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产品质量再上新台阶

上海产品质量再上新台阶

一、上海产品质量出现新转机(论文文献综述)

薛浩[1](2020)在《自由与秩序:民间武术意义的建构 ——基于沛县武术的历史人类学考察》文中指出民间武术是中国武术发展的历史缩影,是地方社会的文化标识,是窥视地方社会运行的微观窗口。它源于生产、扎根民间、相伴生活,并穿梭于中国历史长河中。但民间武术在时空维度的结构性变动中,也必然巧妙地编织成一个关系网络和意义结构。在日常生活实践中,民间武术长期嵌套于地方社会管理和运行中,在推进地方社会的公共事务、净化社会道德秩序、维持地方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长期以来,学术界、武术界对民间武术关注颇多,但主要基于本体论视角下考察其“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或在体育学框架下说武议武,或对其叙事性研究,都取得了丰厚的研究成果。但却未曾充分把握研究对象的社会文化前提下进行研究,因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拟从“民间习武所为何来?”为支点对民间武术结构与功能意义的历史人类学考察,运用“四因说”解构不同历史时期的沛县武术,以窥探民间武术是如何将个人、社会及国家勾连起来,由此进行结构生产和功能转换。这或许是对武术史学研究范式的一种新的尝试,并以此学术自觉为基础,有可能对武术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路,或可对民间武术历史勾画出一幅新的图景。在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历史学与体育学等学科理论指导下,以四因说、自然秩序理论、社会控制理论和国家治理理论为理论基础,综合运用文献研究、田野考察、历史分析、案例研究、口述史等方法,遵循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研究理路,全面考察沛县武术的历史演进、结构与功能变迁,来呈现不同时空坐标下沛县武术“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并以此来探讨民间武术在自由与秩序框架下是如何参与身体秩序和社会秩序建构的,进而对民间武术进行现代文化图景的意义建构。其得出主要结论:(1)在传统时期,民间武术扮演着村落自治与管理的非官方组织。不仅具有传承武术拳种、发扬武术精神的作用,还兼具促进社会认同、参与社会治理、调试社会秩序等功能。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其功能选择由国家、社会与个人需求来判定,并在一个整体框架内适时调整。(2)民间习武作为世人追求自由的惯常手段,既有历史必然性,也有其自身主动选择性。习武是一种价值指向性的积极自由行为,并以此来满足自身价值预设。但价值达成之余,因人之欲的驱使而不断扩张,以掠获更大的资源与权力空间等,但必然受到武林制衡、社会控制与国家治理,从而使之走向秩序。(3)民间武术既是社会控制的目标,又是社会控制的手段。在地方社会秩序的建构中起着一种精神性的情感纽带作用,其能够很好地实现一种彼此接近的互通或一种高度自觉的共同,从而产生自我与他人的无形制约。从社会控制的价值取向上来看,民间武术相较于行政干预或强权政治,则能更加根本地、更加有效地触及人们的精神、情感世界,从而实现基于价值达成概念下的社会控制。(4)民间武术在不同时期被国家征用是一个从工具理性到价值理性的过程。其根据国家主题的转换、政府性质的变迁与人民生活的需求来采择其结构功能,而使之为国所用、为社会服务以及满足人民美好生活。与此同时,民间武术自身依照国家、社会与个人之需适时调整自身角色和定位。(5)民间武术的演进与变迁是地方社会秩序建构与变动过程的缩影,也是国家意志行为向地方性社会延伸、管辖、治理的具体应现,具有鲜明的国家在场、社会治理与精英行动互为共治的特点,并由此体现出民间武术从自由到秩序的意义建构过程。(6)民间武术意义的现代建构是其依据自身的调适与更新机制,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变化的自然生态与社会文化环境所作出的积极回应,是一种由文化主体依靠自身能动性所进行的文化创新和发展,是文化变迁的一种积极形式。

周倩[2](2020)在《航空客运业横向并购中的相关市场界定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民用航空业相较于其他行业具有其特有的航运网络复杂、进入门槛高等行业特殊性。为了有效应对国内外激烈的行业竞争,航空公司多选择通过横向并购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市场竞争力。并购细分为横向并购和纵向并购。本文研究的横向并购主要是现有或潜在的竞争企业之间的合并和收购。尽管横向并购有可能帮助公司扩大规模,完善市场布局,但也有可能产生垄断从而作出危害竞争的行为。因此,有必要对航空业的横向并购前的审查进行研究,从而能够更好地指导企业的实践。民用航空客运业在2010年发生了两起大规模的横向并购案: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收购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案和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收购深圳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案。并购后的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航)和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航)的市场占有率显着提高,市场竞争力也显着增强。这两起横向并购案件对我国民航市场和国际民航市场均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就国内市场而言,东航、国航成为国内三大航空巨头,地方、小型民航企业边缘化,市场占有率和集中度显着下降;就国际市场而言,作为世界第二大民航市场的中国民航市场的两家民航巨头的壮大也深远影响了国际民航市场。针对上述两起并购案,学术界已经进行了一定数量的研究,但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东航和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航)、国航和深圳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航)两个案件并购后存续企业绩效的研究、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以及并购对宏观航空业市场的影响,缺少对并购的审查环节的分析。从实践来看,我国自《反垄断法》颁布以来,除上述两起案件外,还有国航收购西藏航空31%的股权案,这三起申请横向并购的民航业案件,商务部都给予了无条件批准,但事后并未公开相关的审查标准,也并未说明其相关市场的界定方法。本文将用法学和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借鉴欧盟和美国的相关立法经验和并购案例中关于相关市场的界定方法,在我国《反垄断法》即将修改的背景下,对航空业相关市场的界定方法提出建议。在过去的20年欧盟和美国的民航客运业市场经历了几次大的并购。本文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各法域的相关市场界定方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分析欧盟和美国相关法律的历史沿革和案件判决,分析欧盟和美国的反垄断法规制定者是如何应对和回应反垄断市场带来的变化和对法律的冲击的;选取1993年到2013年的面板数据,提炼出应用于相关市场界定的函数模型,使用临界损失法与上述模型结合,印证美国司法部在美国全美航空与美国航空并购案中相关市场界定结论。最后,本文将欧盟和美国对于相关市场的判断方法应用到我国2010年东航/上航并购案中,通过“城市对”的分析得出结论:合并共涉及80条重叠航线,有近20条航线根据现有的证据能够证明会对竞争产生不利影响,降低消费者福利。通过对比分析,本文主要得到以下观点:首先,欧盟委员会立法的主要目的是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美国反垄断法的主要原则是促进和保护竞争,而非保护竞争者。其次,欧盟委员会和美国在航空并购案的相关市场问题界定上均采用“城市对”方法。其中欧盟在相关市场的界定上考虑的因素较为多元和复杂,美国在相关市场界定的案件中除采用“城市对”作为界定的标准外,还在并购涵盖有起降点管制的机场时将并购中企业在该机场的起降点也作为一级相关市场。最后,2020年1月国务院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就《<反垄断法>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在《反垄断法》修改的背景下,本文旨在通过对案例和数据进行分析,站在反垄断执法机构的立场上提出建议:在审查航空业的横向并购案时,可以参考美国和欧盟的做法,以综合保障良好的竞争秩序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作为目的,采用“城市对”界定相关市场。

杜培[3](2020)在《杭州M酒店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提出提高每一家店的入住率、利润率,属于管理学中对市场营销活动的管理。市场营销管理过程需要四种营销职能的管理-分析、计划、执行和控制。一个公司首先需要理解市场和顾客的需要和欲望,设立以顾客为导向的营销观念,构建整合营销计划,然后将他们转化为每个部门、产品、品牌的市场营销去执行,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最后从这个良好的客户关系中获取利润。M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打造以”M”品牌为核心的商务精品连锁酒店集团,目前有全资直营酒店项目三个,分别位于杭州和上海,代运营酒店项目三个,均位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贸易发展中心,杭州作为中国的“新一线”城市,具备商务需求和休闲资源的城市特征,符合国际标准的商务和休闲酒店发展空间已初具雏形,未来杭州酒店业发展潜力巨大,也因此竞争压力也很大。此篇论文的研究目的就是杭州M酒店的营销团队的营销能力,提高入住率,提高利润率。论文采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首先对国内外市场营销的研究状况进行梳理,选择与酒店营销相适应的4Ps营销理论、7Ps营销理论、STP营销理进行研究,再通过分析杭州M酒店宏观市场、中观市场,分析酒店市场问卷调查相关数据,得出酒店营销现状的结论,找到目前营销存在的问题,再依靠STP营销理论为酒店找到细分市场,而后选择市场,确定酒店的产品定位,最后运用7Ps理论制定和调整酒店的具体营销策略并加以实施。通过本文的研究,改进了杭州M酒店现有的营销策略,明显改善了酒店的营销状况。

胡亚冰[4](2020)在《《万国公报》的美国报道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林乐知主办的《万国公报》中有大量世界各国时事报道,在这些时事报道中,“大美栏目”下有关美国的报道,内容丰富、数量庞大且连续性较好,这些报道是传播美国信息,塑造美国形象的一个重要载体。时事报道一般语言简练、体裁短小,彼此间的连贯性较差,依靠单个报道本身难以形成有效研究。通过量化的手段,将“美国报道”根据类别进行归纳,将归类后的报道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实现对美国政局变化、经济发展、科技应用等情况的系统认识。“国内政治”类报道为读者提供了总统选举制的详细情况,这类报道还反映出了美国对印第安人采取的剿抚政策。有关经济的报道展现出了美国财政由衰转盛的变化,以及美国出口贸易日益茂盛的景象。“科技”类报道为我们揭示了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在工业化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美国报道”内还有许多各国交往的新闻,占比重较多的是对华、对英以及对俄的报道。与中相关的新闻报道,对中美之间的华工问题、留学问题都有反映。结合国际背景,还能够发现中美关系对美国报道内容变化有一定的影响。美国报道中有关对英外交和对俄外交的新闻,反映出美国对两者截然不同的态度,简言之,美国将英视为超越的榜样,将俄看作需要防范的对象,这种报道倾向,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外交态度。美国报道还致力于推翻中国原有自视甚高的认知,再潜移默化地将美国民主文明的大国形象传输给受众。美国在报道中用中国社会的落后来衬托美国社会的进步,促使中国读者对自身国家状况进行审视。近代的中国社会正值巨大变革时期,美国民主的政治、发达的经济、先进的科技无一不引起中国的兴趣。这些西方价值观念的输入,促使近代中国变法维新思想逐渐萌芽,中国社会风俗日益变迁,工商业日渐发展。总之,本文以《万国公报》中“大美国事”栏目下的报道作为研究对象,可以展现出美国社会的变迁,构建出一个传教士们想让当时中国人了解的一个美国形象。这一形象或许不够客观,却是读者了解美国、学习美国的一个重要渠道。

田静静[5](2020)在《21世纪区域一体化发展新趋势》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区域一体化的发展促进世界政治、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性变化。墨西哥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后,区域一体化呈现出了南北合作化特征。进入21世纪后,欧盟分别在2004和2007年的扩大会议上加入了东欧发展中国家,区域合作的南北合作化特征得到加强。尤为突出的是发达国家之间为了提升自身实力和促进区域内部的经济活力,彼此间合作进一步深化和提升。东亚地区伴随着中国的崛起,中日关系的相对缓和,一体化发展也有巨大进展。欧洲、北美、东亚为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俄罗斯的国力也在不断地恢复,欧亚经济联盟有了新的发展。世界主要大国凭借自身地缘优势,联合所在地区的周围国家开展了区域一体化合作。区域一体化组织在将来可能会促进多极格局的形成并为之奠定基础,成为除主权国家为单位的力量极之外又一衡量的力量极单位,这将改变现行的国际规则。因此,中国要先期做出预判,从区域一体化发展新趋势的过程中,找到区域合作的突破口,不断完善我国发展策略。

李伟[6](2020)在《工程渣土快速堆填孔压产生及排水减压超重力模型试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城镇化阶段,各城市地下空间大规模开发建设,产生了巨量工程渣土,年产生量达20亿吨。预计在未来十年内,建筑垃圾年产量呈增长趋势,巨量工程渣土处置成为了我国目前急需破解的难题。目前工程渣土的处置方式以堆填为主,不但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而且一些渣土场设计不合理以及运营不规范导致渣土场边坡存在滑坡的风险。深圳光明新区12.20滑坡事故反映了我们对渣土的工程特性、渣土安全堆填技术缺乏深入认识。此外,将渣土用于回填矿坑需突破回填地基工后沉降技术等难题,将渣土用于堆山造景需突破软土地基处理、堆山体滑坡防控等技术难题。这些难题的解决均需要到对工程渣土的变形、强度和渗透特性有深入认识,尤其是掌握不同工程渣土快速堆填下的孔压产生规律和排水减压措施。本文通过超重力模型试验对深圳CDG渣土和浙江淤泥质渣土在快速堆填下孔压产生及排水减压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渣土含水率、堆填方式、堆填速率和水位等因素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本文主要工作和相应成果如下:(1)通过超重力模型试验,对深圳CDG渣土开展了不同初始饱和度在快速堆填下孔压产生规律研究,试验结果表明:CDG渣土初始饱和度越高,孔压产生越高,孔压系数越大。当加速度为100 g时,模型对应高度90 m,高含水率侧模型底部产生最大孔压为1068kPa,低含水率侧模型底部产生最大孔压为629kPa;高含水率区域侧CDG渣土平均饱和度从70%增加至93%,低含水率区域侧CDG渣土平均饱和度从50%增加至71%。非界面处孔压系数随g值增加而增加;高含水率区域侧10 g~100 g孔压系数变化范围为0.62~0.71,10 g~100 g孔压系数变化范围为0.07-0.43;试验层与加载层界面处的孔压系数显着低于非界面处的孔压系数。(2)通过超重力模型试验,对浙江淤泥质渣土开展了快速堆填下孔压产生规律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淤泥质渣土在无排水措施的条件下,孔压和孔压系数随堆填高度增加而增加,孔压系数增加速率随着堆填高度增加而逐渐减小。淤泥质渣土在0~60 m的快速堆填过程中,孔压系数变化范围为0.72~0.84,在快速堆填至60m高度时,底部产生最大孔压约为918kPa。在淤泥质渣土中设置土工复合排水网,可以加快孔压消散,排水距离越短,孔压消散幅度越显着。双面排水条件下,316天时5m厚土层中心处孔压消散度约为9%,5年时10 m厚土层中心处孔压消散度约为21%;在淤泥质渣土中设置土工复合排水网可以降低土体含水量,土体不排水抗剪强度有明显提高。(3)通过超重力模型试验,对浙江淤泥质渣土开展了排水减压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淤泥质渣土中铺设水平排水网和设置向上排水通道,可以有效使土体内部超孔压消散,水平排水网间距越小,超孔压消散幅度越显着。双面排水条件下,10 m厚淤泥质渣土在16.8年后中点处超孔压消散幅度为91%~96.7%,15 m厚淤泥质渣土中心处超孔压消散幅度为24%~30.4%,20 m厚淤泥质渣土中心点超孔压消散幅度仅为15%。在淤泥质渣土中铺设水平排水网和设置向下排水通道,可以有效使土体内部孔压消散,显着缩短孔压消散时间,水平排水网间距越小,孔压消散幅度越显着。双面排水条件下,10 m厚淤泥质渣土在7.7年后中点处孔压消散幅度为87.8%~91.5%,15m厚淤泥质渣土中心处孔压消散幅度为35%左右,20m厚淤泥质渣土中心点孔压消散幅度仅为14.1%。设置土工复合排水网可以显着降低土体含水量,土体不排水抗剪强度显着提高。建议在淤泥质渣土实际堆填工程中,可以通过铺设水平排水网联合插打竖向排水板、设置导排盲沟等工程措施消散土体孔压,水平排水网层间距设置不超过10m,以5m为宜。(4)基于深圳CDG渣土和浙江淤泥质渣土快速堆填下孔压产生规律,对已失稳滑动的深圳红坳渣土场和正在堆填施工的宁波山银岙渣土场堆填体边坡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深圳红坳渣土场堆填体边坡稳定系分析结果表明:根据输入孔压系数得到的孔压进行有效应力法稳定性计算,得到的滑动面穿过高含水率区,形成深层滑坡,滑出前缘位于第三台阶,与现场勘察的情况基本吻合,计算建立的分析模型可靠,孔压系数准确地反映了渣土场边坡在快速堆填下的孔压大小。宁波山银岙渣土场堆填体边坡稳定性分析表明:堆填体设计边坡处于稳定状态。(5)根据极限平衡分析法,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渣土含水率、堆填方式、堆填速率和水位等因素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控制渣土堆填体边坡填土含水率为较低水平,可以提高边坡稳定性,此外还需调整渣土的堆填方式;若渣土堆填速率过快,即使渣土含水率较低,边坡稳定性仍然会显着降低;当边坡中存在高含水率渣土时,通过控制填土堆填速率的方式仍然可以使得边坡处于稳定状态;渣土含水率较低,堆填缓慢,前期堆体中无超孔压产生,但后期由于外来水进入堆体导致水位升高,仍然会使边坡稳定性显着降低。堆填场应根据安全等级、周围环境、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等采取合理、可行、有效的措施保证施工和运营安全。稳定安全控制应重点进行渣土含水率、堆填速率和堆体内水位的控制。同时应对边坡水平位移、沉降、水位以及超孔压进行长期监测。

易建力[7](2020)在《中国当代文艺生态学研究史论》文中认为文艺生态学是从人、自然、社会、文化等各种变量关系中,研究文艺的产生、分布以及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在中国20世纪80年代学科建设热潮中诞生。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早期关注的学者较少,只有鲍昌、古远清、张松魁、高翔、范军等人涉足。这一时期的文艺生态学研究在学科界定、应用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基本建立起了文艺生态学的学科框架以及理论范式,并在文学批评实践中得到了检验。自20世纪90年代一直到21世纪初,文艺生态学内部开始分化,相继出现了生态美学、生态学批评(也称生态批评)、生态文艺学和生态诗学。与前期的综合化研究路径不同,分化后的文艺生态学走向了精细化、专门化的研究方向,在研究视角上则继承了文艺生态学前期研究中注重从外部因素入手来研究文学的传统,但又从单纯的文学批评走向了文学与文化相结合的批评,甚至有摒弃文学批评向单纯的文化批评的倾向。关于文艺生态学学科历史的专门研究,成果不多,尚未发现一篇有关文艺生态学学科史的研究专文。在偶尔涉及到此课题的论文当中,学者们也似乎更愿意研究生态文艺学或者生态批评的发展历史,对文艺生态学作为学科则关注不多。自2000年鲁枢元首次提出对文艺生态学的学科合法性的质疑之后,文艺生态学便长期成为争论的焦点。对于生态批评的指责主要集中在其“重文化批评而轻文学批评”的倾向上,但对于其作为一种批评流派的合法性,学者们少有异议,而对文艺生态学的学科合法性则持肯定态度。针对这种现象,本文从学科史的角度入手,对每种理论的发展历史进行了梳理与探究,最终发现文艺生态学作为一门学科,已经为学者们所普遍认同,文艺生态学批评是其批评方法,而生态文艺学(生态文艺批评)、生态批评(中国生态批评),均为文艺生态学批评的组成部分,生态诗学是文艺生态学的另一种名称,而生态哲学、生态美学则是文艺生态学及其批评方法的理论指导。本文共分六个部分,绪论部分对选题意义作了说明,并就文艺生态学的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做了梳理,对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点做了介绍,此外,还对“文艺生态学”的学科界定进行了说明;正文第一章从影响文艺生态学兴起的外部原因——政治、经济、生态危机、人文土壤、星球意识以及内部原因——对自然写作的呼应、文艺理论的自我革新等两大方面进行了分析;第二章通过对大量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梳理了中国当代文艺生态学发展的历史脉络,大体划分出其兴起、分化、建设、深化、新发展等五个发展阶段,并在肯定其学科地位合法性的基础上,对生态文艺学(生态文艺批评)、生态批评(中国生态批评)的从属地位进行了论证;第三章对文艺生态学两个核心范畴:“自然”与“和谐”的内涵和确立过程进行了分析和梳理;第四章对中国当代文艺学前后两个时期的主要研究内容进行了归纳与评析;第五章则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当代文艺生态学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存在的不足进行评价,并就“文本内自然的虚构性”和“文本内在中和性”等问题,结合自身感悟,作了一些简单的思考,以作为相关研究的参考。

汪诚皓[8](2020)在《布辊自动套袋包装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文中指出现在人力资源成本越来越高,这使得原有的以人工为主的劳动密集型生产体系渐渐向自动工业化体系发展,在纺织行业中也是如此。成品布辊包装通常由一层薄膜封装,这层美观的包装容易受碰撞损坏从而污损布料,所以长途运输与搬运中往往需要用耐磨透气的外包装对其进行二次包装,即布辊套袋包装,它是针织原材料生产中最后的一环。目前大部分布辊套袋包装生产线还处于落后的人工套袋环境,这种劳动强度大、需要大量人力且低效率的工作急需自动化改造。本文针对使布辊套袋包装生产转型自动化升级的需求,研究与开发了一种人机协作的布辊套袋包装系统,工作人员使用该设备进行布辊套袋包装工作,达到减少人力,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的迫切需求。本论文所做的工作与结论如下:通过研究传统人工套袋操作方式、流程,结合实际生产对于高效灵活可靠的需求总结出了包装系统的技术指标,根据该指标进行了系统总体方案设计,按照工作流程将系统按照分步骤分成了3个工位:翻转臂进料工位、套袋包装工位与转运出料工位,对于工位中各个功能结构功能进行了详细设计,充分利用场地将按照工作流程顺序组合,构成一个“U”字型流水线布局。对于每个传动组件进行了计算选型,关键部位进行有限元分析校核证实可靠性;设计了一套与该设备配套的控制系统,对使用的控制元件以及传感器进行适配选型,选用了适合的PID算法,使用模块化设计思路设计了设备控制流程,并针对高效人机协作设计了人机交互程序及界面。同时考虑设备可能出现的装配,配备了手自动模式切换,实时反馈警报等功能,使用预设配方简化了参数设计流程,均衡节拍等设计系统将套袋过程规范化,结算数据用报表呈现令生产可以预期。通过实际运行生产验证,该设备使用状况良好,可靠性高,数据显示该设备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并节约了人工,达到了预期效果,得到了人机协作的高效布辊套袋包装系统。

李国敏[9](2019)在《新时代中国企业海外拓展的战略风险 ——基于典型案例的系统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认识和应对中国企业海外拓展面临的战略风险。对于企业国际化面临的各种风险及其应对,国内外有了丰富的研究,但对于海外战略风险,人们并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我们认为固然战略风险与政治风险关系极其密切,但鉴于企业海外战略风险影响后果的特殊严重性,有必要予以专门而深入的研究。围绕上述核心问题,我们以复杂系统思维方法为主,同时运用历史考察、案例分析等方法展开全文。首先弄清企业国际化理论和中国企业的海外拓展史,重点是实施“走出去”战略之后的中国企业海外拓展情况,以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时代”背景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机遇。其次,着重对企业海外战略风险进行解析。在梳理企业国际化面临的各种风险基础上,以复杂系统思维方法探讨海外战略风险的特点,并对新时代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战略风险进行总体分析。企业海外战略风险往往由宏观国际环境格局或中观双边外交关系的重大变动所造成,具有宏观全局性、强烈的政治性和立体多维的关联性,呈现复杂的非线性因果关系和突变式涌现特征,其破坏性极大,并且可能持续发生不利影响。论文还对新时代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战略风险进行总体分析。接着以中兴通讯和华为两个中国高科技企业作为案例,分析在新时代、百年大变局背景下美国遏制中国政策对中国企业海外拓展造成的严重战略风险。本文还以国电投密松电站项目和中企利比亚项目为案例,分析国际国内政治等因素对于中企海外项目造成的战略风险。最后,论文就新时代中国企业海外拓展的战略风险提出了应对建议,并对新时代中国企业拓展海外利益和防范化解战略风险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李响[10](2019)在《A航空广州中转枢纽客运服务效率研究》文中认为在中国的民用航空公司中,A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其拥有全中国最大密度的航空网,其航班与年总客运量在国内位于第一,但是面对中转业务规模不断扩大,中国市场环境日益复杂多变的趋势,目前广州的枢纽地位与香港、新加坡、上海、北京等国际枢纽展开激烈竞争;同行业的低价竞争与现代高铁快速发展,对A航空市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同时随着客运规模的不断扩张,服务效率的高低是影响顾客满意度的一个重要因素,为A公司在广州的中转业务带来了突破瓶颈带来了契机。本文通过严谨的规范性分析,较为科学的实证研究,以国内外的文献研究为基础,通过面对面访谈和问卷调查方式,确定研究问题,为广州枢纽的中转旅客服务效率提升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本文分析了选题背景与意义,并对国内外现状进行了全面的梳理,最终确定了研究思路、方法和内容;梳理了中转枢纽机场、服务效率等核心概念,并对相关理论基础进行梳理,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通过访谈与问卷调研,得出了当前A航空广州中转枢纽客运服务效率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枢纽客运服务人员服务效率低”、“枢纽客运服务硬件设施缺乏”、“枢纽客运服务流程设计有提高空间”、“枢纽客运服务需求信息不准确”等方面,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实践基础;通过设计相关问卷,并对A公司广州中转枢纽客运服务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因子分析与提取、信效度分析、因子分析、回归分析,最终确定影响A公司广州中转枢纽客运服务效率的影响因素及其大小,分析出存在问题客观性和奠定解决问题的基础;针对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客运服务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分别从“培训枢纽人员服务质量”、“更新与改善枢纽客运服务硬件设施”、“科学设计枢纽客运服务流程”、“提升需求信息质量和沟通效率”等方面,促进A航空广州中转枢纽客运服务效率的提高,最终提升顾客的满意度,促进公司的跨越式发展。通过提炼出影响顾客中转服务效率的影响因素,优化顾客、员工流程和设施设备等措施,解决A航空广州枢纽旅客中转服务效率长期存在的问题,提升A航空的服务水平,以服务支持营销,提升旅客的服务体验。

二、上海产品质量出现新转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上海产品质量出现新转机(论文提纲范文)

(1)自由与秩序:民间武术意义的建构 ——基于沛县武术的历史人类学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2.2.1 理论意义
        1.2.2.2 实践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中国武术研究述评
        1.3.1.1 武术的起源和概念研究
        1.3.1.2 武术的价值和定位研究
        1.3.1.3 武术的保护和发展研究
        1.3.2 地域武术研究述评
        1.3.3 武术人类学研究述评
        1.3.4 民间武术研究述评
    1.4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1.4.1 概念界定
        1.4.1.1 民间武术
        1.4.1.2 自由
        1.4.1.3 秩序
        1.4.1.4 自由与秩序的辩证
        1.4.2 理论基础
        1.4.2.1 四因说
        1.4.2.2 自然秩序理论
        1.4.2.3 社会控制理论
        1.4.2.4 国家治理理论
    1.5 研究问题与创新
        1.5.1 研究问题
        1.5.2 研究创新
        1.5.2.1 研究视角的创新
        1.5.2.2 研究思路的创新
        1.5.2.3 学术观点的创新
    1.6 研究对象与方法
        1.6.1 研究对象
        1.6.2 研究方法
        1.6.2.1 文献研究法
        1.6.2.2 田野调查法
        1.6.2.3 历史分析法
        1.6.2.4 案例研究法
        1.6.2.5 口述史方法
    1.7 研究思路与内容
        1.7.1 研究思路
        1.7.2 研究内容
    1.8 研究重点与难点
        1.8.1 研究重点
        1.8.2 研究难点
2 历史与田野:江苏沛县的历史文化与区域图景
    2.1 历史情景中的田野
    2.2 地理场景中的田野
    2.3 现实图景中的田野
    2.4 沛县域景中的武术
3 演进与变迁:江苏沛县武术的历史考察
    3.1 古代沛县武术(秦汉—1840年)
        3.1.1 古代沛县武术的社会基础
        3.1.2 古代沛县武术的组织形式
        3.1.2.1 兵操演练
        3.1.2.2 隐匿民间
        3.1.2.3 寓于舞中
        3.1.3 古代沛县武术的支撑体系
        3.1.3.1 战事之需
        3.1.3.2 武举制度
        3.1.3.3 任侠尚武
        3.1.4 古代沛县武术的目标体系
        3.1.4.1 统一天下
        3.1.4.2 治国理政
        3.1.4.3 竞逐自由
    3.2 近代沛县武术(1840年—1949年)
        3.2.1 近代沛县武术的社会基础
        3.2.2 近代沛县武术的组织形式
        3.2.2.1 流转授拳
        3.2.2.2 民间结社
        3.2.2.3 湖团组织
        3.2.3 近代沛县武术的支撑体系
        3.2.3.1 自然环境
        3.2.3.2 政权迭变
        3.2.3.3 社会变迁
        3.2.4 近代沛县武术的目标体系
        3.2.4.1 驱除鞑虏
        3.2.4.2 强国强种
        3.2.4.3 自由放任
    3.3 现代沛县武术(1949年—2000年)
        3.3.1 改革开放前沛县武术
        3.3.1.1 改革开放前沛县武术的社会基础
        3.3.1.2 改革开放前沛县武术的组织形式
        3.3.1.3 改革开放前沛县武术的支撑体系
        3.3.1.4 改革开放前沛县武术的目标体系
        3.3.2 改革开放后沛县武术
        3.3.2.1 改革开放后沛县武术的社会基础
        3.3.2.2 改革开放后沛县武术的组织形式
        3.3.2.3 改革开放后沛县武术的支撑体系
        3.3.2.4 改革开放后沛县武术的目标体系
    3.4 当代沛县武术(21世纪—至今)
        3.4.1 当代沛县武术的社会基础
        3.4.2 当代沛县武术的组织形式
        3.4.2.1 竞技武术
        3.4.2.2 群众武术
        3.4.2.3 学校武术
        3.4.3 当代沛县武术的支撑体系
        3.4.3.1 国家战略
        3.4.3.2 政策利好
        3.4.3.3 续写传统
        3.4.4 当代沛县武术的目标体系
        3.4.4.1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3.4.4.2 搞活沛县武术产业
        3.4.4.3 提升全民健身健康
        3.4.4.4 助力地域品牌建设
        3.4.4.5 参与现代社会治理
4 记忆与表达:江苏沛县武术的门派纷呈
    4.1 沛县武术门派的历史形成
    4.2 沛县武术门派的纷呈图景
        4.2.1 纷呈图景
        4.2.2 地理分布
        4.2.3 传承谱系
    4.3 沛县武术门派的拳械套路
        4.3.1 沛县武术内容存量丰厚
        4.3.2 沛县武术器械五花八门
    4.4 沛县武术门派的拳种特点
    4.5 民间武术门派的纷呈根源
        4.5.1 家国同构的政治思维是武术门派纷呈的重要因素
        4.5.2 血缘宗法的传承脉络是武术门派纷呈的制度根源
        4.5.3 宋明理学的文化内核是武术门派纷呈的思想源泉
        4.5.4 门户空间的社会建构是武术门派纷呈的动力机制
        4.5.5 偏于一偶的武学追求是武术门派纷呈的直接动因
5 追问与悬搁:民间习武所为何来?
    5.1 始末缘起:自由的嵌入
    5.2 反本溯源:自由的追问
    5.3 实证考察:自由的达成
6 扩张与制约:民间武术的社会控制
    6.1 民间武术中的自由扩张
        6.1.1 自利则生
        6.1.2 以正求反
        6.1.3 自由扩张
    6.2 社会控制中的民间武术
        6.2.1 利他方能利己
        6.2.2 制衡利益格局
        6.2.3 正义穿插其中
7 平衡与秩序:民间武术的国家征用
    7.1 国家强权与军事征用
    7.2 国家形象与政治征用
    7.3 立德树人与育人征用
    7.4 全民健康与身体征用
8 从自由到秩序:民间武术意义的建构机制
    8.1 精英行动
        8.1.1 武术精英在社会秩序构建中的行动策略
        8.1.1.1 日常生活交往积累了良好的乡性
        8.1.1.2 原发性人力资本增加了社会威望
        8.1.1.3 介入村落公私事务树立公共威望
        8.1.2 武术精英在基层协商民主中的行动策略
        8.1.3 武术精英在村落纠纷调解中的行动策略
    8.2 地方社会
        8.2.1 湖田之争与地方社会
        8.2.1.1 建国前湖田之争
        8.2.1.2 建国后湖田之争
        8.2.1.3 事件之何以形成
        8.2.2 门派林立与地方社会
        8.2.2.1 门派林立彰显社会伦理规训
        8.2.2.2 武术门派参与村落社会治理
        8.2.2.3 武术门派协同调试社会秩序
    8.3 国家在场
        8.3.1 国家权力机构与民间武术
        8.3.2 国家权力代理人与民间武术
        8.3.3 国家权力符号与民间武术
    8.4 相互在场
9 研究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访谈提纲Ⅰ
附录2 :访谈提纲Ⅱ
附录3 :访谈提纲Ⅲ
附录4 :碑文选录Ⅰ
附录5 :碑文选录Ⅱ
附录6 :碑文选录Ⅲ
附录7 :碑文选录Ⅳ
附录8 :文件Ⅰ
附录9 :文件Ⅱ
附录10 :民事纠纷案例Ⅰ
附录11 :民事纠纷案例Ⅱ
附录12 :口述访谈选录
学习简历与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2)航空客运业横向并购中的相关市场界定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实践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2 选题目的与意义
    1.3 文献综述
第二章 相关市场界定的概述
    2.1 概述
    2.2 关键方法的界定
        2.2.1 假定垄断者测试法(The Hypothetical Monopolist Test)
        2.2.2 小而显着测试法(SSNIP Test)
        2.2.3 运用假定垄断者测试法
    2.3 相关市场的计算方法
        2.3.1 概述
        2.3.2 临界损失分析法
第三章 欧盟和美国对民航客运业市场的界定
    3.1 欧盟对民航客运业市场的界定
        3.1.1 概述
        3.1.2 将城市对而非航空公司网络(carrier networks)作为民航客运业市场
        3.1.3 按城市对划分的地理和时间上的改进
        3.1.4 时间敏感型旅客和非时间敏感型旅客
        3.1.5 直飞服务和转机服务
        3.1.6 廉航和全服务航空公司
        3.1.7 欧盟《市场界定通告》
        3.1.8 关于欧盟委员会在航空业相关市场界定的总结
    3.2 美国民航客运业的相关市场界定
        3.2.1 立法沿革
        3.2.2 美国2010《横向并购指南》
        3.2.3 美国航空业相关市场界定案例概述
        3.2.4 定向单程航线相关市场的实证分析
        3.2.5 全美航空与美国航空并购案中相关市场的界定
        3.2.6 关于美国在航空业相关市场界定的总结
第四章 东方航空并购上海航空案案例分析
    4.1 案例简述
    4.2 相关市场分析
    4.3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不足
    5.1 结论
    5.2 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3)杭州M酒店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目的及意义
    (二)论文研究内容及方法
        1.论文研究内容
        2.论文研究方法
二、论文理论基础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论文研究基础理论
        1.营销分析理论STP
        2.4Ps营销组合
        3.7Ps营销组合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三、杭州M酒店发展及营销状况
    (一)杭州M酒店发展状况
        1.杭州M酒店简介
        2.基于营销战略下的营销策略研究
    (二)杭州M酒店营销市场分析
        1.宏观市场分析
        2.中观市场分析
        3.竞争对手分析
    (三)杭州M酒店营销现状
        1.市场问卷调查的目的及方法
        2.市场调查结果分析
四、基于STP营销理论的分析
    (一)杭州M酒店市场细分
        1.旅游客户市场
        2.商务客户市场
        3.候机客户市场
    (二)杭州M酒店目标市场选择
        1.发挥项目优势
        2.避开劣势
        3.挖掘机会
        4.避开威胁
    (三)杭州M酒店产品定位
        1.产品形象及服务定位
        2.产品功能定位
        3.消费群体定位
五、杭州M酒店营销策略组合的制定
    (一)Product——差异化产品营销策略
        1.酒店产品更具有识别度
        2.针对目标市场的配置
    (二)Price——渗透式价格策略
        1.影响杭州M酒店的定价因素
        2.渗透式价格策略
    (三)Place——全营销渠道开发策略
        1.互联网+酒店的营销
        2.差异化营销
    (四)Promotion——全面促销策略
        1.长期促销策略
        2.短期促销策略
        3.营销渠道的创新
    (五)People——“人本”人员策略
        1.以员工为本的策略。
        2.以客户为本的策略。
    (六)Physical evidence——物质环境策略
        1.有形形象展示
        2.相关产品展示
    (七)Process——全覆盖过程控制策略
        1.酒店标准化过程控制
        2.酒店应急过程控制
六、杭州M酒店营销策略执行效果反馈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万国公报》的美国报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章 《万国公报》的“大美国事”栏目
    第一节 《万国公报》的栏目
        一、《万国公报》概览
        二、《万国公报》的栏目构成
    第二节 “大美国事”栏目变迁及类别
        一、“大美国事”栏目变迁
        二、“大美国事”栏目的报道类别
    第三节 “美国报道”在各国报道中的位置
    小结
第二章 “大美国事”的基本量化分析
    第一节 “美国报道”内容的类别分析
        一、外交类报道
        二、经济类报道
        三、国内政治类报道
        四、灾害类报道
    第二节 “美国报道”信息数量的变化与信息重点的变动
        一、“美国报道”信息数量的变化
        二、“美国报道”信息重点的变动
    小结
第三章 “美国报道”中的政治经济报道
    第一节 选举与总统制内容的报道
        一、《万国公报》与总统选举
        二、中国人对美国政体认识的演变
    第二节 美国政治局势变化
        一、抚与剿:对印第安人的政策变迁
        二、开放或保守:美国移民政策的变化
    第三节 美国经济问题的报道
        一、美国农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
        二、通商贸易的报道
    第四节 美国矿冶的发展
        一、对美国矿冶发展基本状况的报道
        二、对美国西部矿业开发影响的描述
    小结
第四章 美国报道中的科技生活报道
    第一节 工业化的发展
        一、交通设施的建设
        二、生活设施的进步
    第二节 科学技术的状况
        一、科学技术对科学考察的促进
        二、美国科技发展的原因
    小结
第五章 “美国报道”中的国际交往报道
    第一节 对华外交的报道
        一、有关在美华工问题的报道
        二、有关留美学生的报道
    第二节 对英外交的报道内容
        一、美国以独立国家的姿态与英国进行的外交
        二、学习与超越:英美外交间的博弈
    第三节 对俄外交的报道内容
        一、火油贸易
        二、俄土战争
        三、日俄战争
    小结
第六章 “美国报道”与美国形象的塑造
    第一节 对天朝上国的否定
    第二节 新观念的输入:美国形象构造
        一、文明形象的构建
        二、大国形象的构建
        三、对美国的再认识
    小结
第七章 “美国报道”与中美关系演变
    第一节 中美关系对“美国报道”的影响
        一、近代中美两国关系脉络
        二、中美关系与“美国报道”
    第二节 中美关系变化前后“美国报道”的趋势对比
    小结
第八章 “美国报道”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第一节 西方价值观念的传输员
        一、时空观与义利观的转变
        二、教育观念的改变
        三、西方医学来袭
    第二节 中国社会风俗变化的促进者
    第三节 近代中国变法维新思想的启蒙人
        一、变法思想的重要来源
        二、对中国政治体制变革的影响
    第四节 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助推剂
        一、中国与博览会
        二、工商业的发展
    小结
结语:《万国公报》之“美国报道”的认识与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致谢

(5)21世纪区域一体化发展新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选题的目的
        (二)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思路及方法
        (二)创新之处
第一章 基本理论与概念
    第一节 一体化理论
        一、一体化概念的界定
        二、一体化发展阶段
    第二节 区域一体化与区域合作
        一、区域一体化的概念
        二、区域合作的概念
        三、区域一体化与区域合作的关系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区域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变化
    第一节 21世纪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新趋势
        一、南北型的区域合作形式得到拓展
        二、区域贸易中发达国家间区域合作加强
        三、东亚地区的一体化发展
        四、欧亚地区的一体化新进展
    第二节 21世纪区域一体化发展新趋势带来的问题
        一、南北合作当中利益协调出现分歧
        二、新兴经济体的发展速度受到阻碍
        三、东亚区域一体化主体不明确,整合程度不高
        四、欧亚经济联盟面临的挑战
    本章小结
第三章 21世纪区域一体化发展新趋势成因及影响
    第一节 区域一体化新趋势成因
        一、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改变
        二、全球贸易话语权的争夺
    第二节 区域一体化新趋势的影响
        一、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二、推动世界政治格局进一步走向多极化
    本章小结
第四章 21世纪区域一体化新趋势下中国的对策
    第一节 增强自身实力
        一、大力发展经济,提升综合国力
        二、加大科技投入,抢占高科技的制高点
        三、强化文化自信,凝聚东亚共识
    第二节 强化中国在东亚一体化中的主导地位
        一、发挥中国在东亚的地缘优势
        二、发挥经济优势、努力推动东亚一体化进程
    第三节 积极应对世界多极化趋势
        一、正确的认识多极化趋势
        二、构建平衡的大国关系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工程渣土快速堆填孔压产生及排水减压超重力模型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工程渣土定义、组成、特性及分类
        1.2.2 工程渣土资源化处置方式
        1.2.3 离心模拟技术的发展及工程应用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主要创新点
        1.3.3 技术路线
2 深圳CDG渣土快速堆填孔压产生规律超重力模型试验
    2.1 引言
    2.2 超重力模型试验原理
    2.3 试验设备及材料
        2.3.1 试验设备
        2.3.2 试验材料
    2.4 模型设计
    2.5 模型制作及转机过程
        2.5.1 模型制作
        2.5.2 转机前准备
        2.5.3 转机过程
        2.5.4 停机过程
    2.6 试验结果
        2.6.1 高含水率侧试验结果
        2.6.2 低含水率侧试验结果
    2.7 试验结果分析
        2.7.1 高含水率侧试验结果分析
        2.7.2 低含水率侧试验结果分析
        2.7.3 土压误差分析
        2.7.4 孔压系数计算
    2.8 本章小结
3 浙江淤泥质渣土快速堆填孔压产生规律超重力模型试验
    3.1 引言
    3.2 试验设备及材料
        3.2.1 试验设备
        3.2.2 试验材料
    3.3 模型设计
    3.4 模型制作及转机过程
        3.4.1 模型制作
        3.4.2 转机前准备
        3.4.3 转机过程
        3.4.4 停机过程
    3.5 试验结果
        3.5.1 孔压和土压测试结果
        3.5.2 沉降测试结果
        3.5.3 模型顶部排水量测试结果
        3.5.4 不排水抗剪强度测试结果
        3.5.5 密度和含水率测试结果
        3.5.6 土工复合排水网测试结果
    3.6 试验结果分析
        3.6.1 无排水措施侧孔压产生规律
        3.6.2 排水措施侧孔压产生规律
        3.6.3 排水垫减压效果分析
        3.6.4 水量平衡分析
        3.6.5 水量迁移分析
        3.6.6 孔压消散缓慢原因分析
        3.6.7 不同类别工程渣土快速堆填孔压系数对比
    3.7 本章小结
4 浙江淤泥质渣土排水减压超重力模型试验
    4.1 引言
    4.2 试验设备和材料
        4.2.1 试验设备
        4.2.2 试验材料
    4.3 模型设计
    4.4 模型制作及转机过程
        4.4.1 模型制作
        4.4.2 转机前准备
        4.4.3 转机过程
        4.4.4 停机过程
    4.5 第一次转机
        4.5.1 试验结果
        4.5.2 试验结果分析
    4.6 第二次转机
        4.6.1 试验结果
        4.6.2 试验结果分析
    4.7 超重力模型试验渗流固结相似关系
    4.8 不同排水减压方式孔压消散效果对比
    4.9 本章小结
5 基于孔压产生规律的渣土堆填体边坡稳定性分析
    5.1 引言
    5.2 Geo-studio软件介绍
    5.3 快速堆填过程中孔压系数的确定方法
    5.4 深圳红坳渣土场堆填体边坡稳定性分析
        5.4.1 深圳红坳渣土场概况
        5.4.2 渣土场堆填体边坡稳定性计算
    5.5 宁波山银岙渣土场堆填体边坡稳定性分析
        5.5.1 宁波山银岙渣土场概况
        5.5.2 消纳场堆填设计方案
        5.5.3 渣土场堆填体边坡设计方案稳定性计算
        5.5.4 渣土场堆填体边坡不同工况计算
    5.6 本章小结
6 渣土场稳定安全控制措施
    6.1 引言
    6.2 渣土堆填场滑坡风险产生和成因调查
    6.3 渣土场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6.3.1 工况一:渣土含水率低,缓慢堆填
        6.3.2 工况二:渣土含水率低,快速堆填
        6.3.3 工况三:存在高含水率渣土,控制堆填速率
        6.3.4 工况四:渣土含水率低,缓慢堆填,后期边坡中存在高水位
    6.4 渣土场稳定安全控制措施
        6.4.1 渣土含水率控制
        6.4.2 渣土堆填速率控制
        6.4.3 渣土场排水系统设置
        6.4.4 渣土场安全监测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工作展望
作者简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7)中国当代文艺生态学研究史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思路、方法和创新点
    四、关于“文艺生态学”的说明
第一章 中国当代文艺生态学兴起的背景和缘由
    第一节 文变染乎世情
        一、迫在眉睫的环境问题
        二、星球意识逐渐成型
    第二节 对生态文学的呼应
    第三节 中国文艺理论的内在诉求
第二章 中国当代文艺生态学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文艺生态学在中国的兴起:20 世纪80 年代中期
    第二节 文艺生态学的分化:20 世纪90 年代
    第三节 文艺生态学的建设期:新世纪十年
    第四节 中国当代文艺生态学的深化期:21 世纪10 年代初
    第五节 文艺生态学的新发展:21 世纪10 年代中后期
第三章 文艺生态学核心范畴分析——“和谐”、“自然”
    第一节 “和谐”范畴的提出
        一、“和谐”的早期形态
        二、“天人合一”——“和谐”的同义词
        三、“和谐”范畴的确立
    第二节 “自然”
        一、文本外“自然”
        二、“自然”范围的扩大
        三、文本内“自然”
        四、“自然”的延伸:社会、精神
        五、审美化自然
第四章 中国当代文艺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当代文艺生态学的前期研究
        一、对研究模式的深化
        二、文学与自然环境
        三、文学与社会环境
        四、文学与经济环境
        五、文学与文化环境
        六、文学与政治环境
        七、文学与民族环境
        八、总结
    第二节 当代文艺生态学的后期研究
        一、文学与自然生态
        二、文学与社会生态
        三、文学与精神生态
        四、文学与性别
        五、文学与种族
第五章 中国当代文艺生态学的评价和思考
    第一节 中国当代文艺生态研究的成就与不足
        一、中国当代文艺生态学所取得的成就
        二、中国当代文艺生态学研究的不足
    第二节 对中国当代文艺生态学研究的再思考
        一、文本内自然的虚构性
        二、文本的内在“中和”性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布辊自动套袋包装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课题来源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套袋包装机械行业现状
        1.3.2 国内包装机械行业现状
        1.3.3 人机协作现状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5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内容
2、系统总体方案设计与工位布局
    2.1 系统技术指标
    2.2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2.1 人工包装流程分析:
        2.2.2 设备操作流程
        2.2.3 设备整体布局
    2.3 工位布局介绍
        2.3.1 托架翻转工位
        2.3.2 皮带传送工位
        2.3.3 套袋工位
        2.3.4 移动运输装置与顶升气缸平台
    2.4 本章小结
3、传动系统设计与关键部位校核
    3.1 气动设计
        3.1.1 套袋部分气动元件选型
        3.1.2 漏斗部分设计
        3.1.3 顶升平台设计
    3.2 电机、减速器选型与关键部件校核
        3.2.1 槽轮设备动力设计
        3.2.2 翻转臂动力设计
        3.2.3 皮带传送机电机选型
        3.2.4 滚筒传送线动力设计
    3.3 总结
4、控制系统硬件选型与程序设计
    4.1 .硬件选型与配置
        4.1.1 可编程控制器选型与配置
        4.1.2 触摸屏的选型
        4.1.3 传感器的选型
    4.2 控制编程方法与程序设计
        4.2.1 PID算法
        4.2.2 块设计
        4.2.3 控制流程设计
    4.3 人机交互设计
    4.4 配方设计
    4.5 手动模式、反馈与警报
    4.6 小结
5、安装调试与生产运行
6、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9)新时代中国企业海外拓展的战略风险 ——基于典型案例的系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核心问题与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论
    三、思维方法、创新与不足
    四、论文的结构
第一章 企业国际化与中国企业的海外拓展
    第一节 企业国际化与跨国公司
        一、企业国际化的特点
        二、经济全球化是企业国际化的主要外部条件
        三、跨国公司
    第二节 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及其初期实践
        一、中国企业的早期海外拓展
        二、“走出去”战略的提出
        三、“走出去”战略的初期实践(2000——2010)
    第三节 中国企业海外拓展进入新时代(2010-)
        一、后危机时代
        二、“一带一路”为中国企业海外拓展打开新空间
第二章 中国企业海外拓展的战略风险分析
    第一节 企业国际化面临的主要风险
        一、非政治风险
        二、政治风险的内涵与外延
    第二节 企业海外战略风险的特点与类型
        一、“战略”的基本含义是“全局性”
        二、企业海外战略风险的强烈政治性
        三、企业海外战略风险的系统复杂性
        四、企业海外战略风险的生成类型与严重危害
    第三节 新时代中国企业面临的海外战略风险
        一、国际格局大变革带来企业战略风险
        二、中国企业海外战略风险的若干形态
        三、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海外战略风险比较
第三章 美国对华全面遏制与中国企业战略风险—以中兴通讯和华为公司为例
    第一节 美国对华遏制战略的演变
        一、美国对华战略敌视(1949—1971)
        二、美国对华战略接触与遏制(1972-2016)
        三、“美国优先”与特朗普政府对华全面战略遏制(2017-)
    第二节 美国对中兴通讯的两次制裁
        一、中兴通讯的海外拓展及国际化战略
        二、美国对中兴通讯的第一次制裁
        三、美国对中兴通讯的第二次制裁
        四、美国制裁中兴通讯的原因、影响和启示
    第三节 美国对华为的全力“围剿”
        一、华为的海外拓展及国际化战略
        二、“孟晚舟事件”及其影响
        三、美国遏制华为手机和5G业务全球拓展
        四、华为反制美国打压与自强自卫的应对策略
    第四节 美国对华遏制造成中国企业海外战略风险
        一、新时代美国打压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原因
        二、中兴通讯与华为公司应对美国打压政策比较
第四章 中国企业海外项目遭受的战略风险—以国电投密松电站项目和中企利比亚项目为例
    第一节 缅甸密松电站项目及其搁置
        一、密松电站的设想与立项
        二、密松电站项目的突然中止与长期搁置
    第二节 密松电站项目战略风险的系统分析
        一、缅甸国内复杂的政治社会因素
        二、美西方因素与密松电站项目搁置
        三、中方认识和处置密松电站战略风险之反思
        四、“一带一路”倡议与密松电站项目
    第三节 利比亚中企项目经受的战略风险
        一、中国企业走进利比亚
        二、“阿拉伯之春”与利比亚战乱
        三、中企利比亚项目蒙受重大损失
    第四节 中资密松项目与利比亚项目战略风险比较
        一、密松项目与利比亚项目战略风险的相似之处
        二、密松项目与利比亚项目战略风险的不同之处
第五章 新时代中国企业海外战略风险对策
    第一节 加强合规管理认清海外环境
        一、中国企业要加强合规管理,提高国际化水平
        二、认清东道国的政治状况及与中国的外交关系
        三、认清中国对外投资国际背景的变化及其影响
    第二节 中国企业应对海外战略风险的策略机制
        一、战略风险预防性策略机制
        二、战略风险分散性策略机制
        三、战略风险补救缓解性策略机制
    第三节 中国政府如何帮助企业管控海外战略风险
        一、政府帮助“走出去”企业加强与东道国的互动
        二、综合利用国内、国际双层法律手段防范战略风险
        三、同东道国主要利益集团和民众建立友好和谐关系
结论
    一、新时代中国企业海外战略风险是复杂的系统风险
    二、防范化解战略风险需要危机意识与复杂系统思维
    三、中国企业海外拓展的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A航空广州中转枢纽客运服务效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方法与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理论基础
        2.1.1 效率理论
        2.1.2 服务效率理论
    2.2 核心概念界定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A航空广州中转枢纽客运服务效率现状及问题
    3.1 A航空简介
    3.2 A航空广州中转枢纽客运服务现状
        3.2.1 枢纽客运服务流程
        3.2.2 枢纽客运服务硬件设施现状
        3.2.3 服务人员现状
        3.2.4 枢纽客运服务信息服务现状
    3.3 A航空广州中转枢纽客运服务存在的问题
        3.3.1 枢纽客运服务人员服务效率较低
        3.3.2 枢纽客运服务硬件设施缺乏
        3.3.3 枢纽客运服务流程设计有提升空间
        3.3.4 枢纽客运服务需求信息不准确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A航空广州中转枢纽客运服务的需求分析
    4.1 A航空广州中转枢纽客运服务需求评价原则
    4.2 A航空广州中转枢纽客运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因子分析
        4.2.1 形成顾客服务需求评价指标体系
        4.2.2 顾客服务需求影响因素提取
    4.3 A航空服务需求影响因素调查问卷信度和效度检验
        4.3.1 变量的信度分析
        4.3.2 变量的效度分析
    4.4 因子分析
        4.4.1 因子分析适合性检验
        4.4.2 服务效率因子提取和命名
    4.5 回归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A航空广州中转枢纽客运服务效率的提升建议
    5.1 提升枢纽客运服务人员的服务效率
        5.1.1 培训枢纽客运服务人员
        5.1.2 确立制度保障提高服务效率
    5.2 更新与改善枢纽客运服务硬件设施
        5.2.1 更新完善枢纽客运服务硬件设施
        5.2.2 增加错失旅客改签设施
    5.3 科学设计枢纽客运服务流程
        5.3.1 优化旅客服务流程
        5.3.2 实现全流程跟踪闭环
    5.4 提升需求信息质量与沟通效率
        5.4.1 提升需求信息质量
        5.4.2 打造全链条航延服务
        5.4.3 提升信息服务效率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研究的结论
    6.2 研究局限性
    6.3 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四、上海产品质量出现新转机(论文参考文献)

  • [1]自由与秩序:民间武术意义的建构 ——基于沛县武术的历史人类学考察[D]. 薛浩. 上海体育学院, 2020(12)
  • [2]航空客运业横向并购中的相关市场界定问题研究[D]. 周倩.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0(04)
  • [3]杭州M酒店营销策略研究[D]. 杜培.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4]《万国公报》的美国报道研究[D]. 胡亚冰. 山东师范大学, 2020(10)
  • [5]21世纪区域一体化发展新趋势[D]. 田静静. 黑龙江大学, 2020(04)
  • [6]工程渣土快速堆填孔压产生及排水减压超重力模型试验[D]. 李伟. 浙江大学, 2020(02)
  • [7]中国当代文艺生态学研究史论[D]. 易建力. 四川师范大学, 2020(12)
  • [8]布辊自动套袋包装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 汪诚皓. 武汉纺织大学, 2020(01)
  • [9]新时代中国企业海外拓展的战略风险 ——基于典型案例的系统分析[D]. 李国敏.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4)
  • [10]A航空广州中转枢纽客运服务效率研究[D]. 李响. 广东工业大学, 2019(02)

标签:;  

上海产品质量再上新台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