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层电极小罐电脱盐(论文文献综述)
梁文博[1](2003)在《石化企业蒸馏防腐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石化企业的蒸馏防腐是炼油生产的重要课题。蒸馏防腐不仅直接关系蒸馏车间的设备安全运行周期、生产运行周期和产品质量,而且是影响到整个石化企业生产运行平稳、安全、经济的重要因素。 锦西石化分公司南蒸馏车间,防腐水平较为落后。装置原来依据处理大庆油原料设计。逐步过渡为目前以处理高酸值辽河原油为主,并带炼含硫较高的部分进口原油。原料的腐蚀性增强,装置的防腐水平相对较低,与国家和中油集团公司的装置长周期运行要求有较大差距。 本课题基于南蒸馏装置的防腐实际,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进行了以下方面的研究。 (1)研究电脱盐系统的原理及工艺流程,分析原交流电脱盐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原有不足,通过交直流电脱盐技术改造应用,提高电脱盐系统运行指标,增强装置的防腐能力。 (2)在工艺防腐方面,通过应用低温中和缓蚀剂BZH-1、高温缓蚀剂GX-195及在线PH值监测技术,改善了工艺防腐的运行水平,提高了低温防腐能力和工艺防腐的控制状况。 (3)通过十几年耐蚀材质在蒸馏车间的具体应用实践,分析铬钼钢、18-8、316L钢、渗铝钢、SF-5T等材质的材料性能及防腐应用的具体效果,总结确立蒸馏防腐蚀各区域的基本选材原则。 (4)在常压塔顶建立低温腐蚀模拟器,对常顶部位腐蚀采用挂片法,电阻探针法进行在线监测的实验研究,总结在线监测的应用规律。 本论文在上述几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好的进展,在生产中获得良好的实际效果,对同行业企业有很好的借鉴意义。然而,蒸馏防腐的理论研究及工业应用研究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深入研究,还需要更多学者专家进行研究实践。
王枭[2](2020)在《典型常减压装置腐蚀分析及腐蚀预测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原油劣质化和炼化装置大型化的发展趋势,管道和设备腐蚀失效引发的安全问题日益增多,造成的后果越来越严重。因此,腐蚀防护在预防生产事故发生和提高设备安全可靠性方面显得更加重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依据大量的生产数据进行腐蚀预测从而指导现阶段的防腐工作正成为腐蚀研究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本文在中石油某炼化厂常减压装置的腐蚀检查结果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实际,进行了腐蚀分析和腐蚀预测技术研究。首先,研究了常减压装置工艺流程、材质回路和主要腐蚀机理,将设备和管线划分为5个腐蚀回路,并在此基础上展开了基于腐蚀回路的腐蚀分析,并根据腐蚀检查结果确定了两处重点腐蚀部位。其次,根据腐蚀检查结果筛选出两处重点腐蚀部位开展进一步的腐蚀机理研究、腐蚀形貌分析和腐蚀产物垢样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和防腐建议,为重点腐蚀部位设计在线监测布点方案。然后,研究了 BP神经网络、Elman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等人工智能算法的原理和训练过程,总结和归纳出3种算法的适用性、优缺点以及算法设计时应遵循的原则和注意的问题。并通过腐蚀在线监测系统采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了预处理,为腐蚀预测模型建立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撑。最后,通过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Elman神经网络模型和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模型等3个腐蚀速率预测模型达到了腐蚀预测的效果,经过模型训仿真验证和模型对比分析,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模型具有最佳的拟合效果和稳定性,在用于重点腐蚀部位腐蚀预测效果最佳。
孙旭辉[3](2001)在《原油电脱盐脱水装置优化操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系统地论述了原油电脱盐脱水的机理、脱盐器的结构、工艺过程,以及控制方法。并研究了电脱盐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制备了适合科威特西部原油的高效破乳剂,确定了其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和合成配比。 本文深入探讨了脱盐温度、冲洗水浓度、脱盐电压、破乳剂浓度以及混合强度对电脱盐脱水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设计实验,研究和确定了原油电脱盐脱水装置的优化操作工艺条件,并进行了装置运行的稳定性考察。
吉庆林,高鹏,陈自刚,武青[4](2013)在《海上油田电脱分离器结构设计研究》文中认为作为原油净化处理的关键步骤,电脱分离效果的好坏直接决定原油能否达到深加工或销售的要求。对电脱分离器的机理和结构进行了详细分析,并针对海上油田的特殊工况,提出了设计海上油田电脱分离器时应考虑的因素和设计方法。
尹雪宇[5](2015)在《基于渗透汽化膜的海水淡化膜组器的设计与制作》文中指出由于淡水资源的多度开发以及水体污染的日益加重,水资源的缺乏日益严重。海水淡化有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现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海水淡化技术已经被广泛使用,但仍旧存在许多不足,需要新技术的填补。渗透汽化膜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膜技术多被用于有机溶液的分离、脱水等领域。近期研究发现新型的磺化渗透汽化膜对水分子就有较高的通量,并且能处理高浓度盐水,使其有望成为新一代海水淡化膜技术。本论文采用一种高水通量的磺化高分子非对称渗透汽化膜,研制了新型的渗透汽化膜组器装置。该装置使用的是自行研制的新型自支撑板框式膜组器,膜组器采用白刚玉砂轮作为膜下侧支撑材料,不锈钢框架作为固定连接部件。装置的设计过程主要包括:根据温度、真空度和料液浓度对膜通量的影响确定装置的基本工艺条件;使用数学模型对膜上下两侧的温度场变化进行了模拟,使用FLUENT软件对板间距对蒸汽流动阻力的影响进行了模拟,由此确定膜组器中板框尺寸的,以及料液的加热方式;根据砂轮尺寸设计膜组器,并为膜组器的设计配套装置,装置包括料液循环加热系统、真空冷凝系统和检测控制系统;按照设计图纸对装置进行加工组装;对装置进行优化改进,采用流体模拟软件FLUENT对板框中的流场分布进行了模拟优化,并用染色测试法对其进行了验证;最后对改进后的装置进行了运行能力评估,评估结果表明:在处理3.5wt%NaCl盐水时,产水量可达到70 L/d。
汪小霞[6](2006)在《微电子工业洁净厂房的设计探讨》文中提出微电子工业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洁净室设计技术的发展,同时对洁净室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微电子工业洁净厂房的设计是一项综合技术,只有充分了解微电子工业洁净厂房的设计特点,做到设计合理,才能做出优秀的项目。论文以微电子工业洁净厂房的设计为研究内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很大的研究价值。本文研究重点为微电子工业洁净厂房公用设备专业的设计,主要含以下几个方面:1.微电子工业洁净厂房的暖通设计。分析了净化空调系统的三种送风方式的特点,并通过工程实例具体分析了集中送风系统的设计过程。对于高级别的净化厂房,提出了采用布置灵活的FFU送风方式,该方式解决了传统的送风方式不能适应工艺布局和净化等级要求变化的问题。对于局部超高净化区域,提出了采用SMIF微环境控制的新技术,极大降低了造价。对一般空调系统和废气处理也作详细分析。2.微电子工业洁净厂房的给排水设计。提出了给排水设计的内容和应注意的问题。重点研究了纯水的制备和输送原理及方法,对纯水制备采用的离子交换技术、反渗透技术、EDI技术及其特点等进行了详细分析。针对某电子网板公司HDTV/SDTV平板荫罩项目进行了洁净厂房的给排水设计。3.电子工业洁净厂房的气体动力设计。研究了气体动力设计的主要内容及方法,分析了洁净压缩空气系统的结构原理,提出了气体动力设计要根据工艺要求选配合适的过滤器和干燥装置。针对某电子网板公司HDTV/SDTV平板荫罩项目,进行了洁净厂房的气体动力设计.
二、二层电极小罐电脱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二层电极小罐电脱盐(论文提纲范文)
(1)石化企业蒸馏防腐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蒸馏装置工艺设备腐蚀情况简介 |
1.3 国内外蒸馏防腐研究现状综述 |
1.4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蒸馏腐蚀与防腐的基本机理 |
2.1 氯化物及低温腐蚀 |
2.2 硫化物腐蚀与防腐 |
2.3 环烷酸腐蚀与防腐措施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蒸馏脱盐与改造 |
3.1 一脱四注及运行效果 |
3.2 南蒸馏装置电脱盐设备及运行 |
3.3 电脱盐交直流技术改造与应用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蒸馏装置的工艺防腐 |
4.1 蒸馏工艺防腐的不足 |
4.2 BZH-1型中和缓蚀剂试验 |
4.3 高温缓蚀剂的试验应用 |
4.4 PH值在线监测仪的应用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耐蚀钢选材与应用 |
5.1 耐蚀材质的选择 |
5.2 铬钼钢及其应用 |
5.3 奥氏体不锈钢及其应用 |
5.4 渗铝钢及其应用 |
5.5 SF-5T阀门的应用 |
5.6 机泵过流部件的耐蚀材质应用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低温部位腐蚀在线监测研究 |
6.1 蒸馏装置低温腐蚀情况及监测模拟器 |
6.2 腐蚀监测试验与结果 |
6.3 监测结果综述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典型常减压装置腐蚀分析及腐蚀预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与缩写说明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常减压装置腐蚀监测现状 |
1.2.2 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腐蚀预测分析现状 |
1.3 课题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二章 基于腐蚀回路的常减压装置腐蚀分析 |
2.1 装置分析与回路划分 |
2.1.1 腐蚀检查概况 |
2.1.2 工艺流程简述 |
2.1.3 材质分析 |
2.1.4 腐蚀回路划分 |
2.2 回路机理及典型腐蚀形貌分析 |
2.2.1 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 |
2.2.2 H_2S-HCl-H_2O腐蚀 |
2.2.3 高温硫腐蚀 |
2.2.4 环烷酸腐蚀 |
2.2.5 烟气露点腐蚀 |
2.2.6 循环水腐蚀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重点腐蚀部位分析与在线监测方案设计 |
3.1 重点腐蚀部位分析 |
3.1.1 重点腐蚀部位 |
3.1.2 腐蚀问题分析 |
3.1.3 重点腐蚀部位防腐建议 |
3.2 基于在线监测的探针布点方案 |
3.2.1 探针与变送器选择 |
3.2.2 在线腐蚀探针布点方案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面向腐蚀速率的预测模型算法研究 |
4.1 神经网络 |
4.1.1 神经元 |
4.1.2 感知机与多层网络 |
4.2 BP神经网络 |
4.2.1 BP网络结构 |
4.2.2 BP网络学习过程 |
4.3 Elman神经网络 |
4.3.1 Elman神经网络结构 |
4.3.2 Elman网络学习过程 |
4.4 遗传算法 |
4.4.1 遗传算法原理 |
4.4.2 遗传算法运算过程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腐蚀速率预测 |
5.1 数据集描述及预处理 |
5.2 基于BP神经网络的腐蚀速率预测模型 |
5.2.1 算法流程 |
5.2.2 仿真验证与结果分析 |
5.3 基于Elman神经网络的腐蚀速率预测模型 |
5.3.1 算法流程 |
5.3.2 仿真验证与结果分析 |
5.4 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腐蚀速率预测模型 |
5.4.1 算法流程 |
5.4.2 仿真验证与结果分析 |
5.5 模型对比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及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作者及导师简介 |
附件 |
(3)原油电脱盐脱水装置优化操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T |
第1章 引言 |
1.1 原油脱盐脱水的意义 |
1.2 本文的目的及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 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原油脱盐的历史 |
2.2 电脱盐的原理 |
2.2.1 油水乳化液的形成 |
2.2.2 原油脱水理论 |
2.2.3 化学破乳 |
2.2.3.1 原油破乳剂发展概况 |
2.2.3.2 选择原油破乳剂的基本要求 |
2.2.3.3 破乳剂的研究开发方向 |
2.2.4 电破乳-电场中水滴聚结机理 |
2.2.5 电场中水滴聚结的定量关系 |
2.3 电脱盐技术概况 |
2.3.1 国外原油电脱盐基本概况 |
2.3.2 国内原油电脱盐基本概况 |
2.3.3 国内外主要电脱盐装置生产厂家及技术水平 |
2.4 电脱盐技术与设备的研究方向 |
第3章 确定工艺参数范围的理论分析 |
3.1 温度 |
3.2 破乳剂类型及用量 |
3.3 洗涤水(亦称冲洗水)用量 |
3.4 混合强度 |
3.5 操作压力 |
3.6 电场强度 |
3.7 停留时间 |
第4章 破乳剂的制备与评选 |
4.1 破乳剂合成实验 |
4.2 破乳剂的评选实验 |
4.3 破乳剂中环氧丙烷比例对原油破乳脱盐的影响 |
4.4 破乳剂的亲油亲水性对原油脱盐的影响 |
4.5 实验结果的破乳机理模型解释 |
4.6 破乳剂浓度与脱盐率的关系 |
第5章 装置的优化操作研究 |
5.1 工艺流程 |
5.1.1 集油站工艺流程简图 |
5.1.2 电脱盐装置工艺流程描述 |
5.1.3 主要设备及设备参数 |
5.1.3.1 脱盐器 |
5.1.3.2 原油进料泵 |
5.1.3.3 脱盐预热器 |
5.1.3.4 脱盐加热炉 |
5.1.3.5 注水换热器 |
5.1.3.6 注水循环水泵 |
5.2 工艺参数的控制方案 |
5.2.1 脱盐进料量的控制 |
5.2.2 脱盐温度控制 |
5.2.3 电脱盐压力控制 |
5.2.4 注水流量控制 |
5.2.5 混合强度控制 |
5.2.6 电脱盐油水界位控制 |
5.2.7 破乳剂用量调节 |
5.2.8 电场强度调节 |
5.3 检测方法 |
5.3.1 原油中水和沉淀物的测定方法 |
5.3.2 原油中盐含量的测定 |
5.4 正交设计实验 |
5.4.1 正交实验及结果 |
5.4.2 温度影响 |
第6章 优化结果与讨论 |
6.1 工艺参数的对比 |
6.2 脱盐效果的对比 |
6.2.1 工艺条件优化后运行稳定性考察 |
6.2.2 优化前后脱盐效果的对比 |
第7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符号说明 |
致谢 |
附录一 |
附录二 |
(4)海上油田电脱分离器结构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电脱分离理论基础[1-2] |
1.1 水滴极化 |
1.2 大水滴的形成与沉降 |
2 常见电脱分离器简介[3-4] |
2.1 常规交流电脱分离器 |
2.2 常规交直流电脱分离器 |
2.3 常规鼠笼式平流电脱分离器 |
2.4 高速原油电脱分离器 |
3 海上电脱分离器结构设计研究 |
3.1 电场及电极板的结构 |
3.1.1 电场型式分析 |
3.1.2 电场强度分析 |
3.1.3 电极板结构 |
3.2 油水界面的控制 |
3.3 进料位置 |
3.4 罐体尺寸设计 |
4 结论 |
(5)基于渗透汽化膜的海水淡化膜组器的设计与制作(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海水淡化产业 |
1.1.1 我国的水资源现状 |
1.1.2 海水资源的优势 |
1.1.3 海水淡化产业的发展 |
1.2 现有海水淡化方法 |
1.2.1 多级闪蒸(MSF)技术 |
1.2.2 反渗透(RO)膜技术 |
1.2.3 低温多效蒸馏(LT-MED)技术 |
1.2.4 现行海水淡化技术纯在的主要问题 |
1.3 渗透汽化膜技术 |
1.3.1 渗透汽化膜原理 |
1.3.2 渗透汽化膜技术的应用 |
1.3.3 渗透汽化膜在海水淡化方向的新进展 |
1.4 渗透汽化膜组器的种类 |
1.4.1 平面板框式膜组器 |
1.4.2 卷式膜组器 |
1.4.3 管式膜组器 |
1.4.4 中空纤维式膜组器 |
1.6 本论文选题的意义,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
第二章:装置操作参数以及工艺流程的确定 |
2.1 简介 |
2.2 渗透汽化膜性能评估 |
2.2.1 实验部分 |
2.2.2 膜通量随温度变化的测试结果 |
2.2.3 膜通量随浓度变化的测试结果 |
2.2.4 膜通量随真空度变化的测试结果 |
2.3 膜上下侧的温度变化的模拟计算 |
2.3.1 原理 |
2.3.2 计算过程以及结果 |
2.4 膜间距对蒸汽流动阻力影响的CFD模拟 |
2.4.1 原理及FLUENT软件简介 |
2.4.2 模拟过程 |
2.4.3 模拟结果及分析 |
2.5 基本工艺参数的确定 |
2.5 小结 |
第三章 渗透汽化装置的设计 |
3.1 膜组器的设计思路以及选材 |
3.1.1 膜组器设计思路 |
3.1.2 膜组器的材料选择 |
3.2 膜组器的设计方案 |
3.3 真空罩的设计以及压力校核 |
3.3.1 真空罩外压校核 |
3.3.2 真空罩上盖压力校核 |
3.4 装置系统的工艺流程 |
3.5 装置中各部件选择及计算 |
3.5.1 真空泵的选择 |
3.5.2 换热器的选择 |
3.5.3 冷凝罐的外压校核 |
3.5.4 装置电路控制柜 |
3.6 装置的整体布局及组装 |
3.7 小结 |
第四章:装置改进部分 |
4.1 板框中的流体的CFD模拟结果分析 |
4.2 板框中流体流动的改进 |
4.3 装置中板框间距对蒸汽流动影响的测试 |
4.4 小结 |
第五章:装置运行报告 |
5.1 装置测试方法 |
5.1.1 装置使用前的准备 |
5.1.2 测试以及数据读取 |
5.2 运行报告及分析 |
5.2.1 单板框装置的运行报告 |
5.2.2 单板框装置进口流速测试报告 |
5.2.4 多板框装置不同料液浓度下的通量测试 |
5.2.4 多板框装置不同真空度下的通量测试 |
5.3 装置性能评估 |
5.3.1 现阶段测试样机性能评估 |
5.3.2 装置的缺点以及改进方向 |
5.4 小结 |
第六章: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附件 |
(6)微电子工业洁净厂房的设计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洁净技术在国外的发展 |
1.2.2 我国洁净技术的发展 |
1.2.3 当前微电子工业的洁净技术的进展 |
1.3 论文主要内容 |
第二章 微电子工业洁净厂房设计概述 |
2.1 微电子工业洁净厂房组成 |
2.2 洁净厂房设计的特点 |
2.3 微电子工业洁净厂房总体设计的方法 |
第三章 微电子工业洁净厂房的暖通设计 |
3.1 工程背景及设计要求 |
3.2 净化空调系统设计 |
3.2.1 净化空调系统设计特点 |
3.2.2 净化空调系统技术 |
3.2.3 净化空调系统设计 |
3.2.4 空气处理过程的计算和空调箱参数的确定 |
3.3 暖通专业其他系统的设计 |
3.4 小结 |
第四章 微电子工业洁净厂房的给排水设计 |
4.1 给排水设计的主要内容及应注意的问题 |
4.2 纯水的制备和输送 |
4.3 洁净厂房给排水工程设计 |
4.4 小结 |
第五章 微电子工业洁净厂房的气体动力设计 |
5.1 气体动力设计的主要内容 |
5.2 洁净压缩空气系统 |
5.3 洁净厂房气体动力工程设计 |
5.4 小结 |
第六章 结束语 |
致谢 |
作者在硕士研究生阶段发表的论文 |
参考文献 |
四、二层电极小罐电脱盐(论文参考文献)
- [1]石化企业蒸馏防腐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D]. 梁文博. 大连理工大学, 2003(02)
- [2]典型常减压装置腐蚀分析及腐蚀预测技术研究[D]. 王枭. 北京化工大学, 2020(02)
- [3]原油电脱盐脱水装置优化操作研究[D]. 孙旭辉. 北京化工大学, 2001(02)
- [4]海上油田电脱分离器结构设计研究[J]. 吉庆林,高鹏,陈自刚,武青. 过滤与分离, 2013(02)
- [5]基于渗透汽化膜的海水淡化膜组器的设计与制作[D]. 尹雪宇. 北京化工大学, 2015(02)
- [6]微电子工业洁净厂房的设计探讨[D]. 汪小霞. 东南大学, 2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