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

日本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

一、日本中小企业的人材培养(论文文献综述)

王国辉,刘红红[1](2021)在《日本职业能力开发促进中心的职能探析——基于与中小企业关系的考察》文中认为职业能力开发促进中心是日本公共职业训练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本在职人员的职业能力开发和提高培训以及失业人员的技能训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与中小企业的教育训练形成联动,承担着从专业基础教育训练到高级教育培训的功能。其功能的多样性使其成为日本中小企业人才培养链上不可或缺的存在,主要表现在中心所实施的能力开发内容的适切性与通识性及课程模式的先进性与规范化是其服务于中小企业的杀手锏;中心所开展的定制培训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是中小企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工作效率的定海神针;中心不仅是中小企业能力开发的参与者,同时也是"推动者"等方面。这对目前我国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构建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体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齐双英[2](2021)在《《空心化的谎言--日本企业的“本土化”策略》日汉翻译实践报告 ——浅析机器翻译的译后编辑策略》文中研究指明

段亭如[3](2021)在《《第三代传人缔造“工匠军团”:小企业的独家创新战记》翻译实践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以新兴产业、节能环保、数字经济等为代表的新技术迅速崛起并不断发展成熟,我国传统涂装业的发展遭受猛烈冲击,随时面临着被市场淘汰的危险。而且,受行业刻板印象的影响,人才多流向高新技术产业,涂装业人才不足的现象愈发严峻。日本作为我国的邻国,其涂装业发展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并在近年完成了新一轮的产业转型和技术创新,实现了飞跃发展。笔者选取竹延幸雄所着的《小さな三代目企业の职人军団教科书なきイノベーション戦记》一书作为本次翻译实践的目标文本,希望通过介绍日本涂装业的产业发展模式和技术创新方式,为我国传统涂装业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加深人们对涂装业的认识和理解,改善行业刻板印象,为年轻人就业提供新的选择,以及为笔者今后的翻译学习和工作积累经验。从文本的体裁来看,该文本以第一人称叙述了作者在竹延公司濒临破产的情况下,通过创立KM联合公司、改革人才培养方式和实现多样化经营等一系列创新举措,使竹延发展重回正轨并蒸蒸日上的故事,属于实用类文本中的传记文本。从文本的类型来看,该文本作者的个人特征鲜明,且注重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现实,属于表达型文本,兼具信息型文本的特点。从文本的特点来看,该文本多使用隐喻、引用句和小标题。基于此,笔者选取功能对等理论作为本次翻译实践的理论指导,在重现原文信息内容的同时,尽可能使译文和原文在修辞功能、交际功能和标题的祈使功能、信息功能、审美功能上保持对等。本次翻译实践报告主要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介绍翻译实践的背景及意义等;第二部分为翻译实践简介,归纳总结翻译实践的主要内容,介绍翻译实践的进度安排;第三部分为文本分析和译前准备;第四部分为案例分析,是本次报告的主要组成部分。笔者基于翻译实践文本的类型和特点,主要从隐喻的翻译、引用句的翻译和标题的翻译三个方面展开分析和论述;第五部分为总结,主要阐述笔者的心得体会,归纳翻译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

白婉宁[4](2021)在《《2017年版科技创新综合战略(节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过程的加速,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体现为科技创新能力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竞争。尽快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关系到我国企业生存和国家命运的大事。本次翻译实践的翻译文本是选自平成29年(2017年)日本内阁通过的决议——“科技创新综合战略”。这部白皮书是日本政府面向未来社会,提出的一系列科技创新综合战略。日本在70年代提出科技立国的战略,科技立国使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在短短的十几年日本取得如此巨大的成绩,对于正在建设科技强国的我国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本篇翻译实践报告主要以翻译实践为基础,针对翻译实践中遇到的三大类问题:(1)专业词语(2)小标题(3)长复句的翻译,在等值翻译理论指导下,根据具体实例,运用分译、变译、减译等翻译技巧,给以灵活相应的处理。通过这次翻译实践,得出的结论是:翻译的过程是4个阶段:阅读、理解、转换、表达。在充分研读文本的基础上,理解文章意思,尤其是长复句,分析其句子成分,明确词语,词组,句子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汉译。在翻译过程中,由于中日语言结构的不同,需要跳出原文框架,运用等值翻译理论中的动态对等原则解决问题。

杨振宇[5](2021)在《新闻发布会翻译实践报告 ——新宿区例行记者会区长发言摘要》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日两国的经济和政治交流不断加深。研究日本的地方政策对于我国(尤其是经济发展相对发达的一线以及新一线城市)制定区域政策可以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因此译者希望通过此次翻译实践,为政策类文件以及新闻发布会类(记者招待会类)文件的翻译实践尽一份力,为日本地方政策的研究者提供一份参考。本翻译实践报告选取的是新宿区的区长在2017年2月14日举行的一场例行记者招待会上的发言摘要,在该次记者招待会上,区长提及了当年度的预算案以及22项新宿区的主打政策。本翻译实践报告共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包括本次翻译实践的背景以及文献综述。第二部分是翻译过程描述,阐述了译前、译中以及译后的具体过程。译前的部分也包括理论概述,阐述了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对于本次翻译实践的借鉴作用。第三部分是文本案例分析,摘选出词汇和句子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其特点选择了翻译策略。第四部分是对于本次的翻译实践的心得体会以及通过本次翻译实践所获得的经验和教训。此外还在最后的部分添加了附录,收录了原文、译文以及术语表。

杨瑞雪[6](2021)在《『中小企业白书』(2019年版)日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说明本翻译实践报告所用文本选自日本经济产业省官方发布的文件《中小企业白皮书》(2019年版),所用白皮书属于政府公文,具有时效性强,结构严谨、信息量大等特点。翻译实践报告以“应用翻译功能目的理论”为指导,探讨如何基于中文表达习惯,为中文读者提供准确、自然、流畅的译文。从词汇、句子两方面入手,对翻译方法以及翻译过程中的难点进行分析和总结。希望本翻译实践报告可以为研究日本中小企业的科研人员、中小企业经营者以及关心当代日本中小企业发展状况的读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同时为今后相关领域的翻译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李金凤[7](2021)在《战后日本女性的主妇化模式变迁研究》文中提出战后日本女性突出的就业模式是M型就业模式,其中M型曲线的中间山谷部分在高度经济成长期内逐渐加深,很多日本研究者都认为这是战后日本女性主妇化了。高度经济成长期以后,M型就业曲线的中间山谷部分虽然逐渐上升右移,但是到2020年依然是中间凹陷的M型曲线。对于日本女性一直维持M型就业模式的原因,以及M型就业曲线所代表的女性主妇化的变迁情况,中日学界目前尚无研究能够回答。本论文尝试基于压缩现代化、顺序颠倒现代化和社会结构变动论等相关理论,通过国际比较,梳理战后日本女性的主妇化、主妇化模式变迁,分析其一直未能脱离M型就业曲线的原因,进而剖析主妇化模式变迁的相关社会结构,以及战后日本女性主妇化模式中的离职时机变化和个人影响因素。本论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重新把主妇化定义作了进一步的明晰。主妇化具体是指女性在结婚、生育、育儿期等生活事件的前1年就职,到这些生活事件发生后的1年之间离职,之后或终身不再就职,或保持一段时期内无职后再就职的生命历程成为趋势,并且该生命历程模式在经历过结婚、生育、育儿期的女性中占一半及以上的社会现象即为主妇化。根据结婚后保持无职时间的长短,又细分为生涯性主妇化和阶段性主妇化两种类型,其中阶段性主妇化又根据不同的离职时机分为结婚离职模式主妇化、生育离职模式主妇化和育儿期离职模式主妇化。基于以上主妇化的分类,本论文对于战后日本女性的主妇化、主妇化模式变迁,具体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进行全面分析。首先,在国际比较视野的宏观层面,基于压缩现代化理论、顺序颠倒的现代化理论和福利体制论,通过分析美、法、英、德四国的主妇化过程,对比日本女性的主妇化变迁,解释日本迟迟未能脱离M型就业曲线的原因,进而论述战后日本女性主妇化的时空特征。其次,在日本国内的中观层面,将战后日本女性的阶段性主妇化分为四个阶段,并基于富永健一的社会结构变动论和社会性别分工意识的变迁,分析战后日本女性的主妇化模式变化和相应的社会结构。最后,在个人因素的微观层面上,运用人力资本论、统计性歧视论、道格拉斯-有泽法则等相关理论,通过对《SSM调查》和《消费生活面板调查》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战后日本女性在结婚、生育、育儿期离职成为家庭主妇的离职时机变化及相关的个人影响因素。通过分析研究,本论文有以下主要观点:1.美、法、英、德四个国家的主妇化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界,大致分为生涯性主妇化和阶段性主妇化两个阶段。生涯性主妇化时期大约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阶段性主妇化时期从1950年代一直延续至1980、1990年代。对比分析欧美四个国家的主妇化变迁,因日本女性就业模式自日本主妇在大正时代诞生以来,直接形成的是阶段性主妇化的标志-M型就业曲线,并且到1955年都一直保持着平缓的M型就业曲线,未有大的变化,所以日本压缩了生涯性主妇化时期。另外,欧美四个国家在20世纪中期以前的女性劳动率是50%以下,已婚女性劳动率也大多是在30%以下,而日本因压缩式的工业革命、产业结构转换时间晚且速度快,女性劳动率自1900年到1970年左右一直保持在50%以上,即便在1970年以后女性劳动率出现了下降,已婚女性就业率也保持在50%前后不变,因此与欧美四个国家的生涯性主妇化时期相比,日本女性劳动率和已婚女性劳动率都非常高,生涯性家庭主妇比例较小,没有形成生涯性主妇化时期。日本女性1955-1975年的M型就业曲线,中间山谷部分加深,右山峰更加突出。分析这种曲线变化的原因,山谷部分的不断加深是因为这一时期的产业结构转换太快,女性雇用率的上升速度没有超过家庭从业者、自营者等就业率的下降速度,两者效果抵消,结果就是女性的就业率逐渐下降;右山峰更加突出是因为育儿期结束后的已婚女性短期被雇用者比例上升。因此1955-1975年这个时期,女性在结婚、生育、育儿期阶段离职成为家庭主妇的趋势没有大变化,只是离职后再就职比例上升显着,使阶段性主妇化更为凸显.1975年至2010年,M型就业曲线的中间山谷部分逐渐上升右移,这主要是因为女性未婚化、晚婚化、晚育化等造成的,已婚女性在这个时期的就业率变化不大,所以日本依旧处于阶段性主妇化时期。2010年以后,M型就业曲线的中间山谷部分上升,主要是已婚女性就业率升高引起的,日本女性的阶段性主妇化逐渐弱化。总体而看,与欧美四个国家相比,日本女性的主妇化在时间上压缩了生涯性主妇化时期,又延长了阶段性主妇化时期。这种时间上的特征与日本独特的压缩现代化模式、顺序颠倒的现代化模式、产业结构转换、1970年代以后的福利体制改革以及男女性别平等政策迟缓有很大的关系。此外,日本女性的主妇化在空间上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不同时代的元素压缩杂糅在一个空间内,如主妇现象评价的多元化、性别角色分工意识与社会现状的扭曲错位、战后日本女性政策的复杂矛盾等。2.战后日本女性整体上维持着阶段性主妇化,但内部的主妇化模式并非是一成不变。根据战后日本女性的主妇化模式变迁,从家庭、企业、国家政策、劳动市场、保育所、公共教育以及社会性别意识形态方面等多方面探究了相对应的社会结构变动。战后日本女性具体的主妇化模式变迁是:1950年代之前是结婚离职模式主妇化;1960年代-1970年代是结婚离职模式主妇化为主,怀孕、生育离职模式主妇化为辅;1980年代-2000年代是结婚离职模式主妇化弱化,怀孕、生育离职模式主妇化变强;2010年以后是怀孕、生育离职模式主妇化弱化,“小学入学”离职模式家庭主妇比例增加。因此,战后日本女性的阶段性主妇化整体上逐渐弱化,但也出现了新模式的阶段性家庭主妇。伴随着主妇化模式的变化,家庭、企业、国家政策、劳动市场、保育所、公共教育及性别角色分工意识等各方面相对应的社会结构也处在不断的变动之中。3.利用《SSM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其一,从出生队列来看,1930-1934年出生队列开始,日本女性初次离职与结婚有关,到1950-1954年出生队列,初次离职与结婚的关系最强,说明1950-1954年出生队列结婚离职成为家庭主妇的比例达到峰值;从1955-1959年出生队列开始,结婚后离职增加,初次离职与第1子生育关联变强,也就是说,1955-1959年出生队列的第1子生育离职成为家庭主妇的比例升高。其二,从结婚队列和第1子生育队列来看,从1960年代以前开始结婚离职模式主妇化增强,持续上升至1986年后达到顶峰;第1子生育离职模式主妇化在1981-1985年开始上升,1986年以后增强幅度明显.由此看来,日本女性的主妇化并没有走向去主妇化,尤其是经历过结婚、生育、育儿期的女性主妇化,在1975年之后只是主妇化模式发生了变化,具体从结婚离职模式主妇化转换到第1子生育离职模式主妇化。其三,从初次离职成为家庭主妇后,再就职的Logistic回归分析中,可以得出出生年龄、结婚队列、第1子生育队列、本人学历、丈夫学历、性别角色分工意识等都对再就职有显着影响,从侧面证明战后日本女性的主妇化不是一结婚就离职,之后终身不再就职的生涯性主妇化,是阶段性主妇化.进一步利用《消费生活面板调查》数据对战后日本女性的离职模式变化和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战后日本女性的主妇化模式有以下一些特征:其一,结婚离职模式主妇化越来越少,同时生育离职模式主妇化也有弱化倾向,而“小学入学”离职模式家庭主妇已经出现,并有进一步强化的倾向;其二,分析女性在第1子生育前后、第1子小学入学前后离职成为家庭主妇的影响因素,结果得出性别角色分工、丈夫收入、与父母同居·准同居·近居、高学历等都有显着影响。只是这些影响因素在第1子生育、第1子小学各个阶段的影响力有所不同,说明女性的个人因素在面临选择是否离职成为家庭主妇时有重要影响.本论文通过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的综合分析,认为日本女性的主妇化与欧美四个国家不同,压缩了生涯性主妇化时期,1920年代以后出现的是欧美四个国家二战后才出现的阶段性主妇化,并一直持续到2020年。目前日本女性的主妇化依旧存在生育离职模式主妇化,也出现第1子“小学入学”离职模式的家庭主妇,更有进一步强化的趋势,因此,有必要继续完善育儿休业制度、保育所、儿童俱乐部和家庭育儿支援等更加综合性的支援政策和措施,以有效应对这种现象。以上政策措施只是促进女性在结婚、生育、育儿期的继续就业,并不等于充分有效地发挥了女性的作用。日本要实现经济的长期发展,需要在以上支援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女性相关政策、企业雇用、劳动市场等方面实施彻底的社会性别平等政策,尤其是大力改革企业的长时间劳动等雇用习惯和劳动市场的多维度二元结构,为女性提供更为自由的选择环境。从中国的角度看,中国也是与日本相同的压缩现代化模式,加上当前“全面二胎政策”实施和相关配套政策的不完善,将来很可能会出现生育、育儿期离职的家庭主妇。了解战后日本女性主妇化的相关情况,可以为我国应对生育、育儿期的家庭主妇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李燕玉[8](2020)在《日本海外资源开发战略的推进措施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全球资源形势的不断变化,世界各国围绕着全球资源控制权进行着激烈博弈,部分国家则制定实施了相应的海外资源开发战略。战后,日本为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国际资源供求形势的不断变化,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海外资源开发战略及配套措施体系,在高效开发利用海外资源的过程中成效显着。在政府、独立行政法人机构、企业三方组成的良性互动机制下,日本政府主导的海外资源开发支援体系发挥着对内稳定资源供给、保证资源安全,对外增强日本资源开发企业国际竞争力的积极影响,这对于中国海外资源开发战略的制定及实施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近年来,中国资源开发国际合作范围不断扩大,从最初以石油、天然气为主,逐步扩展到了煤炭、电力、风能、生物质燃料、核能、能源科技等领域,合作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但同时,也面临着西方国家恶意狙击、资源民族主义影响以及国际资源市场剧烈波动的诸多挑战。在此背景下,本文选取了特点鲜明、成效显着的日本海外资源开发战略的推进措施作为研究对象,以国际投资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资源外交理论、国际地缘政治理论为支撑,全面系统地分析了日本海外资源开发战略的背景、特征、实施过程及体系构成,重点研究了日本实施海外资源开发战略的组织、经济、外交、技术等措施,并通过评价日本海外资源开发战略措施的成效,总结其经验,并对我国海外资源开发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采用史论结合的方法,简要回顾了日本海外资源开发战略的形成历程,系统梳理了日本海外资源开发现状及战略体系实施现状,分析得出,日本获取海外资源的形式从单纯购买,逐渐转变为融资开发、合作开发及自主开发,且自主开发比率在不断上升,在战略布局上通过几十年的海外资源开发战略的推动和政策演变,已经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海外资源布局,其海外资源的开发和并购遍布世界各大洲。日本海外资源开发战略体系经过形成、确立、完善阶段,目前已形成扶持领域全面无缝隙、扶持力度强;政府引领、行政法人协调、企业组织实施,三驾马车齐头并进;资源外交全方位的战略体系特点。(2)重点探讨了日本实施海外资源开发战略的推进措施,分析得出,作为组织措施,具体包括建立完善的组织体系、加强各参与机构的内部协作;作为经济措施,具体包括实施海外资源基地补贴政策、建立海外资源风险勘查补助金制度等财政援助措施,投融资、债务担保等金融援助措施,实施备用金制度、税费特别扣减制度、税收抵免制度、资源开发亏损准备金制度等税收援助措施,以及设立资源能源综合保险、海外投资保险等保险援助措施;作为外交措施,包括推行综合性、多层次性资源外交策略,实施发挥技术、产业优势的资源外交策略,以及积极参与各类国际组织加强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合作;作为技术措施,包括针对不同资源改良和提高开发技术,对资源开发作业现场进行技术援助,实施技术支持与咨询及技术人才培养,向资源国提供技术援助,以及大力支持环保技术的开发和应用。(3)采用定量分析方法,理性评估了日本海外资源开发战略推进措施的成效,研究证明,推进措施的有效实施拓宽了海外资源开发范围、提升了资源自主开发比率、增加了企业参与海外资源开发项目与权益。在提高资源开发效率方面,基于DEA数据包络分析法,得出的结果是,在总效率分析上,1995、2005、2012这三个年份效率最高,此外,从2013年到2018年也体现出规模报酬递增,说明资源产出的增加比例是大于政府的投入增加比例,即政府的政策措施达到了提高资源开发效率的效果,从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中也可以发现除了2016年之外,其它年份都表现出较高水平。(4)借鉴日本海外资源战略推进措施的经验教训,结合中国海外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从政府层面、行业层面、企业层面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海外资源开发战略的推进措施建议。建立一套包括政府、独立行政法人机构、企业三方有效联动的海外资源开发国际化战略体系,以政府牵头做好开发前期合作关系的确立,做好人力资本、技术安全、基础设施服务等方面的政策保障;鼓励民间资本积极参与海外资源开发活动,出台积极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消除产业链上的行政垄断现象,加速市场化改革进程;提高资源开发企业的公关能力建设,加强与资源国的深度合作,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资,做好长期、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

许世建[9](2020)在《财税政策激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研究》文中认为职业教育是具有跨界、整合、重构特征的教育类型,因此需要企业参与办学并实现与就业市场和产业发展需求的同频共振。政府作为职业教育制度调控的重要供给主体,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然而,由于利益诉求得不到精准满足,企业在校企合作中普遍性的“一头冷”正向短期培训“热”、长期育人“冷”的结构性“冷”转变,办学主体功能与地位缺失,对办学质量产生消极影响,需要政府优化财税政策激励机制进行宏观干预。据此,本研究釆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据分析法和系统论研究法,从以下四个方面就财税政策激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展开研究:(1)通过文献综述回顾以往学者有关企业参与办学及财税政策激励的研究,了解我国财税政策激励企业参与办学的现状和问题;(2)将企业参与办学动力机制放在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系统中进行研究,揭示财税政策在系统中存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将财税政策激励置于企业行为系统中,通过分析企业参与办学行为的影响因素,构建相应概念模型;(3)通过问卷调査方法获取数据,对概念模型和研究假设进行验证,分析财税政策对企业参与办学的激励路径和效应,并通过横向多维分组对比进行财税政策效果评价;(4)总结典型国家基本经验,并结合实证数据分析结果,分政策利用和优化两个维度,提出完善我国激励企业参与办学的财税政策体系相关建议。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动力系统内形成了一个具有马太效应的“动力源—加压装置—减压装置—调节装置”动力循环。财税政策使企业参与办学行为处于高度的激活状态,保障了企业办学动力在系统中的良性运转并得到逐渐增强;(2)财税政策作为企业参与办学的外在激励条件,并不直接对企业行为产生显着的正影响,而是通过在政府与企业之间构建委托—代理协调关系,作用于企业行为影响因素,通过满足企业需求提高办学动力向实际行为的转化效率,以间接激励企业参与办学积极性;(3)财税政策中不同类型政策对于企业参与办学激励效果存在差异,并且在不同特征企业和不同政策实施条件下也存在差异。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1)将职业教育研究由学校转向企业、由纯粹企业行为态度转向由财税政策激励形成的主观规范,区别当前主要针对院校的政策支持,过多倾向于企业自身加强投入;(2)从微观层面探析财税政策对企业参与办学激励路径和效应,横向多维分组评价现行政策效果,扩展当前主要集中于优惠政策制定的面上研究;(3)运用多学科理论和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并将系统论方法引入其中,突破现有以教育论教育的学术思维藩篱。

陆思秀[10](2020)在《关于在柬日企发展情况的经济类论文的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表明本文是以一系列研究日本企业在柬埔寨的发展情况的论文为材料的翻译实践报告,原文约6万字。这些论文介绍了日本中小企业在柬埔寨的区位因素、迁移情况以及发展策略等,有着详实的数据、事例和明确的结论。本次报告将这些论文作为翻译材料的理由是日本企业在柬埔寨发展的经验对中国企业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具有很大的翻译价值。笔者认为通过整理分析翻译这些论文时出现的问题并汇总为翻译实践报告,能够为今后的笔译实践提供有用的经验。此次翻译实践以目的论为指导,通过案例分析总结得出以下心得:翻译者的母语能力对翻译活动的影响深远,译者应更重视母语能力的提高。学术论文中长难句多,翻译时应着重理解,打破原文构造,活用分译。信息型文本的翻译中需注意专有名词等的准确性,必要时查阅词汇来源,参考平行文本。目的论对学术论文的翻译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能够帮助译者更好地在多种译法中做出选择。

二、日本中小企业的人材培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日本中小企业的人材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1)日本职业能力开发促进中心的职能探析——基于与中小企业关系的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一、日本公共职业训练与职业能力开发的嬗变历程
二、日本职业能力开发促进中心的发展历史、定位与职能
    (一)中心的发展历史及其现状
    (二)中心服务于中小企业的职能及其必要性
三、职业能力开发促进中心的中小企业能力开发支援途径
    (一)从职业能力开发促进中心的类型与课程看其服务于地区社会的宗旨
        1. 职业能力开发促进中心的类型
        2. 职业能力开发促进中心的课程设置及特征
    (二)中心推进更具针对性的招生方式及“高级人才援助工作”服务于中小企业
        1.“企事业团体”申请的招生方式
        2. 中小企业“高级人才援助”职能
    (三)中心是中小企业人才培养与质量提升的“推动者”
四、中心服务于中小企业的相关案例及效果
    (一)IMI电气的生产性提升案例与效果
    (二)东京积水住宅施工股份公司的提高工作效率定制案例
四、日本职业能力开发促进中心服务于中小企业的特征及启示

(3)《第三代传人缔造“工匠军团”:小企业的独家创新战记》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要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翻译实践简介
    2.1 翻译内容概述
    2.2 翻译进度安排
第3章 文本分析和译前准备
    3.1 文本分析
    3.2 译前准备
第4章 案例分析
    4.1 隐喻的翻译
        4.1.1 喻体相同
        4.1.2 喻体不同
        4.1.3 喻体无法对应
    4.2 引用句的翻译
        4.2.1 话语引用句
        4.2.2 心理引用句
        4.2.3 强调引用句
    4.3 标题的翻译
        4.3.1 名词结句式标题
        4.3.2 动词结句式标题
第5章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1 原文/译文对译
附录2 术语表
附录3 导师核准意见书
致谢

(4)《2017年版科技创新综合战略(节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要旨
引言
一、翻译实践简介
二、文本分析和译前准备
    (一) 文本分析
        1. 目标文本的语言定位
        2. 翻译策略
    (二) 译前准备
        1. 技术准备
        2. 翻译工作流程
三、案例分析
    (一) 专业词汇的翻译
        1. 外来语
        2. 汉语词汇
    (二) 小标题的翻译
    (三) 长复句的翻译
四、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原文
附录二 译文
附录三 术语表
致谢

(5)新闻发布会翻译实践报告 ——新宿区例行记者会区长发言摘要(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要旨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本次翻译实践的背景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二章 翻译过程描述
    第一节 译前准备
    第二节 翻译过程
    第三节 译后的确认与检查
第三章 文本案例分析
    第一节 原文文本分析
        一、词汇方面的特点
        二、句子方面的特点
    第二节 词汇的翻译技巧
        一、词义的选择
        二、词义的分析
    第三节 句子的翻译技巧
        一、句子的分译与合译
        二、句子成分的转换
        三、句子语序的调整
        四、句子中的增译和减译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翻译实践总结
    第一节 翻译心得
    第二节 翻译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原文与译文
附录2 术语表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学术成果

(6)『中小企业白书』(2019年版)日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要旨
绪论
第一章 实践任务
    第一节 任务背景
    第二节 任务意义
第二章 译前准备
    第一节 译前资料准备
    第二节 文本特征
    第三节 翻译理论指导
第三章 案例分析
    第一节 词汇的翻译
        一、专业术语的翻译
        二、专有名词的翻译
        三、公司名称的翻译
    第二节 句子的翻译
        一、长定语句的翻译
        二、标语类句子的翻译
第四章 翻译实践总结
    第一节 翻译实践的收获与价值
    第二节 翻译实践的问题与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原文/译文
致谢

(7)战后日本女性的主妇化模式变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谢辞
摘要
要旨
序章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日本国内对战后女性的主妇化研究
        1.1.1 战后日本女性主妇化形成的社会结构研究和主妇化走向研究
        1.1.2 日本1980年代以后的女性相关政策对女性离职成为家庭主妇的影响研究
        1.1.3 战后日本女性个人因素对离职成为家庭主妇的影响研究
    1.2 中国对日本战后女性的主妇化研究
    1.3 遗留问题
第2章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
    2.1 本论文的理论框架
        2.1.1 宏观理论框架
        2.1.2 中观理论框架
        2.1.3 微观理论框架
    2.2 主妇化概念界定
    2.3 研究方法和研究数据
        2.3.1 研究方法
        2.3.2 研究数据
    2.4 研究内容、框架结构及创新之处
        2.4.1 研究内容
        2.4.2 框架结构
        2.4.3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3章 战后日本女性的主妇化变迁和时空特征
    3.1 欧美国家的主妇化变迁
        3.1.1 美国和法国的主妇化变迁
        3.1.2 英国和德国的主妇化变迁
    3.2 日本女性的主妇化变迁及持续时间特征
        3.2.1 日本女性的主妇化变迁
        3.2.2 战后日本女性主妇化的持续时间特征及相关原因
    3.3 战后日本女性主妇化的空间压缩特征
        3.3.1 主妇现象评价的多元化
        3.3.2 男女性别角色分工意识和社会现状的扭曲错位
        3.3.3 战后日本政府女性政策间的相互矛盾
第4章 战后日本女性主妇化模式的阶段性变迁及相应的社会结构
    4.1 战前至1950年代的女性结婚离职模式主妇化
        4.1.1 战前的女性劳动及女性结婚离职模式主妇化
        4.1.2 战后至1950年代的女性结婚离职模式主妇化
    4.2 1960年代至1970年代女性结婚离职模式主妇化及相应的社会结构
        4.2.1 1960年代至1970年代的女性结婚离职模式主妇化
        4.2.2 1960年代至1970年代女性结婚离职模式主妇化的社会结构
    4.3 1980年代至2000年代的女性生育离职模式主妇化及相应的社会结构
        4.3.1 1980年代至2000年代的女性生育离职模式主妇化
        4.3.2 1980年代至2000年代女性生育离职模式主妇化的社会结构
    4.4 2010年至2019女性年生育离职模式主妇化弱化及相应的社会结构
        4.4.1 2010年至2019年女性生育离职模式主妇化弱化
        4.4.2 2010年至2019年女性生育离职模式主妇化弱化的社会结构
第5章 战后日本女性的离职时机及相关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5.1 《SSM调查》中女性结婚、生育离职模式家庭主妇的实证分析
        5.1.1 数据来源及变量选择
        5.1.2 女性结婚、生育离职模式家庭主妇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5.1.3 女性结婚、生育离职后再就职的影响因素分析
    5.2 《消费生活面板调查》中女性结婚、生育、育儿期离职模式家庭主妇的实证分析
        5.2.1 数据来源及变量选择
        5.2.2 女性结婚、第1子生育、第1子小学入学离职模式家庭主妇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5.2.3 女性第1子生育、第1子小学入学离职的影响因素分析
终章
    1. 本论文的主要结论
    2. 本论文的不足之处与今后的课题
    3. 本论文研究对中国的启示
参考文献
    一 中文文献(按姓氏拼音首字母排序)
    二 日文文献(按姓氏五十音图排序)
    三 英文文献
    四 政府统计数据
    五 网站资料
附录
    附录1《SSM调查》数据的调查问卷
    附录2《消费生活面板调查》数据的调查问卷

(8)日本海外资源开发战略的推进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1.2.2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1.2.3 简要评述
    1.3 研究目的与方法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方法
    1.4 基本内容和框架
    1.5 创新与不足
        1.5.1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1.5.2 主要不足
第2章 海外资源开发战略的一般分析和理论基础
    2.1 海外资源开发战略的一般分析
        2.1.1 资源的概念界定及分类
        2.1.2 海外资源开发的概念界定及形式
        2.1.3 资源外交的概念界定
    2.2 海外资源开发战略理论基础
        2.2.1 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论
        2.2.2 国际投资理论
        2.2.3 资源外交理论
        2.2.4 国际地缘政治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日本海外资源开发战略的实施背景及海外资源开发现状
    3.1 日本实施海外资源开发战略的背景
        3.1.1 对海外资源依赖度不断加大
        3.1.2 海外资源开发面临新的挑战
    3.2 战后日本海外资源开发现状
        3.2.1 战后30年海外资源开发情况
        3.2.2 20世纪90年代之后海外资源开发现状
    3.3 日本海外资源开发战略布局现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日本海外资源开发战略的确立及实施现状
    4.1 日本海外资源开发战略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4.1.1 1950~1960年代:探索阶段
        4.1.2 1970~1980年代:初步形成阶段
        4.1.3 1990年代:确立阶段
        4.1.4 21世纪后:完善阶段
    4.2 日本海外资源开发战略体系的特点
        4.2.1 强有力的政策扶持体系
        4.2.2 政府、独立行政法人机构和企业三者良性互动体系
        4.2.3 全方位资源外交体系
    4.3 日本海外资源开发战略的实施现状
        4.3.1 在中东地区的实施现状
        4.3.2 在非洲地区的实施现状
        4.3.3 在其他地区的实施现状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日本海外资源开发战略的组织措施
    5.1 建立完善的组织体系
        5.1.1 领导机构
        5.1.2 服务机构
        5.1.3 推进机构
        5.1.4 执行机构
    5.2 加强各职能机构的内部协作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日本海外资源开发战略的经济措施
    6.1 财政政策措施
        6.1.1 实施海外资源基地补贴政策
        6.1.2 建立海外资源风险勘查补助金制度
    6.2 金融政策措施
        6.2.1 金融政策的具体内容
        6.2.2 金融政策的具体成果
    6.3 税收政策措施
        6.3.1 实施备用金制度
        6.3.2 实施税费特殊减免制度
        6.3.3 实施税费抵扣制度
        6.3.4 实施资源开发亏损准备金制度
    6.4 保险政策措施
        6.4.1 设立海外事业资金贷款保险
        6.4.2 设立海外投资保险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日本海外资源开发战略的外交措施
    7.1 推行综合性、多层次性资源外交策略
        7.1.1 以加强高层往来为引领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7.1.2 以技术资金援助为手段树立良好国家友好形象
        7.1.3 积极利用国际合作平台拓展开发空间
    7.2 日本海外资源开发外交措施的效果
        7.2.1 中东地区资源开放程度及合作模式
        7.2.2 日本在中东地区的资源外交
    7.3 本章小结
第8章 日本海外资源开发战略的技术措施
    8.1 针对不同资源改良和提高开发技术
        8.1.1 石油天然气资源
        8.1.2 金属矿产资源
    8.2 对资源开发作业现场进行技术援助
        8.2.1 石油天然气资源开发作业现场
        8.2.2 金属矿物资源开发作业现场
        8.2.3 煤炭资源开发作业现场
    8.3 技术支持及国内技术人才培养
        8.3.1 技术支持
        8.3.2 开放技术中心实验室
        8.3.3 国内技术人才培养
    8.4 向资源国提供技术援助与人才培养
        8.4.1 提供技术方面的解决方案
        8.4.2 实施技术转移
        8.4.3 举办产油气国技术人员研修
        8.4.4 向资源国提供资源信息
        8.4.5 提供专门面向海外的技术教材
    8.5 大力支持环保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8.5.1 采取节能激励政策
        8.5.2 大力发展新能源技术
        8.5.3 明确政府、企业和公众的责任
    8.6 本章小结
第9章 日本海外资源开发战略推进措施的成效
    9.1 资源开发权益方面的成效
        9.1.1 拓宽了海外资源开发范围
        9.1.2 提高了资源自主开发比率
        9.1.3 增加了企业参与海外资源开发项目与权益
    9.2 资源开发效率方面的成效
        9.2.1 模型与方法介绍
        9.2.2 变量的选择与数据收集
        9.2.3 结论与分析
    9.3 本章小结
第10章 日本推进海外资源开发战略对中国的启示
    10.1 日本推进海外资源开发战略的经验教训
        10.1.1 经验
        10.1.2 教训
    10.2 中国海外资源开发实施现状及问题分析
        10.2.1 中国海外资源开发实施现状
        10.2.2 中国海外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及挑战
    10.3 积极推进中国海外资源开发的对策建议
        10.3.1 政府层面的对策建议
        10.3.2 行业层面的对策建议
        10.3.3 企业层面的对策建议
    10.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致谢

(9)财税政策激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第三节 关键概念界定
        一、职业教育办学
        二、办学主体
        三、财税激励
    第四节 研究目的与方法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第五节 研究内容及框架
第二章 财税政策激励企业参与办学:现实基础
    第一节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行为分析
        一、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目标
        二、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特征
        三、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动力机理
    第二节 我国现行财税政策激励现状分析
        一、政策文本收集与处理
        二、国家层面政策分析
        三、地方政府层面政策分析
        四、政策激励特征分析
    第三节 我国现行财税政策激励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的针对性方面
        二、政策的科学性方面
        三、政策的公平性方面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财税政策激励企业参与办学:模型构建
    第一节 财税政策干预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理论依据
        一、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理论依据
        二、财税政策干预的理论依据
    第二节 财税政策激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概念模型
        一、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行为路径
        二、财税政策的激励效应
    第三节 研究假设
        一、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与行为意向
        二、需求满足、行为意向与行为
        三、财税政策的作用机理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财税政策激励企业参与办学:实证检验
    第一节 问卷设计与变量测量
        一、问卷设计
        二、变量测量
    第二节 预测试问卷分析
        一、分析程序与判断标准
        二、问卷量表的项目分析
        三、问卷信度与效度检验
    第三节 数据来源与统计
        一、样本与数据来源
        二、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第四节 数据分析及模型验证
        一、数据分析方法
        二、问卷信度与效度检验
        三、验证性因子分析
        四、组合信度和平均方差抽取率检验
        五、模型适配度检验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财税政策激励企业参与办学:政策评价
    第一节 政策评价方法应用
        一、政策评价概述
        二、变量定义
        三、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四、评价模型设定
    第二节 财税政策之间激励效果差异分析
        一、差异整体性分析
        二、不同企业特征检验
        三、代表性财税政策条款检验
    第三节 不同条件下财税政策效果差异分析
        一、不同行业分布差异
        二、不同生命周期差异
        三、不同政策目标差异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财税政策激励企业参与办学:策略建议
    第一节 典型国家财税政策激励机制分析
        一、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财税政策
        二、英国学徒制职业教育财税政策
        三、日本企业内培训职业教育财税政策
        四、法国学徒制职业教育财税政策
        五、典型国家财税政策激励基本经验
    第二节 我国现行政策利用
        一、鼓励企业投资国家重点扶持领域
        二、鼓励企业选择试点政策优惠地区
        三、鼓励企业吃透政策,统筹申报
        四、鼓励企业运营中重视优惠政策筹划
    第三节 我国政策优化建议
        一、理顺管理体制,打通政策激励通道
        二、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发挥财政导向作用
        三、完善财税激励体系,体现政策差异化
        四、加强宣传力度,提高政策执行效率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主要创新点
        一、理念创新
        二、观点创新
        三、方法创新
    第二节 主要研究结论
    第三节 本研究的不足和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A:财税政策激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访谈提纲
附录 B:财税政策激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调查问卷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10)关于在柬日企发展情况的经济类论文的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要旨
はじめに
第一章 翻訳内容について
    1.1 任务の背景
    1.2 起点テキストの内容
    1.3 起点テキストの特徴
第二章 翻訳プロセス
    2.1 事前准备
        2.1.1 辞书の准备
        2.1.2 パラレルテキストの准备
        2.1.3 単语リストの作成
        2.1.4 翻訳计画
        2.1.5 翻訳方针の选択
    2.2 翻訳の実施
    2.3 翻訳後の事项
        2.3.1 校正
        2.3.2 评価
第三章 翻訳実例の分析
    3.1 语汇の翻訳
        3.1.1 固有名词
        3.1.2 动词の翻訳
        3.1.3 注釈
    3.2 文の翻訳
        3.2.1 加訳
        3.2.2 减訳
        3.2.3 逆訳
        3.2.4 変訳
    3.3 その他
        3.3.1 长文の翻訳
        3.3.2 主语の省略
おわりに
参考文献
谢辞
付録一 原文
付録二 訳文

四、日本中小企业的人材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 [1]日本职业能力开发促进中心的职能探析——基于与中小企业关系的考察[J]. 王国辉,刘红红. 外国教育研究, 2021(08)
  • [2]《空心化的谎言--日本企业的“本土化”策略》日汉翻译实践报告 ——浅析机器翻译的译后编辑策略[D]. 齐双英. 大连外国语大学, 2021
  • [3]《第三代传人缔造“工匠军团”:小企业的独家创新战记》翻译实践报告[D]. 段亭如. 大连外国语大学, 2021
  • [4]《2017年版科技创新综合战略(节选)》翻译实践报告[D]. 白婉宁. 辽宁师范大学, 2021(11)
  • [5]新闻发布会翻译实践报告 ——新宿区例行记者会区长发言摘要[D]. 杨振宇.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6]『中小企业白书』(2019年版)日汉翻译实践报告[D]. 杨瑞雪.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7]战后日本女性的主妇化模式变迁研究[D]. 李金凤.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09)
  • [8]日本海外资源开发战略的推进措施研究[D]. 李燕玉. 吉林大学, 2020(01)
  • [9]财税政策激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研究[D]. 许世建. 天津大学, 2020(01)
  • [10]关于在柬日企发展情况的经济类论文的翻译实践报告[D]. 陆思秀.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20(08)

标签:;  ;  ;  ;  

日本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