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TMD和NMD?(论文文献综述)
贺年丰[1](2016)在《基于光滑分子动力学方法的多尺度方法研究》文中指出数值模拟是微纳米领域重要的研究方法,其中分子动力学(MD)在微纳米模拟中已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受计算能力制约,MD能模拟的时间、空间尺度非常有限。作为一种高效的分子模拟方法,光滑分子动力学(SMD)在MD的基础上借鉴了物质点法(MPM)背景网格和映射的思想。SMD能使用比MD大得多的时间步长且拥有较高的整体精度,但存在着局部精度不足的问题。多尺度方法通过结合不同的研究方法,以实现精度和计算效率间的平衡。本文在SMD基础上开展了多尺度方法相关研究。为了提高SMD的局部精度,本文首先提出了基于预测-修正思想的交替光滑分子动力学(AltSMD)方法。AltSMD首先采用SMD将系统快速推进至整体近似状态,然后采用MD弛豫修正系统至真实状态。作为光滑分子动力学的改进方法,AltSMD拥有SMD的高效率,但局部细节却与MD更加吻合。本文还提出了基于原子力差异的交替转换判据来实现交替过程的自动控制。在多尺度方法中,精细区的高频波无法传入粗化区而在边界产生虚假反射。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尺度分解的界面处理方法。本方法采用基于尺度分解的低通滤波方案,将波中高频分量在边界前消除掉,从而抑制了高频反射,且不影响低频波的正常传播。本方法采用背景网格映射方法高效地实现了尺度分解。本方法简单高效,也能很方便地应用于各种多尺度方法。为了实现MD和SMD间优势互补,本文提出了分子动力学-光滑分子动力学自适应耦合方法及自适应转换判据。本方法中MD用于局部位错区,其他区域采用SMD,并采用本文中的界面处理方法和多时间步积分方案。由于MD和SMD方法上的相似性,本方法非常简单直接。本文还提出两种自适应转换判据:中心对称数(CSP)判据和位移判据,其中位移判据具有高效率和高精度。基于SMD与MD、MPM间的相似性,本文提出了基于光滑分子动力学的分子动力学-物质点法无缝耦合方法。为了实现了MD-MPM无缝耦合,本方法在SMD和MPM区界面引入嵌入区消除了原子区和连续介质区之间的不协调性,同时在MD和SMD界面处采用了本文中的界面处理方法。本方法也采用了多时间步积分。此外,本文还为本方法发展了并行化方案,进一步提升其处理大规模问题的能力。
梁正学[2](2007)在《美国的MD与韩国政府的选择》文中研究指明冷战期间,美国主要依赖于进攻性武器的报复性威慑,但它从未放弃过对战略防御的追求。冷战后,美国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WMD)的扩散为理由决定研制和部署导弹防御系统(MD)。进入21世纪,世界的战略格局仍然是“一超多强”的局面,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在新型武器、先进军事科学技术和导弹防御的发展上一直保持着领先地位。长期以来,美国一直谋求军事上的绝对优势,为确保自身的“绝对安全”,执意要发展导弹防御系统。尤其是2001年小布什总统上任以后,美国把MD政策作为自己的新安保战略,并且积极研制和部署MD系统。美国推进MD政策的原因除了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WMD)的扩散和应对逐渐增加的导弹威胁之外,还有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科技等领域要保持主导权的目的。小布什政府公然将北韩指定为导弹威胁来源国家之一,因此将包括韩半岛在内的东北亚地区视为建立MD体系的重要的区域,并拉日本参加了MD的开发和部署。韩国是北韩导弹威胁的直接对象国,但韩国政府由于种种原因一直在参加美国MD系统的问题上保持模糊的态度。本论文不仅分析了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演变过程和美国MD政策对东北亚地区安全的影响,还探讨了韩国政府对建立MD体系的考虑因素和对MD政策的立场。通过这些分析和探讨,论文提出了韩国政府对导弹防御的选择及其所期待效果和作用。
梁百川[3](2006)在《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信息攻防对抗》文中提出对美国弹道导弹防御系统能力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信息攻防对抗体系结构。
梁百川[4](2006)在《对抗NMD/TMD的技术》文中研究指明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和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一起构成了美国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简要介绍了NMD/TMD的构成,讨论了有效的对抗技术,研究了电子战系统对NMD/TMD的信息攻击手段。
周宝根[5](2005)在《两党政治下的美国军控政策》文中研究表明一、导言(一)问题的提出冷战结束以来,美国的军控政策出现了一个明显的转变过程:从积极推动军备控制到抵制甚至反对军备控制。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在单边军控领域,老布什政府单方面宣布大幅度裁减战术核武器;在双边军控领域,美国与苏联(俄罗斯)签订了《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和《进一步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在多边军控领域,美国积极推动并签署了《欧洲常规力量公约》、《开放天空条约》、《禁止化
周宝根[6](2005)在《两党政治下的美国军控政策》文中认为一、导言(一)问题的提出冷战结束以来,美国的军控政策出现了一个明显的转变过程:从积极推动军备控制到抵制甚至反对军备控制。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在单边军控领域,老布什政府单方面宣布大幅度裁减战术核武器;在双边军控领域,美国与苏联(俄罗斯)签订了《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和《进一步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在多边军控领域,美国积极推动并签署了《欧洲常规力量公约》、《开放天空条约》、《禁止化
朱听昌,刘菁[7](2004)在《争夺制天权:美国“高边疆”战略的发展历程及其影响》文中提出“高边疆”战略是美国的太空战略 ,而且曾经一度是美国的国家战略。这一战略的提出与实施 ,对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诸多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冷战结束后 ,美国虽然不再频繁炒作“高边疆”战略 ,但“高边疆”战略的精髓却被完全继承下来 ,而且在大力推进新世纪版的“高边疆”战略 ,执意部署导弹防御系统 ,其经久不变的目标依然是争夺制天权。美国新世纪版的“高边疆”战略 ,恶化了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 ,严重阻碍中国的统一大业。但“高边疆”战略的发展历程所体现的军民结合、平战结合、以军事高科技带动民用高科技的战略思维 ,对中国制定发展战略、国防战略以及太空战略都有借鉴意义
乌钟[8](2003)在《美国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地基部分》文中指出
培中[9](2003)在《美国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天基与空基部分》文中认为
卿文辉[10](2003)在《美国导弹防御计划的演变》文中研究指明198 0年代以前 ,美国主要推行被动防御战略———即通过“相互确保摧毁”的核威慑防止来自苏联的攻击。里根时期推出“星球大战”计划 ,实现了从消极防御到积极防御的转变。冷战结束后 ,美国出于建立单极世界的需要 ,对安全形势进行了新的评估 ,对“星球大战”计划进行了变革 ,抛弃了其中过于理想的部分 ,提出并开始建立弹道导弹防御系统 ,以对付所谓“无赖”国家的导弹威胁
二、什么是TMD和NMD?(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什么是TMD和NMD?(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光滑分子动力学方法的多尺度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多尺度方法的研究现状 |
1.2.1 耦合类多尺度方法研究现状 |
1.2.2 粗粒化类多尺度方法研究现状 |
1.2.3 光滑分子动力学研究进展 |
1.3 论文主要工作 |
第2章 基本理论和方法 |
2.1 分子动力学 |
2.1.1 分子动力学基本运动方程 |
2.1.2 常用原子势函数 |
2.1.3 周期边界条件和原子间作用力计算 |
2.1.4 系综及宏观量计算 |
2.1.5 常用分子动力学模拟软件 |
2.2 物质点法 |
2.2.1 物质点法基本方程 |
2.2.2 物质点法算法流程 |
2.2.3 客观应力率与各向异性 |
2.3 光滑分子动力学 |
2.3.1 光滑分子动力学方法基本理论 |
2.3.2 光滑分子动力学方法流程 |
2.3.3 光滑分子动力学中的周期边界的实现 |
第3章 交替光滑分子动力学方法 |
3.1 基本理论 |
3.2 交替光滑分子动力学方法框架 |
3.3 交替光滑分子动力学方法验证 |
3.4 交替判据 |
3.5 纳米线拉伸模拟 |
3.5.1 带圆弧缺口纳米线拉伸模拟 |
3.5.2 含裂纹纳米线拉伸模拟 |
3.6 一维波传播模拟 |
3.7 小结 |
第4章 一种基于尺度分解的界面处理方法 |
4.1 方法理论 |
4.2 一维波传播算例 |
4.3 准二维波传播算例 |
4.4 小结 |
第5章 分子动力学-光滑分子动力学空间自适应耦合方法 |
5.1 分子动力学-光滑分子动力学耦合方法 |
5.1.1 分子动力学-光滑分子动力学耦合 |
5.1.2 多时间步积分方案 |
5.2 分子动力学-光滑分子动力学自适应耦合方法 |
5.2.1 分子动力学-光滑分子动力学自适应耦合思想 |
5.2.2 分子动力学-光滑分子动力学自适应转换判据 |
5.3 算例验证及结果分析 |
5.3.1 纳米压痕算例 |
5.3.2 裂纹扩展算例 |
5.4 小结 |
第6章 基于光滑分子动力学的分子动力学-物质点法无缝耦合方法 |
6.1 方法思路和框架 |
6.2 光滑分子动力学-物质点法耦合 |
6.2.1 光滑分子动力学和物质点法共性分析 |
6.2.2 光滑分子动力学-物质点法耦合方案 |
6.3 分子动力学-物质点法无缝耦合方法 |
6.3.1 分子动力学-物质点法耦合方案 |
6.3.2 物质点法速度Verlet更新格式 |
6.3.3 多时间步积分和耦合方法流程 |
6.4 一维波传播算例 |
6.4.1 采用简谐势的一维波传播算例 |
6.4.2 采用非简谐势的一维波传播算例 |
6.5 三维单晶铜算例 |
6.5.1 纳米片弯曲算例 |
6.5.2 裂纹扩展算例 |
6.6 MD-MPM耦合方法并行计算 |
6.7 小结 |
第7章 结论 |
7.1 研究总结 |
7.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2)美国的MD与韩国政府的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导弹防御的概念与演变过程 |
一、导弹防御的概念 |
二、里根政府前的导弹防御 |
三、里根政府的战略防御倡议(SDI) |
四、老布什政府的对有限打击的全球防御(GPALS) |
五、克林顿政府的弹道导弹防御(BMD) |
六、小布什政府的导弹防御(MD) |
第二章 MD对东北亚安全的影响 |
一、MD对东北亚安全的影响 |
二、日本 |
三、中国台湾 |
四、俄罗斯 |
五、中国 |
六、北韩 |
第三章 韩国政府的选择 |
一、美国对韩半岛的导弹防御政策 |
二、韩美同盟 |
三、北韩的威胁 |
四、韩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关系 |
五、韩国的国内政治与舆论 |
六、韩国政府的困境 |
七、韩国的导弹防御政策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信息攻防对抗(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美国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三阶段 |
3 对美国弹道导弹防御系统能力评估 |
3.1 点火阶段警戒能力 |
(1) 点火阶段警戒 |
(2) 点火阶段警戒能力评估 |
3.2 点火阶段拦截能力 |
(1) 点火阶段拦截器 |
(2) 机载拦击器能力评估 |
3.3 中段警戒、拦截能力 |
(1) 中段警戒系统 |
(2) 中段拦截系统 |
(3) 中段警戒、拦截能力评估 |
①中段警戒能力评估。 |
②中段拦截能力评估。 |
3.4 末段警戒、拦截能力 |
3.5 导弹防御能力总评估 (2010年前) |
4 信息攻防对抗系统 |
4.1 对探测预警系统的对抗系统 |
(1) 对DSP卫星干扰站。 |
(2) 对SBIRS卫星干扰站。 |
(3) SAR干扰系统。 |
4.2 对信息传输链路的对抗系统[2] |
(1) DSCS卫星干扰系统。 |
(2) 对GBS卫星干扰系统。 |
(3) 对预警飞机干扰系统。 |
(4) CEC电子对抗系统。 |
(5) 对BM/C3干扰系统。 |
(6) 对JTIDS |
(7) 对导弹遥控指令干扰。 |
5 结束语 |
(4)对抗NMD/TMD的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
2 对抗技术 |
2.1 使用降低红外特征的速燃火箭技术 |
2.2 电子干扰技术 |
2.3 隐形技术 |
2.4 假弹头 (诱饵) 技术 |
2.5 多弹头技术 |
2.6 机动变轨技术 |
2.7 增强抗核防护技术 |
2.8 战略轰炸机 |
3 电子战系统信息攻击手段 |
3.1 弹道导弹发射前后的电子干扰 |
3.2 弹道导弹飞行助推段的电子干扰 |
3.3 弹道导弹飞行中段的电子干扰 |
3.4 弹道导弹飞行末段 (再入段) 的电子干扰 |
3.5 用新概念武器对抗NMD/TMD |
4 结论 |
(7)争夺制天权:美国“高边疆”战略的发展历程及其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边疆”战略形成的背景 |
二、“高边疆”战略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 |
三、“高边疆”战略的实施与影响 |
四、冷战结束后“高边疆”战略的演变 |
1、战区导弹防御系统 |
2、国家导弹防御系统 |
(8)美国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地基部分(论文提纲范文)
1 TMD和NMD计划的地基警戒雷达与拦截器种类 |
2 地基警戒雷达 |
3 爱国者-3导弹技术性能 |
4 THEL、MEADS、GBI和THAAD的技术性能 |
5 NATBMD和NTWD |
6 TMD和NMD的地面集成系统 |
7 先进的弹道导弹防御技术 (ABMDT) |
(9)美国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天基与空基部分(论文提纲范文)
1 什么是TMD和NMD? |
2 TMD和NMD的防御对象是谁? |
3 如何防御弹道导弹? |
4 天基和空基警戒和拦截器种类 |
5 天基导弹警戒系统 |
(1) SBR |
(2) SBIRS |
(3) DSP |
6 天基导弹拦截系统——SBL |
7 空基导弹警戒系统 |
(1) Joint STARS |
(2) Joint LENS |
8 空基导弹拦截系统 |
(1) ABL |
(2) Arrow-2 |
(10)美国导弹防御计划的演变(论文提纲范文)
一、相互确保摧毁与被动防御:冷战前期不成熟的导弹防御计划 |
二、确保生存与积极防御:冷战后期野心勃勃的“星球大战”计划 |
三、弹道导弹防御计划 (BMD) 推出:冷战结束后“星球大战”计划的调整 |
四、突破《反弹道导弹条约》:小布什政府的弹道导弹防御计划 |
五、结语 |
四、什么是TMD和NMD?(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光滑分子动力学方法的多尺度方法研究[D]. 贺年丰. 清华大学, 2016(12)
- [2]美国的MD与韩国政府的选择[D]. 梁正学. 外交学院, 2007(02)
- [3]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信息攻防对抗[J]. 梁百川. 航天电子对抗, 2006(06)
- [4]对抗NMD/TMD的技术[J]. 梁百川. 航天电子对抗, 2006(01)
- [5]两党政治下的美国军控政策[J]. 周宝根. 国际政治科学, 2005(02)
- [6]两党政治下的美国军控政策[J]. 周宝根. 国际政治科学, 2005(02)
- [7]争夺制天权:美国“高边疆”战略的发展历程及其影响[J]. 朱听昌,刘菁. 军事历史研究, 2004(03)
- [8]美国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地基部分[J]. 乌钟. 国际太空, 2003(07)
- [9]美国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天基与空基部分[J]. 培中. 国际太空, 2003(07)
- [10]美国导弹防御计划的演变[J]. 卿文辉. 国际论坛, 20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