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狄更斯在《两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论狄更斯在《两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一、谈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论文文献综述)

丁友德[1](2020)在《基于语料库的《双城记》主题探析》文中研究表明基于语料库研究文学能够量化数据,提供具体详细的信息。本研究借助语料库软件CLIC探析《双城记》的主题,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语料库的Keywords、Concordance和Cluster功能从人物和词汇方面更加直观地解读《双城记》复仇、人道主义以及仁爱的主题思想,为基于语料库研究文学主题提供借鉴。

马逸超[2](2018)在《解读《双城记》中的爱》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双城记》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所着的一部长篇小说。这部小说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通过讲述马内特医生一家和德发日夫妇之间的恩怨情仇,将巴黎、伦敦两个城市紧紧联系起来。小说中处处充斥着时代的罪恶和人性的丑陋,然而即便是在这样的时代,也有善良的人在用爱包容、宽恕和保护着身边的人。

刘友敏[3](2017)在《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解读——以《双城记》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结合狄更斯的思想根源,通过对小说《双城记》中人道主义的分析,来解读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从而加深对小说的理解。

邹瀚卿[4](2017)在《论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狄更斯小说中对于人道主义精神的展现是无处不在的。尤其是他最着名的小说《双城记》更是将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展现的淋漓尽致。本文介绍了狄更斯的生平和其代表作品,集中化的剖析狄更斯所处时代的特点。并就狄更斯《双城记》其作品中人道主义体现的进步意识和局限性都做相关思想探究,希望能够为文学界人士带来一定的启发。

赵艺[5](2016)在《浅析小说《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文中研究指明在英国19世纪时,有一位卓越的文学家,以批判现实主义作品而着名,他就是查尔斯·狄更斯,是在莎士比亚以后又一位被世界所熟知的文学家,他创作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其中之一便是《双城记》,小说主要讲述了在18世纪法国大革命时,封建贵族怎样压迫与残暴对待百姓,表达了作者对贵族的仇恨厌恶与对人民大众的同情。本书的主要思想是为了爱而自我牺牲,充分的体现了人道主义思想。此文大致介绍了了狄更斯的生活经历以及《双城记》的简单概括,从人物刻画的角度浅谈《双城记》呈现的人道主义思想。

张婷婷[6](2016)在《《双城记》人物塑造方法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双城记》这部作品创作在法国大革命时期,是着名文学家查尔斯·狄更斯所创作的着名长篇历史小说,其中的故事情节淋漓尽致的向人们展示了黑暗社会的不公平和人性的丑恶。但是其中也有着很多善良的人们,也有着伸张正义的人们。"双城"主要指的就是巴黎和伦敦,在这两座城市当中发生着很多感人肺腑的故事,并且深受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故事的开端和结局都是围绕着那内特一生一家和以德发日夫妇为首的圣安东尼区所展开的。狄更斯主要就是想通过该作品向人们展示出不同的人物形象,本文将会重点的阐述《双城记》中狄更斯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表达等内容。

林麟[7](2016)在《谈《双城记》中人物的象征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象征是文学作品中的常用手法,能够给予文学作品以更加深刻的含义。狄更斯在其作品《双城记》中大量运用了象征手法,小说中的自然景色、人物形象以及颜色描写表现的不仅仅是其本身和表面的含义,还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本文主要探讨《双城记》中人物形象的象征意义,从小说主要表达的"仁爱"与"邪恶"两个角度出发,浅谈小说人物的象征意义。

都洁[8](2016)在《合作和礼貌原则视角下的社会阶层对会话策略的影响 ——以《双城记》为个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双城记》是查尔斯·狄更斯的重要着作之一,发表于1895年。故事的背景是法国大革命,狄更斯揭露了封建贵族对穷苦百姓的暴行,并强烈谴责他们的剥削和压迫行为。由于故事发生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环境下,故事中的对话也就自然产生于不同的社会阶级之中。这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机会去研究社会地位不同对会话策略是否会有影响。本文运用格莱斯合作原则和利奇礼貌原则等语言学理论分析小说中不同社会阶层会话特征。合作原则解释了会话含义与字面意义的关系以及会话含义如何产生和理解:礼貌原则解释了说话者出于礼貌间接含蓄地表达自己的真实含义。本文运用上述语用学理论详细分析从《双城记》中精选249个对话实例。根据违反合作原则的四个会话准则以及间接礼貌策略的不同形式,对这些例子进行归类分析。小说中的人物通过违反合作原则,采取间接礼貌策略,传递出会话含义和真实意图。本研究主要探讨以下两个问题:1.社会阶层的不同是否影响说话者对会话策略的使用?2.如果有影响,不同社会阶层的人在交际中在违反合作原则和遵守礼貌准则方面是如何现出差异的?本文从全篇小说中采集所有不同社会地位男性主人公的含有会话含义的话语,并分别按照其违反合作原则和采取间接礼貌策略的情况对其进行分类,再对所搜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并得出结论。不同的社会阶层的确定依据Werner的分类标准来划分。研究发现社会阶层的不同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到会话策略的使用。就上层社会而言,在交际中,与其它准则相比,上层社会更多使用的会话策略是违反方式准则;在中产阶级中,虽然上中产和下中产阶级在会话策略上有所不同,但是总体而言,中产阶级与上层阶级一样在交际中多违反方式准则,倾向于违背言简意赅的原则,说话更多地表现出含糊其辞,但是中产阶级违反方式准则的频度要高于上层阶级。此外,中产阶级也更多地违反质量准则。在下层社会中,虽然在交际中上下层和下下层社会会变现出一定差异,但是在整体上下层社会,下层社会人更多地违反质量准则和数量准则。换句话说,他们倾向于不说真话或者在交际中向听话人提供少于对方所需要的信息。研究还发现不同社会阶层的人在交际中在遵守礼貌准则方面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尽管上上层社会和下上层社会在遵守礼貌准则方面存在差异,但是就上层社会整体而言,常被遵守的三个礼貌准则是赞扬准则,赞同准则和慷慨准则;就中层社会而言,与上层社会相比,中层阶级更多地使用赞扬准则和谦虚准则,在使用频度上都超过了上层阶级。其次是策略准则和慷慨准则;就下层社会而言,交际中常被遵守的准则是同情准则,其次是赞同准则。本研究的意义首先在于它是一次尝试性研究。从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角度去分析《双城记》中的人物对话中的会话含义,这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社会地位这一社会因素对会话策略选择的影响。其次,以前的研究,主要是从文学、翻译、性别或性格等角度研究,但是鲜有把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与社会阶层相结合来研究会话含义,因此这一研究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对以前会话含义研究的一种补充。最后,这一研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加深对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理解,从而在交际中提升我们对社会阶层这一社会因素的敏感度,得体地进行交际。

郭甫[9](2016)在《查尔斯·狄更斯《双城记》中的群众研究》文中提出《双城记》是查尔斯·狄更斯的一部最重要的历史小说。它把法国大革命作为背景和主题,呈现了大革命前期和期间一幅栩栩如生的法国社会的画面,阐述了狄更斯对这一震惊世界、影响深远的事件的观点。长久以来,人们一直对这部小说的研究集中在创作思想,人物,写作技巧,狄更斯小说描述的来源和他对法国大革命的态度等方面。纵观前人的研究,在中国几乎没有学者研究过小说中的群众。在国外个别学者只是简要提及了小说中的暴民,是群众的一部分。例如德法奇太太所代表的暴民暴力,以及这部小说是暴民暴力的代表。但是对小说中的群众没有全面和细致的研究。因此,这留下了重新思考和深入探究群众这个主题的空间。借助于法国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古斯塔夫·勒庞的《群众心理学》这部着作,本论文将从群众心理学的角度对《双城记》中的群众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分为四个章节、引言和结论部分。引言简要介绍查尔斯·狄更斯的生平和《双城记》的情节,回顾国内外《双城记》的研究历史与现状,提出本文的论点、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第一章提出了群众的概念,叙述了群众心理学的基本要点。第二章归类和分析了《双城记》中的群众,包括偶合群众、常规群众、抒情群众和行动群众。第三章主要从心理动机、法国人的国民性格和社会-经济因素三个方面讨论了小说中群众行为的成因。第四章分析了狄更斯对小说中群众的态度。结论部分对整篇论文进行了总结和概括。

张素娜[10](2016)在《狄更斯《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解读》文中研究指明狄更斯是英国19世纪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小说《双城记》是狄更斯的代表作,该小说以18世纪法国大革命为时代背景,揭露了封建统治者对劳苦大众的压迫与迫害。本文从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出发,分析了小说《双城记》中不同人物形象所表现出的人道主义思想,探究了狄更斯人道主义思想的现实意义。

二、谈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语料库的《双城记》主题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文献综述
    (一)语料库文体学
    (二)语料库研究文学主题
三、语料与研究方法
四、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人物形象分析
    (二)词汇检索
五、结语

(2)解读《双城记》中的爱(论文提纲范文)

一、马内特之爱
二、达尔奈之爱
三、卡尔顿之爱
四、露西之爱
五、结语

(3)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解读——以《双城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狄更斯的人道主义精神在《双城记》中的体现
     (一) 人道主义在梅尼特家中的体现
     (二) 人道主义在卡尔登身上的体现
     (三) 对资产阶级的揭露, 体现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二、结语

(4)论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论文提纲范文)

1 关于作家狄更斯简介
2 关于狄更斯小说《双城记》的简介
3 论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分析
    3.1《双城记》中主要人物的人道主义展现
        3.1.1 梅尼特家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3.1.2 叛逆贵族青年代尔的人道主义
    3.2 以人道主义思想看待法国大革命
4 结语

(5)浅析小说《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论文提纲范文)

一、狄更斯以及其代表作《双城记》的介绍
二、人道主义和狄更斯人道主义思想的来源
     (一) 人道主义的来源
     (二) 狄更斯人道主义思想的来源
三、人道主义精神在《双城记》的表现
     (一) 凶恶残酷的压榨者
     (二) 有仇报仇的复仇者
     (三) 富有爱心的仁爱者
四、对当今世界的启迪

(6)《双城记》人物塑造方法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双城记》简介
2.《双城记》中的人物塑造方法
    2.1 以厄弗里蒙得侯爵兄弟的残忍烘托出贵族的蛮横
    2.2 马奈特医生不畏强权, 更好的凸显出正义力量
    2.3 放弃贵族财产继承权和姓氏, 凸显出查尔斯·达奈的正义
    2.4 精心照料父亲, 竭力挽救丈夫, 种种体现出露西是博爱的化身
    2.5 为了爱情勇于默默奉献的人物形象——卡顿
    2.6 使用大量残酷和复仇变态心理来凸显塑造德发日太太这一人物形象
3. 合理的人物塑造对于提升小说表现力的重要意义

(7)谈《双城记》中人物的象征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仁爱主题
    1.1 马奈特医生——人性光辉的象征
    1.2 露西·马奈特——金色丝线, 纯洁与救赎的象征
2 邪恶主题
    2.1 艾佛瑞蒙蒂兄弟——残暴封建贵族阶级的象征
    2.2 爱西德尼·卡屯——小恶以及变化和成长的象征
3 结束语

(8)合作和礼貌原则视角下的社会阶层对会话策略的影响 ——以《双城记》为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Abstract
摘要
Abbreviation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Research Background
    1.2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1.3 Structure of the Thesis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2.1 Relevant Studies Abroad
        2.1.1 Relevant Studies on A Tale of Two Cities
        2.1.2 Relevant Studies on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s
        2.1.3 Relevant Studies on Verbal Strategy
        2.1.4 Relevant Studies on Social Status
    2.2 Relevant Studies at Home
        2.2.1 Relevant Studies on A Tale of Two Cities
        2.2.2 Relevant Studies on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2.2.3 Relevant Studies on Verbal Strategy
        2.2.4 Relevant Studies on Social Status
    2.3 Summary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
    3.1 Grice's Cooperative Principles
        3.1.1 Four Conversational Maxims
    3.2 Leech's Politeness Principle
    3.3 Summary
Chapter Four Research Methodology
    4.1 Classification of Social Classes of Main Male Characters
    4.2 Research Data Collection
    4.3 Summary
Chapter Five Analysis of Verbal Strategies in A Tale of Two Cities with Reference to Social Status
    5.1 Social Classes and the Flouting of Maxims of CP
        5.1.1 Upper Class
        5.1.2 Middle Class
        5.1.3 Lower Class
    5.2 Social Classes and Politeness Principle
    5.3 Summary
Chapter Six Conclusions
    6.1 Research Findings
    6.2 Research Limitations
APPENDICES
References
Publication

(9)查尔斯·狄更斯《双城记》中的群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in English
Abstract in Chinese
Introduction
    1. Charles Dickens and A Tale of Two Cities
    2. The Literature Review
    3. The Central Argument, Methodology and Research Significance
Chapter One The Crowd and Crowd Psychology
    1. The Crowd
    2. Crowd Psychology
Chapter Two The Representation of the Crowds in A Tale of Two Cities
    1. The Casual Crowd
    2. The Conventional Crowd
    3. The Expressive Crowd
    4. The Acting Crowd
Chapter Three The Causes of the Bebavior of Crowds in A Tale of Two Cities
    1. The Psychological Motivation
    2. French National Character
    3. The Socio-economic Factors
Chapter Four Dickens’ Attitude towards the Crowds in A Tale of Two Cities
    1. Attitude Before the French Revolution
    2. Attitude During the French Revolution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Acknowledgements

(10)狄更斯《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解读(论文提纲范文)

一、人道主义及狄更斯人道主义思想
二、小说《双城记》所蕴含的人道主义思想
三、小说《双城记》中人道主义思想的价值分析

四、谈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语料库的《双城记》主题探析[J]. 丁友德.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0(08)
  • [2]解读《双城记》中的爱[J]. 马逸超. 参花(上), 2018(07)
  • [3]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解读——以《双城记》为例[J]. 刘友敏. 长江丛刊, 2017(32)
  • [4]论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J]. 邹瀚卿.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22)
  • [5]浅析小说《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J]. 赵艺. 商业故事, 2016(33)
  • [6]《双城记》人物塑造方法分析[J]. 张婷婷. 商业故事, 2016(29)
  • [7]谈《双城记》中人物的象征意义[J]. 林麟. 同行, 2016(15)
  • [8]合作和礼貌原则视角下的社会阶层对会话策略的影响 ——以《双城记》为个案研究[D]. 都洁. 安徽大学, 2016(10)
  • [9]查尔斯·狄更斯《双城记》中的群众研究[D]. 郭甫. 东北师范大学, 2016(04)
  • [10]狄更斯《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解读[J]. 张素娜.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02)

标签:;  ;  

论狄更斯在《两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