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做好单证工作 确保收汇安全(论文文献综述)
冯晓鹏[1](2019)在《跨境电子商务的法律与政策研究》文中认为跨境电子商务(简称“跨境电商”)是不同于传统商业贸易,也不同于国内电子商务的新业态、新模式,跨境电商业务具有前沿性、新颖性、科技性的特征,加强对跨境电子商务法律与政策问题的理论研究,深化对跨境电商领域的规律性、本质性、系统性认识,不断总结实务中出现的新业态、新动向,无论对于理论界和实务界都具有前沿的指导意义。本文对跨境电商的基本概念、特征、分类进行了界定,并对中国跨境电商发展的宏观政策环境和发展概况进行了系统梳理。并按照跨境电商运营与合规两条主线分别对跨境电商所涉物流、税收、资金与信息安全保护、知识产权合规、走私风险应对相关法律和政策问题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然后分析了《电子商务法》实施后的跨境电商经营者监管法律制度。最后,综合全文的理论梳理和实务分析,结合笔者参与跨境电商立法及司法实务的丰富经验,提出了跨境电商进出口业务未来政策走向和实务发展趋势的基本结论,并对跨境电商政策和立法趋势进行了预测研判。对于跨境电子商务的有不同版本的定义,但各种概念的核心涵摄并无争议,可以概括为分属不同国家的交易主体,借助互联网等电子化通信手段促成交易(交易询价、谈判磋商、缔结合同、履行合同等),并以跨境物流或异地仓储的方式送达商品、提供服务、实现交易的跨境商务活动。广义上的跨境电商可以泛指在跨境交易的任一环节运用到电子商务技术的商业模式。对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分类,根据可以分为平台企业、平台内企业和自建平台经营的企业,根据商品流向分为跨境进口和跨境出口,根据交易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一般贸易与跨境电商零售。跨境电子商务具有电子化、个性化、碎片化、高频次和低货值的特征。近年来,跨境电商在电子商务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乘着一系列国家重要政策支持和一系列重要事件推动的东风,呈现在迅猛蓬勃的发展态势,并且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种新兴贸易业态驱动了科技创新、创造了就业机会、引领了消费潮流,将伴随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世界跨境电商大会、《世界海关组织跨境电商标准框架》审议发布、粤港澳“大湾区”的通关一体化建设等政策红利取得进一步长足发展。我国海关法将通关监管对象分为进出境运输工具、进出境货物和进出境物品,而与跨境电商密切相关的是进出境货物与进出境物品。二者的区别主要体现为:从用途来看,进出境货物具有贸易性质,货物进出境是为了销售;从数量来看,进出境货物数量较大;进出境物品以合理自用数量为限,超出数量限制则会被海关认定为进出境货物;从外汇来看,进出境货物是购进或售出的商品,因此有对应的外汇收入或外汇支出;而进出境物品不属于贸易货物,因此没有对应的外汇收入或外汇支出;从税收来看,进出境货物征税内容包括关税、增值税和消费税;而进出境物品仅在进境环节征收进口税;从许可来看,国家对部分限制进出境货物进行许可证管理;除了出境携带的文物外,一般进出境的物品不涉及行政许可问题。对于跨境电商涉及的物流通关主要法律问题包括:进出口货物和进出境物品的区分界定;直购进口和网购保税进口的基本通关监管模式;1039市场采购模式;跨境电商的常用进出口模式以及对跨境电商通关政策的探讨解读。税收征管法律关系是货物和物品在进出关境时所涉及的重要法律关系,对于跨境电商而言也不例外。与一般的进出口货物和物品相比较,跨境电商商品的进出口税收征管以一般的进出口环节税款征收的法律和政策规定为基础依据,但同时因为涉及到电子商务的相关规定以及国家对跨境电商的特殊管理规定而又有重要区别。与国内电商不同,出口跨境电商需面对各地域法律、经济制度等规则差异以及电商平台、消费者、银行以及境内外支付机构等多个主体间的关系,常面临汇率波动、外汇管制、资金安全等难题。收款结算是否安全合规、流程是否简单顺畅直接关系到出口跨境电商的核心利益。出口跨境电商的收退款方式、不同报关模式的影响、收结汇及人民币支付、第三方支付机构及平台的合规风险等不同纬度的问题,均会跨境出口资金流的合规运作。电子商务法通过具体条文规定与《网络安全法》紧密衔接,不仅强调了全体电子商务经营者在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时应注意遵守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更特别针对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提出了“保障网络安全”的义务与责任。网络安全的防护,一方面是对技术的高要求,如建立信息防火墙等;另一方面是对法律合规风险认识要求的提高,这需要电子商务经营者对相关法规有充分的理解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对于跨境电商经营者而言,不仅要了解境内信息安全的相关法律规定,也同时要注意境外国家或地区对于信息安全保护的特殊要求。对于跨境电商领域知识产权合规问题而言,为了克服电商领域假冒、侵权的顽疾,新颁布的《电子商务法》已经明确规定了电商经营者,尤其是平台经营者的义务与责任。中国海关近年来也连续开展了“清风”、“龙腾”等知识产权专项执法活动。此外,知识产权问题也是西方国家和企业“拿捏”中国外贸企业的手段之一。因此,如何避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同时也避免被他人侵犯知识产权,成为了跨境电商理论界与实务界共同关注的问题。走私犯罪作为典型的法定犯并不像杀人放火的自然犯一样容易引起公众的关注,但理论界和实务界都没有忽视由跨境电商和代购引发的新兴走私方式。“奢侈品平台走私案”、“跨境电商伪报贸易方式案”、“‘代购’被判10年案”等案例的出现说明走私风险离跨境电商并不遥远,跨境电商同样可能逃避海关监管,危害国家的税收监管和外贸秩序。跨境电子商务是新型的经济形式和新兴业态,从实质上来讲,跨境电子商务是电子商务的一个分支,自然应当适用电子商务相关的监管规则;同时因为又涉及到商品的进出口环节,因此也应当遵守国家关于进出口管制方面相关监管要求。跨境电商除了应当遵守电子商务的普遍规定之外,还应当符合进出口相关法律规定,包括海关、税收、进出境检验检疫、支付结算等管理制度。
方蕾[2](2019)在《W外贸综合服务公司出口退税风险管理研究》文中提出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是近年来外贸企业服务出现的新模式,集通关、退税、外汇、保险、金融、仓储、运输等多项功能为一体,为中小微外贸企业提供一体化服务。退税服务作为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的一项重要业务,通过提高出口退税效率,增强退税服务水平,对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W外贸综合服务公司为例,对该公司出口退税风险管理现状及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详尽的分析,进而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措施。本文首先整理了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运营模式、出口退税政策、风险管理理论,通过风险理论结合W公司实际案例的方式,结合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出口退税政策及全面风险管理理论,对W外贸综合服务公司出口退税风险管理过程、存在的问题及风险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梳理W公司出口退税的外部风险因素和流程、合作信用、人员、信息化系统等内部风险因素,结合出口退税风险管理理论及全面风险管理过程,给W公司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评价和风险决策提出相对应的建议措施,包括强化风险识别系统、加强风险估计功能、健全风险评价体系、完善风险决策机制等建议。本文经过分析与研究,期望通过出口退税风险管理的研究,能增强W公司出口退税风险管理能力,进一步提高核心竞争力,同时,也为我国更多的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出口退税风险管理提供一些建议和借鉴。
李瑞锦[3](2020)在《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出口退税风险防范与管理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以下简称为“外综服企业”),它作为我国服务行业模式之一,为生产企业提供报关、报检、物流、退税、外汇、信保等外贸交易环节“一站式”服务,加快了生产企业的资金周转速度,有效促进了对外贸易经济增长。外综服企业的发展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出口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十分重要,而出口退税对于出口企业来说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作为新事物、新业态,外综服企业虽然在外贸形势严峻的背景下受到国务院“点名”鼓励发展,各部委与各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扶植措施。但是,外综服企业面临来自方方面面的监管,因此加强自身风险防范与管理尤其重要。本文主要以外综服企业代生产企业办理出口退税相关事宜,涉及的风险防范与管理进行研究,结合外综服企业S公司出口退税风险管理的操作要点,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先是阐述了税务风险管理、出口退税以及外综服企业的相关概念,从总体上对外综服企业代生产企业办理出口退税的业务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以S公司出口退税风险管理措施为例,分析了在其出口退税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问题,阐述了外综服企业风险控制体系建立的必要性及其作用。最后总结归纳外综服企业代生产企业办理出口退税风险防范与管理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及风险防范思路,为外综服企业税收管理提供借鉴与参考意见,以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及新业态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本文一共分为五章:第一章:导论。该部分总结了国内外与税务风险管理、出口退税风险管理以及外综服企业出口退税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外综服企业出口退税风险从不同视角进行全面分析探讨,对外综服企业的出口退税风险实践操作进行系统的分析。第二章:相关理论基础。该部分阐述了出口退税的含义、意义、原则和方式与计算,外综服企业的服务框架、分类、出口退税流程、会计处理。在此基础上,对外综服企业出口退税风险管理进行了界定,为外综服企业风险管理及措施的选择提供理论支持。第三章:外综服企业出口退税现状。该部分介绍了外综服企业发展历程和现状,指出外综服企业代生产企业办理出口退税相关事宜面临了内外部两种类型的风险。外部风险有税务机关征管风险、汇率风险、疫情引发的风险、服务对象管理风险等。内部风险有制度风险、信用风险、工作人员操作风险等。第四章:外综服企业出口退税案例分析。该部分以外综服企业S公司为例,先介绍了S公司基本信息、服务框架、组织框架,后介绍了S公司出口退税管理措施,再指出其出口退税管理中存在的风险,生产企业客户资信风险、出口退税用单证流转风险、函调回复风险、统筹管理与人才缺乏风险、沟通协调风险等风险。第五章:外综服企业出口退税风险防范与管理建议。根据第四章案例分析S公司的经营管理情况,结合S公司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同时把外综服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纳入考虑中,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外综服企业风险防范与管理的建议,健全出口退税相关管理制度、建立准入控制流程、加强客户出口货物真实性审核、加强各部门沟通、加强专业人员培训、扩大新业态新模式。外综服企业发展迅速,前景广阔,相关风险管理的研究也将更加完善。
何歆[4](2018)在《G银行信用证融资业务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一体化逐渐成为主流,我国国际贸易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空间,2017年,世界经济温和复苏,国内经济稳中向好,我国进出口结算量扭转了此前连续两年下降的局面,但是进出口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日益凸显。国际贸易的结算和融资方式品种繁多,进出口双方不得不考虑到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一系列风险点。对于远隔重洋的进出口企业,特别是对于合作初期的双方来说,彼此不了解,难以掌握对方企业经营现况和资金链状况是阻碍双方交易的壁垒之一。19世纪80年代信用证由此应运而生,并在20世纪得到充分利用和发展,银行的介入使得进出口双方都有了保障,并且信用证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可观的中间业务收入,特别是信用证融资业务,更是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但由于信用证融资业务的特殊性,势必会给商业银行带来风险。近年来,提高贸易融资额,扩大中间收入是G银行拓宽自己的国际市场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达到目标,G银行业务操作人员不断降低客户准入标准,导致风险事件频发,因此对G银行的信用证融资业务进行风险管理研究迫在眉睫。本文基于商业银行风险理论和巴塞尔银行风险理论,运用案例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地梳理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关于信用证融资方面的相关文献,以G银行为切入点,分析了G银行信用证融资业务的处理模式、发展现状,研究了业务流程、业务共性风险和特有风险,考察了 G银行信用证融资业务的风险管理现状。在研究角度上,通过G银行信用证融资业务处理的前后台两个机构,结合了 G银行买方融资和卖方融资两类反方向的融资方式的具体操作流程,找出风险点,并提出信用证融资业务风险管理的对策和建议,有利于直接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以提高信用证融资业务的风险管理水平。在研究观点上,本文针对性较强,实际操作性较高,有助于G银行的业务处理人员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对其他商业银行信用证融资业务的风险管理上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最终得出G银行信用证融资业务处理前后台的风险监管缺乏紧密的沟通与协作,面对风险事件缺乏专业指导,并指出G银行要建立完善的前后台风险监管机制,加强前后台相互制约性,增设“中台”填补风险漏洞,强化人员培训,培养专业人才,加强对共有风险和特有风险的防范工作,从而提升G银行应对信用证融资业务风险的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水平。本文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次研究的原因、理论与实际价值、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等内容;第二章首先引述了与本文研究相关的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观点和研究成果,并介绍了本文的理论基础;第三章简要介绍了 G银行目前对信用证融资业务的处理模式和处理现状,并提出存在的问题;第四章通过对G银行提货担保、进口押汇、打包贷款、出口押汇和福费廷五大融资业务处理流程的分析,总结出信用证融资业务中易发生的风险点和每个融资业务品种各自特有的风险点及成因,同时简要分析近年来发生的相关风险事件;第五章对前两章中发现的问题和风险点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对策和防范措施;第六章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总结归纳本文的研究成果。
陈炳才[5](2018)在《对中美贸易争端下对外经济政策取向的思考》文中认为中美贸易争端下,我们需要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不能简单地跟随美国的关税政策走,解决顺差问题的思路也不同于解决逆差。2018年3月至今,中美贸易争端不断升级。时值年中,如何看待中美贸易问题的实质、前景及政策选择?笔者思考如下。避免过度解读贸易战根据以往的经验,美国的经济增长只要在2%以上,欧洲增长1.5%以上,我国出口都会有相对较高的增长。所以对于出口增长,尤其对于欧美出口
张云玲[6](2020)在《Y农村商业银行国际业务营销策略优化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改革开放和科技金融的发展,金融市场中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数目逐年持续增多,竞争不断加剧。金融科技公司利用科技手段,在支付、融资等领域挤压银行业务市场份额。我国对外贸易额的持续稳定增长,商业银行国际业务服务需求随之增加,使得国际业务对于银行的业绩提升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另外,在我国扶持小微企业、支农支小的政策导向下,一些大型国有银行也纷纷进军农村金融市场。中小商业银行特别是农村商业银行因为自身规模小,资金不足等因素如何在剧烈竞争市场中保留客户,保持市场份额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参阅外经贸发展、市场营销、服务营销、关系营销、网络营销相关研究文献及书籍,运用PEST等常用工具分析了Y农村商业银行的外部政治政策法规环境、国内经济、本地经济、金融银行行业技术发展环境及现状和社会环境如互联网、移动设备、自动化设施的广泛应用对行业带来的变化和挑战等;运用SWOT分析工具理论分析了该银行的内部能力方面的优势及不足,优势如决策灵活,贴近客户等;劣势如管理观念陈旧、外汇资金规模较小,业务种类较单一,营销渠道单一、促销手段落后、科技技术投入和科技手段落后导致市场优势未能充分发挥等;外部机会如人民币的国际化带来的机遇、当地民营企业集群发展优势且增长迅猛、政策倾斜、政府服务审批流程改革等。后面文章以服务营销理论为指导,通过市场调查结合内部情况找出了该行国际业务营销过程中在7个要素如产品策略、定价策略、营销渠道策略、促销策略、操作、审批流程、内外部人员管理,外部人员关系维护与管理、营业场所有形展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Y农村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营销组合策略,从每个要素分别提出改进和优化建议,产品策略方面优化核心产品、创造和传递新服务并推出顾客保留计划;定价策略方面首先明确定价策略,再确定费率类别并管理地日常定价管理;渠道策略方面在充分利用现有网点的基础上,做好传统营销,并借助外部平台,大力拓展新兴的网络营销渠道;促销策略方面首先加强客户经理关系营销,并增强数字营销宣传力度;人员策略方面要提高整体服务营销意识并加强员工培训激励与关怀以增强内部积极性;过程管理策略要进行业务流程再造管理,建立集中处理系统并积极应对各种矛盾冲突和紧急事件;有形展示策略方面要改善服务场景展示,优化信息和价格展示并成立该行的有形展示委员会。接下来整合各服务要素,在法律合规、风险管理、科技技术、人员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实施及保障措施,以确保营销策略的顺利进行。文章最后对于全文进行总结展望,并提出今后希望进一步研究的相关话题。
郝艳红[7](2013)在《A公司出口贸易中信用证风险及防范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与全球化,国际贸易显得愈发重要,而在国际结算过程中,信用证由于其自身安全高效的特点被进出口商广泛使用。但是,这并不能说明采用信用证结算方式就真正地万无一失。由于信用证操作流程的复杂性,业务的准确性和制度的严谨性,使得信用证出口拒付事件时有发生,信用证在业务操作中风险日益不断,严重损害了我国出口商的利益并扰乱了正常的国际贸易秩序。鉴于此,对信用证风险和防范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不仅能正确识别其风险并加以防范与补救,也能促进出口贸易平稳健康正常发展。文章论述了A公司出口贸易中信用证业务风险现状以及业务风险类型,通过相关实际案例分析不同风险种类,出口信用证业务风险类型成因,根据不同的风险类别和原因,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和补救措施。本文大致分为七大部分进行论述。第一章导论部分阐述了研究的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以及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第二章主要论述出口信用证风险的相关理论,其中包括出口信用证风险的含义和特征,出口信用证的业务流程和作用以及风险的形成原因;第三章主要对A公司出口贸易中信用证业务现状和风险类型进行分析,将信用证业务风险大致分为四大类:审核单据的风险,业务操作风险,软条款风险以及其他风险,并据此举出相关案例加以分析和说明;第四章是对A公司出口贸易中信用证业务风险成因的分析,大致分为六大原因:业务操作原因,企业内部管理原因,信用原因,法律原因,贸易管制和外汇管制以及环境原因等;第五章提出了出口贸易中信用证风险防范对策,第六章则是对出口信用证风险防范的补救配套措施的研究和分析,第七章则是对本文概括性的总结和说明。根据A公司信用证业务实际操作中的风险分析及其防范对策研究,文章认为应加强和规范信用证业务操作流程,规范和完善信用证风险管理体系,选择国外知名银行为开户行,灵活运用信用证与其他付款方式的组合,并借助于法律手段为企业服务从而来规避风险。同时还要有相应的配套补救措施,如积极使用出口信用保险,出口保理和福费廷等风险管理工具,重视银企合作等。
外汇局[8](2020)在《外汇局关于印发《经常项目外汇业务指引(2020年版)》的通知》文中指出汇发[2020]14号国家外汇管理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局、外汇管理部,深圳、大连、青岛、厦门、宁波市分局,各全国性中资银行: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便利市场主体办理经常项目外汇业务,国家外汇管理局全面整合相关法规,形成《经常项目外汇业务指引(2020年版)》(见附件1),并废止部分规定(见附件2)。本通知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此前规定与本通知不一致的,按照本通知执行。收到本通知后,国家外汇管理局各分局、外汇管理部应及时转发辖内中心支局(支局)、地方性商业银行及外资银行,各全国性中资银行应及时转发下属分支机构。
周建萍[9](2006)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信用证收汇风险研究》文中认为信用证是一种银行信用,作为国际支付最重要的工具之一,被誉为国际贸易的“生命血液”,尤其深受中国出口企业的青睐。但由于操作过程速度慢、费用高和经常因不符点遭拒付等缺点使其在国际贸易中的使用率逐年在降低。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电子信用证背负着改革传统信用证的使命孕育而生了,使信用证业务重现光芒。但电子信用证只是传统信用证电子化后的产物,对受益人来说,也不可能保证收汇的绝对安全。因此研究电子商务环境下信用证收汇风险及防范措施,可以为我国的出口企业开展电子信用证业务提供一定的借鉴,并能防患于未然。本文的研究既有实践意义又有理论价值。 文章分六部分:第一章是信用证和风险的概念界定与理论概述;第二章研究电子商务对信用证结算方式的影响。电子商务的兴起改变了信用证的传统操作模式,电子信用证应运而生。电子信用证与传统信用证存在着许多异同点,但电子信用证总是朝着改革传统信用证诸多缺点的方向而发展;第三章论述了中国实现信用证全面电子化的必然性和可行性。本文正是在此基础上才体现其研究的真正价值;第四章和第五章是本文的重点,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了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信用证收汇风险种类和产生这些风险的原因。除了电子商务环境本身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外,收汇风险还来自信用证的各方当事人:开证申请人、相关银行和受益人自身。产生这些风险的原因有信用证制度自身的理论和操作缺陷、受益人信息不对称性以及电子信用证的理论和实践刚起步、法律法规方面的不健全而存在的问题等等;第六章提出了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信用证收汇风险的防范措施。除应对第四章的风险采取的相应措施外,本章还提出其它一些防范手段:信用证和其它结算方式相结合、使用备用信用证、投保出口信用险、进行国际保理创新等,争取把收汇风险降到最低点。 电子商务将一如既往地开展下去,而信用证电子化还刚刚开始。电子信用证能否在中国大规模地开展需要靠国家、地区和相关行业的共同努力。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引入了“电子商务”这个新时代的概念,从受益人角度前瞻性地分析信用证在电子化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一些收汇风险,并提出有价值的防范措施,具有划时代的创新意义。但由于电子信用证应用还未普及,实践中能暴露问题的案例几乎收集不到,这足本文的一大不足。
苏祥宸[10](2020)在《TJ银行信用证业务风险管理研究》文中认为由于全球市场低迷,部分国家设置贸易壁垒,导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出口与进口对比2018年增速明显下降。国内近期实体企业倒闭数量增多,部分企业贸易状况不佳,频频出现倒闭清算,资金违约的情况,这使得银行的经营环境愈发严峻,这个时候谁能降低风险,抓住新的盈利增加点,就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信用证业务作为中间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银行重要的盈利增长点,并且信用证因其便捷,可靠成为国际贸易中最主要、最常用的支付方式,被国内外企业、银行普遍认可使用。不过信用证具有优势也有其特定的风险,这使得银行在取得中间业务收益的同时也要警惕其风险,加强信用证风险管理。天津银行自香港上市以来得到快速发展。其中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成为利润增加的重要因素之一,信用证电子化作为当今银行智能化的重要发展方向,使得天津银行十分重视信用证业务发展并已经在开发信用证电子化配套系统。虽然天津银行信用证业务在此背景下得到快速发展,但是,近年来天津银行的信用证业务暴露出很多问题,风险事件频发,因此对信用证风险管理进行研究,对天津银行中间业务的健康发展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与意义。本文通过研究国内外文献并结合实际工作情况的方式,通过归纳法和案例法系统识别出天津银行信用证存在的风险和今后信用证电子化可能遇到的风险,并对在当前天津银行业务条线、框架和规章要求下出现的问题进行风险评估,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结合评估结果找到其原因,最后参照了国内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先进经验和一些专家学者对信用证业务风险管理的研究成果针对性的提出改进建议并对今后信用证电子化风险防范给出了具体操作方法。从而帮助天津银行完善信用证业务风险管理,提升天津银行应对信用证业务风险的管理水平,本文针对信用证业务管理中的主要风险点,结合天津银行信用证风险管理实际情况,提出了具体的风险应对建议,可操作性较强,有助于业务及管理人员了解掌握及运用,研究成果可能会对国内其他商业银行信用证业务风险管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做好单证工作 确保收汇安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做好单证工作 确保收汇安全(论文提纲范文)
(1)跨境电子商务的法律与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意义 |
二、研究背景 |
三、研究现状综述及反思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国内外研究的成就与不足 |
四、论文的基本框架 |
五、研究方法 |
(一)规范分析法 |
(二)案例分析法 |
(三)比较分析法 |
六、创新与不足 |
(一)本文的创新 |
(二)本文的不足 |
第一章 跨境电子商务的内涵揭示与实践进路 |
第一节 跨境电子商务语义分析 |
第二节 跨境电子商务类型涵摄 |
一、三类企业形态 |
二、双向货物流向 |
三、两种交易性质 |
第三节 跨境电子商务的基本特征与演进趋势 |
第四节 中国跨境电商近年来的实践机遇 |
一、“一带一路”与粤港澳“大湾区”提供的发展环境 |
二、首届世界海关跨境电商大会释放的发展红利 |
三、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带来的发展机遇 |
第二章 跨境电商物流通关法律与政策体系解构 |
第一节 进出口货物与进出境物品通关法律制度诠释 |
一、“货物”与“物品”的海关法释义 |
二、“货物”与“物品”的通关流程比对 |
三、“关检一体化”的规范解析 |
四、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新业态解读 |
第二节 跨境电商商品物流通关政策体系述评 |
一、跨境电商商品含义简述 |
二、跨境电商进口海关监管政策述评 |
三、跨境电商出口海关监管政策述评 |
四、市场采购模式的优势与风险述评 |
第三节 跨境电商进出口物流方式基本样态检视 |
一、跨境电商进出口物流选择比较研究 |
二、邮政小包通关政策实践原理提炼 |
三、三类快件通关监管政策扒梳 |
四、困境与出路:美国退出“万国邮联”的影响与对策 |
第四节 跨境电商特殊商品与特殊区域的通关政策解析 |
一、特殊进出口商品监管政策的价值定位 |
二、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通关便利化改革 |
第三章 跨境电商进出口税收征管法律与政策谱系 |
第一节 跨境电商商品关税征收法律制度规范分析 |
一、进出口货物关税法律制度概述 |
二、影响货物关税影响的三重因素 |
三、海关预裁定制度—从《贸易便利化协定》的文本展开 |
第二节 跨境电商商品进口消费税征收法律与政策探析 |
一、进口消费税计征解析 |
二、进口消费税税率核算 |
第三节 跨境电商商品进出口增值税征收法律与政策简析 |
第四节 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税收政策的演进与评析 |
一、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税收监管的政策演进 |
二、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综合税率的形成与展现 |
三、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计税方法 |
四、“汇总征税”的制度建构与实践优势 |
五、“代收代缴义务人”的身份与责任 |
第五节 跨境电商出口退税政策定位与机制设置 |
第四章 跨境出口资金流运作政策规制与风险防范剖析 |
第一节 跨境电商出口收退款方式政策规制分析 |
一、出口跨境电商收款主要方式评介 |
二、不同出口报关模式下跨境收款的政策推演 |
三、出口跨境电商退款资金风险及防范路径 |
第二节 现行政策框架下跨境收款风险研析与规避路径探寻 |
一、出口跨境电商收款结汇风险分析 |
二、跨境收款第三方支付机构监管政策梳理与研判 |
三、跨境电商平台收款的资金沉淀风险及防范措施 |
第五章 跨境电商信息安全保护法律比较研究与规范指引 |
第一节 个人信息保护:《网络安全法》与《刑法》的规制比较 |
一、《网络安全法》对个人信息保护的规范分析 |
二、个人信息保护的刑法面向——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
第二节 域外制度镜鉴——欧盟一般数据保护条例(GDPR) |
一、欧盟一般数据保护条例(GDPR)文本分析 |
二、《个人信息安全规范》的法律渊源定位 |
三、 《个人信息安全规范》与GDPR的异同比较 |
四、跨境电商领域信息安全典型案例评析 |
第三节 跨境电商合法收集用户信息规范指引 |
一、征得用户明示同意 |
二、保障用户信息权利 |
三、建构应急机制 |
四、加强数据安全能力建设 |
第四节 海关行政监管过程中获取个人信息合法性的法理基础 |
第六章 跨境电商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制度研究 |
第一节 跨境电商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法律制度概论 |
一、国内外法律与政策概述 |
二、跨境电商海关执法案例与执法特征 |
三、跨境电商商品侵权特征归纳 |
第二节 跨境电商知识产权侵权认定的理论蕴含 |
一、海关特殊监管区的法律适用认定阐析 |
二、海关执法对象认定的法律逻辑推演 |
三、行邮渠道海关监管实践的理论提炼 |
第三节 跨境电商知识产权侵权风险规避进路 |
一、跨境电商避免侵权策略——基于《电子商务法》的要求 |
二、跨境电商避免被侵权策略——基于《商标法》的要求 |
第四节 跨境电商知识产权特殊法律问题研究——定牌加工(OEM)与平行进口的理论纷争 |
一、对定牌加工(OEM)司法实践的法理回应 |
二、平行进口问题的法律证成 |
第七章 跨境电商走私监管法律问题研究 |
第一节 跨境电商走私的司法实践背景 |
一、跨境电商走私类型与特征 |
二、跨境电商企业与平台走私动机审视 |
第二节 刑法走私构成理论之于跨境电商领域的适用 |
一、跨境电商走私犯罪构成要件的规范评析与理论重构 |
二、“化整为零”与“低报价格”的走私手段 |
三、偷逃应缴税额计核的理论争议与解构 |
四、跨境电商走私刑事责任考 |
第三节 跨境电商走私风险检视——从不同类型的典型案例为切入 |
一、电商平台“化整为零”包税进口走私案 |
二、电商企业伪报贸易方式走私案 |
三、超出“自用、合理数量”的代购走私案 |
第四节 实践视域下的跨境电商走私风险防范指引 |
一、电商经营者风险规避方案 |
二、电商平台经营者风险规避方案 |
三、代购转型建议 |
第八章 跨境电商“母体性”普适规则与跨境零售的特殊规制 |
第一节 跨境电商监管法律制度体系 |
一、跨境电商国内监管法律制度框架体系 |
二、跨境电商监管法律制度的域外借鉴 |
第二节 跨境电子商务经营者的一般监管规定梳理 |
一、市场主体登记要求 |
二、对外贸易和海关登记要求 |
三、依法取得行政许可 |
四、商品和服务质量安全保障要求 |
五、亮照经营及终止公示义务 |
六、健全信用评价体系 |
七、遵守进出口监管规定 |
八、其他义务 |
第三节 《电子商务法》中平台经营者的普适义务与责任 |
一、信息记录与留存义务 |
二、平台竞争的禁止性规定 |
三、平台消费者权益保护责任 |
四、平台审核和安保义务 |
五、平台先行赔付义务 |
六、其他义务 |
第四节 跨境零售进出口经营者的特殊监管要求 |
一、跨境零售进口平台监管制度 |
二、跨境零售进口平台内经营者监管制度 |
三、跨境零售进出口服务商监管制度 |
四、跨境零售进出口商品报关规定 |
五、跨境零售进出口作业场所监管要求 |
结论 |
一、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政策研判 |
二、跨境电商零售出口政策研判 |
三、跨境电商法律与政策完善方向研判 |
四、走向全球:跨境电商国际标准中的中国经验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
后记 |
(2)W外贸综合服务公司出口退税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的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的方法 |
1.5 研究的内容和基本思路 |
1.5.1 研究的内容 |
1.5.2 研究的基本思路 |
第二章 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出口退税风险管理的理论综述 |
2.1 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的概念及运营模式 |
2.1.1 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的概念 |
2.1.2 运营模式 |
2.2 出口退税相关政策 |
2.3 出口退税风险管理的理论 |
2.3.1 风险相关理论 |
2.3.2 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
2.3.3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
第三章 W公司出口退税风险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3.1 W公司基本情况 |
3.1.1 公司概述 |
3.1.2 出口退税风险管理现状 |
3.2 W公司出口退税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3.2.1 风险识别存在的问题 |
3.2.2 风险估计存在的问题 |
3.2.3 风险评价存在的问题 |
3.2.4 风险决策存在的问题 |
第四章 W公司出口退税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
4.1 W公司出口退税外部风险因素 |
4.1.1 经济环境因素 |
4.1.2 政策因素 |
4.2 W公司出口退税内部风险因素 |
4.2.1 流程因素 |
4.2.2 合作信用因素 |
4.2.3 人员因素 |
4.2.4 信息化系统因素 |
第五章 W公司出口退税风险管理措施建议 |
5.1 强化风险识别系统 |
5.2 加强风险估计功能 |
5.3 健全风险评价体系 |
5.4 完善风险决策机制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资料 |
致谢 |
(3)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出口退税风险防范与管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目的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税务风险管理 |
1.2.2 出口退税风险管理 |
1.2.3 外综服企业出口退税风险管理 |
1.2.4 出口骗税风险管理 |
1.2.5 文献评述 |
1.3 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方法 |
1.3.2 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出口退税相关理论 |
2.1.1 出口退税的含义 |
2.1.2 出口退税的意义 |
2.1.3 出口退税的原则 |
2.1.4 出口退税的方式与计算 |
2.2 外综服企业相关理论 |
2.2.1 外贸代理制下的代理出口 |
2.2.2 外综服企业服务框架 |
2.2.3 外综服企业分类 |
2.2.4 外综服企业出口服务流程 |
2.2.5 外综服企业代办出口退税会计处理 |
第三章 外综服企业出口退税现状 |
3.1 外综服企业的产生及相关政策 |
3.1.1 外综服企业发展历程 |
3.1.2 外综服企业出口退税相关政策 |
3.2 外综服企业出口退税形势及风险分析 |
3.2.1 外综服企业面临制度形势 |
3.2.2 外部风险 |
3.2.3 内部风险 |
第四章 外综服企业出口退税案例分析 |
4.1 S公司介绍 |
4.1.1 S公司基本信息 |
4.1.2 S公司服务框架 |
4.1.3 S公司组织框架 |
4.2 S公司出口退税管理措施 |
4.2.1 S公司管理措施 |
4.3 S公司出口退税风险 |
4.3.1 生产企业客户资信风险 |
4.3.2 出口退税用单证流转风险 |
4.3.3 函调回复风险 |
4.3.4 统筹管理与人才缺乏风险 |
4.3.5 沟通协调风险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外综服企业出口退税风险防范与管理建议 |
5.1 健全出口退税相关管理制度 |
5.2 建立准入控制流程 |
5.3 加强出口业务真实性审核 |
5.4 加强各部门沟通 |
5.5 加强专业人员培训 |
5.6 扩大新业态新模式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G银行信用证融资业务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四、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 |
五、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 |
一、文献综述 |
二、理论基础 |
第三章 G银行信用证融资业务发展现状及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G银行简介 |
二、G银行信用证融资业务发展现状 |
三、G银行信用证融资业务风险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
第四章 G银行信用证融资业务风险分析 |
一、业务风险种类 |
二、风险成因分析 |
三、信用证融资业务流程分析 |
第五章 G银行信用证融资业务风险管理对策与建议 |
一、建立完善的前后台风险监管机制 |
二、增设“中台”填补风险漏洞 |
三、加强共性风险和特有风险防范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对中美贸易争端下对外经济政策取向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避免过度解读贸易战 |
把握美国贸易战的目的 |
贸易争端下的政策建议 |
(6)Y农村商业银行国际业务营销策略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1.3 研究内容及解决的问题 |
1.1.4 研究基本思路和方法 |
1.1.5 本文的创新点-增加数字营销方案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综述与启示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服务营销理论 |
2.1.1 7Ps服务营销理论更适用于银行营销 |
2.1.2 7Ps服务营销组合理论介绍 |
2.2 商业银行营销理论 |
2.2.1 商业银行营销更注重关系营销 |
2.2.2 商业银行营销应该实行整体营销 |
2.3 STP理论 |
2.3.1 STP理论三要素 |
2.3.2 STP理论依据及应用 |
第3章 国际业务营销环境分析 |
3.1 国际业务营销宏观环境分析 |
3.1.1 政治环境 |
3.1.2 经济环境 |
3.1.3 社会环境 |
3.1.4 技术环境 |
3.2 Y农村商业银行国际业务营销的态势(SWOT)分析 |
3.2.1 优势分析 |
3.2.2 劣势分析 |
3.2.3 机遇分析 |
3.2.4 威胁分析 |
3.2.5 SWOT分析结论 |
第4章 Y农村商业银行国际业务营销策略现状和存在问题 |
4.1 Y农村商业银行国际业务营销策略现状 |
4.1.1 Y农村商业银行概况 |
4.1.2 Y农村商业银行国际业务介绍 |
4.1.3 Y农村商业银行国际业务营销现状 |
4.2 Y农村商业银行国际业务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
4.2.1 产品多样性问题 |
4.2.2 定价和价格问题 |
4.2.3 分销渠道较单一 |
4.2.4 促销方式较陈旧 |
4.2.5 内部营销不到位 |
4.2.6 过程设计不合理 |
4.2.7 有形展示不规范 |
第5章 Y农村商业银行国际业务营销策略制定 |
5.1 产品策略 |
5.1.1 优化核心结算产品 |
5.1.2 创造和传递新服务 |
5.1.3 推出顾客保持计划 |
5.2 定价策略 |
5.2.1 明确定价策略 |
5.2.2 确定费率类别 |
5.2.3 定价日常管理 |
5.3 渠道策略 |
5.3.1 充分利用支行网点 |
5.3.2 借助外部信息平台 |
5.3.3 大力拓展新兴渠道 |
5.4 促销策略 |
5.4.1 加强客户经理关系营销 |
5.4.2 增强数字营销宣传力度 |
5.5 人员策略 |
5.5.1 提高整体服务营销意识 |
5.5.2 员工培训激励与关怀 |
5.6 过程管理策略 |
5.6.1 业务流程再造管理 |
5.6.2 建立集中处理系统 |
5.6.3 应对矛盾冲突紧急事件 |
5.7 有形展示策略 |
5.7.1 改善服务场景展示 |
5.7.2 优化信息和价格展示 |
5.7.3 成立有形展示策略委员会 |
第6章 Y农村商业银行国际业务营销策略实施保障 |
6.1 确保资源配置 |
6.1.1 经济资源配置 |
6.1.2 人力资源配置 |
6.2 加强同业合作 |
6.2.1 信用联社行社内部合作 |
6.2.2 加强外部同业合作 |
6.3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
6.3.1 基础系统安全维护与升级 |
6.3.2 数字营销及媒体开发 |
6.4 加强合规风险管控 |
6.4.1 加强合规操作与审核 |
6.4.2 培育全员风险防范文化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7)A公司出口贸易中信用证风险及防范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1 国外研究动态 |
1.3.2 国内研究动态 |
1.3.3 国内外研究动态评述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可能的创新点 |
第二章 出口信用证风险相关理论 |
2.1 出口信用证风险及其特征 |
2.1.1 出口信用证风险 |
2.1.2 出口信用证特征 |
2.2 出口信用证流程及作用 |
2.2.1 出口信用证业务流程 |
2.2.2 出口信用证作用 |
2.3 出口信用证风险形成原因 |
2.3.1 宏观环境风险 |
2.3.2 主观人为可控风险 |
第三章 A 公司出口贸易中信用证风险现状与风险类型分析 |
3.1 A 公司出口贸易中信用证风险现状分析 |
3.1.1 A 公司概况 |
3.1.2 A 公司出口贸易中信用证结算量有所增加 |
3.1.3 A 公司出口贸易中信用证风险概况及风险类别变化趋势 |
3.1.4 A 公司出口贸易中信用证项下货物种类及风险状况 |
3.2 A 公司出口贸易中信用证风险类型分析 |
3.2.1 审核单据的风险 |
3.2.2 业务操作的风险 |
3.2.3 软条款风险 |
3.2.4 其它风险 |
第四章 A 公司出口贸易中信用证业务风险成因分析 |
4.1 业务操作原因 |
4.1.1 合同原因 |
4.1.2 结算方式原因 |
4.1.3 单证制作原因 |
4.1.4 运输环节原因 |
4.2 企业内部管理原因 |
4.2.1 风险管理机制不完善 |
4.2.2 内部人员问题 |
4.2.3 履约不严谨 |
4.3 信用原因 |
4.3.1 企业风险管理意识淡薄 |
4.3.2 缺乏资信调查 |
4.4 法律原因 |
4.4.1 法律意识淡薄 |
4.4.2 国家风险 |
4.5 贸易管制和外汇管制 |
4.5.1 贸易管制 |
4.5.2 外汇管制 |
4.6 环境原因 |
4.6.1 宏观环境的不确定性 |
4.6.2 金融环境的影响 |
第五章 A 公司出口贸易中信用证风险防范对策 |
5.1 建立和完善信用证风险管理体系 |
5.1.1 加强信用风险管理,选择资信良好的进口商 |
5.1.2 加强开证行的资信调查 |
5.2 加强和规范信用证业务操作流程 |
5.2.1 严格审证与改证,防止信用证陷阱条款 |
5.2.2 认真缮制单据,确保严格相符,防患未然 |
5.2.3 选择知名且经验丰富银行为议付行 |
5.2.4 提高业务人员水平与素质,准确制单 |
5.3 选择国外知名银行为开户行 |
5.4 灵活运用信用证与其他付款方式的组合 |
5.4.1 信用证与汇付相结合 |
5.4.2 信用证与托收相结合 |
5.4.3 汇付与银行保函或信用证相结合 |
5.4.4 备用信用证与跟单托收相结合 |
5.5 信用证业务风险防范的法律手段 |
5.5.1 加强信用证立法 |
5.5.2 选择《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为准则来解决信用证纠纷或争议 |
5.5.3 选择有利的仲裁机构和诉讼地点,有效防范信用证风险 |
5.5.4 解决信用证纠纷的相关法律法规文件及适用 |
第六章 A 公司出口贸易中信用证风险防范的补救配套措施 |
6.1 积极使用出口信用保险等风险管理工具 |
6.2 合理使用国际保理和福费廷贸易融资工具 |
6.2.1 国际保理业务在出口贸易中的合理运用 |
6.2.2 福费廷工具在出口贸易中的合理运用 |
6.3 重视银行和企业的合作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9)电子商务环境下信用证收汇风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第一章 信用证和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概述 |
第一节 信用证结算方式 |
第二节 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 |
第二章 电子商务对信用证结算方式的影响 |
第一节 电子信用证的产生和发展 |
第二节 电子信用证和传统信用证的比较 |
第三章 中国实现信用证全面电子化的可行性和必然性 |
第一节 中国实现信用证全面电子化的可行性 |
第二节 中国实现信用证全面电子化的必然性 |
第四章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信用证收汇风险种类 |
第一节 信用证当事人产生的收汇风险种类 |
第二节 信用证电子化产生的新增收汇风险 |
第三节 信用证收汇风险评估 |
第五章 电子商务环境下信用证收汇风险分析 |
第一节 信用证收汇的理论缺陷 |
第二节 信用证收汇的操作缺陷 |
第三节 信用证电子化产生的新增风险分析 |
第六章 电子商务环境下信用证收汇风险防范 |
第一节 信用证当事人产生的收汇风险防范措施 |
第二节 信用证电子化产生的新增收汇风险防范措施 |
第三节 其它一些规避收汇风险的手段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10)TJ银行信用证业务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和目的 |
1.1.1 研究背景 |
1.1.2 意义和目的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框架 |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 |
1.5 本文的创新点 |
第2章 信用证及风险管理相关概述 |
2.1 信用证概述 |
2.1.1 信用证基本面介绍 |
2.1.2 信用证相关业务流程 |
2.1.3 信用证主要适用规则 |
2.2 风险管理相关概述 |
2.2.1 风险管理概念 |
2.2.2 风险管理步骤 |
2.2.3 风险管理方法 |
第3章 天津银行信用证业务管理现状 |
3.1 天津银行信用证业务发展现状 |
3.2 天津银行信用证业务条线架构 |
3.3 天津银行信用证业务基本操作要求 |
3.4 天津银行信用证业务风险管理优势 |
第4章 天津银行信用证业务风险管理 |
4.1 天津银行信用证业务风险识别 |
4.1.1 信用风险识别 |
4.1.2 操作风险识别 |
4.1.3 合规及法律风险识别 |
4.1.4 声誉风险识别 |
4.1.5 虚假贸易风险识别 |
4.1.6 诈骗及欺诈风险识别 |
4.1.7 信用证电子化风险识别 |
4.2 天津银行信用证业务风险评估 |
4.2.1 信用风险评估 |
4.2.2 操作风险评估 |
4.2.3 合规及法律风险评估 |
4.2.4 声誉风险评估 |
4.2.5 虚假贸易风险评估 |
4.2.6 诈骗及伪造风险评估 |
4.2.7 信用证电子化风险评估 |
4.3 天津银行信用证业务案例分析 |
4.4 天津银行信用证业务风险管理问题 |
4.4.1 天津银行信用证业务部分风险控制存在问题 |
4.4.2 天津银行信用证业务集中化处理模式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
4.4.3 天津银行员工素质参差不齐并且风险防范意识不足 |
4.4.4 操作系统运行不稳定及核验规则不完善 |
4.5 天津银行信用证业务风险管理问题原因概述 |
4.5.1 天津银行部分风险控制手段不足需要进行借鉴完善 |
4.5.2 前台部门缺乏有效监管和与单证中心的沟通 |
4.5.3 天津银行信用证从业人员流动频繁及人才储备不足 |
4.5.4 天津银行产品配套流程上线过快缺乏检验 |
4.6 天津银行信用证业务风险控制问题国内外先进经验借鉴 |
4.6.1 操作风险控制经验借鉴 |
4.6.2 虚假贸易风险控制经验借鉴 |
4.6.3 信用证电子化风险控制经验借鉴 |
第5章 天津银行信用证业务风险管理建议 |
5.1 完善内控制度建立内部评分考核机制 |
5.2 建立自我评估机制加强信用证人员管理 |
5.3 强化对客户的事前检查和单证中心对于信用证业务的管理 |
5.3.1 强化对客户的事前检查 |
5.3.2 强化单证中心对于信用证业务的管理 |
5.4 天津银行信用证电子化风险管理建议 |
5.5 增进银行内部沟通 |
5.5.1 增加部门之间的沟通 |
5.5.2 加强分支机构与总行部门之间的沟通 |
5.6 重视人才培养及减少人才流失 |
5.6.1 做好相关培训及提升人员职业素养 |
5.6.2 明确部门定位及建立合理的人才激励政策减少人才流失 |
5.6.3 提前做好人才储备以应对今后银行转型 |
5.7 提升银行操作系统保障 |
5.7.1 维护日常系统稳定以保障信用证业务平稳开展 |
5.7.2 开发创新产品的配套系统及做好相关风险把控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做好单证工作 确保收汇安全(论文参考文献)
- [1]跨境电子商务的法律与政策研究[D]. 冯晓鹏. 吉林大学, 2019(02)
- [2]W外贸综合服务公司出口退税风险管理研究[D]. 方蕾. 江西财经大学, 2019(01)
- [3]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出口退税风险防范与管理问题研究[D]. 李瑞锦. 上海海关学院, 2020(07)
- [4]G银行信用证融资业务风险管理研究[D]. 何歆. 安徽大学, 2018(09)
- [5]对中美贸易争端下对外经济政策取向的思考[J]. 陈炳才. 中国外汇, 2018(15)
- [6]Y农村商业银行国际业务营销策略优化研究[D]. 张云玲.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2)
- [7]A公司出口贸易中信用证风险及防范对策研究[D]. 郝艳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02)
- [8]外汇局关于印发《经常项目外汇业务指引(2020年版)》的通知[J]. 外汇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2020(31)
- [9]电子商务环境下信用证收汇风险研究[D]. 周建萍. 华东师范大学, 2006(03)
- [10]TJ银行信用证业务风险管理研究[D]. 苏祥宸. 天津财经大学, 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