP大屏幕箱体大而笨重的结构,而且也解决了屏幕因热胀冷缩而产生张力的问题。有一定范围的通用性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王克[5](2012)在《LED大屏幕显示质量检测方法研究》文中提出由于LED发光波长和衰减速率的分散性,LED大屏幕的显示质量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而变差,因此LED大屏幕需要定期进行显示质量检测与校正。LED大屏幕显示质量包括最大亮度,白场色坐标,基色主波长误差,显示均匀性和像素失控率等指标。目前大屏幕显示质量检测中普遍采用传统的亮度、色度计,但由于LED大屏幕像素点数目巨大,传统的单点检测效率低下,不能满足大屏幕显示质量检测的要求。本文针对LED大屏幕显示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图像光度测量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LED大屏幕显示质量检测方法,设计了以CCD作为光度传感器的LED大屏幕显示质量检测系统。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①在分析CCD图像传感器用于光度测量可行性的基础上,对由CCD图像传感器和滤光片组合构成的图像采集模块的光谱响应进行了V(λ)匹配和目标亮度-图像灰度标定。②探讨了LED大屏幕图像处理方法,包括图像滤波、图像分割、图像形态学处理中的击中-击不中变换、Top-hat变换和收缩运算等。通过对大屏幕图像的处理,确定了每个LED像素点在图像中的精确位置。③研究了LED像素点在CIE XYZ和LUV色彩模型下亮度、色度及色差的表示方法,并对超出范围的LED像素点进行了记录与校正。④设计了LED大屏幕显示质量检测程序,其中包括图像的复原、阈值分割、大屏幕区域定位、大屏幕LED像素点定位、大屏幕显示质量检测和校正系数表的生成等。对上述程序进行了现场测试,并采用高精度的亮度、色度计进行了对照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图像光度测量系统的是有效的,并且检测速度快,精度高,能够极大地提高了检测的效率。最后,提出了本文所涉及的方法中有待改进或完善的地方。

佀同岭[6](2019)在《透镜(针孔)阵列的光学特性与显示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集成立体成像作为一种新兴的裸眼3D显示技术,具有观看无视觉疲劳且不需辅助设备等优点。该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小场景的采集和重构过程中,而在大场景下的应用很少。LED大屏幕具有寿命长、亮度高以及拼接方便等优点,使用LED大屏幕作为显示设备便于大场景下的集成立体成像显示系统搭建。但是基于LED大屏幕的集成立体成像显示系统的再现像质量还不能满足观看的需求,极大地限制了LED大屏幕集成立体成像技术的发展。为了提高再现像的再现深度,将凹凸透镜应用到了集成立体成像显示系统中。使用增大的元素图像阵列实现再现像视场角的拓展。具体研究内容如下:在实验和仿真的过程中,使用透镜/针孔阵列先滤除透镜阵列间隙的杂散光。为了提高基于LED大屏幕的集成立体成像显示系统再现像的再现深度,通过研究透镜参数与再现深度之间的关系,设计出一种使用凹凸透镜组成的透镜阵列作为光学元件的集成立体成像显示系统,仿真分析不同形状透镜对单个像素点相邻透镜的串扰分布以及对字母模型的采集重构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凹凸透镜可以保证在分辨率不变的前提下,进一步增大再现像的再现深度,在重构过程中,能够有效降低像素间的串扰对再现像重构质量的影响,提高成像质量。为了扩大显示系统再现像的视场角,根据其主要的影响参数,提出了一种通过增大元素图像的图像尺寸作为新的元素图像,利用LED大屏幕高速刷新的特性并结合时分复用的方法,利用人眼的视觉暂留现象,使得重构在成像空间内的再现像得到拓展。使用搭建好的LED大屏幕集成立体成像显示系统对采集的元素图像进行重构并分析,结果表明:使用本文所提方法得到的再现像更加色彩更加饱满,相比于传统集成立体成像显示系统,视场角拓展了1.36倍,其不需要额外的光学器件。通过上述两种方法,提高了基于LED大屏幕的集成立体成像显示系统的性能指标,没有额外的复杂结构,更有利于促进其大范围推广。

胡鸿[7](2016)在《数字化核电厂主控室操纵员监视行为及其可靠性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核电厂数字化后给操纵监视行为带来影响为契机,基于对数字化核电厂主控室操纵员监视行为认知规律、认知机制,及其失误机理等监视行为等基础理论构建为主线,系统地开展核电厂数字化后操纵员监视行为可靠性分析方法与技术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国内外核电领域监视行为,以及计算机视觉与视觉搜索等文献检索表明,当前对核电厂监视行为研究集中在传统模拟或数字化改造的核电厂,数字化核电厂操纵员监视行为认知机制与过程、注意模式与动力学机制,以及监视行为失误机理与模式等基础理论都还没形成,监视行为可靠性分析方法及其失误率数据一直空缺,严重影响数字化核电厂人因风险评估与人因失误预防工作开展。通过对国内某数字化核电厂主控室现场观察与操纵员访谈,归纳出数字化主控室与监视行为相关联的九方面特征;然后以此为基础对数字化主控室与传统模拟主控室的特征属性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有16项主控室特征属性会对监视行为带来不利影响;最后对“巨量信息有限显示”、“二类界面管理任务”、“信息失去空间位置属性”、“规程计算机化”、“报警系统不完善”与“系统高度自动化降低监视积极性”等六个主要不利因素进行了影响方式与潜在后果分析。(2)基于对数字化核电厂操纵员监视活动规律与特征总结,界定了监视行为的内涵与外延;以人员信息处理模型为基础,结合操纵员监视行为的认知特征,描述出操纵员监视行为认知模型与注意机制模型,重点阐述了监视行为信息加工模式、注意选择与分配机制等;刻画了操纵员监视行为的一般认知过程,以及事故后监视行为认知过程,较为系统发展形成了监视行为的认知机制等基础理论。依据监视行为信息认知加工与注意之间关系,参考“数据驱动”与“知识驱动”信息加工模式,构建起监视行为“混合式”驱动模型;基于对电厂正常与异常工况下操纵员监视转移活动规律的总结,剖析了监视行为无后效性的转移机制;最后,建立了监视行为转移路径预测方法,成功预测主蒸汽管断裂事故(SGTR)操纵员监视转移路径,为操纵员监视绩效提升与人机界面优化奠定基础。(3)提出了监视行为失误概念,辨识出“监视偏离”、“监视疏忽”与“转移失误”三种监视失误类型,以及“看错”、“漏看”与“定位偏离”等九种监视失误形式;归纳出“信息特征”、“培训水平”与“二类管理任务”等13个监视行为影响因子,其中影响“显着”水平的有6个,为操纵员监视行为失误预防及其可靠性分析提供支持。(4)通过操纵员目标信息察觉失误仿真测试实验,获得“图形信息”、“数字化信息”、“状态信息”与“文本信息”失误率(依次为2.98×10-3、2.21×10-3、1.96×10-3与6.12×10-4,均值为:2.02×10-3),以及信息察觉的反应时间等统计数据,并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获得失误率与反应时间数据进行统计学描述、显着性检验与比较分析。通过操纵员监视行为失误影响因子影响仿真验证实验,获得了“任务复杂性、二类管理任务、培训水平与知识经验、人系统界面、报警信号、时间压力、心理状态”7个监视行为形成影响因子在不同等级水平作用下,操纵员监视失误率与反应时间统计学数据,并运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描述、显着性检验,以及因子影响度比较分析。(5)基于操纵员监视行为可靠性分析及其应用需要,提出了监视行为分析原理与流程;根据数字化核电厂主控室操纵员监视行为特征,对操纵员监视行为可靠性进行了定性分析;然后,基于Senders的监视理论改进建立了跨屏监视转移可靠性计算模型、基于注意力资源分配理论建立同屏监视转移可靠性计算模型,以及基于模糊贝叶斯方法构建了信息察觉可靠性计算模型,系统构建操纵员监视行为可靠性分析方法及其计算模型,并完成“误安注”场景下操纵员监视行为可靠性分析及其失误概率计算,系统构建起操纵员监视行为可靠性分析方法,为操纵员监视行为可靠性分析及其失误风险评估提供了工具。

艾曼灵[8](2001)在《大屏幕投影显示发展动态及新体制新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大屏幕投影显示技术,集微电子、液晶、光学、机械等技术为一体,是现代光电子高科技产业的典型代表。最近几年,投影显示技术快速发展,形成了近百亿美元的巨大产业。在本论文的第一章,阐述了投影显示技术的发展背景,得出结论,投影显示是实现大屏幕显示的最佳技术方案。投影显示主要包括三种技术:CRT投影显示、DLP投影显示和液晶投影显示,各种投影显示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是本文第三章的内容,并重点讨论了DLP投影显示技术、液晶光阀(LCLV)投影显示技术和液晶板(LCD)投影显示技术。在第三章,分析了大屏幕投影显示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各种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趋势。高亮度、高分辨率、高对比度以及体积小、重量轻、色彩丰富、图像逼真始终是投影显示技术的发展方向,在本部分,从亮度、分辨率、重量和芯片阐述了投影机的技术发展趋势,得出结论:反射式液晶投影显示是实现高分辨率高亮度投影显示的最佳方案,也是新一代背投电视尤其是背投HDTV的最佳方案。在第四章和第五章,对反射式液晶板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测试。从光电两方面进行优化设计,包括液晶电光特性、定向方法、反射镜的层数、材料、反射率、液晶及其厚度等。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定向技术的研究,研究了垂直定向的锚泊能,获得了较好的定向效果。同时较好的解决了液晶器件的封装和电极的引出。这些基础研究,进一步了解了反射式电寻址液晶板的参数、匹配条件,并解决了优化技术和制备工艺的关键问题,特别是垂直定向工艺和液晶板的装配工艺。在本文的第六章,阐述了利用改造的反射式液晶板,建立的应用Philips棱镜作为分色合色系统的反射式电寻址液晶板投影系统,亮度达到100流明以上,对比度约70:1。

张小翠[9](2012)在《基于拼接大屏的教学资源展示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伴随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技术、通讯技术等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各种现代化教学设备也迅速在教育领域中被广泛应用起来,为现代教育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将现代教学设备有效运用于教育教学中,为现代教育教学提供更优质的硬件基础和物质条件,也是当前教育教学所关注的重要问题。而同时,随着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上大屏显示的华丽亮相,超大屏、高亮度、多色彩的显示效果得到了人们强烈认可和推崇,大屏拼接显示系统迅速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起来,基于拼接大屏的教学资源展示系统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应用而生。本课题将通过大屏拼接显示方法来搭建大屏幕的教学资源展示系统,实现在拼接大屏幕上简单灵活地展示各种教学资源,从而解决传统大屏投影教学中“大屏不大”、信息资源少而单一等问题,最终为大屏幕教学提供更为优质的硬件基础。本文的主要工作有以下三个方面:(1)对大屏幕教学相关教育基础理论进行探究,对大屏幕教学的特点和主要教学形式进行探讨,为系统设计与开发提供理论基础,为系统各个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开发提供理论指导。(2)对大屏拼接原理、RS-232串口通讯技术及其实现方法等能够实现大屏拼接显示系统的相关原理及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制定用于大屏幕教学的拼接显示方案,搭建系统整体框架。(3)设计并实现基于拼接大屏的教学资源展示系统。根据系统整体框架,通过系统软件部分将多媒体资源进行存储、转换和显示,对大屏显示模式和展示内容进行个性化预设,将包括多媒体资源以及计算机信号和视频信号在内的多种资源进行综合展示。同时,通过RS-232串口通讯方式控制系统各硬件设备按照要求协调有序的工作,最终实现将多种教学资源在拼接大屏幕上进行简单灵活地综合展示。

朱云龙[10](2016)在《基于激光传感器探测定位的人机互动系统研发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机互动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成熟,对其使用也越来越普遍。如今,实现互动的技术各式各样,人机互动不再仅仅只考虑精确的输入输出,更关注的是机器与人的高效自然互动。但是,目前的人机互动系统支持的互动点比较少,且互动面尺寸也比较小,基本只适合一到二个人的互动体验。同时,激光传感器电机运行时产生的干扰噪声对人机互动控制系统的影响很大。本文设计提出的基于激光传感器探测定位的人机互动系统解决了这些缺陷,对存在噪声的原始数据进行零距离值点滤波、动态自适应滤波等综合滤波,并设计了基于二维激光传感器的人机互动系统,突破了互动点较少及互动面尺寸较小的限制,可在大尺寸互动面上进行多人实时互动。其应用潜力巨大,可广泛应用于产品展览展示互动、博物馆显示互动和游戏娱乐互动等多个领域。本文设计提出的人机互动系统使用二维激光传感器作为核心硬件,并对其进行工作原理的介绍和误差分析,使用C#语言进行编程,实现硬件的控制、数据的传输通信、数据的处理等数个功能模块,并连接成一套控制软件。针对系统噪声提出了一个综合滤波算法,对存在噪声的原始数据进行零距离值点滤波和动态自适应滤波预处理,然后对预处理好的数据进行自适应阈值最近邻聚类滤波,并进行了常规加权滤波与综合滤波间的对比试验。经大量实验验证,该综合滤波算法可有效滤除噪声,提高互动点跟踪定位的精准度,并可实时运行,极大提升了互动体验效果。通过Ventuz三维编辑软件,设计编写互动显示内容并进行显示播放,用户即可在互动屏幕上进行主动式的互动体验。本文提出的人机互动系统已成功应用于张家港人民医院智能医疗中心,经过互动屏幕安装与人机互动系统调试,系统运行稳定,多人实时互动效果良好。项目的成功实施表明,本文设计提出的人机互动系统应用前景广泛,可实现大尺寸屏幕上的人机互动,且支持多个用户的实时互动,主动式的传播信息,使人机互动更高效自然,更加娱乐化、广告化和人性化。

二、大屏幕显示系统的原理及其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屏幕显示系统的原理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大屏幕超薄投影显示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
    1.3 大屏幕超薄化投影显示存在的问题
    1.4 论文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
第2章 成像物镜设计理论及技术指标
    2.1 投影物镜设计的理论基础
    2.2 投影系统的光学系统指标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大屏幕投影显示超薄化的方法
    3.1 光学设计流程
    3.2 透射式成像光学系统
    3.3 全反射离轴成像光学系统
    3.4 折反射式成像光学系统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折反射式大屏幕超薄光学系统设计
    4.0 照明光源
    4.1 照明系统
    4.2 空间光调制器
    4.3 成像光学系统设计
    4.4 超薄投影显示照度均匀性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原理样机的加工和测试
    5.1 容差分析
    5.2 样机结构设计
    5.3 性能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的研究工作
    6.2 本文的创新之处
    6.3 本文的不足之处与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指导教师及作者简介
致谢

(2)基于集成成像的高分辨率三维重构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背景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3.1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1.3.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结构
第2章 集成成像技术原理与参数分析
    2.1 集成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
        2.1.1 全光学集成成像
        2.1.2 计算机集成成像
    2.2 集成成像三维场景信息采集方法
        2.2.1 基于微透镜阵列的集成成像采集方法
        2.2.2 基于相机阵列的集成成像采集方法
        2.2.3 基于计算机软件的集成成像采集方法
    2.3 集成成像技术的参数分析
        2.3.1 观察区域和视角
        2.3.2 显示分辨率
        2.3.3 深度信息
    2.4 集成成像三维场景信息重构方法
        2.4.1 基于微透镜阵列的计算机重构
        2.4.2 基于微透镜阵列的光学重构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LED的时分复用提高集成成像分辨率方法
    3.1 集成成像系统重构图像降质分析
    3.2 传统提高集成成像重构分辨率方法
        3.2.1 时分复用集成成像重构方法
        3.2.2 空分复用集成成像重构方法
    3.3 提出基于LED的时分复用提高重构图像分辨率方法
        3.3.1 LED的刷新频率
        3.3.2 基于LED大屏幕的亚像素复用
    3.4 实验结果分析
        3.4.1 元素图像采集过程
        3.4.2 元素图像重构过程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LED的超分辨率提高集成成像重构分辨率方法
    4.1 图像超分辨率重建技术
    4.2 超分辨率重建算法
        4.2.1 频域超分辨率重建算法
        4.2.2 空域超分辨率重建算法
    4.3 提出基于LED的超分辨率重建提高重构图像分辨率方法
    4.4 实验结果分析
        4.4.1 元素图像采集过程
        4.4.2 元素图像重构过程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展望未来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专利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
致谢

(4)DLP背投大屏幕系统设计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DLP背投大屏幕研究现状
        1.2.1 市场现状
        1.2.2 技术前景
    1.3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
    1.4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
        1.4.1 课题的研究内容
        1.4.2 课题的设计方案
    1.5 本论文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大屏幕显示系统的设计
    2.1 DLP背投大屏幕的原理及功能
    2.2 大屏幕拼接墙
        2.2.1 DLP背投拼接系统
        2.2.2 PDP拼接系统
        2.2.3 LCD拼接系统
    2.3 三种拼接系统性能比较
    2.4 大屏幕箱体的结构设计
        2.4.1 大屏幕箱体的种类
        2.4.2 三类箱体的结构、性能
        2.4.2.1 一般反射式箱体
        2.4.2.2 前维护反射式箱体
        2.4.2.3 直投式箱体
        2.4.3 箱体、底座及机械附件
        2.4.4 机械结构设计
        2.4.4.1 反射镜组件的设计
        2.4.4.2 箱体厚度及投影机位置的确定
        2.4.4.3 调节机构位置的确定
    2.5 箱体屏幕设计
        2.5.1 箱体屏幕的参数
        2.5.1.1 增益
        2.5.1.2 视角
        2.5.1.3 分辨率
        2.5.1.4 非线性失真率
        2.5.2 箱体屏幕的分类
        2.5.2.1 树脂屏幕、复合玻璃屏幕、玻璃屏幕的比较
        2.5.2.2 三种投影屏幕的比较
        2.5.3 屏幕的设计
        2.5.4 屏幕的确定
    2.6 投影机的原理
        2.6.1 投影机的分类
        2.6.2 投影机的参数
        2.6.2.1 峰值流明
        2.6.2.2 投影机类型
        2.6.2.3 对比度
        2.6.3 显示屏图像几何调整
        2.6.3.1 投影机位置与坐标
        2.6.3.2 投影机姿态
        2.6.3.3 直投影显示单元几何调整
        2.6.3.4 反射式显示单元几何调整
        2.6.4 投影机的确定
        2.6.5 投影机的操作系统
        2.6.5.1 H300
        2.6.5.2 T200
        2.6.5.3 流媒体
第三章 控制软件程序设计
    3.1 控制系统
        3.1.1 软件部分
        3.1.2 硬件部分
    3.2 GQY拼接屏控制软件
        3.2.1 程序界面
        3.2.2 系统设置
        3.2.3 开启控制服务
        3.2.4 拼接处理器配置
        3.2.5 流媒体处理器配置
        3.2.6 矩阵参数配置
        3.2.7 DVI矩阵、RGB矩阵、VGA矩阵配置
        3.2.8 视频矩阵配置
        3.2.9 通道
        3.2.10 流媒体信号配置
    3.3 拼接屏控制服务器
        3.3.1 拼接屏控制服务器在整个系统中的位置及作用
        3.3.2 GQY拼接屏控制服务器的功能
        3.3.3 GQY拼接屏控制服务器中控接口说明
        3.3.3.1 系统控制说明
        3.3.3.2 客户端向服务端获取相关信息的命令
    3.4 拼接屏控制软件操作流程
        3.4.1 系统运行
        3.4.2 系统登录
        3.4.3 拼接屏控制软件配置方法
第四章 DLP大屏幕系统的应用
    4.1 DLP大屏幕在地铁中的工程应用
    4.2 DLP大屏幕在气象显示方面的工程应用
第五章 论文总结及展望
    5.1 论文总结
    5.2 论文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本人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

(5)LED大屏幕显示质量检测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1.2 课题的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发展趋势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光学测量原理
    2.1 光学测量基础
        2.1.1 人眼的视觉感知
        2.1.2 光度学
        2.1.3 色度学
    2.2 CCD 图像传感器
        2.2.1 CCD 的应用
        2.2.2 CCD 的噪声
        2.2.3 CCD 光度传感器
    2.3 光谱响应特性匹配与标定
3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
    3.1 概述
    3.2 图像处理方法
        3.2.1 图像复原
        3.2.2 图像分割
        3.2.3 形态学处理
    3.3 本章小结
4 质量检测系统的组成
    4.1 图像采集模块
    4.2 质量检测模块
        4.2.1 图像预处理
        4.2.2 图像二值化
        4.2.3 LED 定位
    4.3 校正模块
5 LED 大屏幕显示质量检测
    5.1 LED 大屏幕显示原理概述
        5.1.1 LED 大屏幕的组成结构
        5.1.2 LED 大屏幕的显示
    5.2 LED 大屏幕测试类型和方法
        5.2.1 最大亮度
        5.2.2 白场色坐标
        5.2.3 基色主波长误差
        5.2.4 显示均匀性
        5.2.5 像素失控率
    5.3 生成校正参数
6 算法验证与实验分析
7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6)透镜(针孔)阵列的光学特性与显示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2 国内研究现状及分析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
第2章 集成立体成像介绍
    2.1 集成立体成像原理
        2.1.1 基于针孔阵列的集成立体成像
        2.1.2 基于透镜阵列的集成立体成像
    2.2 集成立体成像的采集
        2.2.1 直接采集
        2.2.2 软件采集
        2.2.3 计算机合成
    2.3 集成立体成像的三维重构
        2.3.1 光学重构
        2.3.2 计算机重构
    2.4 本文实验环境介绍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再现深度拓展及像质增强
    3.1 传统的再现深度拓展方法
        3.1.1 基于像素点小发散角再现深度拓展
        3.1.2 使用多层显示器的再现深度拓展
    3.2 使用凹凸透镜的再现深度拓展
    3.3 使用凹凸透镜的像质增强
    3.4 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
        3.4.1 实验设计
        3.4.2 结果分析与对比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集成立体成像观看视角拓展
    4.1 传统的视场角拓展原理
        4.1.1 基于高折射率填充层和正交偏振片阵列的集成立体成像系统
        4.1.2 利用曲面透镜阵列的视角增强集成立体成像系统
    4.2 结合时分复用的视场角拓展原理
        4.2.1 视场角拓展原理
        4.2.2 时分复用的原理
    4.3 显示系统介绍
    4.4 实验验证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专利
附录C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
致谢

(7)数字化核电厂主控室操纵员监视行为及其可靠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NPPs主控室操纵员监视行为研究现状
        1.2.1 监视行为国外研究现状
        1.2.2 监视行为国内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技术方案与创新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3 主要创新
    1.4 小结
第2章 DNPPs主控室特征及其对监视的影响
    2.1 DNPPS主控室及其特征
    2.2 数字化与传统模拟NPPS主控室比较
    2.3 数字化技术对操纵员监视行为不利影响分析
    2.4 小结
第3章 DNPPs操纵员监视行为认知机制及其模型构建
    3.1 DNPPs操纵员监视行为界定、分类及其特征
        3.1.1 DNPPs操纵员监视行为界定
        3.1.2 DNPPs操纵员监视行为分类
        3.1.3 DNPPs操纵员监视行为特征
    3.2 DNPPS操纵员监视行为认知模式与过程
        3.2.1 工业系统人员认知机制与模型概述
        3.2.2 DNPPs操纵员认知机制与模型
        3.2.3 DNPPs操纵员监视行为认知模式与过程
    3.3 DNPPs操纵员监视行为注意力机制
    3.4 小结
第4章 DNPPs操纵员监视行为驱动机制及其转移路径预测
    4.1 操纵员监视行为驱动机制
    4.2 操纵员监视转移机
    4.3 操纵员监视转移路径预测
        4.3.1 监视转移预测路径规划原理
        4.3.2 监视转移预测路径规划模型构建
        4.3.3 监视转移预测路径规划模型应用
    4.4 小结
第5章 DNNPs操纵员监视行为失误及其实验测试
    5.1 操纵员监视行为失误及其影响因素
        5.1.1 操纵员监视行为失误概念与特征
        5.1.2 操纵员监视行为失误模式及其原因
        5.1.3 操纵员监视行为失误影响因素
    5.2 操纵员信息察觉失误率测试实验
        5.2.1 实验方案与实验条件
        5.2.2 实验测试过程
        5.2.3 实验测试结果分析
    5.3 操纵员监视行为失误影响因子仿真验证实验
        5.3.1 实验方案与实验条件
        5.3.2 实验测试过程
        5.3.3 实验结果及分析
    5.4 小结
第6章 DNNPs操纵员监视行为可靠性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6.1 操纵员监视行为可靠性分析原理与过程
        6.1.1 操纵员监视行为可靠性分析原理
        6.1.2 操纵员监视行为可靠性分析流程
    6.2 DNPPS主控室操纵员监视可靠性定性分析
        6.2.1 操纵员监视转移可靠性
        6.2.2 操纵员信息察觉可靠性
    6.3 操纵员监视行为可靠性量化模型构建
        6.3.1 操纵员监视转移可靠性量化模型
        6.3.2 信息察觉可靠性量化模型
    6.4 操纵员监视行为可靠性量化分析模型工程应用
    6.5 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8)大屏幕投影显示发展动态及新体制新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 1 研究背景
    1. 2 显示技术的种类、原理及性能比较
        1. 2. 1 电子束显示(CRT)
        1. 2. 2 平板显示(FPD)
        1. 2. 3 光电投影显示
        1. 2. 4 数码显示
    1. 3 本论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大屏幕显示技术
    2. 1 大屏幕显示技术分类
    2. 2 评价大屏幕显示的技术指标及参数
    2. 3 CRT投影显示
    2. 4 DLP投影显示
        2. 4. 1 DMD的工作原理
        2. 4. 2 DLP投影显示系统
    2. 5 液晶投影显示
        2. 5. 1 LCLV投影显示
        2. 5. 2 LCD投影显示
第三章 大屏幕投影显示技术发展动态
    3. 1 产业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3. 1. 1 产业概况
        3. 1. 2 国内投影显示产业及其发展动态
    3. 2 投影显示技术的应用发展趋势分析
        3. 2. 1 高端投影显示
        3. 2. 2 商用投影机
        3. 2. 3 背投电视
    3. 3 大屏幕投影机发展动态
        3. 3. 1 亮度
        3. 3. 2 分辨率
        3. 3. 3 重量
        3. 3. 4 芯片
    3. 4 小结
第四章 液晶显示器件电光特性研究
    4. 1 液晶材料及其性能
    4. 2 液晶的电光特性
        4. 2. 1 动态散射
        4. 2. 2 宾主效应
        4. 2. 3 场致向列相-胆甾相相变效应
        4. 2. 4 场致指向矢重新排列
    4. 3 向列相的液晶器件
        4. 3. 1 垂直定向的液晶器件
        4. 3. 2 扭曲定向的液晶器件
    4. 4 垂直定向的向列相液晶的形变理论
    4. 5 扭曲向列相液晶的形变理论
    4. 6 液晶指向矢分布的计算程序流程及典型结果
    4. 7 液晶显示光电特性的计算流程及典型结果
        4. 7. 1 液晶光电特性和参数空间计算方法及程序流程
        4. 7. 2 Berreman4×4矩阵法和扩展琼斯矩阵法的模拟结果比较
第五章 液晶垂直定向的理论分析、实验研究及反射式液晶板的改造
    5. 1 液晶垂直定向的历史
    5. 2 液晶垂直定向模式的理论研究
        5. 2. 1 不同波长下的光电特性
        5. 2. 2 不同盒厚下的光电特性
        5. 2. 3 不同预倾角下的光电特性
        5. 2. 4 不同偏振片透光轴和液晶指向矢夹角下的光电特性
        5. 2. 5 不同偏振片夹角的光电特性
    5. 3 有预倾角的液晶垂直定向的工艺
        5. 3. 1 液晶垂直定向的理论依据
        5. 3. 2 液晶垂直定向工艺步骤
        5. 3. 3 预倾角测量原理
        5. 3. 4 测试装备构成
    5. 4 有预倾角液晶垂直定向结果及分析
        5. 4. 1 垂直定向实验结果
        5. 4. 2 影响实验结果定向因素的综合分析
        5. 4. 3 具有预倾角液晶垂直排列的光电特性
    5. 5 反射型电寻址液晶板改造的工艺过程
第六章 应用Philips棱镜的反射式液晶大屏幕投影显示系统
    6. 1 系统整体方案
    6. 2 Philips棱镜偏振分色合色系统
    6. 3 投影物镜
    6. 4 读出照明
    6. 5 系统总体性能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基于拼接大屏的教学资源展示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大屏幕教学研究现状分析
        1.2.2 大屏幕显示系统发展现状分析
    1.3 论文主要工作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系统设计与开发的理论基础与指导原则
    2.1 大屏幕教学理论基础
        2.1.1 建构主义学习观
        2.1.2 教育传播理论
        2.1.3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
    2.2 大屏幕教学概述
        2.2.1 大屏幕教学特点
        2.2.2 大屏幕教学主要形式
        2.2.2.1 直观演示教学
        2.2.2.2 讲授式教学
        2.2.2.3 引导-发现式教学
    2.3 系统设计与开发的指导原则
第三章 大屏拼接的系统原理及关键技术
    3.1 DLP大屏拼接原理
        3.1.1 DLP投影显示原理
        3.1.2 DLP大屏拼接原理
    3.2 MODBUS协议
    3.3 RS-232串口通讯
        3.3.1 RS-232串口通信过程
        3.3.2 RS-232串口通讯实现方法
        3.3.2.1 使用Windows API实现串口通讯
        3.3.2.2 使用MSComm控件实现串口通讯
第四章 系统总体架构与设计
    4.1 系统概述
    4.2 系统硬件架构
    4.3 系统软件总体设计
        4.3.1 设计思路与方法
        4.3.2 软件设计任务目标
    4.4 主要功能模块详细设计
        4.4.1 系统管理模块
        4.4.2 素材管理模块
        4.4.3 主题制作模块
        4.4.4 主题播放模块
        4.4.5 串口通讯模块
    4.5 数据库设计
        4.5.1 概念结构设计
        4.5.2 逻辑结构设计
第五章 系统关键模块的实现
    5.1 系统开发平台与运行环境
    5.2 系统主要模块的实现
        5.2.1 系统管理模块
        5.2.2 素材管理模块
        5.2.2.1 素材上载
        5.2.2.2 素材转换
        5.2.2.3 素材浏览
        5.2.3 主题制作模块
        5.2.3.1 主题创建
        5.2.3.2 场景编辑
        5.2.3.3 场景预览
        5.2.3.4 预设大屏显示模式
        5.2.4 主题播放模块
        5.2.5 RS-232串口控制
    5.3 系统测试与发布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1.1 完成的工作
        6.1.2 存在的不足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基于激光传感器探测定位的人机互动系统研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人机交互技术简介
        1.1.2 人机交互技术发展
        1.1.3 人机交互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现状
        1.2.1 视觉人机互动
        1.2.2 红外框触摸互动
        1.2.3 电容电阻式触摸互动
        1.2.4 体感互动
        1.2.5 语音互动
        1.2.6 虚拟现实
    1.3 本文的章节内容安排
第二章 基于激光传感器探测定位的人机互动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1 总体方案概述
    2.2 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2.3 主要创新点
    2.4 本章总结
第三章 基于激光传感器探测定位的人机互动系统滤波算法研究
    3.1 人机互动系统的硬件介绍
        3.1.1 硬件工作原理
        3.1.2 硬件性能与特点
        3.1.3 误差分析
    3.2 基于常规滤波算法的人机互动控制系统
        3.2.1 判断互动点位置并补偿
        3.2.2 加权平均滤波
    3.3 基于综合滤波的人机互动控制系统
        3.3.1 零距离值点滤波
        3.3.2 动态自适应滤波
        3.3.3 聚类滤波
    3.4 人机互动系统控制平台的设计
        3.4.1 软件各模块介绍
        3.4.2 数据处理与保存
        3.4.3 与显示软件TUIO通信
    3.5 滤波算法仿真比较
        3.5.1 单人单点滤波前后对比
        3.5.2 单人双点滤波前后对比
        3.5.3 多人多点滤波前后对比
    3.6 本章总结
第四章 人机互动系统的显示设计及其应用
    4.1 互动显示软件Ventuz介绍
        4.1.1 Ventuz总体介绍
        4.1.2 Ventuz各部分组成及功能
        4.1.3 Ventuz应用场合
    4.2 基于人机互动系统的显示应用
        4.2.1 显示器的选择
        4.2.2 人机互动系统的应用
    4.3 实际应用案例
        4.3.1 互动装置的安装与调试
        4.3.2 互动内容介绍与操作
        4.3.3 实际互动效果
    4.4 本章总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工作总结
    5.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着、论文
致谢

四、大屏幕显示系统的原理及其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大屏幕超薄投影显示技术的研究[D]. 吕伟振.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2014(09)
  • [2]基于集成成像的高分辨率三维重构技术研究[D]. 李敏. 长春理工大学, 2019(01)
  • [3]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4]DLP背投大屏幕系统设计及应用[D]. 毛凯. 昆明理工大学, 2014(01)
  • [5]LED大屏幕显示质量检测方法研究[D]. 王克. 重庆大学, 2012(04)
  • [6]透镜(针孔)阵列的光学特性与显示机理研究[D]. 佀同岭. 长春理工大学, 2019(01)
  • [7]数字化核电厂主控室操纵员监视行为及其可靠性研究[D]. 胡鸿. 南华大学, 2016(04)
  • [8]大屏幕投影显示发展动态及新体制新技术研究[D]. 艾曼灵. 浙江大学, 2001(01)
  • [9]基于拼接大屏的教学资源展示系统设计与实现[D]. 张小翠. 四川师范大学, 2012(03)
  • [10]基于激光传感器探测定位的人机互动系统研发与应用[D]. 朱云龙. 苏州大学, 2016(02)

标签:;  ;  ;  ;  ;  

大屏幕显示系统原理及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