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具有非线性测量系统的静态标定系数的一种算法(论文文献综述)
范阔[1](2021)在《空间天文巡天望远镜PSF椭率地面检测方法研究》文中提出弱引力透镜效应(Weak Gravitational Lensing,简称WL)是研究暗物质、暗能量和宇宙学尺度上的引力性质探针,是宇宙学家最强有力的工具。它是指来自背景天体的光经过由引力聚集起来的暗物质和普通物质形成的引力场后造成轻微偏折的现象,可以通过对星系椭率的统计进行反演。然而,弱引力透镜效应仅会造成被观测星系椭率的微弱变化,这种变化小于星系自身的内禀椭率,甚至小于望远镜非理想成像而引起的点扩散函数(Point Spread Function,简称PSF)椭率。望远镜PSF椭率,尤其是短时间引入的PSF椭率变化很容易覆盖探测暗物质所需要的星系椭率。为精确测量因弱引力透镜效应引起的星系椭率变化,望远镜应具有优越的光学特性。PSF椭率属于望远镜的一种光学属性,其值取决于许多因素,如光学设计、制造误差、光学装调等。因此,望远镜PSF椭率的实际性能与设计指标可能存在较大差异。为了确定望远镜能够胜任弱引力透镜效应探测,有必要在地面对望远镜PSF椭率进行精密检测。离轴反射式系统具有宽成像视场、高分辨力、高能量利用率、无中心遮拦以及杂散光抑制等明显优势,广泛应用于空间天文领域和对地可见光相机中。尤其在弱引力透镜效应探测中,离轴天文望远镜能够满足暗物质和暗能量探测所需求的PSF形状规则、PSF椭率数值小且变化平滑稳定等特点。因此,离轴反射式望远镜是未来天文巡天的发展趋势,对于暗物质和暗能量等天文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国家航天局的中国空间站-巡天空间望远镜(China Space Station Telescope,简称CSST),采用离轴反射式的光学结构。该望远镜的有效通光口径为2m,焦距为28m,主巡天视场为1.1°×1°。该望远镜要求全视场PSF椭率小于0.15,平均值小于0.05,地面PSF椭率测量误差小于0.01。在进行望远镜成像质量评价时,除光学系统波像差外,还需要以天文成像视场的PSF椭率为评价指标。本课题以空间天文望远镜的巡天观测为背景,围绕我国在研的空间天文望远镜PSF椭率测试精度要求,开展了用于弱引力透镜效应探测的望远镜PSF椭率地面检测方法和关键技术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星点目标成像的望远镜PSF椭率地面检测方法,并建立误差模型,分析各种误差对PSF椭率检测精度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实际检测中相关器件参数性能进行分析,并通过对比PSF椭率检测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验证了检测方法的可行性。具体来讲,本文主要包含如下内容:1.根据无遮拦离轴望远镜特性,开展了基于采样参数设置的PSF椭率计算精度研究,明确了PSF像面采样密度和光瞳采样密度是影响望远镜PSF椭率计算精度的重要参数。根据PSF椭率计算精度指标,通过单一及多变量参数控制法得到望远镜不同PSF采样参数设置的PSF椭率插值精度以及相对计算精度,完成了满足弱引力透镜效应探测的望远镜PSF椭率计算精度要求指标的最佳参数设置,实现了高精度的PSF椭率计算,并将该设置应用于PSF椭率的相关特性分析,使数值具有可比性和可靠性。2.基于PSF检测理论基础,开展了PSF椭率检测方法研究。根据望远镜PSF椭率测量误差要求,分析了不同检测方法的PSF椭率检测精度。在此基础上,根据点源法测量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星点目标成像的PSF椭率测量方法,并搭建实验仿真光路。分析并比较了PSF检测与PSF椭率检测的区别,得到了不同误差源影响PSF检测和PSF椭率检测精度的定量结果。3.分析了在实验室内采用星点目标成像法检测离轴望远镜PSF椭率时存在的误差源,如探测器噪声、光学平台微振动、滤光片通带宽度、平行光管离焦、平行光管波像差、平行光管中心遮拦等。结合PSF椭率检测方案及误差分配需求,根据误差数学模型,提出抑制部分误差影响的方法和约束部分误差的条件。仿真分析了综合误差对PSF椭率检测精度的影响,根据仿真结果,在星点目标成像的基础上,采用将平行光管和望远镜作为整个待测光学系统的PSF椭率测试方法的验证方案。4.设计和搭建了PSF椭率检测实验平台,验证了PSF椭率检测方法的可行性及其检测精度。提出了采用望远镜次镜多自由度失调的方式获得待测系统不同状态的PSF椭率,以大量充分的检测数据确保PSF椭率检测结果的真实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对PSF椭率检测光路进行仿真分析,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检测方法的可行性,误差标定、相关算法的准确性,误差模型建立及误差抑制方法等关键技术的正确性。
丁志超[2](2021)在《光纤干涉仪传感器及波长解调系统的理论与实验研究》文中认为光学传感器因其结构简单、响应速度快、设计灵活及抗电磁干扰等优点,在推动新一代物联网和智能传感技术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这些新兴技术的发展也对光学传感的相关性能和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本学位论文从提升传感器的性能参数方面入手提出了三种传感系统,即具有三段高双折射光纤(HBFs)的高双折射光纤环镜(HiBi-FLM)传感器、高双折射光纤环镜结合光纤布拉格光栅(FBG)传感器、基于游标效应的级联高双折射光纤环镜传感器,每个传感系统都涉及到新的传感机制。此外,论文还提出了两种基于边缘滤波的、用于光纤光栅传感器波长解调的方法,分别是基于高双折射光纤环镜的FBG波长解调系统、基于致密阵列宽带锯齿波(JAWS)滤波器的FBG波长解调系统,两个波长解调系统都涉及到新的波长解调方法。论文主体内容的每一章都围绕一种传感系统或波长解调系统展开,从理论与实验两方面分别介绍了系统原理、关键器件设计与实现及系统的性能参数,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及创新点如下:1.提出并搭建了结合三段高双折射光纤(HBFs)的高双折射光纤环镜传感系统。设计了一种结合三段高双折射光纤的高双折射光纤环镜传感器,使用琼斯矩阵推导了具有任意段HBF的HiBi-FLM透射谱表达式,通过将三段HBFs式HiBi-FLM的透射谱表达式对温度、应变进行微分得到透射谱中谐振谷的温度、应变灵敏度表达式,仿真了结合三段HBFs的HiBi-FLM的透射谱,仿真结果与实验测量基本吻合。实验证明了此传感器的温度与应变区分能力,所提出传感器的温度和应变测量分辨率分别为±0.3℃、±12με。2.提出并搭建了结合一段HBF和一个FBG的HiBi-FLM传感系统。由于HiBiFLM透射谱中谐振谷和FBG谐振峰的温度、应变灵敏度不同,因此可通过将测量目标谐振谷和FBG谐振峰的温度、应变灵敏度构成传感系数矩阵。使用提出的传感器进行温度、应变同时测量时,只需测出目标谐振谷和FBG谐振峰的波长漂移,再结合传感系数矩阵,可解耦温度和应变变化分别对波长漂移的影响,得出环境温度和应变的变化量。实验测量了所提出传感结构的温度、应变响应特性,传感器的温度、应变测量分辨率分别被实验测量为±0.5℃和±22με。3.提出并搭建了基于级联HiBi-FLM的具有游标效应的高灵敏度温度传感系统。由于HiBi-FLM透射谱具有周期性,因此可将其看作光学刻度尺,通过级联两个分度值略微不同的光学刻度尺,可在级联输出中形成游标光谱,从而放大单个HiBi-FLM透射谱的周期,当单个HiBi-FLM的透射谱发生小的漂移时,级联结构的游标谱将向相应方向发生一个放大倍数的漂移,从而实现测量灵敏度和分辨率的放大。理论阐述和仿真了基于级联光纤干涉仪的光学游标效应的具体实现过程,给出了游标效应放大倍数的计算公式并推导了级联干涉仪透射谱的方程。提出使用洛伦兹拟合算法和高斯拟合算法来拟合游标谱的包络,恢复了目标包络峰值,从而实现对级联结构游标谱移的精确标定。实验制作了级联HiBi-FLM传感器,测量了所制作传感器的温度特性,实验结果表明级联结构透射谱波长漂移灵敏度是单个HiBi-FLM的M倍,M与理论预测值基本一致。提出通过减小两个干涉仪的自由光谱范围(FSR)之差可进一步提升级联结构的灵敏度和分辨率,实验制作了FSR之差更小的两个HiBiFLMs,并测量了单个和级联HiBi-FLM结构的温度响应特性,实现了级联结构温度灵敏度、分辨率的更大倍数放大。4.提出并搭建了基于交叉HiBi-FLMs的FBG波长快速解调系统。阐述了基于边缘滤波器的波长解调系统的众多优点,提出可将两个HiBi-FLMs透射谱中周期性的上升沿(或下降沿)用作边缘滤波器来解调FBG的谐振波长,两个信道的解调结果取对数再相减是FBG谐振波长的一次函数,从而实现对FBG环境参量的线性映射。实验制作了满足实验需要的具有特定FSRs的两个HiBiFLM,在系统设计中使用波分复用和时分复用技术实现对多路传感信号的同时解调,从而实现同时对多点振动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并重建了铁管振幅的幅度谱。所提出波长解调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设计灵活、解调速度快等优点,其有望在超快动态现象监测、地震监测和高分辨率传感领域得到广泛应用。5.提出并搭建了基于致密阵列宽带锯齿(JAWS)滤波器的FBG波长解调系统。使用菲涅尔衍射分析方法推导了有限反射虚像相位阵列(FRVIA)的谱色散公式,并仿真了FRVIA的色散谱和基于FRIVA的JAWS滤波器的光谱。实验制作了基于FRVIA的JAWS滤波器,测量的JAWS滤波器的光谱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使用搭建的JAWS滤波器实现了对三路FBGs信号的实时动态解调,监测到了铁管振幅的实时动态变化,并计算了应变波在铁管中的传播速度。推导了采集到的电压数据和铁管振幅之间的映射关系。所提出的波长解调系统可实现对变化频率小于等于200 k Hz的FBG环境参量信号的探测与解调,它具有解调速度快、抗电磁干扰、使用灵活、成本低等优点,其有望在分子动力学传感和航空航天诊断等超快动态现象监测、高速通信、超快超高分辨率传感、结构健康监测、医疗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左琴[3](2021)在《基于数字散斑相关算法的三维形变测量》文中提出
赵紫涵[4](2021)在《基于博弈思想的多目标优化算法研究》文中指出
丁鑫[5](2021)在《基于机器视觉的提升系统钢轨罐道摩擦副磨损检测研究》文中认为
王烜[6](2021)在《基于电容层析成像技术对于气固流化床中颗粒分选行为的研究》文中指出
刘金鑫[7](2021)在《基于四目视觉的水下光视觉系统研究》文中认为
刘杰[8](2021)在《接触网舞动非侵入式监测方法研究与实现》文中提出作为电气化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接触网承担着给电力机车供能的重要任务,其运行状态直接决定了电气化铁路营运的安全和效益。在某些地域,环境较为恶劣,接触网受其影响会产生低频大振幅的舞动现象。接触网舞动不仅会影响列车的正常取流,还会对接触网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轻则引起短路、跳闸,重则破坏支持装置和绝缘子,致使接触导线开口、断线,甚至发生倒杆等严重安全事故。为防止接触网舞动造成次生灾害的发生,本文研究了接触网舞动的非侵入式监测方法。为减小舞动监测装置给电气化铁路运行所带来的风险,利用视频通过非侵入式方式实现对接触网状态的在线监测。利用视频图像技术提取待测目标点的图像坐标通过坐标变换解算后得到接触线振动幅值的大小,判断出舞动后发出告警信号启动紧急处理。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法:首先,设计了接触网舞动非侵入式监测的系统方案。通过比较导线舞动三种监测方法的优缺点,结合接触网的结构特征及其工作要求,确定了基于图像分析的舞动监测方法。根据监控设备的安装位置信息和相机成像模型推导出接触网上某点的坐标转换公式,为后续进行导线舞动幅值的提取奠定了基础。其次,研究了接触导线舞动幅值的提取方法,针对监控图像传输过程所产生的图像噪声,对监控图像的滤波方法进行研究和实验,根据PSNR值和主观效果评价指标选择中值滤波方法用于监控图像预处理阶段。考虑到接触导线舞动的幅值易于测量且比较直观,将其作为接触导线舞动的监测参量,研究了基于直线检测法、帧间差分法、模板匹配法三种接触导线舞动的幅值提取方法。在实验室环境下,利用模拟导线舞动实验比较三种算法的幅值提取效果。根据实验结果,选择帧间差分法作为监测系统接触导线舞动幅值的提取算法。最后,使用Tkinter框架设计并开发了一个接触网舞动视频监测系统。实验结果表明,接触网非侵入式监测方法可以在不影响接触网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实现接触网舞动的在线监测,能够准确提取接触线的振动信息,并能根据所设阈值发出预警信息,以便在接触网出现舞动时进行针对性处理,有利于减小接触网舞动造成的危害,为接触网的舞动处理提供了一种实际有效的处理方法。
朱赫[9](2021)在《基于三目立体视觉的马铃薯三维重建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胡韵松[10](2021)在《基于Android平台的焊缝检测算法实现研究》文中认为
二、具有非线性测量系统的静态标定系数的一种算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具有非线性测量系统的静态标定系数的一种算法(论文提纲范文)
(1)空间天文巡天望远镜PSF椭率地面检测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引力透镜效应 |
1.2.1 弱引力透镜效应 |
1.2.2 星系椭率 |
1.3 弱引力透镜效应探测 |
1.4 用于弱引力透镜效应探测的天文望远镜 |
1.4.1 地基天文望远镜 |
1.4.2 空间天文望远镜 |
1.4.3 CSST在弱引力透镜效应探测中的优势 |
1.5 望远镜PSF椭率检测 |
1.5.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5.2 望远镜 PSF 椭率检测必要性分析 |
1.5.3 PSF椭率检测与星系椭率检测的区别 |
1.6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章节安排 |
1.6.1 论文的研究内容 |
1.6.2 论文的章节安排 |
第2章 空间天文巡天望远镜PSF椭率及其计算精度研究 |
2.1 PSF椭率 |
2.1.1 PSF定义 |
2.1.2 PSF椭率定义 |
2.2 CSST 的 PSF 及 PSF 椭率特性 |
2.2.1 CSST的结构组成 |
2.2.2 CSST 的 PSF 及 PSF 椭率特性分析 |
2.3 PSF光瞳采样与像面采样的关系 |
2.4 PSF椭率计算精度分析 |
2.4.1 PSF椭率计算精度评价指标 |
2.4.2 PSF采样参数设置对PSF椭率计算精度的影响 |
2.4.3 PSF椭率的最佳计算参数设置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星点目标成像的PSF椭率检测方法研究 |
3.1 PSF检测的理论基础 |
3.1.1 光学系统成像基本原理 |
3.1.2 波像差与PSF检测的关系 |
3.1.3 LSF、ESF与 PSF之间的关系 |
3.2 PSF检测方法研究 |
3.2.1 干涉检测法 |
3.2.2 狭缝检测法 |
3.2.3 刀口检测法 |
3.3 PSF椭率检测方法研究 |
3.4 CSST的 PSF椭率检测方法研究 |
3.4.1 CSST的 PSF椭率检测误差分配原则 |
3.4.2 星点目标成像检测望远镜PSF椭率的光路组成 |
3.5 PSF检测与PSF椭率检测的区别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星点目标成像的PSF椭率检测方法的误差分析 |
4.1 探测器噪声对PSF椭率检测精度的影响 |
4.1.1 质心定位技术 |
4.1.2 高斯迭代加权质心算法 |
4.1.3 仿真结果及分析 |
4.2 微振动对PSF椭率检测精度的影响 |
4.2.1 微振动的数学模型 |
4.2.2 仿真结果及分析 |
4.3 滤光片通带宽度对PSF椭率检测精度的影响 |
4.4 显微物镜倍率误差对 PSF 检测精度的影响 |
4.5 平行光管误差对 PSF 检测精度的影响 |
4.5.1 平行光管离焦 |
4.5.2 平行光管波像差 |
4.5.3 平行光管中心遮拦 |
4.6 综合误差对PSF椭率检测精度的影响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星点目标成像的PSF椭率检测实验研究 |
5.1 实验方案设计 |
5.2 实验光路误差标定 |
5.2.1 面形误差检测精度标定 |
5.2.2 光学平台微振动角度标定 |
5.2.3 显微物镜倍率误差标定 |
5.2.4 平行光管焦平面标定 |
5.3 基于星点目标成像的PSF椭率检测仿真、实验 |
5.3.1 仿真结果及分析 |
5.3.2 实验结果及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工作总结 |
6.2 论文主要创新点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2)光纤干涉仪传感器及波长解调系统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 |
1.绪论 |
1.1 引言 |
1.2 光纤传感器概述 |
1.2.1 基于高双折射光纤环镜的光纤传感器 |
1.2.2 光纤光栅传感器 |
1.3 游标效应概述 |
1.4 光纤光栅波长解调技术 |
1.5 虚像相位阵列 |
1.6 本论文结构安排 |
2.HIBI-FLM及有限反射虚像相位阵列相关理论分析 |
2.1 基于干涉效应的HIBI-FLM的理论分析 |
2.1.1 HiBi-FLM的传输理论 |
2.1.2 基于一段HBF的HiBi-FLM的传输特性 |
2.1.3 基于两段HBF的HiBi-FLM传输特性 |
2.1.4 包含三段HBF的HiBi-FLM传输特性 |
2.2 基于游标效应的光传感器结构理论分析 |
2.2.1 游标效应的工作原理 |
2.2.2 级联式游标效应 |
2.2.3 游标谱谱移的确定方法 |
2.2.4 并联式游标效应 |
2.3 基于FRVIA的致密阵列宽带锯齿滤波器 |
2.4 小结 |
3.基于HIBI-FLM的温度和应力双参量传感器 |
3.1 基于三段HBF的HIBI-FLM的温度和应力双参量传感器 |
3.1.1 温度和应力双参量传感原理 |
3.1.2 温度和应力双参量传感实验 |
3.2 基于HIBI-FLM结合FBG的温度和应变双参量传感器 |
3.2.1 基于HiBi-FLM结合FBG的温度-应变双参量传感器结构 |
3.2.2 温度和应变传感特性 |
3.3 本章小结 |
4.基于游标效应的高灵敏度HIBI-FLM温度传感器 |
4.1 基于级联干涉仪的高灵敏度温度传感器 |
4.1.1 级联HiBi-FLMs实现测量灵敏度放大的原理 |
4.1.2 温度传感特性 |
4.2 级联HIBI-FLMS传感器性能的进一步提升 |
4.3 分析与讨论 |
4.4 本章总结 |
5.基于交叉HIBI-FLMS的FBG波长高速解调系统 |
5.1 边缘滤波器的波长解调原理 |
5.2 解调系统工作原理 |
5.3 解调原理及实验 |
5.4 讨论 |
5.5 小结 |
6.基于JAWS滤波器的FBG波长解调系统 |
6.1 基于低损致密阵列宽带锯齿滤波器的FBG波长高速解调系统 |
6.2 基于FRVIA的JAWS滤波器 |
6.3 基于JAWS滤波器的波长解调系统及解调实验 |
6.4 对所提出波长解调系统的分析 |
6.5 小结 |
7.总结与展望 |
7.1 本论文工作总结 |
7.2 下一步拟进行的工作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8)接触网舞动非侵入式监测方法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与发展现状 |
1.2.1 接触网舞动及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 |
1.2.2 智能视频监控技术的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接触网舞动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 |
2.1 导线舞动的概念 |
2.2 导线舞动的理论模型 |
2.3 接触网舞动的影响因素 |
2.4 本章小节 |
第三章 接触网舞动的非侵入式监测方案设计 |
3.1 舞动特征参量 |
3.2 舞动监测方法的选择 |
3.3 舞动监测总体方案设计 |
3.3.1 监测单元 |
3.3.2 数据处理单元 |
3.4 接触网成像模型 |
3.4.1 成像坐标系 |
3.4.2 坐标变换 |
3.5 本章小节 |
第四章 接触网导线舞动的幅值提取方法 |
4.1 图像预处理 |
4.1.1 图像灰度化 |
4.1.2 图像滤波 |
4.1.3 实验结果对比 |
4.2 基于直线检测的接触线舞动幅值提取方法 |
4.2.1 图像分割 |
4.2.2 接触导线检测 |
4.3 基于帧间差分法的接触线舞动幅值提取方法 |
4.4 基于模板匹配法的接触线舞动幅值提取方法 |
4.4.1 灰度相关度量模板匹配法 |
4.4.2 各匹配方法的对比分析 |
4.5 接触线舞动幅值提取实验及分析 |
4.5.1 实验平台 |
4.5.2 舞动幅值计算 |
4.5.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4.6 本章小节 |
第五章 接触网舞动视频监测系统设计 |
5.1 系统开发及运行环境 |
5.2 系统功能设计 |
5.3 系统应用 |
5.4 本章小节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本文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四、具有非线性测量系统的静态标定系数的一种算法(论文参考文献)
- [1]空间天文巡天望远镜PSF椭率地面检测方法研究[D]. 范阔.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2021
- [2]光纤干涉仪传感器及波长解调系统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 丁志超. 北京交通大学, 2021
- [3]基于数字散斑相关算法的三维形变测量[D]. 左琴.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
- [4]基于博弈思想的多目标优化算法研究[D]. 赵紫涵.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
- [5]基于机器视觉的提升系统钢轨罐道摩擦副磨损检测研究[D]. 丁鑫.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6]基于电容层析成像技术对于气固流化床中颗粒分选行为的研究[D]. 王烜.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7]基于四目视觉的水下光视觉系统研究[D]. 刘金鑫.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1
- [8]接触网舞动非侵入式监测方法研究与实现[D]. 刘杰. 华东交通大学, 2021(01)
- [9]基于三目立体视觉的马铃薯三维重建技术研究[D]. 朱赫. 宁夏大学, 2021
- [10]基于Android平台的焊缝检测算法实现研究[D]. 胡韵松. 长江大学,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