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税改的立法愿景

新一轮税改的立法愿景

一、新一轮税改的立法视野(论文文献综述)

王珏[1](2021)在《奢侈品消费税改革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颜昌武[2](2021)在《中国现代国家建设的财政逻辑》文中认为税收是现代国家形成的直接动因,基于纳税人同意的税收,使国家完成了从"掠夺之手"到"扶助之手"的转型。作为规范政府收支及运行的制度安排,财税体制集中体现了国家与市场、国家与社会以及不同层级政府间的分配关系。我国财税体制一直在探索中不断变革,税制改革的历史反映了中国现代国家建设艰辛而恢弘的发展进程。一部税制改革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央与地方关系不断调整的历史,其最终的指向则是理顺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的新一轮税改表明:税收反映了国家的汲取能力,更体现了国家的再分配能力;税收对国家建设的作用不仅在于为国家提供岁入,更在于促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何云霞[3](2019)在《提升税务部门纳税服务水平对优化海南营商环境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营商环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是提高地区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方面。税务部门之纳税服务在优化营商环境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海南作为典型的岛屿型经济体,建省办经济特区三十年多来经济社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但是不能否认的是海南经济基础仍然较薄弱。在涉及营商环境的硬环境、软环境要素建设方面,海南与国内外发达地区相比差距仍然较大。海南目前正处于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关键阶段和中国特色自贸港建设的起步阶段。“中央12号文件”明确要求:到2025年,海南“营商环境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到2035年,海南“营商环境跻身全球前列”。在推进自贸区(港)建设之背景下,海南营造国内一流、国际前列的营商环境之任务十分艰巨。为此,本研究从纳税服务这一“小处着手”,探讨海南营商环境的建设这一“大处着眼”的问题。本研究首先系统论述了新公共管理理论、纳税服务、营商环境三者的基本内涵,并梳理总结了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其次,结合专业调查公司对海南下辖区县开展的“海南省税务部门纳税服务水平满意度调查”对海南省税务部门纳税服务现状进行了分析。之后,本研究系统梳理和分析了海南省税务部门营商环境建设现状与存现问题。最后,本研究归纳总结了香港、新加坡和加拿大三个国内外税务部门提升纳税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的先进经验。在此基础上,本研究系统提出海南税务部门提升纳税服务水平优化营商环境的四点建议:(1)完善纳税服务法律法规体系,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2)推动纳税服务规范创新,优化便利化营商环境;(3)加强纳税服务信息化,推动营商环境便利化;(4)改善纳税服务软环境,促进营商环境国际化。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创新点在于能够充分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并利用专业市场调研公司开展的针对性问卷调查之数据,阐述海南税务部门纳税服务中切实存在的问题;同时,以新公共管理理论为基础,以税务部门纳税服务为切入点,就海南省优化营商环境提出系统深入的思考和切实可行的建议,研究具有较强理论联系实际之意义。但受工作经验和理论水平等的限制,对于部分问题之分析在全面性和思考深度上或有所不足,且部分所提对策建议之可行性尚有待实践检验。

周嫣红[4](2019)在《基层治税环境研究 ——以浙江上虞实践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依法治税进程的不断推进,尤其是党的十九大以来,税收征管体制调整,国税地税合并,“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发展,“互联网+税务”模式的深入应用。新形势下,这些变革和发展,给整个税务系统尤其是处在一线的基层税务机关的税收征管、税收执法与纳税服务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在不断“减税降负”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也影响了税收治理环境。本文以基层治税环境为研究对象,以浙江上虞为实例进行研究,阐述当前基层治税环境的现状,提出存在的问题,主要目的在于探索和建设公正、法治、效率且符合现阶段基层工作需要的税收治理环境和税收治理模式,对提高纳税服务质量和税收征管效率进行细致的思考,进一步降低纳税人的办税成本,增强税法遵从度和纳税人满意度。论文主要包含四部分:第一部分,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该部分首先界定了基层、治税及治税环境的定义;其次进一步阐述了税收信息化、流程再造、新公共管理、纳税遵从等理论对税收工作的影响;最后构建基层治税环境研究的理论框架,为论文写作打下理论基础。第二部分,浙江省上虞区治税环境现状阐述。分别从上虞区的社会经济、税收征管环境、纳税服务环境、税务队伍环境、纳税遵从度等五个方面阐述上虞区当前治税环境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改革税收征管体制、优化企业服务环境、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促进税收执法规范等四个方面陈述了上虞区税务局在改善治税环境中做出的努力,为第五章的对策建议提供参考。第三部分,基层治税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别从税收执法、社会环境、税收征管以及纳税服务四个方面剖析基层治税环境,深入发掘其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原因,主要包含社会环境因素、治理方式因素以及征纳主体双方的自身因素。第四部分,优化基层治税环境的对策建议。在基层实践的基础上,遵循公正、法治、效率的基本原则,分别从税收执法环境、社会税收意识、税收征管环境、纳税服务环境以及人才队伍环境等方面提出优化基层治税环境的对策建议。

单飞跃[5](2019)在《纳税便利原则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方便并有利于纳税人为核心内涵的纳税便利思想,应贯穿于税收立法与税法实施的全过程,并作为一项基本的税法原则固定下来。在事实层面,纳税便利原则以多种表现形式存在于我国现行税法规范之中;在价值层面,纳税便利原则强调从保障纳税人基本权益的视角进行税制构建与税法实施。纳税便利原则根植于宪法规定的人民主权与人权保障原则,主张国家有义务为纳税人提供与其履行纳税义务相匹配的便利条件,税收立法确定、简便、易懂,税收执法规范、科学、以人为本,是形式方便与实质有利、征税便利与纳税便利的有机统一。纳税便利原则与税收法定原则、税收效率原则、量能课税原则存在联系与区别,对改善我国税收法治环境、规范国家税权、完善实体税制及征管机制具有指导作用。

刘希明[6](2018)在《大数据背景下的税收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税收风险产生的关键原因在于征纳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由于征纳双方存在着博弈,使得传统的税收风险管理效能低下,再加上经济全球化、经营结构和金融产品的创新、“互联网+”等形势的变化,进一步造成税收风险管理难度的加大。为提高税收风险管理水平,减少征纳双方的摩擦,信息技术的使用将大大提升纳税服务效率,提高税收风险管理水平。而信息技术的运用,则源于大数据。因此,研究大数据背景下如何提升税收风险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大数据技术的运用,为加强税收风险管理和优化纳税服务迎来了机遇和挑战,税务部门具有执法和服务双重职能,为降低执法风险,提高服务质量,一方面应转变观念,深化税收风险管理理念和大数据思维,优化资源配置,节约征纳成本,对不同风险纳税人实行差异化管理,将使税收遵从目标实现最大化。另一方面要与时俱进,运用信息技术,推动综合治税主体多元化,加强与企业的沟通,用情报管理机制管理大数据,减少税款流失,减轻或消除征纳信息不对称和税收风险,提高税务部门驾驭涉税信息能力,提升决策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强税务管理和纳税信用体系建设,做到纳税事项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管理。实践中,税务部门可利用金三系统内数据和含有信息流、资金流和产品流的电子发票底账系统,结合通过情报管理和数据共享获取的涉税大数据,建立大数据平台,识别和分析纳税人的风险偏好和行为选择,实时提供纳税申报税收风险预测、预警提醒等服务,工作重心由事后管理向事前管理转移。应注重人才培养和机制建设,将系统建设和纳税诚信体系建设结合起来,遵照标准化规范和法律先行思路,应用合同技术甚至区块链技术进行保障和实现,符合大数据时代的科学严密的数据治税要求,税企有望实现纳税遵从下的和谐双赢。本文从税务机关角度借鉴国外税收风险管理经验,提出要法律先行,从用数据共享思维获取、情报管理机制管理四类大数据,到建立大数据平台提供风险预测、预警提醒服务进行了研究和建议;紧接着以大数据背景下房地产企业土地增值税模型预警为例,印证了大数据背景下优化税收风控可行性;最后总结了大数据背景下的数据治税机制,展望了利用区块链技术支撑税收风险管理的愿景。

晋一巍[7](2018)在《财税法的调节分配功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深度变革,收入分配差距问题日趋严峻,具有调节分配功能的财税法在解决收入分配问题上有着天然的优势。有关财税法的调节分配功能的理论研究较少,已经不能满足解决现实问题的需求,需要得到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本文第一章提出了研究财税法调节分配功能的意义。根据对分配正义,公共财产法等理论的分析,对财税法调节分配对象的探讨,对调节分配制度变迁的概述,论证了研究财税法调节分配功能一般理论的必要性。第二章对我国财税法调节分配实施现状进行了梳理,除了从“三次分配”的角度阐明其立法机制、实施机制层面的障碍,还分析了“营改增”对财税法调节分配功能的影响。第三章通过对我国台湾地区、美国和瑞典有关调节分配在个税、转移支付、遗产税与赠与税和慈善财税优惠等财税法制度设计的分析,总结了可以借鉴的有益经验。第四章从理念转型方面呼吁财税法立法思路的转变,从完善立法方面建议合理配置财税立法权、开征遗产与赠与税、加快推进社会保障“费改税”进程、完善慈善财税优惠政策和尽快制定财税基本法律规范。在肯定收入分配差距必然性的基础上,阐明了以上财税法调节分配功能得以实现的具体路径。

蒲丽娟[8](2018)在《浅谈中国税收制度改革》文中认为浅析中国税改的现状,针对我国当前税收制度改革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笔者提出未来中国税改可待挖掘的新空间和发展的新方向。

王桦宇[9](2013)在《文化演进、制度变迁与税收法治——法理语境下的中美税制比较》文中研究说明中美税制的存在基础在于各自独特的经济发展水平、政治权力需要和赋税传统文化;中美税制的构成差异主要体现在主体税种的妥适选择、税制设计的缜密程度以及征税程序的法律主义方面;中美税制的规则构架与两国法治状况紧密关联,但是从根本上讲是由各自的政治模式、经济结构及其文化演进决定的;经济发展规律的一致性与税法变迁的国际化趋同使得中美税制及其改革在诸多方面殊途同归。

崔潮[10](2011)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财政制度变迁》文中指出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主流。现代化的核心是经济现代化与政治现代化。经济现代化包括市场化与工业化,市场化是动力机制,工业化是外在表现;政治现代化表现为宪政化,通过民主与法治的成长建立有限与有效政府,保护个人的创造与基本人权。财政是政治与经济的枢纽,通过政治过程解决经济问题。财政制度变迁既反映了现代化的成果,又是推动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部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史。在列强割地赔款的勒索与潮涌般的工业品冲击下,中国传统经济解体衍生出极度的贫困与社会不公,帝国体制瓦解散落出残渣余孽般的军阀政治。外患内乱下的中国迫切地向外寻找富强之道,从军事救国到实业救国,从维新立宪到一次次革命,直到新中国建立才走上了快速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但在经济现代化道路上一度重视工业化摒弃市场化,在政治现代化道路上曾经重视民主化摒弃法治化,结果无以为继。改革开放后拨乱反正,大胆学习一切发达的文明成果,中华民族重新走上复兴之路。中国100多年来一直处于快速变化的过程中,风向多变,时好时坏,旧政权的腐朽成就了新政权的崛起,“大革命”、“大跨越”多次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强烈追求;几千年的老路是明白无误走不通了,极力要走新路却难摆脱对过去的路径依赖;时而醉心于源远流长的古老文明,时而要自力更生废旧立新,却终究要走开放式的学习创新之路。在延续2000多年的帝制崩溃100年之即,中国已走上现代化的康庄大道,市场化、工业化、民主化、法治化……各个方面均可圈可点。在这一背景下,全面总结中国现代化进程与财政制度变迁的良性互动之道,正当其时。本论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和新制度经济学原理,从理论与历史角度分析了发达国家现代化与财政制度变迁的互动关系,检视在西方冲击下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财政制度变迁过程,梳理我国财政现代化的成长轨迹,努力从别人和我们自己走过的历史中发现继续前进的路标。本论文第一部分是缘起与准备(第一、二章),对选题原由、现代化理论、财政制度变迁理论等进行回顾性综述,为论文分析提供文献性基础。第二部分理论分析即第三章,提出了财政主体结构理论、财政类型理论、财政过程产权转化假说、财政制度变迁过程理论,作为分析中外财政制度演进规律的理论基石。第三部分是理论应用比较分析,由第四章至第八章组成,首先对曾经深刻影响我国历史进程的现代化国家英国、法国、美国、德国、日本、俄罗斯(苏联)发展进程中财政制度变迁的历程、作用及得失进行剖析,为分析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财政制度变迁提供一个历史比较的参照系,然后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财政制度变迁进行历史分析。第四部分是结论,即第九章,对中国现代化及财政制度变迁过程的特点与趋向进行概括,提出财政过程宪政化是中国财政现代化的正确方向。论文从财政主体、财政类型、财政过程产权转化假说、财政制度变迁过程四个方面对财政制度变迁理论进行阐述,为进行历史制度分析提供理论框架。财政主体分为不同层次,从本质层次看,财政的主体是公共权力中心,在国家存续期间表现为国家;从运行层次看,政府是财政主体的代表,不同的社会力量一起构成财政主体结构,对政府施加影响,左右着财政决策与执行的方向和效果。在不同时空下,由于社会力量结构存在差异,政府内部的组织结构不同,财政主体结构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成为不同国度和时期财政制度差异的决定性原因。“财政过程产权转化假说”,从产权转化视角对财政现象进行阐释,认为财政过程是一个产权转化的过程,财政制度是对财政过程产权转化秩序的确认,反映着不同财政主体间的竞争或合作关系的消长,进而对社会的长期发展产生激励或抑制作用。财政制度变迁是财政主体为释放财政压力,对财政程产权转化合约进行调整的集中体现。财政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兼有竞争与合作两种特征的机制,可以实现规模收益,为市场机制提供产权保障,减低交易成本。财政职能随着经济发展阶段与社会结构的变化而变化,财政制度变迁是实施财政职能调整的过程,一般要经历僵滞、创新、均衡三个阶段。中国的现代化是从追求效率开始的,但局限于政府对军事技术效率的追求,财政资源运用效率的低下及对民间经济的过度管制,导致提高军事效率目标的落空。现代化的启动产生了更多的腐败机会,加上对外割地赔款与外来工业品冲击下传统产业的瓦解,又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公平问题甚至生存权危机。于是对生存权与公平的追求成为后来财政制度变迁追求的重要目标。共产党的胜利依赖于重视社会公平的财政制度创新的支持,建国后工业化的推进也依赖财政制度的调整。改革开放以来,更是开展了大量的财政制度创新活动。中国19世纪进入现代化轨道后,在战争与贸易的作用下,开始了一个对传统经济社会解构的过程,自然经济解体,走向畸形工业化与市场化。在外敌(及外资)的侵略压榨与国内革命战争的冲撞下,帝国财政溃烂为军阀财政,在战争状态下论为战时财政。新中国建立后,以全能财政强力推动工业化,取得了中国历史上最突出的现代化成就与经济增长速度。但与发展更好的现代化国家或地区(如亚洲四小龙)相比,中国的现代化进步明显滞后,且自身无法持续,在此背景下走上了改革开放的现代化道路。改革开放之初的财政制度调整解构了苏联模式。随着时间的持续,财政制度创新中吸收西方现代化国家的成果越来越多。从税利分流、公平税负、财政联邦制、现代预算制度到提高财政透明度,中国的财政改革主动汇入到了财政现代化的洪流中。财政制度的主动创新,培育了市场主体、市场体系与市场制度,激发了现代化的根本动力。财政制度的变革本身就是政治现代化的一部分,并促进政治现代化其他领域的进步,如私人产权与公共产权受同等保护,保护人权等,中国的政府权力运行越来越被限定在公共化的轨道里,朝着提高效率的方向前进。具体而言,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财政制度变迁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一是帝国财政崩溃阶段(1842-1911年)。在外来冲击下,这时的帝国财政依然建立在皇帝拥有一切财产最终所有权的基础上。虽然企图维系其财政收入制度的掠夺性、财政支出制度的消费性、财政管理制度的专权性,但却因应对的被动失措使财权“外移”与“下移”,财政收入制度的掠夺性恶性膨胀,财政支出制度的消费性更加无耻,财政管理制度的专权性逐渐散落,并共同导致帝国财政制度与清帝国一起走向灭亡。这一时期的中国现代化没有带来效率的提高,反倒引起公平危机与生存危机。二是战时财政(军阀财政)时期(1912-1949年)。战时财政与军阀财政从客观形态上说并无多少不同,但从是否具有合法性的角度,却可以做出差异颇大的解读。军阀财政下,产权具有不确定性,财政收入制度表现为诛求无度性,财政支出制度具有对社会经济的破坏性,财政管理制度体现为滥权性。具有合法性地位的财政主体,在战时财政下,产权制度体现为公共产权在先性,财政收入体现为需求无限性,财政支出制度表现为求生性,财政管理制度以专权性为主要特征。从演进路径中可以看出,军阀财政是比帝国财政更阴暗冷酷的残余;战时财政的军事专制性与帝国财政的专权性一脉相承。即便如此,在现代化的大背景中,这一时期的财政制度也孕育着有利于现代化成长的种子。如工商税、所得税、现代预算与国库制度的建立、公债手段的运用、分级财政的尝试、关税保护制度的使用、工业化导向财政支出的安排、宪政及现代预算制度的引入等等,都具有现代化色彩,为日后的财政制度变迁打下了基础。三是全能财政时期(1949-1978年)。新中国以对民生的关照和对公平价值理想的追求赢得政权,强制对产权制度、财政制度进行激进变迁,在公平的基础上追求经济效率的提升,选择了与旧政权相异的现代化道路,并以财政制度作为其重要支柱。全能财政以公共产权的垄断地位为基础,财政收入制度具有“自产性”,财政支出制度具有建设性,财政管理制度具有集权性与民粹性特征。由于国家替代了社会,财政制度统配社会资源,产权激励被权力及意识形态激励所替代,无法实现经济的持续高效率。集权性保证了财政制度的执行效率,却无法实现其决策效率。大民主的运动式财政监督有利于保证社会的相对公平,但却无法实现财政制度的法治化、规范化运行。四是财政宪政化时期(1979年以来)。我国现在处于走向公共财政的过程中,私人产权逐步获得与公共产权的平等地位。财政收入制度表现出更多的交易属性,财政支出制度表现出更多地面向公众的回应性,财政管理制度体现出宪政化的特征。中国财政现代化表现出与其他现代化国家趋同的方向,但转型仅取得初步的成就。财政制度与现代化的适应性、与其他制度的协同性、制度变迁路径的可预期性等,都需要持续的关注与维护。经济效率的提升伴生了资源环境承载力问题,公平状况恶化伴生社会稳定问题,中国目前现代化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建立适应现代化进程的财政制度和运行方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宪政化应是一个坚定不移的方向。

二、新一轮税改的立法视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一轮税改的立法视野(论文提纲范文)

(2)中国现代国家建设的财政逻辑(论文提纲范文)

税收与现代国家的兴起③
    (一)共容利益:从流寇到坐寇的奥秘
    (二)税收乃代议制之母:如何防止坐寇倒退为流寇?
一部税制改革的历史,就是一部央地关系调整的历史
    (一)以“统收统支”为表征的自产国家时期(1949-1977年)
    (二)以“放权让利”为表征的税收国家初建时期(1978-1993年)
    (三)分税制改革:奠定税收国家发展的基石(1994-2013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制改革的内在逻辑:通过调整央地关系来理顺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一)税收如何联结国家与社会:对税收本质的几种竞争性诠释
    (二)通过税收体现公平正义:新一轮税改的价值旨归(2014年至今)
        1.税收不仅体现了国家的汲取能力,更体现了国家的再分配能力。
        2.税收对现代国家建设的作用不仅在于为国家提供岁入,更在于塑造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促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结束语

(3)提升税务部门纳税服务水平对优化海南营商环境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2.2 研究的基本方法
    1.3 研究重点与难点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分析可行路径
        1.4.2 分析国内外先进经验,提出对策建议
        1.4.3 从政府公共管理视角,展开深入思考
2 核心概念和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阐释
        2.1.1 营商环境概述
        2.1.2 营商环境质量评价
        2.1.3 影响营商环境质量的要素
    2.2 新公共管理理论
    2.3 纳税服务
        2.3.1 纳税服务的概念与内涵
        2.3.2 新公共管理理论对纳税服务的影响
        2.3.3 纳税服务对优化营商环境的影响
3 海南省税务部门纳税服务现状分析
    3.1 海南省税务部门纳税服务的现状
    3.2 海南省税务部门纳税服务水平满意度问卷调查
        3.2.1 样本选取与问卷设计
        3.2.2 调查结果描述
        3.2.3 针对调查问卷结果的建议
4 海南省税务部门营商环境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
    4.1 海南省营商环境建设的现状
        4.1.1 奠定了公平、公正之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坚实基础
        4.1.2 构建了开放、包容之国际化营商环境的良好开端
        4.1.3 营造了高效、快捷之便利化营商环境的良好氛围
    4.2 海南省纳税服务影响营商环境的问题
        4.2.1 法治化营商环境要求的纳税服务有待完善
        4.2.2 纳税服务的管理制度对营商环境优化促进不足
        4.2.3 信息化营商环境在纳税服务方面建设相对落后
        4.2.4 营商环境建设要求的纳税服务理念与氛围仍有欠缺
5 税务部门纳税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的国内外案例
    5.1 香港税务部门纳税服务先进经验
        5.1.1 纳税服务之法律与政策体系健全
        5.1.2 坚持“大市场、小政府”,创造自由的市场环境
        5.1.3 国际化优先的营商环境建设模式
        5.1.4 打造电子政务系统,强化信息管理技术
        5.1.5 注重政府人力资源的管理
    5.2 新加坡税务部门纳税服务先进经验
        5.2.1 机构设置扁平化,税收程序简单化
        5.2.2 树立倒金字塔型理念,提供不同的纳税服务
        5.2.3 提供永远优质的纳税服务
        5.2.4 注重信息化技术以提升纳税服务
        5.2.5 合理有效的奖惩管理制度为纳税服务提供保障
    5.3 加拿大税务部门纳税服务先进经验
        5.3.1 健全纳税人权益保障机制
        5.3.2 便捷纳税人宣传沟通机制
        5.3.3 办税服务效率不断提升
        5.3.4 考核评价机制科学优化
    5.4 国内外经验小结
        5.4.1 完善纳税服务法律法规,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5.4.2 推动纳税服务规范创新,优化便利化营商环境
        5.4.3 改善纳税服务软环境,促进国际化营商环境
6 提升税务部门纳税服务水平优化营商环境的对策建议
    6.1 完善纳税服务法律法规体系,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6.1.1 完善纳税服务法律法规体系
        6.1.2 制定纳税服务优惠政策
        6.1.3 加强纳税服务法治宣传
    6.2 推动纳税服务规范创新,优化便利化营商环境
        6.2.1 建立健全纳税服务体系,推进服务科学化、规范化
        6.2.2 转变政府服务理念,建立服务型政府
        6.2.3 优化纳税服务流程,推进纳税服务精细化
        6.2.4 引入社会纳税服务力量,提供多样化的纳税服务
    6.3 加强纳税服务信息化,推动营商环境便利化
        6.3.1 建立纳税服务信息化管理体系与平台
        6.3.2 加强信息化技术在纳税服务中的应用
    6.4 改善纳税服务软环境,促进营商环境国际化
        6.4.1 强化纳税服务专业化人才培养
        6.4.2 健全纳税服务绩效评价体系
        6.4.3 建立纳税服务监督问责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基层治税环境研究 ——以浙江上虞实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的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关于治税环境内涵的研究
        1.3.2 关于优化治税环境的研究与实践
    1.4 研究思路、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1.5 创新与不足
        1.5.1 可能的创新点
        1.5.2 存在的不足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基层的定义
        2.1.2 治税的定义
        2.1.3 治税环境的定义
    2.2 理论基础及分析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及分析
        2.2.2 税收信息化理论及分析
        2.2.3 流程再造理论及分析
        2.2.4 纳税遵从理论及分析
    2.3 基层治税环境研究的理论框架
        2.3.1 基层治税环境研究中涉及的主体
        2.3.2 基层治税环境的内容及联系
        2.3.3 基层治税环境的理论逻辑
第3章 浙江省上虞区治税环境的现状与实践
    3.1 浙江省上虞区治税环境现状的调查研究
        3.1.1 上虞区社会经济概况
        3.1.2 上虞区税收征管环境分析
        3.1.3 上虞区纳税服务环境分析
        3.1.4 上虞区税务队伍环境分析
        3.1.5 上虞区纳税遵从度分析
    3.2 上虞区改善治税环境的具体做法
        3.2.1 改革税收征管体制
        3.2.2 优化企业服务环境
        3.2.3 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3.2.4 促进税收执法规范
第4章 基层治税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4.1 基层治税环境存在的问题
        4.1.1 税收执法问题
        4.1.2 社会环境问题
        4.1.3 税收征管问题
        4.1.4 纳税服务问题
    4.2 基层治税环境存在问题的原因
        4.2.1 社会环境分析
        4.2.2 治理方式分析
        4.2.3 主体因素分析
第5章 优化基层治税环境的对策建议
    5.1 基本原则要求
    5.2 优化基层治税环境的对策建议
        5.2.1 优化税收执法环境
        5.2.2 提高社会税收意识
        5.2.3 改革税收征管环境
        5.2.4 提升纳税服务环境
        5.2.5 加强人才环境建设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纳税便利原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从税收效率到纳税便利
    (一) 便利与效率是两个应予区分的规范概念
    (二) 效率优位未能道破财税法背后的人本关怀
    (三) 税收效率需要纳税便利的配合与制约
二、纳税便利规范的实证基础及其原则向度
    (一) 税收征管规范中的方便规则
    (二) 纳税服务规范中的便民基准
    (三) 主客观形式并存的税收便利
    (四) 从便利规范到税法原则的角色转换
三、古典纳税便利原则的现代转型
四、现代法治语境中纳税便利原则的基本涵义
    (一) 纳税便利是宪法原则与精神在税法中的运行
    (二) 纳税便利是形式方便与实质有利的结合
        1. 形式方便
        2. 实质有利
    (三) 纳税便利是税收征纳双方便利的统一
        1. 对内表现为更低的税收遵从成本
        2. 对外表现为更高的纳税人满意度
        3. 双便利的统一
五、纳税便利原则与相关税法原则的关系
    (一) 纳税便利原则与税收法定原则的关系
    (二) 纳税便利原则与税收效率原则的关系
    (三) 纳税便利原则与量能负担原则的关系
六、纳税便利原则的中国意义
    (一) 规范国家税权运行
    (二) 促进纳税人主动遵从
    (三) 优化税收实体法律制度
    (四) 完善税收征管机制
结 语

(6)大数据背景下的税收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动机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二、国内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和框架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创新点与局限性
        一、创新点
        二、局限性
第二章 税收风险管理理论
    一、信息不对称
    二、税收风险
    三、纳税遵从度
第三章 大数据背景下税收风险管理的变革
    第一节 大数据的机遇与挑战
        一、大数据概念
        二、大数据带来的机遇
        三、面临挑战
    第二节 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数据水平较低
        二、思维模式滞后
        三、风险管理有待深化
        四、纳税服务能力有待提升
        五、法律滞后
    第三节 国外经验与启示
        一、各国大数据下税收风险管理经验
        二、启示
第四章 优化我国税收风险管理体系的对策
    第一节 对策与建议
        一、完善法律制度,建立信息获取机制
        二、树立数据共享思维
        三、建立情报管理机制
        四、完善商业资源的采购制度,开放公共资源
        五、法律创新的探索
        六、大数据人才培养
    第二节 具体措施:建立大数据平台
        一、顶层规划、全面采集
        二、建立智能预测平台
        三、统一标准化和规范化
        四、完善和优化现有的事后评定
        五、平台的反馈和评价纳入诚信体系
第五章 案例分析
    一、房地产行业主要特点
    二、行业(产品)生产经营规律及涉税管理要点
    三、土地增值税
    四、评估方法
    五、案例: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风险预警
第六章 回顾与展望
    一、回顾
    二、展望:以区块链技术促进税收风险管理的设想
参考文献
致谢

(7)财税法的调节分配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财税法调节分配功能的一般理论
    1.1 研究财税法相关功能的意义
    1.2 财税法调节分配功能的概述
        1.2.1 分配正义理论
        1.2.2 公共财产法理论
        1.2.3 财税法的调节分配功能学说
    1.3 财税法调节分配的对象和价值目标
        1.3.1 财税法调节收入分配的对象
        1.3.2 财税法调节分配功能的价值目标
    1.4 财税法调节分配功能在法律和政策中的体现和变迁
        1.4.1 宪法方面
        1.4.2 法律方面
        1.4.3 经济政策方面
    1.5 财税法调节分配的具体措施
        1.5.1 “劫富济贫”式的税法措施
        1.5.2 “平等原则”下的财政法措施
第二章 我国财税法调节分配功能的实施现状和实施障碍
    2.1 我国财税法调节分配功能的实施现状
        2.1.1 财税法对“一次分配”的调节现状
        2.1.2 财税法对“二次分配”的调节现状
        2.1.3 财税法对“三次分配”的调节现状
        2.1.4 “营改增”对财税法调节分配功能的影响
    2.2 我国财税法调节分配功能的实施障碍
        2.2.1 财税法调节分配功能立法机制的混乱
        2.2.2 财税法调节分配功能实施机制的不足
第三章 域外财税法调节分配功能的实践考察及经验借鉴
    3.1 域外财税法调节分配功能的实践考察
        3.1.1 我国台湾地区财税法制度设计
        3.1.2 美国新税改前后的财税法制度设计
        3.1.3 瑞典的财税法制度设计
    3.2 域外财税法调节分配功能的经验借鉴
        3.2.1 重视财税法调节分配功能的制度设计
        3.2.2 借鉴成熟的财税法经验
第四章 我国财税法调节分配功能实现的具体路径
    4.1 加快财税法调节分配功能的理念转型
        4.1.1 从财税法的宏观调控功能到调节分配功能
        4.1.2 从“依法治税”到“税收法治”
        4.1.3 从“国家分配”到“公共财政”
    4.2 完善财税法调节分配功能的立法
        4.2.1 合理配置财税立法权
        4.2.2 规范财税制度的设计
        4.2.3 健全财税法律体系
    4.3 完善财税法调节分配功能的实施机制
        4.3.1 加快实施进度,推进所得税改革
        4.3.2 加大实施力度,倾向民生支出
        4.3.3 完善实施监督,增强财税透明
    4.4 推进财税政策调节分配功能的法律化
    4.5 控制分配调节程度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8)浅谈中国税收制度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税收制度改革现状
    (一) 法治思维未得到充分体现
    (二) 立法层次不高
    (三) “减税”未落实
    (四) 民众参与积极性不高
    (五) 企业所得税改革任重道远
二、新空间
    (一) 强调法治思维, 提高税改权威性
    (二) 借鉴西方国家税改经验
    (三) 提高民众参与性
    (四) 创建与国际接轨的新型税制
    (五) 税改不是只改制度, 税收征管也需要改进
    (六) 企业所得税的一般反避税调查存在界定标准模糊, 缺乏统一的问题
    (七) 资源税改革方向

(9)文化演进、制度变迁与税收法治——法理语境下的中美税制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美税制的历史演进:财权划分背后的政治传统和法理文化
    (一)中国的路径:从中央集权走向地方均权?
    (二)美国的选择:从自由主义走向联邦主义?
    (三)推进的力量:集权文化[16]与民主传统
二、中美税制的结构分析:税收法治视野中的税制设计与要素配置
    (一)税制模式的形成
    (二)赋税体系的设计
    (三)税制构成与税收法治
三、中美税制的发展路向:全球化视野下的税法理念变革和规则重建
    (一)促进经济增长抑或调节财富分配
    (二)法律治理优先还是财税政策优先
    (三)以纳税人为中心———殊途同归的判断
四、结语

(10)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财政制度变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原由及意义
    第二节 研究方法
    第三节 基本概念和逻辑结构
    第四节 创新点及不足
第二章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财政制度变迁:文献综述
    第一节 中国现代化:三千年未有的变局
        一、外来现代化因素的冲击
        二、现代化理论的发展
        三、中国现代化阶段划分
    第二节 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财政制度:社会激励的重要架构
        一、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与国家理论
        二、财政制度的产权意义
        三、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财政制度变迁
    第三节 中国财政现代化:一个有待探索的领域
        一、财政收入制度现代化
        二、财政支出制度现代化
        三、财政管理制度现代化
        四、财政调控制度现代化
第三章 财政制度变迁研究的理论探索与创新
    第一节 财政主体新论
        一、财政主体本质
        二、财政主体结构
        三、不同财政主体的共容利益与财政的公共性
        四、政府的自主性与财政公共性的实现
    第二节 财政类型新论
        一、对阶级社会财政类型论的评述
        二、对目标导向财政类型论的评述
        三、政权结构财政类型论
        四、对公共财政的追求应从理想走向现实
    第三节 财政过程产权转化假说
        一、产权与人权、政权及主权的关系
        二、财政资源的公共产权属性
        三、财政过程中产权的转化
        四、财政制度对财政过程产权转化合约的确认
        五、财政制度变迁是财政过程产权转化合约演化的集中体现
    第四节 财政制度变迁过程研究
        一、财政制度变迁的逻辑
        二、财政压力——财政制度变迁需求的产生
        三、财政制度变迁的三阶段
        四、财政制度变迁的周期
第四章 现代化进程中财政制度变迁的国际比较
    第一节 先发现代化国家的财政制度变迁
        一、财政制度创新是英国现代化领先的重要支柱
        二、现代化进程中与英国长期竞争的法国财政制度变迁
        三、脱胎于殖民地的美国现代化与财政制度创新
    第二节 继发现代化国家的财政制度变迁
        一、德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财政制度变迁
        二、日本现代化进程中的财政制度变迁
    第三节 后发现代化国家俄罗斯的财政制度变迁
        一、俄罗斯专制传统下的现代化进程
        二、俄罗斯现代化进程中的财政制度变迁
第五章 现代化进程中财政制度变迁的一般规律与特点
    第一节 世界现代化进程的特点
        一、领跑现代化的关键在于内生因素
        二、市场化是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推动力
        三、政府的适度干预是现代化成功的重要因素
        四、现代化向全球扩展具有时序性与地缘性
    第二节 现代化推动财政制度变迁
        一、现代化推进了财政收入制度的公平性
        二、现代化推进了财政支出制度的公益性
        三、现代化推进了财政管理制度的公正性
        四、现代化推进了财政调控制度的功能性
    第三节 财政制度变迁促进或阻遏现代化进程
        一、财政制度创新是英美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持领先的重要因素
        二、财政制度创新是德日在现代化进程中后来居上的关键因素
        三、俄罗斯等国的衰落与财政制度僵化密切相关
    第四节 世界现代化进程中财政制度变迁的特点
        一、不同国家现代化演进中的辗转递进关系
        二、不同国家财政职能演变的时序
        三、不同国家财政制度在特定的时空演化
        四、世界现代化进程中财政制度变迁的脉络
第六章 清末现代化的启动与帝国财政制度的瓦解
    第一节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财政制度变迁概述
        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特点
        二、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财政制度变迁概述
    第二节 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帝国财政制度
        一、帝王拥有一切财产最终所有权的产权制度
        二、帝国财政制度的特征
        三、帝国财政制度的成因
        四、帝国财政制度的影响
    第三节 中国现代化的艰难起步与帝国财政的瓦解
        一、外部冲击下中国现代化艰难起步
        二、清末帝国财政走向瓦解
    第四节 清末新政下的财政制度创新
        一、清末新政与立宪运动
        二、西方财政理论的传播
        三、财政制度的现代化导向改革
        四、清末财政制度创新的影响
第七章 民国时期现代化进程中的财政制度变迁
    第一节 民国时期现代化的演变
        二、北洋政府时期的现代化发展
        三、国民政府前期现代化的推进
        四、国民政府后期现代化的倒退
    第二节 北洋政府时期的财政制度变迁
        一、推进分税制改革的努力
        二、财政收支及管理制度的演变
        三、公债制度的演变
        四、财政管理制度的演变
    第三节 国民政府前期的财政制度创新
        一、孙中山的财政思想
        二、统一财政与建立分级财政制度
        三、预算制度创新
        四、财政收入制度创新
        五、向建设性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
        六、公债整理与国家信用重建
        七、对国民政府前期财政制度创新的总体评价
    第四节 国民政府后期的战时财政
        一、战时财政的顽抗与崩溃
        二、国家资本的膨胀与官僚化
    第五节 哺育了新中国的解放区财政
        一、延安的民主财政实验
        二、土地改革进程中的财政制度变迁
第八章 新中国现代化道路探索中的财政制度变迁
    第一节 新中国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
        一、现代化目标的演化
        二、市场化进程
        三、工业化进程
        四、宪政化进程
    第二节 全能财政制度的演化
        一、统一财经
        二、自产型财政收入制度
        三、全能型财政支出制度
        四、计划主导型财政管理制度
        五、自求平衡的财政调控制度
        六、潜在财政压力的积聚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财政制度的宪政化
        一、财政收入制度"交易性"的成长
        二、财政支出制度"回应性"的成长
        三、财政管理制度"宪政性"的成长
        四、财政宏观调控制度"功能性"的成长
        五、对改革开放以来财政改革成就的评价
第九章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财政制度变迁的特点与趋向
    第一节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财政制度变迁的特点
        一、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财政主体结构的演变
        二、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财政职能的演变
        三、中国财政制度类型的演变
        四、中国财政制度变迁几个时期的特点
    第二节 中国财政现代化的趋向
        一、中国财政改革存在的问题
        二、中国财政现代化的趋向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后记

四、新一轮税改的立法视野(论文参考文献)

  • [1]奢侈品消费税改革研究[D]. 王珏. 江西财经大学, 2021
  • [2]中国现代国家建设的财政逻辑[J]. 颜昌武. 学海, 2021(01)
  • [3]提升税务部门纳税服务水平对优化海南营商环境的研究[D]. 何云霞. 海南大学, 2019(05)
  • [4]基层治税环境研究 ——以浙江上虞实践为例[D]. 周嫣红.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5]纳税便利原则研究[J]. 单飞跃. 中国法学, 2019(01)
  • [6]大数据背景下的税收风险管理研究[D]. 刘希明. 厦门大学, 2018(12)
  • [7]财税法的调节分配功能研究[D]. 晋一巍. 广西大学, 2018(12)
  • [8]浅谈中国税收制度改革[J]. 蒲丽娟. 大众投资指南, 2018(07)
  • [9]文化演进、制度变迁与税收法治——法理语境下的中美税制比较[J]. 王桦宇. 东方法学, 2013(05)
  • [10]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财政制度变迁[D]. 崔潮.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11(01)

标签:;  ;  ;  ;  ;  

新一轮税改的立法愿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