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港口装卸作业现场组织与筹划(论文文献综述)
孙文雪[1](2021)在《基于货物结存动态监测的港口堆场作业流程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海运在物流体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港口作为连接海陆货运的物流枢纽,承载着重要的作用。堆场在港口作业链中起到起承转合的作用,是港口装卸、存储、转运的重要设施,直接影响港口作业效率、作业成本,间接决定了港口的吞吐能力。当前堆场管理模式下,数据信息滞后、准确性差、共享程度低,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严重限制了堆场的作业效率和吞吐能力,亟待成熟的技术手段实现堆场货物结存的动态监测。在港口企业自动化、智慧化、精细化转型的过程中,无人机、5G等成熟的商用技术正在不断融入。无人机航摄测量技术和图像识别算法的结合,能够准确、快速、高效、经济地实现堆场货物结存动态监测。在货物结存动态监测系统的基础上,通过优化现有堆场作业流程,能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有效缩短堆场整体作业时间,提升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一定程度上提升港口的吞吐能力。首先,本文使用文献分析和现场调研方法,对堆场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根据广州港堆场作业流程挖掘实例分析结果,提出堆场作业流程存在人工参与度高,数据准确性低、及时性差,作业效率低,作业成本高等问题,并创建流程优化性能评价体系,评价指标包括作业时间、作业效率、作业成本、指令重排比率和人工参与度。然后,以堆场转栈作业和进口业务提货作业流程为研究对象,针对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流程优化方案,运用着色Petri网(Color Petri-net,CPN)建模语言对优化后堆场作业流程构建模型,使用CPN Tools仿真工具完成模型仿真,验证优化流程的可行性。最后,对广州港案例分析中的性能分析结果和模型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价作业流程优化效果,验证流程优化的有效性。根据流程优化结果,提出堆场作业流程优化建议,解决堆场作业流程中存在的问题。
万柏玲[2](2020)在《G港集团水产业务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食品观念和消费习惯也有了明显变化,由过去的“温饱型”向现在的“健康型”、“营养型”转变。水产品具备天然、健康、绿色的特性,备受人们的青睐,消费需求量不断增加。从2009年至2018年,水产品的实际消费需求保持稳定增长趋势,消费量持续提高,年增速将近4%。水产品在食物消费领域地位不断提升,已成为国民消费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G港集团是市属国有上市企业,于2004年由G港务局改制成立。经过多年来地茁壮成长,已形成港口装卸、水产、地产、商旅等多元化业务发展的综合性经营体系。随着各项业务的发展,G集团需要进一步提升盈利能力,以满足股东对企业绩效的要求。G港下属水产集团是广州地区唯一的国有水产贸易流通企业,依托广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区域发展战略,努力构建水产品展贸、水产品物流、水产品加工、远洋渔业四大板块,实现产业化经营,争取把广州水产发展成为主业突出、行业优势明显、经济效益高、竞争能力强的知名品牌。本研究首先通过文献综述法,较全面地叙述了国内外水产行业发展历史、现状及趋势,运用发展战略的理论知识,通过PEST模型从政策法律、经济、技术、社会文化等因素角度分析G港集团水产业务发展的总体环境;根据G港集团水产业务发展现状,采用SWOT分析法,剖析其内部优劣势、外部机会和挑战,运用方差分析确定对水产业务发展有显着作用的影响因素,采用线性回归模型、三次指数平滑法对中国未来数年人均水产品消费量和消费支出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得出G港集团水产业务有着坚实的市场基础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此基础上,根据发展战略的思路和战略选择,提出适合G港集团水产业务发展的战略实施方案及保障措施。
冯伟[3](2020)在《散粮装卸能力提升研究 ——以天津港Y公司为例》文中提出伴随国内食品加工的不断增长与养殖行业不断壮大,使得大豆、小麦、玉米等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当前,中国国内的大豆、小麦、玉米等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这些农产品已经在市场价格上不具备任何优势,农产品进口的需求越来越大。中国已经由原来的粮食输出国转变为粮食输入国,国内农作的产能低下,已经无法满足我国不断增长的农产品需求,对外依存度不断增高,同时小麦、玉米等农产品持续增长的潜力,未来我国将从其他大洲不断增加农产品的进口量,用以满足国内的需求。届时中国港口码头的农产品装卸作业量也将随之增加。在如此大环境下,将天津港Y公司的散粮装卸作业体系作业划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装卸体系、二是仓储体系、三是输运体系,针对天津港Y公司当前的现场作业资源和货源发展战略,对Y公司当前的生产形势进行充分研究。临近报废年限的设备设施、相互不匹配的装卸量与库场资源、不标准不丰富的现场作业工艺技术,不能与时俱进的老国企般的管理水平等等。将天津港Y公司散粮装卸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通过现实数据推算出来。最后,根据分析Y公司效率低下的原因以此规划出提升策略,旨在提升天津港Y公司散粮装卸作业效率。通过不断优化与完善天津港Y公司的管理手段、设备设施、仓储容量、工艺流程等方面的实施意见。建立具有天津港Y公司企业特色的码头散粮装卸专业化体系,以此来完善装卸体系、仓储体系与输运体系。通过改进码头专用机械设备的装卸能力,提升了码头船舶靠泊等级,改善了机械性能,加快了散粮装卸运输效率,增加了筒仓仓容,缩短了散粮倒运成本及时间。引进新工艺再造新流程,另辟途径提高了散粮装卸效率。创新管理方法引进管理新模式,充分利用网格化管理明细安全责任,明显减少了安全质量事故的发生,保证了装卸流程的高效运转。这些规划对发展企业专业化道路,促进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及老码头散粮装卸升级改造具有指导意义。国内外的文献只是对粮食装卸的相关机械设备与工艺方法方面深入探索,但是对如何提升散粮的装卸效率未有研究。本文将要从码头散粮作业企业角度出发,以老码头设备设施改造为基础,不断优化作业生产组织形式,在装卸与疏运的过程中寻找改进点。希望能以此为起点探索出码头散粮装卸提升的道路。
孟洋[4](2019)在《日照港成本分析与控制》文中研究指明港口服务是港口企业向运输经营人和货主或其代理人提供货物装卸、堆存仓储、租赁场地和设备以及其他有偿服务产品活动的过程。港口企业所发生的能耗、修理、人工、折旧等一系列费用都应当作为港口企业的生产成本。随着现代港口所处竞争环境的巨大变化,传统成本控制系统渐渐暴露出局限性,成本控制效果被削弱,大大降低港口企业成本管理的效率。传统成本控制所提供的成本信息准确性差,成本控制的操作重点确定缺少根据,成本控制的运行方式相对单一,造成装卸成本信息被扭曲。另外,部分企业为降成本,片面追求成本总量的控制,不考虑收入、成本、费用的配比性、合理性,因噎废食,对企业正常业务产生不良的影响。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与控制,重点在于优化港口行业的成本结构,进行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全方位管理,改善公司资源利用率,从财力、物力和时间全面节约,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争取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大幅提升。日照港股份有限公司在传统的成本管理法下,成本归集方式简单粗略,虽然可以对成本完成情况进行分析,对经济效益和技术效益的分析却存在很大进步的空间,对成本操作的应用价值仍然不强。这也是当前我国港口行业普遍存在的弊病。本文以日照港股份有限公司为例,探讨港口企业成本控制体系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措施。目标成本法和KPI法制定目标成本可以完善成本的事前控制,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项目的归集与核算可完善成本的事中控制,KPI法进行评价分析可以加强成本的事后控制,为之后目标成本的分析设定奠定基础,形成企业经营成本的闭合管控体系。本文旨在探索如何以目标成本法和关键绩效指标法(KPI)设定目标成本,以作业成本法准确核算产品成本信息,再对关键绩效指标作为评价标准的成本控制系统进行评价,达到有效精准进行成本控制的要求,从而使成本管理系统更加具有全面性、延伸性、可行性。该成本控制的思路补齐了传统港口企业成本控制系统的短板,将绩效考核与成本控制融合在一起,使成本控制的范围与效率得到扩大,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张星[5](2019)在《基于业财融合的X港口企业作业成本管理研究》文中指出效益是企业追求的永恒主题,成本管理也是现代企业需要面对的重要管理课题。在当前国际航运市场态势低迷、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严峻形势下,港口行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和严峻的挑战,如何在国内外经济发展受限的逆境中立于不败之地、谋求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空间是企业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这要求港口企业立足实际,不断挖掘内部潜力,增强内生发展动力,通过改善成本管理的效益效果,争取更大的利润增长空间,形成自己的核心发展优势,提升综合竞争力。业财融合是大数据时代信息化的产物,也是管理会计的重要内容,可以为成本管理工作提供指导,指明改进的方向;而作业成本法作为管理会计的一项管理工具,其发展理论日渐成熟,也具备一定的应用条件。因此,本文尝试将业财融合理念与作业成本法结合起来研究成本管理问题,为港口企业提高成本管理质量与效益提供一些借鉴。本文以X港口企业为研究对象,以基于业财融合的作业成本管理为研究重点,对有关业财融合、作业成本法的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了整理,对相关概念也加以界定,并在此基础上阐明了业财融合与作业成本法之间的联系。本文采用实地调研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分析了X港口企业的成本管理现状,指出其在成本管理中存在因业财脱节而产生的问题,如成本管理意识不强、成本信息传递效率低等问题,论证了该企业应实施作业成本法以推进基于业财融合的成本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根据前述问题,本文结合X港口企业的实际情况,强调以业财融合机制为应用前提,将业财融合与作业成本法联系起来,为该企业设计了基于业财融合的作业成本管理方案,并说明了预期的实施效果。同时,针对X港口企业在实际推行作业成本法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文中给出了一些对策建议。本文期望借助相关研究为港口企业改善成本管理质量、推进相关成本管理工作提供合理建议,为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
贾幼磊[6](2018)在《曹妃甸港5000万吨煤码头项目风险研究》文中认为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地区分布不均,北部和西北地区分布广泛,东部和西南部为煤炭的主要需求地。因此北煤南运,西煤东运成为我国煤炭的主要战略格局。曹妃甸港地处河北东北部,唐山市南部,是我国煤炭运输的一个重要港口。本项目根据我国煤炭运输现有格局及发展趋势,结合曹妃甸港区在我国“北煤南运”中的地位作用,为满足南方地区对于煤炭的需求,拟建设5000万吨煤码头。本文主要内容如下:首先,概述了港口项目内涵及项目风险管理的基础理论,一方面介绍了港口项目建设的背景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另一方面介绍了港口项目特征及项目风险的识别、评价方法。其次,为了进一步加深对曹妃甸港口项目的了解,本文介绍了曹妃甸港口的发展现状,并以此为依据介绍了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项目的筹划方案,提出了项目的施工安排。接着介绍了项目投资人和项目运营单位的发展情况,表明其能够满足项目的发展。然后对项目整体风险进行分析,项目风险主要包括环境与生产安全风险、环境风险、技术风险和经济财务风险。再次,为了对项目的风险程度做进一步的评价,本文综合项目实际背景,通过专家打分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得出项目整体风险可控,部分存在一定风险的结论。最后,根据各种项目风险的主要内容及其发生的原因,分别从企业安全生产、项目环境、技术风险、经济财务的角度,提出了风险防范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邹歆宸[7](2018)在《江苏泰州辖区港口建设费征收风险管理研究》文中指出港口建设费作为一项由国务院批准征收的专项用于港口建设的政府性基金,对我国水运事业发展意义重大。自2011年10月1日由海事管理机构接管后,面临任务重、时间短,社会关注度高的现状。海事管理机构能否接好港口建设费征收这根接力棒,与海事行业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所以,降低港口建设费征收过程的风险,防范征收人员风险行为的发生,在当前具有迫切的意义,是海事管理机构公信力展现的重要部分。近年来受全球经济持续疲软,国际贸易需求持续低迷影响。我国及周边国家工业原材料消耗降低,生产企业产能过剩,企业推行零库存战略持续推进。航运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效益下降,部分港航企业的资金链紧张。同时,伴随着水上交通量的日益增大,海事规费征稽业务也出现了较多复杂情况。本文也正是从这一背景出发,充分利用用风险管理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等相关理论和方法对海事港口建设费征收环节中的各类风险进行分析,发现和挖掘出不同责任主体、征收业务流程、财政票据流转等方面存在的风险点,同时依靠四等级风险管理方法加以分级。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泰州辖区港口建设费征收风险防控思路及对策,主要是:一是完善港口建设费征收制度,二是加强征收工作廉政教育,三是加强诚信考核机制建设,四是加强征收创新型人才培养,五是突出相关经费“杠杆”效应,六是提升信息化水平,七是强化稽查力度,丰富稽查手段,以期最终实现降低港口建设费征收流程中风险的目标。
赵婉[8](2018)在《LF公司技能员工培训课程开发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科技信息的快速进步,港口企业间的竞争已越来越激烈。一方面,港口科技设备的快速升级迭代;另一方面,要在竞争环境中取胜,港口物流行业服务标准必须要随着内外部环境因素和服务需求而不断提高,故对技能员工的技能素质要求也不断提高。由此凸显技能人员培训工作的极端紧迫性和必要性。其中根据企业自身战略规划、管理需求、人员结构、科技环境,设计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员工培训课程更是直接影响培训效果的关键所在,因此,明晰培训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发适用性强的培训课程,合理选择培训方法,是有计划、有步骤、系统地开展技能员工培训的重要基础,对企业发展具有战略意义。本文以LF公司为例,对公司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通过调查得知,作为天津港技能员工输出的主体单位,技能员工在公司员工中占比超过90%,如何更具针对性地开展好技能人员培训,帮助其尽快提高操作技能,是摆在公司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论文以LF公司技能员工中的核心工种的培训课程开发为切入点,首先从理论角度出发,阐述了培训中的常用方法和培训课程设计的原则、特点等,研究了与培训密切相关的SECI模型理论,总结出知识转化的四种方式,基于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相互转换的原理,提出了技能员工由低到高的分层级课程开发。其次,对公司技能员工的技能等级、年龄状况、学历情况及在岗年限等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并经过实际调查和测算获知码头操作过程中,实习司机及成熟司机的生产作业量的差异,明确了在工作年限、技能等级、学历等方面存在差异的不同群体对培训产生影响,获取到技能员工培训现状及主要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技能员工培训需要进行科学的课程设置,利用核心工种工作量、工作年限等数据分析结果,运用SECI理论对核心工种中电动、内燃司机、维修工及理货员岗位技能员工按新入职岗位员工、普通技能员工及队站长、班组长三类群体进行由低及高的分层级课程设置,并依据课程内容设计合理的课程实施方案,采用最为优化的培训方式,彰显课程设置优势,保障课程实施效果,确保实现技能员工整体素质提高的目标,为企业长远可持续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持。
杨筱冰[9](2017)在《QD港老港区散杂货码头公司经营利润提升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在国内外港口经营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分析了QD港老港区散杂货码头公司的经营绩效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研究文献、访谈、实地调研等方式,运用统计分析、对比分析等方法,获取多方面的数据资料,从多角度进行研究分析,深刻剖析造成公司效益下滑的各种因素,查找导致亏损的原因。通过分析看到,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集装箱运输货物的比例越来越高,散装货物吞吐量呈日益萎缩的趋势,而QD港周边多个港口竞争日趋激烈,散杂货码头公司吞吐量和收入均受到较大影响。同时,各种装卸作业的模式逐步多样化,由于散杂货码头的机械化程度仍然较低,特别是QD港老港区受生产作业场地狭小、堆场面积不足的制约,又面临人工成本、燃物料费用等各类成本刚性增长,导致公司的利润空间进一步受到挤压。目前,QD港的老港区散杂货码头公司均面临着货源不足、收入降低、成本增长的严峻形势,经营利润逐年下滑,徘徊在亏损边缘。通过研究港口收入提升和成本控制措施、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拓展产业链条等,提升企业的盈利空间,有针对性地制定各项提升经营绩效的对策,寻求保持公司长期盈利的途径。本文一方面为老港区码头公司经营效益提升提供参考,另一方面为同类散杂货码头装卸公司的转型升级和改进提供些许借鉴。
陈怀制[10](2017)在《DPCM泊位系统生产组织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近年来集装箱吞吐量的快速增长和集装箱码头船舶的大型化,给集装箱码头的生产运营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码头在保证港口服务高质量前提下,为了应对集装箱船舶在港装卸任务的增加,在承诺的时间内完成装卸作业,避免集装箱船舶压港现象的发生,纷纷采取各种措施来提高通过能力,如增加岸桥数量、扩建集装箱泊位、购置机械设施等。但是,港口受岸线资源、资金、建设周期、周围环境等条件的限制,码头短期内很难实现集装箱码头泊位、岸桥以及码头其他资源的扩充。因此,码头公司为了应对这一难题,开始探索从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发展,探索如何优化生产业务流程和组织管理,使得港口资源能够达到科学的利用,这样不仅能够应对集装箱吞吐量的快速增长和集装箱码头船舶的大型化带来的压力,也能减少船舶在港停留时间,降低港口运营成本,提高码头效益。而泊位系统是整个码头系统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货物在水陆间转运的关键环节和核心环节,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化泊位系统生产组织,提高泊位调动效率和装卸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大连港湾集装箱码头(简称DPCM,下同)成立于2004年,位于大连大窑湾港区。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港口建设取得了显着成就。但快速的发展,也在所难免的带来了一些问题。随着集装箱吞吐量的不断增加,在港口硬件设施不变的情况下,如何更加高效的运营集装箱码头,优化泊位系统生产组织,提升码头的软实力进而提高集装箱吞吐量成为了 DPCM最紧迫的问题。因此,本文在基于集装箱码头泊位系统相关理论和生产组织优化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DPCM泊位系统生产组织发展现状做出来详尽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 DPCM泊位系统生产组织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建立优化模型,利用混合遗传模拟退火算法求解,并以DPCM相关数据为例,进行算例分析,得到了较好的结果。
二、港口装卸作业现场组织与筹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港口装卸作业现场组织与筹划(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货物结存动态监测的港口堆场作业流程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项目背景 |
1.1.2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论文内容与结构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论文结构 |
2 相关技术及理论综述 |
2.1 港口堆场动态监测技术综述 |
2.1.1 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 |
2.1.2 5G关键技术分析 |
2.1.3 图像识别算法 |
2.1.4 堆场动态监测现状 |
2.2 无人机堆场动态监测可行性分析 |
2.3 流程挖掘相关理论综述 |
2.3.1 流程挖掘算法 |
2.3.2 Petri网的概念与结构 |
2.3.3 流程一致性检查 |
2.4 着色petri网 |
2.4.1 着色Petri网概述 |
2.4.2 着色Petri网定义 |
2.4.3 着色Petri网特性分析 |
2.4.4 着色Petri网应用 |
2.5 本章小结 |
3 堆场传统作业流程挖掘与分析 |
3.1 堆场管理现状总结 |
3.1.1 人工与信息系统协同程度高 |
3.1.2 堆存情况复杂 |
3.1.3 数据准确性低 |
3.1.4 数据采集和传输及时性低 |
3.1.5 资源配置不合理 |
3.1.6 具备无人机摄影测量条件 |
3.2 广州港堆场作业流程挖掘案例分析与流程诊断 |
3.2.1 案例背景介绍 |
3.2.2 Petri网理想模型构建 |
3.2.3 数据收集与预处理 |
3.2.4 一致性检查与流程诊断 |
3.2.5 性能分析 |
3.3 堆场作业流程问题总结 |
3.4 本章小结 |
4 基于货物结存动态监测的优化流程CPN建模与仿真 |
4.1 货物结存动态监测系统分析 |
4.1.1 系统概述 |
4.1.2 核心处理流程与功能描述 |
4.1.3 作业流程分析 |
4.1.4 数据流分析 |
4.2 货物结存动态监测系统对堆场作业流程影响分析 |
4.3 堆场作业流程优化 |
4.3.1 转栈作业流程优化 |
4.3.2 汽车提货作业流程优化 |
4.3.3 驳船提货作业流程优化 |
4.3.4 火车提货作业流程优化 |
4.4 堆场作业流程分层模型构建 |
4.4.1 顶层模型 |
4.4.2 转栈模型 |
4.4.3 提货模型 |
4.4.4 汽车提货模型 |
4.4.5 驳船提货模型 |
4.4.6 火车提货模型 |
4.5 模型仿真 |
4.5.1 转栈模型仿真分析 |
4.5.2 提货模型仿真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5 流程优化性能对比分析与优化建议 |
5.1 流程优化性能对比分析 |
5.1.1 作业时间 |
5.1.2 作业效率 |
5.1.3 作业成本 |
5.1.4 指令重排比率 |
5.1.5 人工参与度 |
5.2 流程优化效果评价 |
5.3 堆场作业流程优化建议 |
5.4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G港集团水产业务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及内容 |
1.4.1 研究方法和内容 |
1.4.2 论文结构框架及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发展战略相关理论基础 |
2.1 发展战略理论 |
2.1.1 战略的概念 |
2.1.2 发展战略的理论 |
2.1.3 发展战略的制定和过程 |
2.2 企业发展战略 |
2.3 SWOT分析法 |
2.3.1 优势与劣势分析(SW) |
2.3.2 机会与威胁分析(OT) |
第三章 水产行业外部环境分析 |
3.1 国际水产行业发展的宏观环境 |
3.2 基于PEST的国内总体环境分析 |
3.2.1 政治环境 |
3.2.2 经济环境 |
3.2.3 技术环境 |
3.2.4 社会和文化环境 |
3.3 广东水产行业发展环境 |
3.3.1 广东渔业产量名列全国前茅 |
3.3.2 广东水产品加工产业发展平稳 |
3.3.3 广东水产品冷链物流快速发展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G港集团水产业务发展状况及分析 |
4.1 G港集团基本情况及多元化业务发展趋势 |
4.2 G港集团水产业务发展状况 |
4.2.1 G港集团水产板块基本情况 |
4.2.2 G港集团水产业务经营情况 |
4.3 G港集团水产业务的SWOT分析 |
4.3.1 优势 |
4.3.2 劣势 |
4.3.3 机遇 |
4.3.4 威胁 |
4.4 国内其他水产集团的成功经验 |
4.4.1 上海水产集团有限公司 |
4.4.2 浙江水产城象山渔贸发展有限公司 |
4.4.3 G港水产业务与成功企业2018年主要指标对比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G港集团水产业务发展前景预测分析 |
5.1 广州水产市场分析 |
5.1.1 本地消费情况 |
5.1.2 全国乃至世界提供交易情况 |
5.1.3 全国与广州水产品人均消费额、消费量情况 |
5.2 水产业务发展相关影响因素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
5.2.1 方差分析原理介绍 |
5.2.2 单因素方差分析过程及结果 |
5.3 全国与广州水产品人均消费支出及消费量预测 |
5.3.1 全国与广州水产品人均消费支出预测 |
5.3.2 全国与广州水产品人均消费量预测 |
5.4 G港集团水产业务发展前景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G港集团水产业务发展的战略选择与实施 |
6.1 战略思路 |
6.1.1 战略思想 |
6.1.2 发展思路 |
6.2 战略选择 |
6.3 战略目标 |
6.4 战略实施 |
6.4.1 近期战略实施 |
6.4.2 远期战略实施 |
6.5 战略保障措施 |
6.5.1 近期规划保障措施 |
6.5.2 远期规划保障措施 |
6.6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3)散粮装卸能力提升研究 ——以天津港Y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
1.2.1 国外散粮装卸研究综述 |
1.2.2 国内散粮接卸研究综述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的内容 |
1.3.2 研究的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码头散粮装卸能力理论综述 |
2.1 散粮装卸能力系统理论 |
2.1.1 定义内容 |
2.1.2 基本结构 |
2.2 散粮装卸工艺流程 |
2.2.1 定义内容 |
2.2.2 装卸工艺的要求和原则 |
2.3 码头散粮通过能力 |
2.3.1 散粮通过能力的定义 |
2.3.2 码头散粮通过能力的计算方法 |
2.3.3 提升码头散粮通过能力的策略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天津港Y公司散粮装卸能力挖掘及深度解析 |
3.1 天津港Y公司现状解析 |
3.1.1 基本简介 |
3.1.2 散粮生产业务 |
3.2 散粮装卸能力资料收集 |
3.2.1 码头设施能力挖掘 |
3.2.2 散粮装卸工艺流程挖掘 |
3.2.3 筒仓储存能力挖掘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散粮装卸提升机制 |
4.1 设施设备性能提升机制 |
4.1.1 泊位承载能力提升 |
4.1.2 岸边装卸机械性能提升 |
4.1.3 提升效果 |
4.2 装卸工艺优化机制 |
4.2.1 创新散粮装卸作业工艺流程 |
4.2.2 标准化管理 |
4.3 仓储分拨能力提升机制 |
4.3.1 仓储设施升级 |
4.3.2 Y公司仓储能力提升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散粮装卸能力提升实现路径 |
5.1 装卸设施能力的挖掘与优化 |
5.1.1 码头基础能力提升 |
5.1.2 筒仓扩容工程 |
5.1.3 引进新工艺 |
5.1.4 强化生产组织管理 |
5.2 粮食周转能力的挖掘 |
5.2.1 提升机械性能 |
5.2.2 提高输运能力 |
5.2.3 创新工艺流程 |
5.2.4 加大生产组织管理力度 |
5.3 散粮装卸作业团队建设 |
5.3.1 各级领导与职能部门的重视 |
5.3.2 成立专项工作组 |
5.4 形成标准化作业规范 |
5.4.1 卸船标准 |
5.4.2 缩短设备定检流程 |
5.5 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 |
5.5.1 实行网格化管理 |
5.5.2 安全管理网格划分原则和网格划分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日照港成本分析与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框架结构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2 成本控制的理论及方法 |
2.1 关键绩效指标(KPI) |
2.2 目标成本法 |
2.3 作业成本法 |
3 日照港成本管理现状分析 |
3.1 日照港基本概况 |
3.2 日照港成本现状 |
3.3 日照港现行成本控制措施 |
4 日照港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4.1 日照港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
4.2 日照港成本控制存在问题的原因 |
5 日照港成本控制改进 |
5.1 日照港成本控制改进目标 |
5.2 日照港成本控制改进原则 |
5.3 日照港成本控制改进方案的设计 |
5.4 日照港成本控制改进方案的实施 |
5.5 日照港成本控制改进方案的实施保障 |
6 结论及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5)基于业财融合的X港口企业作业成本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业财融合的国内外研究 |
1.2.2 关于作业成本法的国内外研究 |
1.2.3 关于港口企业成本管理的研究 |
1.2.4 文献述评 |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 |
1.4 主要创新点 |
1.5 本文的结构框架 |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业财融合相关理论 |
2.1.1 业财融合的内涵 |
2.1.2 业财融合的意义 |
2.1.3 业财融合的切入点 |
2.2 作业成本法相关理论 |
2.2.1 作业成本法的概念 |
2.2.2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
2.2.3 作业成本法的特征 |
2.2.4 作业成本法的主要程序 |
2.3 业财融合与作业成本法的联系 |
2.3.1 业财融合是作业成本法的指导思想 |
2.3.2 作业成本法是践行业财融合的途径 |
2.4 港口企业的概念及其特征 |
2.4.1 港口企业的概念 |
2.4.2 港口企业的主要特征 |
2.4.3 港口企业的成本管理特征 |
2.5 本章小结 |
3 X港口企业成本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3.1 X港口企业基本概况 |
3.1.1 X港口企业的组织管理情况 |
3.1.2 X港口企业的业务情况 |
3.2 X港口企业的成本管理现状 |
3.2.1 成本结构 |
3.2.2 成本核算管理 |
3.2.3 成本控制机制 |
3.3 X港口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业财脱节问题及其后果 |
3.3.1 成本管理意识不强 |
3.3.2 成本核算不精细 |
3.3.3 成本信息传递效率低 |
3.3.4 成本管控力度不够大 |
3.4 基于业财融合的X港口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
3.4.1 必要性 |
3.4.2 可行性 |
3.5 本章小结 |
4 基于业财融合的X港口企业作业成本管理方案设计 |
4.1 基于业财融合的基本思路 |
4.1.1 以业财融合为指导思想 |
4.1.2 以作业成本法为管理工具 |
4.2 作业成本法在X港口企业的应用 |
4.2.1 以业财融合机制为应用前提 |
4.2.2 X港口企业的作业流程分析 |
4.2.3 直接费用的归集 |
4.2.4 间接费用的分配 |
4.2.5 分配成本至成本核算对象 |
4.3 实施作业成本法的预期成本管理效果 |
4.3.1 成本信息更准确多元 |
4.3.2 部门联动性增强 |
4.3.3 管控能力提升 |
4.4 本章小结 |
5 X港口企业运用作业成本法面临的问题及保障措施 |
5.1 X港口企业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
5.1.1 运用作业成本法的环境不够成熟 |
5.1.2 相关要素的确定易受主观判断影响 |
5.1.3 信息化建设有待完善 |
5.1.4 相关部门及人员存在抵触情绪 |
5.1.5 实施效果短期内不明显 |
5.2 X港口企业推行作业成本法的保障措施 |
5.2.1 营造良好环境 |
5.2.2 健全成本管控机制 |
5.2.3 完善信息系统 |
5.3 本章小结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本文的主要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曹妃甸港5000万吨煤码头项目风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港口项目理论及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
2.1 港口项目理论 |
2.1.1 港口项目内涵 |
2.1.2 港口项目特征 |
2.2 港口项目风险识别 |
2.2.1 项目风险基本概述 |
2.2.2 项目风险识别依据 |
2.2.3 项目风险识别方法 |
2.3 港口项目风险评价 |
2.3.1 项目风险评价方法 |
2.3.2 风险评价流程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曹妃甸港5000 万吨煤码头项目概况 |
3.1 曹妃甸港口发展现状 |
3.2 曹妃甸港5000 万吨煤码头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3.3 曹妃甸港5000 万吨煤码头项目筹划 |
3.3.1 曹妃甸港5000 万吨煤码头项目规划 |
3.3.2 曹妃甸港煤码头项目设计方案 |
3.3.3 曹妃甸港口项目施工安排 |
3.4 曹妃甸港5000 万吨煤码头项目参与单位 |
3.4.1 项目投资单位 |
3.4.2 项目运营单位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曹妃甸港5000 万吨煤码头项目风险识别与分析 |
4.1 生产安全风险识别与分析 |
4.1.1 自然环境风险 |
4.1.2 劳动卫生风险 |
4.1.3 突发事故风险 |
4.2 环境风险因素识别与分析 |
4.2.1 水体环境风险 |
4.2.2 大气和噪声环境风险 |
4.3 技术风险因素识别与分析 |
4.3.1 工艺设计风险 |
4.3.2 项目施工风险 |
4.3.3 配套设施风险 |
4.4 经济财务风险识别与分析 |
4.4.1 筹集资金风险 |
4.4.2 建设成本超支风险 |
4.4.3 效益管理风险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曹妃甸港5000 万吨煤码头项目风险评价与防范 |
5.1 曹妃甸港煤码头项目风险评价 |
5.1.1 风险指标权重 |
5.1.2 项目风险指标评价 |
5.2 项目风险防范 |
5.2.1 生产安全风险防范 |
5.2.2 环境风险防范 |
5.2.3 技术风险防范 |
5.2.4 经济财务风险防范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7)江苏泰州辖区港口建设费征收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海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理论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港口建设费征收风险 |
2.1.2 风险防控 |
2.2 理论基础 |
2.2.1 风险管理理论 |
2.2.2 新公共管理理论 |
2.3 港口建设费征收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
2.3.1 保障海事行业顺利发展 |
2.3.2 保证国家规费“应征不漏” |
2.3.3 维护海事人员队伍的稳定 |
2.4 港口建设费征收风险管理的可行性 |
2.4.1 征收人员素质普遍提升 |
2.4.2 征收工作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
2.4.3 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
第3章 泰州辖区港口建设费征收现状及风险分析 |
3.1 泰州辖区基本情况 |
3.1.1 泰州市情 |
3.1.2 泰州沿江港口情况 |
3.1.3 泰州海事局辖区基本情况 |
3.1.4 泰州辖区港口建设费征收基本情况 |
3.2 泰州辖区港口建设费征收工作现状 |
3.2.1 泰州辖区港口建设费征管制度 |
3.2.2 泰州辖区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 |
3.2.3 港口建设费征收操作模式 |
3.2.4 征管信息系统 |
3.2.5 泰州辖区特殊货物征收管理 |
3.2.6 泰州辖区代收单位管理 |
3.3 征管工作的成效与存在的风险 |
3.3.1 泰州辖区港口建设费征管成效 |
3.3.2 泰州辖区港口建设费征管风险 |
3.3.3 导致辖区征管工作风险的原因 |
第4章 泰州辖区港口建设费征收风险识别与分级 |
4.1 泰州辖区港口建设费征收风险识别 |
4.1.1 主客观因素中存在的风险 |
4.1.2 不同责任主体的风险 |
4.1.3 征收业务流程中的风险 |
4.1.4 财政票据流转中的风险 |
4.1.5 其他风险识别 |
4.2 泰州辖区港口建设费征收风险分级 |
4.2.1 四等级风险管理方法 |
4.2.2 基于四等级风险管理方法的港口建设费征收风险分级 |
第5章 泰州辖区港口建设费征收风险防控的对策 |
5.1 完善港口建设费征收制度 |
5.2 加强诚信考核机制建设 |
5.3 加强征管创新型人才培养 |
5.4 突出相关经费“杠杆”效应 |
5.5 基于信息化水平提升的技防 |
5.6 加强规费稽查工作力度 |
5.7 加强征收工作廉政教育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8)LF公司技能员工培训课程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向、研究方法及论文结构现状 |
1.3.1 论文研究思路 |
1.3.2 论文研究方法 |
1.3.3 论文结构 |
第2章 理论综述 |
2.1 研究范围界定 |
2.2 企业培训主要内容及步骤 |
2.2.1 员工培训需求分析方法 |
2.2.2 员工培训课程设计原则 |
2.2.3 员工培训课程设计特点 |
2.2.4 员工培训授课方法 |
2.3 SEIC模型理论基础 |
2.3.1 SECI模型的理论基础 |
2.3.2 SECI模型的运用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LF公司技能员工培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
3.1 LF公司技能人员基本状况及分析 |
3.1.1 人员分布及构成 |
3.1.2 技能人员结构分析 |
3.2 LF公司技能员工知识差距分析 |
3.3 LF公司技能员工培训现状及问题分析 |
3.3.1 技能员工培训的必要性 |
3.3.2 技能员工培训现状及分析 |
3.3.3 技能员工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培训课程设计与实施方案 |
4.1 技能员工培训课程概述 |
4.1.1 技能员工培训课程建设原则 |
4.1.2 技能员工培训课程流程 |
4.1.3 技能员工培训课程范围 |
4.2 技能员工培训课程设计 |
4.2.1 技能员工知识整合 |
4.2.2 新入职员工培训课程设置 |
4.2.3 普通技能员工培训课程设置 |
4.2.4 队站长、班组长培训课程设置 |
4.3 技能员工培训课程方案制定 |
4.3.1 技能员工培训课程实施方案 |
4.3.2 技能员工培训课程授课方式 |
4.4 培训课程实施保障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QD港老港区散杂货码头公司经营利润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发展趋势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2章 QD港老港区散杂货码头公司概述 |
2.1 公司历史和现状 |
2.2 公司近年绩效情况 |
第3章 QD港散杂货公司利润影响因素分析 |
3.1 影响收入因素 |
3.1.1 外部环境 |
3.1.2 货种结构 |
3.1.3 市场定价 |
3.1.4 国家政策法规 |
3.2 影响成本因素 |
3.2.1 固定性成本 |
3.2.2 变动性成本 |
3.3 公司管理因素 |
3.3.1 单货种效益测算 |
3.3.2 内控管理 |
3.3.3 事故因素 |
3.3.4 信息化 |
3.3.5 外部环境 |
3.4 影响利润因素敏感性分析 |
第4章 提升QD港老港区散杂货公司利润的策略 |
4.1 提升散杂货公司收入 |
4.1.1 提升市场占有率 |
4.1.2 科学定价提高收入 |
4.2 降低散杂货公司成本 |
4.2.1 降低人工成本 |
4.2.2 降低生产性成本 |
4.3 加强内部管理 |
4.3.1 运用分货种效益测算指导生产 |
4.3.2 运用先进管理手段提升绩效 |
4.4 提高信息化程度 |
4.4.1 构建统一高效的生产组织系统 |
4.4.2 实现各个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 |
4.5 扩大增值服务 |
4.5.1 提供装卸过程增值服务 |
4.5.2 推行“门到门”全程物流 |
4.5.3 开展跨区域合作经营 |
4.5.4 推进“港口产业+贸易金融”新业态 |
4.6 实施风险防范和分担 |
4.7 配套服务体系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10)DPCM泊位系统生产组织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路线图 |
第2章 集装箱码头泊位系统生产组织优化相关理论概述 |
2.1 集装箱码头泊位系统相关理论概述 |
2.1.1 集装箱码头泊位系统概述 |
2.1.2 集装箱码头泊位系统作业流程概述 |
2.1.3 集装箱码头泊位系统的特征 |
2.1.4 影响码头泊位系统的影响因素分析 |
2.2 集装箱码头生产组织优化相关理论概述 |
2.2.1 生产组织问题概述 |
2.2.2 生产组织的任务和原则 |
2.2.3 生产与作业计划 |
2.2.4 生产调度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DPCM泊位系统发展现状分析 |
3.1 DPCM概况 |
3.2 DPCM泊位系统发展现状概况 |
3.2.1 DPCM泊位情况分析 |
3.2.2 DPCM机械设备配备情况分析 |
3.2.3 DPCM航线分析 |
3.2.4 DPCM人力资源状况分析 |
3.3 DPCM泊位系统作业过程分析 |
3.3.1 DPCM泊位调度分析 |
3.3.2 DPCM泊位系统装卸作业分析 |
3.3.3 DPCM运输船型分析 |
3.3.4 DPCM泊位系统生产组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3.4 对策与建议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DPCM泊位系统优化模型建立 |
4.1 模型问题描述 |
4.1.1 泊位与岸桥的分配问题 |
4.1.2 潮汐的影响问题 |
4.1.3 问题描述 |
4.2 优化模型建立 |
4.2.1 常量与集合的说明 |
4.2.2 变量的说明 |
4.2.3 模型构建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混合遗传算法的模型求解 |
5.1 混合遗传算法基本理论 |
5.2 模型算法设计 |
5.3 DPCM算例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港口装卸作业现场组织与筹划(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货物结存动态监测的港口堆场作业流程优化研究[D]. 孙文雪. 北京交通大学, 2021
- [2]G港集团水产业务发展战略研究[D]. 万柏玲.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2)
- [3]散粮装卸能力提升研究 ——以天津港Y公司为例[D]. 冯伟. 天津科技大学, 2020(08)
- [4]日照港成本分析与控制[D]. 孟洋. 山东科技大学, 2019(05)
- [5]基于业财融合的X港口企业作业成本管理研究[D]. 张星. 广东财经大学, 2019(07)
- [6]曹妃甸港5000万吨煤码头项目风险研究[D]. 贾幼磊. 燕山大学, 2018(09)
- [7]江苏泰州辖区港口建设费征收风险管理研究[D]. 邹歆宸. 江苏大学, 2018(01)
- [8]LF公司技能员工培训课程开发研究[D]. 赵婉. 大连海事大学, 2018(01)
- [9]QD港老港区散杂货码头公司经营利润提升研究[D]. 杨筱冰.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7(07)
- [10]DPCM泊位系统生产组织优化研究[D]. 陈怀制. 大连海事大学, 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