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手术方式对鼻息肉的影响(摘要)

不同手术方式对鼻息肉的影响(摘要)

一、不同手术方法对鼻息肉的影响(摘要)(论文文献综述)

冯爽,秦昊,孙昌志,陈彦球,罗仁忠[1](2021)在《婴幼儿颈深部病变压迫引起上气道梗阻的临床研究及误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以上气道梗阻为主要症状的婴幼儿颈深部病变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分析。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9年12月首诊误诊为上气道感染,最后经过影像学检查确诊为颈深部病变导致上气道梗阻而转入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耳鼻咽喉科行手术治疗的婴幼儿患者,分析其诊疗经过及误诊原因,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共收集患儿资料13例,平均年龄为11个月。7例患儿首发症状为发热,6例为呼吸不畅,6例体格检查发现颈部及下颌部肿物。13例患儿首诊时均诊断为上气道感染,给予抗炎治疗无效,并进展为呼吸困难,行颈部影像学检查确诊为颈深部病变压迫上气道,转入我科手术治疗。最终确诊为咽旁、咽后脓肿8例,咽旁、咽后间隙神经母细胞瘤1例,鳃裂囊肿2例,梨状窝瘘伴感染1例,咽旁、咽后间隙淋巴管瘤1例。术后随访6个月~2年,除1例淋巴管瘤患儿复发再次出现呼吸困难,其余未见复发。结论婴幼儿颈深部病变可导致上气道梗阻,其早期表现缺乏特征性容易误诊和漏诊,临床医师应该加强对此类疾病的认识。颈部CT及MRI对诊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手术治疗是解除上气道压迫的首选方法。

段婷婷[2](2021)在《嗜酸性鼻窦炎的临床特点及其术前预测指标价值分析》文中指出

张薇[3](2021)在《鼻内翻性乳头状瘤临床特征及鼻内镜术后复发的多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总结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特点,分析影响术后复发的多种因素,从而总结经验,减少风险因素,降低术后复发率。方法:回顾性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的121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特征,统计术后复发率,并分析影响患者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1.121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中男性82例(67.8%),女性39例(32.2%),性别比约为2.10;年龄范围在28-78岁之间,平均年龄约54岁。病变以累及单侧多见117例(96.7%),双侧4例(3.3%);瘤体的发生部位以鼻腔外侧壁多见81例(66.9%),其次为上颌窦32例(26.4%)、筛窦6例(10.7%)、额窦1例(0.8%)、蝶窦1例(0.8%)。鼻塞为最常见的主要症状,有82例(67.8%),其次为流涕22例(18.2%)。伴同侧鼻息肉者29例(24%)。2.术后复发20例,复发率为16.5%;术后3年后复发14例(70%),3年内复发6例(30%)。恶变2例(1.7%)。3.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性别(P=0.772)、年龄(P=0.774)、病程(P=0.474)、手术方式(P=0.744)无统计学意义,鼻部手术史(P=0.018)、鼻部手术次数(P=0.015)、肿瘤发生部位(P=0.002)、Krouse分期(P=0.033)、病理类型(P=0.014)有统计学意义。4.采用Logistic二元回归对阳性单因素进行分析,手术次数(P=O.015,OR=2.760,95%CI 1.222-6.237)、肿瘤发生于上颌窦(P=0.026,OR=4.402,95%CI1.198-16.179)、Krouse分期(P=O.046,OR=3.078,95%CI 1.021-9.275)、病理类型(P=0.002,OR=3.086,95%CI 1.513-6.291)是影响鼻内镜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根据回归模型中变量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860(P<0.001,95%CI 0.764-0.956),该ROC曲线预测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手术次数、肿瘤发生于上颌窦、Krouse分期、是否伴非典型,对于预测复发的概率灵敏度为0.65,特异度为0.95。结论:1.单侧鼻息肉样外观的肿物需要警惕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可能,术前、术中尽可能完善病理检查,以便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2.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术后长期随访是必须的。3.性别、年龄、病程、手术方式与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术后复发无显着相关性。4.手术次数、肿瘤发生于上颌窦、Krouse分期、是否伴非典型增生是影响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手术次数为1次、肿瘤来源于非上颌窦、Krouse分期为T1期、病理不伴非典型增生患者,排除肿瘤术后复发的概率是95%。

杨旸曈[4](2021)在《能谱CT平扫定量分析在鉴别鼻内翻乳头状瘤与鼻息肉中的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收集鼻内翻乳头状瘤(IP)和鼻息肉(NP)感兴趣区(ROI)内的能谱参数,应用统计学知识对其进行分析,探讨能谱CT平扫定量分析对鼻内翻乳头状瘤和鼻息肉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8例鼻内翻乳头状瘤、26例鼻息肉的鼻窦CT能谱平扫数据,统计分析感兴趣区(ROI)内40-140keV间(每隔10个keV水平下)各单能量水平的平均CT值、能谱曲线斜率(K40-100keV)、有效原子序数(Eff-Z)、羟基磷灰石(水)、水(羟基磷灰石)、血(铁)、铁(血)浓度值。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绘制受试者特征曲线(ROC),利用曲线下面积(AUC)来比较上述各能谱参数的鉴别鼻内翻乳头状瘤及鼻息肉诊断效能。结果:1.各单能量下平均CT值:在40-90keV水平下鼻内翻乳头状瘤组的各单能量平均CT值均高于鼻息肉组(P<0.05),在100-140keV水平下两组单能量平均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能谱曲线斜率(K40-100keV):鼻内翻乳头状瘤组及鼻息肉组能谱曲线均呈下降型;鼻内翻乳头状瘤组能谱曲线斜率(K40-100keV)明显高于鼻息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有效原子序数(Eff-Z):鼻内翻乳头状瘤组有效原子序数(Eff-Z)高于鼻息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基物质浓度:鼻内翻乳头状瘤组羟基磷灰石(水)、血(铁)浓度值均高于鼻息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息肉组水(羟基磷灰石)浓度值高于鼻内翻乳头状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内翻乳头状瘤组及鼻息肉组铁(血)浓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鉴别诊断效能:对上述参数进行ROC曲线分析显示有效原子序数(Eff-Z)对鼻内翻乳头状瘤及鼻息肉鉴别价值较大,曲线下面积(AUC)=0.97,鉴别鼻内翻乳头状瘤及鼻息肉的敏感度为88.9%,特异度为90.3%,最佳阈值为8.15。结论:1、鼻内翻乳头状瘤与鼻息肉具有不同的能谱CT定量参数指标。2、在上述多个能谱参数中,有效原子序数(Eff-Z)可更准确地反映两者病变组织病理差别,有助于鼻内翻乳头状瘤及鼻息肉的鉴别诊断。

王婷[5](2021)在《鼻内镜下局部应用两种糖皮质激素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术后的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局部浸润地塞米松、曲安奈德两种不同激素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 NP)患者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FESS)后的治疗效果,研究曲安奈德明胶海绵联合鼻内窥镜手术治疗CRSw N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来自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9年10月~2020年7月收治入院的CRSw NP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按照术后局部使用不同药物治疗将实验对象随机分为A组(灭菌注射用水组)、B组(地塞米松组)和C组(曲安奈德组),每组各20例。其中A组患者术毕行浸渍灭菌注射用水的明胶海绵填塞中鼻道治疗,B组患者术毕行浸渍地塞米松注射液的明胶海绵填塞中鼻道治疗,C组患者术毕行浸渍曲安奈德注射液的明胶海绵填塞中鼻道治疗,术后定期随访。随访时间分别为术后1个月内1~2周1次,以后1月1次。所有患者每次术后随访行鼻腔清理时继续在中鼻道放置含原药物的明胶海绵。随访、调查内容包括:1、FESS术后3个月三组患者鼻塞、头痛、嗅觉减退及流脓涕的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2、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患者鼻内窥镜直视下检查;3、术后6个月患者鼻窦CT影像扫描。分别使用Lund-Kennedy鼻内镜评估法、Lund-Mackay鼻窦CT评估法作为鼻内镜检查、鼻窦CT扫描的的量化评价。结果:1、三组患者临床资料中性别、年龄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三组患者术前鼻塞、流脓涕、嗅觉减退及头痛的VA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三组患者Lund-Kennedy鼻内镜评分在整体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Lund-Mackay鼻窦CT评分在整体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3、术后3个月三组患者主观症状与术前相比均有显着改善。三组患者术后鼻塞、头痛、嗅觉减退、流脓涕症状VAS评分降低情况在整体上存在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对于鼻部症状改善情况,B、C两组患者明显优于A组(P<0.01);除头痛症状B组、C组改善无明显差异外(P=0.08),C组其他三个鼻部症状改善均优于B组(P<0.05);4、在Lund-Kennedy鼻内镜评分方面,三组患者术后均较术前有明显降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三组患者Lund-Kennedy鼻内镜评分整体上均存在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1个月,B、C组患者Lund-Kennedy鼻内镜评分均明显低于A组(P<0.01),而B、C组患者鼻内镜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1);术后3个月,B、C组患者鼻内镜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1),C组患者鼻内镜评分低于B组(P<0.05);术后6个月,B、C组患者鼻内镜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1),而C组患者鼻内镜评分低于B组(P<0.05);5、三组患者术后6个月复查鼻窦CT,Lund-Mackay鼻窦CT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鼻窦CT评分在术后6个月整体上存在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B组患者Lund-Mackay鼻窦CT评分低于A组(P<0.05),C组患者Lund-Mackay鼻窦CT评分低于B组(P<0.05)、明显低于A组(P<0.01)。结论:通过此研究我们发现,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对CRSw NP患者FESS术后的正面效应,有利于患者术后鼻腔黏膜恢复,减轻局部水肿,减少息肉复发,促进术后鼻黏膜结构的恢复。并且相比地塞米松,曲安奈德作为一种长效肾上腺糖皮质类激素,其对CRSw NP患者FESS术后的后期恢复可能具有更优秀的临床效果。

金德燕[6](2021)在《结构异常中鼻甲的不同处理策略对不伴鼻息肉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疗效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FESS)时结构异常中鼻甲的不同处理策略对慢性鼻窦炎不伴鼻息肉(CRSsNP)患者鼻内镜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1.病例收集:选入本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诊断为CRSsNP伴中鼻甲结构异常患者行FESS治疗。入选本研究的患者临床表现均持续或间断超过3个月,符合2018年CRSsNP诊断标准,除前鼻镜、鼻内镜检查,还有鼻窦CT检查作为客观依据,均被诊断为CRSsNP伴中鼻甲结构异常,年龄范围:18-65岁,经过大于等于12周规范化保守治疗鼻塞、流脓涕等症状仍持续或间断存在,均为双侧病变。纳入的患者均知情并同意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1=52)和对照组(n2=51),其中观察组行中鼻甲成形术,对照组行中鼻甲部分切除术。2.治疗方案及方法:两组患者均经FESS治疗,对结构异常中鼻甲的处理:观察组行中鼻甲成形术即(1)泡性中鼻甲以鼻甲剪从中间剪开,用吸引剥离子使外侧黏膜与骨质分离,切除外侧骨质,贴合内侧骨质与外侧黏膜;(2)中鼻甲肥大,用镰状刀自中鼻甲前缘切开黏膜,鼻动力系统将中鼻甲外缘的水肿黏膜完全切除,为形成结构正常的中鼻甲去除骨质肥大部分,将其内侧长于骨质的黏膜向外上翻,与外侧形成的创面相连;(3)中鼻甲反向偏曲,行中鼻甲弯曲部位局部骨折,以恢复其正常解剖位置。对照组行中鼻甲部分切除术即以咬切钳切除中鼻甲垂直部,下边界与上颌窦口上缘平齐,前边界与筛泡平齐。为保证研究的可行性,手术均由同一位术者完成。3.疗效评价:通过比较术前、术后1年症状主观量表评分(VAS)、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2(SNOT-22)、鼻内镜检查Lund-Kennedy量表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情况,比较两种不同手术方式对鼻内镜术后疗效的影响。4.数据处理:所有数据分析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其中计数资料比较应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中鼻甲解剖结构异常类型方面的一般情况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两组患者手术前VAS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鼻窦CT、鼻内镜检查、SNOT-22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中鼻甲成形术组患者手术治疗后1年脓涕、鼻塞、全身不适、头面部疼痛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嗅觉改善不明显P=0.35;SNOT-22评分相比,术后明显低于术前,P<0.05。4.中鼻甲部分切除术组患者手术治疗后1年脓涕、鼻塞、全身不适、头面部疼痛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嗅觉改善不明显P=0.44;SNOT-22评分明显低于术前。5.两组病人术后1年VAS相比:脓涕、鼻塞、头面部疼痛,中鼻甲成形术组评分较部分切除术组明显低,P<0.05;嗅觉、全身不适无明显差异,P>0.05。6.两组病人术后1年Lund-Kenney、SNOT-22评分相比:中鼻甲成形术组明显低于中鼻甲部分切除术组,P<0.05,成形术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部分切除术组。7.两组病人术后1年并发症情况相比,成形术组并发症发生明显少,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复查1年,两组患者均无复发。结论:对有中鼻甲结构异常的CRSsNP患者行FESS手术同时行中鼻甲成形术,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疗效和满意度。

韦文[7](2021)在《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鼻内镜微创手术后嗅觉功能转归的观察》文中认为背景及目的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nasal 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是呼吸道最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影响着全世界4%的人群。在这一庞大的患病人群中,嗅觉功能障碍又是常常被忽略的关乎患者生命质量主要临床症状,发生率达30%-80%之间。当前鼻内镜微创外科已经成为治疗CRSwNP的最主要的手段。但术后嗅觉功能障碍的转归仍缺乏系统全面的动态追踪,本研究通过对CRSwNP患者鼻内镜微创外科手术治疗前后患者嗅觉功能转归的动态追踪观察,分析与总结其嗅觉功能动态转归的基本规律。为CRSwNP患者鼻内镜微创外科治疗后嗅觉功能的转归的路径提供理论依据与指引。资料与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所有患者均并发有鼻息肉及嗅觉障碍,共计纳入120例患者。对这些患者行鼻窦CT检查(冠状位、轴位),对患者CT行Lund-Mackay评分,对患者行术前嗅觉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嗅觉的T&T测试。所有患者排除手术禁忌症后行鼻内镜手术治疗,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对患者再次进行嗅觉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嗅觉的T&T测试。分析术前嗅觉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嗅觉的T&T测试与患者鼻窦CT的Lund-Mackay评分的相关性;比较术前、术后各个时间点的评分变化情况及差异。结果(1)对患者进行不同时间点的嗅觉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发现:与术前相比,在术后6个月有85.83%的患者嗅觉发生改善;在术后1个月,患者的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在术后3个月,患者的VAS评分与术前、术后1个月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在术后6个月,患者的VAS评分与术前、术后1个月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与3个月时相比无显着性差异。(2)对患者进行不同时间点的嗅觉的T&T测试发现:与术前相比,在术后6个月有85.83%的患者嗅觉发生改善;在术后1个月,患者的T&T测试评分与术前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在术后3个月,患者的T&T测试评分与术前、术后1个月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在术后6个月,患者的T&T测试评分与术前、术后1个月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与3个月时相比无显着性差异。(3)经过相关性分析发现,术前鼻窦CT的Lund-Mackay评分与术后6个月时VAS评分、T&T测试评分改善情况存在负相关性,即术前鼻窦CT的Lund-Mackay评分越低的患者,其术后6个月时VAS评分、T&T测试评分改善的情况越佳。结论(1)CRSwNP患者接受鼻内镜微创手术后,嗅觉功能总体改善效果明显,良性转归率可达85.83%,将有效的改善患者总体生活质量。(2)CRSwNP鼻内镜微创外科手术后嗅觉功能转归的高峰的时间节点是术后3个月,术后3个月VAS评分(2.0±0.5)分,T&T评分(2.1±1.1)分。术后6个月VAS评分(1.5±0.5)分,T&T评分(2.0±0.8)分。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统计学上无显着性差异。(3)CRSwNP鼻内镜微创外科手术后总体效果显着,但并不能改善所有患者术后的嗅觉功能。对病程长于10年CRSwNP患者,CT Lund-Mackay评分大于4级,术前严重嗅觉障碍者疗效不确切。甚至有部分病例术后嗅觉功能进一步恶化,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这是值得关注的重要事件。(4)本结果发现CRSwNP患者术前鼻窦CT评分越高,患者术后嗅觉改善效果越差。这也提示我们鼻窦CT检查与主观症状VAS评分有良好的相关性,并对术后的预后评估有一定前瞻性。

何以红[8](2021)在《IDO1在不同类型的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文中提出目的研究吲哚胺2,3-双加氧酶1(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 1,IDO1)基因在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患者鼻息肉组织及正常下鼻甲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并分析IDO1基因在CRSwNP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该基因作为CRSwNP的潜在治疗标志物的意义。方法1、收集在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2020年1月-2020年6月就诊及确诊的CRSwNP并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27例患者的鼻息肉组织,和同期因单纯鼻中隔偏曲的9例患者下鼻甲组织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既往无鼻窦炎病史。并对所有患者采用Lund-Mackey方法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2、采集临床鼻息肉组织标本,利用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法,按照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及中性粒细胞浸润计数将鼻息肉分为嗜酸性粒细胞型鼻息肉(Eosinophilic nasal polyps,EOSNP)和中性粒细胞型鼻息肉(Neutrophilic nasal polyps,NEUNP)。3、对27例鼻息肉组织(分为EOSNP组16例,NEUNP组11例)、9例对照组单纯鼻中隔偏曲患者下鼻甲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Western-Blotting检测IDO1在EOSNP组与NEUNP组鼻息肉组织及正常下鼻甲组织中的分布及表达。4、用RT-qPCR检测三组组织中IDO1 mRNA表达量,用ΔCt法进行相对定量分析,ΔCt与mRNA的表达量成反比,然后再采用2-ΔΔCt法,计算EOSNP组、NEUNP组及对照组中IDO1 mRNA两两之间的相对表达量。5、本研究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EOSNP、NEUNP及对照组在年龄、性别的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und-Mackey评分对EOSNP组与NEUNP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Lund-Mackey评分相较于EOSNP组、NEUNP组较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2.HE染色结果显示:NEUNP 11例,EOSNP 16例。3.免疫组化结果显示,IDO1在鼻息肉组织及正常下鼻甲组织中都有表达,在阳性细胞中,可以观察到棕黄色颗粒聚集。在EOSNP组及NEUNP组中,IDO1虽然有表达,但是其染色强度及表达数量相较于正常下鼻甲组织而言明显较低。在EOSNP组中,IDO1的组织化学评分(Histochemistry score,H-score)为24.16±8.54;在NEUNP组中,IDO1的H-score评分为13.76±7.96;在对照组中,IDO1的H-score评分为65.44±18.11。对照组相较于其他两组表达量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OSNP组表达与NEUNP组相比,NEUNP中IDO1表达含量更低(P<0.05)。采用Western-blotting法检测EOSNP、NEUNP、对照组组织中IDO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对照组与NEUNP组及EOSNP组相比,对照组组中IDO1蛋白具有更高的表达水平,P值均小于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EOSNP组与NEUNP组相比,IDO1蛋白的表达水平较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利用RT-qPCR法对3组组织进行检测,采用方差分析法对EOSNP组、NEUNP组及对照组ΔCt值进行分析,得出其三组ΔCt值分别为(2.37±0.44)、(3.40±1.19)、(1.39±0.78),F值为12.3,P值<0.01。结果表明,在两组息肉组织中IDO1 mRNAΔCt值显着高于正常下鼻甲组织。EOSNP组与NEUNP组相比,EOSNP组IDO1 mRNAΔCt较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T-qPCR检测发现,三组IDO1 mRNA表达量为对照组>EOSNP组>NEUNP组,P<0.01,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DO1基因在鼻息肉组织中表达下调,且在NEUNP中表达低于EOSNP中的表达,提示IDO1可能与鼻息肉发病有关,可能成为CRSwNP潜在的新型治疗标志物。

谭钰思[9](2021)在《IL-5和IL-17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计数将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 NP)分型,检测IL-5和IL-17在各组患者组织及血清中的表达,探究两种细胞因子与不同类型CRSw NP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8月期间在四川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且术前诊断为CRSw NP患者40名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以单纯鼻中隔偏曲入院手术治疗的患者16名为对照组,依据外周血EOS计数将CRSw NP患者分为嗜酸性鼻窦炎伴鼻息肉(Eosinophil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ECRSw NP)组和非嗜酸性鼻窦炎伴鼻息肉(non-Eosinophil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NECRSw NP)组。术前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外周血、血常规报告、鼻内镜报告、鼻窦CT图像等,每位患者均在术前进行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2(SNOT-22)、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鼻窦CT Lund-Mackay评分以及鼻腔Lund-Kennedy内镜粘膜评分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术中收集观察组患者的鼻息肉组织,对照组收集患者下鼻甲粘膜。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各组组织及血清中IL-5、IL-17的表达情况。收集各项实验数据,应用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ECRSw NP组、NECRSw NP组鼻息肉组织和对照组下鼻甲粘膜中均有IL-5、IL-17的表达,且两组IL-5及IL-17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2.ECRSw NP组、NECRSw NP组血清和对照组血清中均有IL-5、IL-17的表达,且两组IL-5及IL-17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3.ECRSw NP组中,鼻息肉组织EOS计数与血清EOS计数呈正相关关系(r=0.758,P<0.05),鼻息肉组织IL-5与SNOT-22呈正相关关系(r=0.827,P<0.05),血清IL-5与患者鼻窦CT Lund-Mackay评分(r=0.737,P<0.05)、鼻腔Lund-Kennedy内镜粘膜评分亦存在正相关关系(r=0.727,P<0.05)。5.NECRSw NP中,鼻息肉组织IL-17水平与患者术前内镜评分呈正相关(r=0.527,P<0.05),血清IL-17水平与患者术前SNOT-22呈正相关关系(r=0.469,P<0.05)。结论:1.IL-5和IL-17在CRSw NP患者表达上调,提示IL-5和IL-17可能参与CRSw NP发病的免疫过程。2.IL-5和IL-17可作为评估CRSw N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有效工具,其中IL-5与ECRSw NP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IL-17可用于NECRSw N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

刘磊[10](2021)在《解剖变异在局限性及弥漫性慢性鼻窦炎中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解剖变异在慢性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尚存在争议。本文研究了不同类型的CRS与解剖变异频率的相关性,并且探究了鼻息肉(Nasal polyps,NP)与解剖变异的相关性,为临床选择更加合理的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方式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本研究一共纳入281例研究对象,其中包括CRS患者160例,无鼻窦疾病患者对照组共121例。分别统计其人口学信息、总体症状学视觉量表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的Lund-Mackay评分以及各解剖变异的频率。根据累及的病变范围及NP的存在情况将CRS患者分为局限性慢性鼻窦炎伴息肉组(Localized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LCRSw NP)、局限性慢性鼻窦炎不伴息肉组(Localized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out nasal polyps,LCRSs NP)、弥漫性鼻窦炎伴息肉组(Diffuse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DCRSw NP)和弥漫性鼻窦炎不伴息肉组(Diffuse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out nasal polyps,DCRSs NP)。通过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解剖变异的差异情况,结果我们发现局限性慢性鼻窦炎组患者的症状学评分较弥漫性鼻窦炎组更低(P<0.5),但LCRSw NP与LCRSs NP两组之间的症状学评分和DCRSw NP与DCRSs NP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5)。DCRSw NP患者的CT评分明显高于DCRSs NP组,同时明显高于LCRSw NP组(P<0.5)。症状学评分与CT评分之间存在相关性(P<0.5),但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较差(r=0.29)。与LCRSw NP与LCRSs NP两组相同的是,DCRSw NP组和DCRSs NP组在解剖变异频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并且DCRS组患者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解剖变异频率无统计学差异(P>0.5),但LCRSw NP组患者的解剖变异频率明显高于DCRSw NP组(P<0.5),LCRSs NP组患者的解剖变异频率明显高于DCRSs NP组(P<0.5)。结论我们认为解剖变异在局限性鼻窦炎中的发生较弥漫性鼻窦炎更加频繁,局限性鼻窦炎的发病与解剖变异有关,手术时应尽可能纠正解剖变异引起的OMC狭窄。解剖变异频率的高低与息肉的产生并不相关,泡状中鼻甲、反向中鼻甲、钩突变异、上颌窦副口、蝶上筛房与CRS有关,手术时因优先纠正以上解剖变异。虽然CRS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与CT扫描的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但两者的相关性较差,并不能完全靠CT评估患者的严重程度。

二、不同手术方法对鼻息肉的影响(摘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不同手术方法对鼻息肉的影响(摘要)(论文提纲范文)

(1)婴幼儿颈深部病变压迫引起上气道梗阻的临床研究及误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辅助检查。
    1.3 治疗方法。
2结果
    2.1 临床表现。
    2.2 诊断及治疗。
    2.3 影像学检查。
    2.4 手术情况。
    2.5 治疗效果。
    2.6 典型病例。
3讨论
    3.1 误诊原因分析。
    3.2 儿童颈部常见占位性病变诊断及治疗。

(3)鼻内翻性乳头状瘤临床特征及鼻内镜术后复发的多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
    2.2 影响术后复发的单因素分析
    2.3 影响术后复发的多因素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ISP临床特征
    3.2 影响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相关分子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4)能谱CT平扫定量分析在鉴别鼻内翻乳头状瘤与鼻息肉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历资料
    1.2 CT检查方法
    1.3 图像后处理及数据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各单能量下平均CT值
    2.2 能谱曲线斜率(K_(40-100keV))
    2.3 有效原子序数(Eff-Z)
    2.4 基物质浓度
    2.5 平扫能谱定量参数的诊断效能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鼻内翻性乳头状瘤与鼻息肉影像学鉴别诊断应用及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承担/参与的科研课题与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5)鼻内镜下局部应用两种糖皮质激素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术后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对照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研究设计
    1.3 病例资料
    1.4 主要仪器
    1.5 实验药品
    1.6 治疗方法
        1.6.1 术前准备
        1.6.2 术中处理
        1.6.3 术后治疗及复查
        1.6.4 术后随访内容
    1.7 术后疗效评价指标
        1.7.1 治疗前后主观病情评估
        1.7.2 治疗前后客观病情评估
    1.8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人口学及临床特征
    2.2 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比较
    2.3 三组患者术后Lund-Kennedy鼻内镜评分情况
    2.4 三组患者术后Lund-Mackay鼻窦CT评分情况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6)结构异常中鼻甲的不同处理策略对不伴鼻息肉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疗效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鼻中隔及鼻甲的不同处理策略对慢性鼻窦炎术后疗效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鼻内镜微创手术后嗅觉功能转归的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引言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第2章 CRSwNP与嗅觉功能障碍相关基础研究
    2.1 鼻腔鼻窦及嗅区临床解剖与嗅生理概述
    2.2 CRSwNP嗅觉功能障碍发病机制与治疗现状
    2.3 嗅觉功能检测方法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3.1 临床资料
    3.2 纳入标准与排除、剔除标准
    3.3 研究方法
    3.4 随访及评价
第4章 结果
    4.1 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嗅觉VAS评分结果
    4.2 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T&T标准嗅觉测试结果
    4.3 鼻窦CT Lund-Mackay评分与CRSwNP术后嗅功能转归的关系
第5章 讨论
    5.1 本文嗅功能检测的方法学评价
    5.2 鼻内镜微创手术后嗅觉功能转归的动态追踪
    5.3 鼻窦CT Lund-Mackay评分对CRSwNP术后嗅功能转归的预测价值
    5.4 CRSwNP鼻内镜手术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
第6章 结论
第7章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嗅觉障碍诊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个人简介

(8)IDO1在不同类型的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CRSwNP的诊断标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3 标本收集及处理
    2 仪器及试剂
        2.1 主要仪器
        2.2 主要试剂及耗材
    3 实验方法
        3.1 苏木素-伊红染色(Hematoxylin and eosin, HE)
        3.2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3.3 Western-blotting
        3.4 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
    4 图片处理及数据分析
结果
    1 一般资料统计
    2 临床资料
    3 HE染色结果
    4 免疫组化结果
    5 Western-blotting结果
    6 RT-qPCR结果
讨论
    1 HE染色结果与临床资料分析
    2 正常鼻黏膜与鼻息肉中IDO1表达差异分析
    3 EOSNP与NEUNP中IDO1表达差异分析
    4 IDO1在CRSwNP研究中的展望
    5 本实验不足之处
结论
参考文献
Th1/Th17型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主要炎症因子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课题资助情况

(9)IL-5和IL-17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慢性鼻窦炎内在型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介

(10)解剖变异在局限性及弥漫性慢性鼻窦炎中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相关性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慢性鼻窦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硕士攻读期间发表论文及成果
致谢

四、不同手术方法对鼻息肉的影响(摘要)(论文参考文献)

  • [1]婴幼儿颈深部病变压迫引起上气道梗阻的临床研究及误诊分析[J]. 冯爽,秦昊,孙昌志,陈彦球,罗仁忠.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21(08)
  • [2]嗜酸性鼻窦炎的临床特点及其术前预测指标价值分析[D]. 段婷婷. 海南医学院, 2021
  • [3]鼻内翻性乳头状瘤临床特征及鼻内镜术后复发的多因素分析[D]. 张薇.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4]能谱CT平扫定量分析在鉴别鼻内翻乳头状瘤与鼻息肉中的价值[D]. 杨旸曈.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5]鼻内镜下局部应用两种糖皮质激素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术后的疗效观察[D]. 王婷. 桂林医学院, 2021(01)
  • [6]结构异常中鼻甲的不同处理策略对不伴鼻息肉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疗效的影响[D]. 金德燕. 河北北方学院, 2021(01)
  • [7]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鼻内镜微创手术后嗅觉功能转归的观察[D]. 韦文. 汕头大学, 2021
  • [8]IDO1在不同类型的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 何以红. 大理大学, 2021(09)
  • [9]IL-5和IL-17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 谭钰思. 遵义医科大学, 2021(01)
  • [10]解剖变异在局限性及弥漫性慢性鼻窦炎中的相关性研究[D]. 刘磊.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标签:;  ;  ;  

不同手术方式对鼻息肉的影响(摘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