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肥增产效果及应用技术

磷肥增产效果及应用技术

一、磷肥的增产作用和施用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朱建强,张国森,马静,闫光荣,张燕,马维成,吴建军[1](2021)在《氮磷钾对戈壁温室基质栽培番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文中认为对戈壁生态农业蔬菜施肥量过高、品质下降等问题,采用"3414"试验设计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戈壁温室番茄基质栽培氮(N)、磷(P)、钾(K)对番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茄基质栽培,施氮可提高产量22.62%~43.98%,施磷增产率12.08%~17.15%,施钾番茄产量-3.11%~3.02%。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番茄果实中Vc、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的含量先增加后下降;随着磷肥施用量的增加,番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先增加后下降,Vc的含量逐渐下降;随着钾肥用量的增加,番茄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呈增加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先减小后增大,Vc的含量先增加后减少。

赵丽芳,袁亮,张水勤,赵秉强,林治安,李燕婷[2](2021)在《锌与磷肥不同混合方式对玉米产量及磷、锌利用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研究锌与磷肥以不同混合方式施用对玉米干物质量、籽粒产量及磷、锌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锌与磷肥科学配伍及新型含锌磷肥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七水硫酸锌(Zn)按0.5%和5%(W/W)的添加量与磷肥(P)分别进行物理混合(P+Zn)和反应混合(PZn),制备含锌磷肥试验产品:P+Zn0.5、P+Zn5、PZn0.5和PZn5。采用玉米土柱栽培试验,设置8个处理,包括分别施用以上4种含锌磷肥(P+Zn0.5、P+Zn5、PZn0.5和PZn5)、普通磷肥(P)和硫酸锌(Zn0.5、Zn5),以不施肥为对照(CK)。所有肥料均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土柱0—30 cm土层。玉米成熟后,收获、考种,测定玉米植株不同部位(茎秆、叶片、苞叶、穗轴、籽粒)干物质量、磷和锌含量,以及采集0—30、30—60、60—90 cm土层土壤速效磷和有效锌含量。【结果】1)与普通磷肥相比,锌与磷肥混合处理玉米地上部干物质量和籽粒产量分别平均提高了15.18%、7.70%,反应混合(PZn)效果优于物理混合(P+Zn),PZn主要通过增加穗粒数实现增产,锌肥低添加量PZn0.5增产效果显着优于高添加量PZn5。2)与普通磷肥相比,PZn0.5处理玉米地上部和籽粒磷吸收量分别提高了8.40%和16.67%,磷肥表观利用率提高了5.03个百分点,磷肥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分别提高了41.91%和11.64%;与PZn5相比,PZn0.5的磷肥表观利用率提高4.78个百分点,磷肥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分别提高了14.57%和3.58%(P<0.05)。3)与普通磷肥相比,施用PZn肥玉米籽粒锌累积量平均提高了21.90%(P<0.05);与P+Zn肥相比,施用PZn肥玉米地上部锌累积量平均提高了25.70%,锌肥利用率平均提高了7.83个百分点(P<0.05)。【结论】锌与磷肥混合后施用能够增加玉米干物质量和籽粒产量,其中反应混合方式在提高玉米对磷、锌的吸收量和磷、锌肥利用率以及提高土壤速效磷、有效锌含量等方面的效果优于物理混合,且以硫酸锌0.5%添加量与磷肥反应混合效果最佳。

马力,吴俊江,王金生,蒲国锋,刘庆莉[3](2021)在《根瘤菌介入大豆大垄栽培施肥模型与经济效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实现大豆高产高效优化栽培的重要前提是合理配比施肥,根瘤菌介入栽培技术可以促进生育进程和产量提高,大豆中结合二者的效果阐述还较少。文中试图探讨根瘤菌介入条件下的大垄栽培大豆的施肥模型并作技术分析,为大豆高产高效栽培及经济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大垄栽培模式,利用DPS系统进行数据分析,建立回归方程获得最优施肥方式,然后利用拟合度检验并确立模型。结果表明,研究数据能够建立因变量(施肥)与自变量(产量)的三元二次方程。在氮肥为2.5元/kg,磷酸二铵4.2元/kg,硫酸钾4.8元/kg,大豆3.6元/kg的条件下各个因素组合最佳施肥量为:氮肥104.15 kg/hm2,磷酸二铵125.85 kg/hm2,硫酸钾75.36 kg/hm2,可得效益7 560.78元/hm2。利用数据得到的单因素效应方程结果表明氮肥的增产效应>钾肥的增产效应>磷肥的增产效应,施肥量与生产量两个因素呈现出报酬递减关系。减产率由高到低的因素是氮肥、钾肥和磷肥。利用构建的双因子互作素效应方程可知:(1) NP互作效应的最佳施肥量为氮肥103.87 kg/hm2,磷酸二铵328.00 kg/hm2,效益为9 092.74元/hm2。(2) NK互作效应的最佳施肥量为氮肥143.00 kg/hm2,硫酸钾0 kg/hm2,效益为8 427.12元/hm2。(3)PK互作效应的最佳施肥量为氮肥0 kg/hm2,硫酸钾0 kg/hm2,效益为8 140.33元/hm2。NP交互作用增产效应最强,NK的交互作用最弱,PK的交互作用居中。

王飞,刘彩玲,何春梅,李清华,刘玉洁,黄毅斌[4](2021)在《适宜磷、钾肥配比及稻秆半量还田提高紫云英产量与养分截获》文中提出紫云英为南方稻区最主要的冬季绿肥作物。在紫云英生育期筛选磷、钾肥适宜配比,明确稻秆还田替代钾肥效果,可为福建稻区紫云英高效栽培与水稻化肥减施提供依据。田间条件下,磷肥(P2O5)设0、15、30 kg·hm-23个水平,钾肥(K2O)设0、15、30 kg·hm-2以及稻秆半量还田替代4个水平,二者完全组合共12个处理,主要测定紫云英盛花期农艺性状、产量、养分含量及截获量。结果表明,与不施磷、钾肥处理(CK)相比,磷、钾肥不同配比的紫云英株高、茎粗、株数、总分枝数最大增幅分别为6.2%、5.9%、8.1%、6.5%,紫云英鲜草产量与干草产量分别增幅1.3%~12.8%与1.4%~15.1%,其中30 kg·hm-2磷肥与15 kg·hm-2钾肥配比,紫云英干草产量最高。30 kg·hm-2磷肥与30 kg·hm-2钾肥配比,氮、磷、钾养分截获总量最高,分别比CK提高19.2%、18.8%、25.9%,差异均显着。稻秆半量还田的紫云英增产与氮、磷、钾养分截获效果与15~30 kg·hm-2钾肥用量基本相当。磷、钾肥配施可改善紫云英生长性状并提高生物量和养分截获量,稻秆半量还田能够替代紫云英生育期钾肥施用量。综合产量、养分截获与化肥减施节本因素,福建稻区紫云英以15 kg·hm-2磷肥配施15 kg·hm-2钾肥(或稻秆半量还田替代钾肥)为较优配比。

李梦月,胡田田,崔晓路,罗利华,陈绍民[5](2021)在《基于Meta分析的关中平原冬小麦-夏玉米施氮/磷增产效应研究》文中提出为明确施用氮肥和磷肥对关中平原冬小麦/夏玉米产量的影响及其控制因素,以公开发表的试验数据为基础,采用Meta分析法定量分析了施氮及施磷条件下,试验年份、作物品种、生育期降水量、种植密度、施氮量、灌水量、土壤质地、施磷量以及施磷比例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就试验年份来讲,2007年以后施氮的增产效果更为稳定,这可能与品种更替和农艺措施的变迁有关。与不施氮处理相比,施氮处理夏玉米品种为郑单958、生育期降水量≥350 mm、种植密度≥60000株·hm-2、灌水量≥75 mm、土壤质地为粘壤土、施氮量为151~210 kg·hm-2时,夏玉米增产率最大,分别为36.92%、34.00%、18.19%、42.37%、67.88%、47.96%。施氮能够显着增加冬小麦产量,冬小麦品种为小偃22,生育期降水>230 mm,灌水量为46~75 mm,土壤质地为粉砂质粘壤土、施氮量为90~150 kg·hm-2时施氮的增产率最大,分别为77.91%、79.63%、75.94%、52.06%、69.27%。施磷总量为90~150 kg·hm-2、夏玉米、冬小麦施磷比例为0∶1时(磷肥全部施于小麦季),冬小麦、夏玉米单季及轮作体系总产量均表现出最佳的增产效果。施氮量、灌水量、施磷量、施磷比例、作物品种、种植密度以及土壤质地是影响施肥增产效果的主要因素,分别控制在上述范围时可使施肥的增产效果得到充分发挥,这可作为关中平原氮/磷肥合理施用的依据。

刘广才,马彦,姚雪竹,于涛,袁容敏,许德蓉[6](2021)在《陇中沿黄灌区胡麻宽幅匀播条件下肥料适宜用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陇中沿黄灌区胡麻宽幅匀播条件下的肥料适宜用量。结果表明:氮磷钾配施可使宽幅匀播胡麻显着增产,增产的原因主要是增加胡麻单株分枝数和单株果数,提高单株产量。随着氮、磷、钾施用量分别由75.0 kg·hm-2、37.5 kg·hm-2和22.5 kg·hm-2增加到225.0 kg·hm-2、112.5 kg·hm-2和67.5 kg·hm-2,宽幅匀播胡麻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分别由35.3%、26.6%和21.4%降低到15.8%、11.1%和9.5%;氮、磷、钾肥料农学效率分别由9.4 kg·kg-1、21.3 kg·kg-1、7.9 kg·kg-1降低到4.1 kg·kg-1、9.0 kg·kg-1、3.6 kg·kg-1。在N 150、P2O5 75和K2O45 kg·hm-2施肥水平下,有利于实现胡麻高产(3 003 kg·hm-2),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分别为:28.3%、17.0%和16.5%,氮、磷、钾肥料农学效率分别为7.5 kg·kg-1、13.5 kg·kg-1和5.9 kg·kg-1。宽幅匀播胡麻氮、磷、钾缺素区相对产量分别为62.0%、66.2%和91.1%,氮、磷、钾施肥依从度分别为38.0%、33.8%和8.9%,表明该区域缺氮、少磷、钾丰富,磷、氮养分是限制宽幅匀播胡麻生产的最主要因子。该区域宽幅匀播胡麻氮(N)、磷(P2O5)、钾(K2O)最佳施肥量分别158.8 kg·hm-2、85.0 kg·hm-2和44.4 kg·hm-2,N∶P2O5∶K2O=1∶0.54∶0.28。

马悦,田怡,于杰,王浩琳,李永华,李超,党海燕,牟文燕,黄宁,邱炜红,石美,王朝辉,何刚[7](2021)在《北方麦区土壤有效磷阈值及小麦产量、籽粒氮磷钾含量对监控施肥的响应》文中指出【目的】分析我国北方麦区不同土壤有效磷水平下,监控施肥后小麦籽粒产量与养分吸收利用变化,为保证减施磷肥后小麦的丰产、优质、绿色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8—2020年在我国北方麦区49个地点进行了田间试验。所有试验均设农户施肥(FF)、监控施肥(RF)和监控无磷(RF-P) 3个处理,监控施肥的磷(P2O5)肥用量较农户施肥平均减少60 kg/hm2,相当于减少了46%。在小麦成熟期调查了土壤不同磷素水平下,小麦产量、产量构成、籽粒氮磷钾含量,并计算了磷素养分吸收利用率;在小麦收获期,采样测定土壤有效氮磷钾含量。【结果】当土壤有效磷<15 mg/kg时,小麦产量最低,为5155 kg/hm2;当土壤有效磷在25~30mg/kg时,产量达到最高,为7217 kg/hm2;有效磷过高并不能持续提高小麦产量,反而因穗数、千粒重低导致产量降低。土壤有效磷<15、15~20、20~25、25~30和>30 mg/kg时,监控施肥处理小麦产量与农户施肥处理相比差异虽然未达显着水平,但小麦的磷肥吸收效率与磷肥偏生产力平均分别为1.03和104.7 kg/kg,分别较农户处理显着提高了119.6%和112.2%,籽粒氮磷钾含量与农户施肥处理相比无显着差异。当土壤有效磷<15mg/kg,或速效钾达171和200 mg/kg、有效磷为15~20和>30 mg/kg时,不施磷肥小麦显着减产;但土壤速效钾为147和158 mg/kg、有效磷在20~25和25~30 mg/kg时,不施磷肥不减产。土壤有效磷含量越高,小麦籽粒平均氮含量越低、磷含量越高,籽粒平均钾含量在有效磷为20~25 mg/kg时达到最高。【结论】在北方麦区,过高的土壤有效磷含量有降低小麦氮素营养的风险,适当降低磷肥用量在保证产量的同时,还可大幅提高磷肥的利用率。土壤有效磷维持在20~30 mg/kg时,减施或不施磷肥依然可以实现小麦高产,但若速效钾>170mg/kg时不施磷肥小麦有减产风险。因此,应基于对小麦目标产量、籽粒养分含量和土壤有效磷钾的监控,确定合理的磷肥用量,实现北方麦区化肥减施,小麦稳产提质增效和绿色生产。

曹凯,斯林林,徐静,张贤,王建红[8](2021)在《紫云英-水稻轮作不同肥料配施对生土碳氮和磷肥利用率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采用盆栽试验研究紫云英-水稻轮作下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水稻产量、生土碳氮和磷肥农学利用率的影响。试验设置2水平腐植酸用量(H1:0 g·kg-1和H2:20 g·kg-1)、2水平氮肥用量(N1:0 g·kg-1和N2:0.5 g·kg-1)、4水平磷肥用量(P1:0 g·kg-1,P2:0.30 g·kg-1,P3:0.55 g·kg-1和P4:0.80 g·kg-1),共16个处理,分析不同腐植酸、氮肥和磷肥用量对水稻产量、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氮、铵态氮、硝态氮和磷肥农学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处理相比,单施氮肥处理的水稻产量显着下降64%。施用腐植酸、氮肥和磷肥均可显着促进水稻增产,但显着降低了微生物量氮含量。可溶性有机碳含量仅受氮肥影响,且存在极显着负相关关系。施用氮肥和磷肥可显着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和铵态氮含量,但施用腐植酸有相反的效果。施用腐植酸显着降低了磷肥的农学利用率,H1N2P3处理磷肥的农学利用率较其他处理显着提高72%~1 700%。相关分析表明,水稻产量可作为生土微生物量氮和硝态氮变化的指示指标。

李圆宾,王舒华,徐璐瑶,焦加国,李辉信[9](2021)在《中美肥料施用及产出效益对比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化肥为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盲目、过量施用化肥也带来一系列生态与环境问题。基于文献资料查询,系统分析了40年来中美两国在化肥施用量、化肥利用效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中国单位面积耕地化肥施用量增长迅速,2015年较1978年增长了406%,达到峰值446 kg/hm2,接近国际公认化肥施用量上限的2倍;而美国单位面积耕地化肥施用量呈现缓慢增加的趋势,2012年较1978年仅增长了38%,达到142 kg/hm2。中国小麦、玉米和水稻的化肥施用强度分别为美国的1.92、1.04和0.97倍,而化肥产出率仅为美国的84.2%、57.3%和82.5%。中国化肥施用量大且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化肥施用政策起步较晚且体系不完整,施肥技术水平较低,尤其是在农业新技术的应用方面较为薄弱。今后应结合中国具体情况出台相关政策,加快技术研发与应用,形成科学施肥体系,以最大程度达到减肥增效的目的。

白翠华,周昌敏,王祥和,罗东林,朱陆伟,姚丽贤[10](2021)在《荔枝滴施钾氮肥适宜比例及不同方式施肥效果的比较》文中研究指明探讨了2013~2018年以不同比例滴施钾氮肥(K2O/N 0.6~1.2,分别简写为滴施NK0.6、NK0.8、NK1.0和NK1.2)及以不同方式施用等量氮磷钾肥(包括氮钾肥滴施而磷肥土施、氮磷钾肥均滴施及氮磷钾肥均土施,K2O/N均为1.0)对砖红壤中荔枝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2015和2017年分别受到强台风及控梢不当的影响,剔除这两年产量数据后,其他3年以滴施NK1.0处理平均产量最高且稳产性最好。降低或提高钾氮肥滴施比例均降低产量,而且稳产性变差;果实颜色以滴施NK0.8处理最为鲜亮;随滴施钾氮肥比例提高,果实糖酸比、总游离氨基酸、风味氨基酸和γ-氨基丁酸含量下降,果皮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或先降低后提高;荔枝叶斑病发病率呈现随滴施钾氮肥比例提高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以滴施NK1.0处理的叶斑病发病率最低;处理间的虫害发生则缺乏规律。整体而言,钾氮肥滴施比例对荔枝果实品质、风味和病害发生的影响大于施肥方式的影响。推荐在质地为粘土的砖红壤,以1∶1的比例滴施钾氮肥,配合滴施钙、镁和硼肥及土施磷肥,可获得最高产量且稳产性最好,果实品质、风味和耐贮性也较好。

二、磷肥的增产作用和施用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磷肥的增产作用和施用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氮磷钾对戈壁温室基质栽培番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材料
    (二)试验设计
    (三)测定项目与方法
        1.品质测定。
        2.产量测定。
    (四)数据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一)不同氮磷钾肥用量对品质的影响
        1.不同氮肥用量对品质的影响。
        2.不同磷肥用量对品质的影响。
        3.不同钾肥处理对番茄品质的影响。
    (二)不同施肥处理对番茄产量的影响
        1.氮肥的增产效应和最大氮肥施用量。
        2.磷肥的增产效应和最大磷肥施用量。
        3.番茄的钾肥效应和最大施肥量
        4.番茄的氮、磷和钾肥综合效应和最大施肥量。
    (三)番茄的相对产量和基质养分丰缺状况
三、讨论与结论
    (一)戈壁温室基质栽培番茄产量
    (二)戈壁温室基质栽培番茄的推荐施氮量
    (三)戈壁温室基质栽培番茄的推荐施磷量
    (四)戈壁温室基质栽培番茄的推荐施钾量

(3)根瘤菌介入大豆大垄栽培施肥模型与经济效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供试品种
        1.1.2 供试根瘤菌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设计
        1.2.2 拌种方法
    1.3 数据采集和测定
    1.4 数据处理及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施肥处理产量效应分析
    2.2 施肥与产量数学模型的建立与检验
    2.3 模型效益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4)适宜磷、钾肥配比及稻秆半量还田提高紫云英产量与养分截获(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1.3.1 植株农艺性状调查
        1.3.2 土壤与植株样品测试
        1.3.3 肥料农学效率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磷、钾肥不同配比对紫云英盛花期植株生长性状的影响
    2.2 磷、钾肥不同配比对紫云英盛花期植株产量的影响
    2.3 磷、钾肥不同配比对紫云英盛花期氮、磷、钾养分含量的影响
    2.4 磷、钾肥不同配比对紫云英盛花期植株养分截获总量的影响
3 讨论
    3.1 磷、钾肥配施对紫云英产量及养分截获总量的影响
    3.2 稻秆还田替代钾肥效果
4 结论

(5)基于Meta分析的关中平原冬小麦-夏玉米施氮/磷增产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1.2 数据分类
    1.3 Meta分析
        1.3.1 标准差计算
        1.3.2 效应量计算与整合
        1.3.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夏玉米施氮增产效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2.1.1 试验年份
        2.1.2 生育期降水量及灌水量
        2.1.3 田间管理措施
        2.1.4 土壤质地
    2.2 施氮对冬小麦产量效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2.2.1 生育期降水量及灌水量
        2.2.2 田间管理措施
        2.2.3 土壤质地
    2.3 施磷对夏玉米-冬小麦轮作体系产量效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2.3.1 施磷量对夏玉米-冬小麦施磷增产效应的影响
        2.3.2 施磷比例对夏玉米-冬小麦施磷增产效应的影响
3 讨论
    3.1 试验年份对夏玉米施氮增产效应的影响
    3.2 种植密度对夏玉米施氮增产效应的影响
    3.3 生育期降水量对夏玉米-冬小麦施氮增产效应的影响
    3.4 施氮量对夏玉米-冬小麦施氮增产效应的影响
    3.5 灌水量对夏玉米-冬小麦施氮增产效应的影响
    3.6 施磷量及施磷比例对夏玉米-冬小麦施磷增产效应的影响
4 结论

(6)陇中沿黄灌区胡麻宽幅匀播条件下肥料适宜用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项目及数据分析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施肥对宽幅匀播胡麻农艺性状的影响
    2.2 施肥对宽幅匀播胡麻产量的影响
    2.3 不同施肥量对宽幅匀播胡麻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2.4 不同施肥量对宽幅匀播胡麻肥料农学利用率的影响
    2.5 宽幅匀播胡麻缺素区相对产量和施肥依从度
    2.6 宽幅匀播胡麻最佳施肥量和最高产量施肥量
3 讨论
4 结论

(8)紫云英-水稻轮作不同肥料配施对生土碳氮和磷肥利用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处理设计
    1.3 测定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
    2.2 土壤碳氮
    2.3 水稻产量和土壤碳氮的变异
    2.4 土壤碳氮与水稻产量的相关性
    2.5 磷肥农学利用率
3 小结与讨论

(9)中美肥料施用及产出效益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1.2 参数计算
    1.3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中美化肥施用量和单位面积耕地施用量比较分析
        2.1.1 中美化肥施用总量和单位面积耕地施用量比较分析
        2.1.2 中美氮、磷、钾肥料施用量比较分析
        2.1.3 中美氮、磷、钾施用比例比较分析
    2.2 中美主要粮食作物化肥产出率比较分析
        2.2.1 小麦
        2.2.2 玉米
        2.2.3 水稻
    2.3 中美有机肥施用比较分析
3 讨论
    3.1 中国化肥施用量大、利用率低
    3.2 中国化肥施用量大、效率低的原因分析
        3.2.1 化肥施用技术水平低
        3.2.2 化肥施用政策起步晚,管理机制不完善
4 结论

(10)荔枝滴施钾氮肥适宜比例及不同方式施肥效果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品种
    1.2 供试土壤
    1.3 试验设计
    1.4 滴灌系统
    1.5 供试肥料
    1.6 调查测定项目与方法
    1.7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果实产量
    2.2 果实品质
        2.2.1 果色
        2.2.2 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含量及糖酸比
        2.2.3 游离氨基酸
    2.3 贮藏性
    2.4 荔枝病虫害发生
3 结论

四、磷肥的增产作用和施用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氮磷钾对戈壁温室基质栽培番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朱建强,张国森,马静,闫光荣,张燕,马维成,吴建军. 甘肃农业, 2021(12)
  • [2]锌与磷肥不同混合方式对玉米产量及磷、锌利用的影响[J]. 赵丽芳,袁亮,张水勤,赵秉强,林治安,李燕婷.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1(12)
  • [3]根瘤菌介入大豆大垄栽培施肥模型与经济效益分析[J]. 马力,吴俊江,王金生,蒲国锋,刘庆莉. 大豆科技, 2021
  • [4]适宜磷、钾肥配比及稻秆半量还田提高紫云英产量与养分截获[J]. 王飞,刘彩玲,何春梅,李清华,刘玉洁,黄毅斌. 草业学报, 2021(12)
  • [5]基于Meta分析的关中平原冬小麦-夏玉米施氮/磷增产效应研究[J]. 李梦月,胡田田,崔晓路,罗利华,陈绍民.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1(06)
  • [6]陇中沿黄灌区胡麻宽幅匀播条件下肥料适宜用量研究[J]. 刘广才,马彦,姚雪竹,于涛,袁容敏,许德蓉. 土壤与作物, 2021(04)
  • [7]北方麦区土壤有效磷阈值及小麦产量、籽粒氮磷钾含量对监控施肥的响应[J]. 马悦,田怡,于杰,王浩琳,李永华,李超,党海燕,牟文燕,黄宁,邱炜红,石美,王朝辉,何刚.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1(10)
  • [8]紫云英-水稻轮作不同肥料配施对生土碳氮和磷肥利用率的影响[J]. 曹凯,斯林林,徐静,张贤,王建红. 浙江农业科学, 2021
  • [9]中美肥料施用及产出效益对比分析[J]. 李圆宾,王舒华,徐璐瑶,焦加国,李辉信.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1(05)
  • [10]荔枝滴施钾氮肥适宜比例及不同方式施肥效果的比较[J]. 白翠华,周昌敏,王祥和,罗东林,朱陆伟,姚丽贤.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1(05)

标签:;  ;  ;  ;  ;  

磷肥增产效果及应用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