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安徽大别山北部红刚玉岩石的变质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孙先如,周作祯[1](1994)在《安徽大别山北部红刚玉岩石的成因》文中提出大别山北部红刚玉矿产在太古代大别山群黑云角门外长片麻岩以及超基性岩中。赋存红刚玉的刚玉黑云二长片麻岩的原始岩石为富铝泥质岩,在角门岩相变质条件下,通过两种脱硅方式,即变质分异作用和超基性岩侵位,形成刚玉黑云二长片麻岩。它们形成的温压条件:T=500℃~700℃,P=0.4~0.7GPa。刚玉形成的可能的化学机制是白云母在缺硅条件下的分解。
吴维平,徐树桐,江来利,童劲松,储东如,王华明,陈金苗[2](2007)在《安徽省大别山地区宝玉石资源勘查、开发及利用现状》文中研究说明综述了安徽大别山宝玉石资源的形成地质背景、资源概况、潜力,勘查、开发及利用现状。建议对其进行勘查评价。
沈其韩,耿元生[3](2012)在《中国蓝片岩带的时空分布、地质特征和成因》文中认为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蓝片岩的时空分布、一般地质特征和成因。内容主要包括以下6个方面:一是当前中国蓝片岩的研究概况和重要进展;二是蓝片岩、蓝闪片岩和蓝片岩相名词的讨论;三是对17个蓝片岩带的一般地质特征(主要包括原岩性质、岩石矿物共生组合,p-t条件,变质时代及赋存的大地构造背景等)进行描述;四是讨论蓝片岩带的成因,并提出深俯冲-陆陆碰撞型和深俯冲-洋壳碰撞两个模式;五是总结了几点蓝片岩带综合地质特征;六是提出了蓝片岩带研究中存在的6个地质科学问题,建议进一步加强考察与研究。
孙先如,孙灏,杜建国,张勇,张绵瑱,雷能忠[4](2000)在《安徽大别山北部石榴辉石麻粒岩岩石成因及演化》文中研究说明石榴辉石麻粒岩主要产在北大别 ,以团块状 ,沿铁镁质超基性岩块走势分布。它们的主要矿物成分由石榴石、透辉石、紫苏辉石、斜长石等组成 ,在石榴石边部分别形成角闪石 +斜长石 ,紫苏辉石 +斜长石或透辉石 +斜长石后成合晶结构。通过矿物温度压力计计算 ,高峰期变质温度 740℃~ 890℃ ,压力 0 .8~ 1.5 2 GPa ;退变质期温度 70 0℃~ 86 2℃ ,压力 0 .6 9~0 .79GPa,表明石榴辉石麻粒岩 PT轨迹为等温降压顺时针轨迹。通过主量元素 D(X)函数及有关图解判别 ,表明原岩相当基性火成岩或火山岩。稀土元素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上述岩石具有大洋中脊拉斑玄武岩及岛弧、火山弧玄武岩元素分布特征。将 REE数据投影到 (L a/ Sm) - L a关系图中 ,投影点沿部分熔融斜线分布 ,提示原岩岩浆是地幔岩部分熔融产物。本区石榴辉石麻粒岩 ,位于大别山北部 ,华北 -扬子板块俯冲 -碰撞结合部 ,根据上述岩石形成的温压条件 ,表明是在板块碰撞过程产生挤压 ,地壳增厚 ,高压麻粒岩相条件下形成的
孙先如,赵建刚[5](1996)在《安徽大别山北部红刚玉岩石的变质作用》文中研究指明安徽大别山北部红刚玉岩石成因,曾在1994年第3期"岩石学报"作了较详细阐述。提出了红刚玉原岩为富铝泥质岩,在角闪岩相条件下,通过两种脱硅方式即:变质分异作用和超基性岩侵位,形成刚玉黑云二长片麻岩。推测它们形成的可能温压条件:t=500~700℃,p=0.4~0.7GPa。由于篇幅所限,红刚玉岩温压条件暂不作详尽讨论。国外对这类
张旗,张维,姜丽莉,石玉若,焦守涛,王存智,王振[6](2020)在《造山橄榄岩及其意义》文中研究说明造山橄榄岩和蛇绿岩的橄榄岩主要由地幔岩组成,造山橄榄岩代表陆壳下的地幔,蛇绿岩的橄榄岩代表洋壳下的地幔。洋壳下的地幔与陆壳下的地幔在物质组成上大体接近,但产出的构造背景明显不同。介绍了造山橄榄岩的组成、与造山橄榄岩有关的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地幔流体作用、成矿作用、造山橄榄岩侵位的机制等,以及中国几个可能的造山橄榄岩的基本情况,讨论了造山橄榄岩的演变过程及其与蛇绿岩的橄榄岩的区别。造山橄榄岩的形成大体经历了初期的陆壳减薄和裂谷阶段、晚期的挤压造山2个构造演化阶段。有些地区只发育裂谷阶段,构造演化在裂谷后即夭折了,也称为造山橄榄岩。蛇绿岩与造山橄榄岩之间的区别不在物质组成和地球化学方面,而是在构造背景上。如有没有深海沉积、混杂堆积,有,是蛇绿岩;没有,则是造山橄榄岩。有没有超高压变质作用、地幔交代作用或地幔交代作用是否强烈,有且很强,可能是造山橄榄岩;没有,则可能是蛇绿岩。岩体是冷侵位还是热侵位,冷侵位是蛇绿岩,热侵位是造山橄榄岩。蛇绿岩出现在造山带,代表已经消失的洋盆;造山橄榄岩一般也出现在造山带,但代表的是减薄和撕裂的陆壳下的地幔。
方明,胡飞平,刘忠,张怀东,李涛[7](2019)在《安徽省金寨—舒城地区非金属矿产成矿特征及开发利用现状》文中指出安徽省金寨—舒城地区非金属矿产具有种类多、类型多的特征,通过综合分析已开展的区域及矿产地质调查、非金属矿产勘查成果,该成矿带内由于成矿控制条件不同,成矿作用在空间上具有成群成带,在时间上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不同成因类型的矿床具有明显的叠加成矿作用特征。区内非金属矿矿产资源总量较大,但开发利用较为单一;其中金寨、霍山等地风化型含钾岩石矿、大别山石英质玉等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樊金涛,陈炯达,陈火根,李金玉[8](2000)在《苏胶造山带多机制造山模式》文中认为苏胶造山带是多机制造山作用形成的复合造山带 ,它经历了中新元古代威尔逊旋回之后 ,于三叠纪发生了非威尔逊旋回的再造山作用。它主要是三叠纪再造山作用形成的陆内对冲造山带。并且 ,苏胶造山带在威尔逊旋回和非威尔逊旋回之后 ,由于山根拆沉 ,山脉均出现大规模均衡抬升、岩浆活动和上地壳的造盆成山作用。苏胶造山带的上述特征在中央山系及全球大陆造山带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
海恩慈,徐树桐,周海渊,董树文,张维明,陆冠宝[9](1986)在《安徽省大别山北部的红刚玉》文中研究说明 近几年来,安徽省地矿局313地质队在大别山北部一些超镁铁小岩体附近发现红刚玉。这种红刚玉呈柱状产出,最大直径可达1.5cm,晶型完整,经过处理加工可以制成宝石,但对于这种红刚玉的成因,以前很少讨论。我们根据现场观察和室内工作发现其形成与构造应力作用下的变形有关。
孙先如,赵建刚[10](1996)在《安徽大别山北部红刚玉岩石的变质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安徽大别山北部红刚玉岩石的变质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安徽大别山北部红刚玉岩石的变质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2)安徽省大别山地区宝玉石资源勘查、开发及利用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成矿地质背景 |
2 宝 (玉) 石资源 |
2.1 刚玉类 |
2.2 阳起石、透闪石、透辉石类 |
2.3 硅化石棉 |
2.4 帘石类 |
2.5 磷灰石 |
2.6 绿柱石 |
2.7 其他矿物晶体 |
2.7.1 金刚石 |
2.7.2 碳硅石 |
2.7.3 镁铝榴石、绿辉石 |
2.7.4 贵橄榄石、铬 (镁) 尖晶石 |
2.7.5 水晶类 |
3 宝 (玉) 石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现状 |
4 建议 |
(3)中国蓝片岩带的时空分布、地质特征和成因(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蓝片岩和蓝片岩带的研究概况 |
2 蓝闪片岩相的划分和蓝片岩与蓝闪片岩的命名 |
2.1 蓝闪片岩相的划分 |
2.2 关于蓝闪片岩和蓝片岩的命名 |
3 中国高压-低温蓝片岩带的划分 |
3.1 以往学者对中国蓝片岩带的划分 |
3.2 本文对中国蓝片岩带的划分 |
4 中国蓝片岩带的地质特征和成因 |
4.1 中国蓝片岩带分布广, 时代全、样式复杂、类型多样 |
4.2 蓝片岩带的成因类型 |
4.3 新元古代新疆阿克苏蓝片岩带中发现迪尔石的重要地质意义 |
4.4 某些蓝片岩带的研究进展和连接问题 |
4.5 北祁连蓝片岩带高压泥质岩中发现镁-纤柱石的重要地质意义 |
5 存在问题和建议 |
(4)安徽大别山北部石榴辉石麻粒岩岩石成因及演化(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1 地质背景 |
2 石榴辉石麻粒岩岩相学 |
3 岩石化学和稀有元素地球化学 |
3.1 岩石化学 |
3.2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
3.3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4 石榴辉石麻粒岩形成P-T条件 |
4.1 矿物化学 |
4.2 变质作用PT估计 |
5 石榴辉石麻粒岩成因及其演化 |
5.1 石榴辉石麻粒岩P-T轨迹 |
5.2 石榴辉石麻粒岩变质作用与围岩变质作用关系 |
5.3 石榴辉石麻粒岩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 |
6 结论 |
(6)造山橄榄岩及其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造山橄榄岩概述 |
1.1造山橄榄岩的组成 |
1.2与造山橄榄岩相伴的变质作用 |
1.3与造山橄榄岩相伴的流体作用 |
1.4与造山橄榄岩有关的成矿作用 |
1.5造山橄榄岩的侵位机制 |
2中国的造山橄榄岩 |
2.1松树沟纯橄岩 |
2.2饶拔寨橄榄岩 |
2.3川西-滇西造山橄榄岩 |
2.4甘肃省大道尔基岩体 |
3讨论 |
3.1两阶段演化的造山橄榄岩 |
3.2造山橄榄岩与蛇绿岩的区别 |
4结论 |
(7)安徽省金寨—舒城地区非金属矿产成矿特征及开发利用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区域地质 |
2 金寨—舒城地区非金属矿区划 |
3 矿种共生和矿床类型特点 |
4 成矿特征 |
5 矿产开发现状 |
6 结论 |
(8)苏胶造山带多机制造山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1 变质岩石地层序列 |
2 花岗岩类成因类型 |
2.1 中新元古代花岗岩类 |
2.2 中生代花岗岩类 |
3 榴辉岩及变质超镁铁岩 |
3.1 榴辉岩 |
3.2 变质超镁铁岩 |
4 区域变质作用 |
5 构造单元及构造作用 |
5.1 构造单元划分 |
5.2 剪切带 |
5.3 褶皱构造 |
6 地球物理场特征 |
7 苏胶造山带造山模式及其演化 |
7.1 造山前裂解成洋阶段 |
7.2 中元古代洋壳俯冲造山机制 |
7.3 新元古代初碰撞造山机制 |
7.4 新元古代晚期造山后均衡抬升机制 |
7.5 中生代早期陆内对冲造山机制 |
7.6 中生代晚期造山后均衡抬升机制 |
8 结论和讨论 |
四、安徽大别山北部红刚玉岩石的变质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安徽大别山北部红刚玉岩石的成因[J]. 孙先如,周作祯. 岩石学报, 1994(03)
- [2]安徽省大别山地区宝玉石资源勘查、开发及利用现状[J]. 吴维平,徐树桐,江来利,童劲松,储东如,王华明,陈金苗. 安徽地质, 2007(01)
- [3]中国蓝片岩带的时空分布、地质特征和成因[J]. 沈其韩,耿元生. 地质学报, 2012(09)
- [4]安徽大别山北部石榴辉石麻粒岩岩石成因及演化[J]. 孙先如,孙灏,杜建国,张勇,张绵瑱,雷能忠. 岩石学报, 2000(02)
- [5]安徽大别山北部红刚玉岩石的变质作用[J]. 孙先如,赵建刚. 矿床地质, 1996(S1)
- [6]造山橄榄岩及其意义[J]. 张旗,张维,姜丽莉,石玉若,焦守涛,王存智,王振. 地质通报, 2020(10)
- [7]安徽省金寨—舒城地区非金属矿产成矿特征及开发利用现状[J]. 方明,胡飞平,刘忠,张怀东,李涛. 安徽地质, 2019(03)
- [8]苏胶造山带多机制造山模式[J]. 樊金涛,陈炯达,陈火根,李金玉. 江苏地质, 2000(01)
- [9]安徽省大别山北部的红刚玉[J]. 海恩慈,徐树桐,周海渊,董树文,张维明,陆冠宝. 科学通报, 1986(11)
- [10]安徽大别山北部红刚玉岩石的变质作用[J]. 孙先如,赵建刚. 矿床地质, 1996(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