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蜂业简史》出版(论文文献综述)
杨凯[1](2019)在《唐代蜂业研究》文中认为作为一类重要的经济昆虫,蜜蜂在中国古代的养殖历史十分悠久。而作为中国古代农业的补充部分,蜂业的产生、发展、社会效益及其历史影响也值得研究。基于前代养蜂经验的累积、有利的的农业政策条件、良好的农业技术基础以及较适宜的生态环境,唐代出现了专门的家庭养蜂业,养殖技术也进一步提高。唐人注意养蜂地点、方式和收蜜时间。他们将蜂箱置于檐下廊柱之处,以避免恶劣天气的影响。除了唐代农书《四时纂要》中所载六月、八月“开蜜”的农事以外,当时大量诗文表明,春、夏、秋皆有收蜜的活动。为保证蜂蜜的质量,唐人自觉靠近花、果等优质的蜜源植物。在采集蜂蜜时,用遮蔽法和烟熏法来避免蜂蛰,并且采取多种医疗手段来治疗蜂伤。养蜂成为唐人的家庭副业,一些人赖以为生甚至致获巨富。《四时纂要》中的“六月开蜜”和“八月开蜜”是目前已知古农书中介绍养蜂技术的最早记载,说明新兴的养蜂业受到农家的关注。依据唐代史料中的土贡物产信息,列表统计分析可得,此期蜂产品(以蜂蜜、蜜蜡为主)的地理分布集中于南方,尤其以山南道和江南道的出产州郡数目最多。这种分布特点可能是由于植被(蜜源植物)的分布特征所致。在土贡蜂产品的内部构成方面,蜜蜡与蜡烛约占75%,而蜂蜜则占25%。说明唐代上层社会中可能对蜜蜡的需求量可能更大。在蜂产品贸易方面,渤海产蜂蜜大量输入日本,外国蜂产品则多作为朝贡之物进入国内。根据敦煌吐鲁番文书,可以获取关于蜂产品物价的重要信息。对比同为甜食的砂糖、石蜜等物,蜂蜜的单位价格要更低。蜂产品在唐代医疗、饮食、以及其他日常生活领域应用颇多。蜂蜜、蜜蜡、蜂子、蒲黄等在唐代医书、本草中被列为上品药,在各种方书中应用极其普遍。蜂蜡疗法、蜂毒疗法是独特的治疗手段。蜜灸和炼蜜是重要的中药炮制方法。蜂蜜和饴糖、蔗糖并为唐人获取甜味的三大来源。唐代蜜制甜食有蜜饮、蜜饯、蜜制面点等种类。除此之外,蜜和蜜蜡还被广泛运用到制烛、熏香、密封、传信、染色、美容、洗衣、铸造、制印、兽药等其他日常生活领域。在前人的基础上,唐人对蜜蜂的生物学认识不断具体深入,对蜂之毒性、习性、分型、种类、敌害等信息有进一步的了解。当然,在当时这些只是模糊性的认识,零散见于时人着述之中,尚未形成系统观点,不应作过高评价;在唐代社会,蜜或蜜制食品是深受欢迎的珍馐美食,以此上贡、赏赐、待客、馈赠之记载常见于文献之中;在佛、道教典籍里,蜂蜜皆被视为珍品。既是供奉的佳肴,也是炼丹服饵时必备的良药。蜂蜜甚至被神秘化,常出现在佛道教神话传说之中;在文学作品里,蜂意象之寓意则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无论是对身体部位的隐喻,还是在传奇小说中的象征意义,都体现出这一主题在文化史探索中的价值。
贾梦迪[2](2020)在《国民政府时期陕西关中地区蜂业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国民政府时期陕西关中一带的蜂业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关中蜂业在这段时期的具体发展情况,以期揭示中国传统养蜂在近代西方先进技术的影响下,改变自身传统的养蜂模式,以及从传统养蜂模式向近代转型的过程。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养蜂历史的国家,陕西地区养蜂的历史也十分地久远。关中一带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为陕西蜂业的发展提供了先天的条件。国民政府时期陕西关中一带养蜂的县区很多,其中以富平、乾县、白水等县尤为发达,所产的蜜品质优良,广受西安、咸阳等市区民众的喜爱,在外省也享有极大的声誉,在我国众多养蜂省份占有中不可或缺的位置。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市场上的蜂蜜因价格低廉,因此蜂业的发展较为迟缓。一战以后因为蜂蜜市价日趋昂贵的原因,导致养蜂的人渐渐增加。在世界各国大力倡导养蜂和现代化养蜂技术大力发展的背景下,新式养蜂技术也传入到了中国。近代新潮思想和技术都是从沿海地区最先接触到,再慢慢传入内地,养蜂业也不例外。最早接触到新式养蜂思想的是地处沿海的江浙和福建地区,以及平津一带。张品南、华士巽是较早将西方蜂种与新式养蜂引入中国的代表人物,为中国新式蜂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然而蜂业迅速发展壮大的地区却是北平一带,但也由于盲目大量购入蜂种,发展过猛,北平一带养蜂业遭遇惨败。民国十八年(1929),北京大学陕西籍青年学生呼延若农从北京购买意蜂20群运输到西安,这是近代陕西新式养蜂出现的源头。时值陕西三年大旱,引进后的发展情况不容乐观。直到民国二十二年(1933)以后,地方元气复苏,蜂业发展才渐渐有所好转。当时关中一度出现养蜂热,各地随处都可听见蜜蜂的嗡嗡声。民国二十九年(1940),赵堃山等筹备组织陕西蜂业促进社,繁殖蜂种。后来因为蜂的腐臭病暴发,导致蜜蜂的大量死亡,损失惨重。这种情况之下,陕西蜂业促进社创办了专门的养蜂杂志,教导民众如何科学养蜂,挽回了一些损失,为近代陕西的养蜂业做了突出的贡献,陕西蜂业在挫折中继续前进。
吴敏[3](2020)在《民国蜂业危机及其应对研究(1912-1937)》文中研究指明清末民初之际,新式养蜂法伴随着活框养蜂技术和养蜂器具的逐渐成熟传入我国。在农村经济濒临崩溃、国家面临巨大糖类贸易漏巵的背景下,新式蜂业被赋予了复兴农村经济、挽救国家利权的重大使命。江浙、华北地区率先宣传推广养蜂新法,形成了南、北两个重要的养蜂中心。二十年代末,华北地区新式蜂业一度勃兴,掀起了全国养蜂热潮。然而,随后民国蜂业却屡屡陷入发展困境,危机重重。在蜂种选择和制造问题上,国内养蜂人士将中国传统蜂种与意大利蜂种对比讨论。在新式养蜂法被普遍认同的趋势下,国蜂未能及时改良,传统蜂场蜜源地和蜂蜜市场也遭到新式蜂场的侵占和挤压,传统蜂业发展逐渐衰落。与此同时,新式蜂种在迅速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不顾蜂种质量、过度分封、投机倒卖现象,导致华北蜂业价格暴涨、蜂病肆虐,几乎完全成为以分封售种为目的投机事业。在蜂蜜生产和运销问题上,由于各地蜜源植物分配不均且受气候灾害影响,蜂户不得不进行转地饲养。但因乡民智识不足和地方官员处理不当等因素,蜂业纠纷不断,民众排蜂心理渐重,蜂场损失惨重。蜂种投机倒卖风潮后,蜂户纷纷注重采蜜,又使得国内蜂蜜生产过剩。在国人观念不开、关税运费较高、合作组织力量薄弱、市场信息不畅等种种因素的影响下,新式蜂蜜遭到蜜药行的价格操纵,在竞争中滞销积压。为摆脱蜂业发展困境,国民政府和民间社会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一方面,政府在广大农村积极倡导和推广新式蜂业,培育养蜂技术人才,出台奖励和保护蜂业办法。另一方面,民间养蜂人士自发组建养蜂协会,出版发行养蜂刊物,呼吁救济农村,复兴蜂业,从而形成既可以同官方交流建议,又可以对民众普及指导的中间保护组织。与此同时,在蜂种进口、病害检验、运输保护、蜂税豁免、蜜源转地纠纷等具体问题上,民间组织与官方机构进行了积极的协调互动,逐步明确蜂业发展规范与检查规则,使蜂业保护机制趋于具体合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蜂业发展危机。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些应对措施又不免流于形式,检查机关手续繁琐且各处刁难,国立农事机关鲜有作为,农村复兴委员会亦未将工作落到实处,合作事业工作者多为升职加薪,蜂业危机并未彻底革除,最终在战火中走向停滞。
张钫[4](2017)在《华北养蜂协会及所办刊物之变迁(1927-1934)》文中提出华北养蜂协会是20世纪初华北养蜂界重要的行业组织。本文重考了协会成立的时间及背景,对华北养蜂协会以及后来在其期刊社基础上组建的华北养蜂学会所开展的工作进行全面考证,并对其创办的期刊《华北养蜂月刊》所经历的三个不同阶段进行详细梳理。
张纯[5](2002)在《世界蜂业生产与蜂蜜贸易的经济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蜂业是我国的传统特色产业,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于一体,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世界最大的蜂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蜂蜜生产量和出口量分别占世界的1/5和1/4强,我国蜂业是典型的外向型产业。但近年来蜂业生产与贸易的国际竞争日益激化,贸易保护主义日益盛行,导致我国蜂产品出口价格连年下跌,国际竞争力不断减弱,严重影响了我国蜂业的可持续发展。世界蜂产品市场容量有限,竞争国蜂业的发展与世界蜂产品市场的国际竞争,影响我国蜂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我国加入WTO后,这种影响将更加直接和明显。为此,本论文以世界蜂业生产和蜂蜜贸易的统计数据为依据,围绕世界蜂业生产与贸易的国际竞争与我国蜂业可持续发展问题,从应用经济学的角度进行了系统的实证研究,论文共由11章组成。 第一章简要介绍了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本论文的构成。 第二章和第三章实证分析了世界蜂蜜总产量与贸易量的变迁,世界蜂业的产地分布和世界蜂蜜市场的贸易结构,采用线性增长模型对世界蜂蜜总产量进行了定量预测,采用“显示”比较优势法等方法对主要蜂蜜出口国的竞争力进行了比较。 第四章至第九章实证分析了美国、阿根廷、墨西哥、加拿大、德国和日本等六大主要蜂蜜产销国的蜂蜜生产、贸易与消费状况,并展望了它们的发展趋势。 第十章和第十一章简要介绍了建国以来中国蜂业的发展历程,实证分析了中国蜂业生产和蜂产品贸易的现状,采用固定市场比例分析(CMS)法分析了不同时期中国蜂蜜出口成长变化的原因,系统分析了中国蜂业生产与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加入WTO对中国蜂业生产和蜂产品贸易的影响,提出了十大对策建议。
郭锐[6](2011)在《元代蜂业研究》文中指出我国传统蜂业在东汉时期已经初露端倪,历经魏晋的萌芽、隋唐的过渡、宋代的充实,积累了丰富的养蜂经验,这为元代蜂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元世祖忽必烈即位之后,采取潜邸旧臣的建议,以儒治国,逐步确立了“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的重农政策,之后又采取设立司农司、编撰农书等措施,保障重农政策的实施。在这种背景下,加上蒙元的统一使国家养蜂区域更加广泛,养蜂业遂遍及全国。元代蜂业在蜂房制作和管理、割蜜者保护、割蜜的方法原则、收蜂方法、蜂群繁殖、蜜蜡分离、蜂蜡制作、年成预测等方面有诸多创新,养蜂技术趋于成熟。此外蜂产品在饮食业、手工业、医药生产、美容养生、馈赠礼品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在民间茶肆、街市市场、海外舶货中都可以看到蜂产品的身影。其商品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但是另一方面,收集野蜜在元代所占比重比较大;元朝处于中国历史气候的大寒时期,蜜源植物的生长可能会受影响;虫白蜡的出现使元代处于用蜡的转折时期;制糖技术的引进和发展对蜂业造成一定冲击;元代医家对过多饮用蜜食多有劝诫,这一切都提示我们对元代蜂业的兴盛局面不能过分夸大,在估计元代蜂业发展程度和规模时,应保持理性、谨慎的态度。
枫[7](1993)在《《中国蜂业简史》》文中研究表明 由乔廷昆主编,黄文诚主审的《中国蜂业简史》,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书是第一部中国蜂业史书。中国蜂业简史全书共有十章,20余万字。内容有古代、近代、现代和当代蜂业史。对养蜂技术、
王晨[8](2015)在《中国近代对养蜂业的倡导与监管——基于1914-1937年资料的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养蜂的历史悠久,但一直发展缓慢。养蜂业兴起于清末民初,发展至今,曾被中国政府及民间人士视为复兴农业和致富的重要手段。但因诸多问题,养蜂业一度陷入困境而一蹶不振,官方机构虽然出台相应政策,加强了对蜂业的倡导及监管,使其出现了局部复苏,但因介入程度较浅及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直至新中国成立前,我国蜂业仍未摆脱衰败状况。结合民国时期养蜂业历史及农业经济学等相关思想,提出当今蜂业发展一定要加强政府监管力度,提高社会各阶层人群的参与程度,提高技术水平、广开销路、构建合理的现代化生产结构。
詹志华[9](2009)在《中国科学史学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科学史学史以科学史学为研究对象,其主要任务是探寻中国科学史学的发生、发展及其演变的规律,揭示它的未来发展方向。其涉及的范围和内容甚广,包括中国科学史学自身的发生、发展的历史,也包括它与其他学科及社会的关系等。中国科学史学史研究不仅可以促进科学史学科以及与之相关学科的发展,而且可以唤醒人们对科学史学事业的关注、促进科学与人文的沟通和融合,甚至还有利于科学的创新。中国科学史学史研究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即史学性与对应性相统一的原则、连续性与间断性相统一的原则、整体性与层次性相统一的原则、历史的与逻辑的相统一的原则。在方法上,中国科学史学史研究既要运用到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历史的方法和逻辑的方法、归纳法和演绎法、分析法和综合法、历史比较法等,还要运用到许多其他的方法,如统计方法、计量方法、移植法、历时分析与移时分析方法,以及具体研究上的分期、分类及其分层研究的方法,等等。中国科学史学,既包括中国大陆地区的科学史学,亦包括中国其他地区的科学史学。论文从史学的角度,对中国大陆地区科学史学的萌芽、开创、初步发展、调整与繁荣以及深入发展等不同的时期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论文还从机构、团体、会议、刊物、论着等几个方面对中国大陆科学史学的发展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其中在对会议和论着的梳理,又分为综合史、数学史、物理学史、化学史、天文学史、地理学史、生物学史、医学史、农学史、技术史等方面予以分类研究。在此基础上,论文对中国大陆地区科学史学事业的各个领域存在的发展难题进行深入的剖析,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台湾地区的科学史学经历了开创、低谷、转机、兴起与繁荣发展等阶段。论文对这几个阶段台湾地区科学史学发展的状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阐述,并对台湾地区科学史学的机构、团体、刊物、论着亦进行较为详细梳理与介绍。中国科学史学史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论文详细地论述了中国科学史学史与包括中国科学史、中国史学史在内的历史学科,中国哲学与科学哲学,以及科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关系,突出其研究的学术价值。论文还阐述了科学史学与科学创新的关系,主要论述了科学史学与科学发现、科技发明之间的关系,突出了其研究的社会影响。最后,论文把中国科学史学的发展置身于世界背景下,进行重新审视。在对国外科史学发展历程与国外中国科学史学状况进行必要梳理的前提下,探讨它们对中国科学史学发展的价值和意义,并讨论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科学史学的发展问题。
廖大昆[10](2012)在《对韩氏等文史资料再提点意见》文中研究表明自《蜜蜂杂志》增设养蜂文史人物志栏目以来,刊载了韩鸿涛等介绍我国一些早期养蜂前辈为发展养蜂鲜为人知的珍贵业绩。韩氏等3位前辈为搜集整理这批早期文史资料作出了卓着贡献,现在能够公开发表,留传后代,他们将含笑九泉。由于时间久远,加之过去一些繁体字现代部分人较为陌生,难免有点瑕
二、《中国蜂业简史》出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蜂业简史》出版(论文提纲范文)
(1)唐代蜂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
(一) 选题缘由 |
(二) 选题意义 |
二、学术史回顾 |
(一) 蜂业史研究 |
(二) 有关蜂产品的医疗史研究 |
(三) 糖业史研究和古代甜食研究 |
(四) 其他 |
(五) 研究趋势 |
三、研究范围、方法和创新之处 |
(一) 研究范围 |
(二) 研究方法 |
(三) 创新之处 |
四、相关概念界定 |
第一章 蜂业发展的背景 |
第二章 蜂业发展的表现 |
第一节 采集野生蜂蜜 |
第二节 人工驯养蜜蜂 |
第三节 蜂蛰的防护措施与治疗手段 |
第四节 蜂产品产地 |
第五节 蜂产品贸易 |
第三章 蜂产品在医疗中的应用 |
第一节 蜂产品在医药中的应用 |
1 蜂蜜 |
2 蜜蜡 |
3 蜂房 |
4 蜂子 |
5 蜂花粉 |
第二节 蜂蜡疗法 |
第三节 蜂毒疗法 |
第四节 蜜灸与炼蜜 |
第四章 蜂产品在饮食中的应用 |
第一节 蜜制甜食 |
1 蜜饮 |
2 蜜饯 |
3 面点 |
4 其他蜜渍食品 |
5 蜜与食疗 |
第二节 蜂蜜、饴糖与蔗糖 |
1 饴糖与蜂蜜 |
2 蔗糖与蜂蜜 |
第五章 蜂产品在其他生产生活领域中的应用 |
第一节 在手工业中的应用 |
1 制烛 |
2 蜡染 |
3 铸造 |
4 制印 |
5 火药 |
第二节 在其他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
1 密封 |
2 熏香 |
3 美容 |
4 洗衣 |
5 兽药 |
6 赐蜡 |
第六章 蜂与蜂产品文化 |
第一节 对蜂的生物学认识 |
1 蜂之毒 |
2 蜂之习性 |
3 蜂之分型 |
4 蜂之种类 |
5 蜂之敌害 |
第二节 佛、道教典籍中的蜂蜜 |
1 持蜜献佛:佛教中的蜂蜜 |
2 卉醴华英:道教中的蜂蜜 |
第三节 文学作品中的蜂 |
1 蜂与身体:蜂目、蜂准与蜂腰 |
2 蜂与隐喻:报应、灵异和预兆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唐代三大医书中以蜂产品为主要成分的部分药方简表 |
致谢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2)国民政府时期陕西关中地区蜂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研究意义 |
二、学术史回顾 |
三、研究目标、方法及创新之处 |
第一章 近代中国养蜂业发展概况 |
一、中国传统养蜂 |
二、传统思想之于蜜蜂 |
三、近人重新认识蜜蜂的价值 |
四、意蜂和新式养蜂技术引进中国 |
第二章 民国年间陕西关中地区养蜂条件 |
一、民国年间陕西关中地区气候与蜜源植物的关系 |
(一)陕西关中地区主要蜜源植物 |
(二)民国年间陕西关中地区气候状况 |
二、气候与养蜂的关系 |
(一)气候对蜜源植物生长的影响 |
(二)气候对于蜜蜂养殖的直接影响 |
三、意蜂和新式养蜂技术引入陕西 |
(一)北平一带蜂业的惨败 |
(二)意蜂引入陕西 |
第三章 国民政府时期陕西关中养蜂措施 |
一、建立西北养蜂场 |
二、创办养蜂学习班 |
三、传播养蜂技术和方法 |
四、成立陕西蜂业促进社 |
五、发行《陕西蜂业》 |
第四章 国民政府时期陕西关中地区养蜂的曲折经过 |
一、关中各地出现“养蜂热” |
二、关中地区养蜂业遭遇挫折 |
三、关中蜂业在挫折中继续前行 |
四、社会各界对峰业发展的推动 |
第五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研究生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
(3)民国蜂业危机及其应对研究(1912-1937)(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
第一章 新式蜂业的传入与发展 |
第一节 新式蜂业的传入背景 |
一、崩溃破产的农村经济 |
二、外贸漏巵与新式养蜂技术引进 |
第二节 新式蜂业的推广与发展 |
一、宣传推广与试验 |
二、各地的发展情形 |
第二章 蜂种的选择与投机问题 |
第一节 蜂种选择与土蜂业衰落 |
一、蜂种选择及发展趋势 |
二、新旧蜂场之纠葛 |
第二节 蜂种投机与病敌害 |
一、华北养蜂热潮 |
二、病敌害肆虐 |
第三章 蜂蜜的生产与运销危机 |
第一节 蜜源不足与转地纠纷 |
一、蜜源供应不足 |
二、转地纠纷频发 |
第二节 蜂蜜运销困顿 |
一、蜜的过剩生产与运售 |
二、市场竞争与蜂蜜滞销 |
第四章 国民政府与民间社会的应对举措 |
第一节 国民政府的倡导与保护 |
一、直接提倡和推广蜂业 |
二、出台奖励和保护办法 |
第二节 民间团体的组建与合作 |
一、组建养蜂协会与发行刊物 |
二、建立蜂场互助合作组织 |
第五章 官方与民间的协调互动及效果评析 |
第一节 蜂种进口及病害检验 |
第二节 运输保护与蜂税豁免 |
第三节 转地纠纷案件处理 |
第四节 效果评析:积极决策与消极执行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华北养蜂协会及所办刊物之变迁(1927-1934)(论文提纲范文)
一、华北养蜂协会之初创 |
二、金朴庵时期的华北养蜂协会及刊物 |
三、华北养蜂学会力挽养蜂业失败 |
四、从北平到沪上 |
五、结语 |
(5)世界蜂业生产与蜂蜜贸易的经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图表目录 |
第一章 引言 |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四节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世界蜂业生产 |
第一节 世界蜂蜜总产量的变迁 |
第二节 世界蜂业的产地分布 |
第三节 蜂业主产国相对地位的变化 |
第四节 蜂业主产国生产能力的比较 |
第五节 世界蜂蜜总产量的预测 |
第三章 世界蜂蜜贸易 |
第一节 世界蜂蜜贸易量和价格的变迁 |
第二节 世界蜂蜜市场的贸易结构 |
第三节 主要蜂蜜出口国出口竞争力比较 |
第四节 世界蜂蜜贸易量的预测 |
第四章 美国蜂蜜生产、贸易与消费 |
第一节 美国蜂业生产 |
第二节 美国蜂蜜进口 |
第三节 美国蜂蜜出口 |
第四节 美国蜂蜜消费 |
第五节 中美蜂蜜贸易纠纷的背景及其影响 |
第六节 美国蜂蜜生产与贸易的展望 |
第五章 阿根廷蜂蜜生产、贸易与消费 |
第一节 阿根廷蜂业生产 |
第二节 阿根廷蜂蜜贸易 |
第三节 阿根廷蜂蜜消费 |
第四节 阿根廷蜂蜜生产与贸易的展望 |
第六章 墨西哥蜂蜜生产、贸易与消费 |
第一节 墨西哥蜂业生产 |
第二节 墨西哥蜂蜜贸易 |
第三节 墨西哥蜂蜜消费 |
第四节 墨西哥蜂蜜生产与贸易的展望 |
第七章 加拿大蜂蜜生产、贸易与消费 |
第一节 加拿大蜂业生产 |
第二节 加拿大蜂蜜贸易 |
第三节 加拿大蜂蜜消费 |
第四节 加拿大蜂蜜生产与贸易的展望 |
第八章 德国蜂蜜生产、贸易与消费 |
第一节 德国蜂业生产 |
第二节 德国蜂蜜贸易 |
第三节 德国蜂蜜消费 |
第四节 德国蜂蜜生产与贸易的展望 |
第九章 日本蜂蜜生产、贸易与消费 |
第一节 日本蜂业生产 |
第二节 日本蜂产品贸易 |
第三节 日本蜂产品消费 |
第四节 日本蜂蜜生产与贸易的展望 |
第十章 中国蜂业生产与蜂产品贸易 |
第一节 新中国蜂业的发展历程 |
第二节 中国蜂业生产现状 |
第三节 中国蜂产品贸易 |
第四节 中国蜂蜜出口成长的原因分析 |
第五节 中国蜂产品消费 |
第十一章 中国蜂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
第一节 影响中国蜂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
第二节 加入WTO对中国蜂业的影响 |
第三节 中国蜂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6)元代蜂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绪论 |
第一章 元代蜂业发展的背景 |
第一节 确立"农桑为本"的重农政策 |
第二节 得力的重农措施 |
第三节 元以前养蜂经验的积累 |
第二章 元代蜂业发展的表现 |
第一节 养蜂区域的扩大 |
第二节 养蜂技术的创新与成熟 |
一、蜂房的制作与管理 |
二、割蜜者的保护 |
三、割蜜的方法原则 |
四、收蜂方法的创新 |
五、蜂群的繁殖控制 |
六、蜜、蜡分离技术与蜂蜡的制作 |
七、对蜂群天敌的认识 |
八、年成的预测 |
第三章 蜂产品的广泛应用及其商业化程度的提高 |
第一节 蜂产品的广泛应用 |
一、上贡 |
二、饮食业中的消费 |
三、医疗卫生领域内的广泛运用 |
四、蜜蜡在手工业生产中扮演的角色 |
五、馈赠礼品 |
六、美容养生方面的应用 |
第二节 蜂产品商业化程度的提高 |
一、民间茶肆时时可见蜂产品的身影 |
二、蜂产品在市场上的流通 |
三、重要的补充渠道——海外进口 |
第四章 余论 |
第一节 关于元代蜂业的几点思考 |
一、人工养蜂的规模和产蜜量不容乐观 |
二、气候环境对蜂产品总产量的影响 |
三、虫白蜡对元代用蜡的影响 |
四、蜜饮风尚在后世的衰退 |
第二节 元代蜂业的历史地位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后记 |
(8)中国近代对养蜂业的倡导与监管——基于1914-1937年资料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清末民初以来的我国蜂业发展概况 |
二、民国蜂业衰落的原因 |
1. 养蜂市场投机 |
2. 蜂业纠纷及盗蜂现象扰乱养蜂业 |
3. 蜂种的非正常进口导致蜂群质量低 |
4. 蜂税繁重影响养蜂积极性 |
三、提倡与监管:政府解决蜂业危机的尝试 |
1. 对蜂业的直接提倡和推广 |
2. 出台相应的行业规范及保护措施 |
3. 与民间组织积极互动协作 |
四、民国蜂业的现实意义 |
(9)中国科学史学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科学史学史及其研究概况 |
二、中国科学史学史的研究对象 |
三、中国科学史学史研究的价值 |
四、中国科学史学史研究的方法 |
五、本文的思路与创新之处 |
第一章 中国大陆地区科学史学史概述 |
第一节 大陆地区科学史学的发展历程 |
第二节 大陆地区科学史学机构和团体选介 |
第三节 大陆地区科学史学会议、刊物选介 |
第四节 大陆地区科学史学论着选介 |
第五节 大陆地区科学史学之展望 |
第二章 中国台湾地区科学史学的发展历程 |
第一节 台湾地区科学史学的开创及早期研究 |
第二节 台湾地区科学史学的低谷、转机与兴起 |
第三节 台湾地区科学史学的建制与繁荣 |
第三章 中国科学史学史与相关学科 |
第一节 中国科学史学史与历史学科 |
第二节 中国科学史学史与传统哲学 |
第三节 中国科学史学史与科学哲学 |
第四节 中国科学史学史与科学社会学 |
第四章 科学史学与科学创新 |
第一节 科学史学的创新意蕴 |
第二节 科学史学与科学发现 |
第三节 科学史学与科技发明 |
第五章 境外科学史学发展概况 |
第一节 国外科学史学的发展历程 |
第二节 境外科学史学的组织与会议 |
第三节 国外科学史学的文献与刊物 |
第六章 走向世界的中国科学史学 |
第一节 境外的中国科学史学 |
第二节 国外科学史学之借鉴意义 |
第三节 中外科学史学交流之途径 |
第四节 "全球化"与中国科学史学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中国蜂业简史》出版(论文参考文献)
- [1]唐代蜂业研究[D]. 杨凯.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7)
- [2]国民政府时期陕西关中地区蜂业研究[D]. 贾梦迪.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2)
- [3]民国蜂业危机及其应对研究(1912-1937)[D]. 吴敏.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4]华北养蜂协会及所办刊物之变迁(1927-1934)[J]. 张钫. 古今农业, 2017(04)
- [5]世界蜂业生产与蜂蜜贸易的经济分析[D]. 张纯. 浙江大学, 2002(01)
- [6]元代蜂业研究[D]. 郭锐. 暨南大学, 2011(10)
- [7]《中国蜂业简史》[J]. 枫. 蜜蜂杂志, 1993(03)
- [8]中国近代对养蜂业的倡导与监管——基于1914-1937年资料的分析[J]. 王晨.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4)
- [9]中国科学史学史研究[D]. 詹志华. 厦门大学, 2009(01)
- [10]对韩氏等文史资料再提点意见[J]. 廖大昆. 蜜蜂杂志, 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