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B超诊断肾上腺肿瘤(附24例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李永强[1](2019)在《244例肾上腺肿瘤临床特征的回顾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我院肾上腺肿瘤的流行病学特点,总结肾上腺肿瘤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肾上腺肿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018年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行手术治疗的244例肾上腺肿瘤患者的临床数据,包括收集患病人数、男女构成比、发病年龄、术后病理类型,临床表现、术前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等资料,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2014年2018年5年间,我院共收治肾上腺肿瘤患者244例,男女构成比存在差异,女性多于男性(男:女=1:1.49)。发病年龄在1972岁不等,平均为43.45±16.27岁,3150岁年龄段最多,共187例(76.64%)。244例患者病理结果提示,功能性肿瘤114例,无(非)功能性肿瘤130例。肾上腺三种功能性肿瘤中,醛固酮腺瘤最多见(54.39%),其次为嗜铬细胞瘤(30.70%),皮质醇腺瘤较少见(14.91%)。将病理结果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比对后发现,在62例病理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醛固酮腺瘤患者中,有高血压表现者48例(77.42%),低血钾者58例(93.54%),四肢乏力者45例(72.58%)。35例病理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功能嗜铬细胞瘤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高血压表现,血压波动范围较大,心悸、大汗者17例(48.57%),头晕、头痛者20例(57.14%),25例(71.42%)血浆儿茶酚胺化验结果阳性。17例病理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皮质醇腺瘤患者中,13例(76.47%)表现为满月脸、向心性肥胖或多血质外观等典型临床体征,8例(61.64%)高血压者。就肿瘤大小而言,约65%的皮质腺瘤最大直径不超过3cm,约83%的功能性嗜铬细胞瘤最大直径超过3cm,70%的肾上腺良性囊肿最大直径分布于38cm之间。结论:肾上腺肿瘤患者,女性多于男性,3150岁最多见。三种功能性肾上腺肿瘤中,醛固酮腺瘤最多见,其次嗜铬细胞瘤,皮质醇腺瘤较少见。肾上腺肿瘤患者典型临床表现与临床诊断不完全一致,诊断应结合临床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来综合评判。就肿瘤大小而言,通常肾上腺皮质腺瘤直径较小,小于功能性嗜铬细胞瘤和肾上腺良性囊肿。
李建[2](2018)在《磁共振引导下的射频消融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探索》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目的探讨MRI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对乳腺癌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12例经穿刺活检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临床分期Ⅳ期7例(肺转移6例,骨转移1例)。Ⅲ期5例,为严重高血压、糖尿病或肝肾功能不全,属于手术禁忌或年龄较大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全部患者在射频消融术前经46周期化疗或内分泌治疗等全身治疗后乳腺残留病灶难以进一步缩小,影像学检查乳腺病灶仍残存,再次穿刺活检病理证实有活性肿瘤组织细胞残存。我们对乳腺病灶行磁共振引导下的射频消融治疗,术后1、3、6、12个月临床及影像学随访。结果本组12例患者共进行了18次射频消融,所有病人都顺利完成治疗,MRI检查示肿瘤病灶均发生坏死,瘤内血供消失,无强化区。射频消融前后ADC值由0.855±0.046×10-3升高至1.26±0.148×10-3,差异有显着性(P<0.01)。6个月后临床触诊肿瘤体积平均值为(0.71±0.076)cm3,与治疗前的平均值(5.04±3.99)cm3相比,差异显着(P<0.01),1年后检查发现乳腺病灶模糊或者消失,病灶消融效果良好,全部患者均达到完全缓解(CR),有效率为100%。术后随访所有患者均无局部复发或新增远处转移。结论磁共振引导下的射频消融术对乳腺癌的治疗安全有效。
李智贤,李艳宁,黄骁[3](1994)在《B超显像诊断肾上腺肿瘤》文中研究指明B超显像诊断肾上腺肿瘤李智贤,李艳宁,黄骁(第一附属医院超声诊断科)B超显像是诊断肾上腺肿瘤的主要影像学方法之一,但在检出、定位和定性诊断中仍存在局限性。现总结1982年至1993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78例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本组男性37例,女性4...
岳桂英,刘英敏,郭恩忠[4](1994)在《MRI、CT、B超对肾上腺肿瘤的诊断价值及比较(附38例分析)》文中研究表明MRI、CT、B超对肾上腺肿瘤的诊断价值及比较(附38例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沈阳,110003)内科岳桂英,刘英敏泌尿外科郭恩忠本文就我院1986年6月至1992年7月间材料完整临床诊断为肾上腺肿瘤的38例病人,采用磁共振成像(MRI)、...
招小丽[5](1993)在《B超诊断肾上腺肿瘤(附24例分析)》文中认为本文报告经病理检查证实的24例肾上腺肿瘤的B超结果,描述了各类病变的声像图特点,分析和讨论了错诊、漏诊的原因及鉴别诊断中几点值得注意的问题和价值,本组资料B超诊断与CT比较似不逊色。
蔡尔友[6](2018)在《苍附导痰汤加减结合针刺治疗对痰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课题以苍附导痰汤加减结合针刺疗法对痰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为研究对象,将单纯针灸组、单纯中药组和针药组进行对比,观察以苍附导痰汤加减结合针刺疗法对痰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月经周期、体重BMI和臀腰比的影响、及受孕的成功率的临床疗效,选择对痰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更为有效、副作用少的治疗方法。方法:从马来西亚马六甲顺友中医治疗中心门诊选择出60例符合纳入标准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将其随机分配为单纯中药组、单纯针刺组和针药组,每组各20例,治疗疗程为6个月经周期,单纯中药组则选择单纯服用苍附导痰汤加减,单纯针刺组则采用单纯针刺疗法,而针药组选用苍附导痰汤加减结合针刺疗法,治疗前后测量并记录患者月经情况、临床症状、体重、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臀围、腰臀比及受孕情况。参照中医药管理局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54]拟定为标准,在临床研究结束后,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多组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每组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三组之间以及三组本身在治疗前后的对比,计出它们各自的治疗效果。结果:1.三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病程)经检验P>0.05,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2.月经评分、中医证候及中医症候疗效:三组治疗后均较前下降,经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表示三组治疗均有效;治疗后月经评分、中医证候三组患者组间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三组治疗后有差异;治疗后月经评分组间经两两比较,针药组与针刺组经检验(P=0.005)P<0.05,有统计学意义;针药组与中药组经检验(P=0.481)P>0.05,无统计学意义;针刺组与中药组经检验(P=0.030)P<0.05,有统计学意义。表明针药组与中药组在改善月经方面效果均明显优于针刺组,但二者之间比较效果差异不明显;治疗后中医证候经两两比较,针药组与针刺组经检验(P=0.000)P<0.05,有统计学意义;针药组与中药组经检验(P=0.438)P>0.05,无统计学意义;针刺组与中药组相比(P=0.000)P<0.05,有统计学意义。针药组与中药组在改善中医症候方面效果均明显优于针刺组,但二者之间比较效果差异不明显。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针药组95%,针刺组75%,中药组85%。3.BMI:三组治疗后较前明显下降,经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表示三组治疗均有效。治疗后经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证明治疗后疗效有差异;经两两比较,针药组与针刺组经检验(P=0.033)P<0.05,有统计学意义,针药组与中药组经检验(P=0.015)P<0.05,有统计学意义,针刺组与中药组相比,(P=0.747)P>0.05,无统计学意义,针药组在改善患者BMI方面,效果优于中药组和针刺组,后两者相比治疗效果相近。4.腰臀比:针药组、针刺组在治疗后均较前下降,经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中药组治疗后P>0.05,无统计学意义,较前下降不明显。针药组与针刺组经检验(P=0.032)P<0.05,有统计学意义,针药组在改善患者腰臀比方面,效果优于针刺组。5.妊娠、中医证候疗效:治疗期间针药组怀孕4人,中药组怀孕1人,针刺组怀孕0人。结论:研究表明,针药结合在改善月经、中医症候、改善BMI及腰臀比等方面均有明显疗效,在改善BMI、腰臀比、妊娠率方面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中药或针刺;在改善月经与中医症候方面,针药组、中药组均效果明显,中药以健脾化痰、活血调经为法,方用苍附导痰汤加减,在改善月经、中医症候方面有明显优势,而针刺在改善患者BMI、腰臀比方面效果显着,针药结合后效果更佳。
蔡蔚薇[7](2017)在《肾上腺占位66例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总结肾上腺占位的临床特点,探讨肾上腺占位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措施,以期提高其诊治水平,改善临床预后。对象和方法:以2006年1月-2015年12月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内分泌科就诊发现的肾上腺占位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以内分泌科为首诊,并最终确定诊断为肾上腺占位的病人。根据纳入标准,共66例患者被纳入该项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查阅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如其基本资料、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内分泌学检查结果、占位特征等;对患者进行回访调查,并比较手术治疗组与保守治疗组患者预后的差别。结果:1.一般资料:共有66例病例符合筛选标准而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28例,占42.4%,女性38例,占57.6%,男:女=1:1.36。病例年龄范围22-85岁,平均年龄为47.68± 13.80岁。按治疗方式大致分为两组,手术治疗组20例(30.3%),保守治疗组46例(69.7%)。患者住院时间3-30天(9.09±5.58),住院费用 1799-27294 元(7466.62±5429.85)。2.疾病谱:此研究中,临床诊断为单纯腺瘤者25例,占37.9%;库兴综合征者14例,占21.2%;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者12例,占18.2%;未明确性质者5例,占7.6%;皮质结节状增生5例,占7.6%;儿茶酚胺增多症(嗜铬细胞瘤)2例,占3.0%;肾上腺皮质癌2例,占3.0%;节细胞神经瘤1例,占1.5%。3.性别差异:患者的临床类型在不同性别间分布不同,库兴综合征中明显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χ2 =12.54,P=0.006)。且男性更容易发生电解质紊乱,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10.93,P=0.027)。4.各年龄组差异:各年龄组中性别分布有差异,青年、中年组中女性居多,老年组中男性居多,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 =6.45,P=0.04)。不同年龄分组间患者的高血压病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肾上腺占位患者的高血压病史与年龄无关。5.临床表现: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具有多样化特点。以高血压作为主要临床表现者最常见,共24例,占36.4%。出现电解质紊乱者共29例,占43.9%,其中低钾血症26例,占39.4%,其余为低钠血症、低钙血症。即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就诊原因,且常伴有低血钾。6.实验室检查:(1)所有病例均进行血游离皮质醇及昼夜节律测定,对库兴综合征患者,其灵敏度(真阳性人数/(真阳性人数+假阴性人数)*100%)为92.86%,特异度(即真阴性人数/(真阴性人数+假阳性人数)*100%)为71.15%。(2)所有病例均进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测定,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其灵敏度为58.33%,特异度为79.63%。(3)所有病例均进行醛固酮/肾素比值测定。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其灵敏度为66.67%,特异度为92.59%。(4)共3例病人进行了尿香草苦杏仁酸测定,占总病例数4.55%。3例病人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后分别确诊为库兴综合征、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5)共3例病人进行了血浆及尿儿茶酚胺类物质测定,该项检查对嗜铬细胞瘤患者检出率为50.00%。(6)共14例患者进行了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占总病例数21.21%。对库兴综合征患者,其灵敏度100%,特异度66.67%。(7)共12例患者进行了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占总病例数18.20%。在所有11例进行此项试验的库兴综合征患者中,此项试验结果均为阳性。(8)共6例病人进行了卡托普利试验,占总病例数9.10%,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其阳性率50%。7.影像学检查:(1)9例患者进行了超声检查,占病例总数13.6%,检查对占位成功诊断率为77.8%。(2)57例患者进行了 CT检查,占病例总数86.4%,对占位的成功诊断率为94.7%。CT显示的占位直径与实际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4.32,P=0.67)。(3)8例患者进行了核磁共振成像扫描(MRI),占病例总数12.1%,对占位的成功诊断率为100%。8.占位特点:肾上腺占位位于左侧者39例,占病例总数59.1%,位于右侧者21例(31.8%),位于双侧者6例(9.1%)。占位为单发者59例(89.4%),多发者7例(10.6%)。占位性质大多数为腺瘤,共46例,占总数69.7%,其中经手术病理明确诊断的皮质腺瘤10例,占总病例数15.2%。9.手术情况:20例患者经手术治疗,所行手术类型皆为腹腔镜手术;17例行患侧肾上腺切除术,3例行患侧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手术时间30-300分钟,手术期间出血量5-500 ml。术后引流时间3-9天(5.70±1.56)。手术组患者住院天数 5-30 天(11.70 ±7.88),住院费用 1799-29274 元(7905.35 ±6594.76)。10.手术组与保守治疗组对比:性别、占位位置、初发症状、临床类型分布等因素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占位直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Z=-1.43,P=0.152)。11.病理结果:患者获明确病理诊断者共20人,占总体比例30.3%,而与临床诊断一致者共19人,占明确诊断者95.0%。仅一例病例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显示 a-inhibin(+)syn(+)cga(-)s-100(-)ki-67 3%。12.回访结果:本研究纳入的66例患者中成功回访57例,失访率为13.6%。患者经治疗后主要临床表现显着改善者32人,占回访病例总数56.1%,症状略有改善者22人,占回访病例总数38.6%,症状无改善者3例,占回访病例总数5.3%;出院后定期进行内分泌学检查者26例,其中检查结果正常者18例,结果有异常者8例。根据保守治疗组与手术治疗组患者的回访结果分析,手术组患者的主要症状改善状况优于保守治疗组。结论:1.肾上腺占位患者中,以高血压、低血钾为主要表现的患者占最大比例;单纯腺瘤、库兴综合征、原醛、儿茶酚胺增多症均是肾上腺占位重要的表现形式。2.定位诊断的影像学检查当中,CT应用最广,MRI则在诊断的灵敏度上表现突出。3.术后病理结果以肾上腺皮质腺瘤所占比例最大,多分布于单侧,为单发性。4.腹腔镜手术是治疗良性肾上腺肿瘤的主要方法,长期预后优于保守治疗组,但对部分症状不明显或因其他原因不适合手术的患者,保守治疗并长期随访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邹达[8](2016)在《腹部神经源性肿瘤CT诊断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回顾性分析腹部神经源性肿瘤的CT表现特点,并探讨其CT诊断与鉴别诊断特点。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1月至2015年05月经病理证实的腹部神经源性肿瘤127例。包括男64例,女63例,年龄从2个月到70岁。全部病例均进行了CT平扫及增强扫描。扫描范围从横膈到盆腔,层厚2mm,间隔2mm,注射对比剂进行多期扫描。在PACS上观察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包括肿瘤的分布、数目、形态、大小、边缘、密度、钙化、测量平扫及增强的CT值等。所有数据应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肿瘤种类:本组腹部神经源性肿瘤127例,138个病灶,其中有神经鞘瘤17例,神经纤维瘤2例,节细胞神经瘤14例,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6例,神经母细胞瘤24例,副神经节瘤12例,嗜铬细胞瘤52例。其中恶性39例,占30.7%,良性88例,占69.3%。肿瘤分布:本组神经源性肿瘤138个病灶的位置分布,其中71.74%位于肾上腺(99/138),21.02%位于后腹腔(29/138),3.62%位于胃壁(5/138),3.62%位于腹腔(5/138);分布在肾上腺的病灶数量明显高于其他位置。位于肾上腺的病灶以嗜铬细胞瘤为主,占63.64%(63/99),并较其他肿瘤分布在肾上腺的多。其中神经鞘瘤位于胃壁(5/17)占29.41%。年龄与性别:本组不同类型神经源性肿瘤的性别、年龄的比较,其男女性别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检验,P>0.05);神经节母细胞瘤、节细胞神经瘤及神经母细胞瘤的平均年龄均低于神经鞘瘤、嗜铬细胞瘤,副神经瘤的平均年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秩和检验,P<0.01)。肿瘤形态:神经鞘瘤与神经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与嗜铬细胞瘤形态上的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检验,P<0.05);其他的肿瘤之间的形态比较无统计学意义(X2检验,P>0.05)。肿瘤边缘:神经母细胞瘤边缘不清的病灶较神经鞘瘤、神经节细胞瘤、嗜铬细胞及副神经节瘤的病灶多,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检验,P<0.05);而其他肿瘤边缘情况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检验,P>0.05)。肿瘤大小:平均长径情况,神经母细胞瘤为8.92cm,神经纤维瘤为8.80cm,神经节母细胞瘤为8.45cm,节细胞神经瘤为7.46cm,神经鞘瘤为5.76cm,嗜铬细胞为5.27cm,副神经节瘤为6.93cm。在本组常见神经源性肿瘤病灶的平均长径比较中,神经母细胞瘤的平均长径大于嗜铬细胞瘤,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平扫CT值及强化率:本组病例中神经鞘瘤病灶平扫CT值低于其他5种神经源性肿瘤平扫CT值,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方差分析,P<0.05);节细胞神经瘤平扫的CT值低于神经母细胞瘤,此差异有统计意义(方差分析,P<0.05);嗜铬细胞瘤的动脉期强化率较神经节细胞瘤及神经母细胞瘤的动脉期强化率高,副神经节瘤的动脉期强化率也较神经节细胞瘤的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秩和检验,P<0.05);嗜铬细胞瘤的静脉期强化率较神经节细胞瘤静脉期强化率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秩和检验,P<0.05);神经鞘瘤的延迟期强化率较嗜铬细胞瘤的延迟期强化率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方差分析,P<0.05)。肿瘤钙化:在神经母细胞瘤分别与神经鞘瘤、副神经瘤及嗜铬细胞瘤的钙化情况比较中,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检验,P<0.01);节细胞神经瘤有钙化病变高于嗜铬细胞瘤,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检验,P<0.05)。肿瘤液化或坏死:神经母细胞瘤病灶中存在液化坏死或囊变的比例高于神经鞘瘤、副神经瘤及嗜铬细胞瘤,节细胞神经瘤的也高于嗜铬细胞瘤及神经鞘瘤,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检验,P<0.05)。肿瘤内病理血管:138个腹部神经肿瘤病灶中,21个病灶内可见病理血管影(2个副神经节瘤、2个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12个神经母细胞瘤、5个嗜铬细胞瘤),其中神经母细胞瘤占57.14%(12/21)。良、恶性神经源性肿瘤在病灶的边缘、形态、钙化、瘤内血管、液化坏死、囊性变及大小的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9例恶性肿瘤中,共有53.8%(21/39)发现转移病灶,其中24例神经母细胞瘤有75%(18/24)可见转移病灶,6例神经节母细胞瘤有33.3%(2/6)可见转移病灶,1例嗜铬细胞瘤有转移病灶,18例其它恶性神经源性肿瘤未见转移病灶。结论:1、腹部神经源性肿瘤好发于肾上腺及腹膜后,良性肿瘤以嗜铬细胞瘤最为常见,恶性肿瘤以神经母细胞瘤最为常见。CT的定位诊断有较高价值。2、神经源性肿瘤常表现为形态规则、边缘清楚的软组织肿块,其中神经鞘瘤及嗜铬细胞瘤可见囊性变。神经母细胞瘤及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病灶常见斑片状钙化灶,幼稚病理血管,边缘不清、形态不规则及包埋腹主动脉或肾动脉,并且常见转移病灶。神经鞘瘤及神经节细胞瘤钙化常为斑点状。嗜铬细胞瘤及副神经节瘤增强扫描的表现为快速持续性强化。神经鞘瘤常表现为持续延迟强化,延迟期强化最为明显。3、恶性的神经源性肿瘤,包括神经母细胞瘤、神经节母细胞瘤、恶性嗜铬细胞瘤、恶性神经鞘瘤及恶性副神经节瘤,其肿瘤病灶在CT上常表现为直径大于5cm。CT征象包括肿瘤边缘不清、形态不规则、肿瘤内出现斑片状钙化、液化坏死、病理血管及其它部位转移。
屈峰,查振雷,周科峰,连惠波,张古田,汪维,兰厚金,甘卫东,郭宏骞[9](2015)在《CT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肾上腺皮质腺瘤库欣综合征》文中指出目的评价CT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肾上腺皮质腺瘤库欣综合征(Cushing’s syndrome)的可行性、安全性、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肾上腺皮质腺瘤库欣综合征患者24例,共24个肿瘤。平均肿瘤直径(2.1±0.7)(1.13.9)cm。采用CT实时扫描引导下进行射频消融。术后1周复查增强CT扫描,肿瘤病灶无强化定义为消融成功。术后随访血清皮质醇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较术前明显改善,且症状改善定义为临床治愈。射频消融术后肿瘤病灶穿刺活检取病理明确诊断。结果 24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术中患者出现血压波动,未发生高血压危象,6例术后出现腰部轻微疼痛。术后1周CT增强扫描显示24个肿瘤完全消融。24例平均随访18(336)个月,血清皮质醇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库欣综合征相关症状也逐渐改善,随访过程中未见肿瘤复发。病理活检结果均为肾上腺皮质腺瘤。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CT引导下RFA治疗具有库欣综合征的肾上腺皮质腺瘤是一种安全可行、有效、并发症少的微创治疗方法。
李关彬[10](2014)在《经腹腔路径腹腔镜下输尿管膀胱角悬提治疗输尿管中下段长段狭窄的疗效分析(附10例报告)》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经腹腔路径腹腔镜输尿管膀胱角悬提吻合术治疗输尿管中下段长段狭窄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08年9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0例输尿管中下段长段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14~65岁,平均年龄40岁,狭窄段均位于输尿管中下段,狭窄段长度4~6cm,平均长度5cm,10例患者均行腹腔镜输尿管膀胱角悬提吻合术,术后输尿管内留置双J管2~3个月。结果10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120~180min,平均126min;术中出血30~150ml,平均64ml;术后住院时间7~14d,平均9.4d;术后2~3个月行膀胱镜检查,拔除输尿管内双J管,术后6个月及12个月复查CT、泌尿系B超提示输尿管通畅,肾积水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腹腔镜下输尿管膀胱角悬提吻合术治疗输尿管中下段长段狭窄效果确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一种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二、B超诊断肾上腺肿瘤(附24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B超诊断肾上腺肿瘤(附24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244例肾上腺肿瘤临床特征的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肾上腺肿瘤的影像学研究现状及最新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磁共振引导下的射频消融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附录 |
致谢 |
(6)苍附导痰汤加减结合针刺治疗对痰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中医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认识 |
一、中医文献记载 |
二、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因病机分型 |
三、中医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 |
四、苍附导痰汤的临床运用 |
五、针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理论依据 |
第二节 西医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认识 |
一、西医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因论述 |
二、西医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机制的研究概况 |
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 |
四、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 |
第三节 小结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一节 资料收集与标准 |
一、病例来源 |
二、诊断标准 |
三、中医症候积分标准 |
四、纳入标准 |
五、排除标准 |
六、脱落标准 |
七、中止标准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一、实验研究设计 |
二、治疗方法 |
三、疗效评价 |
四、统计方法 |
第三节 研究结果及结论 |
一、一般资料比较 |
二、各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月经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三、各组治疗前后BMI、臀腰比指标治疗前后的比较 |
四、三组治疗后妊娠及中医证候情况比较 |
五、不良反应观察 |
第四节 讨论 |
一、苍附导痰汤与多囊卵巢综合征 |
二、针刺与多囊卵巢综合征 |
三、针药结合在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协同作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肾上腺占位66例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对象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8)腹部神经源性肿瘤CT诊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研究内容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展望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经腹腔路径腹腔镜下输尿管膀胱角悬提治疗输尿管中下段长段狭窄的疗效分析(附10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四、B超诊断肾上腺肿瘤(附24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244例肾上腺肿瘤临床特征的回顾性分析[D]. 李永强. 河北医科大学, 2019(01)
- [2]磁共振引导下的射频消融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探索[D]. 李建. 南京医科大学, 2018(01)
- [3]B超显像诊断肾上腺肿瘤[J]. 李智贤,李艳宁,黄骁.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1994(02)
- [4]MRI、CT、B超对肾上腺肿瘤的诊断价值及比较(附38例分析)[J]. 岳桂英,刘英敏,郭恩忠.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1994(03)
- [5]B超诊断肾上腺肿瘤(附24例分析)[J]. 招小丽.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1993(04)
- [6]苍附导痰汤加减结合针刺治疗对痰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观察[D]. 蔡尔友.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8(02)
- [7]肾上腺占位66例临床研究[D]. 蔡蔚薇. 山东大学, 2017(01)
- [8]腹部神经源性肿瘤CT诊断研究[D]. 邹达. 广西医科大学, 2016(02)
- [9]CT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肾上腺皮质腺瘤库欣综合征[J]. 屈峰,查振雷,周科峰,连惠波,张古田,汪维,兰厚金,甘卫东,郭宏骞.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2015(06)
- [10]经腹腔路径腹腔镜下输尿管膀胱角悬提治疗输尿管中下段长段狭窄的疗效分析(附10例报告)[D]. 李关彬. 山东大学, 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