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切口植入腺癌2例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切口植入腺癌2例

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切口种植腺癌两例(论文文献综述)

李建军[1](2013)在《腹腔镜技术在高位胆道外科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章腹腔镜肝切除术在肝内胆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可行性和治疗效果。方法从2003年11月至2012年11月,对75例肝内胆管结石病人进行了手术的治疗。其中35例病人进行了腹腔镜肝切除术(laparoscopic hepatectomies, LH组),40例病人采用开腹肝切除术进行治疗(open hepatectomies,OH组)。两组病人的手术方式包括左肝外叶切除术、左半肝切除术、胆总管切开探查、胆道镜探查取石、T管引流、胆囊切除术。分析和对比两组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止痛药使用情况、下床活动时间、恢复饮食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和复发率等因素。结果:两组病人手术方式对比无显着差别。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205.0±40.9min VS155.0±26.6min, P<0.001)。腹腔镜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比开腹组的短(12.3±2.6VS15.6±4.3,P<0.001)。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稍多于开腹手术组(330.0±259.7ml VS151.5±137.0ml,P=0.001),然而腹腔镜组后10例病人的出血量与开腹组的相当(81.0±19.7ml VS78.0±22.Oml,P=0.752)。腹腔镜组术后止痛药使用率低于开腹组(0%VS62.5%,P<0.001)。腹腔镜组比开腹组更早地恢复下床活动(1.5±0.5天VS3.6±0.7天,P<0.001)和进食时间(2.4±0.5天vs4.0±0.7天,P<0.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9%VS16.0%)、结石清除率(即时清除率91.4%VS90%和最终清除率97.1%VS100%)在两组间均无明显差别,P>0.05。两组病人都没有围手术期死亡病人。73例(97.3%)病人获得随访,包括开腹组38例和腹腔镜组35,随访时间为5~113个月,平均41个月。腹腔镜组合开腹组的手术优良率无显着差别(97.1%VS100%,P=0.479)。每组分别有2例病人结石复发。结论:选择合适的病例,腹腔镜肝切除术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是安全可行的,可以达到与开腹手术同样良好的效果。腹腔镜肝切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具有伤口小、痛苦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等微创手术的优势。第二章腹腔镜带蒂胆囊瓣胆道修复术治疗合并主肝管狭窄的肝内胆管结石的应用研究目的:探讨腹腔镜带蒂胆囊瓣胆道修复术治疗合并主管狭窄的左肝内胆管结石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2011年11月~2012年2月,对5例合并左主肝管狭窄的肝内胆管结石的患者施行腹腔镜带蒂胆囊瓣胆道修复术,5例均为女性,年龄25~60岁,平均47.4岁。手术方式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胆囊部分切除,带蒂胆囊瓣胆道修复,T管引流术,其中有3例患者同时切除了肝左外叶。结果:5例均成功完成腹腔镜带蒂胆囊瓣胆道修复术,无中转开腹,无死亡病例,平均手术时间274.6±25.4min(250-310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30.0±97.5m1(50-300m1)。5例病人均不需要进行左半肝切除术,其中2例病人不需要肝切除,其余3例病人只切除了肝左外叶,保留了肝左内叶的肝组织。1例病人出现并发症,该病人因脾损伤术后发生延迟性腹腔出血和肺炎,经过二次手术和抗生素治疗后治愈。其余4例病人术后恢复非常良好,无并发症。5例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17个月。术后T管造影提示5例病人均无胆管狭窄,1例病人有结石残余,原因是当时胆道镜故障无法术中使用胆道镜探查取石,该病人不同意二期经T管窦道胆道镜取石而反复出血胆管炎,手术效果差。其余4例病人无结石残余,术后无症状,手术效果优。结论:腹腔镜带蒂胆囊瓣胆道修复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是安全可行的,可以解除肝门胆管的狭窄,保留胆道正常生理通道,无反流性胆管炎的风险,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肝切除。伴有肝门胆管狭窄的肝内胆管结石并非腹腔镜手术的绝对禁忌症。第三章腹腔镜在肝门部胆管肿瘤治疗中的应用(附3例报告)目的:探讨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治疗肝门部胆管肿瘤的可行性。方法:2005年4月~2012年1月采用完全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治疗3例肝门部胆管肿瘤的病人。根据肝门部胆管癌的Bismuth-Corlette临床分型,第一例为Ⅰ型肝门胆管癌,同时合并十二指肠乳头癌(双重癌);第二例为Ⅰ型肝门部胆管癌;第三例肝门部胆管腺瘤。手术方式包括腹腔镜下肝外胆管切除,骨骼化清扫技术、左半肝切除、改良Roux-en-Y胆肠吻合术。结果:所有病例均全部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时间420min~660min,平均520min。出血200ml~500ml,术中均未输血。术后恢复顺利,无死亡病例,术后1例短暂性胆漏,一例吻合口水肿所致呕吐,均经保守治疗治愈,术后10~23天出院,平均16.7天。随访所有病例至今均无瘤生存,最长一例已存活7年余。结论:对于娴熟肝胆腹腔镜技术的外科医生,选择合适的病例,腹腔镜高位胆管肿瘤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具有创伤小、痛苦轻的微创优势。第四章腹腔镜胆道修复术在医源性胆管损伤中的应用研究研究背景和目的:胆管损伤(bile duct injuries, BDI)是腹部外科严重的并发症,不仅会造成病人严重的损害,而且会极大地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容易引发医疗事故诉讼。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发生率在腹腔镜时代较开腹时代增加了2-3倍,腹腔镜手术出现胆管损伤后通常需要中转开放手术修复或二期手术,给患者增加极大的痛苦。能否采用腹腔镜手术的方法进行胆管损伤的修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腹腔镜修复术治疗术中和术后早期发现的医源性胆管损伤的方法和可行性。方法:总结分析2002年1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腹腔镜修复术治疗的12例术中或术后早期发现的医源性胆管损伤的资料。11例发生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11/1485,0.74%),另1例发生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男8例,女4例,平均年龄52.4岁(26-70岁)。其中6例为胆管轻度损伤,6例为高位胆管横断的重度胆管损伤。按刘允怡分类法,12例胆管损伤的损伤类型分别是:Ⅰ型2例,Ⅱ A型2例,ⅢA型2例,ⅣA型4例,ⅣB型2例。10例胆管损伤在术中发现,另2例在术后2天发现。针对不同的损伤类型采用不同的修复方法。2例肝总管部分轻度损伤(ⅡA型)的病人采用镜下缝合修补、T管引流来修复;1例右肝管孔状损伤的病人采用镜下单纯缝合修复;1例胆总管误扎的病人在镜下松解结扎线、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1例胆囊床迷走小胆管的病人镜下缝扎封闭;1例胆囊颈残余胆漏的病人采用镜下切除残余胆囊、缝扎胆囊管的方法修复;另外6例高位胆管横断伤(肝总管或者左、右肝管横断伤)的病人采用镜下损伤的胆管对端吻合、硅胶支架管内引流的方法修复。结果:12例BDI患者均完全腹腔镜下一期修复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术后患者恢复顺利,无腹腔感染、无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胆管修复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是9.25天(5-15天)。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月~10年不等。12例病人均无胆管狭窄。第8例患者发生过一次胆管炎,CT发现胆总管轻度扩张,行ERCP检查未发现胆总管结石,无胆管狭窄、肿瘤,考虑胆管轻度扩张为十二指肠乳头炎性狭窄引起,行EST后治愈。其余11例病人无胆管炎、胆管狭窄等长期并发症。结论:轻度胆管损伤可以采用镜下单纯缝合修补或T管引流治疗,胆管横断损伤可以采用腹腔镜下胆管对端吻合术、支架引流管内引流管术的治疗。腹腔镜下胆管修复术用于治疗医源性胆管损伤是有效可行的。然而,手术的难度极大,技术要求高,必须由具有丰富的胆道外科手术和娴熟的腹腔镜技术的专家进行手术。

姚成汉,蔡珍福,郑成竹,刘洪涛,张永杰,施维锦,杨超,石景森,张延龄,张圣道,韩天权[2](2005)在《有关意外胆囊癌的问题》文中认为学术期刊除应记录科学发现的新成果、新观点外,也应该试着记录研究过程中所经历的某些问题、经验和教训,并提出讨论。近年,意外胆囊癌已成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及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甚至开腹胆囊切除术(OC)的一个热点问题。为此,我们约请有关专家就相关问题发表各自观点。本刊愿为讨论的展开提供必要的平台,欢迎广大临床医师就此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以飨读者。

贺红英[3](2014)在《子宫肿瘤及早期宫颈癌腹腔镜手术近、远期疗效的临床医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子宫良性肿瘤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后近、远期疗效的临床研究目的:比较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LH)与开腹全子宫切除术(AH)治疗子宫良性肿瘤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23家三甲医院收治的3895例子宫良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LH组2539例,AH组1356例。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并发症、术后并发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尿管留置时间、术后镇痛剂使用、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半年问卷随访患者的盆底及性功能情况。结果:LH与AH相比,术中出血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少、术后疼痛少、术后肛门排气快、术后留置尿管时间短、术后住院时间短、术后半年发生排便异常(便秘)少以及发生性功能障碍少。两组之间统计学有显着性差异(P<0.05);而手术时间和术后发生尿失禁比较,两组之间统计学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现有研究结果表明,腹腔镜全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良性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能改善患者术后远期生活质量的手术方法,需要更多的设计良好、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验证术后远期生活质量。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治疗妇科良性疾病的循证医学研究目的:系统评价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治疗妇科良性疾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ENTRAL(Cochrane图书馆2013年第11期)、MEDLINE、EMBASE、CNKI、Wan Fang、VIP、CBM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截止2013年11月,并手工检索相关未发表的灰色文献,查找腹腔镜与开腹子宫切除术比较治疗妇科良性疾病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评价质量并提取资料后,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26个随机对照试验,共306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具有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正常活动的时间短,术后血红蛋白变化值少,术后次要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疼痛评分值低的优势,同时具有术中泌尿道损伤发生率高,术后主要远期并发症发生率高及手术时间延长的劣势。结论:现有研究显示,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治疗妇科良性疾病在缩短住院时间及术后恢复正常活动时间,降低术后血红蛋白变化值、术后疼痛评分值及术后次要并发症发生率优于传统开腹手术,但缺乏术后长期生活质量结局指标的结果,期待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以提供更高质量的证据。1985-2011年广西妇科恶性肿瘤住院患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目的:了解广西区近27年间妇科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的构成特点及变化趋势。方法对1985-2011年度广西区23家三甲医院收治的16123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顺位及构成比:顺位排在前4位的分别是宫颈癌、卵巢恶性肿瘤、子宫内膜癌、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宫颈癌的构成比呈上升的趋势,从1985-1989年度的17.48%上升到至2010-2011年度的56.74%,两者比较统计学有显着性差异(P<0.01);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呈下降的趋势,从30.69%下降到1.75%,两者比较统计学有显着性差异(P<0.01);而卵巢恶性肿瘤、子宫内膜癌、外阴阴道恶性肿瘤、子宫肉瘤等,比较统计学无显着性差异(P>0.05)。(2)好发年龄:宫颈癌的好发年龄从≥60岁前移至<40岁,呈年轻化态势;子宫内膜癌<60岁的各年龄段患者构成比有所上升,也存在年轻化态势;卵巢恶性肿瘤及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的好发年龄无明显改变。(3)地域和职业分布:卵巢恶性肿瘤和子宫内膜癌等其他妇科恶性肿瘤发病地域城镇高于农村,而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农村高于城镇;前10年宫颈癌患者主要集中于城镇,构成比67.1%,后10年却主要集中在农村,构成比52.6%。(4)手术病理分期或临床分期: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外阴阴道恶性肿瘤、子宫肉瘤和输卵管癌大部分为早期患者(I-II期),分别占66.3%、67.3%、51.4%、73.7%及67.9%;而卵巢恶性肿瘤及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多数为中晚期(III-IV期)患者,分别占56.2%及53.1%。结论:(1)应重点加强对宫颈癌的普查防治工作,同时也要加大对其他妇科肿瘤的防治力度。(2)加大对卵巢恶性肿瘤及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相应肿瘤标志物、新的诊治方法的发现和研究力度,提高早期诊治率。子宫内膜癌腹腔镜手术治疗近、远期疗效的临床研究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近、远期疗效,并探讨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6家三甲医院收治的56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资料,按术式的不同分为腹腔镜组266例,开腹组301例,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并发症、术后并发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尿管留置时间、术中淋巴结切除数目、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半年盆底功能障碍、术后半年性功能障碍、复发率、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描绘生存曲线、计算生存率,生存分析的检验采用Log-rank检验;对可能影响子宫内膜癌预后的因素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相比,手术时间延长、术中失血量少、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快、留置尿管时间短、术后住院天数减少、术后尿潴留发生少以及术后腹部伤口愈合不良发生少,两组之间统计学有显着性差异(P<0.05)。术中淋巴结切除数目、术中并发症总例数、术后并发症总例数、术后半年盆底功能障碍、术后半年性功能障碍、复发率、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两组相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示病理类型和手术病理分期是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具有和开腹手术相似的术后远期生活质量及肿瘤生存预后,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需要更多的设计良好、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长期随访,进一步验证腹腔镜治疗的术后远期生活质量和生存预后。子宫内膜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循证医学研究目的:系统评价子宫内膜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ENTRAL(Cochrane图书馆2013年第11期)、MEDLINE, EMBASE,PUBMED, CNKI、Wan Fang、VIP、CBM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截止2013年11月,并手工检索相关未发表的灰色文献,查找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评价质量并提取资料后,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9个随机对照试验,共361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具有缩短住院时间及降低术后并发症的优势,同时具有手术时间延长,增加术中并发症的劣势,两组在3年总生存率、3年无瘤生存率、3年复发率及盆腔淋巴结切除数目方面,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现有研究显示,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在缩短住院时间及减少术后并发症方面优于开腹手术,但缺乏术后长期结局指标特别是生活质量的评价结果,期待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以提供更高质量的证据。早期宫颈癌腹腔镜治疗近、远期疗效的临床研究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近、远期疗效,并探讨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6家三甲医院收治的1091例临床分期IA1-IIB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式不同分为腹腔镜组455例,开腹组636例,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并发症、术后并发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尿管留置时间、术中淋巴结切除数目、术中左右宫旁和阴道组织切除长度、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半年盆底功能障碍、术后半年性功能障碍、复发率、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描绘生存曲线、计算生存率,生存分析的检验采用Log-rank检验;对可能影响宫颈癌预后的因素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相比手术时间长,但术中失血量少、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快、留置尿管时间短、术后住院天数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少、术后腹部伤口愈合不良发生少、术中宫旁和阴道组织切除长度多、术后尿失禁发生少及术后性功能障碍发生少,两组之间统计学有显着性差异(P<0.05)。术中淋巴结切除数目、术中并发症总例数、术后发生排便异常、复发率、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两组相比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示宫颈间质侵润深度和淋巴结状态是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宫颈癌能改善患者术后远期生活质量,具有和开腹手术相似的肿瘤生存预后,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需要更多的设计良好、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验证腹腔镜治疗的术后远期生活质量和生存预后。早期宫颈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循证医学研究目的:系统评价早期宫颈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ENTRAL(Cochrane图书馆2013年第11期)、MEDLINE, EMBASE,PUBMED, CNKI、Wan Fang、VIP、CBM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截止2013年11月,并手工检索相关未发表的灰色文献,查找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和对照临床试验(CCTs)。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评价质量并提取资料后,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个随机对照试验(RCT)和5个对照临床试验(CCTs),共322例早期宫颈癌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具有缩短住院时间及减少术中出血量的优势,同时具有手术时间延长的劣势,两组在3年总生存率、3年复发率、术中术后并发症及盆腔淋巴结切除数目方面,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现有研究显示,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宫颈癌在缩短住院时间及减少术中出血方面优于开腹手术,但缺乏术后长期结局指标特别是生活质量的评价结果,期待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以提供高质量的证据。

汪雷[4](2019)在《“三线一平面”肝外胆道解剖标记在腹腔镜肝外胆道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三线一平面”肝外胆道解剖标记在腹腔镜肝外胆道手术中的应用背景:我们结合既往胆道患者术前影像学资料及术中观察,提出了“三线一平面”四个肝外胆道术中解剖标记。即:十二指肠上部上缘弧线(A线);肝右后叶肝蒂弧形切迹线(B线);“肝Ⅳa段基底部平面”中点向十二指肠第一段中点连线(C线);肝门板平面(D平面)。发现它们因为处在手术解剖区域外周,类似于在航海中远离风暴中心,较少的受到肝外炎症黏连及解剖变异的干扰。目的:一、分析本组LC和/或LCBDE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中转开腹率及并发症情况,评估“三线一平面”肝外胆道解剖标记以及根据“三线一平面”解剖标记建立的一套手术操作流程在LC和/或LCBDE中应用的安全性、可行性。二、通过与Rouviere沟、Rouviere沟平面、胆囊淋巴结、肝Ⅳ段右缘等经典的解剖标记比较,评价“三线一平面”解剖标记在复杂及解剖变异病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从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外科肝胆外科病区外科治疗团队应用术中“三线一平面”解剖标记进行LC及LCBDE治疗共16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胆囊手术1407例,腹腔镜胆管探查手术238例。通过病案病例查询系统核对患者病例资料。通过入院病历、手术记录、术后病程及护理记录、术前术后实验室、影像学、病理等资料记录患者诊断、治疗、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本组所有LC及LCBDE患者均未发生血管、肠管损伤及围手术期死亡。LC组中1例出现胆囊床迷走胆管胆漏(占全组胆管损伤发生率0.06%,1/1645),经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后自愈,拔管后随访12月未见胆囊床区胆汁瘤复发。全组中转开腹8例,0.49%(其中LC组4例,LCBDE组包括胆道再次手术病例4例)。LC组Mirizzi综合征I型1例行胆囊次全切除+残端缝合术后恢复顺利,随访9月余无特殊,彩超复查未见胆囊管残端结石形成。其他的术后并发症包括LC组一例患者术后发现继发胆总管结石行ERCP治疗。LCBDE组中2例Mirizzi综合征Ⅱ型患者术后均留置T管半年以上,分别通过造影和胆道镜检查证实无结石残留和复发以及胆道狭窄后拔除T管。LCBDE组胆管一期缝合107例,T管引流131例,一期缝合占45.0%。术后发生轻度胆漏4例(4/238,1.7%),T管引流患者3例,一期缝合术后胆漏1例,均通过腹腔引流治愈。一期缝合术后三月发现结石复发(残留?)一例,再次行ERCP取石治愈。余患者均恢复良好。随访期间未出现结石复发及胆管炎发作。结论:“三线一平面”为导向的肝外胆道解剖标记远离操作核心区域,不受术区炎症及解剖变异干扰,有助于术者在术中建立立体的解剖关系。可以预防腹腔镜胆道结石术中胆管和血管损伤。另外,它不仅可以应用于复杂的胆囊手术,而且可应用于胆总管手术和再次胆道手术,值得推广应用。第二部分:结合CT、MRCP和术中影像的肝外胆道解剖标记发现背景:(1)Rouviere沟是最经典的腹腔镜胆囊术中的解剖标记。然而,目前对其形态,走形,沟内肝蒂有无均为肉眼观察,缺少从影像学资料术前判断RS沟有无,形态、方向以及RS沟内肝蒂构成的研究。(2)我们提出的“三线一平面”解剖标记中,C线是两点之间的连线,其中上点“肝Ⅳa段基底部平面”中点与肝总管的位置关系缺少影像学或解剖学上进一步研究验证。目的:1.评价CT影像学资料对Rouviere沟的识别和辨识意义;2.通过MRCP图像分析胆管树的走形,评价我们所提出的C线在肝门部与肝总管、左右肝管关系及其对手术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5月至2019年1月有清晰手术录像同时有完整肝胆CT(平扫或增强)和/或MRCP影像学资料的LC及LC+LCBDE患者48例。通过医院信息系统确定病人信息、资料及对应的视频信息;通过医院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链接调阅患者CT和/或MRCP影像。在我们团队有丰富阅片及腹腔镜手术经验的肝胆专科医师和放射科高年资医师的合作下,通过术前的MRCP/CT资料与术中视频资料盲法观察比较结果:最后纳入LC及LC+LCBDE患者48例,其中仅有CT资料(平扫或增强)病例11例,仅有MRCP病例5例,同时有CT及MRCP治疗患者32例。男性18例,女性30例。年龄17-87岁,平均年龄52.75岁。(1)对43例有CT资料的病例,视频中将RS沟为三种类型,开放型(33例,占76.7%),融合型(3例,占7.0%),缺失型(7例,占16.3%)。CT上根据从右肝蒂及右后肝蒂开口处上下相延续的右肝近第一肝门侧肝缘轮廓有无裂口判断有无RS沟,分为有RS沟(34例,79.1%)和无RS沟(9例,20.9%)两种类型。按照肉眼观察结果为金标准,CT判断有RS类型对应肉眼观察的“开放型”RS沟灵敏度94.3%(33/35),特异度87.5%(7/8);阳性预测值97.1%(33/34),阴性预测值77.8%(7/9);正确率93.0%(40/43);43例患者RS沟的肉眼和CT影像的判断结果的一致性分析:Youden指数81.8%,κ=0.78,P=0.000。43例患者对于肉眼观察的“开放型”RS沟的肉眼和CT影像的判断结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2)37例MRCP资料通过水成像显示的胆管树R-L位图像分析肝外胆管树角度范围在27°-78°,平均60°,其中以50-70°区间为主。T2相下通过连续层面根据肝总管和左右肝管分叉两处位置与“肝Ⅳa段基底部平面”中点位置的关系,可以将肝外胆管的走形与肝Ⅳa基底部层面的关系分为三种类型:1型:“肝Ⅳa段基底部平面”中点对应肝管中点,“左右肝管分叉部平面”左右肝管汇合部仍符合“肝Ⅳa段基底部平面”中点位置。此型占12/37,32.4%;2型:“肝Ⅳa段基底部平面”中点对应肝管中点,向上追踪见肝管逐渐向右侧移行,“左右肝管分叉部平面”左右肝管汇合部明显偏离至“肝Ⅳa段基底部平面”中点右侧(靠近胆囊床侧)。此型最多,占22/37(59.5%);3型:肝管中点在“肝Ⅳa段基底部平面”层面即偏向右侧,此型有3例,占8.1%。结论:(1)RS沟为一段与右肝蒂入肝(B线)相延续的肝裂。可以通过CT影像从右肝蒂及右后肝蒂开口处层面向下相延续的右肝近第一肝门侧肝缘轮廓有无裂口来判断患者有无RS沟。(2)肝外胆管走形为右上左下斜行走形,MRCP影像观察结果符合临床上对于“肝Ⅳa段基底部平面”肝总管位置观察。C线原则对临床上定位肝外胆管近肝段位置有指导意义。

黄长文,李师淼,花京文,熊虎[5](2015)在《全腹腔镜胆囊癌根治术:初步经验与思考》文中提出目的初步探讨全腹腔镜胆囊癌根治术的手术要点及可行性。方法分析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例腹腔镜胆囊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要点及术后预后情况。结果手术过程顺利,肿瘤完整切除,十二指肠韧带骨骼化淋巴清扫,术中出血<200 ml,无手术并发症,术后第4天出院,随访3个月肿瘤无种植、转移。结论针对Ⅰ、Ⅱ期胆囊癌,采用全腹腔镜下胆囊癌根治术是可行的。

汪潜云[6](2018)在《纵隔CO2充气技术在纵隔径路食管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分析》文中指出目的近年来,食管微创手术(Minimally Invasive Esophagectomy,MIE)在食管癌手术中的使用率逐步提升,CO2充气技术在微创手术尤其是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已经十分成熟,但在经纵隔径路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本研究旨在探讨纵隔CO2充气技术在经纵隔径路食管癌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首先在体外模拟纵隔CO2充气环境,利用细胞功能学实验手段,研究不同充气压力对食管癌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接着,应用猪构建纵隔CO2气肿的实验动物模型,通过对相关生理参数的检测,研究不同充气压力对猪循环呼吸功能的影响。最后,在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早期食管癌患者中随机选择10例,进行纵隔CO2充气辅助经纵隔径路食管癌切除术,分别于CO2充气前,充气后30、60、90 min及放气后30 min监测HR、MAP、CVP,采集动脉血测PaCO2、血乳酸浓度、PaO2/FiO2、SaO2、pH值,利用食道超声测心输出量(CO)。结果细胞功能学实验结果显示,5-10mm Hg CO2充气压力对食管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及侵袭能力无明显影响;而15mm Hg CO2充气压力可以促进食管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并能抑制食管癌细胞的凋亡。动物实验结果显示,5-10mm Hg CO2充气压力下,猪的循环功能指标(CVP、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心率、心输出量)及呼吸功能指标(PaCO2、血乳酸浓度、PaO2、SaO2、Ph值)与充气前无明显差异;而15mm Hg CO2充气压力下,猪的CVP升高,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心输出量减少,PaCO2、血乳酸浓度升高,PaO2、SaO2、pH值下降。此外,10例接受纵隔CO2充气辅助纵隔镜食管癌切除术的患者中,10mm Hg的CO2充气压力除使患者的心率轻度加快,对其他循环及呼吸功能指标并无明显影响。结论5mm Hg及10mm Hg的纵隔CO2充气压力对食管癌的增殖转移及机体循环、呼吸系统功能无明显影响,而15mm Hg的纵隔CO2充气压力可以促进食管癌的增殖转移并损害机体的呼吸循环系统功能。人体可以耐受10mm Hg纵隔CO2压力,但循环系统会受一定影响,手术中应注意维持平均循环充盈压(MCFP)与中心静脉压(CVP)之间的压力梯度。

石景森,任予[7](2004)在《LC意外胆囊癌的研究现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LC的普及 ,意外胆囊癌因其极易发生转移、预后极差而引起人们关注。文献报道LC的UGC发生率在 0 15 %~ 2 85 %之间 ,高龄、结石病史长等胆囊癌高危因素与UGC相关。切口种植转移为典型的临床病理表现 ,从一系列临床与基础相关研究发现 ,LC的术中操作和人工气腹对种植转移起着重要作用。国内外学者对UGC的处理提出了各自的观点 ,尚需更多临床资料的验证。外科医师应当警惕UGC并积极预防切口种植的发生。

龚成功[8](2020)在《如何向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稳步过渡:单中心经验》文中指出背景与目的:近年来随着腔镜设备的更新换代及腹腔镜技术的迅猛发展,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LPD)逐渐被各大外科诊疗中心尝试和推广,甚至该技术成为评价一个诊疗中心外科实力的隐性条件。而腹腔镜辅助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ally-assisted pancreaticoduodenctomy,LAPD)作为一种半微创的手术方式,不仅能够在学习LPD的过程中帮助术者掌握腹腔镜技术、增长经验,又能够使初学者在该阶段保证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一定程度避免出现意外。目前关于成功开展LPD的相关研究较多,但对LAPD的过渡作用的相关研究较少。基于此,本研究以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中心黄明文治疗组开展LPD为例,主要为了1.探讨LAPD在学习LPD过程中的过渡作用;2.分析LPD的安全可行性,并对稳步开展LPD的经验进行总结。方法:收集2012年5月至2019年10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断为十二指肠乳头癌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临床资料,并在黄明文治疗组分别行开腹、腔腹镜辅助及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分为开腹组(OPD组)、腹腔镜辅助组(LAPD组)、腹腔镜组(LPD组),通过比较三组患者的术前、术中、术后各项指标,评估LAPD在开展LPD中的过渡作用,并对稳步推进LPD的技术经验作系统总结。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OPD组65例,LAPD组20例,LPD组42例;OPD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13.57±31.30)min,LAPD组为(262.50±19.70)min,LPD组为(262.14±25.86)min;OPD组vs LAPD组(P=0.000)、OPD组vs LPD组(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标本完全切除时间上:OPD组为(106.85±16.17)min,LAPD组为(150.00±17.47)min,LPD组为(132.74±16.50)min,LAPD组vs LPD组(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中出血量比较:OPD组为(192.15±101.76)ml,LAPD组为(161.50±58.60)ml,LPD组为(155.90±53.17)ml,OPD组vs LAPD组(P=0.000)、OPD组vs LPD组(P=0.0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OPD组为(6.82±5.41)枚,LAPD组为(7.50±3.76)枚,LPD组为(7.90±5.08)枚,三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恢复方面,LAPD组与LPD组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为、首次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要短于OP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APD组出现并发症2例,发生率为10%,LPD组出现3例,发生率为7.1%,均低于OPD组的9例(13.8%)。结论:LPD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微创手术,稳步过渡到LPD需要病例筛选、技术积累、团队配合等多因素共同完成。在学习LPD的过程中,LAPD能够帮助初学者掌握腹腔镜技术,缩短手术时间,又能够保证手术的安全和疗效。

李国新[9](2006)在《腹腔镜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研究和解剖学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腹腔镜手术由于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而受到普遍欢迎。但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治疗直肠癌却不象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镜结肠切除术等手术那样被广泛接受,主要原因是对这一技术安全性和根治性的疑虑;同时,目前尚缺乏完整、严格的无瘤操作技术来维护其肿瘤学原则;对腹腔镜下的解剖认识不足:外科医师需要经过较锐利的学习曲线过程方能掌握。这些因素都将不利于腹腔镜TME的开展,促使我们对腹腔镜TME的可行性与根治性、无瘤技术、学习曲线和腹腔镜下应用解剖与手术技巧进行研究,试图为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借鉴。 第一部分 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同期临床对照研究 1 目的:评价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安全性、根治性及近期临床疗效。 2 临床资料与方法:将2002年11月至2005年11月我院同期收治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分为腹腔镜组和传统开腹组进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对两组的手术方式、手术学指标、肿瘤学指标和近期疗效进行比较分析。 3 结果

徐晓武[10](2011)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研究与荟萃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胃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以病灶扩大切除和区域淋巴结清扫为要求的胃癌根治术是其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但传统的开腹手术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创伤。1994年,Kitano首先报道运用腹腔镜技术治疗远端胃癌,其切口小、疼痛轻、患者恢复快,具有明显的徽创优势。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主要包括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laparoscopic-assisted distal gastrectomy, LADG)和完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totally laparoscopic distal gastrectomy, TLDG)两种手术方式。LADG是指在腹腔镜下离断胃周血管,并清扫相应的淋巴结群,最后通过上腹部的辅助切口直视下切除标本并进行胃肠道重建。而TLDG则是在腹腔镜下完成所有的手术操作,最后经扩大的脐下套管孔取出标本。尽管TLDG手术更具微创优势,但由于腹腔镜下吻合难度较高,多数术者仍选择行LADG手术,TLDG手术目前仍极少开展。本中心自2004年11月起开始运用LADG术治疗胃癌,体会到其显示胃周血管更清晰,淋巴结清扫不逊于传统开放手术,但对肥胖或病灶位置较高者辅助切口下的切除重建仍不理想。随着手术技能的提高,自2007年3月起术者开始施行TLDG手术,临床效果理想。为了全面评价TLDG手术的安全性、肿瘤治疗效果以及其在减轻患者炎症应激反应水平、降低术后免疫抑制程度、改善术后生活质量和胃肠功能等方面的优势,并评估术中长时间气腹对患者肺、肝、肾等脏器功能的影响。本研究总结分析了本中心开展的全部TLDG病例的临床资料,并在2009年12月到2011年1月间对接受TLDG与传统的开腹远端胃癌根治术(opendistal gastrectomy, ODG)的患者进行了前瞻性对照研究。此外,对现有研究报道较多的LADG手术,本研究提取其与ODG对比的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RCT)和高质量的观察性研究的结果,并对其进行了荟萃分析。第一部分:完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研究(附56例报道)研究目的:1.探讨TLDG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肿瘤治疗效果并总结相关的手术经验和技巧。2.分析患者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及术者手术经验对TLDG近期结果的影响。研究方法:总结分析2007年3月到2011年1月间本中心施行的所有TLDG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主要分析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近端远端切缘距离、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半流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等。同时根据患者的BMI值将所有患者分为低体重组(BMI<20kg/m2)、正常体重组(20≤BMI<25 kg/m。)及高体重组(BMI≥25 kg/m。),通过对三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的对比研究分析患者BMI对TLDG近期结果的影响。此外,本研究还借鉴文献报道的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早期手术组(前40例)和后期手术组(后16例),通过对比两组间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来分析术者手术经验对TLDG近期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本组共56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18例;年龄34-79岁,平均58.6±10.6岁。术前BMI为15.4~27.7 kg/m。,平均22.5±2.8 kg/m2,其中低体重组10例,正常体重者31例,高体重组15例。本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或腹腔镜辅助手术。手术时间175-400 min,平均269±54 min;术中出血30~600 mL,平均164±105 mL,术中输血1例。淋巴结清扫数目15-45枚,平均29.2±8.0枚;近端切缘距离3.5-8.0 cm,平均5.6±2.3 cm;远端切缘距离3.5~11.0 cm,平均5.8±2.1 cm。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7 d,平均3.5±13 d;术后进半流时间3-14 d,平均5.2±2.5d;术后住院天数6~21 d,平均9.7±3.1 d。术后9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率为16.1%,其中腹腔积液伴感染2例;短期胃排空障碍2例;肺部感染2例;吻合口漏、腹腔乳糜漏及严重低蛋白血症各1例。术后随访2~47月,平均22月,失访7人,随访率87.5%。5例患者分别于术后4m、13m、13m、15m、17m出现肿瘤复发或转移。分组研究显示患者BMI值对手术操作并无明显影响。除低体重组术后并发症率明显高于正常体重组外(40% vs 9.7%),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及术后住院天数均无显着性差异。线性回归分析也证实BMI值与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及术后住院天数均无相关性。但术者手术经验对手术操作有明显影响。后期手术组的手术时间(233±31 min vs 284±55min)、术中出血量(118±66mL vs 182±113mL)及术后住院天数(9.1±3.6d vs10.0±2.8 d)均显着低于早期手术组(P<0.05)。结论:1TLDG手术在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并具有良好的近期治疗效果。2.患者的BMI值对手术近期结果并无明显影响,但术者的手术经验可以显着影响手术效果。第二部分:完全腹腔镜与开腹远端胃癌根治术的对照研究研究目的:1.进一步评价TLDG的手术安全性及肿瘤治疗效果。2.探讨TLDG在减轻机体炎症应激反应、降低术后免疫抑制程度、改善术后生活质量及胃肠功能等方面的优势。3.评估TLDG术中持续的长时间CO2气腹对患者肺、肝、肾等脏器功能的不良影响。研究方法:选择本中心2009年12月至2011年1月间的远端胃癌患者。根据患者自身意愿分为TLDG组和ODG组。通过对两组患者的近期手术结果的对照分析对TLDG手术的安全性及肿瘤治疗效果进行评价。通过对两组患者术后血pH值、CO2分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 TB)、血清白蛋白(albumin, ALB)、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 PA)、血清肌酐(creatinine, CR)及血清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 BUN)等指标的对比分析来研究气腹对患者术后肺、肝、肾等脏器功能的影响。通过对两组术后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 WBC)、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icgranulocyte, NE)数目及血浆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 CRP)、白介素-6(interleukin-6, IL-6)、白介素-10(interleukin-10, IL-10)等炎症因子水平的对比分析来探讨TLDG手术在减少机体炎症应激反应中的作用。通过对两组术后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NK细胞及免疫球蛋白A (immunoglobulin A, lgA)、免疫球蛋白M (immunoglobulin M, IgM)、免疫球蛋白G (immunoglobulin G, IgG)和补体C3、C4水平的对比分析来评估TLDG手术在降低患者术后免疫抑制程度中的价值。通过对比两组术后1 m、3 m的QLQ-C30和STO-22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和术后3 m的胃镜及液体核素胃动力检查结果来分析TLDG手术在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胃肠功能中的作用。研究结果:两组共41例患者,其中TLDG组19例,ODG组22例。两组在性别、年龄、BMI、术前ASA分级及术后病理分期上均无显着性差异。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TLDG组无中转开腹或腹腔镜辅助手术。两组总的手术时间无显着性差异,但和ODG组相比,TLDG组的进腹及关腹时间明显缩短,而淋巴结清扫时间明显延长。TLDG组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开腹组(4.0±0.9 cm vs 22.8±1.9 cm),且出血量明显减少(126.8±73.6 mL vs 279.6±129.7 mL),但TLDG组术中体温下降幅度明显大于ODG组,且其治疗费用显着增加(53000±8236元vs 39658±10630元)。两组在淋巴结清扫数目及近端、远端切缘距离上均无显着性差异。在术后恢复上,TLDG组和ODG组的并发症率无明显差异(21.1% vs 22.7%)。TLDG组术后恢复较快,其术后下床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流质时间、术后进半流质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均显着短于ODG组。TLDG组术后的疼痛评分及镇痛泵用量也均显着优于ODG组,显示腹腔镜手术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手术疼痛。在术后脏器功能的研究中,TLDG组和ODG组术后0 h、2 h、6 h及24 h的pH值和CO2分压均无显着性差异,TLDG组术后各时间点的pH值和CO2分压均位于正常范围。这表明腹腔镜气腹并未对患者的肺功能造成明显不利影响。两组术后24 h、72 h、120 h、168 h的ALT、TB、ALB、PA及CR水平均无显着性差异,提示腹腔镜气腹对患者的肝肾功能并无明显不利影响。在对患者术后炎症应激反应水平的评估中,TLDG组术后0h的WBC和NE数目及术后24h内的CRP、IL-6、IL-10水平均显着低于ODG组,表明TLDG可以有效减轻患者术后早期的炎症应激反应。两组术后24h、72h、120h、168h的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NK细胞及IgA、IgM、IgG免疫球蛋白水平均无显着性差异,这表明腹腔镜手术并不能减轻患者术后的免疫抑制程度。但TLDG组术后72h、120h、168h的补体C3、C4水平均显着低于ODG组,这可能与腹腔镜手术更小的手术创伤有关。TLDG组术后具有更佳的生活质量。在术后1m的生活质量评分上TLDG组在整体健康状况、生理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及疼痛评分上均显着优于ODG组。术后3m的生活质量评分上,TLDG组除在整体健康状况及生理功能评分上仍显着高于ODG组外,其他项目均无显着性差异。术后3m的液体核素胃动力检查结果显示TLDG组和ODG组术后的线性胃半排时间和30min胃排空率无明显差异。术后3m的胃镜检查结果发现两组的吻合口胆汁反流及反流性食道炎发生率均无显着性差异。这显示TLDG组在术后远期胃肠功能上并无明显优势。结论:1TLDG和ODG具有相同的手术安全性和相同的病灶切除与淋巴结清扫效果。TLDG在加快术后恢复、减轻机体早期炎症应激反应及提高术后生活质量上具有明显的微创优势。2.腹腔镜手术在减轻患者术后的免疫抑制程度、改善患者术后的远期胃肠功能等方面并无明显优势。3TLDG术中长时间的CO2气腹对患者术后的肺、肝及肾功能并无明显不利影响。第三部分:腹腔镜辅助与开腹远端胃癌根治术对比研究的荟萃分析研究目的:通过对LADG与ODG对比研究文献的荟萃分析来评估当前LADG手术的安全性和肿瘤治疗效果。研究方法:检索1995年1月1日至2011年2月28日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和Biosis Previews数据库有关LADG和ODG的对比性研究文献。对其中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近端及远端切缘距离、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流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数据进行荟萃分析。对连续性变量进行加权平均数差(weighted means difference, WMD)统计,对二分类变量进行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 RR)统计,异质性探索使用Meta回归分析。数据分析使用STATA11.0软件。研究结果:共13篇文献纳入本研究,其中RCT研究4篇,观察性研究9篇。病人总数为1945例,其中LADG组958例,ODG组987例。在近期手术结果上,除手术时间较长外,LADG组具有更少的术中出血量、更快的肛门排气和进食时间、更短的术后住院时间及更少的术后并发症率。在肿瘤根治效果上,LADG组和ODG组的淋巴结清扫数目和远端切缘距离无显着性差异,但LADG组的近端切缘距离显着短于ODG组。结论:LADG具有术中出血少、并发症率低、患者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并具有和ODG相同的淋巴清扫效果。但其近端切缘较短,值得重视。Gastric cancer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digestive tract cancers, and the surgery with extended resection and regional lymph node dissection is still the major treatment for it. However, severe surgical trauma is inevitable in the conventional open surgery. In 1994, Kitano reported the first case of laparoscopic distal gastrectomy (LDG) which had significant advantages of minimally invasion with small incision, light pain and

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切口种植腺癌两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切口种植腺癌两例(论文提纲范文)

(1)腹腔镜技术在高位胆道外科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前言
    参考文献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腹腔镜肝切除术在肝内胆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
    1. 引言
    2. 资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第一章附图
    7.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腹腔镜带蒂胆囊瓣胆道修复术治疗合并主肝管狭窄的肝内胆管结石的应用研究
    1. 引言
    2. 资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第二章附图
    7.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腹腔镜在肝门部胆管肿瘤治疗中的应用(附3例报告)
    1. 引言
    2. 资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第三章附图
    7.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腹腔镜胆道修复术在医源性胆管损伤中的应用研究
    1. 引言
    2. 资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第四章附图
    7.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2)有关意外胆囊癌的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意外胆囊癌手术治疗的探讨
    一、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2. 手术方法:
        3. 术后随访:
    二、讨论
MC中意外胆囊癌的处理及相关问题探讨
    一、预防性胆囊切除
    二、胆囊癌的早期诊断
    三、治愈性切除
    四、预防切口种植
LC中意外胆囊癌的处理
    一、UGC的发生率
    二、UGC的危险因素
    三、LC与UGC
    四、UGC的防治
    五、UGC的处理
关于意外胆囊癌治疗的初步体会
意外胆囊癌的处理
重视LC中意外胆囊癌的处理
对意外胆囊癌处理的个人看法
采用有效措施,努力降低意外胆囊癌的发生

(3)子宫肿瘤及早期宫颈癌腹腔镜手术近、远期疗效的临床医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英文主要缩写略语列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腹腔镜在子宫肿瘤及宫颈癌治疗中应用进展
    1.腹腔镜手术的发展史
        1.1 腹腔镜的起源及发展历程
        1.2 国内外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发展和现状
    2.腹腔镜在子宫肿瘤及宫颈癌治疗中应用进展
        2.1 腹腔镜在子宫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2.1.1 子宫肌瘤的腹腔镜手术治疗
        2.1.1.1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
        2.1.1.2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
        2.1.2 子宫内膜癌的腹腔镜手术治疗
        2.2. 腹腔镜在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2.2.1 手术适应症
        2.2.2 手术方式
        2.2.2.1 腹腔镜筋膜外子宫切除术(I 型)
        2.2.2.2 腹腔镜改良根治性子宫切除术(II 型)
        2.2.2.3 腹腔镜下根治性子宫切除型(III 型)
        2.2.2.4 腹腔镜扩大根治性子宫切除术(IV 型)
        2.2.2.5 腹腔镜盆腔部分脏器切除术即盆腔廓清术(V 型)
        2.2.2.6 腹腔镜根治性宫颈切除术
        2.2.2.7 腹腔镜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
        2.2.2.8 腹腔镜卵巢活检移位术
        2.2.2.9 腹腔镜前哨淋巴结采样
    3.子宫肿瘤及宫颈癌腹腔镜手术存在的问题
        3.1 子宫肿瘤及宫颈癌的腹腔镜手术近期并发症
        3.1.1 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概况
        3.1.2 子宫肌瘤的腹腔镜手术并发症
        3.1.2.1 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的手术并发症
        3.1.2.2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手术并发症
        3.1.3 子宫内膜癌的腹腔镜手术并发症
        3.1.4 宫颈癌的腹腔镜手术并发症
        3.2 子宫肿瘤及宫颈癌的腹腔镜术后远期疗效
        3.2.1 子宫肌瘤腹腔镜治疗后的远期疗效
        3.2.1.1 子宫肌瘤剥除术后复发及妊娠结局
        3.2.1.2 子宫肌瘤的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后远期生活质量研究
        3.2.2 子宫内膜癌的腹腔镜术后肿瘤预后及远期生活质量研究
        3.2.2.1 腹腔镜腹膜后淋巴结切除率的研究进展
        3.2.2.2 腹腔镜术后远期复发及生存预后的研究进展
        3.2.2.3 腹腔镜术后远期生活质量的研究进展
        3.2.3 宫颈癌的腹腔镜术后肿瘤预后及远期生活质量研究
        3.2.3.1 腹腔镜手术彻底性的研究进展
        3.2.3.2 腹腔镜术后远期复发及生存预后的研究进展
        3.2.3.3 腹腔镜术后远期生活质量的研究进展
    4.子宫肿瘤及宫颈癌腹腔镜手术的循证医学评价
        4.1 循证医学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4.1.1 循证医学的几个基本概述
        4.1.2 如何在外科领域应用循证医学
        4.2 子宫肌瘤腹腔镜手术的循证医学研究
        4.3 子宫内膜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循证医学研究
        4.4 宫颈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循证医学研究
    5.妇科肿瘤腹腔镜手术治疗展望
        5.1 无气腹腹腔镜手术
        5.2 微型腹腔镜手术
        5.3 手辅助腹腔镜手术
        5.4 单孔腹腔镜手术
        5.5 机器人腹腔镜手术
    6.本研究目的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子宫良性肿瘤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后近、远期疗效的临床研究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治疗方法
        2.2.1 完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TLH)
        2.2.2 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
        2.2.3 开腹全子宫切除术(TAH)
        2.3 观察指标
        2.4 随访情况
        2.4.1 随访时间及方式
        2.4.2 随访内容
        2.4.2.1 女性下尿路症状国际尿失禁标准问卷(ICIQ-FLUTS)
        2.4.2.2 女性性功能量表 (FSFI)
        2.4.3 随访结果
        2.5 临床资料数据库的实现
        2.6 统计学方法
    3.结果
        3.1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
        3.2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手术及相关指标对比分析
        3.3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对比分析
        3.4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术后随访发生盆底功能障碍的对比分析
        3.5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术后随访发生性功能障碍的对比分析
    4.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治疗妇科良性疾病的循证医学研究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2.1 纳入与排除标准
        2.1.1 研究类型
        2.1.2 研究对象
        2.1.3 干预措施
        2.1.4 结局指标
        2.1.4.1 主要结局指标
        2.1.4.2 次要结局指标
        2.2 检索策略
        2.3 资料提取与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评价
        2.4 统计分析
    3.结果
        3.1 纳入研究的一般情况
        3.2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估
        3.3 结局指标评价结果
        3.3.1 术后恢复正常活动的天数
        3.3.2 术中泌尿道损伤并发症
        3.3.3 术后远期主要并发症
        3.3.4 手术时间
        3.3.5 血红蛋白变化值
        3.3.6 术后近期次要并发症
        3.3.7 术后疼痛评分
        3.3.8 住院时间
        3.3.9 住院费用和术后生活质量
    4.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1985-2011年广西妇科恶性肿瘤住院患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2.1 资料来源
        2.2 研究方法
        2.3 研究内容
        2.4 统计学处理
    3.结果
        3.1 不同时期各类型妇科恶性肿瘤的顺位及构成比
        3.2 不同时期各类型妇科恶性肿瘤的年龄分布及构成
        3.3 不同时期各类型妇科恶性肿瘤的地域分布及构成
        3.4 手术病理分期或临床分期分布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子宫内膜癌腹腔镜手术治疗近、远期疗效的临床研究
    1. 前言
    2.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治疗方法
        2.2.1 腹腔镜组
        2.2.2 开腹组
        2.2.3 术后辅助治疗
        2.3 观察指标
        2.4 随访
        2.4.1 随访内容
        2.4.2 随访结果
        2.5 统计学方法
    3.结果
        3.1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
        3.2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分析
        3.3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对比分析
        3.4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术后随访发生盆底功能障碍的对比分析
        3.5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术后随访发生性功能障碍的对比分析
        3.6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术后生存复发情况比较
        3.7 腹腔镜组患者影响其生存预后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
        3.7.1 腹腔镜组患者影响其生存预后的单因素分析
        3.7.1.1 年龄对子宫内膜癌预后的影响
        3.7.1.2 绝经对子宫内膜癌预后的影响
        3.7.1.3 体重指数对子宫内膜癌预后的影响
        3.7.1.4 病理类型对子宫内膜癌预后的影响
        3.7.1.5 组织学分级对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3.7.1.6 手术-病理分期对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3.7.1.7 深肌层浸润对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3.7.1.8 淋巴结转移对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3.7.2 腹腔镜组患者影响其生存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3.7.3 腹腔镜组患者影响其生存预后的分层分析
    4.讨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子宫内膜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循证医学研究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2.1 纳入与排除标准
        2.1.1 研究类型
        2.1.2 研究对象
        2.1.3 干预措施
        2.1.4 结局指标
        2.1.4.1 主要结局指标
        2.1.4.2 次要结局指标
        2.2 检索策略
        2.3 资料提取与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评价
        2.4 统计分析
    3.结果
        3.1 纳入研究的一般情况
        3.2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估
        3.3 主要结局指标
        3.3.1 总生存率
        3.3.2 无瘤生存率
        3.4 次要结局指标
        3.4.1 总复发率
        3.4.2 手术时间
        3.4.3 盆腔淋巴结切除计数
        3.4.4 术中并发症
        3.4.5 术后并发症
        3.4.6 住院时间
        3.4.7 生活质量
    4.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七章 早期宫颈癌腹腔镜治疗近、远期疗效的临床研究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治疗方法
        2.2.1 腹腔镜手术
        2.2.2 开腹手术
        2.2.3 术后辅助治疗
        2.3 观察指标
        2.4 随访
        2.4.1 随访内容
        2.4.2 随访结果
        2.5 统计学方法
    3.结果
        3.1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
        3.2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分析
        3.3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对比分析
        3.4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手术彻底性对比分析
        3.5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术后随访发生盆底功能障碍的对比分析
        3.6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术后随访发生性功能障碍的对比分析
        3.7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术后生存复发情况比较
        3.8 腹腔镜组患者影响其生存预后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
        3.8.1 腹腔镜组患者影响其生存预后的单因素分析
        3.8.1.1 年龄对宫颈癌预后的影响
        3.8.1.2 肿瘤直径对宫颈癌预后的影响
        3.8.1.3 病理类型对子宫内膜癌预后的影响
        3.8.1.4 组织学分级对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3.8.1.5 临床分期对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3.8.1.6 宫颈间质浸润深度对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3.8.1.7 淋巴脉管侵润对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3.8.1.8 淋巴结转移对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3.8.2 腹腔镜组患者影响其生存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3.8.3 腹腔镜组患者影响其生存预后的分层分析
    4.讨论
    参考文献
第八章 早期宫颈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循证医学研究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2.1 纳入与排除标准
        2.1.1 研究类型
        2.1.2 研究对象
        2.1.3 干预措施
        2.1.4 结局指标
        2.1.4.1 主要结局指标
        2.1.4.2 次要结局指标
        2.2 检索策略
        2.3 资料提取与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评价
        2.4 统计分析
    3.结果
        3.1 纳入研究的一般情况
        3.2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估
        3.3 主要结局指标
        3.3.1 总生存率
        3.3.2 总复发率
        3.4 次要结局指标
        3.4.1 手术时间
        3.4.2 术中失血量
        3.4.3 盆腔淋巴结切除计数
        3.4.4 术中并发症
        3.4.5 术后并发症
        3.4.6 住院时间
    4.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小结
创新点
不足之处

(4)“三线一平面”肝外胆道解剖标记在腹腔镜肝外胆道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 :“三线一平面”解剖标记在腹腔镜胆道手术中应用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 :结合CT、MRCP和术中影像的肝外胆道解剖标记发现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文章
附录
致谢

(5)全腹腔镜胆囊癌根治术:初步经验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二、方法
结果
讨论

(6)纵隔CO2充气技术在纵隔径路食管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体外模拟纵隔CO_2充气技术对食管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一、材料和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纵隔CO_2充气技术对猪循环和呼吸功能的影响
    一、材料和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纵隔CO_2充气技术对经纵隔径路食管癌手术患者循环及呼吸功能的影响
    一、资料和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小结
综述一:食管癌的微创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综述二:充气技术在微创手术中的安全性分析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论着
致谢

(7)LC意外胆囊癌的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一、UGC的发生率
二、UGC的高危因素
三、UGC的切口种植转移
    1.切口种植的临床研究:
    2.人工气腹与切口种植的研究:
    3.预防LC时UGC切口种植的方法:
四、UGC的处理

(8)如何向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稳步过渡:单中心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前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纳入与排除标准
    2.3 手术方法
        2.3.1 LPD 组
        2.3.2 LAPD 组
        2.3.3 OPD 组
    2.4 观察指标与随访
    2.5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手术情况
    3.2 术后恢复情况
    3.3 并发症
    3.4 随访结果
第4章 讨论
    4.1 LPD的发展历程与优势
    4.2 探讨LAPD的过渡作用
    4.3 分析LPD的安全可行性
    4.4 稳步过渡LPD的经验总结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9)腹腔镜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研究和解剖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TME的临床意义
    2 腹腔镜TME的现状和问题
    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一部分 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同期临床对照研究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主要器械及设备
        1.3 手术组和一般处理
        1.4 手术方式
        1.5 评价指标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方式
        2.2 两组手术学指标
        2.3 两组并发症指标
        2.4 两组肿瘤根治性指标
        2.5 随访结果
    3 讨论
        3.1 腹腔镜TME是否安全可行
        3.2 腹腔镜TME能够达到根治目的吗
        3.3 腹腔镜TME疗效如何
        3.4 腹腔镜TME的潜在优势和未来
    4 结论
        4.1 腹腔镜TME具有明确的微创优势
        4.2 腹腔镜TME是安全可行的
        4.3 腹腔镜TME能够严格地遵守肿瘤学根治性原则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中的无瘤技术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技术评价依据
        1.3 腹腔镜TME无瘤技术的形成
    2 结果
        2.1 防止穿刺孔漏气
        2.2 尽早吸尽腹水
        2.3 封闭浆膜面
        2.4 绑扎肠管
        2.5 优先处理肠系膜下血管并高位结扎
        2.6 沿正确平面锐性解剖
        2.7 非触碰技术
        2.8 直肠末段充分游离
        2.9 冲洗肛管直肠腔后横断肠管
        2.10 保护标本取出口
        2.11 盆腔冲洗
        2.12 套管内气体释放
    3 讨论
        3.1 腹腔镜与开腹TME手术共性的无瘤技术
        3.2 腹腔镜TME特有的无瘤技术
        3.3 尚未解决的问题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的学习曲线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组成员背景
        1.3 分组及评价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各组的临床资料比较
        2.2 各组手术效果比较
        2.3 各组手术频度
        2.4 主要手术并发症
    3 讨论
        3.1 腹腔镜直肠癌切除的学习曲线判定
        3.2 钝化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学习曲线的因素
        3.3 无腹腔镜胆囊切除经验医师的培训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外科平面的解剖观察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解剖过程
    2 结果
        2.1 左半结肠外侧
        2.2 左半结肠中线侧
        2.3 直肠后外侧
        2.4 直肠前面
        2.5 直肠下段周围
    3 讨论
        3.1 Toldt's线——进入正确外科平面的标志线
        3.2 肾前筋膜——维持正确外科平面的标志面
        3.3 Toldt's间隙——基于肾前筋膜延续性的正确外科平面
        3.4 兼顾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对TME外科平面经典描述的扩展
        3.5 腹腔镜降乙结肠的分离过程是胚胎时期结直肠发育运动的逆过程
    4 结论
        4.1 Toldt's线是进入正确外科平面的标志线
        4.2 肾前筋膜是维持正确外科平面的标志面
        4.3 Toldt's间隙是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正确外科平面
    参考文献
第五部分 腹腔镜下肠系膜下血管的处理技巧与解剖分析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与设计
        1.2 方法:寻找和处理肠系膜下血管的解剖过程
    2.结果
        2.1 寻找肠系膜下动脉
        2.2 离断肠系膜下动脉
        2.3 显露和离断肠系膜下静脉
    3.讨论
        3.1 寻找肠系膜下动脉
        3.2 离断肠系膜下动脉
        3.3 显露和离断肠系膜下静脉
        3.4 动静脉分别处理的意义
    4.结论
        4.1 正确的外科平面、解剖学标志和特殊的外观是定位IMA起点的要素
        4.2 垂直牵引、血管脉络化和根部离断是处理IMA的合理技术
        4.3 运用解剖学标志,结合后位和前位法,是处理IMV的有效手段
        4.4 分别处理是处理IMA和IMV的合理技术
    参考文献
综述一 腹腔镜在大肠癌手术中的应用
    1 腹腔镜大肠癌手术的适应证
    2 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
    3 对免疫和应激的影响
    4 肿瘤细胞的戳孔复发
    5 中转开腹
    6 复发率与生存率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前沿与争论
    1 腔镜结直肠手术的历史
    2 腔镜下直肠全系膜切除的优势
    3 腹腔镜下直肠全系膜切除的争论
        争论一:操作的难度和危险性
        争论二:能否达到根治及戳孔部位的复发
        争论三:卫生经济成本过高
    4 展望
    参考文献
全文小结
    1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
    2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附录一 腹腔镜直肠癌TME直肠前切除术指南(草案)
    一、TME的概念
        1.直肠系膜的解剖学基础
        2.TME的临床意义
    二、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术式适应证
    三、腹腔镜直肠癌的手术禁忌证
        1.不能耐受长时间气腹的疾病
        2.凝血功能障碍
        3.腹腔镜技术受限的情况
        4.晚期肿瘤侵及邻近组织和器官
    四、腹腔镜直肠前切除不同术式及吻合的界定
        1.前切除界定
        2.吻合的界定
    五、手术要点
        1.腹腔镜设备
        2.麻醉及体位
        3.手术过程
    六、腹腔镜TME直肠癌前切除术评估标准
    七、腹腔镜直肠癌的手术基本原则
        1.手术操作的无瘤技术
        2.癌肿近远端肠管切除应有足够的长度
        3.广泛清除所属淋巴引流区中的所有淋巴结和脂肪组织
        4.肿瘤远端肠腔冲洗
        5.切口与肠管的隔离及预防切口种植的措施
        6.术中纤维结肠镜的应用
    八.手术并发症及其防治
        1.尿潴留、性功能障碍
        2.输尿管的损伤
        3.术中术后出血
        4.吻合口漏
        5.排便功能障碍
        6.盆腔及切口癌种植
附录二 专业名词和缩写中英文对照
成果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在读期间承担的课题
致谢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10)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研究与荟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插图清单
附表清单
缩略语表
目次
引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完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研究(56例报道)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完全腹腔镜与开腹远端胃癌根治术的对照研究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腹腔镜辅助和开腹远端胃癌根治术对比研究的荟萃分析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专利申请受理通知书)
附录2 (C-30生活质量评分量表)
附录3 (STO-22生活质量评分量表
综述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现状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切口种植腺癌两例(论文参考文献)

  • [1]腹腔镜技术在高位胆道外科中的应用研究[D]. 李建军. 广西医科大学, 2013(10)
  • [2]有关意外胆囊癌的问题[J]. 姚成汉,蔡珍福,郑成竹,刘洪涛,张永杰,施维锦,杨超,石景森,张延龄,张圣道,韩天权.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5(04)
  • [3]子宫肿瘤及早期宫颈癌腹腔镜手术近、远期疗效的临床医学研究[D]. 贺红英. 广西医科大学, 2014(10)
  • [4]“三线一平面”肝外胆道解剖标记在腹腔镜肝外胆道外科手术中的应用[D]. 汪雷. 安徽医科大学, 2019(08)
  • [5]全腹腔镜胆囊癌根治术:初步经验与思考[J]. 黄长文,李师淼,花京文,熊虎.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5(05)
  • [6]纵隔CO2充气技术在纵隔径路食管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分析[D]. 汪潜云. 苏州大学, 2018(06)
  • [7]LC意外胆囊癌的研究现状[J]. 石景森,任予.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04(02)
  • [8]如何向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稳步过渡:单中心经验[D]. 龚成功. 南昌大学, 2020(08)
  • [9]腹腔镜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研究和解剖学分析[D]. 李国新. 第一军医大学, 2006(01)
  • [10]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研究与荟萃分析[D]. 徐晓武. 浙江大学, 2011(12)

标签:;  ;  ;  ;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切口植入腺癌2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