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滋阴药——女贞子

(2) 滋阴药——女贞子

一、(二)补阴药——女贞子(论文文献综述)

曹礼慧,冯森玲,袁中文,刘丽娟[1](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探讨桑椹治疗女性不孕症的用药规律和作用机制》文中认为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探讨桑椹治疗女性不孕症的用药特点及核心药物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某院门诊中药处方的高频药物,运用SPSS Modeler 18.0和SPSS Statistics 21.0软件进行分析,核心药物运用网络药理学分析治疗女性不孕症的作用机制。结果:纳入354张处方,共175味中药,高频药物有33味,主要药性为温和平,药味为甘和苦,归经为肝经和肾经。网络药理学分析得到17种化合物,与女性不孕症交集靶点66个,GO分析主要涉及活性氧代谢等生物过程,KEGG富集主要涉及癌症通路等信号通路。结论:桑椹治疗女性不孕症用药规律可总结为补益肝肾、活血化瘀、收敛固涩、燥湿健脾。核心药物可能为桑椹-菟丝子-女贞子,网络药理学初步探讨了其治疗女性不孕症的作用机制,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思路。

付文静[2](2021)在《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近代文献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次研究主要通过对2010年—2019年在三大数据库发表的中医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文献进行筛选,提取、规范临床研究中的证候要素及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进而归纳总结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辨证分型和用药规律,以期为中医临床辨证治疗提供参考证据。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和重庆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三个数据库从2010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的中文文献,检索词为“围绝经期综合征”、“围绝经期综合症”、“更年期综合征”、“更年期综合症”、“绝经前后诸症”、“经断前后诸证”、“中西医”、“中医”、“中医药”、“中医”、“证候”,将以上检索词使用布尔逻辑运算方法连接,诊断名称之间使用“or”连接,干预方式之间使用“or”连接,诊断名称和干预方式之间使用“and”连接。将检索结果中的所有文献导入Note Express,按照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对纳入研究的文献基本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对纳入研究的文献进行证候及方药的提取、规范和拆分处理,并转换为适合统计分析的数据形式,将证候要素和方药组成等信息,录入Microsoft Excel 2016进行描述性分析;将所有药物中的占总频数67.67%药物列为高频药物,将高频药物数据导入SPSS 25.0进行聚类分析;将高频药物数据导入SPSS Modeler 18.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1.纳入研究文献共238篇,期刊论文共计155篇(65.13%),学位论文共计82篇(34.45%),会议论文共计1篇(0.42%);有效临床研究239例,随机对照临床研究167例,自身对照临床研究72例;238篇文献中有14篇文献得到相关项目基金支持,共涉及15个项目基金。2.有效证候诊断239例,规范及拆分处理后,共获得证素719例,其中病位证素362例,病性证素357例。病位证素中包括肾(54.91%)、肝(31.22%)、心(8.44%)、脾(1.93%)、营卫(1.93)、心神(0.83%)和冲任(0.28%)等7个病位;病性证素中包括阴虚(55.74%)、气滞(14.29%)、热(10.36%)、阳虚(7.00%)、气虚(4.20%)、血瘀(2.24%)、痰(1.96%)、阳亢(1.96%)、血虚(1.12%)、精亏(0.84%)和动风(0.28%);证素组合分布规律结果中,按照证素总数可分为6大类14小类,其中6大类中两种证素组合(32.22%)和三种证素(38.49%)组合的构成比均大于30%;14小类中,1病位证素+1病性证素组合(21.34%)、2病位证素+1病性证素组合(27.61%)的构成比均大于20%,占构成比最高的证候诊断为“肝肾阴虚”(18.41%)、“肾阴虚”(17.15%)、“肾阴虚肝郁”(13.39%)。3.纳入研究文献的所有主方药物中,共涵盖15类中药,共计药物155味,累计频次2778次,按照功效分类分别为:补虚药(44.10%)、清热药(15.51%)、收涩药(8.64%)、安神药(8.14%)、利水渗湿药(5.15%)、活血化瘀药(4.57%)、平肝熄风药(4.10%)、解表药(3.89%)、理气药(3.06%)、化痰止咳平喘药(1.12%)、温里药(0.68%)、祛风湿药(0.40%)、消食药(0.25%)、化湿药(0.22%)、开窍药(0.18%)。对所有药物中的28味高频药物性味归经统计分析,性寒、味甘、归肝肾二经的频率最高;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共得出6类结果,类1:龙骨、牡蛎,类2:生地黄、枸杞子、丹参、郁金、龟甲、菟丝子、百合、麦冬、黄连、泽泻、酸枣仁、浮小麦,类3:知母、黄柏、淫羊藿,类4:女贞子、墨旱莲,类5:山茱萸、山药、牡丹皮、茯苓、熟地黄,类6:白芍、柴胡、当归、甘草;对高频药物进行相关规则分析,结果得出6对关联性较强的药物,山茱萸-山药(支持度42.678%),白芍-柴胡(支持度26.36%),女贞子-墨旱莲(支持度25.105%),山茱萸-山药、熟地黄(支持度32.218%),山茱萸-茯苓、山药(支持度27.197%),山药-牡丹皮、山茱萸(支持度26.360%)。共得出6张药方,药方中以六味地黄丸、二至丸、滋阴清热为主、平潜肝阳、清热以存阴、疏肝养血为主。6个药对以补益肾阴、补涩共用、疏肝养血、补泻同施、滋阴清热为主。结论:1、围绝经期综合征最常见的中医证型为:肝肾阴虚型、肾阴虚型、肾阴虚肝郁型;2、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常见病位证素为肾、肝;最常见的病性证素为阴虚;3、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常用药物类别为:补虚药,其中又以补阴药、补气药、补血药为主;4、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主要药对为:滋阴清热类;药性属寒、药味属甘、归经肝、肾二经的药物最多见。

郑婉蓉[3](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张喜奎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病蛋白尿的用药规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数据挖掘方法对张喜奎教授(以下简称导师)治疗慢性肾脏病蛋白尿的临床病案进行统计分析,归纳总结导师治疗本病的用药规律及临床经验,为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导师的学术思想奠定基础,为临床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蛋白尿提供新的思路及借鉴。方法:通过对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国医堂、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张喜奎教授门诊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慢性肾脏病蛋白尿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全面的收集、整理,建立病案数据库,运用Mircrosoft Office Excel、IBM SPSS Statistics 25.0、IBM SPSS Modeler 18.0进行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200诊次处方;男性多于女性,41岁至50岁年龄段发病率最高。2.使用频率大于5.00%的药物有46味,列为本研究的常用药物,分别为黄芪、茯苓、白鲜皮、泽泻、墨旱莲等。3.药性上,寒、平、温性药物居多;药味上甘味药使用最多;药物归经多归于肾、脾、肝经。使用频率大于5.00%药类共有6类,累计频率达76.18%,依次为补虚药、利水渗湿药、消食药、清热药、收涩药、止血药,其中补虚药使用频率最高,占总频率的31.26%。4.核心药对有:墨旱莲—女贞子,大黄—附子,三七—白茅根,金樱子—芡实,白鲜皮—蝉蜕等。5.核心处方为:第一组药物:黄芪、党参、茯苓、白术、益智仁、淫羊藿、鸡内金、酸枣仁;第二组药物:大黄、附子、黄芪、杜仲、续断、桑寄生、菟丝子、狗脊、百合、泽泻、茯苓、猪苓、柴胡、石韦、砂仁、陈皮、六神曲、谷芽、麦芽;第三组药物:黄芪、女贞子、墨旱莲、石斛、茯苓、牛膝、芡实、金樱子、白鲜皮、地肤子、蝉蜕、三七、白茅根、地榆;第四组药物:生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黄芪、葛根、牡蛎、薏苡仁、天麻、车前子、益母草。结论:1.慢性肾脏病蛋白尿致病因素为风、寒、湿、热、瘀、毒。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病位涉及肺、脾、肾、膀胱等脏腑,本虚以脾、肾二脏的虚损为主。疾病发病传变规律,符合六经辨证。2.以扶正祛邪为基本治则,突出扶正,具体治法有补气健脾、固肾摄精,温肾助阳、益气养阴,根据临床不同分型兼以利湿泄浊、祛风解毒、清热祛湿、活血化瘀等。3.用药上,寒温并用,无明显偏性;甘味药以扶助正气;药物多归属肾、脾、肝经。在药类上,主要选用补虚药、利水渗湿药、消食药。常用的药物组合有墨旱莲—女贞子,大黄—附子,三七—白茅根,金樱子—芡实,白鲜皮—蝉蜕,麦芽—谷芽等。4.在处方上,以参苓白术散、大黄附子汤、柴苓汤、黄芪二至丸、六味地黄丸、补气通络方为核心处方,根据兼夹病机进行加减。

王一茗[4](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全国名中医杜建教授治疗肺癌用药规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通过收集整理全国名中医杜建教授治疗肺癌的中药处方,建立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方法进行分析,探索杜建教授治疗肺癌的用药经验,为更好继承和发扬杜建教授学术思想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杜建教授在2015年01月0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于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电子病历系统中治疗肺癌患者的中药处方。运用Excel对药物进行频数分析统计,利用SPSS V22.0统计软件及SPSS modeler V18.0数据挖掘软件对数据药物进行聚类、关联分析。结果:1、药物使用情况:本研究涉及186种中药,药物分类涉及18类,其中出现频次≥10次的药物共85味,药物使用最多的是补虚药,其次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安神药等。高频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情况,以“寒性”药物为多,五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情况多归“肝经”、“肺经”、“脾经”。2、药物聚类分析:对前85味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得到6个聚类组方,分别适用于气阴两虚、热毒炽盛;肝郁肾虚、气滞血瘀;脾胃虚寒、食积痰盛;肺胃津亏、阴虚化燥;瘀毒互结;痰热内盛等证型。3、药物关联分析:对前85味高频药物的关联分析得出73条符合条件的频繁项集。其中三棱-莪术、北沙参-麦冬、黄芪-女贞子、黄芪-山药、山药-女贞子等药对在方剂使用中最为广泛;另外三棱-莪术、天冬-北沙参、天冬-麦冬等在药对配伍情况中最为稳定。结论:杜建教授认为肺癌患者以扶正为主,病理因素涉及热、毒、痰、瘀、虚。并认为以气阴两虚为多见,治疗思路以扶正祛邪配合活血化瘀、化痰散结为大法,多以扶正清解方为主方,多应用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结合患者情况增加减解表、平肝息风、利水渗湿、理气、消食、止血、收涩、化湿等药物。

楚鎏慈[5](2021)在《宋立群教授辨治糖尿病肾病Ⅲ-Ⅳ期验方的挖掘及其网络药理学机制探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收集宋立群教授辨治糖尿病肾病Ⅲ-Ⅳ期的医案进行数据挖掘,总结其临床经验与核心验方;对宋师治疗糖尿病肾病Ⅲ-Ⅳ期的核心经验方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及分子对接技术验证,探讨宋师经验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1.收集2010年1月-2020年9月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病科门诊就诊,由导师宋立群教授诊治的567例糖尿病肾病Ⅲ-Ⅳ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病例进行标准化处理后,运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对于症候、方药等进行数据挖掘,结合宋师相关医案、论着进行研读,对挖掘结果进行分析,从中提炼宋师辨治经验及核心经验方。2.选取宋立群教授辨治糖尿病肾病Ⅲ-Ⅳ期的核心经验方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及分子对接技术验证,我们利用TCMSP数据库筛选宋师经验方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5、OMIM、Pharm GKB等数据库检索糖尿病肾病的基因靶点,使用Uniprot、Perl及R软件将药物相关成分靶点及疾病相关基因靶点进行整合汇总,筛选出共同作用靶点,借助Cytoscape构建药物与疾病调控网络,利用STR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运用R软件进行GO与KEGG基因功能富集分析并可视化,使用Autodock vina对活性成分及靶点蛋白进行分子对接。结果:1.一般情况:本研究最终纳入567例糖尿病肾病Ⅲ-Ⅳ期首诊处方,共计诊次2194次,男性(358例,63.14%)多于女性(209例,36.86%);宋师辨证分型后将本虚证型分为脾肾亏虚证(401例,70.72%)和肝脾肾虚证(166例,29.27%),兼夹的标实证分为水湿证(259例,46.67%)、血瘀证(156例,27.51%)及不兼实证(152例,26.82%)。2.症状情况:本研究纳入的567例病例中,主要症候为腰膝酸软、尿多泡沫、呕恶纳呆、小便清长、夜尿频多、腹胀便溏、神疲乏力、手足浮肿、肢体浮肿、面目浮肿等;脾肾亏虚证的主要症候为腹胀便溏、少气懒言、呕恶纳呆、面色萎黄等;肝脾肾虚证的主要症候为咽干口燥、盗汗、视物模糊、大便干结、头晕目眩、五心烦热、口渴喜饮等;水湿证的主要症候为肢体浮肿、手足浮肿、肢体困重、形体肥胖、胸闷不舒等;血瘀证的主要症候为皮下瘀斑、口唇紫暗、定位刺痛、夜间加重、肌肤甲错、肢体麻木、尿血等。3.处方用药情况:首诊处方567张,共涉及中药217味,总使用频数9831次,频次排名前10味的中药为:黄芪、白术、金樱子、女贞子、芡实、茯苓、覆盆子、沙苑子、菟丝子、白果;脾肾亏虚证特色用药为:陈皮、锁阳、石莲子、桑螵蛸;肝脾肾虚证特色用药为:桑椹、墨旱莲、山茱萸、牛膝、山楂、鸡内金;水湿证特色用药为:桑白皮、路路通、穿山龙、苏木;血瘀证特色用药为:生地黄炭、熟地黄炭、大蓟炭、小蓟炭、丹参、郁金、鸡血藤、瓜萎;用药药性主要为平性药,其次为温性药、寒性药,药味以甘性药、苦性药、酸性药为主,归经以肾经,脾经和肝经为主,宋立群教授常用药对组合6对,药物组合9组,567首方剂聚类分析共聚为4类。4.网络药理学研究及分子对接技术验证:经过筛选得知,宋师经验方中46种活性成分可作用于糖尿病肾病的223个靶点,主要活性成分为β-胡萝卜素、β-谷苗醇、鞣花酸、刺芒柄花素、异鼠李素、山柰酚、木犀草素、苦参碱、槲皮苷、芝麻素等;核心靶点为MYC、JUN、CCND1、TP53、CDKN1A、RB1、AKT1、MAPk1、RELA、CTNNB1 等;GO功能富集分析主要涉及聚合酶Ⅱ转录调节复合物活化、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全酶复合物、转录调节复合物等生物学过程;KEGG通路富集分析主要涉及糖尿病并发症AGE-RAGE信号通路,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信号通路,胰岛素抵抗,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PI3 K-Akt信号通路,Th 17细胞分化机制,p53信号通路等;度值最高的有效成分配体与受体进行分子对接,得到19对配体-受体(结合自由能≤-5.0KJ·mol-1)的分子对接结果。结论:1.黄芪、白术、茯苓、覆盆子、女贞子、芡实、金樱子、菟丝子、沙苑子为宋立群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Ⅲ-Ⅳ期的核心经验方。2.宋师认为糖尿病肾病Ⅲ-Ⅳ期的病机为“本虚标实”,治疗时始终秉承“肝脾肾同调,补虚扶正;湿与瘀并治,泻实祛邪”的诊疗思路。3.宋师经验方治疗糖尿病肾病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该方主要通过调节AGE-RAGE、IL-17、TNF等信号通路参与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糖脂代谢反应、胰岛素效应及细胞生长因子等生物学功能,从而作用于糖尿病肾病,以达到控制其发生、发展的目的。

官大方[6](2021)在《基于复杂网络规则研究张喜奎教授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肾炎的用药规律》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利用多种数据挖掘方法将导师张喜奎教授临床病案的用药规律进行科学严谨的统计分析,着重通过复杂网络构筑,找出张喜奎教授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核心药物、发现组方配伍规律,探究其中蕴含的学术思想及临床思维。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就诊于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福建省第三人民医院、福建中医药大学国医堂张喜奎教授门诊的病案进行记录、分类整理,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200诊次病历信息,执行频数分析、归纳药物属性,采用IBM SPSS Modeler18实施关联规则、SPSS25完成聚类分析、Gephi0.9.2绘制复杂网络等统计学方法,最后总结结论。结果:本研究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年龄在31岁后增高,41-50岁的占比最高;大于3%的药物有10味,分别是:黄芪、墨旱莲、女贞子、白鲜皮、茯苓、三七、芡实、白茅根、鸡内金、牛膝。上述药物可确立为常用药物。从药物属性而言,四气以平、寒药物运用最多,温药次之;五味偏于甘、苦,酸、辛次之;药物多归肾、脾、肝、胃、肺、膀胱经。从药物功效来说,补虚药以33.86%的频率占首位,其余频率大于4%的药物分别为:利水渗湿药(13.18%)、清热药(10.68%)、止血药(9.99%)、消食药(7.76%)、收涩药(6.76%)、活血化瘀药(4.11%)。组方配伍方面,黄芪、墨旱莲、女贞子、白鲜皮等四味药物的关系最密切、应用最为广泛。常用药对有:谷芽-麦芽、墨旱莲-女贞子、三七-白茅根、茯苓-泽泻、白鲜皮-地肤子、杜仲-续断。核心处方共五组,分别为:第一组:黄芪、墨旱莲、女贞子、当归、茯苓、生地黄、杜仲、续断、谷芽、麦芽;第二组:黄芪、党参、茯苓、猪苓、泽泻、车前子、砂仁、大腹皮、石韦、益母草、枳实、谷芽、麦芽;第三组:黄芪、党参、墨旱莲、女贞子、芡实、薏苡仁、益智仁、陈皮、半夏、白鲜皮、地肤子、葛根、牛膝、三七、白茅根、谷芽、麦芽、鸡内金;第四组:黄芪、黄精、石斛、大黄、附子、茯苓、天麻、钩藤、牡蛎、续断、桑寄生、薏苡仁、石韦、鸡内金;第五组:黄芪、生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牡丹皮、石斛、芡实、葛根、蝉蜕。总体复杂网络的核心药物由黄芪、墨旱莲、女贞子、茯苓、白鲜皮、三七、白茅根、鸡内金、石斛、芡实、杜仲等药物组成。经K-core算法得知内环核心药物组合为:墨旱莲、女贞子、白鲜皮。二环药物组合有:茯苓、黄芪、三七、白茅根、金樱子、谷芽、鸡内金、芡实、牛膝。结论:气阴两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病因外在与风、湿、热、寒、毒诸邪有关,内在与先天禀赋、七情内伤、劳逸失常、饮食不节、药物损害等有关。病机乃脾肾气阴亏虚、固邪留驻,病变之根在于水道失畅,涉及肺、脾、肝、肾四脏及胃、三焦、胆、膀胱诸腑。病性以虚候为主,脾肾久虚,生湿化浊,是其演变规律,故因虚致实,后期可出现虚实夹杂、寒热交错并存。应以“扶正祛邪”为核心思想,运用益气养阴及调补脾肾诸药、配合利水胜湿、化瘀解毒之品,结合六经规律,从辨病和辨证两个方面,把握疾病各阶段的主要矛盾,分清诊治主次而治之。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基础方由黄芪、墨旱莲、女贞子、白鲜皮、茯苓所组成。

陈永浩[7](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张喜奎教授治疗下尿路感染的用药规律》文中指出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导师张喜奎教授(以下简称导师)治疗下尿路感染的临床治疗思路及处方用药经验。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导师门诊诊治的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下尿路感染患者,按照统一格式整理,运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6、IBM SPSS Modeler 18.0以及IBM SPSS Statistics 22.0等软件,通过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及系统聚类分析等方法对病案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导师治疗下尿路感染的用药规律,总结导师治疗经验。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00例病案,共200诊次处方;男性39例,女性61例,男女比例≈1:1.56;使用药物频率大于5.00%的药物有50味,作为本研究的常用药物;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类为补虚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其次为消食药、收涩药、理气药、化湿药、活血化瘀药等;药性上寒性最多,平、温性次之、凉性最少,无热性药物;五味中甘、苦最多,辛、酸、涩次之,咸、淡最少;药物归经以肾、脾、肝三经药物最多,胃、肺、膀胱次之;主要药物配伍有柴胡和黄芩、女贞子和墨旱莲、葛根和薏苡仁、石韦和瞿麦、谷芽和麦芽、荔枝核和北刘寄奴、青皮和陈皮。核心处方为:第一组药物:石韦、瞿麦、野菊花、石斛、玄参、六神曲、青皮、陈皮、桑螵蛸、砂仁。第二组药物:柴胡、黄芩、半夏、甘草、黄连、荔枝核、北刘寄奴、牡蛎、鳖甲、车前子、酸枣仁、谷芽、麦芽。第三组药物:黄芪、女贞子、墨旱莲、牛膝、白茅根、三七、白鲜皮、地肤子。第四组药物:生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牡丹皮、黄精、萹蓄。第五组药物:金樱子、芡实、桑寄生、菟丝子、五味子、续断、杜仲、益智仁、葛根、薏苡仁、鸡内金。结论:1、下尿路感染的外因是以湿、热为主,常夹毒、夹瘀。内因则主要是肾、脾、肝三脏虚损,同时涉及膀胱、肺、三焦、胃等多脏腑。病机上遵循《伤寒论》中六经病证变化。2、导师在治疗上以扶正补虚、祛湿清热化瘀、收敛固涩、和胃消食、疏肝理气为五类常用治法。常用药物组合有柴胡与黄芩,女贞子与墨旱莲,葛根与薏苡仁,石韦与瞿麦,谷芽与麦芽,荔枝核与刘寄奴,青皮与陈皮。处方上多以石韦散、小柴胡汤、黄芪二至丸、六味地黄丸、水陆二仙丹为核心处方。在治疗时以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随症加减。

张宁[8](2021)在《从肝肾论治围绝经期失眠的有效性评价及中医复方用药规律探析》文中提出研究目的(1)本课题通过对文献搜集、整理与统计分析,对从肝肾论治围绝经期失眠的随机对照研究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同时对符合条件的研究进行分析比较,为客观评价从肝肾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提供可靠的循证医学依据。(2)通过对从肝肾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方药进行数据挖掘,总结其用药规律,确认其治疗法则,从而指导临床辨证,为临床处方用药提供一定借鉴。研究方法(1)Meta分析: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医学数据库、Pubmed数据库,根据纳排标准筛选从肝肾论治围绝经期失眠的RCT研究。纳入文献后由研究者进行质量评价后通过建立数据库,提取资料后导入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2)数据挖掘: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医学数据库、Pubmed数据库,根据纳排标准筛选从肝肾论治围绝经期失眠的中药复方文献,建立数据库,提取资料,对数据进行规范清洗和处理后,用SPSS Modeler 18.0及SPSS 25.0进行关联分析与聚类分析,对从肝肾论治围绝经期失眠的用药规律进行探究。研究结果(1)Meta分析:本次纳入文献研究11篇,治疗患者总数达888例,其中中药组456例,对照组432例。高质量文献1篇,余均为低质量文献。文献检验具有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漏斗图显示有发表偏倚。总有效率Meta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4.01,95%CI[2.08,7.72],P<0.05);PSQ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63,95%CI[-3.78,-1.48],P<0.05);SPIEGEL 评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OR=-0.14,95%CI[-2.37,2.09],P>0.05);不良反应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P=0.49,I2=0%,提示各研究间没有异质性,选用固定效应模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05,95%CI[0.02,0.11],P<0.05)。(2)数据挖掘:数据挖掘纳入45篇文献。去除重复方药后,共纳入38个复方。统计各复方使用药物后,使用频次大于10的中药分别是:白芍、酸枣仁、山茱萸、甘草、柴胡、熟地黄、生地黄、当归、夜交藤、合欢皮、茯苓、知母、牡丹皮、郁金、龙骨、女贞子、山药。常用药类为补虚药、安神药及清热药;药物四气较高的是寒性药物,其次是平性、温性。甘味药物使用频次最多;苦味药物使用频次次之;咸味药物使用最少。药物入肝经者最多,其次为肾经、心经。使用关联规则分析后,药对白芍-酸枣仁的支持度和置信度最高,药组白芍-熟地黄、山茱萸支持度最高;通过聚类分析后可将核心药组归为5大类。研究结论从肝肾治疗围绝经期失眠临床疗效好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荐。临床从肝肾治疗围绝经期失眠时,常使用白芍、酸枣仁、熟地等中药,核心组方常使用六味地黄丸、二仙汤加减配合疏肝理气、清热泻火之品。

张李[9](2021)在《陈如泉教授治疗甲亢合并房颤的学术思想及用药规律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分析甲亢合并房颤的病因病机,举隅典型病例,总结陈如泉教授诊断和治疗甲亢合并房颤的学术思想;并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对陈如泉教授治疗甲亢合并房颤的临床经验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其临床诊疗本病的用药规律,总结陈如泉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并提取核心处方和可能的新方组合,为临床运用提供指导。方法:1.通过采集陈如泉教授门诊及住院部诊疗资料,综合回顾甲亢合并房颤的相关病案,阅读有关论文、着作,详细分析和总结甲亢合并房颤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特点。2.通过收集2013年3月至2018年10月就诊于湖北省中医院门诊及光谷内分泌科的甲亢合并房颤患者,按照病例的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出48例,将病例资料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对录入数据进行药物频次、四气五味归经、组方规律等分析,运用“熵聚类”及“改进的互信息法”进行新方分析。结果:1.甲亢合并房颤的病因为禀赋不足、情志内伤、久病劳倦,其基本病理变化为气滞、血瘀,病变脏腑涉及心肝肾脾等多脏,尤其是肝脏和心脏。本病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心之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或气滞、瘀血导致血液运行不畅。2.临床分型主要分为心气亏虚型、心阴不足型、心肝火旺型、心阳虚衰型。心阴不足型治以滋阴降火、养心定悸,方用炙甘草汤加减;心气亏虚型治以益气补血、养心定悸,方选生脉散加味;心肝火旺型治以清肝泻火、宁心定悸,方选龙胆泻肝汤合朱砂安神汤加减;心阳虚衰型治以温阳利水、宁心定悸,方选真武汤或桂枝甘草汤加减。3.药物使用频次分析显示,药物功效涉及补虚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等类别,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丹参、炙甘草、黄芪、龙骨、牡蛎、生地黄、赤芍、枳壳、夏枯草、郁金等。4.四气分析频次依次为寒、温、平、凉、热等。五味分析频次依次为甘、苦、辛、酸、咸、涩。归经分析频次依次为肝经、心经、肾经、脾经、肺经、胃经等。5.常用药对组合有炙甘草与丹参,丹参与黄芪,龙骨与牡蛎,炙甘草与黄芪等。6.聚类得到新方组合有4个。分别为新方Ⅰ号:黄精、山药、菟丝子、川楝子;Ⅱ号:龙骨、川芎、牡丹皮、酸枣仁、麦冬、人参;Ⅲ号:栀子、黄芩、柴胡、生地黄、穿山龙;Ⅳ号:女贞子、炙甘草、党参、甘松、泽泻。结论:陈如泉教授治疗甲亢合并房颤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将其辨为心气亏虚型、心阴不足型、心肝火旺型、心阳虚衰型四个证型。遣方用药时多用炙甘草、黄芪等补益之品,丹参活血之品,及龙骨、酸枣仁等安神之品。顺应本病的病因病机,用药以甘温为主,且多配伍用药,常用炙甘草、丹参,龙骨、牡蛎等,既能益气活血,又能宁心安神。最后通过分析得到的4个新方,对临床诊疗本病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江钊[10](2021)在《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医案类聚》中眩晕与肝脾肾的关系》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医案类聚》中关于眩晕的医案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总结古代医家用中药治疗眩晕的学术思想和用药规律并探讨眩晕与肝脾肾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医案类聚》中涉及到的眩晕所有医案进行整理筛选,并将符合的医案各信息一一录入EXCEL表格。统计每味中药的使用频数,以及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并转换成可分析的数据,再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5.0)对相关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得出结果并讨论眩晕与肝脾肾之间的关系。结果:1.按照相关规范标准对数据进行整理、收集,共计379例处方,共计278味药,用药总频次为3984次;用药频次≥19的有60味药,为本研究的高频药物,总频次为3043次,占总用药频次的76.46%;使用频次>50次的药物为本次研究的核心药物,总计有23味,按频次递减排列为:半夏、茯苓、菊花、白芍、茯神、蒺藜、天麻、陈皮、甘草、当归、石决明、生地黄、牡蛎、白术、麦冬、牡丹皮、何首乌、枸杞子、黑豆衣、羚羊角、钩藤、阿胶、熟地黄。2.高频药物以寒性药物(1170次)为主,占高频药物总频次的38.45%,其余为温性(30.86%)、平性(26.36%)、凉性(4.34%),高频药物无热性药物。药味以甘味药物运用频次最高,占比40.35%,其次为苦味(25.47%)、辛味(14.63%),淡、酸、咸、涩使用较少。3.高频药物归经最多的为肝经,占20.31%,其余依次为肺经、心经、脾经、肾经、胃经、胆经、大肠经、三焦经、心包经、膀胱经、小肠经。4.使用频次均在100以上的药物类别依次为补虚药、利水渗湿药、平抑肝阳药、清热药、化痰药、解表药、行气药、息风止痉药、安神药,占高频药物的95.23%。5.将60味高频药物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得到22个公因子和19个药对。结论:综合以上研究结果可以发现,古代医家治疗眩晕时多从肝、脾、肾三脏入手。常用健脾益气、行气化痰之法来健运中焦,杜绝生痰之源,恢复脾之升清功能;用平肝潜阳、息风止痉之法镇降上亢之肝阳;用滋阴养血、补益肝肾之法填补下焦精血。

二、(二)补阴药——女贞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二)补阴药——女贞子(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探讨桑椹治疗女性不孕症的用药规律和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处方来源及筛选
    1.2 数据处理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纳入处方情况
    2.2 高频中药性味归经及频数统计
    2.3 高频中药聚类分析
    2.4 高频中药关联规则分析
    2.5 核心药物治疗女性不孕症的网络药理学
3 讨论
    3.1 基于描述性分析探讨桑椹治疗女性不孕症的用药特点
    3.2 基于聚类分析探讨桑椹治疗女性不孕症的用药特点
    3.3 基于关联规则的网络药理学机制分析

(2)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近代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1.中医部分
        1.1 中药复方
        1.2 中成药
        1.3 针灸
        1.3.1 体针
        1.3.2 耳穴
    2.西医部分
        2.1 机制
        2.2 MPS评估指标
        2.2.1 性激素水平
        2.2.2 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症
        2.2.3 围绝经期抑郁症
        2.2.4 MPS综合评估
        2.3 治疗
资料与方法
    1.文献检索
        1.1 文献来源
        1.2 检索策略
        1.3 文献纳入标准
        1.4 文献排除标准
    2.文献筛选与整理
    3.建立数据库
    4.统计分析
        4.1 文献一般情况分析
        4.2 病证情况分析
        4.3 用药规律分析
结果
    1.文献一般情况分析
        1.1 文献发表时间
        1.2 文献来源情况
        1.3 临床研究类型构成情况
        1.4 基金资助情况
    2.证素分布规律及组合规律
        2.1 证素分布情况
        2.2 病位证素分布情况
        2.3 病性证素分布情况
        2.4 证素组合规律
        2.4.1 单一证素
        2.4.2 两种证素组合
        2.4.3 三种证素组合
        2.4.4 四种证素组合
        2.4.5 五种证素组合
        2.4.6 六种证素组合
    3.用药规律研究
        3.1 药物功效分布情况
        3.2 高频药物分析情况
        3.2.1 高频药物频数分布情况
        3.2.2 高频药物性味归经分布情况
        3.2.3 高频药物聚类分析
        3.2.4 高频药物关联规则分析
讨论
    1.MPS辨证分析
    2.用药规律
        2.1 MPS常用中药类别分析
        2.2 高频药物性味归经分析
        2.3 高频药物聚类分析分组结果分析
        2.4 高频药物关联规则分析
    3.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3)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张喜奎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病蛋白尿的用药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案资料来源
        1.2 西医诊断标准
        1.3 病案纳入标准
        1.4 病案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案信息收集、预处理
        2.2 中药名规范化处理
        2.3 录入信息及建立数据库
        2.4 数据挖掘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统计结果
        3.2 药物频数统计结果
        3.3 药物聚类分析结果
        3.4 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讨论
    1 张喜奎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病蛋白尿用药规律分析
        1.1 性味归经
        1.2 药物功效
        1.3 核心药对
        1.4 核心处方
    2 张喜奎教授对慢性肾脏病蛋白尿的认识
        2.1 病发之先,固邪已伏
        2.2 实邪为患,贯穿始末
        2.3 脏腑辨治,脾肾相关
        2.4 发病传变,不越六经
    3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慢性肾脏病蛋白尿的中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4)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全国名中医杜建教授治疗肺癌用药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原始数据来源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数据规范化
        2.2 信息录入整理
        2.3 统计学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频数分析
        3.2 聚类分析
        3.3 关联规则分析
分析与讨论
    1 杜建教授治疗肺癌高频药物探讨
        1.1 补虚
        1.2 清热
        1.3 活血化瘀
        1.4 化痰散结
    2 杜建教授治疗肺癌高频药物性味归经探讨
        2.1 药物四气五味分析
        2.2 药物归经分析
    3 杜建教授治疗肺癌中药聚类与关联分析
        3.1 药对分析
        3.2 聚类组分析
    4 杜建教授学术思想与三大名方
    5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肺癌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5)宋立群教授辨治糖尿病肾病Ⅲ-Ⅳ期验方的挖掘及其网络药理学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 文献综述
    1. 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1.1 中医学对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1.2 现代医学对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2 数据挖掘及网络药理学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
        2.1 数据挖掘在中医领域的运用情况
        2.2 网络药理学在中医领域的运用情况
    3. 技术路线
二: 基于中医传承计算平台探究宋立群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Ⅲ-Ⅳ期的组方规律及经验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分析软件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简介
    2. 结果
        2.1 基本信息统计分析
        2.2 疾病分期及疗效判定分析
        2.3 症候分析
        2.4 方剂分析
    3. 讨论
        3.1 宋立群教授学术经验及治学态度概述
        3.2 宋立群教授辨治糖尿病肾病的经验采撷
        3.3 数据挖掘统计分析结果讨论
        3.4 验案举隅
三: 宋立群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经验方的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1.2 宋师治疗DKD Ⅲ-Ⅳ期经验方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筛选
        1.3 糖尿病肾病作用靶点筛选
        1.4 药物-成分-靶点-疾病调控网络的构建
        1.5 蛋白-蛋白互作网络图的构建
        1.6 GO生物功能能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
        1.7 分子对接
    2 结果
        2.1 宋师治疗DKDⅢ-Ⅳ期自拟经验方的活性成分筛选情况
        2.2 自拟经验方的潜在作用靶点及DKD相关基因靶点
        2.3 自拟经验方-糖尿病肾病共同靶点汇总
        2.4 自拟经验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调控网络构建
        2.5 自拟经验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功能蛋白互作网络
        2.6 GO功能富集分析
        2.7 KEGG通路富集分析
        2.8 分子对接
    3 讨论
结论
创新点说明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个人简历

(6)基于复杂网络规则研究张喜奎教授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肾炎的用药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研究对象
        1.1 病历资料来源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2.研究方法
        2.1 病历信息规范
        2.2 中药名称规范
        2.3 数据挖掘
    3.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统计
        3.2 药物频次分析
        3.3 药物属性
        3.4 关联规则分析
        3.5 聚类分析
        3.6 复杂网络分析
讨论
    1.张喜奎教授辨治慢性肾炎的理论探究
        1.1 固邪前提
        1.2 病因
        1.3 病机
        1.4 六经传变及治疗思路
        1.5 临床常见气阴两虚证型原因
    2.药物数据统计结果分析
        2.1 一般资料
        2.2 药物频数及属性资料
        2.3 基于复杂网络的数据挖掘分析
    3.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中医学认识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7)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张喜奎教授治疗下尿路感染的用药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案资料来源
        1.2 西医诊断标准
        1.3 病案选取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案预处理
        2.2 中药名规范化处理
        2.3 录入信息及监理数据库
        2.4 数据挖掘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信息统计结果
        3.2 中药频数统计分析结果
        3.3 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3.4 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讨论
    1 张喜奎教授治疗下尿路感染数据挖掘结果探讨
        1.1 一般信息统计结果分析
        1.2 药性结果分析
        1.3 药味结果分析
        1.4 归经结果分析
        1.5 药类与药物频数结果分析
        1.6 下尿路感染核心药对分析
        1.7 下尿路感染核心处方分析
    2 张喜奎教授对于下尿路感染的认识
        2.1 外邪内因、相互为患
        2.2 虚实夹杂最多见,辨病辨证相结合
        2.3 疾病的发生与传变不离六经
    3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尿路感染的中医学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8)从肝肾论治围绝经期失眠的有效性评价及中医复方用药规律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对围绝经期失眠的认识与治疗
        1. 围绝经期失眠的病因病机
        2. 围绝经期失眠的中医辨证
        3. 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失眠
        4.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现代医学对围绝经期失眠的认识及治疗
        1. 围绝经期失眠的发病机制研究
        2. 围绝经期失眠的西医治疗
        3. 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从肝肾论治围绝经期失眠的有效性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检索策略
        1.5 文献筛选和数据提取
        1.6 安全性及有效性评价
    2. 结果
        2.1 检索结果
        2.2 纳入文献基本信息
        2.3 纳入文献评估
        2.4 临床疗效评价
    3. 分析与讨论
        3.1 从文献的异质性、敏感性及偏倚风险分析
        3.2 Meta结果分析
        3.3 本研究的局限性
        3.4 中医从肝肾治疗围绝经期失眠
    4. 展望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从肝肾论治围绝经期失眠的中医复方用药规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与筛选
        1.2 数据清洗和录入
        1.3 数据统计及分析
    2. 结果
        2.1 纳入文献基本信息
        2.2 药物频次统计
        2.3 药物功效分类统计
        2.4 药物四气统计
        2.5 药物五味统计分析
        2.6 药物归经统计分析
        2.7 基于关联规则分析的组方规律
        2.8 聚类分析结果
    3. 讨论
        3.1 主要药物分析
        3.2 药物关联规律分析
        3.3 聚类规则分析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个人简介

(9)陈如泉教授治疗甲亢合并房颤的学术思想及用药规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陈如泉教授治疗甲亢合并房颤的学术思想
    1.病名认识
    2.病因病机
        2.1 病因认识
        2.1.1 禀赋不足
        2.1.2 情志内伤
        2.1.3 久病劳倦
        2.2 病机认识
    3.辨证论治
        3.1 心阴不足型
        3.2 心气亏虚型
        3.3 心肝火旺型
        3.4 心阳虚衰型
第二部分 陈如泉教授治疗甲亢合并房颤的用药规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病例排除标准
        1.5 数据录入
        1.6 数据分析
    2.结果
        2.1 药物频次统计
        2.2 药物性味统计
        2.2.1 四气统计
        2.2.2 五味统计
        2.3 药物归经统计
        2.4 基于关联规则的药物组合分析
        2.5 基于熵聚类的组方规律分析
        2.5.1 基于“改进的互信息法”的药物关联度分析
        2.5.2 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药物核心组合分析
        2.5.3 基于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的新处方分析
    3.讨论
        3.1 药物频次统计结果分析讨论
        3.2 药性频数统计结果分析讨论
        3.2.1 药物四气、五味频数统计结果讨论
        3.2.2 药物归经频次统计结果讨论
        3.3 组方规律分析讨论
        3.4 新方分析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甲亢合并房颤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二
致谢

(10)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医案类聚》中眩晕与肝脾肾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理论探讨
    1 中医对眩晕病因病机的认识
        1.1 《黄帝内经》和《伤寒论》中眩晕的病因病机
        1.2 晋唐时期眩晕的病因病机
        1.3 宋金元时期眩晕的病因病机
        1.4 明清时期眩晕的病因病机
    2 眩晕与肝脾肾的关系
        2.1 眩晕与肝
        2.2 眩晕与脾
        2.3 眩晕与肾
二、资料与方法
    1 资料来源
    2 文献纳入
    3 数据的规范化处理
    4 建立数据库
    5 统计分析
        5.1 频数分析
        5.2 因子分析
        5.3 聚类分析
三、结果
    1 一般统计
    2 用药频率分析
    3 高频药的性味、归经及功效分析
        3.1 药物性味分析
        3.2 药物归经分析
        3.3 功效分析
    4 高频药物的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
        4.1 高频药物因子分析
        4.2 高频药物聚类分析
四、讨论
    1 核心药物统计结果分析
        1.1 健脾益气、行气化痰
        1.2 平肝潜阳、息风止痉
        1.3 滋阴养血、补益肝肾
    2 高频药物分析
        2.1 高频药物性味分析
        2.2 高频药物归经分析
        2.3 高频药物功效分析
    3 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讨论
        3.1 因子分析讨论
        3.2 聚类分析讨论
五、结论
六、本研究中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1 综述 中医治疗眩晕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2 数据分析资料附图
致谢

四、(二)补阴药——女贞子(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探讨桑椹治疗女性不孕症的用药规律和作用机制[J]. 曹礼慧,冯森玲,袁中文,刘丽娟. 亚太传统医药, 2021(10)
  • [2]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近代文献研究[D]. 付文静.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张喜奎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病蛋白尿的用药规律[D]. 郑婉蓉.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4]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全国名中医杜建教授治疗肺癌用药规律[D]. 王一茗.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5]宋立群教授辨治糖尿病肾病Ⅲ-Ⅳ期验方的挖掘及其网络药理学机制探讨[D]. 楚鎏慈.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基于复杂网络规则研究张喜奎教授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肾炎的用药规律[D]. 官大方.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张喜奎教授治疗下尿路感染的用药规律[D]. 陈永浩.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8]从肝肾论治围绝经期失眠的有效性评价及中医复方用药规律探析[D]. 张宁.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9]陈如泉教授治疗甲亢合并房颤的学术思想及用药规律分析[D]. 张李.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10]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医案类聚》中眩晕与肝脾肾的关系[D]. 江钊.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标签:;  ;  ;  ;  

(2) 滋阴药——女贞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