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金钢中微量硼的测定

合金钢中微量硼的测定

一、合金钢中微量硼的测定(论文文献综述)

吴水生,肖满田,陈家荪,张孙玮[1](1977)在《硼的光度分析》文中提出 硼是我国的富有资源。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走中国自己工业发展的道路,硼在冶金、机械和国防工业中的应用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许多含硼低合金钢种不断涌现,并在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采用。随着工业技术的进步,对硼的分析测定技术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例为钢铁中添加很低量的硼就能使钢铁的机械性能和工性能得到显着的改善,与此相应便要求分析工作能快速而准确地测定这些微量的硼。而光度分析方法是测定微量硼行之有效的方法。近30年来,硼的光度分析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新的试剂和新方法不断提出。我国广大分析工作者对于

金光秀(KIM KWANG SU)[2](2015)在《V-B微合金钢控轧控冷过程组织演变机理及力学性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汽车用钢在钢铁工业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对汽车用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人们对能源消耗、环境保护以及安全性的要求,迫切要求提高汽车用钢的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降低钢铁材料的生产成本。采用低成本微合金系并结合控轧控冷工艺而实现钢铁材料的高强度化,是节能、节约资源、环保和汽车减量化的主要线路,也是新一代汽车用钢的发展趋势。本文以攀钢集团有限公司合作的科研项目为背景,以采用V微合金化并添加微量的B同时结合控轧控冷工艺开发低成本高性能汽车用钢为目的,对V-B微合金化钢热加工过程组织变化规律和控轧控冷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实验室热模拟实验,研究了 V-B微合金化钢奥氏体高温热变形行为、轧后冷却过程贝氏体相变行为及钒碳氮化物在贝氏体铁素体区的等温析出行为,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实验室热轧实验,确定了轧制工艺和冷却工艺对V-B微合金化高强汽车用钢组织性能的影响规律。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创新性成果如下:(1)利用热模拟实验技术,采用膨胀法并结合金相组织观察研究了实验钢奥氏体连续冷却过程中的相变行为,分析了硼与钒对相变影响的互相关系,绘制了实验钢在连续冷却条件下的静态CCT及动态CCT曲线。硼对贝氏体转变的影响与实验钢中的钒含量有关,钢中加入适量的钒(≤0.086%)时,硼对贝氏体转变的促进作用很明显,实验钢在0.5℃/s的缓冷速下也形成大量的贝氏体;而钢中加入过量的钒(0.175%)时,硼对铁素体转变的抑制作用消失,组织内形成大量的铁素体。实验钢中加入钒含量为0.086%以下时,钒含量的变化没有对贝氏体转变行为产生明显的影响,在2℃/s的缓冷速下都转变为全贝氏体组织;而加入钒含量为0.175%时,由于较粗大的钒析出物在奥氏体区的早期析出及其作为附加的铁素体形核位置,促进铁素体转变,不利于获得贝氏体组织。变形及未变形条件下,相变后含硼钒微合金钢的硬度都高于不含硼的钒微合金钢硬度。(2)利用热模拟实验技术,通过单道次及双道次压缩实验研究了实验钢奥氏体高温变形行为,分析了硼和钒及变形工艺参数对奥氏体动态再结晶行为的影响规律,计算出了实验钢的动态及静态再结晶激活能,并回归出实验钢的变形抗力模型的系数。分析认为,由固溶硼和硼化物对动态再结晶行为的相反影响,钢中加入微量硼使实验钢动态再结晶激活能和峰值应力稍微降低,从而对实验钢的动态再结晶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随着钒含量的增加,实验钢动态再结晶激活能和峰值应力增加,动态再结晶有所抑制。(3)通过奥氏体中硼氮化物形成规律的热力学分析,提出了钒微合金钢中硼元素对贝氏体转变的效果提高方案。B对奥氏体稳定性提高的影响与钢中B的固溶量有关,为提高含硼钢中的固溶B含量,应加入比B与N的结合力强的Ti;钢中V含量几乎不会影响固溶B含量,只与钢中加入Ti含量有关,其含量为钢中N含量的3.4~3.8倍。(4)通过奥氏体冷却转变过程中碳氮化物析出的热力学分析及等温析出热模拟实验,研究了钒碳氮化物在贝氏体铁素体区的析出规律。在350~700℃范围内,V(C,N)在位错线上的形核为主要形核机制;形核率随温度的变化均呈现反C曲线形态;最大形核率温度大致在550~600℃之间;相对析出开始时间及结束时间随温度的变化呈现C曲线的形态,实验钢的最快沉淀析出温度大致在600~675℃之间。实验钢在500~600℃等温得到的组织为贝氏体或贝氏体+铁素体;统计出各试验温度和保温时间内析出的体积分数,在相同保温时间条件下,600℃时析出量最大;随着钒含量的增加,V(C,N)析出的体积分数增大。(5)利用热模拟实验技术,研究了热轧工艺参数及实验钢中钒含量对组织性能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试轧实验制定了合理的控轧控冷工艺制度。随着卷取温度的降低,贝氏体含量增大而相变强化也增强,而钒析出物量减少不利于发挥V元素沉淀强化的效果;最佳卷取温度随钒含量的不同而不同;相比于卷取温度,终轧温度和冷却速率对实验钢组织性能的影响不大。钢中钒含量为0.086%时,综合利用相变强化和析出强化,获得了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及延伸率分别为605MPa、723MPa、18.5%,此时最佳控轧控冷工艺:终轧温度840~860℃、卷取温度540~560℃、冷却速度25~39℃/s。(6)通过实验钢冷弯性能及低温冲击性能实验确定了含硼钒微合金钢具有优良的冷弯性能和良好的冲击性能。

蒋胜军[3](2015)在《钢中微量硼的测定方法研究及其对钢淬透性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硼是一种化学元素,化学符号为B,硼元素主要是以硼砂等矿石的形态存在,经过研究,人们已经发现微量硼能够显着地提高钢的淬透性。近年来,科学家开始致力于对微量硼影响钢淬透性机理的研究,目前,业界普遍认可的机理是奥氏体晶界能降低机理,硼的加入在确保钢淬透性的前提下,还能够节约贵重金属和稀缺合金,从而大大地节省了钢材的成本。由于钢铁中的硼对钢铁的淬透性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快速而准确地分析出钢铁中硼的含量就显得尤为重要。文中对当前多种主要的分析方法进行了试验总结,比如姜黄素分光光度法、微波消解后ICP法和光电直读光谱法,通过对标样和试样进行对比检测,同时,对以上这三种方法进行测定条件的优化,并从准确度、回收率和精密度等方面证实方法的可行性,经过实验的研究,发现不同的样品适用的方法是不同的,对于屑状样品,我们可选择微波消解后ICP法来检测硼的含量;对于块状样品,我们可采取光电直读光谱法来加以检测,此外,本文通过试验来得到硼的有效浓度范围,最终确定硼的质量分数在0.0005%0.0025%范围时,对钢淬透性的影响是最为显着的。

阮士朋[4](2020)在《高品质含硼冷镦钢的组织和性能调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硼作为一种廉价的微合金元素,因在钢中能够发挥优异的作用而得到了广泛地研究和应用,如利用硼提高淬透性的作用而开发的含硼冷镦钢就在紧固件领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此外,作为冷镦用途,含硼冷镦钢还要求具备良好的组织和强塑性匹配以及优异的表面质量和夹杂物控制,疲劳性能是含硼冷镦钢综合性能的体现。钢中化学组分以及加工工艺参数等均会对含硼冷镦钢的相变规律及组织性能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文围绕含硼冷镦钢的淬透性、组织和强塑性的影响因素及调控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并对硼钢裂纹来源及演变规律、大颗粒夹杂物控制以及疲劳特性进行了相关研究和分析,为提高含硼冷镦钢的综合性能提供指导。通过对含硼冷镦钢的淬透性能及其影响因素定量研究,发现在冷镦钢中单独添加B元素对提高淬透性不明显,同时添加B和Ti元素可使淬透性明显提高,这主要是由于Ti可起到固氮作用从而增加有效硼含量;同时试验发现在含硼钢中适当添加Cr或Mn元素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淬透性,S含量过高会降低含硼钢的淬透性;对低碳硼钢10B21淬透性研究发现,10B21的淬火硬度随着Ti/N的增加而升高,当Ti/N大于6时可完全淬透。研究了奥氏体化温度对硼钢淬火硬度的影响,随奥氏体化温度的升高,硼钢的淬火硬度呈先上升后缓慢降低的趋势,在奥氏体化温度为870℃时,硼钢淬火硬度达到最高。比较了 JMatPro模拟法、理想临界直径法和非线性方程法计算的硼钢端淬曲线与Jominy法试验的端淬曲线之间的差异,对于硼钢来说不同计算方法与试验方法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偏差,不能很好地计算出硼钢的端淬曲线,本研究利用硼钢淬火临界直径数据,通过多元回归的方法获得了含硼冷镦钢淬火临界直径与主要化学元素的关系方程式:DH=0.35=-23.9+19.3 × C+17.9 × Si+28.1 × Mn+23.8 × Cr+6403 ×B+24.3 × Ti,通过该方程式可以很好地预测硼钢的淬火临界直径。在含硼冷镦钢组织和强塑性的影响因素研究方面,分别研究了不同组分含硼冷镦钢的相变规律,并结合轧钢工艺参数优化实现对中碳、低碳和超低碳硼钢的组织和强塑性的良好调控。对于含有0.0021%B+0.035%Ti的中碳-4#硼钢来说,通过采取高温轧制+缓冷工艺可以使盘条的抗拉强度降低到595MPa以下,满足了下游工序免退火加工要求。对含有0.0050%B+0.066%Ti的低碳-4#硼钢来说,较高的B和Ti含量提高了钢的淬透性,常规工艺轧制下抗拉强度升高到469MPa,而塑性降低较少,这主要是由于获得了准多边形铁素体组织;通过优化控冷工艺可使盘条抗拉强度降低到373MPa。对于超低碳硼钢来说,当添加0.0055%的B时,晶粒粗化明显,晶粒度级别由7.5级降低到6级,同时盘条的抗拉强度由295MPa降低到275MPa;但当添加0.0020%的B时,热轧盘条的显微组织和晶粒度、力学性能无明显变化,这与B/N有关,B/N越大,晶粒粗化效果越明显。对含硼钢表面质量的跟踪研究发现,含硼钢盘条的表面缺陷80%以上是由钢坯缺陷遗传造成的,主要表现为裂纹和结疤,且在裂纹周围能够发现脱碳或高温氧化物等特征;对硼钢钢坯质量跟踪发现,钢坯裂纹主要存在于钢坯角部的振痕处,裂纹沿晶界分布和扩展。硼钢加钛后的高温热塑性明显优于不加钛的硼钢。当钢中Ti/N≥4时可降低硼钢的裂纹敏感性。通过在低碳硼钢方坯表面人工预制裂纹的方式研究了含硼冷镦钢的钢坯表面裂纹在轧制过程的演变规律。随着变形量的增加,裂纹深度逐渐变浅,按照盘条裂纹深度不超过0.05mm计算,推导出钢坯临界裂纹深度d0与轧制盘条直径D之间满足关系式:d0=8.28/D。钢坯表面横裂纹经多道次轧制变形后也会演变为较短的纵裂纹,裂纹横截面形貌呈小角度折叠状。研究了非钙处理工艺对含硼冷镦钢夹杂物尺寸和类型的影响,结果显示,相对于钙处理工艺,非钙处理工艺可使含硼冷镦钢中氧化物夹杂类型由钙铝酸盐类复合夹杂转变为镁铝尖晶石为主的夹杂,夹杂物尺寸明显减小。研究了含硼冷镦钢制备的8.8级螺栓的疲劳性能,当交变载荷取平均载荷的10%时,在平均载荷不超过保证载荷的65%时,螺栓疲劳寿命可达到500万次,螺栓的条件疲劳极限为438.96MPa。当平均载荷为保证载荷的50%时,螺栓的疲劳S-N曲线可表达为线性关系式lgΔσ=3.317-0.252 ×lgN。换算为有效应力后,其关系式可表达为lgσ=3.24-0.152×lgN。通过转换,获得了在不同应力比下,螺栓服役500万次所对应的归一化预紧应力和预紧扭矩与应力比R的关系曲线,通过该关系曲线可以预测在不同应力比下螺栓的疲劳性能,并可以实现对螺栓预紧力和预紧扭矩的合理调控。

刘伟建[5](2015)在《硼的固溶和析出行为对低碳钢性能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硼对低碳钢高温力学性能及低碳钢晶粒尺寸影响的观点尚不统一。本文计算了低碳钢中微量硼在凝固前沿硼的偏析、BN析出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及冷速对BN长大的影响、分析了硼在不同合金元素匹配下对高温力学性能的影响机理、冷速对含硼钢高温力学性能的影响及硼对低碳钢相变规律和强化机制的影响,探讨了低碳钢中硼的存在形式及其对钢性能的影响机理,为含硼钢的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本研究为扩大合金元素硼在钢铁行业中的应用,稳定并提高含硼钢性能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首先,通过热力学计算分析了凝固前沿B的偏析、BN的生成及冷速对凝固前沿BN长大的影响,并通过实验对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在不考虑溶质偏析的情况下,凝固前沿BN无法生成。在考虑凝固偏析的情况下,凝固前沿硼的偏析十分明显,BN生成的限制性环节为N的扩散。冷速对凝固前沿B、N的偏析没有影响。BN尺寸随着冷速降低粗化的原因为凝固时间相对延长。采用高温热拉伸实验测定了不同硼含量低碳钢和低碳Nb、Ti钢的高温力学性能。通过对钢中析出物、断口形貌及组织的分析,讨论了硼对低碳钢和低碳Nb、Ti钢高温力学性能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钢中固溶硼能够促进动态再结晶、抑制沿晶铁素体的析出,对改善铸坯高温塑性有利。低碳钢中硼固N的作用,减少了细小氮化物的生成量,促进了动态再结晶,提高了铸坯的高温塑性;低碳Nb、Ti微合金钢中硼固N的作用没有降低钢中细小(Ti,Nb)(C,N)的析出,对改善高温塑性不起作用。通过对冷速和复合加入Nb、Ti对低碳含硼钢高温塑性影响的研究发现,提高冷速和复合加入Nb、Ti会导致低碳含硼钢的高温塑性下降。采用热模拟实验测定了不同硼含量低碳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以及不同轧钢工艺参数对低碳含硼钢组织的影响,分析了硼对低碳钢相变规律的影响和轧钢工艺对组织的影响。通过模拟轧制实验研究了硼对铁素体、珠光体型低碳钢板强韧化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铁素体和珠光体型低碳含硼钢中,硼固定钢中N,降低了细小氮化物生成所需的N含量,钢材的强度和韧性同时下降;当硼含量大于与钢中N平衡的硼含量时,继续提高硼含量,固溶硼促进了动态再结晶,晶粒细化提高了钢材的强度和韧性。提高冷速和终轧变形量、降低终轧温度和终冷温度均有利于组织细化。提高冷速和降低终冷温度,钢中组织由铁素体和珠光体向贝氏体和马氏体转变。

黄辉,李本涛,李颖,赵华,冀克俭,巩琛,刘霞[6](2016)在《ICP–AES法测定低合金钢中的微量硼》文中指出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低合金钢中硼元素的含量。采用密闭微波消解法对样品进行溶解,考察了铁基体元素和共存元素对硼元素测定的影响,确定了硼元素的分析线为208.959 nm,通过基体匹配消除基体的影响。硼的质量浓度在05.00μg/m L范围内与谱线强度呈良好的线性,相关系数r2=0.999 9,方法检出限为0.004μg/m L,加标回收率为96%103%,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5%2.9%(n=8)。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满足低合金钢中硼元素的分析要求。

邵晓东,刘养勤,李瑛,李发根[7](2010)在《镍基合金中元素分析方法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测定镍基合金中化学元素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从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分光光度法、原子荧光光谱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红外吸收光谱法、质谱法、电分析化学法和化学分析法等9个方面介绍了目前有关镍基合金材料中化学元素分析方法的基本特点和应用实例,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提出了镍基合金中化学元素分析方法的发展方向:从化学法及单一的元素分析到仪器分析及多元素同时分析。

梁树权,曾云鹗,陈永兆,董万堂[8](1980)在《三十年来我国化学分析的成就》文中提出 前言在谈本题之前,有必要给化学分析一词指定范围——究竟它包含多少内容。有人将化学分析和经典分析等同起来,则未免过于窄狭,如以分析方法所采用的原理来分,则主要采用化学原理而设计的分析方法属于化学分析,采用物理原理的属于仪器分析。这样的划分可能获得化学工作者的同意。因此,化学分析应包括试样分解(溶解和熔融)、分离、化学鉴定和测定。至于取样、统计学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准确度,精确度,数据处理,研究工

吴诚[9](1979)在《我国的钢铁和合金分析进展概况》文中认为 钢铁及合金分析是分析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而活跃的分支,它和冶金生产和材料科学研究有着密切关系。我国自解放以来,随着工业和国防建设的迅速发展,这一分支的成长也是很快的。近年来虽然遭受“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干扰破坏,但总观全貌,这方面取得的成绩还是明显的。本文拟就此分支的进展作一回顾以期对今后的发展有所借鉴。但由于不少工作尚未见发表,有些文章虽已发表,但所载刊物发行面不广,其中有些属内部资料,一时不易汇集齐全,因此定有不少遗

邓军华,曹新全,李化[10](2011)在《辉光放电发射光谱法测定硅钢薄板中微量硼元素》文中研究表明通过对辉光放电发射光谱参数的优化,以铁元素为内标来消除基体效应,建立了测定硅钢薄板中微量硼元素的方法。优化的实验参数为:放电电压1200 V,放电电流50 mA,预溅射时间40 s,积分时间10 s。校准曲线硼元素含量范围0.0001%0.022%,相关系数大于0.999,测量结果与认定值一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完全能够满足日常分析测试的要求。

二、合金钢中微量硼的测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合金钢中微量硼的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2)V-B微合金钢控轧控冷过程组织演变机理及力学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汽车用钢的国内外研究及现状
        1.2.1 汽车用钢的发展
        1.2.2 汽车用钢的应用
        1.2.3 高强汽车用钢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1.3 微合金钢汽车用钢
        1.3.1 微合金汽车用钢的强化机制
        1.3.2 微合金元素的作用
        1.3.3 汽车用微合金贝氏体钢
    1.4 低碳贝氏体钢研究现状和汽车用微合金贝氏体钢
        1.4.1 低碳贝氏体钢研究现状
        1.4.2 微合金贝氏体钢在汽车用钢的应用
    1.5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主要研究内容
        1.5.1 论文的研究背景
        1.5.2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V-B微合金钢连续冷却过程相变研究
    2.1 实验材料与连续冷却过程相变的实验方法
        2.1.1 实验钢的化学成分设计思路
        2.1.2 实验钢的化学成分确定
        2.1.3 实验方法与设备
    2.2 实验结果及分析
        2.2.1 连续冷却转变曲线
        2.2.2 连续冷却转变的显微组织
        2.2.2.1 未变形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显微组织
        2.2.2.2 变形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显微组织
    2.3 讨论
        2.3.1 变形和冷却速率对相变的影响
        2.3.2 钒和硼对相变的影响
        2.3.2.1 钒对相变的影响
        2.3.2.2 硼对相变的影响
        2.3.3 连续冷却转变后硬度分析
    2.4 小结
第3章 V-B微合金钢的高温热变形行为
    3.1 实验材料及方案
        3.1.1 实验材料与设备
        3.1.2 实验方案
        3.1.2.1 单道次实验方案
        3.1.2.2 双道次实验方案
    3.2 动态再结晶行为及变形抗力分析
        3.2.1 动态再结晶行为分析
        3.2.1.1 应力-应变曲线
        3.2.1.2 V、B对动态再结晶的影响
        3.2.1.3 动态再结晶本构关系的模型建立
        3.2.2 变形抗力分析
        3.2.2.1 变形温度对变形抗力的影响
        3.2.2.2 应变速率对变形抗力的影响
        3.2.2.3 变形程度对变形抗力的影响
        3.2.2.4 变形抗力数学模型
    3.3 静态软化行为分析
        3.3.1 软化率的计算方法
        3.3.2 双道次应力-应变曲线
        3.3.3 静态软化率曲线
        3.3.4 静态再结晶的影响因素
        3.3.5 静态再结晶动力学模型
    3.4 小结
第4章 V-B微合金钢等温析出行为研究
    4.1 硼氮化物在奥氏体区形成的热力学分析
        4.1.1 多元微合金系的析出热力学
        4.1.2 计算结果和分析
        4.1.2.1 合金元素的氮化物析出
        4.1.2.2 含硼铝镇静钢中硼氮化物的析出
        4.1.2.3 Ti-B系钢中硼氮化物的析出
        4.1.2.4 Ti-Nb-V-B系钢中硼氮化物的析出
    4.2 钒碳氮化物在贝氏体区析出动力学理论计算
        4.2.1 V(C,N)在贝氏体区析出自由能
        4.2.2 V(C,N)的主要形核机制
        4.2.3 V(C,N)的析出动力学
    4.3 V(C,N)在贝氏体区等温析出行为热模拟研究
        4.3.1 实验材料及方法
        4.3.2 等温析出工艺对显微组织的影响
        4.3.3 等温析出工艺对析出的影响
        4.3.3.1 V(C,N)的等温析出行为
        4.3.3.2 析出物的统计分析
    4.4 小结
第5章 V-B微合金钢的控轧控冷工艺研究
    5.1 V-B微合金钢的控轧控冷模拟
        5.1.1 模拟实验材料与方法
        5.1.1.1 实验材料与设备
        5.1.1.2 实验方案
        5.1.2 实验结果分析
        5.1.2.1 变形温度对显微组织的影响
        5.1.2.2 冷却工艺对显微组织的影响
    5.2 V-B微合金钢的试轧实验
        5.2.1 实验方法
        5.2.1.1 实验材料与试轧设备
        5.2.1.2 实验方案
        5.2.1.3 实验钢的性能测试与组织分析方法
        5.2.2 热轧实验结果和分析
        5.2.2.1 终轧温度对组织性能的影响
        5.2.2.2 卷取温度和冷却速率对组织性能的影响
        5.2.2.3 钒含量对组织组织的影响
        5.2.3 冲击性能分析
        5.2.3.1 不同温度下的冲击吸收功
        5.2.3.2 冲击断口形貌
        5.2.3.3 分析和讨论
        5.2.4 冷弯性能分析
    5.3 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3)钢中微量硼的测定方法研究及其对钢淬透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硼元素的概述
        1.1.1 硼的物理性质
        1.1.2 硼的化学性质
        1.1.3 硼氧化合物
    1.2 硼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1.3 微量硼的测定方法
        1.3.1 分光光度法
        1.3.2 荧光光度法
        1.3.3 原子吸收光谱法
        1.3.4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1.3.5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1.3.6 极谱法
        1.3.7 离子色谱法
        1.3.8 其他方法
    1.4 微量硼改善钢淬透性的机理
        1.4.1 晶界吸附与气团学说
        1.4.2 晶界偏聚学说
    1.5 论文选题及路线设计
        1.5.1 论文选题
        1.5.2 研究路线设计
第2章 姜黄素光度法测定钢中硼的研究
    2.1 绪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主要实验仪器
        2.2.2 主要实验试剂
        2.2.3 实验操作过程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第3章 光电直读光谱法测定钢中硼的研究
    3.1 绪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主要实验仪器
        3.2.2 样品加工材料与设备
        3.2.3 最佳分析条件确定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第4章 微波消解后ICP法测定钢中硼的研究
    4.1 绪言
    4.2 实验部分
        4.2.1 主要实验仪器
        4.2.2 主要实验试剂
        4.2.3 实验方法
        4.2.4 工作条件
        4.2.5 测定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1 分析谱线的选择
        4.3.2 微波消解条件和溶样酸的选择
        4.3.3 干扰试验
        4.3.4 标准曲线和检出限
        4.3.5 样品分析
第5章 有效硼对材料淬透性的影响
    5.1 绪言
    5.2 实验部分
    5.3 实验结果及讨论
        5.3.1 硼对P20钢临界直径的影响
        5.3.2 硼对淬透性的影响
第6章 结论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高品质含硼冷镦钢的组织和性能调控(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文献综述
    2.1 冷镦钢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2.1.1 冷镦钢制品的发展
        2.1.2 冷镦钢的发展
        2.1.3 含硼冷镦钢的发展
    2.2 含硼冷镦钢的研究现状
        2.2.1 含硼冷镦钢的淬透性能
        2.2.2 含硼冷镦钢的组织及力学性能
        2.2.3 含硼冷镦钢的表面质量
        2.2.4 含硼冷镦钢的疲劳性能
    2.3 本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2.3.1 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2.3.2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3.1 本课题研究内容
    3.2 技术路线图
    3.3 研究方法
4 含硼冷镦钢淬透性的影响因素研究与调控
    4.1 化学成分对淬透性影响的定量研究
        4.1.1 B和Ti对淬透性的影响
        4.1.2 Cr对含硼冷镦钢淬透性的影响
        4.1.3 Mn对含硼冷镦钢淬透性的影响
        4.1.4 S对含硼冷镦钢淬透性的影响
        4.1.5 N及Ti/N对淬透性的影响
    4.2 热处理工艺对淬透性的影响
    4.3 淬透性的计算方法与试验方法对比
    4.4 含硼冷镦钢淬火临界直径的预测及调控
    4.5 本章小结
5 含硼冷镦钢的组织及强塑性研究与调控
    5.1 不同组分含硼冷镦钢的相变规律研究
        5.1.1 中碳-4#硼钢的相变规律
        5.1.2 低碳-4#硼钢的相变规律
        5.1.3 超低碳-2#硼钢的相变规律
    5.2 不同组分含硼冷镦钢的组织和强塑性调控
        5.2.1 轧钢工艺对中碳-4#硼钢组织和强塑性的影响
        5.2.2 轧钢工艺对低碳-4硼钢组织和强塑性的影响
        5.2.3 B和B/N对超低碳硼钢组织和强塑性的影响
    5.3 化学组分和规格对含硼冷镦钢抗拉强度的影响规律及应用
    5.4 本章小结
6 含硼冷镦钢的表面裂纹来源及演变规律研究
    6.1 含硼冷镦钢典型表面裂纹及来源分析
    6.2 B和Ti对含硼冷镦钢高温热塑性的影响
    6.3 Ti/N对含硼冷镦钢裂纹敏感性的影响
    6.4 硼钢钢坯裂纹在轧制过程的演变规律研究
    6.5 本章小结
7 含硼冷镦钢的夹杂物及疲劳特性研究
    7.1 含硼冷镦钢的夹杂物研究
        7.1.1 含硼冷镦钢中典型夹杂物分析
        7.1.2 非钙处理工艺对含硼冷镦钢夹杂物数量和尺寸的影响
        7.1.3 非钙处理工艺对含硼冷镦钢夹杂物类型的影响
    7.2 含硼冷镦钢螺栓的疲劳性能研究
        7.2.1 平均载荷对含硼钢螺栓疲劳性能的影响
        7.2.2 8.8级含硼钢螺栓的条件疲劳极限
        7.2.3 8.8级含硼钢螺栓的疲劳S-N曲线
    7.3 本章小结
8 结论
9 创新点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5)硼的固溶和析出行为对低碳钢性能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硼钢的发展历程
        2.1.1 硼作为钢中合金元素的研发历程
        2.1.2 硼钢的种类和优势
    2.2 硼在钢中的存在形式及作用机理
        2.2.1 硼在钢中的存在形式
        2.2.2 硼在钢中的作用机理
    2.3 硼对低碳钢性能影响的研究现状
        2.3.1 含硼钢中固溶硼的稳定性控制
        2.3.2 硼对低碳钢连铸坯高温塑性的影响
        2.3.3 硼对低碳钢钢板强韧性能的影响
    2.4 课题背景、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2.4.1 课题背景及研究内容
        2.4.2 创新点
3 低碳钢凝固前沿硼的微观偏析与BN析出行为的研究
    3.1 凝固前沿BN析出的热力学计算
        3.1.1 理想条件下凝固前沿BN生成的热力学计算
        3.1.2 实际条件下凝固前沿硼的微观偏析及BN生成的热力学计算
    3.2 冷速对凝固前沿硼微观偏析及析出BN尺寸的影响
        3.2.1 实验材料及方法
        3.2.2 冷速对凝固前沿硼微观偏析的影响
        3.2.3 冷速对凝固前沿析出BN尺寸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4 硼对低碳钢连铸坯高温力学性能的影响
    4.1 实验方法与结果
        4.1.1 实验材料的制备
        4.1.2 高温热拉伸试验方案
        4.1.3 不同硼含量低碳钢连铸坯的高温力学性能分析
    4.2 硼对低碳钢连铸坯高温力学性能影响的分析
        4.2.1 硼对低碳钢连铸坯动态再结晶的影响
        4.2.2 硼对低碳钢连铸坯中析出物的影响
        4.2.3 硼对低碳钢连铸坯组织的影响
    4.3 冷速对低碳含硼钢连铸坯高温塑性的影响
        4.3.1 实验材料及方法
        4.3.2 冷速对低碳含硼钢连铸坯组织及析出物的影响
        4.3.3 冷速对低碳含硼钢连铸坯高温塑性影响的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硼对低碳铌、钛微合金钢连铸坯高温力学性能的影响
    5.1 实验方法与结果
        5.1.1 实验材料的制备及高温力学性能的测定方法
        5.1.2 不同硼含量低碳铌、钛微合金钢连铸坯的高温力学性能分析
    5.2 硼对低碳铌、钛微合金钢连铸坯高温力学性能的影响
        5.2.1 硼对低碳铌、钛微合金钢连铸坯动态再结晶的影响
        5.2.2 硼对低碳铌、钛微合金钢连铸坯中析出物的影响
        5.2.3 硼对低碳铌、钛微合金钢连铸坯组织的影响
    5.3 微合金元素铌、钛对低碳含硼钢连铸坯高温塑性的影响
        5.3.1 实验材料及方法
        5.3.2 合金元素Nb、Ti对低碳含硼钢连铸坯组织及析出物的影响
        5.3.3 合金元素Nb、Ti对低碳含硼钢连铸坯高温塑性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6 影响低碳含硼钢板相变规律及强韧化机制的因素分析
    6.1 实验方法及结果
        6.1.1 实验材料的制备及CCT曲线的测定方法
        6.1.2 CCT曲线的测绘方法
        6.1.3 硼对低碳钢板相变规律及强化机制的影响
    6.2 硼对铁素体、珠光体型低碳钢板强韧化机制的影响
        6.2.1 实验材料及模拟轧制方法
        6.2.2 硼对铁素体、珠光体型低碳钢板组织的影响
        6.2.3 硼对铁素体、珠光体型低碳钢板强韧化机制的影响
    6.3 工艺参数对低碳含硼钢板组织的影响
        6.3.1 实验材料的制备
        6.3.2 冷速对低碳含硼钢板组织的影响
        6.3.3 终轧温度对低碳含硼钢板组织的影响
        6.3.4 终轧变形量对低碳含硼钢板组织的影响
        6.3.5 终冷温度对低碳含硼钢板组织的影响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6)ICP–AES法测定低合金钢中的微量硼(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仪器与试剂
    1.2 仪器工作条件
    1.3 样品处理
    1.4 工作曲线绘制
2 结果与讨论
    2.1 样品溶解试验
    2.2 硼元素分析线的选择
    2.3 干扰试验
    2.4 工作曲线方程与检出限
    2.5 精密度试验
    2.6 样品测定与加标回收试验
3 结语

(7)镍基合金中元素分析方法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原子发射光谱法
2 原子吸收光谱法
3 分光光度法
4 原子荧光光谱法
5 X-射线荧光光谱法
6 红外吸收光谱法
7 质谱法
8 电分析化学法
9 滴定法
10 结束语

(10)辉光放电发射光谱法测定硅钢薄板中微量硼元素(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实验部分
    2.1 仪器和试剂
    2.2 仪器条件
    2.3 实验方法
3 结果与讨论
    3.1 光电倍增管电压的影响
    3.2 放电电压的影响
    3.3 放电电流的影响
    3.4 预溅射时间与积分时间的影响
    3.5 检出限和校准曲线
    3.6 精密度和准确度试验
4 结论

四、合金钢中微量硼的测定(论文参考文献)

  • [1]硼的光度分析[J]. 吴水生,肖满田,陈家荪,张孙玮. 分析化学, 1977(02)
  • [2]V-B微合金钢控轧控冷过程组织演变机理及力学性能[D]. 金光秀(KIM KWANG SU). 东北大学, 2015(07)
  • [3]钢中微量硼的测定方法研究及其对钢淬透性的影响[D]. 蒋胜军. 浙江工业大学, 2015(06)
  • [4]高品质含硼冷镦钢的组织和性能调控[D]. 阮士朋. 北京科技大学, 2020(01)
  • [5]硼的固溶和析出行为对低碳钢性能影响的研究[D]. 刘伟建. 北京科技大学, 2015(09)
  • [6]ICP–AES法测定低合金钢中的微量硼[J]. 黄辉,李本涛,李颖,赵华,冀克俭,巩琛,刘霞. 化学分析计量, 2016(01)
  • [7]镍基合金中元素分析方法研究进展[J]. 邵晓东,刘养勤,李瑛,李发根. 冶金分析, 2010(05)
  • [8]三十年来我国化学分析的成就[J]. 梁树权,曾云鹗,陈永兆,董万堂. 分析化学, 1980(01)
  • [9]我国的钢铁和合金分析进展概况[J]. 吴诚. 分析化学, 1979(06)
  • [10]辉光放电发射光谱法测定硅钢薄板中微量硼元素[J]. 邓军华,曹新全,李化.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2011(03)

标签:;  ;  ;  ;  

合金钢中微量硼的测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