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1世纪理论力学教学所面临的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张婕[1](2021)在《国立中山大学《自然科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杨晨[2](2021)在《基于学习进阶的小学工程教育内容框架建构的研究》文中指出
排日代姆·喀斯木[3](2021)在《高校优质课程资源共享机制研究 ——以江苏省高校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杨桐[4](2021)在《螺旋式教学法在中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文中认为
李光[5](2021)在《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以燕山大学为例》文中指出
贺梦冉[6](2021)在《《数学与战争》(节选)英译汉实践报告》文中提出
徐超[7](2021)在《马克思技术哲学思想形成与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陈国贤[8](2021)在《惯性定律的历史探讨及其对教学设计的启示》文中认为牛顿第二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而此定律是由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发展得到的。第一运动定律或惯性定律的来源有其漫长的历史,最初是由中世纪冲力学说——物体不必靠接触而能继续保持运动开展出来;经过伽利略认为物体自斜面自然下滑后,能沿着地球表面不停地运动;笛卡尔扩充了此观点,认为物体在不受任何“干扰、阻止”下,物体将持续地运动下去,且会沿着直线方向,清晰地引入运动“状态”的概念;最后牛顿在其《原理》一书中,首次指出物体若不受“外力”作用,它的运动状态将维持不变,这也是现代或教科书中所称的惯性定律。牛顿惯性定律基本上不是一般所言,在于描述“惯性”的意义,或做为决定惯性坐标的依据。他在《原理》中有三处清晰地使用了他的惯性定律,来论证书中两个重要的最初的命题。在探讨此论述中,可以清晰地明白与体会惯性定律的内涵,能正本清源,不至于迷惘在大量非牛顿本意的揣测文献中。在探讨惯性定律长期发展下的历史脉络,与掌握住牛顿本人对此定律的运用里,一方面,除了可提供有关惯性定律的正确来源出处,提升教学者的思维层次;另一方面,更期望能浅移默化地落实在惯性定律的有效教学上。由此,再进一步通过对应的教学设计案例,并进行实践与分析,显示融入惯性定律学史于教学上,不仅对高中生的上课积极性、学习兴趣的提高有很大帮助,且也可提升学生发现与解决物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养成正确的思考方法,奠定未来从事物理研究的扎实基础。
傅亚帅[9](2021)在《深井超深井液动冲击钻具结构设计改进及仿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油气资源开采不断西移,深井超深井的钻井数量不断增多,导致钻井周期变长,大大的增加了钻井成本。而射吸式液动冲击器将钻井液的压力能转化为机械能,综合了常规旋转钻井和冲击钻井的优点,有效的提高了深井超深井钻井的效率。本次设计中,首先对国内外深井超深井钻井和液动冲击器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解分析,确立了本文的设计研究方向。继而对深井超深井液动冲击器进行结构设计,利用流体力学和动力学为基础,对其进行了动力学模型的建立,从而了解到影响其工作状态的因素。通过运用Workbench Fluent和ICEM CFD软件对射吸式液动冲击器流道进行流场仿真,对其结果进行分析,验证了深井超深井液动冲击器的可行性。最后通过对关键部位喷嘴尺寸以及节流环尺寸进行调整,再次进行流道仿真,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对比,加之后续试验的验证,得到了深井超深井液动冲击器关键部位的最优配置尺寸。
应义斌,泮进明,徐惠荣,林涛,韩鲁佳,康绍忠[10](2021)在《关于中国农业工程类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赋予了农业工程新的职责和使命,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天地和发展机遇。大学面临着科技发展的新挑战、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才需求的新变化,未来的教育将更加开放、适合、人本、平等、可持续。农业工程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迫切需要我们思考应如何培养高度智能化的未来农业的创造者、引领者和支撑者;思考如何聚焦本学科专业,坚守农业工程主体地位,使学科专业形成螺旋式上升的良性循环。该文分析了国际农业工程学科专业的发展,表明国际农业工程人才培养已凸显农业、工程、生物、信息的交叉,交叉融合的核心课程体系已成为专业学生不可替代性的标签。该文认为,强化本专业学生的不可替代性是强化学科专业主体地位和推动学科专业声誉形成螺旋式上升良性循环的关键所在,建议通过4个转变(从注重知识本位向提升素养本位转变,从专业教育向专业+通识教育并重转变,从高度专业化培养向宽专交融合转变和从偏重职业技能向注重全面成长转变),推动"新农业工程"的建设。
二、21世纪理论力学教学所面临的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1世纪理论力学教学所面临的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8)惯性定律的历史探讨及其对教学设计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的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1.1 选题的来源 |
1.1.2 研究价值与意义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况 |
1.2.1 国外研究现况 |
1.2.2 国内研究现况 |
第2章 理论基础 |
2.1 教育重演论 |
2.1.1 主要观点 |
2.1.2 启示 |
2.2 建构主义理论 |
2.2.1 主要观点 |
2.2.2 启示 |
2.3 科学发展理论 |
2.3.1 主要观点 |
2.3.2 启示 |
第3章 惯性定律的来源、发展与内容 |
3.1 希腊时期的动力学理论 |
3.2 中世纪时期的冲力——惯性的源头 |
3.3 伽利略的观点——圆惯性 |
3.3.1 伽利略惯性定律出处之一 |
3.3.2 伽利略惯性定律出处之二 |
3.4 笛卡尔的叙述 |
3.4.1 笛卡尔的惯性定律 |
3.4.2 惠更斯的惯性定律 |
3.5 牛顿外力概念的提出 |
3.6 牛顿第一定律的出处与描述 |
3.7 小结 |
3.7.1 回顾惯性定律的发展过程 |
3.7.2 引起惯性定律模糊的几个原因 |
3.7.3 惯性概念与固有力概念 |
第4章 牛顿及后人如何使用惯性定律 |
4.1 牛顿本人如何使用惯性定律 |
4.1.1 牛顿惯性定律的首次使用 |
4.1.2 牛顿第二次使用惯性定律——证明命题Ⅰ |
4.1.3 牛顿第三次使用惯性定律——命题Ⅱ |
4.1.4 小结 |
4.2 牛顿之后物理学家对惯性定律的使用 |
4.2.1 牛顿的绝对与相对空间——转动的水桶实验 |
4.2.2 马赫的惯性与非惯性坐标系 |
4.2.3 二十世纪前物理学家对惯性定律的描述 |
4.2.4 西方教科书对惯性定律的描述 |
第5章 融入惯性定律历史于教学实境中的调查 |
5.1 调查目的 |
5.2 调查对象 |
5.3 教师部分的情况调查 |
5.3.1 调查内容 |
5.3.2 调查情况分析 |
5.4 学生部分的情况调查 |
5.4.1 调查内容 |
5.4.2 调查情况分析 |
第6章 惯性定律的教学实践 |
6.1 国内高中物理教材对惯性定律的描述 |
6.1.1 国内高中物理教材对惯性定律主要观点的呈现 |
6.1.2 高中物理教材的模糊之处和建议 |
6.2 国内一般教师对惯性定律的教学情况 |
6.3 融入物理学史的惯性定律的教学设计 |
6.3.1 融入物理学史的惯性定律的教学思路 |
6.3.2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案例 |
第7章 惯性定律的教学实践效果 |
7.1 教学效果研究 |
7.1.1 目的 |
7.1.2 实验对象 |
7.1.3 计划 |
7.1.4 实验过程 |
7.1.5 学生访谈 |
7.2 教学建议 |
7.2.1 收集与阅读史料以提升教师对物理知识的思考深度 |
7.2.2 整合史料以适应学生学习水平 |
7.2.3 巧妙设置问题情境 |
7.2.4 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 |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
8.1 总结 |
8.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调查问卷 |
附录2:教学效果评估问卷 |
附录3:后测试卷 |
附录4:教学设计 |
致谢 |
(9)深井超深井液动冲击钻具结构设计改进及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超深井钻井的研究现状 |
1.2.2 冲击器国内外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创新点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液动冲击器结构设计及模型建立 |
2.1 射吸式液动冲击器的实现原理 |
2.2 深井超深井液动冲击器的结构设计 |
2.2.1 液动冲击器的结构设计 |
2.2.2 液动冲击器的连接螺纹选择 |
2.2.3 液动冲击器的密封设计 |
2.3 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2.3.1 计算条件假设 |
2.3.2 冲击器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2.3.3 冲击器参数计算公式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有限体积法超深井液动冲击器CFD分析 |
3.1 数学仿真模型 |
3.2 FLUENT仿真计算 |
3.2.1 内部流道模型的建立 |
3.2.2 流道模型网格生成 |
3.2.3 FLUENT仿真计算设置 |
3.2.4 静压仿真结果分析 |
3.2.5 速度仿真结果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关键部位的参数配置研究 |
4.1 射吸元件对液动冲击器的影响 |
4.1.1 喷嘴内径对于压差的影响 |
4.1.2 节流环内径对于压差的影响 |
4.2 流量对液动冲击器的影响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液动冲击器的试验分析 |
5.1 液动冲击器主要的性能参数 |
5.2 试验大纲 |
5.3 试验结果分析 |
5.3.1 射吸元件内径尺寸的影响 |
5.3.2 阀程对于冲击频率的影响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10)关于中国农业工程类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全球高等教育所面临的新形势 |
1.1 科技发展给教育带来的新挑战 |
1.2 教育改革的新趋势 |
1.2.1 信息技术驱动下,高等教育教与学的方式发生重要变化 |
1.2.2 基于开环的教育革命 |
1.2.3 未来教育的特点 |
1.3 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要求 |
1.4 人才需求情况的新变化 |
2 农业工程教育所面临的新机遇 |
2.1 技术变革的速度前所未有,为农业工程教育发展拓展了新疆域 |
2.2 中国农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为新型农业工程人才提供了新机遇 |
2.3 在农业新业态浪潮中,农业工程行业面临着多方竞争的新挑战 |
2.4 新农科和新工科建设全面展开,对农业工程专业提出了新要求 |
3 国际农业工程学科专业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
3.1 国际农业工程人才培养已凸显农业、工程、生物、信息的交叉 |
3.2 美国农业工程类本科专业(方向)课程体系分析 |
3.3 核心课程体系是专业人才不可替代性的标签 |
4 加快推动中国“新农业工程”建设的若干建议 |
4.1 聚焦农业工程,坚守农业工程学科专业的主体地位 |
4.2 不断强化农业工程类专业学生的不可替代性 |
4.3 加快推动中国“新农业工程”建设 |
4.3.1 从注重知识本位向提升素养本位转变 |
4.3.2 从专业教育向专业+通识教育并重转变 |
4.3.3 从高度专业化培养向宽专交融合转变 |
4.3.4 从偏重职业技能向注重全面成长转变 |
5 结论 |
四、21世纪理论力学教学所面临的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国立中山大学《自然科学》研究[D]. 张婕.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 2021
- [2]基于学习进阶的小学工程教育内容框架建构的研究[D]. 杨晨.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3]高校优质课程资源共享机制研究 ——以江苏省高校为例[D]. 排日代姆·喀斯木.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4]螺旋式教学法在中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 杨桐. 宁夏大学, 2021
- [5]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以燕山大学为例[D]. 李光. 燕山大学, 2021
- [6]《数学与战争》(节选)英译汉实践报告[D]. 贺梦冉. 西北大学, 2021
- [7]马克思技术哲学思想形成与发展研究[D]. 徐超.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8]惯性定律的历史探讨及其对教学设计的启示[D]. 陈国贤. 闽南师范大学, 2021(12)
- [9]深井超深井液动冲击钻具结构设计改进及仿真研究[D]. 傅亚帅.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9)
- [10]关于中国农业工程类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J]. 应义斌,泮进明,徐惠荣,林涛,韩鲁佳,康绍忠. 农业工程学报, 20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