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味子的研究——五味子酯甲和五味子酯乙的化学结构测定(论文文献综述)
李慧峰,田凡玉,孟霜,孔祥鹏,王兵,裴妙荣[1](2021)在《酒五味子的指纹图谱建立及化学模式识别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建立酒五味子的指纹图谱,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以Diamonsil C18(2)为色谱柱,以甲醇-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50 nm,流速为1 mL/min,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以五味子醇甲为参照峰,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绘制15批酒五味子饮片样品的HPLC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确定共有峰。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15批酒五味子饮片样品共有20个共有峰,相似度为0.983~0.999;共指认出其中8个共有峰,分别为5-羟甲基糠醛、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酯甲、五味子酯乙、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五味子丙素。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5批酒五味子饮片可聚为4类,其中S1~S4、S14聚为一类,S9~S11聚为一类,S5、S7~S8、S12~S13聚为一类,S6、S15聚为一类。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4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5.381%,分类结果与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与生五味子比较,酒制后的五味子中新增了5-羟甲基糠醛,且含量较高,而其余色谱峰未见明显差异。结论:所建HPLC指纹图谱简便、易行,结合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可用于酒五味子饮片的质量控制。
刘磊,马伟,吴修红,杨大宇,张晓燕,牛露露,张淑香[2](2021)在《五味子鲜果采后“杀青”加工对其药材品质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研究五味子鲜果采后"杀青"加工对其药材品质的影响,为中药材产地加工的科学化、合理化提供新思路。方法:以15份五味子鲜果为样品,每3份为一组,分别采用50℃烘干、晒干、微波"杀青"后50℃烘干、烫漂"杀青"后50℃烘干、蒸制"杀青"后50℃烘干等5种方法进行初加工。借助《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建立15份五味子干燥品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通过聚类分析评价不同加工方法所得五味子干燥品的相似性。同时,采用HPLC法测定各干燥品中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酯甲、五味子酯乙、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和五味子丙素等7种木脂素类成分的含量变化。结果:15份五味子干燥品的指纹图谱中共得到7个共有峰,除晒干样品色谱图与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相对较低外,其他加工方法所得干燥品的色谱图的相似度均大于0.900。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五味子微波"杀青"后50℃烘干和烫漂"杀青"后50℃烘干的6份样品聚为第1类;蒸制"杀青"后50℃烘干的3份样品聚为第2类;50℃烘干和晒干的6份样品聚为第3类。含量测定结果显示,50℃烘干和晒干样品中7种木脂素成分的总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波、烫漂和蒸制"杀青"后再50℃烘干的样品中7种木脂素成分的总含量均显着高于50℃烘干和晒干样品(P<0.01)。结论:先采用烫漂、微波等方法"杀青"后再干燥处理的五味子样品的品质要优于直接晒干和烘干的样品。
王晓玫,刘洁,丁永胜,罗静,赵程博文,姚子蔚,李秋雨,刘金凤,于佳禾,魏晓嘉,李佳园,万国慧,金重先,王雨青,杨雪,吕研,边丽华,王春国,石晋丽[3](2021)在《基于HPLC-LTQ-Orbitraps-MSn分析比较酸枣仁-五味子药对单煎液和合煎液化学成分》文中提出目的:对酸枣仁-五味子药对单煎液、合煎液(2∶1)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探究该药对配伍合煎后化学成分的变化。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串联静电场轨道阱质谱法(HPLC-LTQ-Orbitraps-MSn),在电喷雾离子源(ESI)的正、负离子模式下,采用傅里叶变换高分辨全扫方式(TF,Full scan,Resolution 30 000)数据依赖性(data-dependent acquisistion) ddMS2和ddMS3方法分别对酸枣仁-五味子药对单煎液、合煎液(2∶1)采集数据。根据保留时间、高分辨质谱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和多级碎片信息进行分析。结果:对酸枣仁单煎液中共50个色谱信号进行化学成分鉴定,指认出10个(黄酮类6个、生物碱类2个、皂苷类2个)近10年报道过指纹图谱分析或含量测定的化合物;对五味子单煎液中共32个色谱信号进行化学成分鉴定,指认出10个(均为木脂素类)近10年报道过指纹图谱分析或含量测定的成分;对酸枣仁-五味子药对(2∶1)合煎液中共50个色谱信号进行化学成分鉴定,指认出19个(黄酮类5个、生物碱类1个、皂苷类1个、木脂素类12个)近10年报道过指纹图谱分析或含量测定的成分,这些成分在各自单煎液中均已被指认。合煎液中未检出酸枣仁单煎液中检出的酸枣仁皂苷B,但检测到1个五味子单煎液中缺少的离子峰,系来自五味子药材的木脂素类同分异构体。结论:通过HPLC-LTQ-Orbitraps-MSn,初步发现酸枣仁-五味子药对(2∶1)配伍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为进一步研究两者的配伍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李晓霞[4](2021)在《五味子炮制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文中指出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Baill)属木兰科植物,为吉林省道地药材。传统中医理论认为五味子用于入肺补肺,起到益气生津、收敛固涩的作用。临床常用的五味子炮制方法有蒸制、醋制、酒制、蜜制、盐制,而目前国家药典和吉林省炮制规范里五味子的炮制方法只有醋制。因此,为了满足临床需求和完善五味子炮制工艺规范与质量标准,本文将以五味子为研究对象,建立五味子木脂素含量测定方法,优选蒸五味子、盐五味子、蜜五味子最佳炮制工艺,建立相应质量标准,对五味子及其炮制品化学成分进行初步分析比较。为完善五味子质量标准和五味子药材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五味子木脂素含量测定方法研究建立一种测定五味子中8种木脂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该方法进行条件优化和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专属性强、准确度和精密度高、线性和稳定性好,可以用于五味子指标成分含量测定。2.蒸五味子、盐五味子、蜜五味子炮制工艺研究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五味子总木脂素和8种木脂素成分的含量,并以木脂素为指标,对三种炮制工艺进行单因素实验、正交试验和验证实验。最终确定蒸五味子最佳炮制工艺为:取五味子药材10 g,加入10 m L清水拌匀,闷润1 h,置于蒸箱内蒸制3 h,取出,60℃烘干;盐五味子最佳炮制工艺:取五味子药材10 g,加入10 m L 1%盐水拌匀,闷润1 h,置于80℃炒锅内炒制60 s,取出,60℃烘干;蜜五味子最佳炮制工艺:取五味子药材10 g,加入10 m L 10%蜜水拌匀,闷润1 h,置于80℃炒锅内炒制60 s,取出,60℃烘干。3.五味子指纹图谱研究收集20批五味子药材,经检验均符合2020年版《中国药典》五味子标准各项规定。将每批分别制备成三种炮制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五味子及炮制品的指纹图谱,以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进行分析,共标定11个共有峰,其8个共有峰有对照品指认。相似度分析结果表明20批药材样品及炮制品中的成分虽然一致,但含量差异较大。聚类分析结果与主成分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它们都将20批五味子分为3类,为完善质量标准奠定基础。4.五味子及其炮制品质量标准研究参考2020版《中国药典》五味子项下方法,分别考察20批五味子及其三种炮制品性状、鉴定项(薄层鉴别)、检查项(水分、灰分)及五味子炮制品中8种木脂素的含量。并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制定了五味子及其炮制品的质量标准(草案)。5.五味子炮制前后成分初步分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五味子及其炮制品中5-羟甲基糠醛的含量进行测定并比较。相较与五味子,三种炮制品中5-羟甲基糠醛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且蒸五味子增加最多。采用GC-MS技术对五味子挥发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种炮制品中挥发油种类有所减少。综上所述,本文首先建立了一种测定8种五味子木脂素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然后以木脂素为评价指标,考察蒸五味子、盐五味子、蜜五味子炮制工艺参数,确定各个炮制品的最佳炮制工艺。第三,基于指纹图谱技术结合相似度分析、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五味子指纹图谱进行研究,为五味子药材及炮制品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最后,制定蒸五味子、盐五味子、蜜五味子的炮制规范和质量标准,对五味子及其三种炮制品中5-羟甲基糠醛、挥发油进行初步分析。为五味子及其炮制品规范生产、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林河炜,刘泽润,林虹敏,张金龙,傅俊,刘忠英[5](2021)在《五味子木脂素的药理作用及其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五味子是中医学中的上等药品,已有千年的药用历史。木脂素是五味子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五味子木脂素经过机体代谢后,能影响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及免疫系统,发挥保护肝脏、调节神经功能、抗炎及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本文总结了五味子木脂素的药理作用、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以期为五味子木脂素药效作用的进一步研究以及五味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李颖,孟璐,郭彩会,董占军[6](2021)在《基于UPLC-Q-TOF-MS技术的五酯胶囊及其入血原型木脂素类成分快速鉴定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PLC-Q-TOF-MS)技术通过特征碎片和中性丢失快速鉴别五酯胶囊及其入血的原型木脂素类成分。方法: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以0.1%甲酸水-甲醇梯度洗脱,流速0.2 mL·min-1;进样量2μL。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模式下采集。结果:结合文献及对照品的色谱、质谱裂解行为,共推测鉴定五酯胶囊中木脂素类化合物14个,其中入血成分8个。结论:本研究建立了UPLC-Q-TOF-MS法对五酯胶囊及其入血原型木脂素类成分进行分析,为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赵娜,付瑶,张诗航,张栋,张大方[7](2021)在《HPLC-PDA-ELSD测定参芪五味子胶囊中10个成分含量及化学模式识别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建立HPLC-PDA-ELSD同时测定参芪五味子胶囊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芒柄花苷、酸枣仁皂苷A、酸枣仁皂苷B、黄芪甲苷、党参炔苷、斯皮诺素、五味子酯甲、五味子酯乙、五味子甲素10个有效成分含量的方法,并结合主成分分析对其进行质量评价研究。方法样品采用70%甲醇提取后,采用Waters Symmetry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分离,流动相为含5%四氢呋喃的乙腈(A)-0.05%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柱温35℃;进样量10μL;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芒柄花苷、党参炔苷、斯皮诺素、五味子酯甲、五味子酯乙、五味子甲素检测波长:230 nm;酸枣仁皂苷A、酸枣仁皂苷B、黄芪甲苷使用ELSD检测器,漂移管温度60℃。并采用SIMCA14.1统计软件对含量测定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参芪五味子胶囊中10个成分线性关系良好(r>0.999);平均加样回收率(n=9)为98.28%~102.95%,RSD均<2.0%。15批样品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芒柄花苷、酸枣仁皂苷A、酸枣仁皂苷B、黄芪甲苷、党参炔苷、斯皮诺素、五味子酯甲、五味子酯乙、五味子甲素含量分别为0.136~0.152,0.296~0.323,0.334~0.403,0.074~0.114,2.401~2.504,1.455~1.512,0.094~0.164,2.031~2.214,0.711~0.809,1.892~1.973 mg·g–1。主成分分析将参芪五味子胶囊分类为3类。结论所建立的HPLC-PDA-ELSD测定参芪五味子胶囊中10个成分含量方法快捷、准确、重复性好,专属性强,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可为参芪五味子胶囊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解满江,屠鹏飞,张庆英[8](2021)在《枣仁安神成方制剂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枣仁安神成方制剂由炒酸枣仁、丹参和醋五味子制得,临床用于治疗心血不足引起的失眠、健忘、心烦、头晕及神经衰弱症见上述证候者。为了保障枣仁安神成方制剂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近年来对其药效作用、物质基础及质量控制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目前尚无针对枣仁安神成方制剂研究进展的综述。该文首次系统归纳总结了有关枣仁安神成方制剂质量标准、化学成分、药效作用和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为枣仁安神成方制剂药效物质和质量控制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刘亚涛,刘芳,贺晓立,张聪聪,张定棋,杨海琳,陈佳美,刘平,刘伟[9](2020)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测定五味子和醋五味子中8种木脂素成分含量》文中提出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稳定的液质联用方法分析醋制对五味子中8种主要木脂素类成分含量的影响,为完善五味子及醋五味子饮片的质量标准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以乙腈-0.1%甲酸水梯度洗脱,流速0.4 mL·min-1,质谱采用加热电喷雾离子源(H-ESI),利用其高分辨的特点采用一级正离子Full mass扫描方式,对不同批次五味子、醋五味子及自制醋五味子中8种主要木脂素类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在优化的色谱质谱条件下,每个样品的分析时间仅为4 min。通过Xcalibur数据处理软件加权处理,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酯甲和五味子丙素在0.062 5~2.00μg·mL-1,五味子酯乙、五味子酚、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在0.015 6~0.500μg·mL-1线性关系良好(r≥0.991 3);精密度、重复性及稳定性良好(RSD≤3%);加样回收率在98.74%~102.34%,RSD均小于3%;所测成分含量在五味子和醋五味子之间无显着差异;自制醋五味子与市面上醋五味子之间木脂素类成分含量也无明显差异;自制醋五味子中木脂素成分含量炮制前后同一成分含量均有一定变化,但变化均不一致,有升有降,但多批次平均含量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建立的定量方法分析时间短、灵敏度高且准确性好,方法学考察结果符合测定要求,可用于五味子及醋五味子中8种木脂素类成分的快速测定,并为其质量评价提供新的科学依据和参考。
翟珊[10](2020)在《基于体外模型的五味子木脂素吸收转运及代谢研究》文中指出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是一种滋补性中药。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的功效,也可治疗健忘、失眠等症状。本论文运用了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联用技术,同时利用Caco-2细胞和MDCK细胞模型模拟了小肠的吸收过程,对五味子中木脂素类成分的吸收转运机制进行体外研究;利用体外肠内菌和肝微粒体代谢模型,对五味子木脂素代谢的情况进行研究。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首先,以五味子木脂素单一化合物、五味子提取物和五味子木脂素纯化物为研究对象,应用MDCK单层细胞模型,以表观渗透系数(Papp)和溢出比(Er)为指标,对七种木脂素类成分(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五味子丙素、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酯甲与五味子酯乙)的吸收转运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显示,五味子木脂素中除五味子丙素外,其它六种主要的木脂素类成分的表观渗透系数均大于1×10-6cm/s,具有良好的口服吸收作用。五味子醇甲与五味子醇乙吸收程度较好,其次为五味子酯甲与五味子酯乙,而五味子甲素与五味子乙素吸收相较于前四种木脂素类成分较差。且这六种木脂素类成分的Er值均在0.71.2之间,在胃肠道中的吸收以被动转运为主。第二,应用MDCK细胞与Caco-2细胞两种体外吸收模型,对五味子提取物和木脂素纯化物中十五种木脂素类成分的吸收转运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除戈米辛E外其他木脂素类成分均吸收较好。初步得出戈米辛D为P-糖蛋白底物,其Er值大于1.5,并通过P-糖蛋白抑制剂维拉帕米进一步证实。木脂素类成分在Caco-2细胞中相较于MDCK细胞中吸收较好,表明Caco-2细胞中的吸收载体蛋白促进了五味子中木脂素类成分的吸收。第三,应用肠内菌体外代谢模型,开展了五味子木脂素的体外代谢研究。实验通过建立了健康小鼠、健康大鼠及AD大鼠体外肠内菌代谢模型,结合液质联用技术,对五味子甲素、七种五味子混合标准品、五味子木脂素纯化物及五味子提取物的代谢物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五味子的木脂素类成分在鼠源肠内菌群中可稳定存在,肠内菌群对木脂素类成分未进行代谢。第四,本文应用肝微粒体体外代谢模型,考察五味子提取物和木脂素纯化物的体外代谢情况。通过体外的肝微粒体孵育模型,并利用UHPLC-Q-TOF-MS技术,对五味子的木脂素类成分代谢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五味子的木脂素类成分在肝微粒体P450酶系中可稳定存在未发生代谢。本文利用Caco-2细胞和MDCK两种吸收转运模型、体外肠内菌和肝微粒体代谢模型,对五味子中木脂素类成分的吸收转运机制和代谢的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为五味子中木脂素类成分的药效作用机制研究奠定基础,也为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了依据。
二、五味子的研究——五味子酯甲和五味子酯乙的化学结构测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五味子的研究——五味子酯甲和五味子酯乙的化学结构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1)酒五味子的指纹图谱建立及化学模式识别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
1.1 主要仪器 |
1.2 主要药品与试剂 |
2 方法与结果 |
2.1 指纹图谱的建立 |
2.1.1 色谱条件 |
2.1.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2.1.3 混合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2.1.4 精密度试验 |
2.1.5稳定性试验 |
2.1.6 重复性试验 |
2.1.7 指纹图谱的建立及对照指纹图谱的生成 |
2.1.8 共有峰的指认 |
2.1.9 相似度评价 |
2.2 聚类分析 |
2.3 主成分分析 |
2.4 五味子酒制前后的HPLC图对比 |
3 讨论 |
(2)五味子鲜果采后“杀青”加工对其药材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
1.1 主要仪器 |
1.2 主要药品与试剂 |
2 方法与结果 |
2.1 五味子干燥品的制备 |
2.2 溶液的制备 |
2.2.1 混合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2.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2.3 色谱条件 |
2.4 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及分析 |
2.4.1 精密度试验 |
2.4.2 重复性试验 |
2.4.3 稳定性试验 |
2.4.4 指纹图谱的生成及相似度评价 |
2.4.5 聚类分析 |
2.5 五味子干燥品中7种木脂素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
2.5.1 线性关系考察 |
2.5.2 精密度试验 |
2.5.3 重复性试验 |
2.5.4 稳定性试验 |
2.5.6 含量测定 |
3 讨论 |
(3)基于HPLC-LTQ-Orbitraps-MSn分析比较酸枣仁-五味子药对单煎液和合煎液化学成分(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
1.1 仪器 |
1.2 试药 |
2 方法 |
2.1 分析样品制备 |
2.2 色谱条件 |
2.3 质谱条件 |
3 结果 |
3.1 配伍前后整体分析 |
3.2 酸枣仁单煎液分析 |
3.3 五味子单煎液分析 |
3.4 酸枣仁-五味子合煎液(2∶1)分析 |
3.5 酸枣仁-五味子合煎液(2∶1)分析 |
4 讨论 |
(4)五味子炮制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五味子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
1.1.1 木脂素类成分 |
1.1.2 挥发油类成分 |
1.1.3 多糖类成分 |
1.1.4 其他类成分 |
1.1.5 五味子药理作用研究 |
1.2 五味子炮制工艺研究 |
1.2.1 炮制方法及工艺研究进展 |
1.2.2 炮制对化学成分的影响 |
1.2.3 炮制对药理作用的影响 |
1.3 五味子质量标准研究 |
1.3.1 五味子质量标准 |
1.3.2 五味子炮制规范 |
1.3.3 中药指纹图谱 |
1.4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 |
第2章 五味子木脂素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
2.1 实验部分 |
2.1.1 药材、试剂及仪器 |
2.1.2 HPLC测定8种五味子木脂素含量的方法研究 |
2.1.3 UV-Vis测定五味子总木脂素含量 |
2.2 结果与讨论 |
2.2.1 HPLC条件优化 |
2.2.2 方法学考察 |
2.2.3 色谱条件确定 |
2.3 小结 |
第3章 蒸五味子、盐五味子、蜜五味子炮制工艺研究 |
3.1 实验部分 |
3.1.1 药材、试剂及仪器 |
3.1.2 五味子吸水量考察 |
3.1.3 蒸五味子炮制工艺研究 |
3.1.4 盐五味子炮制工艺研究 |
3.1.5 蜜五味子炮制工艺研究 |
3.2 结果与讨论 |
3.2.1 五味子吸水量考察 |
3.2.2 蒸五味子炮制工艺研究 |
3.2.3 盐五味子炮制工艺研究 |
3.2.4 蜜五味子炮制工艺研究 |
3.3 小结 |
第4章 五味子指纹图谱研究 |
4.1 实验部分 |
4.1.1 药材、试剂及仪器 |
4.1.2 色谱条件 |
4.1.3 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的选择 |
4.1.4 指纹图谱方法学考察 |
4.2 结果与讨论 |
4.2.1 样品制备方法的选择 |
4.2.2 20批五味子及炮制品指纹图谱的建立 |
4.2.3 方法学考察 |
4.2.4 五味子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 |
4.2.5 聚类分析 |
4.2.6 主成分分析 |
4.3 小结 |
第5章 五味子及其炮制品质量标准研究 |
5.1 实验部分 |
5.1.1 药材、试剂及仪器 |
5.1.2 炮制20批蒸五味子、盐五味子、蜜五味子 |
5.1.3 性状 |
5.1.4 薄层鉴别 |
5.1.5 检查 |
5.1.6 含量测定 |
5.2 结果与讨论 |
5.2.1 性状 |
5.2.2 薄层鉴别 |
5.2.3 检查 |
5.2.4 含量测定 |
5.3 小结 |
5.4 五味子质量标准草案 |
第6章 炮制前后成分分析初步研究 |
6.1 实验部分 |
6.1.1 实验材料 |
6.1.2 5-羟甲基糠醛含量测定方法 |
6.1.3 挥发油测定方法 |
6.2 结果与讨论 |
6.2.1 5-羟甲基糠醛分析 |
6.2.2 挥发油成分分析 |
6.3 小结 |
第7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5)五味子木脂素的药理作用及其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药理作用 |
1.1 肝脏保护作用 |
1.2 中枢神经系统作用 |
1.3 心血管系统作用 |
1.4 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 |
1.5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
1.6 抗肿瘤作用 |
1.6.1 作用于乳腺癌 |
1.6.2 作用于胶质细胞瘤 |
1.6.3 其他 |
2 代谢途径与代谢产物 |
2.1 代谢途径 |
2.2 代谢产物 |
2.2.1 五味子木脂素醇提取物的主要代谢产物 |
2.2.2 五味子醇甲的代谢产物 |
2.2.3 五味子酯甲的代谢产物 |
2.2.4 其他木脂素成分的代谢产物 |
3 结语 |
(6)基于UPLC-Q-TOF-MS技术的五酯胶囊及其入血原型木脂素类成分快速鉴定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
1.1 仪器 |
1.2 试剂与药物 |
1.3 实验动物 |
2 方法 |
2.1 溶液的制备及处理 |
2.1.1 对照品溶液 |
2.1.2 供试品溶液 |
2.1.3 动物给药与血浆样品 |
2.1.4 血浆样本 |
2.2 色谱条件与质谱条件 |
2.2.1 色谱条件 |
2.2.2 UPLC-Q-TOF-MS质谱条件 |
3 结果 |
3.1 五味子木脂素类化合物的质谱裂解规律 |
3.2 五酯胶囊及入血原型木脂素类成分解析 |
3.2.1 C6,C7位没有取代基的五味子木脂素类 |
3.2.2 C7位有羟基、C6位没有取代基的五味子木脂素类 |
3.2.3 C7位有羟基、C6位有酰氧基的五味子木脂素类 |
4 讨论 |
(7)HPLC-PDA-ELSD测定参芪五味子胶囊中10个成分含量及化学模式识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
2 方法与结果 |
2.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
2.2 溶液的制备 |
2.2.1 混合对照品溶液 |
2.2.2供试品溶液 |
2.2.3阴性供试品溶液 |
2.3 方法学考察 |
2.3.1 专属性试验 |
2.3.2 线性关系考察 |
2.3.3 检测限和定量限 |
2.3.4 仪器精密度试验 |
2.3.5稳定性试验 |
2.3.6 重复性试验 |
2.3.7 加样回收率试验 |
2.4 样品含量测定 |
2.5 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12-14] |
3 讨论 |
3.1 检测器的选择及条件优化 |
3.2 供试品处理方法优化 |
3.3 流动相条件优化 |
3.4 测定结果分析 |
(8)枣仁安神成方制剂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内外质量标准现状 |
2 化学成分 |
2.1 酸枣仁化学成分 |
2.2 丹参化学成分 |
2.3 五味子化学成分 |
3 药效作用 |
4 分析方法 |
4.1 枣仁安神制剂的分析方法 |
4.1.1 光谱法 |
4.1.2 薄层色谱法 |
4.1.3 高效液相色谱法 |
4.1.3.1 指纹图谱或特征图谱分析 |
4.1.3.2 含量测定 |
4.2 枣仁安神制剂所含单味药材的分析方法 |
4.2.1 光谱法 |
4.2.1.1 UV |
4.2.1.2 IR |
4.2.1.3 NIR |
4.2.1.4 FS |
4.2.2 HPLC和UPLC |
4.2.2.1 指纹图谱或特征图谱 |
4.2.2.2 含量测定 |
4.2.3 LC-MS |
4.2.3.1 指纹图谱 |
4.2.3.2 含量测定 |
4.2.4 GC和GC-MS |
4.2.5 CE |
5 总结与展望 |
(9)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测定五味子和醋五味子中8种木脂素成分含量(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
2 方法与结果 |
2.1 自制醋五味子的炮制 |
2.2 色谱条件 |
2.3 质谱条件 |
2.4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2.5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2.6 线性关系考察 |
2.7 精密度考察 |
2.8 重复性考察 |
2.9 稳定性试验 |
2.10 加样回收率试验 |
2.11 样品含量测定 |
3 讨论 |
(10)基于体外模型的五味子木脂素吸收转运及代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五味子概述 |
1.1.1 五味子的化学成分 |
1.1.2 五味子木脂素成分的药理作用 |
1.1.3 五味子木脂素的提取方法 |
1.1.4 五味子木脂素的纯化方法 |
1.2 药物转运模型 |
1.2.1 MDCK细胞模型 |
1.2.2 利用MDCK细胞模型对药物转运机制的研究 |
1.2.3 Caco-2 细胞模型 |
1.2.4 利用Caco-2 细胞模型对药物转运机制的研究 |
1.2.5 MDCK和 Caco-2 的比较 |
1.3 药物代谢 |
1.3.1 药物代谢概论 |
1.3.2 肠内菌代谢在中药代谢研究中的应用 |
1.3.3 肝微粒体代谢在中药代谢研究中的应用 |
1.4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基于MDCK细胞和Caco-2 细胞模型的五味子木脂素吸收转运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材料与仪器 |
2.1.2 实验方法 |
2.1.3 在MDCK和 Caco-2 细胞模型中给药浓度 |
2.1.4 Caco-2和MDCK单层细胞模型的跨膜转运实验 |
2.1.5 五味子中单体成分的碎片离子条件的优化 |
2.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2.2.1 五味子提取物及木脂素纯化物在MDCK和 Caco-2 单层细胞模型中给药浓度的确定 |
2.2.2 五味子木脂素成分及内标的质谱条件及保留时间 |
2.2.3 五味子木脂素成分的标准曲线方程 |
2.2.4 五味子七种木脂素类化合物在MDCK细胞跨膜转运实验结果 |
2.2.5 五味子木脂素类化合物在MDCK细胞跨膜转运机制研究 |
2.2.6 五味子木脂素类化合物在Caco-2 细胞跨膜转运机制研究 |
2.2.7 五味子木脂素类化合物在MDCK细胞和Caco-2 细胞的转运情况比较 |
2.3 结论 |
第三章 基于肠内菌代谢模型五味子的代谢研究 |
3.1 仪器与试剂 |
3.1.1 仪器 |
3.1.2 材料与试剂 |
3.2 实验方法 |
3.2.1 样品制备 |
3.2.2 液相条件与质谱条件 |
3.2.3 药物萃取剂的确定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3.3.1 药物萃取剂的确定结果 |
3.3.2 五味子木脂素在健康小鼠粪便中肠内菌代谢研究 |
3.3.3 五味子木脂素在大鼠粪便中肠内菌代谢研究 |
3.4 总结 |
第四章 基于肝微粒体CYP450 模型五味子的代谢研究 |
4.1 仪器与试剂 |
4.1.1 仪器 |
4.1.2 材料与试剂 |
4.2 实验方法 |
4.2.1 肝微粒体孵育反应体系 |
4.2.2 液相条件与质谱条件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4.4 总结 |
第五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五味子的研究——五味子酯甲和五味子酯乙的化学结构测定(论文参考文献)
- [1]酒五味子的指纹图谱建立及化学模式识别分析[J]. 李慧峰,田凡玉,孟霜,孔祥鹏,王兵,裴妙荣. 中国药房, 2021
- [2]五味子鲜果采后“杀青”加工对其药材品质的影响[J]. 刘磊,马伟,吴修红,杨大宇,张晓燕,牛露露,张淑香. 中国药房, 2021(21)
- [3]基于HPLC-LTQ-Orbitraps-MSn分析比较酸枣仁-五味子药对单煎液和合煎液化学成分[J]. 王晓玫,刘洁,丁永胜,罗静,赵程博文,姚子蔚,李秋雨,刘金凤,于佳禾,魏晓嘉,李佳园,万国慧,金重先,王雨青,杨雪,吕研,边丽华,王春国,石晋丽. 中国现代中药, 2021
- [4]五味子炮制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D]. 李晓霞. 吉林大学, 2021(01)
- [5]五味子木脂素的药理作用及其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研究进展[J]. 林河炜,刘泽润,林虹敏,张金龙,傅俊,刘忠英. 特产研究, 2021(05)
- [6]基于UPLC-Q-TOF-MS技术的五酯胶囊及其入血原型木脂素类成分快速鉴定分析[J]. 李颖,孟璐,郭彩会,董占军.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1(13)
- [7]HPLC-PDA-ELSD测定参芪五味子胶囊中10个成分含量及化学模式识别研究[J]. 赵娜,付瑶,张诗航,张栋,张大方.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21(05)
- [8]枣仁安神成方制剂的研究进展[J]. 解满江,屠鹏飞,张庆英. 中国中药杂志, 2021(06)
- [9]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测定五味子和醋五味子中8种木脂素成分含量[J]. 刘亚涛,刘芳,贺晓立,张聪聪,张定棋,杨海琳,陈佳美,刘平,刘伟.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0(13)
- [10]基于体外模型的五味子木脂素吸收转运及代谢研究[D]. 翟珊. 吉林大学, 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