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牛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一、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感染(论文文献综述)

高淼[1](2019)在《吉林地区三种牛病毒性传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文中研究说明为了解吉林省牛病毒性腹泻(BVD)、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和牛呼吸道合胞体病(BRS)3种病毒性传染病的流行情况,本研究应用商品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和实时定量PCR(RT-PCR)方法对采集自吉林省内9个地区的11个县(市)区内没有免疫的牛场(包括肉牛场、奶牛场、屠宰场、散养户)的2200份血清进行检测,其中每个县(市)区200份血清样本。应用ELISA试剂盒检测不同牛场中BVD、IBR、BRS抗体阳性率情况,结果显示:肉牛场、奶牛场、屠宰场、散养户中IBR抗体阳性率最高分别为31.2%、31.7%、24.5%、17.7%;各县(市)BVD、IBR及BRS抗体阳性率相关性进行分析,BVD的抗体阳性率与BRS的抗体阳性率在0.05水平上显着相关;系统聚类分析比较各县(市)地域之间的距离可发现,BVD、IBR及BRS抗体阳性率的差异与地域差异之间无规律可循;各县(市)BVD、IBR和BRS混合感染情况,BVD的抗体阳性率除与BRS的抗体阳性率显着相关外,还与BVD、IBR混合感染,BVD、BRS混合感染,IBR、BRS混合感染,BVD、IBR、BRS混合感染均显着相关;对不同地区的抗体阳性率统计分析,BVD、BRS的抗体阳性率呈西高东低趋势,且两种病在不同地区的抗体阳性率存在显着相关,半山区、平原区和牧区的比较差异显着。采用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方法复检不同牛场中抗体阳性血清样品是否含有病毒核酸。结果显示:IBR检测中奶牛场阳性率最高为26.8%;BVD检测中屠宰场阳性率最高为7.3%;BRS检测中奶牛场阳性率最高为8.3%。综合以上调查结果,具体地了解了吉林省IBR、BVD、BRS的流行情况,初步证实了这三种病在吉林地区的牛群中感染普遍,其中IBR的感染率较高。并提出相关的预防和控制建议,为减少这3种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提供数据支持,为这3种动物疫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了参考。

倪宏斌[2](2016)在《新疆部分地区规模化奶牛场犊牛呼吸道疾病相关病毒感染的调查研究》文中指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牛副流感病毒3型(BPIV3)和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RSV)是引起奶牛病毒性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病原,牛感染后会影响奶牛的产奶量、公牛的繁殖力、育肥牛的增重以及牛的免疫功能,易继发细菌或支原体感染,从而导致奶牛严重的支气管炎和肺炎,给养牛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调查新疆部分地区奶牛场3种病毒的感染情况,本研究从新疆石河子、奎屯、库尔勒、沙湾、阿克苏地区的五个规模化奶牛场采集1月龄以内犊牛鼻拭子226份,其中发病犊牛180份,相同日龄健康犊牛46份,通过采用抗原双抗体夹心ELISA、PCR和RT-PCR的方法检测3种病毒的感染情况,并对检测的病毒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与基因分型。研究结果如下:1.ELISA方法检测IBRV的平均感染率为17.96%,不同地区感染率为10.20%-29.17%;PCR方法检测IBRV的平均感染率为55.83%,奎屯、石河子、沙湾、库尔勒、阿克苏地区的五个奶牛场的感染率分别为44.90%、46.67%,48.33%,66.67%和72.22%;表明在检测的新疆部分地区IBRV的感染较为普遍;实验毒株与美国和巴西参考株由共同祖先进化而来。2.ELISA方法检测BPIV3的平均感染率为2.43%;PCR方法检测BPIV3的平均感染率为35.44%,奎屯、石河子、沙湾、阿克苏、库尔勒地区的五个奶牛场的感染率分别为24.49%、28.00%、31.67%、44.44%和45.83%;表明在被检测的新疆部分地区BPIV3的感染较为普遍。对其中8株阳性样品进行g M基因序列分析,比较其同源性为97.90%,同BPIV3a亚型参考毒株的同源性为93.0%-95.7%,与澳大利亚BP13JCU和美国Kansas毒株由共同祖先进化而来,将其划分为BPIV3a亚型。3.PCR方法检测IBRV,发病犊牛与健康犊牛的平均感染率分别为为56.67%和28.26%;RT-PCR方法检测BPIV3,发病犊牛与健康犊牛的平均感染率分别为为36.11%和13.04%。表明两种病毒在检测的新疆部分地区的犊牛呼吸道疾病中发挥致病作用,且IBRV和BPIV3均存在隐性感染。4.在检测的新疆部分地区,存在IBRV和BPIV3的混合感染,整体混合感染率为9.73%。5.抗原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和RT-PCR方法均未检测到BRSV阳性样品。表明本次所检测的新疆部分地区奶牛场的犊牛样品中不存在BRSV。本研究初步调查了新疆部分地区IBRV、BPIV3和BRSV的感染情况,丰富了流行病学资料,并为3种病毒在新疆地区的免疫预防和疫苗研发提供了初步的理论依据。

齐力格尔[3](2018)在《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文中提出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病是由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ovine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BRSV)引起的牛的一种传染病。本病呈世界性流行,为了快速准确的诊断该病,本研究在参考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选取BRSV的N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并对牛鼻拭子核酸样品进行检测。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的最佳引物浓度为400nmoL/L、探针浓度为250 nmoL/L,退火和延伸温度均为60℃。敏感性高,可以检测出的最低样品浓度为10拷贝μ/L;特异性强,能有效区分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牛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牛副流感病毒3型、牛支原体、巴氏杆菌A型;重复性好,组内、组间的Ct值变异系数均小于2%;建立的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为1.000,扩增效率(E)为92.4%。利用建立的方法对内蒙古不同牛场采集的鼻拭子的33份核酸样品进行荧光定量RT-PCR检测。结果显示,Ct值38左右,在33份核酸样品中检出BRSV阳性5份。为了进一步验证检出的BRSV阳性核酸,对扩增出的基因片段进行了克隆测序,结果显示,5个样品的扩增片段均为205bp,与参考序列的同源性为99.0%和99.5%。试验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了检测BRSV的荧光定量RT-PCR方法,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和稳定等特点,可用于BRSV的诊断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为养牛业防控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病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童钦[4](2012)在《牛呼吸道病毒病血清学调查及其多重RT-PCR诊断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牛呼吸道病毒病有多种,相应的病原也有多种。本研究主要开展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牛副流感病毒3型病毒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其诊断方法与应用的研究。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ovine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BRSV)属于副粘病毒科肺病毒亚科肺病毒属,单股负链RNA病毒,是犊牛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病原之一,呈世界性分布,对养牛业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牛副流感病毒3型(Bovine parainfluenza virus type3, BPIV3)是副粘病毒科副粘病毒属成员,单股负链有囊膜的RNA病毒。BPIV3可使牛患气管炎和肺炎,常导致继发感染,对养牛业危害较大,给养牛业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 BVDV),又名黏膜病病毒(Mucosal Disease Virus, MDV)或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Mucosal Disease, BVD-MD),属于黄病毒科,瘟病毒属,单股正链RNA病毒,有囊膜。BVDV (?)感染牛后,其临床症状可表现为黏膜病、腹泻、母畜流产,产死胎和畸形胎等,给养牛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本研究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牛副流感病毒3型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感染的血清学流行病学调查。从新疆采集了803份血清,采用中和实验检测,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抗体的阳性血清有435份,阳性率54.17%;牛副流感病毒3型抗体的阳性血清数271份,阳性率33.75%;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抗体的阳性血清数523份,阳性率65.13%。本研究的第二部分是建立诊断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牛副流感病毒3型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病的三重RT-PCR方法。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牛副流感病毒3型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基因序列,分别在3种病毒的保守区域设计检测引物。先分别建立3种病毒的单项RT-PCR检测方法,在此基础上,优化多重RT-PCR的反应条件,建立了3中病毒的三重RT-PCR技术,可同时扩增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的287bp、牛副流感病毒3型506bp、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975bp的特异性片段。建立的多重RT-PCR方法用于检测BRSV、BPIV3和BVDV的敏感度分别达到32Pg/μ L、164Pg/μ L、21Pg/μ L,较敏感。用建立的多重RT-PCR方法检测BRSV、BVDV、BPIV3、IBRV、MDBK细胞冻存液,结果符合预期。利用建立多重RT-PCR检测方法,对阳性样品、病毒及阴性对照,重复检测3次,结果完全相同。用78份临床病料对三重RT-PCR方法和单项RT-PCR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者的总符合率在90%以上。表明建立的三重RT-PCR检测方法具有方便、快捷、特异性高等特点,可用于对这3种病毒的同时检测和区别诊断。开展本实验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本实验的研究,可用于预防BRSV、BPIV3和BVDV的传播、流行,减少这三种病对我国养牛业造成的损失。

李艳婷[5](2017)在《BRSV G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DAS-ELISA方法的建立》文中研究说明为建立检测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DAS-ELISA方法,根据BRSV外膜糖蛋白G保守基因设计引物,构建重组克隆载体和重组表达载体,转化至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进行表达,应用纯化的G蛋白作为抗原分别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和BALB/c小鼠制备抗G蛋白的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利用单克隆抗体的高特异性及双抗体夹心的灵敏性建立检测BRSV的DAS-ELISA方法。G目的基因同GenbankTM(U24713)上发表的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G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83%,氨基酸同源性为99.48%,目的蛋白为可溶性蛋白,大小为36 kDa,表达的G蛋白与BRSV抗体能很好地结合,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重组BRSV-G/E.coli在IPTG最佳诱导浓度为1 mM且诱导5 h时目的蛋白表达量最高,洗脱液中咪唑浓度为200 mM时纯化效率最高,纯化后蛋白浓度为1.5 mg/mL左右。免疫动物后,获得了兔高免血清和5株能够稳定分泌抗G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1E3、2B4、3F6、4B8、5F7,抗体亚类均为IgG1型,轻链均为κ链,杂交瘤细胞培养上清抗体效价分别为1∶2560、1∶640、1∶12800、1∶320、1∶640,腹水效价分别为1∶256000、1∶128000、1∶128000、1∶64000、1∶128000,以抗体效价较高且稳定性最好的1E3作为捕获抗体,多克隆抗体为检测抗体,方阵滴定试验确定捕获抗体1E3最佳工作浓度为2.5μg/mL,多克隆抗体最佳工作浓度为5μg/mL,并对其他反应条件作了进一步的优化,阴阳性临界值为0.239,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0%,检测下限为1.43μg/mL,用建立的DAS-ELISA检测方法分别检测常引起牛呼吸道疾病的几种病原,只有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发生特异性反应。DAS-ELISA和RT-PCR方法同时检测45份样品,敏感性、特异性、符合率分别92.0%、100%、95.6%。结果表明建立的DAS-ELISA检测方法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适用于临床样品大规模的检测,为BRSV疫情的监测和快速诊断奠定了基础。

李梦莹,马小静,张凯,孙鑫鹏,王文佳,程成,许立华[6](2019)在《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主要编码蛋白研究进展》文中指出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RSV)是引起反刍动物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病毒之一,犊牛对该病毒的感染率、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严重危害养殖的经济效益。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主要编码蛋白F蛋白和G蛋白上的某些抗原表位可刺激中和抗体反应,而且是BRSV唯一能够在动物模型中诱导中和抗体并产生保护性免疫应答的蛋白。N蛋白具有高度保守性,可诱导BRSV的保护性免疫,小疏水性蛋白(SH)有助于维持病毒外壳稳定性。目前,在该病的防控措施上仍然存在未解决的问题,可根据BRSV编码蛋白的不同特性与功能,研发出一种免疫效果良好、安全高效的疫苗,用以防控BRSV的感染。

王磊[7](2019)在《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反向遗传操作系统构建的基础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ovine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BRSV)是副黏病毒科、肺病毒亚科、肺病毒属的成员,为有囊膜病毒,其基因组是负链RNA,全长约15000 nt,可转录出10条病毒RNA,并翻译成11种蛋白质,其中9种为结构蛋白、2种为非结构蛋白。BRSV呈世界性分布,在我国的流行也比较普遍。BRSV感染牛如果继发性细菌感染,呼吸系统疾病会更加复杂,是发病牛高度死亡的主要原因,给养牛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疫苗免疫仍是防控该病的有力手段。基于反向遗传技术的病毒基因结构与功能的研究,是揭示BRSV致病机理、免疫保护机制以及病毒的宿主和组织嗜性等相关研究的基础。本研究以BRSV核酸呈阳性的鼻拭子样品LJX31为材料,对BRSV全长基因组进行序列测定,并进行序列同源性及进化树分析,以确定中国流行的BRSV的遗传进化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BRSV反向遗传质粒系统,可用于BRSV反向遗传系统的建立,为BRSV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奠定基础。全长基因组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LJX31全长基因组为15150 nt,5’端非编码区为45 nt,3’端非编码区为161 nt。基因组的编码区位于46-14989 nt,包括NS1、NS2、N、P、M、SH、G、F、M2和L基因。L基因最大,含有6573 nt;NS2基因最小,含有492 nt;NS1、N、P、M、SH、G、F和M2基因全长依次为527、492、1202、869、950、466、840、1902和960 nt。全长基因组序列比对分析显示,LJX31与美国Atue51908株的同源性为96.4%。LJX31的全长基因组存在13个核苷酸的插入和3个核苷酸的缺失。与Atue51908株相比,NS1、NS2、N、P、M、SH、G、F、M2和L基因的同源性为92.1-98.5%。对G蛋白的编码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和遗传进化分析显示,LJX31与美国毒株V41的同源性最高、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达95.1%,表明LJX31可能来源于美国。为构建BRSV LJX31的反向遗传操作系统,分别构建了基因组全长cDNA质粒,以及N、P、L和M2-1蛋白的真核表达质粒;同时,为了增加拯救病毒对细胞的适应性,本研究构建了BRSV受体蛋白CX3CR1的真核表达质粒。N、P、L、M2-1和CX3CR1这5个蛋白表达质粒作为辅助质粒,与全长基因组cDNA质粒共转染BRSV易感细胞,可进行病毒的拯救。本研究同时构建了基于T7启动子和CMV启动子的全长基因组cDNA质粒PVK-LJX31和PCI-LJX31;N、P和M2-1蛋白的编码基因直接克隆至PCI-neo载体,分别构建表达质粒PCI-neo-N、PCI-neo-P、PCI-neo-M2-1;L蛋白的编码基因经过密码子优化后克隆至p3xflag-CMV载体,构建表达质粒p3xflag-YH-L;CX3CR1蛋白的编码基因采用PCR方法从牛的肺组织中扩增获得,直接克隆至PCI载体,构建表达质粒PCI-CX3CR1。PVK-LJX31、PCI-LJX31、PCI-neo-N、PCI-neo-P、PCI-neo-M2-1、p3xflag-YH-L和PCI-CX3CR1,经酶切和序列分析确定序列正确,这样BRSV LJX31反向遗传系统所需的遗传元件均获得了相应的重组质粒。采用IFA对PCI-neo-N、PCI-neo-P、PCI-neo-M2-1、p3xflag-YH-L进行表达验证,结果显示每个质粒转染细胞后,其细胞内表达产物均能与相应的抗体发生反应,表明质粒均能在转染细胞中获得表达。此外,通过微基因组质粒pok(-T7)-W对LJX31基因组的顺式作用元件和调控区以及PCI-neo-N、PCI-neo-P、PCI-neo-M2-1和p3xflag-YH-L四个辅助质粒的功能进行验证,结果显示,pok(-T7)-W质粒转染细胞后,再用BRSV感染细胞,可在细胞中表达绿色荧光蛋白,表明LJX31基因组的顺式作用元件和调控区是有功能的;而pok(-T7)-W质粒和PCI-N、PCI-P、PCI-M2-1和PCI-YH-L四个辅助质粒共转染细胞时,却不能够在细胞中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表明PCI-neo-N、PCI-neo-P、PCI-neo-M2-1和p3xflag-YH-L四个辅助质粒形成RNP复合物的能力、或者RNP复合物的功能有缺陷。综上所述,本研究对BRSV LJX31的全长基因组序列进行测定及分析,并构建了该毒株反向遗传操作系统的遗传元件,包括基因组质粒、辅助质粒及其功能鉴定的方法,为BRSV反向遗传平台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张淮瑜,宋阿北,马小静,余树芳,许立华[8](2020)在《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流行病学及疫苗研究近况》文中研究表明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是由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RSV)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呼吸道传染病,每年给全世界养牛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在欧盟国家该病被列为仅次于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VD-MD)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的三大重要牛病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该病进行了研究,论文从牛呼吸道合胞体病的流行病学和疫苗研制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马磊[9](2013)在《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单抗的制备和实验感染豚鼠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是引起犊牛呼吸道疾病的一个重要的致病原,属于副粘病毒科,肺炎病毒属。BRSV感染率相当高,但是死亡率低。然而随着集约化养殖,BRSV引起牛的呼吸道疾病而导致死亡率增加。本病一般冬季多发,主要感染犊牛。由于我国尚未将BRSV列入检疫范围,有可能从有该病国家引进带毒的牛,导致BRSV在我国的传播。及时开展BRSV的研究对于防控该病有重要意义。利用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RSV)接种牛肺细胞(BL),提取病毒RNA。通过RT-PCR扩增BRSV的核蛋白基因,然后定向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获得重组表达质粒pET30a-N。将重组质粒转化表达菌BL21(DE3),经增菌培养和IPTG诱导以及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成功表达出了核蛋白(N),其分子量约为49kD。为制备BRSV核蛋白的单克隆抗体,用纯化的重组核蛋白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鼠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采用以BRSV为检测抗原的间接ELISA筛选阳性细胞克隆,经3次克隆纯化后获得2株稳定分泌抗N特异性MAb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2D12与4B10。用2D12与4B10杂交瘤细胞株接种BALB/c小鼠制备腹水,采用rN及BRSV包被的ELISA测得的效价分别是1×105和1×106及1×102和1×103。间接ELISA、Western blot、IFA试验表明两株杂交瘤细胞所分泌的MAb具有良好的反应性和特异性。经抗体亚类鉴定D12与4B10均为IgG1/κ。特异性试验表明单抗2D12与4B10均不与牛副流感病毒3型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反应。本研究所制备的D12与4B10可用于建立检测BRSV病原及抗体的诊断方法。为了研究BRSV实验感染豚鼠后在其体内增殖情况,使用375株BRSV经鼻内途径接种豚鼠,实验感染豚鼠后使用RT-PCR和病毒分离检测BRSV在内脏及血液中的分布。RT-PCR检测结果显示BRSV感染豚鼠后在血液中增殖并传播至全身内脏,在感染的24h内BRSV即可在肝脏和肾脏中检测到。感染后的第2天,除了肾脏外,其他内脏、气管、血液中均检测到BRSV。第4天血液中BRSV基本上消失,但是内脏中BRSV仍旧可以检测到。病理组织学观察显示肺脏组织有病变,主要以间质性肺炎和血管周围胶原纤维增生为主。间接免疫荧光结果证实了BRSV在豚鼠肺脏中能够复制。上述结果说明BRSV可以实验感染豚鼠,为BRSV感染的动物模型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John C.Baker,郑儒标[10](1987)在《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在奶犊牛肺炎中起致病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1970年瑞士从牛呼吸道疾病中首次分离出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其后,美国在1974年首次从牛中分离到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从那时以来,在许多国家,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就作为一个重要的和常见的牛呼吸道疾病的病原了。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的研究工作者,曾报告过奶牛的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血清抗体检出率达67.4%,表明本病毒的存在是普遍的。本文的研究是在14次奶犊牛肺炎的流行中测定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是否介入,是单

二、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感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感染(论文提纲范文)

(1)吉林地区三种牛病毒性传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牛病毒性腹泻
        1.1 病原学
        1.2 流行病学
        1.3 临床症状及致病机制
        1.4 检测技术
        1.5 预防与控制
    第二章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
        2.1 病原学
        2.2 流行病学
        2.3 临床症状及致病机制
        2.4 检测技术
        2.5 预防与控制
    第三章 牛呼吸道合胞体病
        3.1 病原学
        3.2 流行病学
        3.3 临床症状
        3.4 检测技术
        3.5 预防与防控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一章 吉林部分地区3种牛病毒性传染病血清学检测
        1.1 材料与方法
        1.1.1 主要仪器设备
        1.1.2 检测试剂盒
        1.1.3 样品采集
        1.2 结果
        1.2.1 蛟河市IBR、BVD和 BRS抗体检测结果
        1.2.2 柳河县IBR、BVD和 BRS抗体检测结果
        1.2.3 榆树市IBR、BVD和 BRS抗体检测结果
        1.2.4 农安地区IBR、BVD和 BRS抗体检测结果
        1.2.5 敦化地区IBR、BVD和 BRS抗体检测结果
        1.2.6 梅河口地区IBR、BVD和 BRS抗体检测结果
        1.2.7 长岭地区IBR、BVD和 BRS抗体检测结果
        1.2.8 梨树地区IBR、BVD和 BRS抗体检测结果
        1.2.9 通榆地区IBR、BVD和 BRS抗体检测结果
        1.2.10 公主岭地区IBR、BVD和 BRS抗体检测结果
        1.2.11 东丰地区IBR、BVD和 BRS抗体检测结果
        1.3 统计与分析
        1.3.1 各县(市)BVD、IBR及 BRS抗体阳性率结果分析
        1.3.2 不同地理区域BVD、IBR及 BRS抗体阳性率相关性分析
        1.3.3 各县(市)BVD、IBR及 BRS抗体阳性率相关性分析
        1.3.4 各县(市)BVD、IBR和 BRS混合感染情况
        1.4 讨论
        1.4.1 各地区BVD流行情况分析
        1.4.2 各地区IBR的流行情况分析
        1.4.3 各地区BRS的流行情况分析
        1.4.4 BVD、IBR、BRS相关性分析
        1.5 小结
    第二章 吉林地区3种牛病毒性传染病分子生物学检测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主要仪器设备
        2.1.2 样品来源
        2.1.3 主要试剂
        2.1.4 实验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致谢

(2)新疆部分地区规模化奶牛场犊牛呼吸道疾病相关病毒感染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研究概况
        1 IBR的发展史
        2 IBR的病原学
        3 IBR流行病学
        4 IBR临床症状
        5 IBR诊断方法
        6 IBR防治措施
        7 IBR疫苗研究
    第二节 牛副流感病毒3型病的研究概况
        1 病原学
        2 流行病学
        3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4 诊断技术
        5 防治措施
    第三节 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病的研究概况
        1 病原学
        2 流行病学
        3 临床症状
        4 病理变化
        5 诊断方法
        6 防治措施
第二章新疆部分地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的检测与gD基因序列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ELISA检测结果
        2.2 PCR的检测结果
        2.3 DNA测序结果及序列分析
    3 讨论
    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疆部分地区牛副流感病毒3型的检测与基因分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ELISA检测结果
        2.2 RT-PCR检测结果
        2.3 测序结果分析
    3 讨论
    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新疆部分地区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感染的检测与基因分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ELISA检测结果
        2.2 RT-PCR检测结果
    3 讨论
    4 本章小结
全文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部分
致谢
作者简介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3)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前言
    1.1 病原学
        1.1.1 BRSV形态与理化特征
        1.1.2 BRSV基因组结构
        1.1.3 基因组编码的蛋白功能
    1.2 BRSV致病机理
    1.3 BRSV流行病学
    1.4 BRSV临床症状
        1.4.1 温和型
        1.4.2 急性型
    1.5 BRSV病理变化
    1.6 BRSV诊断方法
        1.6.1 病毒分离鉴定
        1.6.2 血清学诊断方法
        1.6.3 分子生物学诊断
    1.7 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病的防控
        1.7.1 加强饲养管理和消毒工作
        1.7.2 免疫
        1.7.3 治疗措施
    1.8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材料
    2.1 病毒、病料与载体
    2.2 主要试剂
    2.3 主要仪器设备
    2.4 主要液体的配置
3 方法
    3.1 引物设计
    3.2 病毒RNA的提取
    3.3 cDNA的合成
    3.4 牛呼吸道和胞体病毒TaqMan荧光定量RT-PCR标准品的制备
        3.4.1 常规PCR方法的应体系和扩增参数
        3.4.2 琼脂糖凝胶电泳
        3.4.3 凝胶回收PCR产物
        3.4.4 pGEM-T与BRSV目的基因片段的链接转化
        3.4.5 克隆质粒的转化
        3.4.6 菌落的扩增培养
        3.4.7 BRSV重组质粒DNA的提取
        3.4.8 重组质粒的鉴定
        3.4.9 重组质粒DNA浓度的测定和拷贝数计算
    3.5 牛呼吸道和胞体病毒病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3.5.1 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及参数优化
        3.5.2 引物浓度优化
        3.5.3 探针浓度优化
        3.5.4 荧光定量RT-PCR标准曲线的建立
        3.5.5 荧光定量RT-PCR的敏感性试验
        3.5.6 荧光定量RT-PCR的特异性试验
    3.6 定量RT-PCR方法的应用
    3.7 临床阳性样品的鉴定
        3.7.1 定量RT-PCR产物的电泳
        3.7.2 临床阳性样品的常规RT-PCR检测
        3.7.3 阳性质粒的测序鉴定
4 结果
    4.1 常规RT-PCR扩增结果
    4.2 常规PCR产物的重组质粒鉴定
    4.3 质粒拷贝数计算结果
    4.4 荧光定量RT-PCR结果
        4.4.1 重组质粒荧光定量RT-PCR结果
        4.4.2 引物浓度优化结果
        4.4.3 探针浓度优化结果
        4.4.4 荧光定量RT-PCR标准曲线绘制结果
        4.4.5 荧光定量RT-PCR敏感性试验结果
        4.4.6 荧光定量RT-PCR特异性试验结果
        4.4.7 荧光定量RT-PCR重复性试验结果
    4.5 临床样品检测结果
    4.6 临床样品的鉴定结果
        4.6.1 临床样品电泳结果
        4.6.2 临床阳性样品的常规PCR扩增结果
        4.6.3 临床阳性样品的重组质粒的鉴定结果
        4.6.4 重组质粒测序结果
5 讨论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4)牛呼吸道病毒病血清学调查及其多重RT-PCR诊断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感染
        1.1 病原特征
        1.2 流行病学
        1.3 临床症状
        1.4 病理变化
        1.5 诊断方法
        1.6 防治措施
    2 牛副流感病毒3型感染
        2.1 病原特征
        2.2 流行病学
        2.3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2.4 诊断方法
        2.5 防治措施
    3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感染
        3.1 病原学特征
        3.2 流行病学
        3.3 致病机理
        3.4 检测方法
        3.5 防治措施
    4 本实验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
    实验一 BRSV、BPIV3和BVDV的流行病学调查
        1. 材料
        1.1 仪器
        1.2 毒株、细胞
        1.3 主要试剂及其配制
        1.4 血清
        2. 方法
        2.1 细胞的准备
        2.2 血清的稀释
        2.3 中和用病毒的稀释
        2.4 中和血清
        2.5 培养
        2.6 毒价的回滴
        2.7 结果的观察
        3. 结果
        4. 讨论
        4.1 关于BRSV、BPIV3和BVDV血清阳性率的检测结果
        4.2 规模化牛场和散户中BRSV、BPIV3和BVDV感染状况的比较
        4.3 不同年龄段牛群中BRSV、BPIV3和BVDV感染状况的比较
    实验二、多重RT-PCR方法的建立
        1. 材料
        1.1 仪器
        1.2 主要试剂及其配制
        1.3 毒株
        1.4 病料
        2. 方法
        2.1 处理病料
        2.2 病毒培养
        2.3 设计引物
        2.4 病毒核酸的提取
        2.5 单个病毒RT-PCR方法的建立
        2.6 多重RT-PCR方法的建立
        2.7 临床病料的检测
        3. 结果
        3.1 单个RT-PCR反应条件的优化
        3.2 单个PCR敏感性实验结果
        3.3 多重RT-PCR反应条件的优化
        3.4 多重RT-PCR敏感性实验结果
        3.5 多重RT-PCR特异性实验结果
        3.6 多重RT-PCR重复性试验结果
        3.7 临床病料检测结果
        4. 讨论
        4.1 多重RT-PCR引物的设计
        4.2 多重RT-PCR反应条件的优化
        4.3 临床病料的选择
        4.4 病毒核酸的提取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BRSV G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DAS-ELISA方法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概述
    1.2 流行病学
    1.3 诊断方法
    1.4 BRSV疫苗的研究进展
    1.5 单克隆抗体研究进展
    1.6 DAS-ELISA方法在检测病原中的应用
    1.7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G基因的原核表达
    2.1 材料
    2.2 方法
        2.2.1 BRSV HJ株病毒液的活化
        2.2.2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2.2.3 BRSV病毒基因的提取
        2.2.4 RT-PCR扩增
        2.2.5 重组克隆质粒的构建及鉴定
        2.2.6 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及鉴定
        2.2.7 目的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2.2.8 重组蛋白可溶性分析
        2.2.9 重组蛋白的纯化
        2.2.10 蛋白浓度测定
        2.2.11 重组蛋白的Western blot鉴定
    2.3 结果
        2.3.1 BRSV病毒的增殖
        2.3.2 BSRV G基因RT-PCR结果
        2.3.3 重组克隆质粒的鉴定
        2.3.4 重组表达质粒的鉴定
        2.3.5 最佳诱导条件的确定
        2.3.6 目的蛋白可溶性分析
        2.3.7 目的蛋白的纯化
        2.3.8 重组蛋白浓度鉴定
        2.3.9 重组蛋白Western blot鉴定
    2.4 讨论
第三章 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G蛋白抗体的制备
    3.1 材料
    3.2 方法
        3.2.1 兔免疫程序
        3.2.2 多克隆抗体检测
        3.2.3 多克隆抗体的纯化
        3.2.4 多克隆抗体纯度的鉴定及其浓度的测定
        3.2.5 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
        3.2.6 杂交瘤细胞筛选和克隆化培养
        3.2.7 杂交瘤细胞的冻存和复苏
        3.2.8 杂交瘤细胞染色体分析
        3.2.9 腹水的制备及纯化
        3.2.10 单克隆抗体特异性检测
        3.2.11 腹水效价及浓度的测定
    3.3 结果
        3.3.1 多克隆抗体检测
        3.3.2 多克隆抗体的纯度鉴定及浓度测定结果
        3.3.3 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结果
        3.3.4 杂交瘤细胞的筛选和克隆化培养
        3.3.5 细胞的冻存与复苏
        3.3.6 杂交瘤细胞染色体分析
        3.3.7 腹水纯化及浓度测定
        3.3.8 单克隆抗体特异性检测
        3.3.9 腹水效价检测
    3.4 讨论
        3.4.1 多克隆抗体制备
        3.4.2 单克隆抗体制备
第四章 DAS-ELISA方法的建立
    4.1 材料
    4.2 方法
        4.2.1 DAS-ELISA方法操作程序
        4.2.2 DAS-ELISA反应条件的优化
        4.2.3 临界值判定标准
        4.2.4 特异性试验
        4.2.5 重复性试验
        4.2.6 灵敏性试验
        4.2.7 DAS-ELISA与RT-PCR符合率试验
    4.3 结果
        4.3.1 DAS-ELISA方法的建立
        4.3.2 临界值的确定
        4.3.3 特异性试验结果
        4.3.4 重复性试验结果
        4.3.5 灵敏性试验结果
        4.3.6 符合率试验
    4.4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6)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主要编码蛋白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牛呼吸道合胞体病的流行病学
2 BRSV的病原学
3 BRSV主要编码蛋白
    3.1 核蛋白
    3.2 基质蛋白
    3.3 疏水蛋白
    3.4 附着蛋白
    3.5 融合蛋白
4 展望

(7)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反向遗传操作系统构建的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
        1.1.1 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的概述
        1.1.2 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的分类及理化特性
        1.1.3 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编码的蛋白及其功能
        1.1.4 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的RNA复制
        1.1.5 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
        1.1.6 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感染的病理特征和临床症状
        1.1.7 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疫苗
    1.2 反向遗传操作系统
        1.2.1 反向遗传操作技术
        1.2.2 负链RNA病毒的反向遗传操作技术
        1.2.3 副黏病毒的反向遗传操作技术
        1.2.4 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的反向遗传操作技术
    1.3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反向遗传系统构建的基础研究
    2.1 材料和方法
        2.1.1 病毒和细胞
        2.1.2 质粒和菌株
        2.1.3 主要试剂和仪器
        2.1.4 RT-PCR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2.1.5 RNA提取与RT-PCR
        2.1.6 基因片段的序列测定和病毒全长基因组序列的组装与分析
        2.1.7 辅助质粒的构建
        2.1.8 微基因组质粒的构建
        2.1.9 辅助质粒的表达验证
        2.1.10 微基因组的功能鉴定
        2.1.11 辅助质粒的功能鉴定
        2.1.12 全长基因组质粒的构建
    2.2 结果
        2.2.1 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LJX31全基因序列的测定与分析
        2.2.2 辅助质粒及BRSV LJX31全基因组cDNA克隆的构建
        2.2.3 辅助质粒的表达验证
        2.2.4 微基因组的构建及功能鉴定
        2.2.5 辅助质粒的功能鉴定
第三章 讨论
第四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8)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流行病学及疫苗研究近况(论文提纲范文)

1 流行病学研究
2 疫苗研究
    2.1 BRSV灭活疫苗
    2.2 BRSV减毒活疫苗
    2.3 亚单位疫苗
    2.4 纳米疫苗
    2.5 基因缺失疫苗
3 展望

(9)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单抗的制备和实验感染豚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简介
        1.1.1 BRSV 的形态特征和理化学特性
    1.2 BRSV 基因组结构及其编码的蛋白质
        1.2.1 非结构化蛋白 NS1 和 NS22
        1.2.2 疏水蛋白
        1.2.3 糖蛋白 G
        1.2.4 粘附蛋白
        1.2.5 核衣壳蛋白
        1.2.6 基质蛋白
    1.3 BRSV 的增殖
    1.4 BRSV 的抗原性和基因亚型
    1.5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1.6 BRSV 流行病学
        1.6.1 BRSV 的血清流行病学
        1.6.2 BRSV 的分子流行病学
    1.7 BRSV 的实验室诊断
        1.7.1 病原学检测
        1.7.2 血清学检测
        1.7.3 分子生物学诊断
    1.8 BRSV 的预防和控制
第二章 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核蛋白单抗的制备及鉴定
    2.1 材料与方法
        2.1.1 病毒株、质粒和细菌株
        2.1.2 实验动物和细胞
        2.1.3 主要试剂
        2.1.4 重组核蛋白的表达与鉴定
        2.1.5 重组核蛋白的纯化
        2.1.6 MAb 的制备
        2.1.7 MAb 的鉴定
    2.2 结果
        2.2.1 目的基因扩增与表达质粒的构建
        2.2.2 重组 N 蛋白的表达与检测
        2.2.3 重组核蛋白的纯化与 Western blot 分析
        2.2.4 重组蛋白的 Western blot 结果
        2.2.5 杂交瘤细胞株的筛选
        2.2.6 单抗亚类的鉴定
        2.2.7 单抗腹水效价的测定
        2.2.8 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结果
    2.3 讨论
第三章 BRSV 实验感染豚鼠的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剂及主要仪器
        3.1.2 病毒
        3.1.3 实验动物
        3.1.4 动物的准备
        3.1.5 套式 RT-PCR 检测
        3.1.6 病毒分离
        3.1.7 组织病理的检测
        3.1.8 间接免疫荧光检测
    3.2 结果
        3.2.1 RT-PCR 检测结果
        3.2.2 病毒分离的结果
        3.2.3 组织病理的结果
        3.2.4 间接免疫荧光结果
    3.3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四、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感染(论文参考文献)

  • [1]吉林地区三种牛病毒性传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D]. 高淼. 吉林农业大学, 2019(03)
  • [2]新疆部分地区规模化奶牛场犊牛呼吸道疾病相关病毒感染的调查研究[D]. 倪宏斌. 石河子大学, 2016(02)
  • [3]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D]. 齐力格尔.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8(12)
  • [4]牛呼吸道病毒病血清学调查及其多重RT-PCR诊断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D]. 童钦. 吉林农业大学, 2012(06)
  • [5]BRSV G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DAS-ELISA方法的建立[D]. 李艳婷.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17(08)
  • [6]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主要编码蛋白研究进展[J]. 李梦莹,马小静,张凯,孙鑫鹏,王文佳,程成,许立华. 动物医学进展, 2019(04)
  • [7]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反向遗传操作系统构建的基础研究[D]. 王磊.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9(08)
  • [8]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流行病学及疫苗研究近况[J]. 张淮瑜,宋阿北,马小静,余树芳,许立华. 动物医学进展, 2020(04)
  • [9]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单抗的制备和实验感染豚鼠的研究[D]. 马磊.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3(02)
  • [10]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在奶犊牛肺炎中起致病作用的研究[J]. John C.Baker,郑儒标. 广西畜牧兽医, 1987(Z1)

标签:;  ;  ;  ;  ;  

牛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