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化工厂硫酸装置简介

衡阳化工厂硫酸装置简介

一、衡阳化工厂硫酸装置简介(论文文献综述)

何青峰,何朝晖,杨玉梅,王开宝,黄河,刘晓菲,高力,李雅丽,李娇艳[1](2021)在《中国铝铁盐工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文中提出论述了中国铝铁盐工业的发展历程、发展现状、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趋势,旨在对中国铝铁盐工业的健康发展提供重要参考。详细介绍了中国铝铁盐工业的主要产品品种(硫酸铝、聚氯化铝、聚合硫酸铁、氯化铁、明矾)、企业生产规模、生产工艺、技术水平、创新动态、生产装备及应用现状,铝铁盐产品主要用于水处理、造纸、速凝剂、食品添加剂等领域,生产过程中的废水封闭循环利用、废渣用作建筑材料、废气综合治理。分析了中国铝铁盐工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铝铁盐工业存在同质化竞争、粗制滥造、研发投入不足、应用开发滞后等问题。指出了今后铝铁盐工业的发展趋势,即市场需求缓中有增、产能将向优势企业集中、创新产品品种和应用范围带来新的市场需求、打造名优品牌以优驱劣等。

方晓宇[2](2019)在《硫酸烧渣制备氧化铁红/三氯化铁的工艺条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论文开展以硫酸烧渣为原料制备氧化铁红和液体三氯化铁的工艺条件研究工作。针对目前所存在的硫酸烧渣浸出过程中铁浸出率不高等问题,设计并采用助剂强化循环酸浸工艺路线,着重开展“助剂强化酸浸”工序、酸浸液沉铁、沉铁滤饼纯化等工序工艺条件的优化研究工作,所得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依据所提出的助剂选择原则,通过筛选实验,考察并确定草酸为较适宜的酸浸助剂。(2)所确定较适宜的草酸助剂强化酸浸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7.5h、助剂加入量为20%(m助剂的量/m烧渣的量)、硫酸溶液质量浓度为50%、反应温度98℃,此条件下硫酸烧渣中的铁浸取率为95.7%。(3)所确定较适宜的沉铁工艺条件为:硫酸烧渣酸浸液的初始铁离子浓度1.75mol·L-1、n(H2O2)﹕n(Fe2+)物料比=0.875、反应温度为35℃、陈化时间2.5h、溶液pH值为5.8,此条件下酸浸液中铁的回收率达到99.3%。(4)沉铁滤饼经NaOH稀溶液搅拌溶解5min后,所得纯化滤饼中的Al含量由1.15%下降至0.02%。(5)所确定较适宜的氧化铁红样品制备工艺条件为:煅烧温度800℃、煅烧时间3h,此条件下所制备氧化铁红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达到99.1%,主要技术指标均符合或高于国家标准(GB/T 1863-2008)的技术指标要求;FESEM图分析显示沉铁过程中氨水的滴加速度越快,所制得的氧化铁红样品的颗粒粒径越小。同时,纯化后的沉铁滤饼经盐酸酸溶后,所得三氯化铁液体样品的主要技术指标均符合或高于国家标准(GB/T 1621-2008)技术指标要求。(6)通过对沉铁母液进行分步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可得到含少量硫酸铵的草酸铵固体和硫酸铵结晶。通过实验验证了将回收的草酸铵固体作为助剂返回酸浸工序使用的循环酸浸工艺是可行的。

李春光[3](2018)在《新疆某砂岩铀矿地浸开采关键技术及理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我国砂岩型铀矿地浸率和浸出效率不足、生产过程预测、控制理论和技术缺乏的现状,本文以新疆伊犁某低渗透砂岩铀矿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显微放射性照相、电子探针测试、XRD、XRF、SEM/EDS及压汞法等实验方法对矿区矿石整体情况进行分析,得出了矿区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然后提出了复配表面活性剂联合酸法地浸的方案,通过大量试验对表面活性剂的初选、优化、配方和二元复配理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应用搅拌浸出、水平柱浸、树脂吸附、淋洗试验探讨了CSH联合酸法浸出的动力学机理;最后创新性的将铀赋存形态和234U/238U活度比作为工具,研究他们对地浸生产实践的指示、预测和控制作用。得出的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如下:第一,砂岩铀矿整体特征表现为:渗透性低,平均渗透系数仅为0.133m/d。铀矿物主要以沥青铀矿形式存在,兼具少量的铀石、钛铀矿物,胶结物中尚存吸附铀,在矿石颗粒之间和颗粒内部都有分布,化学组成总体上有利于酸法地浸。粗粒级铀矿石占比最大,含铀量最高,但溶浸剂进入内核所需路径长,难以被润湿和浸出。中粒级所占比重大于细粒级,但铀含量却低于细粒级。铀矿石形态复杂,孔隙度不低但孔径较小,微小孔隙占比大,限制溶液在其内部的自由流动与渗透。从而导致矿层渗透性较低,提高矿层渗透性成为该类低渗透铀矿地浸开采的难题和关键技术。需采取措施提高溶浸液的润湿性和渗透性,其中表面活性剂是首选外加剂。第二,对表面活性剂的复配机制研究表明:当摩尔分数为0.47时,FS-3100与OP-10进行混合的协同效果最明显,可将硫酸溶液的表面张力最低将至17.9mN/m,将此二元混合体系定义为CSH。CSH实测临界胶束浓度CMCexp低于应用理想混合溶液理论计算的CMCideal,二者并非理想混合。热力学分析表明摩尔分数适中时,FS-3100与OP-10可自发作用,通过分子之间的嵌套形成新的结构。CSH表面活性剂性能的发挥受到表面吸附量和分子结构的影响,与非正规溶液理论存在一定差距。CSH助浸机理研究表明:助浸效果总体表现为粗粒级>中粒级>细粒级,主要通过润湿和增渗起作用。浓度为9mg/L时,CSH可将搅拌浸出的铀浸出率提高到92.7%,渗透系数提升90.2%,柱浸铀浓度提升18.9%,铀浸出率提高31.6%。CSH对树脂吸附和淋洗无不利影响,并可提高淋洗效率。CSH可以改变浸出反应的动力学机制,将主要由扩散控制转化为扩散和化学反应的共同控制,将表观速率常数从0.0023/d提高到了0.0082/d,提升了3.6倍,并得出了化学反应控制浸出表观速率常数0.0077/d。该复合型表面活性剂可以应用于低渗透砂岩铀矿的地浸生产,也可以用于恢复地浸生产中渗透性降低的地浸采场的生产。第三,赋存形态在地浸采铀预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改进的Tessier法逐步提取,低渗透砂岩铀矿存在五种赋存形态,其中F2>F3>F1>F4>F5,归为易浸铀(F1-F3)、可浸铀(F4)及难浸铀(F5)三大类。在铀矿石当中,易浸铀占绝对主体地位,可浸铀占比高,难浸铀占比较小。易浸铀高的铀矿石其品位也高,铀的赋存形态特征可直接反映铀矿石浸出的难易程度。扩散控制阶段铀浸出速率Kd随F1中铀的品位呈对数关系增大,化学反应控制阶段Kr随F1-F4态中铀的总百分含量提高线性增长。原地浸出开采铀浓度总体变化特征可根据F1态的铀百分含量分为两类,地浸采铀监测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基本符合四阶多项式关系,构建的预测模型方程为yi,x=aix4+bix3+cix2+dix+ei,参数可通过回归分析利用铀赋存形态求解。同时构建了铀浓度峰值与F1-F4总品位之间的指数相关模型。经有效性检验,模型精度合格,可在实际生产中供精准采矿和CSH联合浸铀借鉴。第四,通过对连续提取各相态和柱浸过程中铀同位素234U/238U活度比ARS测量与分析,得出如下ARS特征对地浸采铀的指示作用:ARS在可离子交换态(F1)和酸易溶态(F2)中较高(1.2931.348),在酸可溶态(F3)中略有下降(1.2041.229),在可氧化态(F4)中降到最低(0.9170.934),在难溶态(F5)中又升高至1.0181.142;浸出过程可根据ARS变化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ARS比较高,在1.2171.318之间,主要是F1、F2和F3中的U(Ⅵ)浸出;第二阶段ARS下降直至1.016,主要是F3及F4中的U(Ⅳ)溶解;第三个阶段ARS在1.0701.118之间小幅波动,主要是F5中极少量难溶的U浸出。

唐湘雨[4](2017)在《20世纪30-40年代广西工业化问题述论》文中认为探索落后地区工业化是当今学术界一个有意义的话题。出于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关注与探索,笔者选择了民国时期中国一个相对落后的地区——广西为个案,来探讨民国时期,特别是20世纪30-40年代,广西工业化是在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下进行的?广西工业化的内部动力与外部助力是什么,及其对广西工业化的影响是什么?广西工业化取得了哪些进步或成就,存在哪些不足?以此来探索落后地区工业化的发展路径。在正文第一部分主要是探讨20世纪30年代以前广西的社会概况。从“混乱的政局”、“衰败的经济”和“落后的习俗”三个方面探讨了新桂系主政前广西社会的基本形状,旨在说明广西工业化是在社会动荡、经济落后与民俗保守的状态下展开的,这些都不利于广西的工业化;但是,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既是广西民众普遍的心愿,也是地方实力派新桂系治理广西的需要,这是广西工业化有利的条件。新桂系主政初期,曾发动“广西经济发展出路问题”的讨论活动,虽然这一活动最后没有达成出题者所愿,但是在启迪心智,动员广西人参与经济建设方面是起了一定作用的。而在此之后出现的历史上第二次全国范围内的“以工立国”还是“以农立国”之论争中,像第一次“以工立国”还是“以农立国”之争一样,虽然也未能达成共识,但是这次论争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广西对于工业化道路的选择。广西工业化是在内部动力的推动与外部助力的促进下开展的。20世纪30-40年代广西工业化的内部动力,来自商人的投资、手工业的转型与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文章分析了这一时期广西境内的本土商人与外来商人在广西工业化中所处的地位与所发挥的作用。由于广西本土商人力量过于弱小,外来的粤港商人在广西工业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文章考察了以广西最出名的土布业与瓷器业,探讨这一时期广西手工业走上工业化可能性。结果发现,在自然状态下,广西的土布业并未踏上工业化之路,而陶瓷业在广西省政府的扶持下,融资扩建,购买新式生产设备,采用新技术,建立近代工厂管理制度,完成了它的华丽转型,踏上了工业化的道路,说明传统手工业具有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内在动力。以军人为核心的新桂系领袖们不自觉地充当广西工业化的核心力量,尽管在工业化问题上,他们曾忧虑、徘徊,甚至还曾有一些工作失误,但是他们在40年代后坚定地选择工业化道路,并为广西工业化做了大量的工作。在这三种力量中,广西地方政府是广西工业化的主要动力。落后地区的工业化进程,离不开外部的助力,20世纪30-40年代广西的工业化得到北平社会调查所、中华工业总联合会和中国工程师学会的大力帮助。在开展大规模工业建设期间,广西地方当局非常注意向省外专家讨教,“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便有利于广西地方建设事业。同时因“新广西”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引起境外人士的关注,他们也纷纷要求到广西参观。除了若干个人访问外,相关团体前来考察的也不少,如北平社会研究所广西经济调查组、中华工业总联合会两广实业考察团、中国工程师学会广西考察团等。广西省政府利用专家学者来桂考察的机会,虚心听取并接受来访者的意见与建议。这些外来人员与团体不仅陈述了在考察中获得的对广西工业建设的观感,而且对广西工业的发展提出了许多中肯的建议,对广西工业化进程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20世纪30-40年代广西之所以出现工业化的发展势头,这是因为此时遇到了十分有利的“历史契机”,其中这一时期广西交通运输事业的近代化转型为工业化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文章主要探讨广西的水运、陆运、空运以及铁路运输如何实现近代化转型,以及这四大运输如何支持广西工业化。在这四种交通方式中,铁路的作用最为明显,它的出现不仅仅是推动了广西工业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广西工业中心城市的形成。另外,在空运与铁路运输的兴办过程中,明显地可以看到,广西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间存在着某种博弈关系。而战时工厂内迁更为广西工业化带来了新的活力。抗日战争爆发后,全国各地工厂大量内迁广西,这一时期内迁工厂带来大量资金、技术人才和新动力设备,使广西工业化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不仅出现了规模客观的大工业,而且改变了广西的工业布局,以桂林、柳州为代表的新兴工业城市由此兴起。文章对于民国以来广西历年的财税状况进行追溯,并对20世纪30年代新桂系政府为筹措资金而进行的财税改革情形进行深入地分析。通过前后比较,可以清楚地看到,新的财税体系为工业化提供了资金保证,有力地支撑着广西工业化。在正文第五个部分主要是对20世纪30-40年代广西工业化发展的历程做一个简短的概述。抗战以前工业化的起步,首先从矿业的近代转型开始,近代化的矿业为广西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抗战前广西的军用、民用工业发展也初现端倪。抗战时期则是广西工业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外省工厂的迁入,给经济技术落后、工业不发达的广西注入了新血液与活力,也极大地刺激了各类工厂的兴办。1938年后省内外工商业者纷纷在桂林、柳州、梧州等地和一些交通方便、特产丰盈的城镇投资建厂,出现广西省前所未有的工业建设热潮。当时的桂林,市区四周工厂烟囱林立,机声隆隆,战时工业盛极一时。桂林、柳州一带成为大后方工业产品供给的“基地”。20世纪30-40年代广西工业化的高峰则是广西企业公司的建立,文章以广西企业公司为例,分析并探讨了广西工业化的高峰时期,广西企业公司发展的概况,广西企业公司与广西工业化的关系,以及广西企业公司存在的价值。广西工业化在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在日军入侵广西时破坏殆尽,到抗日战争结束时,广西工业化水平几乎回到了民国初建时期的水平。广西地方政府在战后重建过程中,对广西工业化进行了反思,广西地方政府在战后曾有一个较为庞大的工业复员计划,由于缺钱少粮,这一计划几乎没能实现。1947年出版的《广西工业建设之路》,对广西未来的工业化之路进行设置与规划,其中含有某些合理的因素,成为广西工业化最后的绝唱。在正文的最后一个部分,通过对广西与周边省份湖南、四川、广东、云南、贵州西南六省的人口因素、自然禀赋、财政收入等因素的对比分析,发现广西不是天然的“地瘠民贫”,问题的关键是要找到“夹匙失万”中的钥匙。通过对湖南、四川、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西南六省在不同历史时期工业化水平的比较,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广西工业化的历程是中国工业史上的奇迹,它比许多同类型的省区都做得好,并取得辉煌成绩,尽管其成果最后被日本侵略者的炮火所摧毁。诚然,20世纪30-40年代广西工业化过程中,广西地方政府领导对工业化认识与行为两个方面均存在不足,虽然其某些失误属于“有情可原”,但是为了将来更好的工作,“有情可原”的失误要认真总结,“无情可原”的不足更需要认真总结。从20世纪30-40年代广西工业化的历程及其工业化过程的诸问题来看,落后地区工业化的路径应该是:坚强有力的地方政府是实现工业化的基本条件;筹措资金是实现工业化的关键因素;善于借助外部力量是实现工业化的重要条件;抓住有利时机,发展自己是实现工业化的又一重要条件;激发内在动力是实现工业化的根本条件。20世纪30-40年代广西工业化的历程是艰难而曲折的,其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都值得我们认真地总结与反思。只有认真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我们才可能在将来的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功。

李英姿[5](2015)在《衡阳松木经济开发区循环化改造项目研究》文中提出进入21世纪,国家相关部委正式启动和开展循环经济建设工作,将园区打造为循环经济发展最有效的实践载体之一。位于湖南省衡阳市的松木经济开发区,是一个正在进行循环化改造并逐渐发挥引导示范效应的化工产业主导集聚园区。但目前园区发展面临一些问题:化工产业具一定规模,但产业结构仍需调整;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但布局上还需要向核心区集中;循环模式虽已初具雏形,但产业链仍需拓展延伸;基础设施的作用凸显,亟需继续扩大投入;公共服务平台和保障体系仍待加强。因此,循环化改造是园区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论文基于松木经济开发区园区产业的实际情况,深入探析其在产业规划、发展定位、资源循环利用方面的优势和特色,寻找其打造循环产业链条的亮点和不足。通过研究得出结论,不同的产业经济园区在循环化改造方面有不同的路径,要在了解和掌握园区产业体系中物质的流向、流量及相互关系的基础上,从中找出减少资源消耗、有效利用资源、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的途径,从而构建起一个高起点、高标准、个性化的循环经济体系,为特色产业园区的循环化改造提供借鉴示范的样本。

盛国军[6](2015)在《Au(Ⅰ)-ETU无氰金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镀金性能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对环境保护的日渐重视,无氰镀金工艺的研究和发展越来越受到业界的关注。本论文的研究是为了合成一种新的水溶性无氰金配合物,并对该配合物进行相关的化学表征及稳定性研究,最后对该配合物溶液进行电镀金应用研究,期望能达到较好的镀金效果。研究内容包括:(1)水溶性无氰金配合物的合成方法及配体的选择。(2)水合肼法制备金纳米粒子的工艺条件研究及纳米金溶胶的纯化和表征。(3)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原料配比、温度、pH、反应时间对亚金配合物合成的影响,获得其最佳工艺参数;再对合成的金配合物进行表征及溶液的稳定性研究。(4)对金配合物溶液进行电镀金应用研究,考察金盐浓度、温度、pH、电流密度、施镀时间、光亮剂用量等主要因素对电镀速率和镀层表观得分的影响,并得到其最佳工艺参数。研究结果:(1)通过探索实验,确定以纳米金为金源,乙撑硫脲为配体,过硫酸铵作氧化剂,采用“氧化-溶浸”法进行Au(Ⅰ)-ETU配合物的合成。(2)水合肼法制备纳米金溶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水合肼与Au的摩尔比为10:1,PVP与Au的质量比为1.5:1,反应温度为85℃,溶液pH=12,加热时间为30min;各主要因素的影响力大小顺序依次为:水合肼用量,PVP用量,温度,溶液pH,加热时间;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和TEM对制得的纳米金溶胶进行表征,发现金纳米粒子呈球形、平均粒径在20-30nm。(3)通过元素分析、热重分析、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和循环伏安曲线等分析检测方法对实验合成的配合物进行表征,可以推断出合成的配合物分子式为[Au(ETU)3]2S04,水溶性较好,摩尔电导率为0.86 S·m2·mol-1,是一种离子型化合物。(4)Au(Ⅰ)-ETU配合物合成的最佳工艺参数为:Mau:METU:M(NH4)2S2O8=1:4:4,反应温度为30℃,反应时间为25min,溶液的pH=1;各主要因素的影响力大小顺序依次为: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溶液的pH。(5)通过稳定性实验发现,Au(Ⅰ)-ETU配合物溶液较稳定,在密闭避光的室温条件下能稳定保存15d;其使用的温度和pH值限值分别为:T≤60℃和pH≤6。(6)Au(I)-ETU配合物溶液电镀金应用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金浓度为1.5g/L,电流密度为1A/dm2,镀液pH值为1.5,施镀时间为1.5min,电镀温度为45℃,光亮剂硫酸铈的含量为1Oppm,各主要因素的影响力大小顺序依次为:金盐浓度,电流密度,溶液pH,施镀时间,施镀温度。研究表明,以[Au(ETU)3]2SO4为主体的无氰镀金液体系,得到的镀金层色泽好,结合力佳,在电镀金应用上可达到印制线路板行业镀金性能的要求,从环保角度看可实现对含氰镀金产品的替换,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环境友好型产品。

林智斌[7](2015)在《强化混凝-可见光催化工艺处理富营养化原水及对微囊藻毒素-LR降解研究》文中提出水体富营养化引起的水华暴发,威胁着水环境生态安全。本研究利用强化混凝-可见光催化组合工艺有效地去除富营养化原水中的磷、Chl-a、天然有机物以及微囊藻毒素-LR(microcystics-LR;MC-LR)等污染物,是一种成本低、能耗小、无污染的处理技术。首先将硅藻精土与PAC复配制备复合混凝剂,对富营养化原水进行强化混凝处理,结果显示,PAC-硅藻土混凝剂能有效改善絮体,提高沉降性能;PAC/硅藻土最佳配比为30%/70%;投加量为100mg/L时,对原水中各典型表征指标的去除率分别为:TP 91.92%、TN 20.17%、NH3-N 28.70%、浊度 94.18%、Chl-a98.56%和 CODMn 44.24%;接着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掺N量和不同焙烧温度的N-TiO2纳米光催化剂,并对其进行表面形貌、结构和光谱吸收性能的表征。XRD结果显示,所制备的N-TiO2催化剂为锐钛矿晶型,粒径分布在10.95~16.25nm;FT-IR结果表明,N元素成功掺入TiO2晶体中;SEM图显示,N-TiO2光催化剂为纳米级球状颗粒,颗粒分散性有所提高,粒径有所减小;UV-vis结果表明,相比较于纯TiO2,N-TiO2光催化剂的光吸收边带发生了明显红移,可见光利用率提高。将自制N-TiO2应用于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和MC-LR的去除,结果表明,在可见光下,N-TiO2能有效去除天然有机物HA和MC-LR。在HA初始浓度5mg/L,催化剂投加量1g/L,光照2h的条件下,N-TiO2(8%/350℃)对HA去除率达到80.32%。在投加量为0.2g/L的条件下,可见光下光照6h,对初始浓度为2mg/L的MC-LR溶液去除率达到84.06%。悬浮藻类会显着抑制N-TiO2降解MC-LR的效率,在含藻MC-LR溶液中,N-TiO2对MC-LR的去除率由84.06%下降至16.11%。因此在应用中考虑先利用混凝工艺将藻类去除,保证N-TiO2光催化降解MC-LR的效率。

陈占江,包智明[8](2013)在《制度变迁、利益分化与农民环境抗争——以湖南省X市Z地区为个案》文中认为面对环境侵害,湖南省X市Z地区农民环境抗争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的集体沉默、经济转轨时期的私力救济,以及市场经济时期的依法抗争。该地农民的行动选择主要受制于政治机会结构以及国家、企业和农民之间所形成的利益结构的双重约束。我国的制度变迁将封闭的政治机会结构予以有限度的开放,又导致国家、企业和农民之间所形成的利益结构从一体转向分殊,两者的结构转型促发受环境侵害的农民从沉默走上抗争之路。然而,以发展主义为取向的经济制度与威权性格的政治制度之间的高度同构性决定了地方政府无法正确对待农民利益诉求,农民亦无力突破制度的桎梏。改革现行经济政治制度是化解农村环境危机、缓和政府与农民关系紧张的根本之途。

江培海[9](2012)在《湖南永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并购方案与整合措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钛白行业经过近十年的蓬勃发展,总产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但是企业多而小,行业的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废酸、废水及亚铁的随意处置,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只有有效处理废酸、废水及亚铁,走资源化的道路,实现清洁与节能生产,钛白企业才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并购重组,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是推动钛白企业节能生产和清洁生产的重要途径,也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抓住行业发展周期带来的机遇,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的优势,对行业中的企业进行并购,规避并购中的风险,采取有效的整合措施,这是本课题进行研究的主要目的。本文运用并购整合相关理论,研究企业并购整合过程中的动因与整合措施问题。在此基础上,对湖南永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并购衡阳天友化工有限公司方案及并购整合措施进行研究,分析双方企业达成并购重组协议的背景与动因、并购方案的风险控制及并购后在战略、人事、管理、文化、财务等方面的整合措施,总结湖南永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并购及整合衡阳天友化工有限公司的经验,对湖南永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及资本运作实现企业做优做强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刘勇[10](2011)在《中盐湖南株洲化工集团核心竞争力研究》文中认为当今,化工行业产能过剩,供大于求,行业普遍开工率不高,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自2008年以来,株化集团面临原料、能源、人工价格不断上涨,而产品销售价格下降趋势,加之公司资源先天不足,未来公司必将面对诸如资源品质低、能源价格上涨、产品成本控制难度大、产品销售利润下降等难题。在如此严酷的现实中,公司怎样去谋生存、求发展,怎样去实现成为效益一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盐化工生产基地的战略目标,怎样才能在同行业中保持持久、稳定的竞争优势,这正是本文的研究所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通过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成果和先进经验,采用理论联系实际和对比分析方法,对化工行业及株化集团的现实状况进行总结、分析、评价,运用价值链分析方法对化工行业及株化集团的价值链作了深入的分析,得出了化工行业保持资源优势,提供上游原料供应商和下游制造商最大价值是实现其竞争优势的结论。而物料再生循环利用能力、技术研发能力及产品深加工能力是株化集团具备一定优势和潜力的三种实体能力,是其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最后设计了株化集团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步骤及对策,即株化集团通过什么程序构建自身核心竞争力以及如何建设上述三种实体能力的方法。通过对株化集团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本文希望株化集团高层能清醒、客观地认识到株化集团目前的状况,并能改善株化集团目前的生产经营形式,同时希望能给株化集团的发展带来新的思路,帮助其实现战略目标。

二、衡阳化工厂硫酸装置简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衡阳化工厂硫酸装置简介(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铝铁盐工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国铝铁盐行业发展现状
    1.1 生产能力
    1.2 生产工艺及装备
        1.2.1 硫酸铝
        1.2.2 聚氯化铝
        1.2.3 氯化铁和聚合硫酸铁
        1.2.4 明矾
    1.3 主要应用领域
        1.3.1 水处理行业
        1.3.2 造纸行业
        1.3.3 混凝土外加剂行业
        1.3.4 其他行业
    1.4 环保治理
2 中国铝铁盐工业存在的问题
    2.1 替代品逐步扩张,产品研发投入不足,产品应用开发滞后
    2.2 竞相压价,损害企业及行业利益
    2.3 使用含铝废料或废酸生产不符合国标的产品
3 铝铁盐行业的发展趋势
    3.1 产品市场需求总量将略有增长,但增速减慢
    3.2 市场竞争加剧,产能将逐渐向优势企业集中
    3.3 加快新品种、新用途的研究,扩大应用范围
    3.4 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打造名优品牌
    3.5 铁盐作为水处理混凝剂,在废水处理中所占比重将快速提升

(2)硫酸烧渣制备氧化铁红/三氯化铁的工艺条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硫酸烧渣概述
        1.1.1 硫酸烧渣的危害
        1.1.2 硫酸烧渣综合利用现状
    1.2 硫酸烧渣提铁技术概况
    1.3 氧化铁红概况
        1.3.1 氧化铁红性质与应用
        1.3.2 氧化铁红制备方法
    1.4 三氯化铁概况
        1.4.1 三氯化铁的制备方法
        1.4.2 三氯化铁的用途
    1.5 论文研究背景、意义和研究内容
        1.5.1 论文研究背景、意义
        1.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药品及器材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试剂
        2.1.3 实验仪器与设备
    2.2 实验方法与步骤
        2.2.1 助剂强化酸浸硫酸烧渣
        2.2.2 氧化铁红/三氯化铁的制备
        2.2.3 助剂循环工艺
    2.3 分析方法
        2.3.1 全铁测定
        2.3.2 Fe2+的测定
        2.3.3 Al含量的测定
        2.3.4 草酸含量的测定
        2.3.5 硫酸铵含量的测定
        2.3.6 105 ℃挥发物的测定
        2.3.7 水溶物的测定
        2.3.8 筛余物值的测定
        2.3.9 水悬浮物pH值的测定
        2.3.10 吸油值的测定
        2.3.11 颜色的测定
        2.3.12 氯化铁的含量的测定
        2.3.13 氯化亚铁的含量的测定
        2.3.14 不溶物含量的测定
    2.4 样品表征
        2.4.1 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分析
        2.4.2 X-射线衍射(XRD)分析
        2.4.3 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EDS)分析
        2.4.4 热重(TG)分析
第三章 助剂强化酸浸法提铁工艺条件研究
    3.1 助剂的筛选
    3.2 草酸作酸浸助剂机理浅析
    3.3 草酸助剂强化酸浸工艺条件研究
        3.3.1 单因素条件实验
        3.3.2 正交实验
    3.4 优化条件下的重复实验
    3.5 硫酸烧渣及酸浸残渣的成分分析
        3.5.1 XRD分析
        3.5.2 FE-SEM、EDS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酸浸液制备氧化铁红/三氯化铁的工艺条件研究
    4.1 沉铁工艺条件
        4.1.1 单因素条件实验
        4.1.2 正交实验
    4.2 优化条件下的重复实验
    4.3 除铝纯化滤饼工艺条件的确定
        4.3.1 纯化后滤饼的XRD图
        4.3.2 纯化后滤饼的热分析图
    4.4 氧化铁红的制备
        4.4.1 煅烧温度的影响
        4.4.2 煅烧时间的影响
        4.4.3 氨水的滴加速度对氧化铁红的粒径影响
        4.4.4 样品的XRF分析
        4.4.5 样品性能参数测定
    4.5 三氯化铁的制备
        4.5.1 三氯化铁溶液性能参数测定
        4.5.2 三氯化铁的XRD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助剂回收及硫铵肥制备工艺
    5.1 助剂回收
        5.1.1 第一步蒸发浓缩析出草酸铵样品的XRD图
        5.1.2 草酸铵、硫酸铵初始浓度对硫酸烧渣铁浸出率的影响
    5.2 第二步冷却结晶制备硫酸铵副产品
        5.2.1 硫酸铵产品的简介及用途
        5.2.2 循环实验中硫酸铵样品的XRD图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3)新疆某砂岩铀矿地浸开采关键技术及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低渗透砂岩铀矿地浸开采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增渗技术现状与表面活性剂
    1.3 铀浸出预测及赋存形态的应用现状
    1.4 同位素的指示作用
    1.5 研究目的、内容和意义
第2章 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2.1 矿床地质特征
    2.2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2.3 铀矿石粒级分布及孔隙结构特征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新型表面活性剂复配及助浸机理
    3.1 前言
    3.2 新型表面活性剂原料实验研究
    3.3 新型表面活性剂复配实验与理论研究
    3.4 CSH表面活性剂联合浸铀机理研究
    3.5 CSH表面活性剂对浸出后处理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铀赋存形态的地浸采铀预测模型
    4.1 铀赋存形态分级
    4.2 铀赋存形态粒级分布特征
    4.3 铀赋存形态与浸铀动力学参数的关系
    4.4 基于铀赋存形态的地浸采铀预测模型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234)U/~(238)U同位素活度比特征对地浸采铀的指示
    5.1 矿样采集与理化性质分析
    5.2 ~(234)U/~(238)U活度比在砂岩中不同铀赋存形态中的规律
    5.3 ~(234)U/~(238)U活度比对铀浓度与浸出率的指示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4)20世纪30-40年代广西工业化问题述论(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缘起
    二、学术研究回顾
    三、“工业”、“工业化”、“工业建设”三个概念的界定
    四、创新点与存在的不足
第一章 20世纪30-40年代广西工业化的历史前提
    第一节 20世纪30年代以前广西社会概况
        一、混乱的政局
        二、衰败的经济
        三、落后的习俗
    第二节 关于“广西经济出路”的两次论争
        一、“广西经济出路”大讨论
        二、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以农立国”与“以工立国”之论争
        三、两次论争的回顾与思考
    小结
第二章 20世纪30-40年代广西工业化的内部动力
    第一节 商人的参与
        一、广西商业、商人与商会
        二、粤港客商与广西的商业
        三、两广商人与广西工业化
    第二节 广西的手工业与广西工业化
        一、20世纪30年代广西手工业发展概况
        二、传统的手工业与近代工业的关系
    第三节 地方政府的主导
        一、工业化目标从徘徊到确定
        二、广西工业建设的管理机构
        三、工业政策、工业法规的变迁
        四、具体的工业决策行为及其评价
    小结
第三章 20世纪30-40年代广西工业化的外部助力
    第一节 北平社会调查所与广西工业化
        一、北平社会调查所在广西的经济调查
        二、北平社会调查所与广西工业化
    第二节 中华工业总联合会对广西实业的考察及其影响
        一、两广实业考察团组团的由来
        二、两广实业考察团与广西地方政府在广西工业化问题上的互动
    第三节 中国工程师学会与广西工业化
        一、广西考察团与南宁年会
        二、桂林年会与桂林展览会
        三、两次年会对广西工业化的贡献
    小结
第四章 20世纪30-40年代广西工业化的历史契机
    第一节 交通近代化转型为工业化创造良好环境
        一、水路运输的近代化转型
        二、公路运输快速发展
        三、航空运输后来居上
        四、铁路运输大器晚成
    第二节 战时工厂内迁为工业化带来新活力
        一、抗战时期工厂内迁到广西的基本情况
        二、工厂内迁与广西的工业化
    第三节 财税金融体制改革为工业化提供了资金保证
        一、近代以来广西财税体系的变迁
        二、20世纪30-40年代广西财税体系的改革
        三、广西新财税体系对工矿事业发展的支持
    小结
第五章 20世纪30-40年代广西工业化发展概况
    第一节 抗战以前广西工业化的起步
        一、矿冶业的近代转型与初步发展
        二、广西近代工业的崛起
    第二节 抗战时期工业化的快速发展
        一、外省工业的迁入
        二、广西工业快速发展
        三、抗战时期民营工业的迅速发展
    第三节 广西工业化的高峰——广西企业公司
        一、广西企业公司概况
        二、广西企业公司与广西工业化
        三、广西企业公司的价值
    第四节 日军入侵广西对广西工业的破坏
        一、日军对广西一般工业的破坏情形
        二、日军对广西水电事业的破坏情形
        三、日军对广西矿业破坏的情形
    第五节 战后重建与广西地方政府对工业化的反思
        一、战后广西工业重建计划概况
        二、广西地方政府对工业化的反思
    小结
第六章 比较视野下的广西工业化所取得的成绩与不足
    第一节 比较视野下的广西工业化所取得的成绩
        一、广西与周边五省工业化的基础条件比较
        二、广西与周边五省工业化的程度比较
    第二节 20世纪30-40年代广西工业化的不足方面
        一、对工业化问题认识的不足
        二、对工业化实施的行为不足
    小结
结语
    一、对于20世纪30-40年代广西工业化历程的认识
    二、对于20世纪30-40年代广西工业化诸问题的反思
    三、从广西的经验教训看落后地区工业化的路径
参考文献
附录 新桂系时期有关广西工业建设的重要文件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5)衡阳松木经济开发区循环化改造项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主要研究内容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2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国外关于循环经济的研究
    2.2 国内关于循环经济的研究
    2.3 述评
第3章 松木经济开发区的发展现状
    3.1 松木经济开发区的发展背景
    3.2 松木经济开发区概况
    3.3 松木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现状
    3.4 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3.5 松木经济开发区推行循环化改造的必要性
    3.6 组织管理与基础设施
    3.7 能源消耗与环境影响
第4章 松木经济开发区循环化改造的环境分析
    4.1 松木经济开发区循环化改造的基础
    4.2 循环化改造的制约因素
    4.3 循环化改造的战略思路
第5章 松木经济开发区循环化改造的措施
    5.1 调整产业结构
    5.2 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
    5.3 循环化改造的重点项目
    5.4 循环化改造的保障措施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Au(Ⅰ)-ETU无氰金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镀金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ACT
1 绪论
    1.1 概述
    1.2 金的概述
        1.2.1 金的物理性质
        1.2.2 金的化学性质
        1.2.3 金的配位化合物
        1.2.4 金属配合物的合成方法
    1.3 纳米金及纳米金的制备与应用
        1.3.1 纳米金的概述
        1.3.2 纳米金粒子的制备
        1.3.3 纳米金的应用
    1.4 金配合物的应用
        1.4.1 在镀金工艺上的应用
        1.4.2 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1.5 国内外无氰镀金工艺的研究进展
2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2.1 课题来源
    2.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3 课题的研究内容
        2.3.1 金配合物合成方法的选择
        2.3.2 配体选择
        2.3.3 纳米金溶胶的制备、表征及工艺研究
        2.3.4 Au(Ⅰ)-ETU无氰金配合物的合成及工艺研究
        2.3.5 Au(Ⅰ)-ETU无氰金配合物的表征
        2.3.6 电镀金的工艺研究
    2.4 技术路线图
3 纳米金溶胶的制备与表征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药品与设备
    3.3 纳米金粒子的制备与表征
        3.3.1 纳米金粒子的制备方法
        3.3.2 纳米金溶胶制备的工艺条件研究
        3.3.3 纳米金粒子的表征与评价
        3.3.4 纳米金溶胶的纯化
    3.4 本章小结
4 Au(Ⅰ)-ETU金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4.1 引言
    4.2 实验药品及设备
    4.3 配体的选择
    4.4 Au(Ⅰ)-ETU金配合物的合成
        4.4.1 Au(Ⅰ)-ETU亚金配合物的合成工艺条件研究
        4.4.2 Au(Ⅰ)-ETU金配合物的表征
    4.5 本章小结
5 Au(Ⅰ)-ETU金配合物稳定性研究及电镀金应用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及仪器设备
        5.2.1 主要试剂
        5.2.2 主要仪器设备
    5.3 Au(Ⅰ)-ETU金配合物溶液稳定性研究
        5.3.1 存放条件对亚金溶液稳定性的影响
        5.3.2 温度对亚金溶液稳定性的影响
        5.3.3 溶液pH值对亚金溶液稳定性的影响
        5.3.4 添加剂对亚金溶液稳定性的影响
    5.4 Au(Ⅰ)-ETU金配合物的电镀金应用
        5.4.1 镀金实验研究方法与实验装置
        5.4.2 镀金实验分析检测方法
        5.4.3 电镀金工艺条件研究
    5.5 电镀金应用性能综合评价
        5.5.1 工艺参数对比
        5.5.2 镀层性能对比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7)强化混凝-可见光催化工艺处理富营养化原水及对微囊藻毒素-LR降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0.1 研究背景
    0.2 藻类水华污染及危害
    0.3 藻类水华治理技术研究现状
        0.3.1 物理方法
        0.3.2 化学方法
        0.3.3 生物方法
        0.3.4 强化混凝
    0.4 硅藻土应用于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
        0.4.1 硅藻土的来源和组成特性
        0.4.2 硅藻土的改性及其应用研究
    0.5 光催化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0.5.1 反应机理
        0.5.2 TiO_2紫外光催化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0.5.3 TiO_2可见光催化的改性研究
    0.6 微囊藻毒素及其去除方法研究
        0.6.1 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cs;MCs)
        0.6.2 MC-LR去除方法研究现状
    0.7 研究目的与意义
    0.8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0.8.1 研究内容
        0.8.2 创新点
第一章 PAC-硅藻土复配混凝处理富营养化原水
    1.1 前言
    1.2 实验部分
        1.2.1 主要实验试剂
        1.2.2 主要实验仪器
        1.2.3 实验水样和水质分析
        1.2.4 硅藻土的提纯
        1.2.5 改性硅藻土制备
        1.2.6 实验方法
    1.3 结果与讨论
        1.3.1 PAC配比优化实验
        1.3.2 复配混凝剂最佳投加量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N-TiO_2的制备与表征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主要实验药品
        2.2.2 主要实验仪器
        2.2.3 光催化剂的制备
        2.2.4 制备材料的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XRD分析
        2.3.2 FT-IR分析
        2.3.3 SEM分析
        2.3.4 UV-vis DRS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N-TiO_2可见光催化降解水中天然有机物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主要实验药品
        3.2.2 主要实验仪器
        3.2.3 可见光光催化装置
        3.2.4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腐殖酸(HA)与COD_(Mn)、、UV_(254)浓度关系
        3.3.2 对照实验
        3.3.3 催化剂掺N量对HA去除影响
        3.3.4 催化剂焙烧温度对HA去除影响
        3.3.5 催化剂投加量对天然有机物去除影响
        3.3.6 初始浓度对天然有机物去除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N-TiO_2可见光催化降解MC-LR研究及组合工艺设计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主要实验药品
        4.2.2 主要实验仪器
        4.2.3 可见光催化装置
        4.2.4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N-TiO_2可见光降解MC-LR
        4.3.2 反应前后N-TiO_2的FTIR分析
        4.3.3 水中藻类对N-TiO_2降解MC-LR的影响
        4.3.4 传统MC-LR净化工艺流程
        4.3.5 强化混凝-可见光催化去除MC-LR工艺流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8)制度变迁、利益分化与农民环境抗争——以湖南省X市Z地区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计划经济时期:环境问题初现与农民的集体沉默
    (一) 革命与建设:工业下乡的双重变奏
    (二) 工厂与农民:共生关系的形成
    (三) 集体沉默:农民的无奈抉择
三、经济转轨时期:环境问题加剧与农民的私力救济
    (一) 停滞与危机:下乡工业的结构性困境
    (二) 工厂与农民:从共生到紧张
    (三) 私力救济:农民的自我保护
四、市场经济时期:环境问题恶化与农民的依法抗争
    (一) 改制与转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业下乡
    (二) 工厂与农民:从紧张到对立
    (三) 依法抗争:农民的生存策略
五、结论与讨论

(9)湖南永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并购方案与整合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企业并购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企业并购的国外研究现状
        1.2.2 企业并购的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2章 企业并购及整合理论综述
    2.1 企业并购的含义
    2.2 企业兼并与收购的动因
        2.2.1 企业兼并与收购的一般动因
        2.2.2 企业兼并与收购的效应动因
        2.2.3 企业兼并与收购的财务动因
    2.3 企业并购的基本原理
        2.3.1 横向并购的原理分析
        2.3.2 纵向并购的原理分析
        2.3.3 混合并购的原理分析
    2.4 企业兼并与收购整合理论与模式
        2.4.1 企业并购整合相关理论
        2.4.2 企业并购整合基本模式和工具
第3章 永利公司的并购重组方案研究
    3.1 公司并购重组方案
        3.1.1 并购方基本情况
        3.1.2 目标公司基本情况
        3.1.3 并购重组方案的主要内容
    3.2 并购重组的背景与动因
        3.2.1 并购重组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3.2.2 并购是永利公司发展的内在要求
        3.2.3 中核集团的发展为并购创造了外部条件
        3.2.4 并购重组能使并购多方实现共赢
    3.3 并购重组方案的风险识别与控制
        3.3.1 全面尽职调查过程中的风险控制
        3.3.2 并购重组前资产与人员的处置
        3.3.3 并购重组的定价风险与控制
        3.3.4 并购重组方案的前置风险控制
第4章 并购重组整合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4.1 并购整合的目标与总体框架
    4.2 并购整合目标的实施
        4.2.1 战略的整合
        4.2.2 管理的整合
        4.2.3 人力资源的整合
        4.2.4 企业文化的整合
        4.2.5 业务与资产的整合
        4.2.6 财务的整合
第5章 并购重组的效果与经验总结
    5.1 并购重组对并购双方的影响
        5.1.1 并购重组对并购方的影响
        5.1.2 并购重组对目标公司的影响
    5.2 公司并购重组的经验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10)中盐湖南株洲化工集团核心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和本文的结构
        1.4.1 研究方法
        1.4.2 本文的结构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2.1 核心竞争力的定义,作用及特征
        2.1.1 核心竞争力的定义
        2.1.2 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特征
        2.1.3 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2.2 核心竞争力的结构
        2.2.1 什么是核心竞争力结构
        2.2.2 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2.2.3 核心竞争力的结构模型
    2.3 企业获取核心竞争力的基本途径
        2.3.1 企业通过自我发展培养获得核心竞争力
        2.3.2 通过知识联盟获得企业核心竞争力
        2.3.3 通过兼并收购拥有某种企业获得企业所需的核心竞争力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株化集团构建核心竞争力的紧迫性
    3.1 中国化工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3.1.1 中国化工业的发展历史
        3.1.2 中国化工业的发展现状
        3.1.3 发展趋势
    3.2 株化集团发展历程和现状
        3.2.1 发展历程
        3.2.2 经营状况
        3.2.3 组织结构
    3.3 株化集团产品外部环境分析与评价
        3.3.1 株化集团产品宏观环境分析
        3.3.2 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3.3.3 株化集团产品外部环境的评价
    3.4 株化集团产品内部环境分析与评价
        3.4.1 株化集团内部资源状况分析
        3.4.2 株化集团产品内部环境评价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价值链的株化集团核心竞争力的识别
    4.1 识别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方法
        4.1.1 核心竞争力识别的定义
        4.1.2 核心竞争力的识别方法
    4.2 盐化工产业价值链分析
        4.2.1 盐化工产业链结构
        4.2.2 盐化工产业价值链分析
    4.3 株化集团价值链分析
    4.4 价值链分析结论
第五章 株化集团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步骤及对策
    5.1 株化集团核心竞争力构建步骤
    5.2 株化集团核心竞争力构建对策
        5.2.1 物料再生循环利用能力建设
        5.2.2 技术研究与开发能力建设
        5.2.3 产品深加工能力建设
        5.2.4 构建学习型组织培养企业学习能力
        5.2.5 创新能力建设
        5.2.6 提升整合能力促进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四、衡阳化工厂硫酸装置简介(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铝铁盐工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 何青峰,何朝晖,杨玉梅,王开宝,黄河,刘晓菲,高力,李雅丽,李娇艳. 无机盐工业, 2021(06)
  • [2]硫酸烧渣制备氧化铁红/三氯化铁的工艺条件研究[D]. 方晓宇. 合肥工业大学, 2019(01)
  • [3]新疆某砂岩铀矿地浸开采关键技术及理论研究[D]. 李春光. 南华大学, 2018(01)
  • [4]20世纪30-40年代广西工业化问题述论[D]. 唐湘雨. 华中师范大学, 2017(12)
  • [5]衡阳松木经济开发区循环化改造项目研究[D]. 李英姿. 南华大学, 2015(03)
  • [6]Au(Ⅰ)-ETU无氰金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镀金性能的研究[D]. 盛国军.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5(05)
  • [7]强化混凝-可见光催化工艺处理富营养化原水及对微囊藻毒素-LR降解研究[D]. 林智斌. 福建师范大学, 2015(05)
  • [8]制度变迁、利益分化与农民环境抗争——以湖南省X市Z地区为个案[J]. 陈占江,包智明.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4)
  • [9]湖南永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并购方案与整合措施研究[D]. 江培海. 中南大学, 2012(01)
  • [10]中盐湖南株洲化工集团核心竞争力研究[D]. 刘勇. 中南大学, 2011(01)

标签:;  

衡阳化工厂硫酸装置简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