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气短胸骨左侧杂音-考虑案例(87)讨论部分

心悸气短胸骨左侧杂音-考虑案例(87)讨论部分

一、心悸 气急 胸骨左缘杂音──思考病例(87)讨论部分(论文文献综述)

彭放,黄书攀,冯智英[1](1997)在《心悸 气急 胸骨左缘杂音──思考病例(87)讨论部分》文中认为

张子臻[2](2009)在《益气升陷活血方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系统研究益气升陷活血方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通过模型动物观察该方药对心力衰竭的主要指标,如心肌细胞凋亡、肿瘤坏死因子、脑钠肽、水通道蛋白等细胞因子及心脏结构的影响,从而揭示益气升陷活血方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方法]本课题运用研究者在国内外首次提出的“升补宗气”的理论和方法,设立对照组,进行了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并根据文献采用腹主动脉结扎法制备了慢性心衰模型,进行了动物实验研究,观察了益气升陷汤对模型动物的心功能、心肌细胞凋亡、心室重构、血浆Nt-proBNP水平、血浆TNF水平、水通道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在面色苍白、下肢水肿、小便短少等症状体征方面改善较明显。2、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P﹤0.05)。3、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能更好的提高患者心功能,减少心血管大事件发生率。4、实验用方药未发现毒、副作用。5、凋亡细胞分析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能显着降低慢性心衰大鼠心肌细胞的凋亡发生率(P﹤0.05)。6、中药治疗组动物血浆脑钠素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7、中药治疗组动物血浆肿瘤坏死因子的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8、益气升陷汤中剂量组能明显降低AQP2 mRNA的表达。[结论] 1、临床研究表明:益气升陷活血中药能明显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提高患者心功能,且无明显毒副作用。2、动物实验表明:益气升陷活血中药能降低血浆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减轻心肌细胞凋亡,抑制心室重构,从而增强心脏功能

李斯林[3](2013)在《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临床治疗研究(63例临床病例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总结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收集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胸外科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期间确诊并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并肺动脉高压患者63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症状表现、检查结果、手术和围手术期处理、早期预后等资料。结果全组病例住院期间62人痊愈出院,1人死亡。常见表现有心脏杂音、喂养困难、反复呼吸道感染、劳力性心悸、乏力、气促等。术后7~10天检测肺动脉压力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右室流出道及主肺动脉内径较术前显着缩小(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主要并发症有:继发性出血、低心排综合征、心律失常、呼吸功能不全等,全组无肺动脉高压危象发生。门诊随访3~12月,无早期死亡病例。结论心内畸形矫治手术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的有效治疗方式;充分的术前准备、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减少心肌损伤等是保证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韩洋洋[4](2013)在《经胸微创封堵术与体外循环直视修补术治疗膜部室间隔缺损围手术期炎症因子的变化》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经胸微创封堵和传统体外循环直视修补治疗膜部室间隔缺损围手术期炎症因子的变化进行研究对比,揭示两种术式围手术期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的变化特点,从而更客观地评价经胸微创封堵术。方法本研究中所有患有膜部室间隔缺损而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均为山东省临沂市人民医院心脏外科住院患者,本试验为非随机对照试验,首先经体格检查、心脏彩超确诊单纯膜部室间隔缺损患者,所有患者不合并其他心脏畸形、肺动脉高压、急性感染或其他脏器病变,根据手术选择标准及患者意愿确定患者的手术方式,分别分为微创组和体外循环组。然后按既定分组从行微创封堵术患者和行体外循环直视手术患者中分别随机选择15个患者定为研究对象,微创封堵术组为实验组,体外循环直视手术组为对照组。记录这30位患者基本资料(性别、年龄、体重、左心室射血分数),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收集其术前、术后2h、6h、24h、48h的静脉血清,检测其TNF-α、IL-6、IL-8值,同时也收集患者术后多项临床指标(刀口长度、手术时间、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引流量)的相关数据,然后整理患者的计量计数资料,采用统计软件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x2检验,组内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0.01认为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课题所有患者均被成功治愈,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性别、年龄、体重、左心室射血分数)无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术前TNF-α、IL-6、IL-8值无统计学差异(P>0.01),而经胸微创封堵术组术后TNF-α、 IL-6、IL-8值明显高于体外循环直视手术组(P<0.01)。体外循环直视手术组术后TNF-α、 IL-6、 IL-8值明显高于术前(P<0.01),而经胸微创封堵术组术后TNF-α、 IL-6、 IL-8值较术前无明显差异。另外,经胸微创封堵术组术后多项临床指标(刀口长度、手术时间、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引流量)明显优于体外循环直视手术组。结论经胸微创封堵术组和体外循环直视手术组术后TNF-α、IL-6、IL-8表达水平明显不同,经胸微创封堵较体外循环直视修补会对人体引起更小的炎症反应,经胸微创封堵术是一种安全、简单、有效、可行的膜部室间隔缺损治疗方法。

姜卫剑[5](2007)在《卵圆孔未闭动物模型建立与矛盾栓塞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经皮、经腔技术建立猪卵圆孔未闭模型的可行性,并利用该模型动物研究Valsalva动作与矛盾栓塞的关系。方法经皮、经腔穿刺和扩张中华小型猪房间隔卵圆窝(预实验1只,实验组10只)。在静脉注射栓塞物时,实验组的5只猪(组1)有Valsalva动作模拟,另5只(组2)则无。随后进行了影像学和病理学研究。结果11只猪的卵圆孔未闭模型均被成功建立。在注射栓塞物期间,尽管组1无1例发生房水平的平均压力梯度翻转,但4例发生了房水平瞬间压力梯度翻转,其中2例发生了MRI和病理证实的矛盾栓塞。组2则无1例发生房水平瞬间压力梯度翻转和矛盾栓塞。结论经皮、经腔技术建立猪卵圆孔未闭模型是可行的。通过房水平瞬间压力梯度翻转机制,Valsalva动作与矛盾栓塞有关联。

杨明远[6](2015)在《先天性心脏病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检测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浓度变化及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多态性位点-634G>C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探讨先天性心脏病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相关性,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先天性心脏病形成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病例组为长春市儿童医院心外科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77例,所有患儿均经过查体、超声心动图及手术明确诊断。对照组为长春市儿童医院门诊体检健康儿童共75例,且无感染及免疫系统疾病。采集病例组和对照组清晨空腹6小时以上静脉血2ml,离心后,血清和血细胞分别保存。血细胞经饱和酚-氯仿方法提取DNA。用ELISA方法测定两组儿童的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浓度,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水平在病例组和对照组有无差异。用Taqman探针法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634G>C基因的rs2010963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分析病例组和对照组的等位基因、基因型及其所占比例有无差异。用核酸序列检测的方法,验证Taqman探针检测得到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结果:(1)病例组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性;(2)病例组和对照组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634G>C基因的G/C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显着性;(3)突变后的3种基因型GG、GC和CC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分布差异有显着性;(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634G>C的GC基因型可能是先天性心脏病的易感基因。结论:1、CHD可能存在VEGF的表达异常,血清中VEGF浓度升高。2、VEGF-634G>C基因与CHD相关,GC基因型为CHD的易感基因型。3、-634G>C位点的基因多态性是影响VEGF表达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与CH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张克智[7](1991)在《风湿性心瓣膜病二尖瓣狭窄合并急性心肌梗塞(附三例报告)》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报告3例风湿性心瓣膜病二尖瓣狭窄及心房颤动患者合并急性心肌梗塞。其临床特点为起病突然,而不是逐渐发生的胸痛症状群;有栓塞形成的病理基础或近期内有动脉栓塞史,而缺乏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易患因素和诊断依据,符合来自心内血栓导致冠状动脉栓塞的临床诊断。治疗上应以早期溶栓治疗为主要措施。

安海英[8](2011)在《黄丽娟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黄丽娟老师从医40余年,不仅学术造诣精深,而且临床经验十分丰富,学习和继承这些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指导临床实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扬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研究任务。1.黄丽娟老师学术渊源概述黄老师勤求古训,十分重视对中医经典论着的研究,系统学习了《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诸多医书,打下了坚实的中医理论基础。中医的整体观、辨证论治、重视后天脾胃等理论都对黄老师的学术思想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影响。老师勤奋好学,先后师从王为兰、吉良晨、方和谦、孙伯扬等名老中医,为日后学术思想的形成打下了深厚基础。在长期的临床实践过程中,将各位名家的理论融会贯通,博采众长,在继承和研究前人学说的基础上,在理论上、用药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随着临床上冠心病介入术后或搭桥术后患者的逐年增多,近年来黄老师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了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上,提出气阴两虚,血脉瘀阻是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发病的重要病机,基本治则是补气养阴、活血化瘀通脉。2.黄丽娟老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2.1黄丽娟老师学术思想概述2.1.1整体观念黄丽娟老师秉承《内经》整体观的理论,不仅遵循人体脏腑之间相生相克、互为关联的整体辨证关系,还从“天人合一”的理论出发,坚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用药原则。2.1.2五脏相关,重视脏腑辨证黄老师认为,五脏的功能活动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着的,即五脏之间既有相互资生的关系,又有相互制约的关系。五脏在生理上互相联系,在病理上必然相互影响。因此,治疗时,除对患病的本脏进行治疗外,还应根据五脏间的生克乘侮规律,来调整五脏间的相互关系。2.1.3坚持辨证、辨病相结合黄老师认为,中医诊疗疾病,既要辨病,又要辩证,要辨病、辨证相结合,二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此外,衷中参西,既重视西医诊断,又强调坚持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辨病辨证用药,重视西医药理。2.1.4重视脾胃黄老师根据《黄帝内经》中“脾胃为后天之本”这一理论,临证时注重脾胃的调理,不仅从脾胃入手治疗多种疾病,而且在治疗任何一种疾病时都时刻注意顾护脾胃。2.1.5气血论治,强调气的作用老师临床施治过程中十分重视从调理气血着手治疗疾病,常采用气血双调并治的方法,如益气养血、行气活血、益气活血等。在坚持气血同调的过程中,老师尤其重视气的重要作用。2.2黄丽娟老师临床经验总结2.2.1胸痹心痛病(冠心病)老师认为本病病机属于本虚标实证。“本虚”既有心的阴、阳、气、血的亏虚,也有肝、肾、脾、肺的不足;“标实”主要为气滞、血瘀、痰浊、寒凝等。补气养阴,活血化瘀通脉为基本治则。还应调治五脏,调理脏腑功能。2.2.2心衰病(心力衰竭)老师认为心衰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气虚、阴虚、阳虚为主,标实以瘀血、水饮、痰湿居多,临床表现多为虚实夹杂。心衰的病位在心,但在心衰发展过程中常会累及到肺、脾、肾,肝。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是心衰的基本治疗大法之一。在补虚驱邪的同时,还应注意顾护阴津。另外,既要重视心衰共同的病机规律,又要重视原发心脏病自身的病机特点,注意辨病与辨证相结合。2.2.3眩晕病(高血压病)老师认为本病病因多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内伤虚损等因素有关,因脏腑阴阳失调,气血不和,气机升降失常,风火内生,痰瘀交阻所致。病位在肝、肾,与心、脾有关,病性为本虚标实证,虚在肝、肾,实在风、火、痰、气、瘀。临床常见证型包括肝阳上亢证、痰湿中阻证、肾精不足证、肝气郁结证,治疗应根据病因病机,脏腑辨证,分型论治。2.2.4心悸病(心律失常)老师认为本病属于本虚标实证,其虚在阴阳气血之失调,其实与痰瘀、寒热、七情有关。病位在心,与脾、肺、肾、肝均有着密切的关系,相互影响。治疗多以生脉散为基本方,根据脏腑辨证,随症加减治之。治疗上亦重视活血化瘀、注重安神。还要区分快速型和缓慢型心律失常,辨病用药。2.2.5血浊病(高脂血症)老师认为脾虚、痰浊、血瘀是血浊病发病的重要因素,其本在于脾虚,痰浊、血瘀为标。治疗上以健脾利湿化浊、活血化瘀为主,以茯苓、白术、生薏米、泽泻、萆薢、蒲黄、姜黄、大黄、马齿苋等为基本方,随症加减,加上饮食控制、适当运动,均可以收到较满意的降脂减肥作用。2.2.6消渴病(糖尿病)黄老师认为本病的基本病机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脾胃功能失常、瘀血内停也是消渴病的重要病机。治疗上以养阴清热、健脾祛湿、活血化瘀为主。2.2.7心肌病黄老师认为肥厚型心肌病的病机为正气亏虚,痰浊、瘀血阻滞,治以扶正祛邪、活血化瘀、化痰散结之法。扩张型心肌病的病机为正气亏虚,痰浊、瘀血阻滞,治疗上当扶正祛邪,益气扶正的治则要贯彻始终。2.2.8中风后遗症黄老师认为本病多属本虚标实,肝肾阴虚和气血不足为本,风痰和瘀血为标。因患者病久,所以侧重在本虚。治疗原则是扶正祛邪,扶正以益气养血、益肾、养肝、健脾为主,祛邪以活血化瘀、燥湿祛痰、熄风定痉为主。2.2.9更年期综合征黄老师认为本病的病机主要是肾之阴阳平衡失调,导致心、肝、脾诸脏功能失调。治疗时,以补肾气、调节肾之阴阳平衡为主,还要兼顾养心、疏肝、健脾,调整心、肝、脾功能。2.2.10运动神经元病黄老师认为,本病的病机重点在肝、脾、肾亏虚,亦可因肺燥津伤、湿热浸淫、虚风内动而致,并存在血脉不畅之病理因素。治疗上扶正祛邪,重视益气健脾和胃,滋养肾髓,还要兼顾痰湿、湿热、瘀血、温邪、积滞等的治疗。3.黄丽娟老师治疗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研究3.1黄丽娟老师治疗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用药规律的研究通过对黄老师辨证治疗的107例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患者的六类常见中医证候进行构成比分析,结果发现: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最多见,其次为脾虚失运、痰瘀互结证,肾阳虚损、寒饮夹瘀证,肝失疏泄、气滞血瘀证,再次为心肺气虚、心血瘀阻证,热毒血瘀证。老师辨证治疗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的常用药物主要包括益气、养阴、温阳、行气、活血、安神、化湿、清热、通腑、化痰等,常用治法为:益气、养阴、行气、活血、安神。用药共113味,排在前15位的为:生黄芪、茯苓、太子参、白术、麦冬、五味子、百合、白芍、枳壳、佛手、丹参、郁金、元胡、鸡血藤、酸枣仁。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组方: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肝失疏泄、气滞血瘀证组方:逍遥散加减。脾虚失运、痰瘀互结证组方: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肾阳虚损、寒饮夹瘀证组方:真武汤加减。心肺气虚、心血瘀阻证组方:生脉散合补肺汤加减。热毒血瘀证组方:老师自拟方。3.2益气养阴、活血通脉法治疗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研究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通脉法治疗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活血通脉的中药,疗程6个月。观察患者症状、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CTA、血脂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胸痛、胸闷、气短、乏力、口干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P<0.05),患者舌暗红苔少的情况得到改善(P<0.05),均优于对照组(P<0.05),心绞痛疗效及硝酸甘油停减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CTA的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再狭窄的程度均没有加重或出现新的再狭窄,有2例患者再狭窄的程度有所减轻。治疗组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较疗前明显改善(P<0.05),在改善患者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养阴、活血通脉法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血脂水平,对防治介入术后再狭窄有一定的作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影响人类健康和导致死亡的最重要的疾病之一。当前,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技术迅速发展,已成为冠心病血管重建治疗的重要手段。然而,冠脉支架置入后,仍然存在发生再狭窄的可能性,影响了介入治疗的远期疗效。如何防治再狭窄等介入治疗后的并发症已成为当前心脏病学研究领域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1.黄丽娟老师治疗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用药规律的研究通过对黄老师辨证治疗的107例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患者的六类常见中医证候进行构成比分析,结果发现: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最多见,其次为脾虚失运、痰瘀互结证,肾阳虚损、寒饮夹瘀证,肝失疏泄、气滞血瘀证,再次为心肺气虚、心血瘀阻证,热毒血瘀证。老师辨证治疗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的常用药物主要包括益气、养阴、温阳、行气、活血、安神、化湿、清热、通腑、化痰等,常用治法为:益气、养阴、行气、活血、安神。用药共113味,排在前15位的为:生黄芪、茯苓、太子参、白术、麦冬、五味子、百合、白芍、枳壳、佛手、丹参、郁金、元胡、鸡血藤、酸枣仁。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组方: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肝失疏泄、气滞血瘀证组方:逍遥散加减。脾虚失运、痰瘀互结证组方: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肾阳虚损、寒饮夹瘀证组方:真武汤加减。心肺气虚、心血瘀阻证组方:生脉散合补肺汤加减。热毒血瘀证组方:老师自拟方。2.益气养阴、活血通脉法治疗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研究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通脉法治疗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活血通脉的中药,疗程6个月。观察患者症状、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CTA、血脂等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胸痛、胸闷、气短、乏力、口干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P<0.05),患者舌暗红苔少的情况亦得到改善(P<0.05),均优于对照组(P<0.05),心绞痛疗效及硝酸甘油停减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CTA的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再狭窄的程度均没有加重或出现新的再狭窄,有2例患者再狭窄的程度有所减轻。治疗组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较疗前明显改善(P<0.05),在改善患者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养阴、活血通脉法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血脂水平,对防治介入术后再狭窄有一定的作用。

曾莉[9](2011)在《主动脉根部病变的MSCT诊断(581例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 MSCT)增强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对主动脉根部病变的诊断价值,提高对主动脉根部病变的认识和诊断准确性。材料与方法:连续选择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及贵州省人民医院自2005年来手术证实主动脉根部病变581例,将手术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价MSCT对主动脉根部病变的诊断价值。结合临床病史、体征及其它相关检查,回顾性研究术前诊断与手术记录(术中发现)的一致性与差异性,分析主动脉根部病变的CT特征及漏/误诊原因,并进行相关数据统计学分析。结果:1.1 MSCT结果581例MSCT检查结果中,34例未发现异常,133例先天性病变(累及主动脉根部畸形共280处),414例获得性病变。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CHD)单发畸形21例:室间隔缺损9例,主动脉瓣数目异常、冠状动脉解剖变异各3例,主-肺间隔缺损及主动脉窦瘤各2例,主动脉瓣下狭窄及冠状动脉瘤各1例。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complex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CCHD)112例:包括法洛四联症29例,右室双出口+室间隔缺损20例,共同动脉干+室间隔缺损16例,马凡氏综合征11例,大动脉转位+室间隔缺损10例,左心室发育不良综合征7例,冠状动脉解剖变异+主动脉瓣数目异常5例,主-肺动脉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4例,法洛四联症+冠状动脉解剖变异3例,大动脉转位+室间隔缺损+冠状动脉解剖变异2例,主动脉瓣上狭窄、共同动脉干+室间隔缺损+单心室、右室双出口+室间隔缺损+大动脉转位、主动脉-左室隧道+室间隔缺损+主动脉瓣数目异常、主动脉-右室隧道+室间隔缺损各1例。获得性病变共414例,包括主动脉夹层(Ⅰ、Ⅱ型)181例、主动脉瘤61例、主动脉壁间血肿10例、主动脉瓣病变78例、二尖瓣病变84例。1.2手术结果手术后确诊先天性病变146例,共有畸形295处,MSCT漏诊15处。包括马凡氏综合征5处,VSD4处,先天性二尖瓣病变及主动脉瓣病变各2处,主-肺间隔缺损、冠状动脉解剖变异各1处。手术后确诊获得性病变435例,MSCT漏诊21例,包括主动脉瓣病变9例,二尖瓣病变12例。1.3两组结果对比手术确诊581例患者中,547例手术前有MSCT阳性检查结果。MSCT诊断先天性病变的灵敏度为91.10%、漏诊率为8.90%、特异度为100%、误诊率为0%、符合率为97.76%,漏诊15处病变。MSCT诊断获得性病变的灵敏度为95.17%、漏诊率为4.83%、特异度为100%、误诊率为0%、符合率为96.39%,漏诊21处病变。结论:MSCT增强扫描及后处理技术能准确显示主动脉根部及毗邻结构,定位明确,诊断准确性较高,可以为临床诊断、术前定位、术后随访提供重要依据。MSCT对于小的畸形、瓣膜性病变的显示存在局限性,可联合超声、心血管造影等检查。

林雪琪[10](2020)在《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价右心室电极导线植入后三尖瓣反流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右心室电极导线植入后影响三尖瓣反流发生的因素(回顾性研究)目的:通过对比患者右心室电极导线植入前后的临床资料,结合经胸二维及三维超声心动图,探讨右心室起搏电极导线植入后三尖瓣反流发生发展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因缓慢性心律失常于我院首次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并且术后在我院至少复查1次三维超声心动图的患者共89例,起搏器类型包括单腔-右心室起搏器(VVI型)和双腔起搏器(DDD型)。排除植入单腔-心房起搏器(AAI型),植入式心脏转复除颤器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装置的患者。患者在右心室电极导线植入前行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术后综合运用经胸二维及三维超声心动图,对比89例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数据并进行分析。根据电极导线植入前后三尖瓣反流程度的变化情况分为进展组和非进展组,对比两组间的临床资料和超声心动图数据等方面的差异;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右心室电极导线植入后三尖瓣反流发生发展的影响因素。结果:1.本研究共入组89例患者,其中男性41例(46.1%),女性48例(53.9%)。平均年龄(67.21±9.52)岁,平均体质指数为(23.71±2.54)kg/m2,平均随访时间为(510.70±133.92)d;2.入组的89例患者中,有25例(28.1%)术后出现有意义的三尖瓣反流的进展。根据手术前后三尖瓣反流程度的变化情况分为进展组和非进展组。单因素分析表明,两组在性别、体质指数、基础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房颤)、起搏器类型、术前心功能分级以及术前心脏结构和功能没有明显差别(P>0.05)。进展组和非进展组相比,进展组术前1级以上三尖瓣反流[(23/25)vs(34/64),P=0.001]的比例更高、导线头端位于心尖的人数更多[(21/25)vs(7/64),P<0.001],患者的年龄更大[(72.84±7.54)岁vs(65.02±9.36)岁,P<0.001],导线干扰瓣叶的发生率更高[(21/25)vs(54/64),P<0.001],右心室电极导线植入天数更长[(619.92±124.34)vs(468.03±112.16)天,P<0.00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将单因素分析中有意义的指标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右心室电极导线植入的天数(OR 1.010,95%CI 1.0011.020,P=0.036)、导线头端固定在心尖部(OR 39.538,95%CI 3.400459.708,P=0.003)以及导线干扰瓣叶(OR36.858,95%CI 2.877472.113,P=0.006)是影响右心室电极导线植入后出现有意义的三尖瓣反流程度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右心室电极导线植入后可导致三尖瓣反流出现不同程度的进展。电极导线植入后出现有意义的三尖瓣反流程度的进展与年龄,植入的天数,植入前存在1级以上三尖瓣反流,导线与三尖瓣的位置关系以及导线头端固定的位置有关;其中植入天数,电极导线干扰瓣叶,电极导线头端固定在心尖是术后发生有意义的三尖瓣反流程度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经胸三维超声心动图对右心室电极导线植入后的随访具有重要价值。第二部分右心室电极导线植入后急性期三尖瓣反流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分析(前瞻性研究)目的:通过对比右心室电极导线植入前和术后3个月的临床资料,利用经胸二维及三维超声心动图,探讨右心室电极导线植入后急性期三尖瓣反流的发生率,并分析可能影响急性期三尖瓣反流发生发展的因素。方法:本研究入选的对象为2018年8月至2019年4月因缓慢性心律失常于我院首次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并且术后3个月至我院完成复查并行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患者。起搏器的类型包括单腔-右心室起搏器(VVI型)和双腔起搏器(DDD型)。排除植入临时起搏器,单腔-心房起搏器(AAI型),植入式心脏转复除颤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装置的患者。在右心室电极导线植入前行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术后利用三维超声心动图明确导线与瓣叶的位置关系,并在术后3个月行二维和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比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超声心动图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右心室电极导线植入后急性期三尖瓣反流的发生率,并分析植入后可能影响急性期三尖瓣反流发生发展的因素。结果:1.本研究共入选75例患者,其中男性32例(42.7%),女性43例(57.3%)平均年龄(64.57±11.59)岁,平均体质指数为(23.54±2.66)kg/m2;2.在入选的75例患者中有7例三尖瓣反流程度在3个月内进展至2级以上,术后3个月内出现有意义的三尖瓣反流程度的进展的发生率为9.3%(7/75),两组在年龄、性别、基础疾病、体质指数、电极导线的位置、起搏比例、心功能分级、术前心脏结构和功能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异(P>0.05);3.进展组术后3个月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较术前增大。和非进展组相比,进展组术后三个月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较进展组增大,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41±3.53)vs(17.18±2.48),P<0.05]。结论:右心室电极导线植入后可导致三尖瓣反流程度发生进展,术后3月内出现有意义的三尖瓣反流程度的进展的发生率为9.3%。短期内三尖瓣反流程度的进展与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电极导线在右心内的轨迹、起搏比例等没有明显关系。右心室电极导线植入后短期内不会对心脏结构和功能产生影响。

二、心悸 气急 胸骨左缘杂音──思考病例(87)讨论部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心悸 气急 胸骨左缘杂音──思考病例(87)讨论部分(论文提纲范文)

(2)益气升陷活血方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研究现状及立题依据
    1.1 概述
    1.2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研究现状
        1.2.1 心力衰竭与心肌细胞凋亡
        1.2.2 心力衰竭与肿瘤坏死因子
        1.2.3 心力衰竭与脑钠素
        1.2.4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辨证论述
    1.3 立题依据
        1.3.1 病因病机
        1.3.2 临床研究
        1.3.3 实验研究
第二章 益气升陷活血方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2.1 临床研究
        2.1.1 一般资料
        2.1.2 治疗及观察方法
        2.1.3 疗效判定标准
        2.1.4 入选标准
        2.1.5 疗效比较
    2.2 实验研究
        2.2.2 实验二
        2.2.3 实验三
        2.2.4 实验四
    2.3 原位杂交染色结果显示
    2.4 小结
第三章 典型病例及临床思维与决策过程
    3.1 典型病例
        3.1.1 病例1
        3.1.2 病例2
    3.2 临床思维及决策过程
        3.2.1 病机分析
        3.2.2 辨证要点
        3.2.3 分期分型
        3.2.4 疗效探微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结论
    5.2 本文的主要创新
    5.3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致谢

(3)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临床治疗研究(63例临床病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中英文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4)经胸微创封堵术与体外循环直视修补术治疗膜部室间隔缺损围手术期炎症因子的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表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5)卵圆孔未闭动物模型建立与矛盾栓塞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详细摘要
前言 开展卵圆孔未闭相关研究的意义
    一、缺血性脑卒中与卵圆孔未闭的关系
    二、卵圆孔未闭的相关研究
    三、卵圆孔未闭是否需要治疗
    四、卵圆孔未闭的介入治疗
    五、结论
    六、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卵圆孔未闭动物模型的建立
    1. 研究内容
    2. 研究目标
    3. 拟解决的问题
    4. 技术路线
    5. 讨论
    6. 第一部分研究总结
    7. 参考文献
    8. 第一部分附图
第二部分――矛盾性栓塞的实验研究
    1. 研究内容
    2. 研究目标
    3. 拟解决的问题
    4. 主要技术路线
    5. 讨论
    6.第二部分研究总结
    7.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论文综述
第四部分 学位论文发表情况
第五部分 中英文名词缩略语对照表
致谢

(6)先天性心脏病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综述
    2.1 VEGF 的结构
    2.2 VEGF 家族
        2.2.1 VEGF-A(VEGF)
        2.2.2 VEGF-B
        2.2.3 VEGF-C
        2.2.4 VEGF-D
        2.2.5 胎盘生长因子
    2.3 VEGF 受体
        2.3.1 VEGF 受体-1
        2.3.2 VEGF 受体-2
        2.3.3 VEGF 受体-3
        2.3.4 菌毛蛋白
    2.4 VEGF 的作用机制
    2.5 VEGF 在组织器官内分布情况
    2.6 影响 VEGF 血清浓度的因素
        2.6.1 血流动力学
        2.6.2 缺氧和缺血
        2.6.3 机械张力
        2.6.4 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2.6.5 细胞因子
    2.7 VEGF 生理作用
        2.7.1 促进血管生成
        2.7.2 提高血管通透性
        2.7.3 其他生理作用
    2.8 VEGF 对心血管发育的影响
    2.9 VEGF 重要的基因多态性位点
C'>2.9.1 -634G>C
T'>2.9.2 +936C>T
A'>2.9.3 -2578C>A
    2.10 基因多态性
第3章 材料及方法
    3.1 研究对象及分组
        3.1.1 诊断标准
        3.1.2 纳入标准
        3.1.3 排除标准
    3.2 主要试剂、仪器和设备
        3.2.1 主要试剂
        3.2.2 主要仪器和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标本收集
        3.3.2 提取 DNA(饱和酚-氯仿法)
        3.3.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检测(ELISA 法)
        3.3.4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Taqman 探针检测
        3.3.5 核酸序列检测及分析
    3.4 数据分析及统计
第4章 结果
    4.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4.2 病例组与对照组 VEGF 血清浓度的比较
C 基因多态性比较'>4.3 病例组与对照组 VEGF-634G>C 基因多态性比较
        4.3.1 基因型
        4.3.2 两组等位基因 G/C 频率的比较
        4.3.3 病例组和对照组基因型 GG、GC 和 CC 频率的比较
    4.4 核酸序列检测结果
        4.4.1 样本选择
        4.4.2 PCR 扩增结果
        4.4.3 核酸序列检测结果
C 基因型与 CHD 易感性'>4.5 VEGF -634G>C 基因型与 CHD 易感性
第5章 讨论
    5.1 VEGF 对心脏发育的影响
    5.2 VEGF 血清浓度与 CHD 的关系
    5.3 VEGF 的多态性位点突变对 VEGF 的影响
C 突变不是 CHD 的唯一致病因素'>5.4 VEGF -634G>C 突变不是 CHD 的唯一致病因素
    5.5 本研究技术方法有待于完善
    5.6 VEGF 与 CHD 相关性研究的前景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8)黄丽娟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摘要
    (一) 中文摘要
    (二) Abstract
二、黄丽娟老师学术渊源概述
    (一) 勤求古训
    (二) 博采众家
    (三) 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三、黄丽娟老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
    (一) 黄丽娟老师学术思想概述
        1. 整体观念
        2. 五脏相关,重视脏腑辨证
        3. 辨病辨证论治
        4. 重视脾胃
        5. 气血论治,强调气的作用
    (二) 黄丽娟老师临床经验总结
        1. 胸痹心痛病(冠心病)
        2. 心衰病(心力衰竭)
        3. 眩晕病(高血压病)
        4. 心悸病(心律失常)
        5. 血浊病(高脂血症)
        6. 消渴病(糖尿病)
        7. 心肌病
        8. 中风后遗症
        9. 更年期综合征
        10.运动神经元病
四、黄丽娟老师治疗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研究
    (一) 中文摘要
    (二) 英文摘要
    (三) 英文缩略语
    (四) 前言
    (五) 文献综述
        1. 古代文献研究
        2. 现代文献研究
        3. 冠心病介入治疗研究概况
    (六) 临床资料与方法
        1. 黄丽娟老师治疗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用药规律的研究
        2. 益气养阴、活血通脉法治疗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研究
    (七) 结果
        1. 黄丽娟老师治疗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用药规律的研究
        2. 益气养阴、活血通脉法治疗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研究
    (八) 讨论
        1. 黄丽娟老师治疗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用药规律的研究
        2. 益气养阴、活血通脉法治疗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研究
        3. 创新点
    (九) 结论
        1. 黄丽娟老师治疗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用药规律的研究
        2. 益气养阴、活血通脉法治疗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研究
    (十)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附表1
附表2
附表3

(9)主动脉根部病变的MSCT诊断(581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主动脉根部病变的MSCT的诊断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价右心室电极导线植入后三尖瓣反流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右心室电极导线植入后影响三尖瓣反流发生的因素(回顾性研究)
    1.1 前言
    1.2 资料与方法
    1.3 研究结果
    1.4 讨论
    1.5 结论
    1.6 局限性
    1.7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右心室电极导线植入后急性期三尖瓣反流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前瞻性研究)
    2.1 前言
    2.2 资料与方法
    2.3 研究结果
    2.4 讨论
    2.5 结论
    2.6 局限性
    2.7 参考文献
综述 电极导线介导的三尖瓣反流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四、心悸 气急 胸骨左缘杂音──思考病例(87)讨论部分(论文参考文献)

  • [1]心悸 气急 胸骨左缘杂音──思考病例(87)讨论部分[J]. 彭放,黄书攀,冯智英. 新医学, 1997(01)
  • [2]益气升陷活血方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研究[D]. 张子臻. 天津大学, 2009(12)
  • [3]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临床治疗研究(63例临床病例分析)[D]. 李斯林. 广西医科大学, 2013(S1)
  • [4]经胸微创封堵术与体外循环直视修补术治疗膜部室间隔缺损围手术期炎症因子的变化[D]. 韩洋洋. 泰山医学院, 2013(04)
  • [5]卵圆孔未闭动物模型建立与矛盾栓塞实验研究[D]. 姜卫剑. 第二军医大学, 2007(02)
  • [6]先天性心脏病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相关性研究[D]. 杨明远. 吉林大学, 2015(08)
  • [7]风湿性心瓣膜病二尖瓣狭窄合并急性心肌梗塞(附三例报告)[J]. 张克智. 天津医药, 1991(05)
  • [8]黄丽娟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研究[D]. 安海英.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06)
  • [9]主动脉根部病变的MSCT诊断(581例分析)[D]. 曾莉. 遵义医学院, 2011(06)
  • [10]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价右心室电极导线植入后三尖瓣反流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D]. 林雪琪. 浙江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心悸气短胸骨左侧杂音-考虑案例(87)讨论部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