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千斤顶卸下滚轮

用千斤顶卸下滚轮

一、用千斤顶拆卸支重轮(论文文献综述)

胡叶江[1](2020)在《连续梁墩顶转体可拆卸球铰结构分析及试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桥梁转体施工是在非设计轴线上选择更有利的位置浇筑或拼装梁体,适用于各种复杂的场地条件,所以转体施工法在跨越深谷急流和既有线路的桥梁施工中最为常见。特别是墩顶转体施工法,由于其在经济性和安全性方面的优势,近年来在多座连续梁中使用。但是,墩顶转体施工法也存在几方面的不足:转体完成后体系转换过程中顶升梁体存在安全隐患、墩身臃肿、球铰不能重复使用。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可拆卸钢球铰,并进行了以下研究工作:(1)研究了转体施工中的转体系统的组成,在常见球铰的基础上添加楔形块和环形套箍,提出了可拆卸钢球铰。通过参考机械设计原理,设计了多齿轮并联驱动的牵引驱动系统。详细介绍了可拆卸钢球铰和齿轮驱动系统的结构形式和工作原理、布置形式以及转体完成后转体设备的拆卸方法。从理论上对可拆卸球铰和齿轮驱动系统进行了计算,分析了球面滑板的应力分布、楔形块的摩擦条件、环形套箍的应力分布、转体启动牵引力以及齿轮驱动系统的驱动能力。并且以100m连续梁墩顶转体为例,对可拆卸球铰和齿轮驱动系统进行了计算,转体设备满足使用要求。(2)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可拆卸钢球铰和液压马达底座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球铰整体和各组件的应力和位移的分布特点,并分析了不同摩擦系数对球铰受力的影响。模拟马达底座在转动过程中的受力,确保其具有足够的水平刚度。(3)制作1:1可拆卸钢球铰模型,进行了最大荷载为50000k N的竖向承载力试验,测试了球铰的竖向变形并得到了荷载-位移曲线,测试了环形套箍的应力并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并根据试验对球铰的结构进行改进。

柏元强[2](2018)在《切段式甘蔗收割机三角履带底盘设计与试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甘蔗是我国南方主产的经济作物,也是制糖的原材料。我国甘蔗种植面积在全球排名第三,其蔗糖产量约占世界主要产糖国总产量的6.28%。但我国甘蔗产机械化收获技术还比较落后,机械收获率还不到1%,造成了我国甘蔗产业效率低,成本高的状况。甘蔗主产区广西和云南60%以上是丘陵山区蔗田,而现有的收割机对丘陵山地的适应能力差,主要表现为爬坡行走效率低,转向灵活性能差,整机的稳定性低,起伏地面可能还会造成收获机的倾翻。研发一种适应丘陵山区的甘蔗收割机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针对现有甘蔗收割机对丘陵地面适应性差的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适应丘陵山地的三角履带底盘。并对设计的底盘主要零部件进行了有限元静应力分析以及动态试验测试;对所设计的转向系统进行理论与试验的对比分析及验证。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1)完成了三角履带底盘总体设计。主要包括三角履带轮和平履带轮构成的行走装置与机械转向系统。(2)在分析地面对履带作用力的基础上对底盘的通过性、行驶阻力、转弯半径和行走稳定性进行了计算。整机的接地比压值为82.94 MPa,符合多数履带车辆的接地比压值范围;爬坡角25°时的行驶阻力为88.06 kN,整机的动力满足要求;整机的转弯半径为6.4 m;在25°坡道上的横向和纵向稳定性符合要求。(3)完成了前、后履带总成和关键零部件设计。设计的前三角履带的机架可绕着三角履带驱动轮安装架的连接销轴转动、后平履带可绕轮桥连接架的连接轴摆动,以适应地面坡度变化;后桥可绕其与车架的连接轴在横截面内摆动,当左右履带处于不同高度地面时,减少整机的横向侧倾,提高整机对地面适应性和行驶稳定性。(4)底盘关键零部件强度和刚度计算。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分析了关键零部件的应力状况,根据其应力分布图和变形云图,判断了零件设计的合理性以及不足之处,为改进再设计了提供指导与参考。(5)底盘关键零部件动应力测试与分析。对各零件的动态应力进行测试,并结合静应力测试结果,校核动态载荷下的强度。结果表明:三角履带的履带驱动轮安装架的内板与水平板焊接处出现应力集中,最大静应力达到175.73 MPa,动态安全系数1.36,低于工程安全系数取值1.52.0,有待改进设计;机架、支重轮安装架、后驱动轮安装架、后桥的安全系数都大于2.0,满足强度要求;轮桥连接架在转向时动态应力达到254.97 MPa,安全系数仅为1.08,安全系数偏低,后期应改进设计。(6)测试了样机的转弯半径。结果表明:车速对转弯半径有一定的影响,样机在低速档转弯时最小转弯半径达到6.13 m,高速档转弯时转弯半径为6.56 m,与理论计算的最小转弯半径6.40 m比较接近。采用本文设计的三角履带行走系统的甘蔗收割机在田间进行了收获作业试验,收割机对地形坡度变化的适应性明显优于现有的履带式甘蔗收割机。本文将三角履带与平履带组合应用在甘蔗收割机上,为国内外首次,具有创新性。

沈逸强[3](2016)在《郭金良桂峰传统建筑修缮技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传统建筑不仅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而且在当今人居环境空间的构建中依然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存在千百年的传统建筑其生存状况正在面临消亡威胁。一方面,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许多传统建筑修缮技术失传,致使大量传统建筑因缺少及时必要的维护、修缮而逐步损毁;另一方面,由于人们生活观念的改变,使用者为满足现代生活要求对传统建筑进行随意拆改,加速了它们的消亡进程。保护传统建筑,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修缮、功能改善势在必行,但目前许多修缮团队的修缮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传统建筑因不恰当的修缮而受到“修缮性”破坏的现象十分严重。要真正拯救和保护这些传统建筑,需要有科学合理的修缮技艺来支撑。本文以福建省优秀修缮团队郭金良匠师团队修缮桂峰村典型明清传统建筑七家楼(民居)、玉泉书斋(书斋)的修缮工程及其技艺为例,分析、梳理和揭示民间匠人修缮传统建筑的技艺,结合其他传统建筑修缮相关资料,展开民间传统建筑修缮技艺的过程与经验要点系统的记录、整理和分析,凝练民间匠人修缮传统建筑的技艺精要。本研究主要内容分为修缮前的准备工作、修缮中的木作技艺、修缮中的瓦石作技艺三大部分。研究郭金良团队在桂峰传统建筑修缮工程中施工前的一些重要技术工作及其经验技艺以及施工中针对重要修缮部位所采用的成熟的技艺,并对研究内容及相关问题进行比较分析和总结。本研究内容结构安排、表达方式与特点:其一、由于在两座案例在修缮方法上有很多共通之处,故研究论文的主要结构以七家楼修缮工程为主线,在一些重要技艺工序环节结合玉泉书斋修缮工程作补充和对比;其二、以工程全程跟踪、工匠访谈、文字记述、图片说明和作图解构诠释等方式来梳理、分析和表达主要修缮技艺和技术环节的内容。本文较系统地分步整理了一个民间传统建筑修缮匠师团队在民间传统建筑修缮工程中的传统修缮技艺的重要技艺工序和技术环节。在记述与表达方法上后续研究尚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深化,进一步揭示民间传统建筑修缮匠师的所思、所想,理解匠师技艺的精要所在。

解惠盛[4](2015)在《495HR电铲底架梁裂纹原因分析及焊修工艺》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针对495HR电铲履带架底架梁出现裂纹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防止裂纹出现的一些方法和一套底架梁焊修的工艺流程。

张雷[5](2011)在《连续梁桥平转施工关键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近年来公路铁路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路网密度明显增加,新建桥梁与现有公路、铁路的立体交叉问题日益常见。为了减少上行桥梁施工对下行交通(特别是铁路运行)的影响,采用平转施工的连续梁桥越来越多。连续梁桥平转施工时,转体段一般采用支架现浇的方法进行制作,其合理分段长度及支架拆除方式对结构的影响、转体过程的安全及稳定监测等问题,目前国内相关研究较少。为此,本文依托山西省交通厅2010年科技计划“大跨度超万吨级连续箱梁桥转体关键技术研究”及长平高速公路微子立交桥平转工程做了如下工作:①针对转体段分段支架施工,分析了不同分段长度对主梁受力性能的影响,计算和比较了混凝土收缩、徐变效应、预应力张拉效应及主梁应力和位移随分段长度变化的规律。②在现浇梁与底模支架之间不同摩阻系数、不同模板约束的条件下,计算了预应力筋张拉时主梁的应力和位移,分析和讨论了梁体有效应力与上述多种因素的关系,提出了降低底模支架摩阻力的措施。③分析了支架现浇施工过程中支架受力的变化过程,讨论了一次拆架和分节段拆架对桥梁施工监控的影响;研究和比较了依托工程不同拆架方式下主梁受力、主梁位移、支架受力,讨论了各种拆架方式的利弊,提出了一种优化的拆架方案,并在依托工程中得到成功应用。④通过对微子立交桥转体过程的监测与分析,提出转体过程的控制要点和注意事项。

董晶晶[6](2008)在《大件物流组织与运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件物流因其承运对象的大型化以及特殊性,使其在具体的运输实施时不仅关系到货物运输本身的安全,而且关系到社会及环境的安定,甚至会直接影响到构建和谐社会。如何实现最有效、最合理、最经济地运用大件货物运输相关的设施与设备,不断提高大件货物运输工作质量的问题,是我们大件货物运输时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以大件货物为研究对象,大件货物的物流涉及到我国大型项目建设中需要解决的很多问题。论文首先针对大件货物的特性以及大件货物的物流系统进行了特性分析,并研究了大件物流技术设备情况。其次,本文重点阐述了大件物流组织与运营系统的构建,并分别详细地阐明了大件物流系统中的运输子系统、装卸搬运子系统和信息子系统的构建。本文最后以大件物流的实例具体论证了组织运营的全过程。本文所分析的大件物流的特性、对大件物流的实证研究,皆紧密结合大件物流实际,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该研究可以为我国大型工程建设项目中面临的大件货物运输方案的设计和实施提供完善的借鉴方案和宝贵经验。

巩青松[7](2008)在《履带式工作车辆设计及分析的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履带式车辆具有接地面积大、接地比压小、附着性能好、爬坡能力强、转弯半径小、跨沟越埂能力强等特点,因此,在农业、工程建筑、现代军事等领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履带式工作车辆兼具行走和作业两种功能,应用日益广泛。对履带式工作车辆的共性问题进行研究,有助于形成履带式工作车辆的理论与方法,对履带式工作车辆的开发具有指导意义,从而提高履带式工作车辆的自主设计水平和能力,促进履带式工作车辆的推广与应用。本论文以企业委托的一种中功率履带移动式排灌车的研制项目为背景,以车辆工程、机械设计与制造、履带—地面力学等理论为基础,对履带式工作车辆的性能建模、动力共用与切换方法、关键机构的设计方法等共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成功研制了履带式排灌车样机,仿真与试验结果说明了本文理论研究成果的正确性与有效性。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对履带式工作车辆的总体布局、动力共用匹配与切换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履带式工作车辆总体布局的方法和遵循的原则,建立了履带式工作车辆在不同工作情况下,动力匹配的计算模型,构建并比较了履带式工作车辆动力切换的方案。2、对与履带式行走装置有密切关系的土壤物理机械性质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履带式工作车辆进行了直线行驶性能、转向性、稳定性和越野通过性建模研究,分析了车辆的几何外形及重心位置对车辆机动性能的影响。3、针对履带式工作车辆兼具行走和作业两种功能的特点,将机械传动与液压传动相结合,形成了履带式工作车辆行走系与传动系的设计方法。4、建立了台车架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对台车架进行了静力特性分析和模态分析,计算出台车架在两种典型的工作情况下的应力和应变。此外对台车架进行了模态分析,得到了台车架的固有频率和振型。5、完成了履带式排灌车样机的试制,并对样机进行了排灌功能验证、振动试验和行驶试验,振动试验的结果验证了台车架的有限元计算模型,行驶试验得出了从发动机到行走系总的传动比和履带在混凝土路面上的滑转率。

刘锡浦,周兆喜[8](2007)在《发动机电启动机的常见故障》文中研究说明介绍了发动机电启动机的常见故障。

郭艳成[9](2006)在《LB-700K型半履带防陷装置》文中认为

贺吉范[10](2003)在《拖拉机使用维修小经验八则》文中指出

二、用千斤顶拆卸支重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千斤顶拆卸支重轮(论文提纲范文)

(1)连续梁墩顶转体可拆卸球铰结构分析及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桥梁转体施工的发展
    1.3 转体技术研究现状
        1.3.1 支承系统
        1.3.2 牵引驱动系统
        1.3.3 平衡系统
    1.4 墩顶转体目前存在的问题
    1.5 本文研究内容
2 可拆卸球铰的结构设计理论
    2.1 引言
    2.2 可拆卸转体设备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
        2.2.1 可拆卸球铰
        2.2.2 齿轮驱动系统
        2.2.3 转体设备的拆卸
    2.3 可拆卸球铰的理论分析与计算方法
        2.3.1 球面滑板应力计算方法
        2.3.2 楔形块自锁条件分析
        2.3.3 启动摩阻实测方法
        2.3.4 转体牵引力计算
    2.4 齿轮驱动系统的设计理论
        2.4.1 齿轮传动简介
        2.4.2 齿轮驱动方案
    2.5 某高速铁路100m连续梁墩顶转体算例
        2.5.1 球面滑板的计算
        2.5.2 环形套箍受力计算
        2.5.3 液压马达驱动能力计算
    2.6 本章小结
3 可拆卸球铰和马达底座的有限元模拟分析
    3.1 引言
    3.2 有限元接触分析理论
        3.2.1 有限元基本原理
        3.2.2 接触理论
        3.2.3 有限元接触算法
    3.3 可拆卸球铰的有限元分析
        3.3.1 模型介绍
        3.3.2 滑板摩擦系数的影响
        3.3.3 可更换球铰整体计算结果
        3.3.4 球铰上盘、下盘和底座的计算结果
        3.3.5 楔形块结果分析
        3.3.6 UHMWPE滑板计算结果
        3.3.7 环形套箍计算结果
    3.4 液压马达底座的有限元分析
        3.4.1 模型介绍
        3.4.2 计算结果
    3.5 本章小结
4 可拆卸球铰的试验研究
    4.1 试验目的
    4.2 试件制作
    4.3 试验装置
    4.4 试验加载制度
    4.5 试验结果与分析
        4.5.1 环形套箍应力测试结果
        4.5.2 球铰竖向变形结果
        4.5.3 球铰摩擦副试验结果
    4.6 试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结构改进
    4.7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
    5.2 主要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2)切段式甘蔗收割机三角履带底盘设计与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制约我国甘蔗机械化收获的因素
    1.3 三角履带行走装置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1.3.1 三角履带行走装置的结构
        1.3.2 国外对三角履带的研究
        1.3.3 国内对三角履带的研究
        1.3.4 三角履带的实际运用
    1.4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和目标
        1.4.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的技术路线
    1.6 本章小结
2 三角履带底盘性能分析
    2.1 三角履带甘蔗收割机的整机主要参数及底盘布置
        2.1.1 三角履带甘蔗收割机的整机主要参数
        2.1.2 三角履带甘蔗收割机的整体布置
    2.2 地面对三角履带行驶系统的作用
        2.2.1 附着力
        2.2.2 地面通过性能
    2.3 三角履带的行驶阻力分析
        2.3.1 履带行驶的内部阻力
        2.3.2 履带行驶的外部阻力
    2.4 转向系统的理论分析
        2.4.1 转向系统的理论转弯半径
        2.4.2 转向系统的受力分析
    2.5 稳定性分析
        2.5.1 纵向稳定性
        2.5.2 横向稳定性
    2.6 本章小结
3 三角履带底盘关键零部件的设计
    3.1 三角履带底盘布置
    3.2 三角履带轮的结构设计及轮系的选型
        3.2.1 三角履带行走装置的结构
        3.2.2 三角履带轮零件的设计及选配
    3.3 三角履带行走装置内部支撑零部件的设计
        3.3.1 三角履带轮的支撑结构布置
        3.3.2 三角履带驱动轮安装架
        3.3.3 机架
        3.3.4 支重轮安装架
    3.4 后履带轮和车架的设计
        3.4.1 后履带的设计
        3.4.2 后驱动轮安装架的设计
        3.4.3 车架的结构设计
    3.5 后桥及转向系统的设计
        3.5.1 转向系统的总体设计
        3.5.2 后桥设计
        3.5.3 轮桥连接架设计
        3.5.4 转向液压油缸行程的确定
    3.6 本章小结
4 三角履带底盘关键零部件的有限元分析
    4.1 有限元分析方法及求解步骤
    4.2 底盘关键零件的建模
    4.3 关键零部件的静力学分析
        4.3.1 三角履带驱动轮安装架的静力学分析
        4.3.2 机架的静力学分析
        4.3.3 支重轮安装架的静力学分析
        4.3.4 后履带驱动轮安装架的静力学分析
        4.3.5 轮桥连接架的静力学分析
        4.3.6 后桥的静力学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底盘关键零件的应力测试及转向效果试验
    5.1 底盘关键零件的应力测试
        5.1.1 测试使用仪器和设备材料
    5.2 动态应力测试原理
    5.3 动态应力测试方法及步骤
        5.3.1 测试点的确定
        5.3.2 硬件连接
        5.3.3 软件设置
    5.4 测试点的静应力测试及验证
        5.4.1 应力测试系统的校核
        5.4.2 关键零件应力的验证
    5.5 动态应力测试及数据处理
        5.5.1 动态应力数据采集
        5.5.2 试验测得数据的处理
    5.6 转向性能的测试
        5.6.1 转弯半径试验方法
        5.6.2 转弯半径测试结果及分析
    5.7 田间作业试验
    5.8 本章小结
6 结论和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发表的论文和专利

(3)郭金良桂峰传统建筑修缮技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传统建筑保护与修缮的急迫性和重要性
        1.1.2 传统建筑修缮的地域性
        1.1.3 传统建筑修缮技艺的保护与传承问题
        1.1.4 以郭金良匠师的传统建筑修缮技艺为研究对象
        1.1.5 课题选题来源
    1.2 基本概念
        1.2.1 传统建筑
        1.2.2 修缮技艺
        1.2.3 技术环节
        1.2.4 木作
        1.2.5 瓦石作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1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3.2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4 研究内容、方法和意义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意义
    1.5 论文框架
    1.6 研究对象概况
        1.6.1 桂峰村
        1.6.2 七家楼
        1.6.3 玉泉书斋
第二章 修缮前准备工作
    2.1 勘察工作
        2.1.1 七家楼勘察工作
        2.1.2 玉泉书斋勘察工作
    2.2 图纸系统
        2.2.1 测绘与绘图
        2.2.2 关于构件修缮的定性、定位、定量
    2.3 脚手棚架
    2.4 小结
第三章 传统建筑修缮木作技艺
    3.1 木构件拆卸与清洗
        3.1.1 木构件拆卸
        3.1.2 木构件清洗
    3.2 木构件修补与制作
        3.2.1 木材用料
        3.2.2 木构件修补
        3.2.3 木构件制作
    3.3 打牮拔正
        3.3.1 打牮
        3.3.2 拔正
    3.4 屋面木基层安装复位
    3.5 木裙板墙安装复位
        3.5.1 槛框安装复位
        3.5.2 木裙板安装复位
    3.6 灰板壁木骨架安装复位
    3.7 木地板安装复位
    3.8 七家楼轩廊修缮
    3.9 小结
第四章 传统建筑修缮瓦石作技艺
    4.1 屋面揭瓦
    4.2 七家楼台基廊沿石修缮
    4.3 灰板壁瓦作
        4.3.1 制作、安装竹片与竹篾
        4.3.2 制作草泥灰、麻刀灰与抹灰
    4.4 屋面铺瓦
    4.5 三合土地面夯制
    4.6 玉泉书斋夯土墙修缮
    4.7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七家楼修缮工程cad图
附录二 施工流程图——以七家楼为例
附录三 施作工具
附录四 七家楼和玉泉书斋修缮前后对比
致谢
个人简历与发表论文情况

(4)495HR电铲底架梁裂纹原因分析及焊修工艺(论文提纲范文)

1 背景介绍
2 495HR电铲行走装置简介和焊修工艺流程
    2.3 地表不平整
3 使用效果和经济效益

(5)连续梁桥平转施工关键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连续梁桥概述
    1.2 国内外转体施工发展概况
        1.2.1 国外转体施工的发展历程
        1.2.2 国内转体施工的发展历程
    1.3 连续梁桥平转施工的发展前景
    1.4 连续梁桥平转施工中的关键问题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连续梁桥平转施工的关键工艺
    2.1 转动体系施工
        2.1.1 转动支撑的形式
        2.1.2 磨心(中心球铰)支撑结构体系施工
    2.2 转体主墩施工
    2.3 墩梁临时固结措施
    2.4 现浇箱梁施工
        2.4.1 转体段支架现浇的特点及优点
        2.4.2 支架的制作与安装
        2.4.3 现浇箱梁混凝土的浇筑
        2.4.4 预应力施工
        2.4.5 支架的拆除
    2.5 依托工程介绍
        2.5.1 总体布置
        2.5.2 主要技术标准
        2.5.3 主梁构造
        2.5.4 转动体构造
    2.6 本章小节
第三章 转体段不同分段长度对主梁受力的影响研究
    3.1 一般平转施工连续梁转体段分段长度的确定
        3.1.1 一般连续梁桥分段长度的确定
        3.1.2 国内平转施工梁桥转体段分段长度的典型实例
        3.1.3 依托工程转体段分段长度变化情况介绍
    3.2 不同分段长度对转体悬臂段影响分析
        3.2.1 连续梁转体悬臂段应力计算的意义
        3.2.2 分析模型的建立
        3.2.3 不同分段长度对转体段应力的影响
        3.2.4 不同分段长度对转体段位移的影响
        3.2.5 不同分段长度对桥梁施工监控的影响
    3.3 不同分段长度下砼收缩徐变效应对结构的影响分析
        3.3.1 砼收缩徐变的机理性质及影响因素
        3.3.2 不同分段长度下收缩徐变效应对主梁的影响
    3.4 不同分段长度对预应力张拉效应的影响
        3.4.1 预应力损失计算及有效预应力
        3.4.2 Midas Civil 2010 预应力损失计算原理
        3.4.3 不同分段情况下预应力损失的计算结论
    3.5 现浇梁与底模支架摩阻力对梁体有效应力的影响研究
        3.5.1 现浇梁与底模支架摩阻力的假定
        3.5.2 现浇梁与底模支架摩阻力对主梁的应力影响分析
        3.5.3 不同摩阻效应对主梁的变形影响分析
        3.5.4 不同摩阻效应对预应力张拉的影响分析
        3.5.5 降低现浇梁与底模支架摩阻效应的措施
    3.6 转体 T 构段长节段浇筑时其他效应分析
        3.6.1 长节段浇筑时未预压支架异常沉降效应引起的裂缝分析
        3.6.2 长节段浇筑与支架拆除的关系分析
        3.6.3 长节段施工顶底板龄期不同对主梁受力影响分析
    3.7 转体段一次性现浇施工的可行性综合分析
    3.8 本章小节
第四章 转体段支架拆除方式及其影响分析
    4.1 依托工程支架拆除出现的特殊问题
    4.2 支架现浇施工中主梁和支架受力的变化过程分析
    4.3 支架拆除方式对主梁应力影响分析
        4.3.1 支架拆除方式对转体段应力的影响
        4.3.2 支架拆除方式对主梁应力监控措施的影响分析
    4.4 支架拆除方式对主梁位移影响分析
        4.4.1 支架拆除方式对转体悬臂段累计位移影响分析
        4.4.2 支架拆除方式对线形控制的影响
    4.5 不同支架拆除方式下支架受力分析
        4.5.1 一般碗扣式支架受力分析过程
        4.5.2 分节段落架与一次同时落架的支架受力比较与分析
        4.5.3 一次不同时拆架时不同落架顺序下支架受力分析
        4.5.4 几种拆架方式下支架受力总结
    4.6 不同支架拆除方式的技术经济总比较
    4.7 转体段分段支架施工中支架拆除要点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转体过程的监测与分析
    5.1 转体过程施工要点
        5.1.1 转体施工的基本原理
        5.1.2 转体结构的牵引力计算及设备配置
        5.1.3 转体速度和转体时间计算
        5.1.4 转体过程参数表
        5.1.5 转体前施工准备
        5.1.6 试转
        5.1.7 正式转体
    5.2 主梁脱架过程悬臂端位移变化监测
        5.2.1 监测目的
        5.2.2 测试方法
        5.2.3 监测结果与分析
    5.3 转体T 构不平衡力矩测试方法及现场配重设计
        5.3.1 不平衡力矩测试的原理与计算方法
        5.3.2 三种测试方法比较及应用局限性说明
        5.3.3 本桥转体不平衡力矩测试分析结果及配重方案
    5.4 转体过程中梁体临时固结应力监测
        5.4.1 测试内容及测点布置
        5.4.2 测试结果
    5.5 转动速度监控测量
        5.5.1 测试内容及测点布置
        5.5.2 测试结果
    5.6 转体加速度和竖向振幅监测
        5.6.1 测试内容及测点布置
        5.6.2 测试结果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6.1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成果
    6.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着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6)大件物流组织与运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
        1.2.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2.2 研究方法
    1.3 课题来源
    1.4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研究内容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主要内容
        1.4.3 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大件货物特性分析
        2.1.1 大件货物的定义与分类
        2.1.2 大件货物特性分析
    2.2 大件物流系统特性分析
        2.2.1 大件物流系统的构成
        2.2.2 大件物流系统特性分析
    2.3 大件物流技术设备分析
        2.3.1 大件物流的设备
        2.3.2 大件物流的运输技术
        2.3.3 大件物流的搬卸装运技术
        2.3.4 大件物流的安全保障措施
第三章 大件物流组织与运营系统构建
    3.1 大件物流系统组织与运营概述
    3.2 大件物流运输系统组织与运营
        3.2.1 大件货物的运输组织
        3.2.2 大件货物运输的业务流程
        3.2.3 线路运输组织工作
        3.2.4 对重心的要求
        3.2.5 大件货物运输的其他要求
        3.2.6 大件货物的运输组织的技术问题
    3.3 大件物流仓储系统组织与运营
    3.4 大件物流装卸搬运系统组织与运营
        3.4.1 大件的吊装
        3.4.2 大件的加固
        3.4.3 大件卸车就位
    3.5 大件物流信息系统构建与运营
        3.5.1 大件物流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要求
        3.5.2 大件物流信息系统的设计原则
        3.5.3 大件物流信息系统的运行平台
        3.5.4 大件物流信息系统的分层设计
    3.6 大件物流辅助活动组织与运营
        3.6.1 安全保障
        3.6.2 人员配置
        3.6.3 应急预案
第四章 实证研究
    4.1 项目概述
        4.1.1 编制依据
        4.1.2 编制原则
        4.1.3 工作范围
    4.2 运输组织与运营
        4.2.1 运输组织的实施
        4.2.2 运输线路的选择
        4.2.3 运输途中的安全保障措施
        4.2.4 车辆工具的配置
        4.2.5 装载加固运输图
    4.3 公路运输捆绑加固方案
    4.4 人员配备及安全保障措施
        4.4.1 人员配备
        4.4.2 安全保障措施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履带式工作车辆设计及分析的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1.1 履带式车辆的应用现状与研究概况
        1.1.2 课题的来源及意义
    1.2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3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履带式工作车辆的主要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总体布局
        2.2.1 总体布局的原则
        2.2.2 总体布局的形式
    2.3 动力共用匹配与切换
        2.3.1 动力的共用匹配
        2.3.2 动力的切换
    2.4 机动性能分析
        2.4.1 土壤的物理机械性质
        2.4.2 直线行驶分析
        2.4.3 转向性分析
        2.4.4 稳定性分析
        2.4.5 越野通过性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关键机构的设计
    3.1 引言
    3.2 排灌车总体布局
    3.3 行走系设计
        3.3.1 行走系的组成
        3.3.2 行走装置工作参数确定
        3.3.3 行走系关键零部件的设计
    3.4 传动系设计与计算
        3.4.1 传动系的功用
        3.4.2 传动系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3.4.3 液压无级双向调速机构的分析与计算
        3.4.4 机械变速箱的工作原理
        3.4.5 行走速度范围的计算
    3.5 操纵机构分析与设计
        3.5.1 主变速操纵机构
        3.5.2 副变速操纵机构
        3.5.3 转向及制动操纵机构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台车架的有限元分析
    4.1 引言
    4.2 有限元分析方法基本理论
        4.2.1 有限元分析的基本步骤
        4.2.2 有限元分析精度影响因素
        4.2.3 提高有限元分析精度的措施
    4.3 静态和模态分析基本理论
        4.3.1 弹性力学基本方程
        4.3.2 模态分析基本理论
    4.4 台车架的有限元静力分析
        4.4.1 台车架有限元计算模型的建立
        4.4.2 台车架的静力特性分析
    4.5 台车架的模态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样机的试制与试验
    5.1 引言
    5.2 履带式排灌车样机试制
        5.2.1 样机试制的主要流程
        5.2.2 样机的技术参数
        5.2.3 履带式排灌车的功能与特点
    5.3 履带式排灌车样机的试验
        5.3.1 振动试验
        5.3.2 匀速行驶试验
        5.3.3 排灌功能试验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及申报专利情况

(8)发动机电启动机的常见故障(论文提纲范文)

1 不转动
2 运转无力
3 空 转
4 运转时有异响
5 不停机
6 发动机重复烧瓦事故的原因
    (1) 润滑系统清洗不彻底
    (2) 零部件的变形未得到彻底修复
    (3) 事故隐患
7 装载机故障分析
    7.1 装载机后传动轴扭断的原因
    7.2 柴油机装配错误两例
    7.3 装载机变速器无动力输出
    7.4 装载机变速挂挡故障分析
8 液压缸拉伤的修理
    (1) 清洗油污:
    (2) 刷镀快速镍:
    (3) 刷镀碱铜层:
    (4) 钎焊合金:
    (5) 电化学清洗:
    (6) 刷镀碱铜和快速镍:
9 履带推土机支重轮的简易拆装

(9)LB-700K型半履带防陷装置(论文提纲范文)

1 主要结构及技术参数
2 部件安装方法及要求
    2.1 驱动轮
    2.2 台车轴
    2.3 台车、履带
    2.4 加长过桥
    2.5 连接杆
    2.6 后桥支架
3 使用维护
4 故障排除

四、用千斤顶拆卸支重轮(论文参考文献)

  • [1]连续梁墩顶转体可拆卸球铰结构分析及试验研究[D]. 胡叶江.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2]切段式甘蔗收割机三角履带底盘设计与试验[D]. 柏元强. 华南农业大学, 2018(08)
  • [3]郭金良桂峰传统建筑修缮技艺研究[D]. 沈逸强. 福州大学, 2016(05)
  • [4]495HR电铲底架梁裂纹原因分析及焊修工艺[J]. 解惠盛.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5(07)
  • [5]连续梁桥平转施工关键问题研究[D]. 张雷. 重庆交通大学, 2011(04)
  • [6]大件物流组织与运营研究[D]. 董晶晶. 长安大学, 2008(08)
  • [7]履带式工作车辆设计及分析的关键技术研究[D]. 巩青松. 扬州大学, 2008(02)
  • [8]发动机电启动机的常见故障[J]. 刘锡浦,周兆喜.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07(05)
  • [9]LB-700K型半履带防陷装置[J]. 郭艳成. 现代化农业, 2006(11)
  • [10]拖拉机使用维修小经验八则[J]. 贺吉范. 河北农机, 2003(01)

标签:;  ;  ;  ;  

用千斤顶卸下滚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