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鹳草治疗细菌性痢疾182例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汤意远[1](2020)在《基于文献研究人与动物“痢疾”辨证论治的差异》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结合目前全球猪类传染性疾病疫情的严峻形势,加大对当代猪常见传染病“猪痢疾”的中医药治疗,通过文献研究找出中医治疗人类痢疾的辨证规律,进一步指导猪痢疾的辨证论治,促进经济发展。方法:本文通过搜集中医药治疗猪痢疾的相关文献、近现代中医药治疗人类细菌性痢疾的相关文献及明清时期治疗人痢疾的相关医案,文献经过纳入及排除标准后作为基本研究对象对病例中的症状、中药、治法、证型等信息进行规范。一,将文献资料进行规范后建立数据库分别统计症状、中药、治法、证型出现频次;二,运用频数描述方法分析不同时期人痢疾与猪痢疾症状规律及不同时期人痢疾症状、中药、治法规律;三,运用相关性分析分析不同时期人痢疾症状与猪痢疾相关性。结果:1.本研究共收集了猪痢疾相关文献26篇;现代时期人痢疾相关文献36篇;过渡时期人痢疾相关文献74篇;明清时期人痢疾相关医案资料190篇。2.利用相关性分析分别与通过文献搜索获得的人类三个不同时期(现代时期、过渡时期、明清时期)的症状作比较,其中明清时期人痢疾症状与猪痢疾症状相关性最大。3.现代时期人痢疾总症状数31个,常见症状有6个,其中黏液脓血便、腹泻、腹痛、里急后重为主要症状,发热、腹胀为次要症状。过渡时期人痢疾总症状数32个,常见症状有5个,其中黏液脓血便、腹泻、腹痛、里急后重为主要症状,发热为次要症状。明清时期人痢疾总症状数59个,常见症状有12个,其中黏液脓血便、腹泻、腹痛、里急后重为主要症状,发热、纳差、腹胀、口渴、不食、畏寒、精神不振、恶心呕吐为次要症状。4.现代时期人痢疾中药共有81味,常用中药有白芍、木香、黄连、黄芩、甘草、槟榔、当归、白头翁、大黄、山楂、秦皮、葛根、黄柏、马齿苋、地榆;按照药物功能主治分类后使用频率较高的3类药依次为清热药、补虚药、理气药。过渡时期人痢疾中药共有86味,常用中药有木香、黄柏、黄连、白芍;按照药物功能主治分类后使用频率较高的3类药依次为清热药、理气药、补虚药。明清时期人痢疾中药共有214味,常用中药有白芍、甘草、黄连、茯苓、木香、黄芩、陈皮、白术、山楂、当归、神曲、厚朴、人参、炮姜、砂仁;按照药物功能主治分类后使用频率前3类药的依次为补虚药、清热药、理气药。4.现代时期人痢疾的治法主要分为7大类,常见治法为清热燥湿、调和气血,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养阴和营、清肠化湿。过渡时期人痢疾的治法主要分为7大类,常见治法为清热燥湿、调和气血,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明清时期人痢疾的治法主要分为9大类,常见治法为清热燥湿、调和气血,温补脾肾、收涩固脱,温中燥湿、调和气血,温中调气止痢。结论:1.猪痢疾辨证可以参考明清时期的人痢疾辨证。2.人类三个不同时期痢疾的主要症状无明显差异,次要症状存在差异。3.人类三个不同时期痢疾使用频率最高的三类药物均为清热药、补虚药、理气药;而单味常用药存在差异。4.人类三个不同时期痢疾在治法方面均以清热燥湿、调和气血治法使用频率最高;但不同时期治法之间存在一定差异。5.随着时间的发展,湿热痢比例呈上升趋势,而虚寒痢、休息痢比例呈下降趋势。
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卫生防疫站[2](1974)在《老鹳草治疗细菌性痢疾182例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作者报道采用老鹳草(即尼泊尔老鹳草,牻牛儿苗科老鹳草属(Geranium nepalense Sweet),治疗182例细菌性痢疾的疗效。182例中,显效107例(58.8%),有效71例(38.5%),无效4例(2.7%),总有效率为97.3%。老鹳草尚具有分布广、产量高、采集容易,服用时未发现副作用等特点。作者还介绍了老鹳草的植物形态、药理作用及生产工艺。
孙若飞[3](2016)在《老鹳草分散片的制备及其质量标准研究》文中认为中药老鹳草(GeraniumwilfordiiMaxim.)为牻牛儿苗科老鹳草属植物。研究表明,老鹤草含有的没食子酸、鞣质类和黄酮类成分,对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但老鹳草有效成分存在溶解度差、溶出缓慢等缺点。中药分散片是一种崩解迅速、分散均匀、溶出速度快的中药新剂型,具有服用方便、溶出效率高、稳定性好等优点。本项研究将老鹳草制成分散片制剂,以改善其有效成分在体内的溶出情况,促进吸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采用磷钼钨酸—干酪素比色法测定老鹳草提取物中总鞣质的含量。通过比较温浸法、超声提取法和回流提取法的总鞣质提取率,优选乙醇回流提取法为提取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干浸膏得率和总鞣质提取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老鹳草的乙醇回流提取工艺,确定的最佳提取工艺为:18倍量50%乙醇提取3次,每次3 h。对老鹳草分散片的制备工艺进行单因素考察,确定填充剂选用微晶纤维素、崩解剂选用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黏合剂选用5%PVP的70%乙醇溶液、润滑剂选用微粉硅胶。以崩解时间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最终优选出分散片处方为:老鹳草浸膏38.5%、微晶纤维素50%、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10%、微粉硅胶1.5%。以适量5%PVP的70%乙醇溶液为黏合剂制软材,崩解剂采用内外加法,湿法制粒压片。根据2010年版中国药典对片剂的规定,对老鹳草分散片进行质量标准研究。结果显示,三批老鹳草分散片的片重差异、分散均匀性和崩解时限均符合要求,薄层定性鉴别均呈阳性。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磷钼钨酸—干酪素比色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老鹳草分散片中没食子酸、总鞣质和总黄酮的含量,以没食子酸、总黄酮和总鞣质作为测定指标,进行溶出度的测定。结果表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老鹳草分散片中没食子酸的含量,每片不少于0.73 mg;磷钼钨酸—干酪素比色法测定老鹳草分散片中总鞣质的含量,每片不少于14.23 mg;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老鹳草分散片总黄酮的含量,每片不少于9.26 mg。有效成分体外累积溶出度在15 min内达90%以上,满足速释要求。实验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老鹳草有效成分的回流提取方法及分散片的处方与制备工艺均高效、合理、稳定,为老鹳草分散片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所建立的老鹳草分散片的质量标准简便可靠,为老鹳草分散片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并对其它老鹳草传统制剂质量标准的提升提供了参考。
秦哲[4](2008)在《野老鹳草有效成分含量测定及其乙醇提取物的毒性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老鹳草具有清热解毒、活血祛风作用,它对亚洲甲型流感病毒等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凸显出很高的医用价值和广阔的开发前景。本研究进行了野老鹳草活性成分的提取及其含量测定,并对其乙醇提取物的毒性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1、野老鹳草乙醇提取物制备以95%乙醇为溶剂,采用渗漉法对野老鹳草的干燥全草粗粉进行了提取。提取物在真空干燥器中干燥,并完全除去其溶媒。1克提取物相当于生药25克。2、提取物中鞣质和总黄酮含量测定通过各类化学成分的经典特异显色反应和沉淀反应,对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预试;采用特异性显色反应结合分光光度法,以没食子酸和槲皮素为标准品,分别对野老鹳草乙醇提取物(渗漉法和超声法)中具有生理活性的鞣质和总黄酮进行含量测定,并换算成生药含量。结果:超声法提取物中鞣质含量为0.113%,总黄酮含量为0.0367%;渗漉法提取物中鞣质含量为0.091%,总黄酮含量为0.0340%。3、毒性试验在小白鼠急性毒性试验中,灌服10g/kg时未见毒性表现;其最大耐受量在30g/kg以上,可以认为野老鹳草乙醇提取物属于实际无毒;在对Wistar大白鼠的亚慢性毒性试验中,分别按0mg/kg、400mg/kg、1300mg/kg、4500mg/kg给大白鼠灌胃,观察其临床表现,做血液生理、血液生化检测,脏器指数,病理解剖组织学检查等。结果:临床无眼观异常变化;对血液生理、血液生化指标和脏器指数基本无毒性作用影响,病理组织学显微镜检无药物毒性所致病理变化。检查说明30天灌服野老鹳草乙醇提取物对大白鼠基本无毒,故临床使用安全。
韩广轩,王立新,张卫东,刘文庸,陈海生[5](2001)在《中药老鹳草的研究概况》文中提出本文综述了中药老鹳草本草考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研究概况。
王宝庆,李学彬,田志发,孙凯云,邢桂菊,高文远[6](2010)在《老鹳草现代研究概况》文中研究说明
傅启旭[7](2018)在《温阳祛湿汤口服及灌肠并脐疗治疗阳虚夹湿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研究温阳祛湿汤口服及灌肠并附子理中丸脐疗治疗阳虚夹湿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条件的60例阳虚夹湿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予以温阳祛湿汤口服及灌肠加脐疗,结合美沙拉嗪内服,对照组予以温阳祛湿汤口服,再结合美沙拉嗪内服,连续治疗3个疗程(每疗程10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的综合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疗效、主要症状疗效、肠镜下黏膜改变等情况,分析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两组对比分析,在综合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疗效、主要症状疗效、肠镜下黏膜改变等方面,由两组治疗前后疗效对比,治疗后均获得较为满意结果,且试验组在治疗腹痛症状以及肠镜下黏膜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温阳祛湿汤口服及灌肠加脐疗治疗阳虚夹湿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效果显著,无毒副作用,安全系数高,复发率低,可以进行临床推广使用。
曹旭[8](2012)在《小叶地锦止泻作用研究》文中指出小叶地锦(Euphorbia heyneana Spreng.),与传统治疗腹泻的地锦(E.humifusaWilld.)和斑地锦(E.maculata Linn.)同为大戟科(Euphorbiaceae)大戟属(EuphorbiaLinn.)地锦草组植物,《中国植物志》中记载小叶地锦有治疗腹泻的功效,但鲜见相关研究报道。本研究进行了小叶地锦化学成分预试验、总黄酮和鞣质类成分含量测定、体外抑菌试验及止泻作用试验,取得以下结果。1.化学成分预试验及总黄酮和鞣质类成分含量测定:采用试管法对小叶地锦中主要化学成分类型进行系统预试验,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进行总黄酮和鞣质类成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小叶地锦主要含有黄酮及其苷类、鞣质、生物碱、糖、多糖及其苷类、挥发油类成分,总黄酮和鞣质类成分含量分别为22.65mg/g和41.44mg/g。小叶地锦与地锦、斑地锦化学成分类型相近,总黄酮和鞣质类成分含量均高于地锦和斑地锦。2.体外抑菌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及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小叶地锦水提取物及乙酸乙酯萃取物对大肠埃希菌、鼠伤寒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小叶地锦水提取物对大肠埃希菌、鼠伤寒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的MIC分别为125、62.5、62.5、62.5mg/mL,MBC分别为125、250、62.5、125mg/mL,小叶地锦乙酸乙酯萃取物对4种菌的MIC分别为1.95、0.49、1.95、0.98mg/mL,MBC分别为1.95、7.81、7.81、3.91mg/mL,为主要抑菌活性部位。小叶地锦体外抑菌作用与地锦和斑地锦基本相同。3.止泻作用试验:采用蓖麻油、硫酸镁、大肠埃希菌3种腹泻模型及炭末小肠推进试验对小叶地锦水提取物及其萃取物的止泻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蓖麻油、硫酸镁、大肠埃希菌腹泻模型小鼠按80mg/10g(相当于生药量)剂量灌服小叶地锦水提取物,腹泻率分别为55.80%、50.90%、48.23%,腹泻指数分别为0.6148、0.5255、0.5073;蓖麻油、硫酸镁腹泻模型小鼠按20mg/10g剂量灌服小叶地锦乙酸乙酯萃取物,其腹泻率分别为0、55.32%,腹泻指数分别为0、0.5647;大肠埃希菌腹泻模型小鼠按20mg/10g剂量灌服小叶地锦正丁醇萃取物,腹泻率为56.32%,腹泻指数为0.5632。炭末小肠推进试验小鼠按80mg/10g(相当于生药量)剂量灌服小叶地锦水提物,炭末在小肠推进率为49.55%,按20mg/10g剂量灌服小叶地锦萃取后剩余物,炭末在小肠推进率为44.69%。小叶地锦水提取物对渗出性腹泻、渗透性腹泻、细菌性腹泻均有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是抑制或杀灭肠道病原菌、抑制炎性渗出和调节肠道运动。
柏冬[9](2007)在《基于CAM模型老鹳草活性物质制备工艺研究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对老鹳草、多酚成分的研究现状及药物对血管生长影响的应用进行了综述。第二章是基于CAM模型筛选出老鹳草有效部位,并进一步完善工艺参数和建立质量标准。第三章合成莽草酸系列衍生物,并对其活性进行了初步的探究。第一章对老鹳草的研究概况、多酚类的现代研究及药物对血管生长影响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老鹳草的研究概况包括本草考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三个方面。由于老鹳草中主要有效成分为多酚类成分,故对多酚类的检识、提取分离、进行了总结。现代研究表明血管的生长与多种疾病相关,不论是抑制血管新生,还是促进血管新生都对治疗疾病有一定的意义,故对促进血管生长、抑制血管生长的临床应用及筛选药物的模型进行了综述。第二章基于CAM模型筛选出老鹳草有效部位,完善工艺参数和建立质量标准。首先运用CAM模型筛选出老鹳草中促血管生成的多酚有效部位,利用化学指标完善工艺确立参数。实验得出老鹳草有效部位提取工艺为:A%乙醇,A倍量,B度温浸B次,每次A小时,过滤、合并滤液,B℃减压浓缩,至无醇味,等量乙酸乙酯萃取3次,乙酸乙酯萃取液回收至原体积B,用A%碳酸氢钠溶液萃取B次,调pH值至C,等量乙酸乙酯萃取3次,B℃减压回收至干。运用高效液相初步建立了老鹳草有效部位指纹图谱,发现随着老鹳草提取部位血管增生作用的增加,Rt=32的峰的面积随之增加,这提示我们此化合物可能有促进血管增生的作用。初步建立了老鹳草药材及有效部位质量控制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老鹳草药材及有效部位中总多酚的含量进行了测定。以没食子酸为指标性成分,采用磷钼钨酸比色法,没食子酸的标准曲线为Y=48.02X+0.081,r=0.9998,表明没食子酸在0.0026-0.013mg/ml之间与吸收度线性关系良好。经测定药材中总多酚含量为6.75%,有效部位中总多酚的含量为62.5%。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老鹳草药材及有效部位中没食子酸进行了含量测定。没食子酸的标准曲线为Y=1984-9.72 X , r=0.9994,表明没食子酸在0.08~0.72|ìg之间与吸收度线性关系良好。经测定老鹳草中的没食子酸含量为0.035%,有效部位中没食子酸含量为0.51%。运用气相色谱初步检测有效部位中残留乙酸乙酯,没有检出乙酸乙酯。第三章对莽草酸系列衍生物进行有机合成,合成出两个化合物:5-O-cinnamyl-(-) methyl shikimate、3-O-galloyl-(-)- hydroshikmic acid,利用CAM对合成出的化合物的活性进行了初试,实验得出5-O-cinnamyl-(-) methylshikimate有一定的抑制血管增生的作用。
尹海波[10](2007)在《东北产老鹳草类药材的生药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老鹳草具有祛风湿、通经络、止泻痢的功能,中医用于风湿痹痛、麻木拘挛、筋骨酸痛、泄泻痢疾等证;通过实地考察和市场调查发现,除药典规定的品种外,老鹳草属多种植物在不同地区作老鹳草药材使用,其中我国老鹳草属植物大约有56种,东北地区有13种,品种使用混乱;因此本课题以东北地区市售老鹳草药材的主流商品及其同科属的老鹳草混淆品种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宏观、组织、细胞及其分子水平上的鉴别方法,并对其质量进行系统的比较分析研究;同时对资源丰富的鼠掌老鹳草的化学成分、药理药效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为进一步开发新的药用植物资源打下一定的基础。本研究共分5部分第一部分:老鹳草类药材的鉴别研究,首次采用X射线衍射的方法对不同品种的药材进行鉴别,建立了XRD识别模式,并进行了谱图的相似度分析;采用红外光谱鉴别法对其进行图谱鉴别及相似度分析;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不同种老鹳草进行深入的比较研究,考察其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所用方法准确、可靠,并建立了该类药材RAPD分子标记识别模式。采用常规粉末制片的方法对不同品种的根、茎、叶的粉末特征进行深入的比较鉴别;采用石蜡制片的方法对不同品种的根、茎、叶、花萼的横切面组织构造进行比较鉴别;首次采用显微定量法对不同品种进行比较鉴别。采用醋酐-浓硫酸法对该类药材不同品种的孢粉学特征进行比较研究;采用常规制片结合显微摄影的方法对不同品种的染色体进行了核型比较和统计分析;采用单一紫外谱线与紫外谱线组法相结合的手段对不同品种进行比较鉴别;本课题研究采用多种方法对药材进行比较鉴别,改变了单一方法对药材鉴别的局限性和不准确性,为该类药材的品种鉴别、基源鉴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二部分:老鹳草类药材的质量研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不同品种老鹳草的主要成分总黄酮进行了含量比较分析;首次采用总酚测定法对主要成分总鞣质进行了含量比较分析。采用HPLC法对没食子酸进行了含量比较;结果表明了各组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不同品种老鹳草药材质量的差异;第三部分:鼠掌老鹳草的化学成分研究,采用溶剂萃取、硅胶和Sephadex LH-20为填料的反复柱层析的方法对资源丰富的鼠掌老鹳草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从鼠掌老鹳草的干燥地上部分分离并鉴定了5种化合物,分别为胡萝卜苷、山奈酚、山奈酚-7-O-鼠李糖苷、山奈酚-3-7-O-α-L-二鼠李糖苷和没食子酸。第四部分:鼠掌老鹳草的药效研究,根据老鹳草具有止泻痢的功能,首次采用番泻叶致腹泻法、小鼠小肠推进试验和新斯的明致小鼠小肠推进亢进试验对鼠掌老鹳草和老鹳草的抗腹泻药理作用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鼠掌老鹳草水煎液对番泻叶所致小鼠湿粪颗粒增加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可见其有止泻作用;鼠掌老鹳草水煎液对正常小鼠小肠运动有抑制作用,对推进机能亢进的小鼠小肠运动也有抑制作用;提示鼠掌老鹳草对正常及功能亢进状态的胃肠活动均有抑制作用。第五部分:药材老鹳草的质量标准研究,首次制定了05版药典规定的该药材三个来源品种的较为详尽的质量标准;建立了老鹳草中总黄酮、总鞣质及没食子酸的含量测定方法,并进行了显微鉴别、薄层鉴别、水分、灰分、浸出物等项的测定。本文综合运用了中药鉴定、中药分析、中药药理、统计数学、计算机技术等多种现代研究方法和手段,建立了多种老鹳草药材的鉴别模式,进行了质量评价,并对鼠掌老鹳草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及药效学考察;实验方法可行、结果准确,为老鹳草药材的系统开发与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有意义的探索。
二、老鹳草治疗细菌性痢疾182例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老鹳草治疗细菌性痢疾182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文献研究人与动物“痢疾”辨证论治的差异(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
1 人痢疾与猪痢疾对比 |
1.1 病原学 |
1.2 流行病学 |
1.3 临床表现 |
2 治疗进展与挑战 |
2.1 猪痢疾 |
2.2 人痢疾 |
第二部分 资料与方法 |
1 文献来源 |
2 文献检索方式与策略 |
2.1 猪痢疾文献检索 |
2.2 现代时期人痢疾文献检索 |
2.3 过渡时期人痢疾文献检索 |
2.4 明清时期医案收集 |
3 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 |
3.1 猪痢疾 |
3.2 现代时期人痢疾 |
3.3 过渡时期人痢疾 |
3.4 明清时期人痢疾 |
4 数据规范化 |
4.1 症状统一 |
4.2 中药统一 |
4.3 证型统一规范 |
5 统计方法 |
结果 |
1 一般资料 |
2 症状 |
2.1 猪痢疾症状频次统计分析 |
2.2 现代时期人痢疾症状频次统计分析 |
2.3 过渡时期人痢疾症状频次统计分析 |
2.4 明清时期人痢疾症状频次统计分析 |
3 中药 |
3.1 现代时期人痢疾药物统计分析 |
3.2 过渡时期人痢疾药物统计分析 |
3.3 明清时期人痢疾药物统计分析 |
4 治法 |
4.1 现代时期人痢疾治法统计分析 |
4.2 过渡时期人痢疾治法统计分析 |
4.3 明清时期人痢疾治法统计分析 |
4.4 三个时期证型 |
讨论 |
1 中医对痢疾的认识 |
1.1 病因病机 |
1.2 辨证分型 |
1.3 中医药治疗 |
2 猪痢疾中医药治疗 |
3 不同时期人痢疾的认识 |
3.1 症状 |
3.2 中药 |
3.3 治法 |
3.4 讨论 |
4 不足与展望 |
4.1 不足 |
4.2 展望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表A 猪四诊 |
附表B 猪痢疾纳入文献 |
附表C 现代时期痢疾纳入文献 |
附表D 过渡时期痢疾纳入文献 |
附表E 明清时期痢疾参考著作 |
综述 细菌性痢疾的中西医治疗及其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3)老鹳草分散片的制备及其质量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本论文常用缩写词说明 |
第一章 前言 |
1.1 老鹳草研究与应用概况 |
1.1.1 本草考证及鉴别 |
1.1.2 老鹳草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现状 |
1.1.3 老鹳草属植物的药理作用 |
1.1.4 老鹳草制剂及临床应用 |
1.2 中药分散片的研究概况 |
1.2.1 分散片的处方以及辅料选择 |
1.2.2 分散片制备工艺 |
1.3 质量评价 |
1.4 老鹳草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 |
1.5 立题依据 |
第二章 老鹳草提取工艺考察 |
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2.2 方法与结果 |
2.2.1 老鹳草产地的选择 |
2.2.2 磷钼钨酸—干酪素比色法测定老鹳草提取物中鞣质的含量 |
2.2.3 老鹳草总鞣质得率的测定 |
2.2.4 老鹳草有效成分提取—单因素考察 |
2.2.5 老鹳草有效成分提取—正交实验优化 |
2.2.6 验证试验 |
2.3 讨论与小结 |
第三章 老鹳草分散片的处方及工艺优化 |
3.1 仪器与试剂 |
3.2 方法与结果 |
3.2.1 浸膏与辅料的处理 |
3.2.2 浸膏与辅料质量比的确定 |
3.2.3 日服剂量的确定 |
3.2.4 分散片的制备 |
3.2.5 崩解时间的考察 |
3.2.6 制剂处方的单因素考察 |
3.2.7 老鹳草分散片处方的优选 |
3.2.8 老鹳草分散片制备工艺的确定 |
3.3 讨论与小结 |
第四章 老鹳草分散片质量标准的研究 |
4.1 仪器与试剂 |
4.2 方法与结果 |
4.2.1 老鹳草分散片的鉴别 |
4.2.2 老鹳草分散片的制剂质量检查 |
4.2.3 老鹳草分散片中没食子酸含量测定 |
4.2.4 老鹳草分散片中总鞣质含量测定 |
4.2.5 老鹳草分散片总黄酮含量测定 |
4.3 老鹳草分散片质量标准草案 |
4.4 讨论与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5.1 全文小结 |
5.1.1 老鹳草提取工艺的研究 |
5.1.2 老鹳草分散片处方工艺的研究 |
5.1.3 老鹳草分散片质量标准的研究 |
5.2 创新点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野老鹳草有效成分含量测定及其乙醇提取物的毒性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1 研究目的 |
1.2 研究意义 |
2 老鹳草研究概况 |
2.1 本草考证 |
2.2 分布与资源 |
2.3 分类及鉴别 |
2.4 化学成分 |
2.5 提取方法 |
2.6 含量测定 |
2.7 药理作用 |
2.8 制剂及临床应用 |
2.9 展望 |
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3.1 野老鹳草活性成分的提取 |
3.2 乙醇提取物中化学成分预试及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
3.3 毒性试验 |
第二章 野老鹳草乙醇提取物的制备及其化学成分预试验 |
1 野老鹳草乙醇提取物的制备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野老鹳草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预试验 |
2.1 试验药品 |
2.2 主要试剂的配制(陆蕴如,1995)(中国科学院药物研究所,1983) |
2.3 预试液的准备 |
2.4 预试方法(陆蕴如,1995)(中国科学院药物研究所,1983)(谭远友等,2001) |
2.5 预试结果 |
3 讨论 |
第三章 野老鹳草提取物中具有生理活性的鞣质及总黄酮含量测定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国家药典委员会,2005)(梁生旺等,2001) |
2 结果 |
2.1 野老鹳草中具有生理活性的鞣质含量的测定 |
2.2 野老鹳草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
3 讨论 |
第四章 野老鹳草乙醇提取物的毒性试验 |
1 野老鹳草乙醇提取物急性毒性试验 |
1.1 材料与方法 |
1.2 结果 |
2 野老鹳草乙醇提取物对WISTAR 大白鼠亚慢性毒性试验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作者简介 |
(5)中药老鹳草的研究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老鹳草药材 |
2 化学成分 |
2.1 鞣质 |
2.2 黄酮类 |
2.3 挥发油 |
2.4 有机酸类 |
2.5 其他成分 |
3 药理作用 |
3.1 抗菌作用 |
3.2 抗病毒作用 |
3.3 抗氧化作用 |
3.4 保肝作用 |
3.5 抗炎、免疫和镇痛作用 |
3.6 止咳作用 |
3.7 抑制诱变作用 |
3.8 其它 |
4 临床应用 |
(7)温阳祛湿汤口服及灌肠并脐疗治疗阳虚夹湿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一、临床资料 |
(一)UC研究对象 |
(二)UC西医诊断标准 |
(三)UC中医诊断标准 |
(四)UC病例纳入及排除标准 |
(五)UC两组资料可比性分析 |
二、研究方法 |
(一)本试验研究治疗用药 |
(二)用药方法 |
(三)观察时间周期 |
(四)疗效判定 |
(五)统计方法 |
三、治疗结果 |
(一)综合疗效比较 |
(二)中医症候疗效比较 |
(三)治疗后主要症状疗效比较 |
(四)治疗前、后中医症状总积分比较 |
(五)治疗后Baron内镜下分级评分比较 |
(六)改良的Mayo评分比较 |
四、安全性观察 |
五、随访调查 |
讨论 |
一、西医关于UC发病机制的认识 |
(一)遗传因素 |
(二)免疫因素 |
(三)感染因素 |
(四)饮食因素 |
(五)其他因素 |
二、中医对于UC的认识 |
三、本试验方案分析 |
(一)方解分析 |
(二)组方药物分析 |
(三)灌肠术的应用分析 |
(四)脐疗分析 |
四、研究结果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发表论文 |
(8)小叶地锦止泻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地锦草的研究进展 |
1.1 地锦草性状及其质量控制研究 |
1.1.1 性状 |
1.1.2 地锦草质量控制研究 |
1.2 地锦草化学成分研究 |
1.2.1 黄酮类化合物 |
1.2.2 鞣质及多元酚类化合物 |
1.2.3 甾醇及三萜类化合物 |
1.2.4 其他成分 |
1.3 地锦草黄酮类和鞣质类成分提取工艺研究 |
1.4 地锦草药理作用研究 |
1.4.1 抑菌作用 |
1.4.2 抗氧化作用 |
1.4.3 止血作用 |
1.4.4 保肝作用 |
1.4.5 镇痛作用 |
1.4.6 其他作用 |
1.5 地锦草临床应用 |
1.6 小结 |
第二章 腹泻的研究进展 |
2.1 腹泻的类型及模型建立方法 |
2.1.1 腹泻的类型 |
2.1.2 腹泻模型的建立方法 |
2.2 天然药物治疗腹泻的机制 |
2.2.1 抗菌或抗病毒作用 |
2.2.2 抑制肠道运动 |
2.2.3 抗炎作用 |
2.2.4 综合作用 |
2.2.5 其他作用 |
2.3 小结 |
试验研究 |
第三章 小叶地锦化学成分预试验及总黄酮和鞣质类成分含量测定 |
3.1 材料和方法 |
3.1.1 材料 |
3.1.2 方法 |
3.2 结果 |
3.2.1 小叶地锦化学成分预试验 |
3.2.2 小叶地锦总黄酮和鞣质类成分含量测定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第四章 小叶地锦体外抑菌作用研究 |
4.1 材料和方法 |
4.1.1 材料 |
4.1.2 方法 |
4.2 结果 |
4.2.1 抑菌作用测定 |
4.2.2 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测定 |
4.3 讨论 |
4.4 小结 |
第五章 小叶地锦止泻作用研究 |
5.1 材料和方法 |
5.1.1 材料 |
5.1.2 方法 |
5.2 结果 |
5.2.1 对蓖麻油腹泻模型小鼠的治疗试验 |
5.2.2 对硫酸镁腹泻模型小鼠的治疗试验 |
5.2.3 对大肠埃希菌腹泻模型小鼠的治疗试验 |
5.2.4 对小肠运动的影响试验 |
5.3 讨论 |
5.4 小结 |
结论 |
进一步研究课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9)基于CAM模型老鹳草活性物质制备工艺研究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综述 |
第一节 老鹳草研究概况 |
第二节 植物多酚的现代研究 |
第三节 药物对血管生长影响的应用 |
第二章 老鹳草有效部位制备方法研究 |
第一节 老鹳草对鸡胚绒毛尿囊膜新生血管生长的实验研究 |
第二节 老鹳草有效部位提取工艺优选 |
第三节 老鹳草药材及有效部位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
第三章 莽草酸衍生物合成及活性探讨 |
第一节 莽草酸衍生物合成路线设计 |
第二节 合成实验部分 |
第三节 合成产物对鸡胚绒毛尿囊膜新生血管生长的实验研究 |
总结 |
附图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东北产老鹳草类药材的生药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名词术语对照 |
Abstract |
摘要 |
前言 |
第一章 老鹳草的本草考证、资源分布及入药调查 |
第一节 老鹳草类药材的本草考证 |
第二节 老鹳草的资源分布 |
第三节 老鹳草类药材的原植物入药情况调查 |
第二章 东北地区老鹳草类药材的生药鉴定研究 |
第一节 植物形态鉴别研究 |
第二节 显微鉴定研究 |
组织构造鉴别研究 |
粉末鉴定研究 |
显微定量鉴别研究 |
第三节 孢粉学研究 |
第四节 细胞学研究—染色体核型分析 |
第五节 分子生物学研究—RAPD标记研究 |
第六节 光谱学研究 |
红外光谱鉴别及相似度分析 |
单一紫外光谱及紫外谱线组法鉴别 |
第七节 XRD图谱及相似度分析 |
第三章 东北地区老鹳草类药材的质量研究 |
第一节 总黄酮的含量比较研究 |
第二节 总鞣质的含量比较研究 |
第三节 没食子酸的含量比较研究 |
第四章 鼠掌老鹳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
一 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二 实验部分 |
三 化学成分的波谱数据 |
四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鼠掌老鹳草的抗腹泻药效研究 |
第一节 对实验性腹泻的影响 |
第二节 对胃肠运动功能的影响 |
第六章 药材老鹳草的质量标准研究 |
第一节 老鹳草的质量标准 |
第二节 老鹳草质量标准的起草说明 |
结语 |
综述 |
致谢 |
简历 |
四、老鹳草治疗细菌性痢疾182例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文献研究人与动物“痢疾”辨证论治的差异[D]. 汤意远.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3)
- [2]老鹳草治疗细菌性痢疾182例临床观察[J]. 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卫生防疫站. 中草药通讯, 1974(05)
- [3]老鹳草分散片的制备及其质量标准研究[D]. 孙若飞.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16(07)
- [4]野老鹳草有效成分含量测定及其乙醇提取物的毒性试验研究[D]. 秦哲.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8(10)
- [5]中药老鹳草的研究概况[J]. 韩广轩,王立新,张卫东,刘文庸,陈海生. 药学实践杂志, 2001(01)
- [6]老鹳草现代研究概况[J]. 王宝庆,李学彬,田志发,孙凯云,邢桂菊,高文远. 中国林副特产, 2010(06)
- [7]温阳祛湿汤口服及灌肠并脐疗治疗阳虚夹湿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D]. 傅启旭.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8(01)
- [8]小叶地锦止泻作用研究[D]. 曹旭.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01)
- [9]基于CAM模型老鹳草活性物质制备工艺研究Ⅰ[D]. 柏冬.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03)
- [10]东北产老鹳草类药材的生药学研究[D]. 尹海波.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