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腓肠肌肌皮瓣转移治疗胫骨外伤性骨髓炎骨外露(论文文献综述)
杜伟力,沈余明,胡骁骅,程琳[1](2021)在《下肢关节部位外伤行骨科内固定手术后切口感染创面临床治疗方法探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下肢关节部位外伤行骨科内固定手术后切口感染创面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2014年2月—2019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214例下肢闭合性外伤后患者,其中男143例、女71例,年龄16~65岁。患者均行骨科内固定手术,因术后切口感染形成髌骨骨折术后创面42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创面30例、跟腱断裂术后创面72 例、跟骨骨折术后创面45例、Pilon骨折术后创面 25例,其中浅表感染31例、深部感染183例。根据术后切口处创面评估情况,进行换药治疗和/或彻底清创(清创后创面面积4 cm×3 cm~11 cm×5 cm)、内固定物处理。针对彻底清创后的创面进行持续负压封闭引流(VSD),再根据切口及其周围皮肤组织情况、感染情况、缝合张力、内固定物或骨或跟腱组织外露情况,选择直接缝合+VSD治疗或者移植组织瓣修复。以创面部位及损伤情况为依据,组织瓣类型可选择逆行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腓肠肌肌皮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腓骨短肌肌瓣、胫后动脉穿支皮瓣、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或移植断层皮片修复。统计内固定物取出情况、创面修复方式、采用组织瓣类型及大小、组织瓣成活情况、创面愈合情况,随访观察感染是否复发、供受区外观及下肢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髌骨骨折术后创面患者内固定物全部去除,其中36例创面采用逆行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6例创面采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创面患者中,内固定物完全保留18例、部分取出6例、完全取出6例,创面直接缝合8例、移植腓肠肌肌皮瓣21例、移植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1例。跟腱断裂术后创面患者中,内固定物完全保留10例、完全取出62例,创面直接缝合10例、移植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62例。跟骨骨折术后创面患者中,内固定物完全取出32例、完全保留13例,创面换药愈合5例、直接缝合5例、移植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23例、移植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联合腓骨短肌肌瓣12例。Pilon骨折术后创面患者中,内固定物部分取出5 例、完全保留 17例、完全取出3 例,创面直接缝合4例、移植胫后动脉穿支皮瓣18例、移植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3例。皮瓣或肌皮瓣面积为5 cm×3 cm~18 cm×8 cm,肌瓣面积为13.0 cm×1.5 cm~15.0 cm×2.5 cm。直接缝合创面都愈合;5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及1例胫后动脉穿支皮瓣远端出现回流障碍,经换药治疗顺利愈合,其余组织瓣完全成活,创面愈合。随访5个月~5年,感染无复发;供瓣区直接缝合处遗留线性瘢痕,植皮处外观良好。3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及2例Pilon骨折患者关节活动受限,其余患者关节活动正常;跟腱断裂及跟骨骨折患者正常下地活动。跟骨骨折后创面移植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后臃肿且影响穿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创面移植腓肠肌肌皮瓣后臃肿,其余皮瓣修复处外观良好。结论对于下肢关节部位外伤行骨科内固定手术后切口感染创面,应根据感染情况和创面部位进行分类治疗,通过换药治疗、彻底清创、合理处置内固定物、应用VSD后直接缝合以及组织瓣覆盖等处理,既保证感染得到控制、创面封闭,又最大限度恢复下肢功能,使得患者最大化受益。
吕战虎,张春,吐尔洪·努尔敦,宋庆华[2](2021)在《腓肠肌内侧头肌瓣转移修复胫骨前上段骨外露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讨论腓肠肌内侧头肌瓣转移修复胫骨前上段骨外露伴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治疗方法、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临床应用腓肠肌内侧头肌瓣转移修复胫骨前上段骨外露伴软组织缺损5例。2例开放性胫骨近端骨折软组织缺损(GustiloⅢA型1例,GustiloⅢB型1例),行外固定支架术后骨质外露;2例胫骨近端骨折(SchatzkerⅤ型1例、Ⅵ型骨折1例)钢板内固定术后钛板外露。清创扩创VSD术后腓肠肌内侧头转移修复;1例重物砸伤胫前皮肤清创缝合后创面继发坏死,一期彻底清创后以腓肠肌内侧头肌瓣修复植皮坏死,二期韧厚植皮成活。所有肌瓣均放置引流,二期植皮。结果本组5例均获得6-24月随访,肌瓣均成活,外观良好,无继发溃疡,肢体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腓肠肌内侧头肌瓣转移治疗胫骨前上段骨外露伴软组织缺损治疗中手术方法简单,无需吻合血管、神经,创伤小,愈合快,成活率高,是一种理想的修复方法。
王瑞[3](2020)在《筋骨并重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后骨缺损并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以中医“筋骨并重”为指导理论,以骨短缩-延长术为治疗方式,比较应用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与Orthofix单臂外固定架两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后骨缺损并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2014年9月~2019年9月解放军第九六〇医院收治开放性胫骨骨折后骨缺损并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资料4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骨短缩-延长术的手术治疗方式。根据手术方法的差异分为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组(A组)与Orthofix单臂外固定架组(B组),每组各20例。记录并采集两组病例的一般临床资料、骨缺损长度、软组织缺损面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愈合时间、软组织愈合时间、术后主要并发症、术后膝关节功能的HHS评分、术后踝关节功能的Baird-Jackson评分。应用SPSS25.0统计软件对本研究中两组患者的数据进行t检验、X2检验对比分析。结果:所有40例患者均得到复查及随访且未出现不良事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主要并发症以及术后踝关节功能上存在统计学的差异。A组平均手术时间147.95±18.59min,B组平均手术时间115.75±10.97min,两组数据有统计学的差异(P<0.05),B组比A组手术时间短。A组平均术中出血量155.60±20.79ml,B组平均术中出血量102.25±26.73ml,两组数据有统计学的差异(P<0.05),B组比A组术中出血量少。A组6位足下垂患者,B组足下垂患者1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比B组发生足下垂畸形的几率更高;A组2位骨偏移患者,B组8位骨偏移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比A组发生骨偏移的几率高。A组平均术后踝关节功能评分78.95±7.27分,B组平均术后踝关节功能评分85.50±6.04分,两组数据有统计学的差异(P<0.05),B组比A组术后踝关节功能好。结论:应用骨短缩-延长术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后骨缺损并软组织缺损中,采用Orthofix单臂外固定支架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发生足下垂畸形可能性小、术后踝关节功能良好;采用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发生骨偏移可能性小,固定效果更加牢固稳定。故需要根据两组治疗方式各自的优势及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方式。
吴凡[4](2019)在《下肢复合组织缺损治疗中不同保肢方法的应用及比较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随着工业化及交通的发展,肢体严重损伤患者的比例不断上升。据统计:2011年我国肢体严重创伤患者约400万人次。其治疗十分棘手。当保肢治疗困难时,部分患者面临无法避免的截肢治疗。残肢皮瓣的应用可以降低患者的截肢平面,使膝关节得以保留,改善了患者佩戴假肢后的功能,也属于保肢治疗的一种。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及Ilizarov技术的广泛应用,保肢治疗的适应证不断拓宽。应用游离或局部皮瓣结合外固定支架牵拉成骨的方法,患者的复合缺损得以重建,下肢功能得到挽救。临床上缺少下肢复合组织缺损保肢治疗方法的比较和中远期随访。本文详细阐述了足底残肢皮瓣在保膝治疗中的应用以及多种保肢治疗的方法,并通过回顾性研究及随访研究,比较了不同下肢复合组织缺损治疗方法的远期效果。方法:1.通过回顾性研究,收集采用足底残肢皮瓣进行保膝治疗患者病史资料。进一步通过随访研究收集患者膝关节功能、皮瓣感觉恢复。评价足底残肢皮瓣在下肢严重创伤患者保膝治疗中的应用。2.通过病例系统收集下肢严重创伤后复合组织缺损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A组:复合组织瓣组;B组:皮瓣联合骨迁移组;C组:短缩延长/软组织和骨共同迁移组。同时收集患者性别、年龄、MESS评分、足底感觉、创面大小、手术次数、并发症以及远期随访治疗,包括疼痛(VAS评分)、生活能力(SIP评分)等指标。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远期疗效。3.通过回顾性研究,从下地负重时间、手术次数、治疗总费用、DMRC功能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等方面,比较保膝治疗与保肢治疗在远期效果上的差异。结果:1.从2013年7月至2016年1月,共11例下肢严重创伤患者采用足底残肢皮瓣进行保膝治疗,患者年龄从16-59岁,平均年龄34.4岁。共有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均为静脉回流障碍导致的部分皮瓣坏死,经过换药治疗获得愈合,9例患者在随访期间恢复感觉,所有患者佩戴膝关节假肢后正常行走。2.通过病例系统收集了从2006年1月至2016年1月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治疗的下肢严重创伤患者,共55例患者入组,其中A组21例;B组28例;C组6例。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8.6%、25%、以及50%。每厘米骨缺损平均治疗时间分别为:36天、29天、31天。2年远期随访中,各组平均视觉疼痛评分(VAS评分)分别为2.67、2.78、2.67。各组平均疾病影响生活评分(SIP评分)分别为10.5、11.7、11.5。3.通过对11名截肢后保膝治疗患者与55名保肢治疗患者的比较研究,得到以下结果:保膝组患者从初次手术到下地负重的平均时间为6.4月,平均手术次数为1.7次,住院总费用2.8万元,两点辨别觉平均距离为46.0mm,DMRC平均分为5.6分,患者满意度平均分为3.6分;保肢组患者平均下地负重时间11.8月,平均手术次数2.8次,住院总费用4.2万元,两点辨别觉为47.1mm,DMRC评分平均为6.6分,患者满意度评分为3.9分。结论:足底残肢皮瓣具有耐磨性好、血供稳定、感觉重建、以及供区损伤小等优点、在适应症允许的情况时是作为保膝治疗的首选术式。而在下肢严重创伤的复合组织缺损治疗中,局部或游离皮瓣结合骨迁移技术具有最短的治疗周期,并发症相对较少。短缩延长技术则适用于在短缩情况下不影响患者肢体远端的血供及感觉情况下。软组织和骨的共同搬运技术适用于创面缺损较小的患者,且需要患者具有良好的医从性。截肢后保膝治疗治疗周期短、短期内花费少、功能恢复较好。保肢治疗虽治疗周期长、功能恢复欠佳,但患者满意程度较高。
张震[5](2019)在《联合技术与单一技术治疗难治性骨髓炎疗效的对比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对比Ilizarov骨搬移技术结合抗生素骨水泥片填充技术、膜诱导技术等技术与单一治疗方法:Papineau技术(开放植骨技术)、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长骨难治性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0年6月-2016年10月在新疆军区总医院以单一技术与联合技术(Ilizarov外固定支架固定并进行骨搬移,抗生素骨水泥片填充、膜诱导成骨技术、远端缓慢回缩等技术)治疗难治性骨髓炎的病例共38例,单一治疗方法治疗病例共25例:Papineau技术组12例、Ilizarov骨搬移技术组13例,均为男性,多种技术联合应用治疗组病例共13例,均为男性;年龄20-66岁,平均36.6岁;车祸伤20例,高处坠落伤8例,重物砸伤8例,绞伤2例;开放性骨折10例,闭合性骨折28例;均为内固定术后,11例伴有骨外露,所有病例均有窦道流脓。病程时间为1-3年,平均16.5个月。经彻底清创后骨缺损范围在5-15cm之间,平均9.74cm。术前取伤口分泌物做细菌培养,确定病原菌,选用敏感抗生素行抗感染治疗,术中彻底清创,去除感染及坏死的骨及周围软组织,应用Ilizarov骨搬移技术联合多种方法或单一治疗方案进行进一步干预处理。对比手术次数、外固定相关数据(包括外固定时间及指数)、负重数据(全负重时间及指数),住院天数,医疗费用等指标进行评价。术后患肢功能应用普诺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估,所得数据应用SPSS24.0进行分析。结果 38例患者病历资料完整,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6-40个月,平均29.52个月。功能评估统一使用由Puno等人提出的评价系统进行评价。骨缺损长度范围在5-15cm之间,平均9.74cm。三种方法手术时间,出血量,外固定指数,带外固定架时间的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负重数据,功能评分方面,三组没有明显差异。而在手术次数、复发次数以及治疗花费,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前数据:年龄、性别、有无腓总神经损伤对后期恢复结果没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运用联合技术能有效治疗彻底清创后的骨缺损或肢体短缩问题。在保证彻底清创的同时,还能促进局部血运的改善,骨搬移的同时软组织也同步移动,不需要皮瓣覆盖,创面也能愈合;抗生素骨水泥片不仅能起到占位器作用,还能起到膜诱导作用促进成骨,与骨搬移同步分次取出不影响骨搬移;远端缓慢回缩缩短了搬移段远近端的会合时间,延长了断端的接触时间,有利于骨端愈合;多种方法联合应用,有效地提高了难治性骨髓炎的治愈率,并有效地减少手术次数及治疗花费,该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刘军,芮永军,吴永伟,陆尧,马运宏,杜世浩,金磊,印飞[6](2018)在《创伤性胫骨骨髓炎并软组织及骨缺损的分期治疗》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分期治疗创伤性胫骨骨髓炎并软组织及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8月2015年9月13例创伤性胫骨骨髓炎合并软组织及骨缺损的患者,其中男性10例,女性3例,年龄2477岁,平均48.2岁。采用一期彻底清创、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二期再行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移植修复创面,三期更换内固定、植骨或单纯植骨治疗。[结果]采用分期治疗后所有患者感染均有效控制,肌皮瓣均存活,创面均顺利愈合,骨折均临床愈合,随访1831个月,平均24.9个月,未出现感染复发。[结论]三期治疗创伤性胫骨骨髓炎并软组织及骨缺损,可以有效控制感染,避免慢性骨髓炎发生,取得理想的临床效果。
应志强,金浙凯[7](2016)在《76例胫骨创伤性骨髓炎的诊疗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胫骨创伤性骨髓炎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3月-2012年6月该院76例胫骨骨折术后骨髓炎患者。其中,男性49例,女性27例。根据患者的感染病灶及骨块、软组织缺损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其中9例行单纯病灶清除+抗生素人工骨植骨术,43例行病灶清除+抗生素人工骨植骨+邻近肌皮瓣转移覆盖创面,17例行病灶清除+抗生素人工骨植骨+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创面,7例行病灶清除+骨搬移。术后继续抗感染及换药等对症治疗,出院后定期随访。结果本组6例皮瓣部分坏死,经换药或植皮创面愈合,4例术后6月出现窦道复发再次手术治愈。平均随访3年,治愈率为94.7%。结论在彻底清创基础上,利用显微外科技术皮瓣修复创面+抗生素人工骨手术治疗胫骨创伤性骨髓炎,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王本海,林松庆,陈金水,张慧浩,郑明声[8](2016)在《前外侧单切口在手术治疗胫腓骨中下段骨折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采用小腿前外侧单切口结合内固定治疗胫腓骨中下段双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我科自2005年2月至2014年6月共收治205例胫腓骨中下段双骨折患者,男118例,女87例;年龄2281岁,平均年龄45岁。左侧117例,右侧86例,双侧2例。其中交通事故伤137例,高处坠落伤53例,重物砸伤15例。开放性骨折90例(GustiloⅠ型38例,Ⅱ型29例,Ⅲ型23例),闭合性骨折115例。本组全部病例均于伤后114d内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小腿前外侧单切口结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腓骨均用钢板内固定,胫骨骨折钢板固定105例,髓内钉固定75例,外固定架固定25例。结果术后随访1240个周。按Johner-Wruth评分标准,205例中优132例,良47例,中18例,差8例,优良率87.3%。术后并发症:伤口不愈合,皮肤软组织坏死或缺损,经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12疗程仍有骨、钢板外露25例,其中15例行远端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移,5例行腓肠肌肌皮瓣转移或推移修复,3例行远端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移,2例行交腿皮瓣转移成活;感染15例;骨折延迟愈合16例,骨不愈合5例。截肢2例。结论小腿前外侧单切口结合内固定治疗胫腓骨中下段双骨折,可获得良好的显露,避免在小腿前内侧的皮肤作切口,保护了小腿内侧皮肤,减少骨、钢板外露,为骨折愈合保存血供,保护皮下血管网的完整性,为胫骨骨外露进行的皮瓣转移保存供区,较好地实现修复重建,取得了优良的治疗效果。
王建超[9](2016)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血管的解剖研究与改良腓肠内侧岛状肌皮瓣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人体解剖学观察,研究腓肠内侧动脉及其穿支血管的解剖学基础。将解剖学数据应用于临床,设计以腓肠内侧动脉为血管蒂,并包含穿支血管的改良腓肠内侧岛状肌皮瓣,探讨改良腓肠内侧岛状肌皮瓣对胫骨近端骨折术后感染伴钢板或骨外露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选取8侧成人新鲜尸体下肢标本,经股动脉灌注乳胶硫酸钡溶液,解剖并观察腓肠内侧动脉穿支血管的数目、起始部外径、穿出点外径、血管蒂长、穿支穿出点位置。测量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然后取2例剥离的体被组织行X线观察腓肠内侧动脉及其穿支走行情况。2.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我科收治的15例胫骨近端骨折术后感染伴钢板或骨外露患者,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2458岁,平均35.6岁,左侧10例,右侧5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0例,重物砸伤3例,机械损伤2例。其中GustiloⅠ型12例,GustiloⅡ型3例,入院前均一期或分期实施了骨折复位内固定术,术后因皮肤软组织坏死感染而出现骨或内固定外露,外露时间11天74天,平均34天。入院后术前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0例,铜绿假单胞菌2例,表皮葡萄球菌2例,鲍氏不动杆菌1例。在我科采用清创及改良腓肠内侧岛状肌皮瓣进行治疗,皮瓣大小和形状根据清创后皮肤软组织缺损大小与形状进行设计,其中切取皮瓣面积为3.6 cm×4.2 cm5.3 cm×6.5 cm,术后对皮瓣成活率、并发症、膝踝关节功能、皮瓣受区与供区外观满意度进行随访观察。结果1.在8侧成人尸体下肢标本上,观测腓肠内侧动脉穿支血管共18支,平均2.3支,其中13支(72.2%)发自于腓肠内侧动脉后支,5支(27.8%)发自于腓肠内侧动脉前支。穿支穿出点外径平均为0.87±0.25 mm(0.6 mm1.1 mm),穿支起始部外径平均为1.82±0.47 mm(1.3 mm2.3 mm)。穿支蒂长为3.2 cm8.2 cm(平均5.4 cm),血管蒂长6.5 cm15.7 cm(平均为11.2cm)。穿支浅出点集中出现在距腘皱褶以远7.6 cm17.8 cm(平均10.9 cm),距后正中线1.3 cm4.2 cm(平均2.8 cm)的范围内。2.本组15例患者皮瓣均成活,14例一期愈合,1例二期愈合。本组住院时间1250天,平均27.3天。15例患者均进行了至少6个月(624月)的术后随访,在末次随访中,供区愈合良好,皮肤感觉功能未见受到影响,皮瓣平整、质软柔和,患者对受区及供区外形满意。15例患者骨折最后全部愈合,无骨不连、畸形愈合、骨髓炎发生,未见明显膝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生活及工作未受到明显影响。根据改良ASAMI评分系统评价疗效:优10例,良4例,中1例,差0例。结论1.腓肠内侧动脉及其穿支血管较为恒定,腓肠肌内侧岛状肌皮瓣切取时以腓肠内侧动脉为蒂,并包含穿支血管或携带其源动脉时,可获得较为稳定血供,是改良腓肠内侧岛状肌皮瓣成活的解剖学基础。2.改良腓肠内侧岛状肌皮瓣能够一期治疗胫骨近端骨折术后钢板或骨外露并感染,避免钢板取出,缩短病程,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且皮瓣具有薄而柔软,受区外形美观,供区创伤小等优点。
范锡海,周磊,吕尧,徐栋,郭其勇[10](2016)在《胫骨上段骨髓炎合并皮肤缺损的治疗》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胫骨上段骨髓炎合并皮肤缺损,应用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治疗的可行性、操作方法及优缺点。方法 2003年1月2012年1月应用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治疗胫骨上段骨髓炎合并皮肤缺损9例。观察骨髓炎的治疗效果,有无复发,皮肤愈合情况。结果本组9例创面均一期愈合(仅1例肌皮瓣下有少量分泌物,换药后愈合)。平均随访1218个月肌皮瓣质地、厚薄及颜色均较好,局部无复发,创面愈合良好。结论应用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转移是治疗胫骨上段骨髓炎合并皮肤缺损较好的方法之一。
二、腓肠肌肌皮瓣转移治疗胫骨外伤性骨髓炎骨外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腓肠肌肌皮瓣转移治疗胫骨外伤性骨髓炎骨外露(论文提纲范文)
(2)腓肠肌内侧头肌瓣转移修复胫骨前上段骨外露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2.1 术前准备: |
1.2.2 手术经过: |
1.2.3 术后处理: |
2 结果 |
2.1 一般结果 |
2.2 典型病例 |
2.2.1 典型病例1 |
2.2.2 典型病例2 |
3 讨论 |
(3)筋骨并重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后骨缺损并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临床研究 |
(一) 临床资料 |
1. 病例来源 |
2. 诊断标准 |
3. 纳入标准 |
4. 排除标准 |
(二) 治疗方式 |
1. 术前准备 |
2. 手术过程及方法 |
3. 术后处理 |
4. 术后并发症 |
(三) 疗效评价 |
(四) 统计学方法 |
(五) 结果 |
1. 患者一般资料及情况 |
2. 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 |
3. 骨愈合时间及软组织愈合时间 |
4. 术后主要并发症 |
5. 术后膝关节及踝关节功能 |
二、讨论 |
(一) 基于中医骨伤科“筋骨并重”的理论指导 |
(二) 骨短缩-延长术的生物学原理 |
(三) 骨短缩-延长术的优势及缺点 |
(四) 两组外固定架的比较 |
(五) 胫骨骨缺损并软组织缺损的治疗 |
三、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胫骨骨缺损及小腿软组织缺损的中西医治疗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论文着作 |
(4)下肢复合组织缺损治疗中不同保肢方法的应用及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绪言 |
1.1 下肢严重创伤及评估 |
1.2 影响保肢成功率的因素 |
1.3 下肢严重创伤术后患者功能、社会心理、经济影响因素研究 |
1.4 关于下肢严重创伤患者的治疗 |
1.5 下肢严重创伤后复合组织缺损的治疗 |
1.6 残肢皮瓣的定义以及其在下肢严重创伤中的应用 |
1.7 课题的提出 |
1.8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下肢严重创伤保膝治疗中足底残肢皮瓣的应用 |
2.1 引言 |
2.2 方法 |
2.2.1 研究人群 |
2.2.2 皮瓣的设计 |
2.2.3 手术方法 |
2.3 结果 |
2.4 参考病例 |
2.5 讨论 |
2.6 本章小结 |
2.7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下肢复合组织缺损保肢治疗的应用与比较 |
3.1 引言 |
3.2 方法 |
3.2.1 研究人群 |
3.2.2 数据收集与评估 |
3.2.3 手术技术 |
3.2.4 数据分析 |
3.3 结果 |
3.4 参考病例 |
3.5 讨论 |
3.6 本章小结 |
3.7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保膝治疗与保肢治疗的中远期随访比较 |
4.1 引言 |
4.2 方法 |
4.2.1 研究人群 |
4.2.2 数据收集与分析 |
4.3 结果 |
4.4 讨论 |
4.5 本章小结 |
4.6 参考文献 |
结束语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的论文及获奖情况 |
(5)联合技术与单一技术治疗难治性骨髓炎疗效的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内容与方法 |
1.1 研究方案 |
1.2 术前准备 |
1.3 手术方法 |
1.4 评价标准 |
1.5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6)创伤性胫骨骨髓炎并软组织及骨缺损的分期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术前准备 |
1.3 分期治疗 |
1.3.1 一期 (清创灌洗期) 处理 |
1.3.2 二期 (创面修复期) 处理 |
1.3.3 三期 (重建植骨期) 处理 |
2 结果 |
3 讨论 |
(7)76例胫骨创伤性骨髓炎的诊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症状与体征 |
1.3 实验室检查 |
1.4 影像学检查 |
1.5 手术方法 |
1.6 术后治疗 |
1.7 治愈标准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胫骨创伤性骨髓炎的治疗难点 |
3.2 彻底清创 |
3.3 载抗生素人工骨植骨的优缺点 |
3.4 显微外科皮瓣修复技术的重要性 |
(8)前外侧单切口在手术治疗胫腓骨中下段骨折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手术方法 |
2结果 |
3 讨论 |
3.1小腿手术切口是影响胫腓骨中下段骨折疗效的重要因素 |
3.2胫腓骨中下段骨折前外侧单一切口手术的相关解剖 |
3.3 小腿前外侧单一切口优缺点及适应证 |
3.4 前外侧单一切口结合内固定治疗小腿胫腓骨中下段骨折临床运用要点 |
(9)腓肠内侧动脉穿支血管的解剖研究与改良腓肠内侧岛状肌皮瓣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词表 |
第一章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血管的解剖研究 |
一、前言 |
二、材料和方法 |
三、研究结果 |
四、讨论 |
五、结论 |
附图 |
第二章 改良腓肠内侧岛状肌皮瓣的临床应用 |
一、前言 |
二、资料与方法 |
三、结果 |
四、讨论 |
五、结论 |
全文总结 |
综述一、腓肠肌皮瓣的解剖研究与临床应用进展 |
综述二、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解剖与临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10)胫骨上段骨髓炎合并皮肤缺损的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2 结果 |
3 讨论 |
四、腓肠肌肌皮瓣转移治疗胫骨外伤性骨髓炎骨外露(论文参考文献)
- [1]下肢关节部位外伤行骨科内固定手术后切口感染创面临床治疗方法探讨[J]. 杜伟力,沈余明,胡骁骅,程琳. 中华烧伤杂志, 2021(03)
- [2]腓肠肌内侧头肌瓣转移修复胫骨前上段骨外露的临床观察[J]. 吕战虎,张春,吐尔洪·努尔敦,宋庆华. 新疆医学, 2021(02)
- [3]筋骨并重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后骨缺损并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分析[D]. 王瑞.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4]下肢复合组织缺损治疗中不同保肢方法的应用及比较研究[D]. 吴凡.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
- [5]联合技术与单一技术治疗难治性骨髓炎疗效的对比分析[D]. 张震. 新疆医科大学, 2019(03)
- [6]创伤性胫骨骨髓炎并软组织及骨缺损的分期治疗[J]. 刘军,芮永军,吴永伟,陆尧,马运宏,杜世浩,金磊,印飞.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8(04)
- [7]76例胫骨创伤性骨髓炎的诊疗分析[J]. 应志强,金浙凯.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6(17)
- [8]前外侧单切口在手术治疗胫腓骨中下段骨折的应用[J]. 王本海,林松庆,陈金水,张慧浩,郑明声. 实用骨科杂志, 2016(08)
- [9]腓肠内侧动脉穿支血管的解剖研究与改良腓肠内侧岛状肌皮瓣的临床应用[D]. 王建超. 第二军医大学, 2016(04)
- [10]胫骨上段骨髓炎合并皮肤缺损的治疗[J]. 范锡海,周磊,吕尧,徐栋,郭其勇. 泰山医学院学报, 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