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癌误诊为子宫肌瘤一例

绒癌误诊为子宫肌瘤一例

一、绒毛膜上皮癌误诊子宫肌瘤1例(论文文献综述)

何向阳[1](2019)在《成人原发性腹膜后畸胎瘤诊治及预后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成人原发性腹膜后畸胎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分析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研究对象与方法:利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联众数字化病例检索系统选取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于2001年1月至2018年11月因腹膜后畸胎瘤就诊并住院的患者共50例,并对患者进行随访。将所得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腹膜后畸胎瘤临床特点、诊断及手术方式,分析影响肿瘤复发及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50例患者中男性10例(20.0%),女性40例(40.0%),男女之比为1:4。患病年龄1675岁,平均(41.9±14.4)岁,中位年龄43岁。良性49例(98.0%),恶性1例(2.0%),良恶性之比为49:1。首诊单纯查体发现者占42%(21/50),肿瘤部位疼痛者占36%(18/50),自行触及包块者占24%(12/50),大便情况改变者占18%(9/50),出现泌尿系统症状者占8%(4/50),下肢麻木疼痛者占4%(2/50)。术前影像学诊断正确率为56%。肿瘤位于盆腔骶尾部者占64%(32/50),位于腹部者占36%(18/50)。50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3215月,中位随访时间60.5月。截止到随访时间共复发7例,复发率为14.0%。复发时间为术后796月,平均复发时间37.1月,中位复发时间24月。对影响腹膜后畸胎瘤复发的相关因素采用?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P=0.012)、肿瘤是否残留(P=0.002)与患者术后复发有关(P<0.05);而患者性别(P=1.000)、肿瘤直径(P=0.692)、肿瘤部位(P=0.086)、肿瘤数目(P=0.579)、术中肿瘤是否破溃(P=1.000)、肿瘤是否分叶(P=0.065)等均不是影响腹膜后畸胎瘤复发的相关因素(P>0.05)。将与肿瘤复发相关的年龄、肿瘤是否残留2个因素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是否残留(OR=13.320,95%CI=0.0030.414,P=0.008)与术后复发显着相关(P<0.05),而诊断年龄(P=0.052)不是其复发的显着相关因素(P>0.05)。50例患者的总体无瘤生存率为75.1%,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96.0%、88.9%、88.9%。对相关因素进一步分析表明,患者年龄(P=0.007)、肿瘤部位(P=0.018)、肿瘤是否残留(P=0.000)是影响腹膜后畸胎瘤无瘤生存率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成人原发性腹膜后畸胎瘤多为良性,临床少见,女性多于男性,发病位置则以骶尾部最为常见。患者早期多无明显症状,肿瘤增大后则以相关压迫症状为主。术前应行CT检查,根据脂肪及钙化组织等典型表现多可提示诊断。手术中肿瘤是否残留是影响腹膜后畸胎瘤术后复发的显着相关因素。手术的完整切除是腹膜后畸胎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前应根据肿瘤的位置及大小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力求完整切除肿瘤,避免复发。无论肿瘤是否良恶性,腹膜后畸胎瘤手术切除后应定期复查,尤其对于术中肿瘤残留、年龄≤35岁、肿瘤位于骶尾部的患者,术后更应密切关注,以尽早发现肿瘤复发或恶变情况,并及时治疗。

王林萍[2](2019)在《绒癌及绝经后子宫绒癌的临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绒癌(Choriocarcinoma,CC),及绝经后子宫CC的临床病例资料,总结并分析出CC尤其是绝经后子宫CC的临床表现、诊断分期、治疗及预后的特点,以便为临床医师提供有价值的临床资料,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第一部分:收集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在1980年1月-2018年12月诊断为CC的66例临床资料,分析总结患者入院时一般情况、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误诊情况、治疗、近期疗效及随访等资料。第二部分:检索发表年份为1980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收录于PubMed、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关于绝经后子宫CC的56例病例报道。另外加入1980年1月-2018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3例绝经后子宫CC患者病例资料,共59例。分析讨论绝经后子宫绒癌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影响预后的因素等。结果:第一部分:66例CC患者中,其中1例为卵巢CC,属于卵巢生殖细胞肿瘤范畴,将该例患者剔除。剩余65例患者,患者平均年龄为35.0岁,仅有3例为绝经后子宫CC,且有2例患者通过基因多态性分析确诊为非妊娠性绒癌(Non-gestational choriocarcinoma,NGC)。除去2例NGC,剩余63例患者前次妊娠的性质包括流产(38.1%),葡萄胎(28.6%),足月产(23.8%),异位妊娠(7.9%),另有1例同时合并宫内妊娠。前次妊娠的间隔时间范围为0-192月,CC是否在前次妊娠间隔时间1年以后发病与是否是葡萄胎妊娠无显着性差异(P=0.262)。CC最常见的症状为阴道出血(73.8%)。除去合并有宫内妊娠的患者,血β-hCG的范围为840-5410000mIU/ml,不同分期的CC血β-hCG的水平有显着性差异。本组中存在转移的患者占80.0%,其中肺转移所占比例最高63.1%。本组中高危患者占78.5%,低危患者占21.5%,低危患者中评分为0-4分的患者有6例,评分为5-6分的患者有8例。本组初诊误诊率达20.0%,其中异位妊娠最为常见。CC的治疗主要以化疗为主,手术为辅。化疗方案的选择上,低危患者有一半选择多药联合化疗,且绝大部分为20年前的患者,其中有2例首次化疗为单药化疗,化疗1个疗程后出现新的转移灶而改用多药联合化疗;高危患者绝大部分(86.0%)选择多药联合化疗,且以5-FU为主联合化疗较为多见。经治疗有64.6%的患者出院时达到CR,预后因素分析发现前次妊娠间隔时间≥12月,分期为III、IV,存在除外肺及阴道以外的转移,及未行盆腔手术治疗与预后不良有关(P<0.05)。第二部分:纳入了59例绝经后子宫CC的患者,其中行基因多态性分析的患者有5例,确诊为妊娠性绒癌的患者仅1例,确诊为NGC的患者有4例。该部分患者年龄范围为47-73岁,平均56.8岁,50-65岁患者占77.9%。绝经年限范围为0.5-23年,平均7.7年。孕次范围2-13次,平均5.4次,产次1-11次,平均4.0次。前次妊娠的性质中除去NGC患者,葡萄胎15.1%,流产30.2%,足月产54.7%。间隔时间范围3-30年,平均11.3年,前次妊娠的性质为葡萄胎、流产、足月产之间距离发病的间隔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次妊娠为足月产的间隔时间最长。治疗前血β-hCG的范围在4-2704040mIU/ml,存在转移的患者有50.9%。不同分期的绝经后子宫CC在治疗前血β-hCG水平上有差异(P=0.048<0.05),III、IV期的治疗前血β-hCG水平较高。绝经后子宫CC的预后评分较高,高危者占88.1%,低危者占11.9%,且低危患者评分均≥6分。本组中误诊的患者占39.0%,误诊疾病谱中前四位者为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子宫肌瘤变性、子宫肉瘤。在首次化疗方案的选择上,有40.9%的患者选择EMA-CO方案。本组患者有75.9%的患者行子宫切除手术。63.3%患者经治疗后达到CR,达CR患者的化疗总疗程数在患者是否行子宫切除手术治疗方面有差异(P=0.004),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化疗疗程数较少。分析影响近期疗效的因素中,绝经时间≥5年、评分≥13分和治疗前的血β-hCG≥104 mIU/ml为导致近期疗效不佳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1、CC根据病因可分为GC和NGC,育龄期妇女绝大部分子宫CC与妊娠相关,对于绝经后子宫CC,仍有GC与NGC之分,以NGC更为多见。2、绝经后子宫CC的特点:以50-65岁妇女较常见,患者一般有较高的孕产次,基本无生育需求,前次妊娠的性质足月产更为常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以绝经后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较为多见,需与妇科其他恶性肿瘤相鉴别,患者多合并其他内科基础疾病,体质较差。3、对任何疑似CC的患者应进行详细的问诊和查体。绝经后出血亦应考虑CC的可能,常规行血清β-hCG的检测,以除外滋养细胞疾病,减少漏诊和误诊。4、血β-hCG作为诊断和监测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治疗前血β-hCG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CC的FIGO分期及预后。5、对于绝经后子宫CC的诊断中,需注意排除是否合并有生殖细胞肿瘤或其他未分化的上皮性肿瘤成分。应用基因多态性分析区分GC和NGC仍是有必要的。6、绝经后子宫CC的化疗原则基本参照育龄期CC。绝经后子宫CC患者中高危患者所占比例较高,目前一线化疗方案为EMA-CO方案。手术切除子宫可以缩短化疗的疗程。但对于手术治疗能否改善绝经后子宫CC患者的预后,仍需进一步评估。7、在绝经后子宫CC患者中,绝经时间≥5年、评分≥13分和治疗前的血β-hCG≥104mIU/ml为导致近期疗效不佳的影响因素。

张小容,程林,李婷,徐晓[3](2018)在《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合并异位妊娠1例报道》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neoplasia,GTN)是一组来源于胎盘滋养细胞异常增殖的肿瘤,包括侵袭性葡萄胎、绒毛膜癌、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placental site trophoblastic tumor,PSTT)和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epithelial trophoblastic tumor,ETT)。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是GTN中一种罕见的肿瘤,于1998由Shih等[1]首次报道。肿瘤起源于绒毛膜中间滋养叶细胞,其特征更像癌而不同于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和绒毛膜

刘洁,刘勉,杨波[4](2017)在《误诊疾病数据库2004—2013年单病种误诊文献研究:绒毛膜癌》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绒毛膜癌(绒癌)的临床特征、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2004—2013年发表在中文医学期刊并经遴选纳入误诊疾病数据库的绒癌误诊文献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绒癌误诊文献60篇累计122例误诊病例,其中涉及误诊率文献2篇,误诊率45.45%。122例误诊为38种疾病共132例次,居前5位的误诊疾病依次为异位妊娠、肺结核、子宫肌瘤、流产、胎盘胎膜残留,其中异位妊娠占误诊总例次的57.58%。依据误诊疾病数据库制定的误诊后果评价标准,对纳入本研究的122例误诊后果进行评价,Ⅲ级误诊后果1例(0.82%),即发生误诊误治但未造成不良后果;Ⅱ级误诊后果121例(99.18%),即因误诊造成不良后果。误诊主要原因为经验不足、缺乏对本病的认识,未选择特异性检查方法,问诊及体格检查不细致等。结论绒癌是临床少数可治愈的肿瘤,提高认识,详细询问病史,及时行相关检查和仔细鉴别诊断是避免或减少本病误诊误治的关键。

亓昌珍[5](2013)在《子宫及卵巢血管CT成像研究及其初步临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正常子宫及卵巢血管64排螺旋CT成像研究目的:使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观察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女性的正常子宫动脉和卵巢动脉/静脉的显示情况,了解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成年女性盆腔血管的显示规律。资料与方法:收集行女性腹盆腔增强CT检查的无生殖系统疾病的患者200例,依据年龄段为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将子宫动脉分为近段、中段、远段(宫底支、卵巢支、宫颈阴道支)进行分析。一位医师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等后处理技术,观察各组子宫动脉、卵巢动脉/静脉的显示情况,分别计算并比较其显示率。结果:子宫动脉近段、中段、远段的显示率分别为青年组(100%、100%、66.4%),中年组(75.9%、54.5%、10.1%),老年组(17.9%、8.6%、0.7%)。其中,子宫动脉卵巢支、宫底支及宫颈阴道支显示分别为青年组(75.7%、67.6%、56.1%),中年组(17.9%、8.9%、3.6%),老年组(1.4%、0、0.7%)。青年组、中年组及老年组的卵巢动脉显示率分别为25.7%、12.5%和5.0%,卵巢静脉显示率分别为100%、100%和99.6%。结论:青年组子宫动脉、卵巢动脉显示率明显高于中年组及老年组。卵巢静脉显示率各组无显着性差异。第二部分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女性盆腔肿瘤定位及定性诊断中的价值目的:利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探讨肿瘤供血动脉及卵巢静脉征在女性盆腔肿瘤定位诊断中的价值,并初步探讨良恶性肿瘤的供血动脉CTA表现特点。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3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女性盆腔肿瘤患者的增强CT资料。卵巢肿瘤111例126侧,非卵巢肿瘤28例。通过使用CT后处理技术,观察盆腔肿瘤的供血动脉以及卵巢静脉征,判断肿瘤起源。观察与分析盆腔良恶性肿瘤供血动脉的CTA表现。结果:(1)①在111例126侧卵巢肿瘤中,卵巢动脉、子宫动脉卵巢支供血的阳性率分别为42.9%、61.1%。17例子宫浆膜下肌瘤,子宫动脉子宫支供血阳性率为88.2%,11.8%伴卵巢动脉侧支供血。4例阔韧带肿瘤,子宫动脉子宫支供血阳性率为25%。4例小肠间质瘤,肠系膜上动脉供血阳性率为100%。3例后腹膜肿瘤,髂内/外动脉供血阳性率为66.7%。②111例126侧卵巢肿瘤中,“卵巢静脉征”的阳性率为88.9%;28例非卵巢肿瘤组中,“卵巢静脉征”的阳性率为7.1%。(2)①根据卵巢供血动脉判断卵巢源性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2.2%、92.9%、97.8%、42.6%,定位诊断准确性为76.0%。②根据“卵巢静脉征”判断卵巢源性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9%、92.9%、98.2%、65%,定位诊断准确性为89.6%。③联合使用肿瘤供血动脉及“卵巢静脉征”判断卵巢源性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0%、96.4%、99.2%、84.4%,定位诊断准确性为96.1%。(3)除子宫肌瘤外,女性盆腔良性肿瘤供血动脉CTA的一般表现为供血动脉主干细小,血管走行规则,分支少,无明显网状分支,分支沿瘤体边缘或肿瘤间隔走行,肿瘤实质强化不明显。盆腔恶性肿瘤多表现为供血动脉主干明显增粗,走行迂曲,肿瘤实质区血管分布粗细不均、杂乱无章、呈不均匀网状,肿瘤实性部分强化明显。结论:MDCT能清楚显示盆腔肿瘤的供血动脉以及肿瘤与卵巢静脉的关系,对盆腔肿瘤的定位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肿瘤供血动脉CTA表现对盆腔肿瘤的定性诊断有一定帮助。

赵丹丹,庞义存,白莎莎[6](2012)在《足月产后绒毛膜癌7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绒毛膜癌(绒癌)是一种继发于正常或者异常妊娠之后的滋养细胞瘤。其中50%发生于葡萄胎后,25%发生于流产后,22.5%发生于足月妊娠后,2.5%发生于异位妊娠后。足月产后绒癌临床并不多见,其发生率约为1/50 000次正常分娩,多发生

凌开建,石继红[7](2012)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致子宫壁囊肿误诊异位妊娠一例》文中研究指明子宫壁囊肿是临床比较少见的妇科疾患,常见的类型有先天性子宫囊肿(为中肾管、副中肾管残留部分液体潴留而成)、子宫肌瘤囊性变、囊性子宫腺肌病以及滋养细胞疾患。现报道一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发生子宫壁囊肿的病例。1病例简介患者,女,39岁,住院号101386。因"停经55d,药物流产清宫术后16d"于2010年2月13日入院。患者平时月经规律,末次月经日期(LMP):2009年12月18日。停经37d后(2010年1月25日)在个体诊所行B

林铭堉[8](2011)在《《神农本草经》对研发抗肿瘤中药的贡献》文中指出研究目的:在现代最令人们恐惧且束手无策者,莫过于癌症了,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肿瘤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持续上升,2007年38个中国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76.16/10万,恶性肿瘤依然是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全世界的专家学者,莫不极力寻找有效的药物。《神农本草经》乃我中华民族现存最古老的医典之一,她反映了东汉以前药物学术经验及其成就。为我国药物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中医药理论体系形成的四大标志之一。她奠定了中药学基础,中药理论体系便由此发生、发展而成,为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对中药学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至今仍对中医各二级学科,特别是中医抗肿瘤中药的研发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故期望透过整理《神农本草经》抗肿瘤中药的研究来抛砖引玉,以便利人们对抗肿瘤中药的研发,以减少人类的病痛,在延长人类生命及改善生存质量有所贡献。研究方法:1.选定《神农本草经》版本。目前《神农本草经》版本诸多,经再三比较其内容,本经部份是否完备及编辑方式是否正确,确定以张登本主编之《神农本草经》全注全译为本研究之主要参考本。并简单介绍中医肿瘤学的基本内容,以方便后面《神农本草经》药物分述的开展。2.本文所摘录研究之中药选定是依据:1)《神农本草经》各药原文中载有肿瘤相关病症,如症瘕、积聚、痈疽、肿瘤之中药。2)现代有关肿瘤的书籍:①周岱翰教授主编的《临床中医肿瘤学》,②刘春安、彭明主编的《抗癌中药大词典》,两书中记载与《神农本草经》共同之中药,作为本研究之素材。将选取出的中药按肿瘤常用治疗法则分为六大类。每药按《神农本草经》原文、来源、性味归经、功效、临床应用、化学成分、现代药理、临床研究八个部分,将相关文献中的资料整理归纳陈列,传统论述与现代医学对该药的相关记载,相互对照,作为临床研究治疗之参考。3.尝试归纳《神农本草经》抗肿瘤中药在常见肿瘤治疗中的运用;以及对某些常用、疗效显着的抗肿瘤中药进行深入、详细的介绍,包括详细的抗癌成分、抗癌药理、抗癌临床应用和现代剂型。结果:1.中医肿瘤学是运用中医学理论和方法,研究肿瘤疾病发生、发展及其防治规律的专门学科,其学术内容涵盖肿瘤的病因学、发病学、中医四诊在肿瘤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中的应用等。中医肿瘤学作为中医学的重要分支,形成一门以中医特色为主的独特学术体系。中医肿瘤学有完整的中医肿瘤命名、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体系。2.《神农本草经》为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着,大约成书于西汉至东汉时期。文章讨论了《神农本草经》书名的来由,介绍了《神农本草经》目前各种辑本的情况。《本经》首创上、中、下三品分类法。三品分类法是基于当时人们对药物性能、功效和临床应用而得出的。此种分法对汉代及其以前按“草木虫石谷”“五药”分类法有所发展,并对后世本草学家对药分类法的形成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和启发作用。随着本草分支学科的发展,后世医家发展了三品分类法,不断完善本草的分类法,如纲目分类法、或按功效治法分类法则等。本文选取目前临床较常使用且抗肿瘤功效较好之中药共115味(上品43味,中品45味,下品27味),按常见肿瘤常见治法活血化瘀法、化痰祛湿法、软坚散结法、以毒攻毒法、扶正固本法,将上述中药重新分类为:清热解毒类:干地黄、龙胆、白英、黄连、茵陈蒿、槐实、苍耳子、栝蒌根、苦参、茈胡、百合、知母、黄芩、茅根、紫草、败酱、地榆、牡丹、石苇、栀子、孽木、羚羊角、牛黄、大黄、草蒿、贯众、白头翁、羊桃、蓝实。活血化瘀类:薄黄、卷柏、丹参、徐长卿、王不留行、牡桂、麝香、木香、川芎、芍药、紫葳、桃核仁。化痰祛湿类:滑石、菖蒲、车前子、干姜、瞿麦、贝母、白芷、紫苑、橘柚、白鲜皮、枳实、厚朴、猪苓、五加皮、杏仁、白僵蚕、半夏、桔梗、旋复花、射干、泽漆、皂荚。软坚散结类:牡蛎、海藻、鳖甲、泽兰、乌贼骨、夏枯草、连翘、蜚虻。以毒攻毒类:雄黄、露蜂房、附子、莨菪子、芫花、鬼臼、巴豆、瓜蒂、斑猫、水蛭、虾蟆、(?)虫、甘遂、商陆。扶正固本类:人参、天门冬、甘草、菟丝子、女萎、麦门冬、薯蓣、薏苡仁、石斛、巴戟天、赤芝、黄芪、肉苁蓉、续断、五味子、枸杞、茯苓、杜仲、桑上寄生、女贞实、大枣、阿胶、龟甲、当归、元参、淫羊藿、狗脊、山茱萸、龙眼、鹿茸。每味中药按“本经内容、来源、性味归经、功效、临床应、化学成分、现代药理、临床研究”详细论述。3.详细介绍了《神农本草经》所载中药在肺癌、鼻咽癌、乳腺癌、食管癌、胃癌、大肠癌、原发性肝癌、子宫颈癌、卵巢癌、恶性淋巴瘤常见肿瘤中的临床应用;特别介绍了《神农本草经》里当前常用抗癌中药:苦参、青黛(蓝实)、雄黄、赤芝、黄芪、人参、斑蝥、蟾蜍的抗癌成分、抗癌药理、临床应用和现代新剂型。

严菊[9](2009)在《绒毛膜上皮癌17例临床分析》文中认为盲目人流手术是导致绒癌子宫穿孔的原因之一。绒毛膜上皮癌虽然恶性程度高,但它是少数几种可以治愈的癌症之一,早期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治愈率达90%以上,应告知患者坚持治疗可治愈,建立治疗疾病的信心。

二、绒毛膜上皮癌误诊子宫肌瘤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绒毛膜上皮癌误诊子宫肌瘤1例(论文提纲范文)

(1)成人原发性腹膜后畸胎瘤诊治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搜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研究方法
    1.4 临床资料
        1.4.1 一般资料
        1.4.2 现病史及体格检查
        1.4.3 既往史
        1.4.4 影像学检查
        1.4.5 实验室检查
    1.5 手术相关资料
        1.5.1 肿瘤具体部位
        1.5.2 手术方式及术后情况
    1.6 病理结果
    1.7 随访
    1.8 统计学方法
第二章 结果与预后分析
    2.1 影响腹膜后畸胎瘤复发的单因素分析
    2.2 影响腹膜后畸胎瘤复发的多因素分析
    2.3 患者无瘤生存率的单因素分析
第三章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附录)
致谢

(2)绒癌及绝经后子宫绒癌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Ⅹ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绒癌的临床分析
    1.1 对象和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方法
        1.1.3 诊断标准及临床分期
        1.1.4 疗效评价标准
        1.1.5 随访
        1.1.6 统计学方法
    1.2 结果
        1.2.1 年龄
        1.2.2 孕产史
        1.2.3 前次妊娠的性质及间隔时间
        1.2.4 临床表现
        1.2.5 辅助检查
        1.2.6 分期及预后评分
        1.2.7 误诊情况
        1.2.8 治疗
        1.2.9 近期疗效及随访
    1.3 小结
二、绝经后子宫绒癌的临床分析
    2.1 对象和方法
        2.1.1 文献来源
        2.1.2 病例资料分析
        2.1.3 统计学方法
    2.2 结果
        2.2.1 发病年龄及绝经年限
        2.2.2 孕产次
        2.2.3 前次妊娠的性质及间隔时间
        2.2.4 主诉
        2.2.5 血β-hCG的水平及转移部位
        2.2.6 分期及预后评分
        2.2.7 误诊情况
        2.2.8 治疗
        2.2.9 近期疗效及随访
    2.3 小结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滋养细胞疾病的临床和诊断特点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合并异位妊娠1例报道(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巨检
    2.2 镜检
    2.3 免疫组化
3 讨论
    3.1 诊断
    3.2 鉴别诊断
        3.2.1 PSTT
        3.2.2 胎盘部位结节
        3.2.3 绒毛膜癌
        2.2.4平滑肌肿瘤
        3.2.5 角化型鳞状细胞癌
    3.3 发病机制
    3.4 治疗与预后

(4)误诊疾病数据库2004—2013年单病种误诊文献研究:绒毛膜癌(论文提纲范文)

1 疾病概述
    1.1 病因和流行病学
    1.2 临床表现
    1.3 治疗及预后
2 诊断及鉴别诊断
3 误诊文献综述
    3.1 文献来源及误诊率
    3.2 误诊范围
    3.3 误诊医院
    3.4 确诊手段
    3.5 误诊后果
4 误诊原因分析
    4.1 经验不足而缺乏对本病的认识
    4.2 未选择特异性检查方法
    4.3 问诊及体格检查不细致
    4.4 诊断思维方法有误
    4.5 过分依赖或迷信医技检查结果
    4.6 其他
5 防范误诊措施
    5.1 提高对绒癌的认识
    5.2 仔细查体并完善相关医技检查
    5.3 提高术中鉴别诊断意识

(5)子宫及卵巢血管CT成像研究及其初步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正常子宫及卵巢血管 64 排螺旋 CT 成像研究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第二部分 64 排螺旋 CT 血管成像在女性盆腔肿瘤定位及定性诊断中的价值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结论
综述:卵巢肿瘤的病理基础与 CT 表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致谢

(7)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致子宫壁囊肿误诊异位妊娠一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简介
2 讨论
    2.1 在诊断上的失误之处
    2.2 治疗上的总结

(8)《神农本草经》对研发抗肿瘤中药的贡献(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中医肿瘤学的概述
    1.1 中医学对肿瘤相关病名的认识
    1.2 中医对肿瘤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中医对肿瘤的辨证论治大法
        1.3.1 辨证
        1.3.2 论治及治法
第二部分 《神农本草经》的沿革
    2.1 书名的来由
        2.1.1 "本草"的来源
        2.1.2 神农氏与本草之关系
    2.2 各种辑录本简介
        2.2.1 几个重要的辑录本
        2.2.2 其它几种辑录本
        2.2.3 《神农本草经》的现代研究本
第三部分 依中医抗肿瘤功效、治法对《神农本草经》有关药物的分类
    3.1 摘录抗肿瘤中药统计
    3.2 六大类中药分述
        3.2.1 清热解毒类29味
        干地黄
        龙胆
        白英
        黄连
        茵陈蒿
        槐实
        蓝实
        葈耳实
        栝楼根
        苦参
        茈胡
        百合
        知母
        黄芩
        茅根
        紫草
        败酱
        地榆
        牡丹
        石韦
        栀子
        蘖木
        羚羊角
        牛黄
        大黄
        草蒿
        贯众
        白头翁
        羊桃
        3.2.2 活血化瘀类12味
        蒲黄
        卷柏
        丹参
        徐长卿
        王不留行
        牡桂
        麝香
        木香
        芎藭
        芍药
        紫葳
        桃核仁
        3.2.3 化痰祛湿类22味
        滑石
        菖蒲
        车前子
        橘柚
        干姜
        瞿麦
        贝母
        白芷
        紫苑
        白鲜
        枳实
        厚朴
        猪苓
        五加皮
        杏核仁
        白殭蚕
        半夏
        桔梗
        旋覆花
        射干
        泽漆
        皂荚
        3.2.4 软坚散结类8味
        牡蛎
        海藻
        鳖甲
        泽兰
        乌贼鱼骨
        连翘
        夏枯草
        蜚虻
        3.2.5 以毒攻毒类14味
        雄黄
        露蜂房
        附子
        莨菪子
        荛花
        鬼臼
        巴豆
        瓜蒂
        斑蝥
        水蛭
        虾蟆
        (?)虫
        甘遂
        商陆
        3.2.6 扶正固本类30味
        人参
        天门冬
        甘草
        菟丝子
        女萎
        麦门冬
        薯蓣
        薏苡仁
        石斛
        巴戟天
        赤芝
        黄芪
        肉苁蓉
        续断
        五味子
        枸杞
        茯苓
        杜仲
        桑上寄生
        女贞实
        大枣
        阿胶
        龟甲
        当归
        元参
        淫羊藿
        狗脊
        山茱萸
        龙眼
        鹿茸
第四部分 《神农本草经》所载抗中药在常见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4.1 肺癌
    4.2 鼻咽癌
    4.3 乳腺癌
    4.4 食管癌
    4.5 胃癌
    4.6 大肠癌
    4.7 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
    4.8 子宫颈癌
    4.9 卵巢癌
    4.10 恶性淋巴瘤
第五部分 《神农本草经》所载、现代抗癌常用的中药介绍
    5.1 人参
    5.2 赤芝
    5.3 黄芪
    5.4 苦参
    5.5 雄黄
    5.6 斑蝥
    5.7 蟾蜍
    5.8 青黛(蓝实)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绒毛膜上皮癌17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临床资料
2讨论

四、绒毛膜上皮癌误诊子宫肌瘤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成人原发性腹膜后畸胎瘤诊治及预后分析[D]. 何向阳. 青岛大学, 2019(03)
  • [2]绒癌及绝经后子宫绒癌的临床分析[D]. 王林萍.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3]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合并异位妊娠1例报道[J]. 张小容,程林,李婷,徐晓.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8(02)
  • [4]误诊疾病数据库2004—2013年单病种误诊文献研究:绒毛膜癌[J]. 刘洁,刘勉,杨波. 临床误诊误治, 2017(10)
  • [5]子宫及卵巢血管CT成像研究及其初步临床应用[D]. 亓昌珍. 苏州大学, 2013(11)
  • [6]足月产后绒毛膜癌7例临床分析[J]. 赵丹丹,庞义存,白莎莎.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2(07)
  • [7]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致子宫壁囊肿误诊异位妊娠一例[J]. 凌开建,石继红. 海南医学, 2012(03)
  • [8]《神农本草经》对研发抗肿瘤中药的贡献[D]. 林铭堉.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09)
  • [9]绒毛膜上皮癌17例临床分析[J]. 严菊. 中外医疗, 2009(30)

标签:;  ;  ;  ;  ;  

绒癌误诊为子宫肌瘤一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