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与工业技术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与工业技术

一、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与工业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刘欣[1](2019)在《中国物理学院士群体计量研究》文中认为有关科技精英的研究是科学技术史和科学社会学交叉研究的议题之一,随着中国近现代科技的发展,中国科技精英的规模逐渐扩大,有关中国科技精英的研究也随之增多,但从学科角度进行科技精英的研究相对偏少;物理学是推动自然科学和现代技术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整个自然科学学科体系中占有较高地位,同时与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密切关联,是20世纪以来对中国影响较大的学科之一;中国物理学院士是物理学精英的代表,探讨中国物理学院士成长路径的问题,不仅有助于丰富对中国物理学院士群体结构和发展趋势的认识,而且有助于为中国科技精英的成长和培养提供相关借鉴;基于此,本文围绕“中国物理学院士的成长路径”这一问题,按照“变量——特征——要素——路径”的研究思路,引入计量分析的研究方法,对中国物理学院士这一群体进行了多角度的计量研究,文章主体由以下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第一章)以“院士制度”在中国的发展史为线索,通过对1948年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和国立北平研究院推选产生中国第一届物理学院士,1955年和1957年遴选出新中国成立后的前两届物理学学部委员、1980年和1991年增补的物理学学部委员、1993年后推选产生的中国科学院物理学院士、1994年后的中国科学院外籍物理学院士和中国工程院物理学院士,及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华裔物理学院士的搜集整理,筛选出319位中国物理学院士,构成本次计量研究的样本来源。第二部分(第二至九章)对中国物理学院士群体进行计量研究。首先,以基本情况、教育经历、归国工作,学科分布、获得国内外重大科技奖励等情况为变量,对中国物理学院士群体的总体特征进行了计量分析;其次,按照物理学的分支交叉学科分类,主要对中国理论物理学、凝聚态物理学、光学、高能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这五个分支学科的院士群体特征分别进行了深入的计量分析,对其他一些分支交叉学科,诸如天体物理学、生物物理学、工程热物理、地球物理学、电子物理学、声学、物理力学和量子信息科技等领域的院士群体的典型特征进行了计量分析,分析内容主要包括不同学科物理学院士的年龄结构、学位结构、性别比例,在各研究领域的分布、发展趋势和师承关系等;再次,在对各分支交叉学科物理学院士的基本情况和研究领域计量分析的基础上,对不同学科间物理学院士的基本情况进行比较研究,对中国物理学院士研究领域和代际演化进行趋势分析。第三部分(第十章)在第二部分计量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中国物理学院士的群体结构特征、研究领域和代际演化的趋势特征。中国物理学院士的群体结构呈现整体老龄化问题严重,但近些年年轻化趋向较为明显,整体学历水平较高,同时本土培养物理学精英的能力增强,女性物理学院士占比较低但他们科技贡献突出,空间结构“集聚性”较强,但近些年这种“集聚性”逐渐被打破等特征;中国物理学院士的研究领域呈现出,物理学科中交叉性较强的研究领域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应用性较强的研究领域产业化趋势明显,当代物理学的发展与科研实验设施的关系越发紧密等趋势特征;中国物理学院士的代际演化呈现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需求导向下的相关物理学科迅猛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物理学院士研究兴趣与国家政策支持相得益彰,21世纪以来物理学院士个体对从事学科发展的主导作用越来越大等趋势特征。第四部分(第十一章)通过分析中国物理学院士群体的计量特征得出中国物理学院士的成长路径。宏观层面,社会时代发展大背景的影响一直存在,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导向要素有所减弱,国家科技管理制度的要素影响有所增强,中国传统文化对物理学院士成长潜移默化的影响;中观层面,物理学学科前沿发展需求的导向要素显着增强,空间结构“集聚性”的影响逐渐在减弱,师承关系的影响主要体现于学科延承方面;微观层面,性别差异对物理学家社会分层的影响很弱,年龄要素对物理学院士成长具有一定的影响,个人研究兴趣对物理学院士的成长影响增强;可见中国物理学院士受社会时代背景、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一直存在,受国家发展战略需求的导向影响有所减弱,而受物理学学科前沿发展和物理学家个人研究兴趣的导向逐渐增强,进而得出中国物理学院士的社会分层总体符合科学“普遍主义”原则的结论。最后,在中国物理学院士的群体发展展望中,提出须优化中国物理学院士年龄结构和培养跨学科物理科技人才,辩证看待中国物理学院士空间结构的“集聚性”和师承效应,发挥中国物理学院士的研究优势弥补研究领域的不足,增加科研经费投入和完善科技奖励机制,不断加强国家对物理学的支持力度等建议,以促进中国物理学院士群体的良性发展和推动我国从物理学大国发展为物理学强国。

王贻芳,白云翔[2](2020)在《发展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引领国际科技创新》文中提出科学研究对仪器设备的依赖是逐步发展的。从放大镜、显微镜等简单扩展人的观察能力的小仪器到电子显微镜等大型仪器设备,一直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这是科学发展的必然道路,世界科技强国都把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行放在科技发展战略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新时代,我国经济实力已逐渐与发达国家相比肩,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必然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如何聚焦重大科学前沿做出重大发现,如何对我国的科技和其它各项事业的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如何依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建设科技创新中心,成为提升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引擎,都是事关国家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本文介绍了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了设施在重大科学突破、多学科发展、人才队伍培养、产业创新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对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深远影响,针对设施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对策,对我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设施发展战略提出建议。

尚智丛,张伟娜[3](2009)在《国家目标引导下的大科学工程——以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大科学工程是实现国家重要科学技术目标的大型科研设施,在推进国家科学技术发展与实现国家目标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是我国大科学工程的代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其建设、运行和改造都紧密结合国家目标,在推进科学研究、发展高新技术、实现成果产业化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本文以此为案例讨论大科学工程与国家目标之间的关系。

丁兆君,胡化凯[4](2006)在《“七下八上”的中国高能加速器建设》文中研究表明高能加速器属于当代高科技研究的特大型基础设备,其建设工作属于大科学工程。中国的高能加速器建造走过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本文考察了新中国关于高能加速器的研制历史,分析了我国的科技水平、政治和经济因素以及国际环境对这项工作的影响,并对其取得的成果进行了简单评价。

叶梅[5](2019)在《粲然》文中研究说明谨以此文献给建国70周年!我一本本啃读那些初读极为晦涩,但渐渐有了味道的书,粒子、轻子、介子、中微子……它们像一颗颗小星星,在我眼前飞舞。我寻访一个个科学家,听他们讲述,他们质朴淡定,但内心似火,我感受着他们的深刻与寂寞。有多少人的汗水化作河流,载动着不断向前的科学之船?我只能从文学的角度去试图描述他们的崇高,领略他们闪现的光芒。那些耐得住寂寞,呕心沥血,种了一茬又一茬麦子,磨了一道又一道宝剑的人们,

柳怀祖[6](2019)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的回顾与思考》文中研究表明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是20世纪80年代中美科技合作的一项重要成就。本文作者亲历了我国高能加速器建设中的"7403工程""753工程""八七工程"以及最终的"8312工程",讲述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设中的一些经历和感悟,并对当时该项目的国际科技合作进行了思考。

靳松,娄辛丑,阮曼奇,徐庆金,朱宏博[7](2019)在《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物理、技术以及现状》文中指出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CEPC)是中国高能物理学界提议建造的、下一代大型正负电子对撞机。CEPC不仅可作为Higgs粒子工厂而运行,也可产生海量的Z玻色子以及W玻色子,进而从Higgs物理、电弱精密测量、味物理和QCD等各个方面对粒子物理标准模型进行全面、细致的验证,并以此来揭示标准模型背后的物理规律。自倡议以来,我国高能物理学界对CEPC项目的物理潜力及其各项关键技术进行了积极的研究,并于2018年11月正式发布了CEPC的概念设计报告。这意味着CEPC项目的初步设计蓝图已经完成。文章在CEPC《概念设计报告》的基础上简介了其物理潜力及相关技术的研究进展。

樊春良[8](2018)在《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是如何帮助中国科学进步的》文中指出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很大地促进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本文通过历史考察和案例研究,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对中国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科学进步、制度学习和思想引入。研究表明,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不仅帮助中国科学取得很大的进步,而且带来了新的思想和视野,促进中国科技体制改革、制度建设和政策进展。本文对历史发展经验作了总结,提出了未来发展需要加强的几方面工作。

江亚欧[9](2016)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改造工程进度与成本集成控制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科技强国”战略的不断深入以及在改革开放后国家战略规划中有关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立项和建设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的形势下,探索使用科学系统的方法对投资多、规模大、周期长的大型项目进行高效的成本与进度的项目管理势在必行。本文根据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进度与成本管理的工期长投资大、预算来源单一、有明确的时间要求的一般特点,并结合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BEPCⅡ)的进度与成本进展的具体情况,总结出BEPCⅡ在进度与成本管理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中根据挣得值法的一般原理,结合BEPCⅡ在进度与成本管理中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选取挣得值方法进行了应用研究,从单一时间点上的成本与进度的进展情况,扩展至项目已进行阶段的已完工工作的成本与进度进展,形成成本与进度管理的趋势图,使之可以对进度与成本偏差及绩效的趋势进行分析。本文将挣得值应用于BEPCⅡ项目中,并总结了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运用挣值法管理的特色,考虑到BEPCⅡ与其他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特点的相似性,以及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自身的特点适合运用挣值法的特点,本文选取BEPCII应用挣值法进行案例分析对将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项目管理的成本与进度的集成控制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

柳怀祖[10](2013)在《改革开放的一次实践——忆小平同志亲自关怀下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设》文中提出小平同志和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老一代领导人都十分重视科学技术,关心基础科学研究,也都很关注物质微观结构的研究。毛泽东主席曾从哲学的高度,对物质微观结构提出了"一分为二"和"无限可分"的论断。早在20世纪50年代,当时中国经济实力还很弱,但仍投入巨资并派专家参加了设在前苏联杜布纳的社会主义国家联合核子研究所的研究工

二、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与工业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与工业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物理学院士群体计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文献综述
    二、论文选题和研究内容
    三、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中国物理学院士的产生与本土化
    1.1 民国时期中国物理学院士的产生
        1.1.1 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推选产生中国第一届物理学院士
        1.1.2 国立北平研究院推选出与“院士”资格相当的物理学会员
    1.2 当代中国物理学院士的本土化
        1.2.1 中国科学院推选产生物理学学部委员
        1.2.2 中国科学院物理学院士与中国工程院物理学院士的发展
    1.3 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华裔物理学院士
    1.4 中国物理学院士名单与增选趋势分析
        1.4.1 中国物理学院士的名单汇总
        1.4.2 中国本土物理学院士总体增选趋势
第二章 中国物理学院士总体特征的计量分析
    2.1 中国物理学院士基本情况的计量分析
        2.1.1 女性物理学院士占比较低
        2.1.2 院士整体老龄化问题严重
        2.1.3 出生地域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
    2.2 中国物理学院士教育经历的计量分析
        2.2.1 学士学位结构
        2.2.2 硕士学位结构
        2.2.3 博士学位结构
    2.3 中国物理学院士归国工作情况的计量分析
        2.3.1 留学物理学院士的归国年代趋势
        2.3.2 国内工作单位的“集聚性”较强
        2.3.3 物理学院士的国外工作单位
    2.4 中国物理学院士从事物理学分支交叉学科的计量分析
        2.4.1 物理学院士从事分支交叉学科的归类统计
        2.4.2 物理学院士获得国际科技奖励的计量分析
        2.4.3 物理学院士获得国内科技奖励的计量分析
第三章 中国理论物理学院士群体的计量分析
    3.1 中国理论物理学院士基本情况的计量分析
        3.1.1 存在老龄化问题,当选年龄集中于“51-60 岁”
        3.1.2 博士占比52.83%,地方高校理论物理教育水平有所提高
    3.2 中国理论物理学院士研究领域的计量分析
        3.2.1 主要分布于凝聚态理论和纯理论物理等领域
        3.2.2 20 世纪后半叶当选的理论物理学院士内师承关系显着
    3.3 中国理论物理学院士的发展趋势分析
        3.3.1 理论物理学院士的增选总体呈上升趋势
        3.3.2 理论物理学院士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
    3.4 小结
第四章 中国凝聚态物理学院士群体的计量分析
    4.1 中国凝聚态物理学院士基本情况的计量分析
        4.1.1 存在老龄化问题,当选年龄集中于“51—60 岁”
        4.1.2 博士占比57.83%,国外博士学位占比将近80%
        4.1.3 女性物理学院士在凝聚态物理领域崭露头角
    4.2 中国凝聚态物理学院士研究领域的计量分析
        4.2.1 主要分布于半导体物理学、晶体学和超导物理学等领域
        4.2.2 凝聚态物理学的一些传统研究领域内师承关系显着
        4.2.3 凝聚态物理学院士集聚于若干研究中心
    4.3 中国凝聚态物理学院士的发展趋势分析
        4.3.1 凝聚态物理学院士的增选总体呈上升趋势
        4.3.2 凝聚态物理学院士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
    4.4 小结
第五章 中国光学院士群体的计量分析
    5.1 中国光学院士基本情况的计量分析
        5.1.1 存在老龄化问题,当选年龄集中于“61—70 岁”
        5.1.2 博士占比54.84%,本土培养的光学博士逐渐增多
    5.2 中国光学院士研究领域的计量分析
        5.2.1 研究领域集中分布于应用物理学和激光物理学
        5.2.2 光学院士工作单位的“集聚性”较强
    5.3 光学院士的发展趋势分析
        5.3.1 光学院士的增选总体呈上升趋势
        5.3.2 光学院士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
    5.4 小结
第六章 中国高能物理学院士群体的计量分析
    6.1 中国高能物理学院士基本情况的计量分析
        6.1.1 老龄化问题严重,当选年龄集中于“51—60 岁”
        6.1.2 博士占比53.85%,国外博士学位占比超过85%
    6.2 中国高能物理学院士研究领域的计量分析
        6.2.1 高能物理实验与基本粒子物理学分布较均衡
        6.2.2 高能物理学院士的工作单位集聚性与分散性并存
    6.3 中国高能物理学院士的发展趋势分析
        6.3.1 高能物理学院士的增选总体呈平稳趋势
        6.3.2 高能物理学院士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
    6.4 小结
第七章 中国原子核物理学院士群体的计量分析
    7.1 中国原子核物理学学院士基本情况的计量分析
        7.1.1 老龄化问题严重,80 岁以下院士仅有3 人
        7.1.2 博士占比48.84%,国外博士学位占比超过95%
        7.1.3 女性院士在原子核物理学领域的杰出贡献
    7.2 中国原子核物理学院士研究领域的计量分析
        7.2.1 原子核物理学院士在各研究领域的分布情况
        7.2.2 参与“两弹”研制的院士内部师承关系显着
    7.3 中国原子核物理学院士的发展趋势分析
        7.3.1 原子核物理学院士的增选总体呈下降趋势
        7.3.2 原子核物理学院士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
    7.4 小结
第八章 其他物理学分支和部分交叉学科院士群体的计量分析
    8.1 中国天体物理学院士群体的计量分析
        8.1.1 天体物理学院士本土培养特征明显
        8.1.2 天体物理学院士的增选总体呈平稳上升趋势
        8.1.3 天体物理学院士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
    8.2 中国生物物理学院士群体的计量分析
        8.2.1 群体年龄较小,当选年龄集中于“41—50 岁”
        8.2.2 生物物理学院士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
    8.3 中国工程热物理院士群体的计量分析
        8.3.1 工程热物理院士内部师承关系十分显着
        8.3.2 工程热物理院士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
    8.4 中国地球物理学院士群体的计量分析
        8.4.1 主要分布于固体地球物理学和空间物理学研究领域
        8.4.2 地球物理学院士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
    8.5 部分分支交叉学科院士群体的计量分析
        8.5.1 电子物理学和声学院士的增选呈下降趋势
        8.5.2 中国物理力学由应用走向理论
        8.5.3 中国量子信息科技呈迅速崛起之势
第九章 中国物理学院士计量分析的比较研究和趋势分析
    9.1 各分支交叉学科间物理学院士基本情况的比较研究
        9.1.1 一些新兴研究领域物理学院士年轻化趋势明显
        9.1.2 21世纪以来本土培养的物理学院士占比一半以上
        9.1.3 女性物理学院士在实验物理领域分布较多
    9.2 中国物理学院士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分析
        9.2.1 各分支交叉学科内的横向发展趋势分析
        9.2.2 各分支交叉学科的纵向年代发展趋势分析
    9.3 中国物理学院士代际演化的趋势分析
        9.3.1 第一代物理学院士初步完成了中国物理学的建制
        9.3.2 第二代物理学院士完成了中国物理学主要分支学科的奠基
        9.3.3 第三代物理学院士在国防科技和物理学科拓展中有着突出贡献
        9.3.4 第四代物理学院士在推进物理学深入发展方面贡献较大
        9.3.5 新一代物理学院士科技成果的国际影响力显着增强
第十章 中国物理学院士的群体结构特征和发展趋势特征
    10.1 中国物理学院士的群体结构特征
        10.1.1 整体老龄化问题严重,但年轻化趋向较为明显
        10.1.2 整体学历水平较高,本土培养物理学精英的能力增强
        10.1.3 女性物理学院士占比较低,但科技贡献突出
        10.1.4 空间结构“集聚性”较强,但近些年“集聚性”逐渐被打破
    10.2 中国物理学院士研究领域发展的趋势特征
        10.2.1 物理学科中交叉性较强的研究领域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10.2.2 物理学科中应用性较强的研究领域产业化趋势明显
        10.2.3 当代物理学的发展与科研实验设施的关系越发紧密
    10.3 中国物理学院士代际演化的趋势特征
        10.3.1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需求导向下的相关物理学科迅猛发展
        10.3.2 20世纪80 年代以来院士研究兴趣与国家支持政策相得益彰
        10.3.3 21世纪以来院士个体对学科发展的主导作用越来越大
第十一章 中国物理学院士群体的成长路径
    11.1 影响中国物理学院士成长的宏观要素
        11.1.1 社会时代发展大背景的影响一直存在
        11.1.2 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导向要素有所减弱
        11.1.3 国家科技管理制度的要素影响有所增强
        11.1.4 中国传统文化对物理学院士潜移默化的影响
    11.2 影响中国物理学院士成长的中观要素
        11.2.1 物理学学科前沿发展需求的导向要素显着增强
        11.2.2 空间结构“集聚性”的影响逐渐在减弱
        11.2.3 师承关系的影响主要体现于学科延承方面
    11.3 影响中国物理学院士成长的微观要素
        11.3.1 性别差异对物理学家社会分层的影响很弱
        11.3.2 年龄要素对物理学院士成长具有一定的影响
        11.3.3 个人研究兴趣对物理学院士的成长影响增强
    11.4 结语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2)发展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引领国际科技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一、导言
    (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的定义
    (二)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分类
    (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特点
二、国际、国内背景与发展趋势
    (一)美、欧国家的设施发展状况
    (二)以探索物质深层次结构为目标的设施仍然是“基础中的基础、前沿中的前沿”
    (三)依托大科学装置集群建立综合型科学中心是国际科技发展的特点
    (四)中国的大科学装置建设发展历程
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作用与影响
    (一)专用研究设施产生重大基础科学突破
    (二)公共实验平台支撑多学科发展
    (三)依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造就一流人才团队
    (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高指标和超前性是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动力
    (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溢出效应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六)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支撑能力
四、中国第一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成果的回顾与启示
    (一)BEPC为我国大科学装置发展奠定基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二)从“一席之地”到全面发展,为多学科发展提供先进研究平台
    (三)“大科学”与“小科学”互为补充、协调发展
    (四)未来发展:从“一席之地”到全面领先
五、存在问题与对策
    (一)我国大科学装置的数量、体量、成果产出与科技强国存在差距
    (二)设施规划和项目遴选中的重点不够突出,不足以实现引领
    (三)设施建设中的技术引进比重偏大,关键部件的自主创新需进一步加强
    (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预制研究环节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五)预算管理存在不合理之处,限制了技术创新
    (六)设施缺少国际吸引力,国际贡献比重低,国际合作活跃程度不够
六、抓住历史机遇,在重点领域实现引领
    (一)发挥制度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避免以量的扩张取代质的跨越
    (二)将科学发展和国家战略相结合,准确判断突破方向,在重要领域抢占先机实现引领
    (三)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创建国际科学中心
七、结语

(3)国家目标引导下的大科学工程——以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大科学工程是科学技术与国家目标相结合的平台
2 20世纪80年代我国国家目标与BEPC的建设
3 BEPC的科学研究成就
4 1990年代我国国家目标的提升与依托BEPC的高新技术发展
5 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与BEPC工程
6 结论与建议

(6)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的回顾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建造背景
    1.“文革”前曲折的“六上六下”
    2. 改革开放后的一次反复
二我国成功建成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若干原因

(7)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物理、技术以及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粒子物理和标准模型
2 Higgs粒子工厂:强子Vs正负电子, 直线Vs环形
3 概念设计报告:CEPC离我们有多远?
4 CEPC对高精尖技术的依赖和推动
5 小结

(8)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是如何帮助中国科学进步的(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中国对外开放和国际科技合作的发展概况
    1.1 国际科学合作的内在属性
    1.2 中国国际科技合作的发展
2 科学进步:国际合作促进中国科学进入世界前沿
    2.1 高能物理——从大型仪器设备建设到合作研究
    2.2 全球变化研究:国际合作促进中国科学进入全球研究计划中
3 制度学习和实践:科学基金制在中国的建立和发展
    3.1 国际上科学基金制的发展和特点
    3.2 科学基金制在中国的引入和试点——中国科学院基金
        3.2.1 背景
        3.2.2 缘起——89名学部委员的建议
        3.2.3 科学基金制的学习和试点——中国科学院基金
    3.3 科学基金制在国家层面的制度化发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3.1 成立
        3.3.2 组织架构
        3.3.3 在国家行政管理和科技管理体系中的地位
        3.3.4 评审机制
        3.3.5 NSFC的发展
        3.3.6 小结:科学基金制成功的核心要素
4 思想引入、学习和运用:国家创新体系理论
    4.1 改革之初的理论缺乏
    4.2 国际上国家创新体系理论的提出
    4.3 国家创新体系理论在中国的传播
    4.4 运用国家创新体系理论的政策行动——知识创新工程
    4.5 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成为国家战略和政策目标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9)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改造工程进度与成本集成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国际高能物理领域科研竞争日趋激烈
        1.1.2 BEPCII管理面临新型严峻挑战
        1.1.3 BEPCII经费来源单一且工期紧迫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提供先进基础科技设施服务物理实验
        1.2.2 BEPCII建成提升科技实力事关国家利益
        1.2.3 挣值法适合BEPCII项目
        1.2.4 BEPCII项目用挣值法带来的好处
    1.3 研究内容
        1.3.1 分析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管理现状
        1.3.2 用挣值法对BEPCII集成控制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第二章 国内外进度与成本研究现状和挣值法的说明
    2.1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进度与成本管理现状
        2.1.1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进度管理现状
        2.1.2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成本管理现状
    2.2 国内外进度与成本管理的现状
        2.2.1 国内研究现状
        2.2.2 国外研究现状
    2.3 国内外挣值管理法的发展和应用
        2.3.1 国内挣值法的应用
        2.3.2 国外挣值法的应用
    2.4 挣值管理法综述
        2.4.1 挣值管理方法的体系与绩效指标
        2.4.2 本文应用挣值管理方法的内涵
    2.5 小结
第三章 BEPCII成本与进度的特点和问题分析
    3.1 BEPC升级为BEPCII的必要性
        3.1.1 在国际同类装置中占据有利位置
        3.1.2 带动我国相关科技发展
    3.2 BEPCII工程的概况
        3.2.1 BEPCII工程的建设内容
        3.2.2 BEPCII工程建设的特点
    3.3 BEPCII进度与成本管理现状分析
        3.3.1 非标设备进度易拖延成本易超标
        3.3.2 子项目进度与成本失控原因分析
        3.3.3 BEPCII进度提前节约成本的实例
    3.4 BEPCII工程任务分解情况
    3.5 挣值法在BEPCII进度与成本管理中的应用思路
    3.6 小结
第四章 挣值法在BEPCII中的应用
    4.1 BEPCII现有建筑和基础设施现状
    4.2 挣值法分析与适用范围
        4.2.1 偏差趋势分析与绩效比较分析
        4.2.2 偏差趋势分析与绩效比较分析的适用范围
    4.3 挣值法在BEPCII磁铁和真空盒中的应用
        4.3.1 用偏差趋势分析扭转成本超支与进度落后
        4.3.2 用绩效比较分析降低成本提前进度
    4.4 挣值法在BEPCII微波系统中的应用
        4.4.1 用偏差趋势分析扭转成本超支
        4.4.2 用绩效比较分析降低成本提前进度
    4.5 使用挣值法的作用和价值
        4.5.1 挣值法对BEPCII的作用
        4.5.2 用挣值法对其他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参考价值
    4.6 控制成本与进度的一般方法
        4.6.1 节约成本的一般方法
        4.6.2 控制工期的一般方法
    4.7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5.2 不足之处和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

(10)改革开放的一次实践——忆小平同志亲自关怀下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就是要看得远一点”
“我赞成加以批准, 不再犹豫”
“把世界先进的东西作为我们的起点, 这就要引进技术”
“我们的加速器必须保证如期甚至提前完成”

四、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与工业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物理学院士群体计量研究[D]. 刘欣. 山西大学, 2019(01)
  • [2]发展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引领国际科技创新[J]. 王贻芳,白云翔. 管理世界, 2020(05)
  • [3]国家目标引导下的大科学工程——以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为例[J]. 尚智丛,张伟娜. 工程研究-跨科学视野中的工程, 2009(02)
  • [4]“七下八上”的中国高能加速器建设[J]. 丁兆君,胡化凯. 科学文化评论, 2006(02)
  • [5]粲然[J]. 叶梅. 黄河, 2019(01)
  • [6]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的回顾与思考[J]. 柳怀祖. 科学文化评论, 2019(06)
  • [7]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物理、技术以及现状[J]. 靳松,娄辛丑,阮曼奇,徐庆金,朱宏博. 物理, 2019(03)
  • [8]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是如何帮助中国科学进步的[J]. 樊春良.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8(09)
  • [9]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改造工程进度与成本集成控制研究[D]. 江亚欧. 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 2016(09)
  • [10]改革开放的一次实践——忆小平同志亲自关怀下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设[J]. 柳怀祖. 现代物理知识, 2013(01)

标签:;  ;  ;  ;  ;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与工业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