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膏砌块结构特征和建筑物理力学性能(论文文献综述)
何秉煌[1](1998)在《石膏砌块结构特征和建筑物理力学性能》文中研究说明从石膏砌块在高层建筑内隔墙中的应用和对建筑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出发,运用材料科学理论对石膏砌块的晶体结构形成、动力学的特点进行研究。阐述了石膏砌块的结构特征与建筑物理力学性能间基本关系,石膏砌块在高层建筑中应用对建筑物的隔声、防火、抗震、调湿等功能改善,为高层框架建筑物使用石膏砌块提供了实验技术依据。
王坚[2](2001)在《石膏砌块墙体的建筑物理力学性能》文中研究表明根据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和研究 ,影响石膏砌块墙体性能的关键因素为 :石膏砌块墙体的安装 ,施工工法以及石膏砌块的物理力学性能。该文除简述了石膏砌块墙体的一般特性外 ,还较系统地运用材料科学理论 ,对石膏砌块微观结构的特征、形成过程以及影响石膏砌块物理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为保证石膏砌块的质量 ,在生产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王坚[3](2002)在《石膏砌块墙体的建筑物理力学性能》文中研究指明1 石膏砌块墙体的性能 石膏砌块墙体是用石膏砌块轻质建筑构件砌筑而成的非承重墙体。墙体的物理力学性能取决于石膏砌块的微观结构特征及施工工法与安装工艺。 石膏砌块是以建筑石膏为基料掺加一定量的轻集料、引气剂、纤维等辅助原料配制而成的,其内部结构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石膏硬化体中的微孔结构系统,另一部分为轻集料中的微孔结构系统。两大系统形成石膏砌块特有的物理力学性能,这些特殊的性能构成了石膏砌块墙体的主要技术参数。该参数参照德国DIN18163及其它国家标准的规定,分别列于表1。
韩龙[4](2019)在《轻质高强石膏砌块关键制备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建筑能耗问题日益突出,发展节能环保建筑刻不容缓。石膏砌块是我国在建筑节能和建筑技术创新中重点推广应用的新型墙体材料之一。石膏砌块具有安全、环保、耐火、调节室内湿度等优点,是一种轻质、高强、保温、节能、利废的新型墙体材料。开发轻质高强石膏砌块对于减少建筑能耗、综合利用固废和改善人居环境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利用脱硫石膏为原料制备石膏晶须,以石膏晶须为轻质材料制备石膏砌块,基于Minitab中的“混料设计”优化石膏砌块的配比,并研究了石膏砌块的耐水性。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以工业固体废弃物脱硫石膏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石膏晶须。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搅拌速度、水料比和原料粒度等因素对石膏晶须长径比和形貌的影响,确定了制备石膏晶须的最优工艺参数。最优的工艺参数为:反应温度为140℃、反应时间为2h、搅拌速度为200r/min、水料比为11:1、原料粒度为11.67μm。制备的石膏晶须平均长度最大,平均直径最小,平均长径比达到最大,为78.66。其次,分别以石膏晶须和膨胀珍珠岩为轻质材料,研究不同掺量的石膏晶须和膨胀珍珠岩对石膏砌块表观密度、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导热系数、吸水率和软化系数的影响。并将石膏晶须和膨胀珍珠岩对石膏砌块的性能影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掺量和表观密度下,相对于膨胀珍珠岩,石膏晶须能够有效的减少石膏砌块的强度损失,降低石膏砌块的吸水率,提高石膏砌块的软化系数,但保温性能不如膨胀珍珠岩。石膏晶须可以取代膨胀珍珠岩作为轻质材料制备石膏砌块。再次,以建筑石膏为主要原料,石膏晶须为轻质材料,掺入适量的硅酸盐水泥制备石膏基复合胶凝材料。基于Minitab中的“混料设计”优化石膏基复合胶凝材料的配合比,经试验确定最优的配合比为建筑石膏52.2%、硅酸盐水泥27.4%、石膏晶须20.4%。以石膏基复合胶凝材料最优配合比为基础,制备的600mm?500mm?100mm实心石膏砌块表观密度可降到965kg/m3,断裂荷载为3260 N,符合JC/T698-2010《石膏砌块》标准对砌块表观密度和断裂荷载的要求。最后,分别研究了石蜡乳液、聚乙烯醇乳液和有机硅憎水剂对石膏砌块耐水性的影响,其中有机硅憎水剂的憎水效果明显,且有机硅憎水剂对石膏砌块强度几乎没有影响。有机硅憎水剂掺量为4%,石膏砌块2h和24h吸水率分别为20.5%和22.3%,抗压和抗折软化系数分别为0.62和0.63。相对于未掺有机硅憎水剂的石膏砌块2h和24h吸水率分别降低了41%和40%,抗压和抗折软化系数分别提高了51%和47%,达到JC/T698-2010《石膏砌块》标准对砌块软化系数的要求。
庄林林,王凌云,丁明,张继黎[5](2015)在《半水磷石膏粒径对砌块显微组织和强度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采用机械破碎结合震动筛分方法获得了几种粒径分布半水磷石膏粉体。在养护温度及水膏比相同的条件下,用不同粒径半水磷石膏粉制备出了相应的砌块。研究表明,随着半水磷石膏粒径的减小,胶凝后的砌块强度先升高后降低。当半水磷石膏粒径约为4575μm时,获得的砌块抗折和抗压强度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06MPa和16.93MPa。粒度变化影响最终砌块微结构是导致强度变化的根本原因。
刚家斌[6](2015)在《脱硫石膏基材新型砌块性能及综合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墙体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国家提出“建筑材料革新,发展新型建筑材料”并大力发展以节约能源,节约土地,增加使用面积,抗御地震,提高人民居住水平为目标的新型建筑材料的要求下,我国新型墙体材料得到了较快发展。然而,目前大量应用的墙体材料是粘土砖和以水泥为基材的加气砌块,本文研究新型脱硫石膏砌块墙体旨在有效利用工业副产物脱硫石膏生产砌块,广泛应用于建筑物内隔墙中,在改善人类居住环境、变废为宝、环保节能、节约土地资源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将热电厂产生的大量脱硫石膏(主要成分CaSO4?2H2O)经过处理转化成CaSO4?1/2H2O,以此为基材,添加适当辅料和外加剂,加水搅拌,注入模具中制造成脱硫石膏砌块,其外形为长方体,纵横边缘分别设有榫头和榫槽,再利用专用粘结剂砌筑砌块,形成表面平整的内隔墙。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索:(1)论文结合我国有关发展新型墙体的要求,对新型脱硫石膏砌块及墙体进行了详细介绍,对组成脱硫石膏砌块的主要原材料进行分析,并系统介绍了该种砌块的特点;作为新型材料的研究,本文对脱硫石膏砌块在技术性能方面做了深入的研究。(2)深入研究新型脱硫石膏砌块的生产工艺和施工工艺,对生产、运输及施工流程中每一个步骤进行详细的研究和说明,并针对该新型墙体材料特有的施工环节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给出相关质量的控制措施;(3)作为新型材料的研究,本文对脱硫石膏砌块墙体性能方面做了深入的研究。通过对脱硫石膏砌块墙体保温隔热性能、墙体隔声性能、墙体防火性能进行研究,论证该种新型墙体材料是否满足绿色节能建筑的要求;通过脱硫石膏砌块墙体的吊挂试验及抗冲击试验,分析研究该种材料作为建筑内隔墙的力学性能;通过对新型脱硫石膏砌块墙体造价分析对比,分析其经济性能,研究该种新型材料推广的经济合理性;(4)为发现该墙体存在的不足和探索该新型墙体的市场推广和应用前景,本文在建立了以“性能”、“技术”、“经济”、“环境”为评价目标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模糊物元分析理论建立了新型脱硫石膏砌块墙体综合评价模型,并运用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等确定了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值大小;(5)论文以新型脱硫石膏砌块墙体在西安某项目上的试应用为实例,结合参与各方专家的相关问卷结果,对该墙体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以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通过对新型脱硫石膏砌块的各项技术性能指标进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该砌块的技术性能指标均满足国家对石膏砌块的性能指标要求;从新型脱硫石膏砌块墙体的保温隔热、隔音、防火等方面研究表明该墙体符合国家对绿色节能墙体材料的要求;通过对生产及施工工艺的研究,为后期的市场推广应用提供了借鉴标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新型脱硫石膏砌块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和市场应用价值。
沈凌武[7](2015)在《正开窗洞节能砌块隐形密框复合墙体抗震性能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实现正开窗洞节能砌块隐形密框复合墙体的抗震性能设计目标,本文通过对3组6块正开窗洞和不开洞的1/2比例缩尺节能砌块隐形密框复合墙体试件进行拟静力试验,研究该类墙体的破坏过程、破坏形态、承载力、滞回特性及耗能性能等,并分析配筋率、开洞等因素对试件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强度、刚度及延性等的影响,得到了各个试件的各特征点参数、等效粘滞阻尼系数、位移延性系数及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等。试验结果表明:试件的破坏形式主要是剪切破坏;不开洞墙体的承载力随着墙体配筋率的增加而增大,而延性系数随着配筋率的增大而减小;开洞墙体的承载力随着墙体配筋率的增加而增大,而延性系数随着墙体配筋率的增加而减小;相同配筋率时,墙体开洞后承载力出现大幅度下降,延性系数显着提高;相同配筋率时,在相同位移下,墙体开洞后等效粘滞阻尼系数出现下降;相同条件下,超筋破坏的墙体和适筋破坏的墙体相比,前者的等效粘滞阻尼系数比较小。墙体的破坏按照“砌块-框格-外框”的顺序进行,这样能够将能量级分级释放出来;分析试验骨架曲线,提出恢复力模型为退化四线型模型,建议的骨架曲线与试验结果得到的骨架曲线吻合较好,可为工程设计计算提供参考依据,可为正开窗洞节能砌块隐形密框复合墙体结构的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提供参考依据;提出刚架斜压杆模型,这个模型计算出来的最大承载力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通过对正开洞节能砌块隐形密框复合墙体抗震性能的研究,分析影响墙体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再参考相关规范,最终得到开洞与不开洞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孟晓林[8](2014)在《脱硫石膏墙体材料的开发及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脱硫石膏是火电厂湿法脱硫的副产物,其主要成分为二水硫酸钙(CaSO4·2H2O)。随着脱硫工艺的广泛应用,脱硫石膏已成为火电厂中继粉煤灰后的又一固体废弃物,占用大量土地,污染环境。因此将其变废为宝、加以综合利用,对于保护环境大有裨益。用于制备新型轻质墙体材料,是消耗脱硫石膏的一种主要途径,既能消耗工业废料,又能制备绿色建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本论文综合国内外对轻质墙体材料的研究成果,结合国家对墙体材料改革政策的大力支持,以及运用工业废渣研究、生产新型墙体材料并且加以应用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两种消耗脱硫石膏的方法。其一,利用脱硫石膏、粉煤灰,掺加少量水泥、膨胀聚苯颗粒作为混合材料,通过试验研究脱硫石膏实心砌块的力学性能及表观密度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最优配比为:木钙减水剂0.42%、缓凝剂0.12%、水泥15%、粉煤灰10%、石膏75%、聚苯颗粒(体积比)25%,可获得密度为964kg/m3,同时砌块28d抗压强度可达10.1MPa的轻质脱硫石膏砌块。其二,以脱硫石膏和水泥为胶凝材料,掺加聚丙烯纤维,以双氧水为发泡剂,制备泡沫混凝土材料。当脱硫石膏掺量为50%时、水膏比为0.52、聚丙烯纤维掺量为0.5%、双氧水掺量为2.5%时,泡沫混凝土砌块的密度可低至722kg/m3,其7d抗压强度可达3.1MPa,28d强度可达4.0MPa;导热系数为0.20W/m·K。根据JC/T1062-2007泡沫混凝土砌块标准,我们制备的泡沫混凝土砌块密度符合等级B07的要求,导热系数(干态)符合等级B08的要求,抗压强度可达到A3.5。
韩跃伟[9](2019)在《磷石膏基建筑石膏改性及产性能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磷石膏的主要成分是二水硫酸钙(CaSO4·2H2O),它是湿法生产磷酸时产生的固体工业副产物,每生产1吨磷酸,约排出45吨的磷石膏,由于湿法制备磷酸所产生的磷石膏中含有较多对磷石膏相关制品性能有影响的杂质,使其综合利用较为困难。目前大部分磷肥企业对磷石膏的处理方式主要以堆存为主,综合利用为辅,据统计我国的磷石膏堆存量已经超过了3亿吨,如此大量的磷石膏堆存处理占用了大量的土地,并且对周围的环境带来很大的污染。随着优质天然石膏资源的逐渐枯竭,以工业副产磷石膏作为替代资源的研究思路得到广泛的关注,提高磷石膏的综合利用率,对我国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由磷石膏制备的建筑石膏所存在的性能缺陷,首先优化了磷石膏制备建筑石膏的工艺参数,然后对所制备的磷石膏基建筑石膏通过添加不同的外加剂进行改性,分别研究不同改性剂对其性能的影响,得到如下结论:(1)磷石膏基建筑石膏制备的最优工艺参数:煅烧温度150℃、煅烧5h、陈化时间3d。此工艺条件下制备的建筑石膏标准稠度用水量为82%;初凝时间9′30″,终凝时间15′30″;2h抗折、抗压强度分别为2.21MPa、4.43MPa,绝干抗折、抗压强度分别为4.36MPa、9.64MPa,其中2h强度达到了建筑石膏国标GB/T9776-2008中的2.0级。(2)当煅烧温度为200℃400℃时磷石膏的主要煅烧产物为Ⅲ型无水石膏;当煅烧温度为450℃550℃时磷石膏的主要煅烧产物为慢溶型硬石膏;当煅烧温度大于550℃时磷石膏的煅烧产物在不添加外加剂的情况下失去水化能力。(3)增强剂主要是通过化学作用对磷石膏基建筑石膏进行改性,本文选取了硫酸钠、尿素、硫酸铝、氢氧化铝四种物质进行单掺及混掺改性试验,结果表明增强剂单掺改性效果最好的是硫酸铝,最优掺量为1.5%,;增强剂混掺时双掺改性效果最好,最佳组合为硫酸铝1.5%+尿素0.7%,增强剂三掺以及四掺改性效果都不如单因素好。(4)减水剂主要是通过表面物理作用对磷石膏基建筑石膏进行改性,本文选取了木质素磺酸钙、萘系减水剂、三聚氰胺减水剂、聚羧酸减水剂四种物质进行减水剂单掺及复掺试验,结果表明木质素磺酸钙改性效果差,不适合作为建筑石膏的减水剂使用;其它三种减水剂单掺最优掺量分别为:聚羧酸系减水剂(0.5%)、三聚氰胺系减水剂(0.3%)、萘系减水剂(0.3%),其中三聚氰胺减水剂改性效果最好,减水率达到了25.61%,且改性后的石膏试件强度提升明显;减水剂双掺对建筑石膏物理性能的改善与单掺相比不明显,并且会增加较高的成本,因此在减水剂使用时不选择双掺。(5)通过使用多聚磷酸钠、柠檬酸钾、动物蛋白缓凝剂三种物质对磷石膏基建筑石膏进行缓凝剂改性试验,结果表明动物蛋白缓凝剂缓凝效果最好,并且对建筑石膏的强度影响较小。因此在磷石膏基建筑石膏缓凝剂选择方面优先选择动物蛋白缓凝剂,具体掺量根据实际需求而定。(6)优化试验方案的复合改性剂配比为:1.5%硫酸铝+0.7%尿素+0.3%三聚氰胺减水剂,利用复合改性剂改性后磷石膏基建筑石膏的减水率达到了26.83%,与空白组相比改性石膏砌块2h抗折、抗压强度分别提升了45.61%、70.02%;绝干抗折、抗压强度分别提升了43.08%、77.36%,结果表明改性磷石膏基建筑石膏的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7)本文以年处理100万吨磷石膏生产60万吨改性磷石膏基建筑石膏粉并加工为石膏空心砌块出售为计算依据,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结果表明,此法可以有效处理目前磷肥企业大量堆存的磷石膏,解决由此带来的占地以及环境污染问题,并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跟环境效益,未来的市场潜力较好。
曹镜宇[10](2020)在《脱硫石膏制品复合改性提高耐水性能及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节能环保建筑在住宅和建筑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石膏作为建筑材料中既古老又新颖的建筑节能材料,受到广大研究者的青睐和推荐。其中,脱硫石膏作为火力发电厂烟气脱硫的副产物,是一种极具发展和应用价值的固废资源。一方面既能改善工业发展带来的污染问题,另一方面又能实现固废资源化的经济合理利用。脱硫石膏与普通建筑石膏的化学成分皆为二水硫酸钙(CaSO4·2H2O),脱硫石膏可再生,粒径小,成分稳定纯度高,有害杂质含量少,而且具有许多优点,例如防火质轻,隔热抗震性能好等。但是,石膏建筑产品的共同弊端是防水性能差,吸水后容易软化,极大地限制了其开发和使用。本论文主要通过改性硅油石蜡复合乳液与纳米二氧化硅、超细粉煤灰和矿粉复合,对脱硫石膏进行改性,提高其防水性能,并对其机理进行初步探讨,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利用二甲基硅油与液体石蜡进行复合乳化制备改性硅油石蜡复合乳液,单独将改性硅油石蜡乳液按不同掺量掺入脱硫石膏,较传统石蜡乳液作为添加剂相比,脱硫石膏的各项性能都有显着提升,当改性硅油石蜡复合乳液防水剂掺量为1%时,脱硫石膏的软化系数提高了60%,达到0.89,吸水率随着掺量的增加而不断降低,并且在掺量4%时能降到15%以下,显着提高了脱硫石膏的耐水性能。(2)在研究单掺纳米二氧化硅到脱硫石膏中,纳米二氧化硅的粒径十分微小,对脱硫石膏的晶体孔隙进行有效填充,降低了脱硫石膏的孔隙率,使脱硫石膏更为密实,从而提高了脱硫石膏的耐水性。试验结果表明,掺量为0.4%粒径为50nm的纳米二氧化硅,掺入脱硫石膏后软化系数最高达到0.92,提高了84%。(3)在掺加纳米二氧化硅的基础上,研究最佳掺量纳米二氧化硅与超细粉煤灰和超细矿粉复掺,耐水性能改善的同时,力学强度得到显着增强,试验结果表明,掺量为8%超细矿粉的纳米二氧化硅-脱硫石膏样软化系数最高达到0.889,提高了76.6%,绝干抗折和抗压强度分别能达到3.66 MPa和13.16 MPa。(4)研究了改性硅油石蜡复合乳液与纳米二氧化硅和超细粉煤灰及矿粉复合改性脱硫石膏,试验结果表明,有机-无机复合高效添加剂的最佳配合比为:硅油石蜡复合乳液掺量1%、粒径为50nm的纳米二氧化硅掺量0.4%、超细粉煤灰的掺量10%、超细矿粉的掺量8%,其软化系数最高达到0.892,并且力学强度得到显着增强,同时又进一步改善了脱硫石膏的耐水性能。
二、石膏砌块结构特征和建筑物理力学性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石膏砌块结构特征和建筑物理力学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2)石膏砌块墙体的建筑物理力学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1 石膏砌块墙体的性能 |
2 石膏浆体的硬化与石膏砌块力学性能的关系 |
2.1 石膏分散度与砌块结构强度的关系 |
2.2 水固比与砌块结构强度的关系 |
2.3 工艺温度与砌块结构强度的关系 |
3 石膏砌块墙体的物理性能与砌块结构特征的关系由于石膏砌块的微观结构具有特有的结构 |
3.1 隔声性 |
3.2 防火性 |
3.3 隔热性 |
3.4 “呼吸”功能 |
4 结论 |
4.1 由于石膏砌块墙体是由石膏砌块组成, 具有理想的结构特征: |
4.2 石膏砌块结构强度的大小取决于石膏浆体液相过饱和度的高低。 |
(4)轻质高强石膏砌块关键制备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存在的问题 |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意义 |
1.5 本文技术路线 |
1.6 本文创新点 |
第二章 试验原料及方法 |
2.1 试验原料 |
2.1.1 脱硫石膏 |
2.1.2 建筑石膏 |
2.1.3 石膏晶须 |
2.1.4 膨胀珍珠岩 |
2.1.5 硅酸盐水泥 |
2.1.6 化学添加剂 |
2.2 材料制备 |
2.2.1 石膏晶须的制备 |
2.2.2 石膏基复合胶凝材料的制备 |
2.3 基本性能测试 |
2.3.1 表观密度测定 |
2.3.2 抗折强度测定 |
2.3.3 抗压强度测定 |
2.3.4 断裂荷载测定 |
2.3.5 吸水率测定 |
2.3.6 软化系数测定 |
2.3.7 导热系数测定 |
2.4 材料性能表征 |
2.4.1 X射线荧光分析 |
2.4.2 激光粒度分析 |
2.4.3 X射线衍射分析 |
2.4.4 扫描电镜分析 |
2.4.5 接触角测试 |
2.4.6 压汞分析 |
第三章 水热法制备石膏晶须的工艺研究 |
3.1 前言 |
3.2 反应温度对石膏晶须形貌和长径比的影响 |
3.2.1 反应温度对石膏晶须形貌的影响 |
3.2.2 反应温度对石膏晶须长径比的影响 |
3.3 反应时间对石膏晶须形貌和长径比的影响 |
3.3.1 反应时间对石膏晶须形貌的影响 |
3.3.2 反应时间对石膏晶须长径比的影响 |
3.4 搅拌速度对石膏晶须形貌和长径比的影响 |
3.4.1 搅拌速度对石膏晶须形貌的影响 |
3.4.2 搅拌速度对石膏晶须长径比的影响 |
3.5 水料比对石膏晶须形貌和长径比的影响 |
3.5.1 水料比对石膏晶须形貌的影响 |
3.5.2 水料比对石膏晶须长径比的影响 |
3.6 原料粒度对石膏晶须形貌和长径比的影响 |
3.6.1 原料粒度对石膏晶须形貌的影响 |
3.6.2 原料粒度对石膏晶须长径比的影响 |
3.7 不同反应条件对石膏晶须物相组成的影响 |
3.8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轻质材料对石膏砌块性能的影响研究 |
4.1 前言 |
4.2 石膏晶须对石膏砌块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 |
4.2.1 石膏晶须对石膏砌块表观密度的影响 |
4.2.2 石膏晶须对石膏砌块抗压强度的影响 |
4.2.3 石膏晶须对石膏砌块抗折强度的影响 |
4.2.4 石膏晶须对石膏砌块导热系数的影响 |
4.2.5 石膏晶须对石膏砌块24h吸水率的影响 |
4.2.6 石膏晶须对石膏砌块软化系数的影响 |
4.3 膨胀珍珠岩对石膏砌块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 |
4.3.1 膨胀珍珠岩对石膏砌块表观密度的影响 |
4.3.2 膨胀珍珠岩对石膏砌块抗压强度的影响 |
4.3.3 膨胀珍珠岩对石膏砌块抗折强度的影响 |
4.3.4 膨胀珍珠岩对石膏砌块导热系数的影响 |
4.3.5 膨胀珍珠岩对石膏砌块24h吸水率的影响 |
4.3.6 膨胀珍珠岩对石膏砌块软化系数的影响 |
4.4 轻质材料对石膏砌块性能影响对比 |
4.4.1 轻质材料对石膏砌块表观密度影响对比 |
4.4.2 轻质材料对石膏砌块抗压强度影响对比 |
4.4.3 轻质材料对石膏砌块抗折强度影响对比 |
4.4.4 轻质材料对石膏砌块导热系数影响对比 |
4.4.5 轻质材料对石膏砌块24h吸水率影响对比 |
4.4.6 轻质材料对石膏砌块软化系数影响对比 |
4.5 轻质材料对石膏砌块断面微观形貌影响 |
4.6 轻质材料对石膏砌块内部孔结构影响 |
4.7 轻质材料对石膏砌块内部水化产物影响 |
4.8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石膏基复合胶凝材料与砌块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5.1 前言 |
5.2 石膏基复合胶凝材料的制备 |
5.2.1 配比设计 |
5.2.2 试验结果 |
5.2.3 存在问题 |
5.3 石膏基复合胶凝材料配比优化 |
5.3.1 配比设计 |
5.3.2 试验结果 |
5.3.3 配比优化 |
5.4 石膏基复合胶凝材料内部水化产物分析 |
5.5 石膏砌块的制备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化学添加剂对石膏砌块耐水性能的影响 |
6.1 前言 |
6.2 石蜡乳液对石膏砌块耐水性能的影响 |
6.2.1 石蜡乳液对石膏砌块强度的影响 |
6.2.2 石蜡乳液对石膏砌块吸水率的影响 |
6.2.3 石蜡乳液对石膏砌块软化系数的影响 |
6.2.4 石蜡乳液对石膏砌块耐水性的影响机理分析 |
6.3 聚乙烯醇乳液对石膏砌块耐水性能的影响 |
6.3.1 聚乙烯醇乳液对石膏砌块强度的影响 |
6.3.2 聚乙烯醇乳液对石膏砌块吸水率的影响 |
6.3.3 聚乙烯醇乳液对石膏砌块软化系数的影响 |
6.3.4 聚乙烯醇乳液对石膏砌块耐水性的影响机理分析 |
6.4 有机硅憎水剂对石膏砌块耐水性能的影响 |
6.4.1 有机硅憎水剂对石膏砌块强度的影响 |
6.4.2 有机硅憎水剂对石膏砌块吸水率的影响 |
6.4.3 有机硅憎水剂对石膏砌块软化系数的影响 |
6.4.4 有机硅憎水剂对石膏砌块耐水性的影响机理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5)半水磷石膏粒径对砌块显微组织和强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
1.1 原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2 结果与讨论 |
2.1 磷石膏XRD分析 |
2.2 半水磷石膏粉体形态 |
2.3 粒径对砌块强度的影响 |
2.4 粒径对砌块显微组织的影响 |
2.5 粒径对砌块显微组织影响的可能机理 |
3 结论 |
(6)脱硫石膏基材新型砌块性能及综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新型墙体材料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新型墙体材料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1.3.1 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意义 |
2 新型脱硫石膏砌块组成分析及质量控制研究 |
2.1 脱硫石膏来源 |
2.1.1 石灰石/石膏湿法FGD技术 |
2.1.2 脱硫石膏成分分析 |
2.1.3 脱硫石膏的物相及颗粒级配分析 |
2.2 脱硫石膏转化 |
2.2.1 脱硫石膏的煅烧 |
2.2.2 脱硫石膏粉中有害微量物分析 |
2.3 新型脱硫石膏砌块组分的分析研究 |
2.4 正交设计分析新型脱硫石膏砌块最优配合比 |
2.4.1 砌块成分最优配合比采用的正交设计 |
2.4.2 试验结果极差分析 |
2.4.3 最优配合比的选择 |
2.5 新型脱硫石膏砌块存在的缺陷及解决方法 |
2.5.1 新型脱硫石膏砌块耐水性 |
2.5.2 新型脱硫石膏砌块泛霜 |
2.5.3 新型脱硫石膏砌块墙体开裂 |
2.5.4 新型脱硫石膏砌块容重 |
2.6 本章小结 |
3 新型脱硫石膏砌块技术性能研究 |
3.1 新型脱硫石膏砌块几何尺寸分析 |
3.1.1 新型脱硫石膏砌块的尺寸及尺寸偏差要求 |
3.1.2 新型脱硫石膏砌块尺寸偏差测量试验 |
3.1.3 尺寸偏差实验数据的分析 |
3.2 新型脱硫石膏砌块外观质量 |
3.2.1 新型脱硫石膏砌块外观质量试验 |
3.2.2 外观质量的试验结果分析 |
3.3 新型脱硫石膏砌块的表观密度 |
3.3.1 表观密度试验 |
3.3.2 试验结果分析 |
3.4 新型脱硫石膏砌块力学性能研究 |
3.4.1 抗折试验 |
3.4.2 抗压试验 |
3.4.3 试验结果分析 |
3.5 新型脱硫石膏砌块的软化系数研究 |
3.5.1 软化系数试验 |
3.5.2 软化系数试验结果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4 新型脱硫石膏砌块生产与施工技术研究 |
4.1 新型脱硫石膏砌块生产工艺 |
4.1.1 新型脱硫石膏砌块的生产设备 |
4.1.2 新型脱硫石膏砌块的生产流程 |
4.1.3 新型脱硫石膏砌块的运输 |
4.2 新型脱硫石膏砌块施工技术研究 |
4.2.1 施工前的准备 |
4.2.2 施工工艺 |
4.2.3 施工构造设计 |
4.3 技术措施 |
4.3.1 成品保护措施 |
4.3.2 安全保证措施 |
4.3.3 环境保证措施 |
4.4 施工质量控制与验收 |
4.4.1 新型脱硫石膏砌块砌筑质量控制 |
4.4.2 现场质量综合管理 |
4.5 新型脱硫石膏砌块工程实例 |
4.5.1 样板墙的施工工序 |
4.5.2 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
4.6 本章小结 |
5 新型脱硫石膏砌块砌体性能研究 |
5.1 新型脱硫石膏砌块保温隔热性能研究 |
5.1.1 新型脱硫石膏砌块热阻值计算 |
5.1.2 新型脱硫石膏砌块墙体热工性能研究 |
5.2 新型脱硫石膏砌块燃烧性能试验 |
5.2.1 建筑材料不燃性试验 |
5.2.2 新型脱硫石膏砌块热值的测定 |
5.2.3 建筑材料或制品单体燃烧试验 |
5.3 新型脱硫石膏砌块砌体隔声性能研究 |
5.3.1 混响室及试验墙 |
5.3.2 新型脱硫石膏砌块墙体隔声试验 |
5.3.3 试验结果分析 |
5.4 新型脱硫石膏砌块墙体抗冲击性能及吊挂力试验 |
5.4.1 新型脱硫石膏砌块墙体吊挂力试验 |
5.4.2 新型脱硫石膏砌块墙体抗冲击性能试验 |
5.5 新型脱硫石膏砌块墙体的成本分析 |
5.5.1 新型脱硫石膏砌块成本及砌体造价的构成 |
5.5.2 新型脱硫石膏砌块砌体综合单价的计算 |
5.5.3 常用建筑内隔墙材料综合单价计算 |
5.5.4 不同内隔墙材料综合单价对比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6 新型脱硫石膏砌块综合评价 |
6.1 新型脱硫石膏砌块墙体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6.2 确定权重系数 |
6.2.1 运用层次分析法求权重 |
6.2.2 确定新型脱硫石膏砌块墙体评价指标权重 |
6.3 新型脱硫石膏砌块墙体基于模糊物元分析法的综合评价 |
6.3.1 建立新型脱硫石膏砌块墙体综合评价各类物元 |
6.3.2 综合评价 |
6.3.3 评价结果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7 结论和展望 |
7.1 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的科研工作 |
附录 1:调查问卷 |
附录 2:调查问卷 |
(7)正开窗洞节能砌块隐形密框复合墙体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选题依据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墙体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目标及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正开窗洞节能砌块隐形密框复合墙体抗震性能试验方案 |
2.1 试件设计与制作 |
2.1.1 试件选取 |
2.1.2 试件设计 |
2.1.3 材料的力学性能 |
2.1.4 相似关系 |
2.1.5 试件制作 |
2.2 加载方案及设备 |
2.3 试验观测设计和测点布置 |
2.4 试验结果整理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正开窗洞节能砌块隐形密框复合墙体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
3.1 试验破坏过程描述 |
3.1.1 试件EW1-1 破坏过程 |
3.1.2 试件EW2-1 破坏过程 |
3.1.3 试件EW3-1 破坏过程 |
3.1.4 试件EW1-2 破坏过程 |
3.1.5 试件EW2-2 破坏过程 |
3.1.6 试件EW3-2 破坏过程 |
3.2 试验结果分析 |
3.2.1 试验现象及结果分析 |
3.2.2 破坏模式分析 |
3.2.3 滞回曲线 |
3.2.4 骨架曲线 |
3.2.5 延性分析 |
3.2.6 刚度退化分析 |
3.2.7 滞回耗能分析 |
3.2.8 强度退化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正开窗洞节能砌块隐形密框复合墙体恢复力模型 |
4.1 引言 |
4.2 正开窗洞节能砌块隐形密框复合墙体骨架曲线 |
4.3 正开窗洞节能砌块隐形密框复合墙体的抗侧刚度计算 |
4.3.1 刚度分析 |
4.3.2 不开洞抗侧刚度计算 |
4.3.3 开洞抗侧刚度计算 |
4.4 正开窗洞节能砌块隐形密框复合墙体的恢复力模型 |
4.5 骨架曲线特征点的拟合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正开窗洞节能砌块隐形复合密框墙体斜截面抗剪承载力 |
5.1 斜截面承载力影响因素分析 |
5.1.1 剪跨比 |
5.1.2 肋梁、肋柱钢筋 |
5.1.3 内肋柱、内肋梁截面尺寸 |
5.1.4 砌块强度和自密实砂浆强度 |
5.1.5 边肋柱 |
5.1.6 开洞率和开洞位置 |
5.2 斜截面承载力公式的建立 |
5.2.1 基本假定 |
5.2.2 刚架斜压杆模型 |
5.2.3 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抗震设计理论研究 |
6.1 引言 |
6.2 概念设计 |
6.2.1 建筑体型设计要求 |
6.2.2 墙体和楼板布置要求 |
6.2.3 其他设置要求 |
6.2.4 破坏机理 |
6.2.5 抗震等级 |
6.3 节能砌块隐形密框复合墙体设计 |
6.3.1 砌块设计 |
6.3.2 隐形密框设计 |
6.3.3 墙体斜截面受剪计算 |
第7章 结论及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1 个人简历 |
2 参与课题 |
3 论文发表 |
(8)脱硫石膏墙体材料的开发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脱硫石膏综述 |
1.1.1 脱硫石膏的产生与定义 |
1.1.2 脱硫石膏的基本性能 |
1.1.3 脱硫石膏的综合应用现状 |
1.2 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与应用 |
1.3 聚丙烯纤维的研究应用现状 |
1.4 课题的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
1.4.1 课题的目的意义 |
1.4.2 研究内容 |
2 试验原材料、设备及测定方法 |
2.1 试验原材料 |
2.2 试验设备 |
2.3 试验方法 |
2.3.1 试验方法 |
2.3.2 凝结时间的测定 |
2.3.3 强度的测定 |
2.3.4 吸水率测定 |
2.3.5 导热系数的测定 |
3 实心脱硫石膏砌块力学性能研究 |
3.1 试验结果与讨论 |
3.1.1 柠檬酸掺量对脱硫石膏浆体凝结时间的影响 |
3.1.2 柠檬酸掺量对脱硫石膏砌块强度的影响 |
3.1.3 木质纤维素掺量对脱硫石膏砌块强度的影响 |
3.1.4 单掺水泥、粉煤灰对脱硫石膏砌块强度的影响 |
3.1.5 复掺粉煤灰、水泥对脱硫石膏砌块强度的影响 |
3.1.6 聚苯颗粒掺量对脱硫石膏砌块表观密度和强度的影响 |
3.2 本章小结 |
4 泡沫混凝土砌块性能研究 |
4.1 发泡剂掺量对泡沫混凝土基本性能的影响 |
4.1.1 发泡剂掺量对泡沫混凝土表观密度和吸水率的影响 |
4.1.2 发泡剂掺量对泡沫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 |
4.1.3 发泡剂掺量对泡沫混凝土导热系数的影响 |
4.2 水膏比对泡沫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
4.2.1 水膏比对凝结时间的影响 |
4.2.2 水膏比对泡沫混凝土表观密度和抗压强度的影响 |
4.2.3 水膏比对泡沫混凝土发泡效果的影响 |
4.2.4 孔结构对泡沫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
4.3 聚丙烯纤维掺量对泡沫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
4.4 改变水泥、脱硫石膏掺量对砌块强度和表观密度的影响 |
4.5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9)磷石膏基建筑石膏改性及产性能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磷石膏概述 |
1.1.1 磷石膏的产生 |
1.1.2 磷石膏的特性 |
1.1.3 磷石膏的利用现状 |
1.2 磷石膏制品的改性研究现状 |
1.2.1 改性磷石膏复合胶凝材料研究现状 |
1.2.2 改性磷石膏基建筑石膏研究现状 |
1.3 目前存在的问题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5.1 研究目的 |
1.5.2 研究意义 |
第2章 试验材料和方法 |
2.1 试验原料、仪器及试剂 |
2.1.1 试验主要原料 |
2.1.2 试验主要仪器 |
2.1.3 试验主要化学试剂 |
2.2 试验技术路线和试验方法 |
2.2.1 试验技术路线 |
2.2.2 试验方法 |
第3章 煅烧温度对磷石膏性能的影响研究 |
3.1 温度对磷石膏形成建筑石膏的影响 |
3.1.1 磷石膏的TG-DSC分析 |
3.1.2 煅烧温度对磷石膏失水率的影响 |
3.1.3 煅烧温度对三相组成的影响 |
3.1.4 煅烧温度对磷石膏基建筑石膏物理性能的影响 |
3.1.5 陈化时间对磷石膏基建筑石膏物理性能的影响 |
3.1.6 微观结构及机理分析 |
3.2 高温对磷石膏基无水石膏性能的影响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磷石膏基建筑石膏的改性研究 |
4.1 增强剂对磷石膏基建筑石膏性能的影响 |
4.1.1 增强剂单掺对磷石膏基建筑石膏性能的影响 |
4.1.2 增强剂复配对磷石膏基建筑石膏性能的影响 |
4.1.3 微观结构及机理分析 |
4.2 减水剂对磷石膏基建筑石膏性能的影响 |
4.2.1 减水剂单掺对磷石膏基建筑石膏性能的影响 |
4.2.2 减水剂双掺对磷石膏基建筑石膏性能的影响 |
4.2.3 微观结构及机理分析 |
4.3 缓凝剂对磷石膏基建筑石膏性能的影响 |
4.3.1 柠檬酸钾缓凝剂对磷石膏基建筑石膏性能的影响 |
4.3.2 动物蛋白缓凝剂对磷石膏基建筑石膏性能的影响 |
4.3.3 多聚磷酸钠缓凝剂对磷石膏基建筑石膏性能的影响 |
4.3.4 不同缓凝剂的效果对比及结果分析 |
4.3.5 微观结构及机理分析 |
4.4 不同外加剂复掺对磷石膏基建筑石膏性能的影响 |
4.4.1 试验方案 |
4.4.2 结果分析及比较 |
4.4.3 微观结构及机理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技术经济分析 |
5.1 投资成本分析 |
5.1.1 生产纲领 |
5.1.2 生产工艺 |
5.1.3 总投资估算 |
5.2 项目收益分析 |
5.2.1 生产成本估算 |
5.2.2 项目产品销售额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建议 |
谢辞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0)脱硫石膏制品复合改性提高耐水性能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脱硫石膏的概述及发展应用现状 |
1.2.1 脱硫石膏的概述 |
1.2.2 脱硫石膏耐水性差的原因 |
1.2.3 脱硫石膏国内外发展现状 |
1.2.4 国内外应用现状 |
1.3 石膏防水剂的发展现状 |
1.3.1 有机硅类防水剂——甲基硅酸钠 |
1.3.2 硬脂酸类防水剂 |
1.3.3 石蜡乳液防水剂 |
1.3.4 无机矿物掺合料 |
1.3.5 硅酸盐、铝酸盐水泥 |
1.3.6 粉煤灰矿渣 |
1.4 课题研究内容和实验设计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实验设计路线 |
第二章 实验仪器、实验方法及实验原材料 |
2.1 实验原材料 |
2.1.1 脱硫石膏 |
2.1.2 超细粉煤灰和超细矿粉 |
2.1.3 其他实验药品 |
2.2 实验仪器 |
2.3 实验方法 |
2.3.1 强度及软化系数的测试 |
2.3.2 吸水率的测试 |
2.3.3 物相分析及微观形貌分析 |
第三章 改性硅油石蜡复合乳液防水剂提高脱硫石膏耐水性及机理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石蜡乳液的制备 |
3.2.2 二甲基硅油-石蜡复合乳液的制备 |
3.2.3脱硫石膏实验 |
3.3 结果及讨论 |
3.3.1 改性硅油石蜡复合乳液防水剂对石膏力学性能的影响 |
3.3.2 改性硅油石蜡复合乳液防水剂对脱硫石膏软化系数与吸水率的影响 |
3.3.3 改性硅油石蜡复合乳液防水剂的组成分析 |
3.3.4 物相分析 |
3.3.5 微观晶体形貌分析 |
3.3.6 防水机理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不同粒径纳米SIO2无机防水剂提高脱硫石膏耐水性及其机理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3 结果及讨论 |
4.3.1 不同粒径纳米二氧化硅对脱硫石膏力学性能的影响 |
4.3.2 不同粒径纳米二氧化硅对脱硫石膏的软化系数与吸水率的影响 |
4.3.3 物相分析 |
4.3.5 微观晶体形貌分析 |
4.3.6 防水机理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纳米二氧化硅复合超细无机矿物掺合料提高脱硫石膏耐水性及机理研究 |
5.1 引言 |
5.2 实验部分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纳米二氧化硅复合超细无机矿物掺合料对脱硫石膏力学性能影响 |
5.3.2 纳米二氧化硅复合超细无机矿物掺合料对脱硫石膏耐水性能影响 |
5.3.3 物相分析 |
5.3.4 微观形貌分析 |
5.3.5 防水机理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有机-无机复合高效防水剂提高脱硫石膏耐水性及机理研究 |
6.1 引言 |
6.2 实验部分 |
6.3 结果与讨论 |
6.3.1 硅油石蜡复合乳液与无机材料复合对脱硫石膏力学性能影响 |
6.3.2 硅油石蜡复合乳液与无机材料复合对脱硫石膏的耐水性能影响 |
6.3.3 物相分析 |
6.3.4 微观形貌分析 |
6.3.5 防水机理 |
6.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四、石膏砌块结构特征和建筑物理力学性能(论文参考文献)
- [1]石膏砌块结构特征和建筑物理力学性能[J]. 何秉煌. 新型建筑材料, 1998(01)
- [2]石膏砌块墙体的建筑物理力学性能[J]. 王坚. 山西建筑, 2001(02)
- [3]石膏砌块墙体的建筑物理力学性能[J]. 王坚. 建筑砌块与砌块建筑, 2002(05)
- [4]轻质高强石膏砌块关键制备技术研究[D]. 韩龙. 东南大学, 2019(06)
- [5]半水磷石膏粒径对砌块显微组织和强度的影响[J]. 庄林林,王凌云,丁明,张继黎. 安徽化工, 2015(05)
- [6]脱硫石膏基材新型砌块性能及综合评价研究[D]. 刚家斌.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5(01)
- [7]正开窗洞节能砌块隐形密框复合墙体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 沈凌武. 华侨大学, 2015(01)
- [8]脱硫石膏墙体材料的开发及性能研究[D]. 孟晓林.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4(08)
- [9]磷石膏基建筑石膏改性及产性能评价[D]. 韩跃伟. 昆明理工大学, 2019(04)
- [10]脱硫石膏制品复合改性提高耐水性能及机理研究[D]. 曹镜宇. 安徽建筑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