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喜几悲——第46届欧共体峰会回顾

几喜几悲——第46届欧共体峰会回顾

一、几家欢乐几家愁——欧共体第46届首脑会议评述(论文文献综述)

刘天鸣[1](1992)在《几家欢乐几家愁——欧共体第46届首脑会议评述》文中研究说明 于1991年12月9日在荷兰边陲小镇马斯特里赫特召开的第46届欧共体首脑会议已经降下了帷幕。经过三十多个小时激烈的讨价还价,各成员国终于在最后关头达成了协议,签订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经济和货币联盟条约、政治联盟条约以及社会政策协议。这是欧共体继关税同盟、共同农业政策、欧洲货币体系和欧洲统一大市场之后的又一项重大的一体化决策,这一举动为欧共体各国在经济、政治、社会等领域的更紧密合作并最终实现欧洲合众国的理想铺平了道路。由于这届首脑会议非同寻常,各成员国都在事先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少数国家(如英国)还专门为此进行了国会辩论。为了会议能够圆满成功,欧共体还特地在12月初召开了12国财政部长和外交部长部长级会议。对两个条约的细节进一步加以磋商。然而,即便有了这些事先的努力,由于各国在某些问题上的立场相距甚远,这次首脑会议上的争论仍相当激烈,原定10日闭幕的会议因为各方不肯妥协,被迫延长至11日凌晨2时才告结束。尽管如此,在有些重大问题

吴莉芳[2](2003)在《贸易保护研究 ——多边贸易体制下中国的贸易保护》文中研究指明如今,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经济全球化要求生产国际化、贸易自由化和金融全球化。然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是在完善的市场经济机制下进行的,其发展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由于一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本质是国家的产物,任何一个国家在制定经济贸易政策时,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必然要考虑本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方面因素。 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这意味着我国必须逐步开放国内市场,大幅度削减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把本国市场纳入到整个世界市场体系中。但是,尽管世贸组织以及世界各国都在不断的为贸易自由化而努力,然而存在于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壁垒依然有增无减:同时,我国与国际贸易对手和伙伴的贸易冲突也日益增多。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一批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美国、欧盟等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的国家和地区,兴起了以非关税壁垒为核心内容的新保护主义潮流。可以说,贸易保护政策的存在是世界经济和政治发展不稳定和不平衡的必然结果。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水平尚处于初期阶段,从整体上讲,生产技术和生产效率与当今世界先进水平差距较大,决定了入世后我国必须对本国有关行业和企业实行适度的保护。而且,实质上世贸组织也是承认并接受贸易保护的观点的。这既体现在其基本原则上,也体现在谈判协调机制及其实际运行上。在国际贸易壁垒变化不定及贸易冲突加剧的形势下,我国作为一个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处理好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的关系,在世贸组织中享受更大的利益份额,成为一个现实的问题。 本文运用现代经济分析工具,结合中国实际,运用系统观点,从贸易保护政策手段的经济效应入手,借鉴发达国家不同发展时期的贸易保护政策选择,针对中国关税和非关税贸易政策的现状,研究世贸组织所认可的合法的贸易保护手段——关税和符合国际惯例的非关税壁垒措施的有关理论和实践问题,对中国关税和非关税的安排、中国幼稚产业的保护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多边贸易体制下中国对外开放与贸易保护政策措施的协调与对策。 本文从贸易保护的理论回顾与评析开始,回溯了贸易保护理论的历史发展,勾勒出一个基本轮廓,即从历史实践来看,实行完全的自由贸易政策只是个别国家、个别历史时期的现象,通常情况是各国都实行程度不等的贸易保护政策。本文研究的主体内容共有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即第2章,贸易保护政策的经济效益分析。作者主要分析关税政策、非关税数量限制政策、汇率保护政策和出口补贴政策的经济效益,这些分析得出的观点和结论是后文所有展开分析的理论基础。作者在本章提出,中国政府要维护自己的贸易利益,就不能拘泥于传统贸易理论自由贸易和自由分工的结论,应通过积极的政府干预,跃过要素禀赋的约束,利用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条件,创造出在所选择的战略性产业中的国际竞争优势和有利的分工格局。为此,作者提出中国入世后应采取的贸易保护政策手段的战略结构是:以关税保护为基础、以非关税壁垒和出口补贴为两翼、以汇率政策为后盾。 第二部分是国别分析和历史分析,是作者最终提出政策手段的历史渊源和借鉴基础。本部分包括3、4章。主要分析了世界主要贸易大国的贸易保护政策以及世贸组织框架所允许的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保护,为我国的政策制定和政策工具创新提供国别经验;以及新中国外贸理论与政策的演变、中国实施贸易保护政策的必然性和中国贸易保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原则。主要分析结论如下:()中国贸易保护政策的必然性。贸易保护政策的存在是世界经济和政治发展不稳定和不平衡的必然结果,有其相应的生存条件和存在的“合理性”。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从基本国情和世界经济格局的现实出发,总结历史经验,应当把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结合起来,实行适度贸易保护政策;(2)中国贸易保护政策的目标就是适度保护国内主导和支柱产业,维持国内就业,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其实质是通过贸易保护政策,逐渐增强产品的国际竟争力,以渐进方式走向贸易自由化;(3)中国贸易保护政策的三个基本原则:开放原则、竟争优势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 第三部分包括5、6章,主要分析多边贸易体制下中国的产业保护、贸易政策制定的出发点以及中国在入世后可实施的一些非关税贸易保护措施和手段。作者分析后认为,中国在多边贸易体制下要以贸易保护政策扶持和发展本国的产业,尤其是幼稚产业。作者认为,从经济发展要求产业结构技术密集化的角度看,中国应当将有限的关税和非关税贸易保护的可能性集中用于技术含量高的产品生产部门。鉴于服务业在未来贸易发展中的重要性,且其在中国仍属幼稚产业,故需要加强保护。同时,中国应当对农产品实行高度的贸易保护措施,以尽可能地保护本国的农业生产。这既是为了保证中国的农业和食品安全,也是为了保护仍然占中国人口一半以上的农民的利益。最后,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作者提出多边贸易体制下中国贸易保护政策改革与发展?

王猛[3](2006)在《中国参与中东 ——行为体视域的理论与实践》文中提出本论文以行为主义为研究基本理论,注重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局部与整体、个案剖析与综合概括、普遍性与综合性相结合的思路,以层次分析视角将论文的着眼点主要集中于四个方面:在理论应用上赞同建构主义观点,认为物质世界并不完全决定或者构成行为体所从事的行为,行为体对周围世界的解释和理解构成了一个和物质世界并列的意义与知识的世界,即结构造就行为体,行为体也建构结构:在主体选择上,将二十世纪的中国作为整体加以考虑,从发展和联系而不是人为割裂的观点回顾和总结中国对中东事务的参与情况:在客体选择上,在中东概念传统“十八国”范围的基础上,把具有类似国情、相近区域的伊斯兰国家视为一个整体,期望以大中东的宽泛视角提供制定政策的便利:在文章结构上,试图以穷尽行为体参与行为的方式对中国与中东国家的外交互动(侧重于中国方面)进行分析,并为后续研究的进一步扩展预留空间。 第一部分以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为聚焦点,重点论述中国与中东国家之间的斗争与合作情况。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中国参与中东事务的优势与限度,即中阿政治支持的结构性与议题性、经济联系的结构性矛盾与优势互补并存以及文化与宗教联系的两重性,并对这种状况从动力学、关联度、决策机制与实施策略四方面进行剖析。 第二部分则从微观领域将中国参与中东事务的众多行为体细分为9个大类,即国家、政府间国际组织、国际非政府组织、跨国公司、政党、个人、民族、国际政治运动、宗教运动与组织,试图以归纳的方式探究各类行为体在20世纪参与中东地区事务的得失,研判行为体在下一个类似情境的反应,同时注重了丰富多彩外交斗争情况的趣味性。 第三部分则重点分析两例个案。以苏丹达尔富尔危机为切入点,分析伊战后中国对中东国家外交所面临的挑战与契机;比照20世纪中国与伊朗在国家转型和现代化建设方面的异同,希望能勾画出中国参与中东地区事务演变轨迹。 基于以上研究成果,本论文得出了如下结论:1、参与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不同时期的特点和状况具有继承性,不能漠视和人为割裂这种继承性。2、参与是一个互动过程,主客体之间的利益交汇决定了双边互动的深度和广度,中国对中东事务的参与在碰撞中走向成熟。3、中国有越来越多的国际关系行为体开始全方位参与中东事务,行为体之间逐渐形成了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复杂关系。4、文明间的冲突并不必然地导致国际关系的冲突或对抗,文明间的关系是在交往中共存,是“和而不同”。

张沛[4](2003)在《凤凰涅盘 ——德国西占区民主化改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二战后,西方盟国对德国西占区实行了一场强制性的民主化改造,内容包括“非纳粹化”、“经济民主化”、“政治民主化”、思想上的民主“再教育”等各个方面,是前所未有地、有计划地、系统地用西方民主体制和价值观改造一个文化形态完全成熟的西方社会的最大胆的尝试。从占领体制到联邦德国的建立及其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历史发展进程来看,西方盟国的民主化改造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它使民主观念开始深入人心,为德国民主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更为重要的是,它还促使了德意志民族对本民族的传统进行了深刻的内省和反思,消除了积淀在社会深层的消极因素,同时发扬光大了历史文化中潜藏的民主自由观念。正是由于德意志民族发挥了积极的能动作用,双方实现了良性互动,才促成了德国社会的根本转变,使联邦德国树立起了正确的历史观和二战史观。 德国西占区的民主化改造,是德国史和世界史、同时也是二十世纪国际关系学和政治学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它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引起了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密切关注。深入细致地对这一问题进行考察和研究,无疑会对研究德国和二十世纪世界史以及世界和平的稳定发展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论文除绪言和结语外,共分为6章: 第一章主要对美英法三国战时对德政策的总体构想和形成分别进行详细论述,它们对各占领区具体实施民主化改造措施有着明显的指导意义。 第二章主要探讨非纳粹化问题。鉴于德国民族和社会已被纳粹主义理论和实践深深毒害,西方盟国改造德国社会的首要步骤就是消除纳粹主义的根本影响,从生活中清除一切纳粹分子,实行广泛的非纳粹化,从而为在德国建立西方式的民主扫除障碍。为此,战胜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对非纳粹化作了详细规定。其具体实施从逮捕、审判纳粹战犯,对纳粹党员的强迫解职、甄别,到对普通大众的非纳粹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三章主要论述经济民主化。西方盟国对西占区的经济民主化改造,是要消除德国威胁的经济基础,从物质层面上解除德国的武装,消除德国发动战争的军事潜力和“过剩的”经济力量,在初期,它还与德国的战争赔偿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非集中化,是为了铲除德国的垄断组织,分散其经济力量,建立更具活力和创新的独立公司,加强竞争力。马歇尔计划则是要打破德国在纳粹统治下形成的封闭的经济体系,使德国重新溶入世界市场。这一目标到舒曼计划时最终得以实现,从而从根本上消除了德国威胁的隐患。在改造德国重工业经济结构中,占领国甚至还进行了社会化和职工参与共决的有益尝试,为共决制的实现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第四章探讨政治民主化改造问题。西方盟国通过对德国政治体制进行的全面改造,在民主原则的基础上重建了德国的政治生活,从而为德国社会的健康发展建立一种制度上的保障。西方盟国对西占区政治民主化体制的构建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在地方建立民主自治政府,通过这种最基层的民主唤起德国人的民主意识,使德国人积累起民主经验,学会运用民主手段和方法参与地方政治生活,从而为实施更高一级的民主做好准备;其次,在地方民主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民主程序,形成州宪法和州行政机关,将地方政府运用的民主原则以宪法的形式固定下来,同时扩大州权,形成对未来的中央政府的必要牵制,最终制定出一部民主宪法,建立以州为主体的联邦体制的统一国家;与此同时,恢复一切民主政党在地方上的活动,通过给予政党机会和公开讨论的权利,以达到动员民众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目的;最后,改革德国的公务员制度,按照西方民主政治的要求,实施公务员和政治活动的相分离,建立现代民主运行机制。 第五章重点研究西方盟国对德国的思想再教育。“再教育”,是要向德国人民灌输西方的民主传统,打破德国与西方世界的隔绝状态,影响和改变德国人的思维和生活方式,重新塑造德国社会,这可以称之为“思想民主化”。“再教育”包括了整个文教体系,西方盟国调动了一切教育手段,通过改革纳粹德国的教育体制,加强学术交流和学校访问,开设图书馆和新闻中心,控制出版业和新闻媒体的宣传,电影的发行放映等措施,大力宣传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和道德观来培植民主观念。 第六章主要聚焦于德意志民族对二战后民主政治体制建立和稳定发展的积极能动作用,这也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本章主要聚焦于德意志民族对二战后民主政治体制建立和稳定发展的积极能动作用,这也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本章将对德意志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作一回顾,对历史所形成的德意志民族性格作一探讨,在此基础上对战后德意志民族的历史反思和在民主化改造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本章所要昭示的主题是,联邦德国社会之所以能够得到根本的转变,在于德意志民族也发挥了积极的能动作用。正是由于他们与盟国民主化改造外部作用的积极互动,才使联邦德国真正融入了西方民主主流社会。这正是二战后日本在民主化改造过程中所欠缺的,也是导致?

二、几家欢乐几家愁——欧共体第46届首脑会议评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几家欢乐几家愁——欧共体第46届首脑会议评述(论文提纲范文)

(2)贸易保护研究 ——多边贸易体制下中国的贸易保护(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理论回顾与研究定位
    1.1 本文的选题背景
    1.2 有关贸易保护的理论回顾与评析
    1.3 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研究定位和理论创新
    1.5 本文的框架结构
第2章 贸易保护政策的经济效益分析
    2.1 关税政策:贸易保护的基础手段
        2.1.1 关税政策的历史演变
        2.1.2 关税的保护机理
        2.1.3 最优关税水平和最优关税结构
    2.2 以数量限制为特征的非关税壁垒:贸易保护手段的两翼之一
        2.2.1 数量限制的一般分析
        2.2.2 开放条件下数量限制政策的基本动因
    2.3 出口补贴政策:贸易保护手段的两翼之二
        2.3.1 出口补贴的概念
        2.3.2 出口补贴的经济效应
        2.3.3 影响出口补贴经济效应的因素
    2.4 汇率保护政策:贸易保护的后盾手段
        2.4.1 两种主要的汇率保护理论
        2.4.2 汇率波动对进出口商品流量的调控机理
        2.4.3 汇率贬值效应的条件分析与阶段划分
    2.5 小结
第3章 国别贸易保护政策评析
    3.1 美国的贸易保护政策
        3.1.1 二战前美国的贸易保护政策
        3.1.2 二战后美国的贸易保护政策
        3.1.3 未来美国贸易保护政策的重点
    3.2 欧洲国家的贸易保护政策
        3.2.1 英国早期的贸易保护政策
        3.2.2 德国早期的贸易保护政策
        3.2.3 当前欧盟贸易保护新动态:技术壁垒和环境壁垒
    3.3 日本的贸易保护政策
        3.3.1 日本“入关”后的产业保护政策及其保护作用
        3.3.2 日本“入关”后对幼稚产业的保护
        3.3.3 日本当前贸易壁垒的新特点:非关税壁垒
    3.4 世贸组织框架下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保护
        3.4.1 世界贸易组织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安排
        3.4.2 发展中国家在世贸组织框架下的贸易保护
第4章 中国的贸易保护理论与政策框架
    4.1 新中国外贸理论与政策的演变
        4.1.1 理论回顾之一:1978年前中国的对外经贸理论与政策
        4.1.2 理论回顾之二:1978年后中国的对外贸易理论与政策
        4.1.3 外贸理论研究的缺陷以及外贸政策的模糊性与滞后性
    4.2 中国实行贸易保护政策的必然性
        4.2.1 理论分析:贸易保护存在的合理性
        4.2.2 现实分析: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阶段需要贸易保护
    4.3 中国贸易保护政策的基本目标
        4.3.1 适度保护国内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4.3.2 维持国内就业
        4.3.3 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4.4 中国贸易保护政策的基本原则
        4.4.1 开放原则
        4.4.2 竞争优势原则
        4.4.3 可持续发展原则
第5章 多边贸易体制下中国的产业保护与发展
    5.1 多边贸易体制下中国保护产业的选择
        5.1.1 幼稚产业的选择标准
        5.1.2 世贸组织规则允许的产业保护
        5.1.3 我国确立保护产业的原则
    5.2 多边贸易体制下中国的产业政策
        5.2.1 产业政策的意义及目标
        5.2.2 我国产业政策制定需考虑的因素
        5.2.3 我国可选择的产业政策的类型
    5.3 多边贸易体制下中国的关税政策与产业保护政策
        5.3.1 WTO与中国关税政策变迁(1986-1999)
        5.3.2 中国关税水平的变迁趋势
        5.3.3 中国的关税政策与产业保护政策
    5.4 多边贸易体制下中国的产业保护与发展
        5.4.1 国家竞争力的基础:中高技术产业的保护与发展
        5.4.2 未来竞争的焦点:服务业的保护与发展
        5.4.3 国家安全的命脉:我国农业的保护与发展
第6章 多边贸易体制下中国的贸易保护政策与措施
    6.1 竞争政策:多边贸易体制下我国贸易保护政策的基点
        6.1.1 竞争政策与贸易政策
        6.1.2 竞争政策:入世后我国贸易政策选择与发展的出发点
        6.1.3 多边贸易体制下中国贸易保护的特征
    6.2 多边贸易体制下中国的数量限制政策取向
        6.2.1 中国现行数量限制政策的基本框架
        6.2.2 中国现行数量限制政策总体评价
        6.2.3 多边贸易体制下中国的数量限制贸易政策取向
    6.3 人民币汇率政策与我国贸易保护
        6.3.1 我国汇率政策与贸易收支的关系
        6.3.2 人民币汇率变动与贸易收支关系的实证分析
    6.4 《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与我国出口补贴政策
        6.4.1 《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的主要内容
        6.4.2 我国现行出口补贴政策存在的问题
        6.4.3 《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与中国的策略
    6.5 多边贸易体制下的技术壁垒与环境壁垒
        6.5.1 案例:欧盟CR标准与温州打火机
        6.5.2 应对挑战,建立中国的技术和环境壁垒体系
    6.6 《反倾销协议》与我国的反倾销措施
        6.6.1 《反倾销协议》解读
        6.6.2 反倾销的特点
        6.6.3 国外对华反倾销的特点和成因
        6.6.4 反倾销案例分析
        6.6.5 积极应用和应对反倾销措施,保护国内产业发展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3)中国参与中东 ——行为体视域的理论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章 参与对象的分析和界定
    第一节 阿拉伯国家:战略硬实力与区域碎裂化
        一、阿拉伯国家概况
        二、阿拉伯国家的整体特点
    第二节 伊斯兰世界:虚幻的一体化憧憬
        一、伊斯兰世界的概念和范围界定
        二、伊斯兰世界的一体化憧憬
        三、伊斯兰世界一体化的虚幻性
    第三节 中国立场与中东范围界定
        一、“中东”概念的由来和范围界定
        二、大中东国家的宗教状况
        三、确定大中东区域范围的策略考量
第二章 多边框架下的中国与中东国家互动
    第一节 新中国的多边外交
        一、新中国多边外交的历史回顾
        二、中国与阿盟
    第二节 胜利在1971:中国与中东国家冷战期间
        一、联合国框架内的多边关系
        二、围绕恢复中国合法席位的斗争与合作
第三章 状况分析:参与中东事务的优势与限度
    第一节 中阿政治支持的结构性与议题性
        一、政治支持的结构性
        二、政治支持的议题性
    第二节 经济联系的结构性矛盾与优势互补并存
        一、能源合作的渐次加深
        二、与中东产油国的商贸往来
        三、工程承包、劳务和投资
        四、军事安全领域
    第三节 中阿文化与宗教联系的两重性
第四章 中国参与中东事务的外交分析
    第一节 国家利益:动力学分析
        一、国家利益的源起问题
        二、国家利益的内涵问题
        三、国家利益的效度问题
    第二节 继承与发展:机制分析
        一、对外决策的机制化和目标选择
        二、政策执行中的实力原则和外交折冲
        三、中国参与中东事务中的美国因素
    第三节 局部与整体:关联度分析
        一、内部关联度:历史回顾
        二、外部关联度:以中美关系为例
    第四节 基点与重点:策略分析
        一、在中国-阿盟框架内加强中阿关系
        二、从全球化视角处理与中东国家的经贸关系
        三、以中东事务为平台处理与世界大国的关系
        四、趋势:向国际社会全面融入
第五章 国际关系行为体的理论与现状
    第一节 层次分析法的发展与应用
        一、层次分析法
        二、层次分析法的理论发展
    第二节 国际关系行为体
        一、概念及特征
        二、行为体的分类
第六章 国际关系行为体(一)
    第一节 国家行为体
        一、国家行为体概说
        二、国家参与中东事务的四个阶段
    第二节 政府间国际组织
        一、理论与现状
        二、上海合作组织
        三、中国和欧佩克
        四、中国与海合会
第七章 国际关系行为体(二)
    第一节 国际非政府组织
        一、国际非政府组织概述
        二、中国的国际非政府组织
        三、对外援助中的中国非政府组织
        四、现状与发展
    第二节 跨国公司
        一、跨国公司的行为体意义
        二、中国公司在大中东:石油行业个案
        三、跨国公司的参与趋势
    第三节 政党
        一、政党外交
        二、七十年代以前中国在中东地区的政党外交
        三、七十年代以来中国在中东地区的政党外交
        四、中国共产党在21世纪的走向
    第四节 个人
        一、个人的行为体意义
        二、领袖人物在中国中东外交的作用
        三、普通民众在中国与中东国家互动中的作用
        四、中国公民的海外安全
第八章 国际关系行为体(三)
    第一节 民族
        一、民族、国家与民族主义
        二、民族主义与中国外交
        三、中东国家民族主义思潮兴衰对中国的镜鉴
        四、中国参与中东事务中的民族主义因素
    第二节 国际政治运动
        一、反殖反帝的民族解放运动
        二、谋求国际新秩序的不结盟运动
        三、全球化和反全球化浪潮
    第三节 宗教及其组织
        一、宗教因素与国际政治
        二、伊斯兰教和中国与中东国家建交
        三、新时期中国参与中东事务中的泛伊斯兰因素
        四、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与西北边疆安全
第九章 理论与现实的互动:从苏丹到伊朗
    第一节 达尔富尔与中国外交转型
        一、现代政治视野中的苏丹社会和达尔富尔危机
        二、达尔富尔危机背后的大国博弈
        三、中国在苏丹的海外经济权益分析
        四、达尔富尔:危机中凸显的中国发展困境
        五、达尔富尔对中国外交政策的危机意蕴
        六、达尔富尔:中国外交政策的转型契机
    第二节 中国与伊朗:1905-2005的百年比照与互动
        一、社会转型与现代化起步
        二、二战背景下的中伊建交和国祚分途
        三、1949-1979:巴列维伊朗与人民中国
        四、从棋子到棋手:改变在1979
        五、现代化模式:世界工厂与家庭手工作坊
        六、回归常态:1979-1997的中伊交往
        七、1997-2004:双边合作的跨越式发展
    第三节 从伊战走向世界大国
        一、中国之路的伊朗含义
        二、从苏丹到伊朗的自觉和自信
结论
参考书目
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4)凤凰涅盘 ——德国西占区民主化改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绪言
第一章 困扰西方盟国的德国问题
    一、 美国的对德政策:从摩根索计划到JCS1067
    二、 英国的对德政策
    三、 法国的对德政策
第二章 非纳粹化
    一、 非纳粹化政策的提出
    二、 非纳粹化的开展
    三、 对非纳粹化的评价
第三章 经济民主化
    一、 西方盟国对德经济政策的形成
    二、 拆除、复兴和一体化
    三、 非集中化
    四、 独立工会的建立与共决制
第四章 政治民主化
    一、 地方政府的建立与改革
    二、 联邦体制的确立
    三、 现代政党体制的建立
    四、 改革公务员制度
第五章 “再教育”
    一、 “再教育”政策的提出
    二、 “再教育”政策的实施
    三、 对“再教育”政策的评价
第六章 浴火重生
    一、 德意志的特殊道路
    二、 西占区初期德意志民族的历史反思
    三、 德意志民族对民主化改造的回应
    四、 联邦德国的战争记忆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四、几家欢乐几家愁——欧共体第46届首脑会议评述(论文参考文献)

  • [1]几家欢乐几家愁——欧共体第46届首脑会议评述[J]. 刘天鸣. 国际展望, 1992(01)
  • [2]贸易保护研究 ——多边贸易体制下中国的贸易保护[D]. 吴莉芳. 中共中央党校, 2003(03)
  • [3]中国参与中东 ——行为体视域的理论与实践[D]. 王猛. 西北大学, 2006(11)
  • [4]凤凰涅盘 ——德国西占区民主化改造研究[D]. 张沛. 华东师范大学, 2003(03)

标签:;  ;  ;  ;  ;  

几喜几悲——第46届欧共体峰会回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