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李芸屹[1](2021)在《完善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文中研究指明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是指在领导干部离任前,对其在任期间所负的经济责任进行专项审计。近年来,离任审计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考核、评价相关部门领导方面起到积极作用,提升了群众满意度,并在一定程度上整改了单位内部环境。离任审计工作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在不断取得进步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一些弊端,文章对完善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工作进行思考,阐述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一些建设性意见。
杨妮,潘期辉[2](2020)在《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内部计算机审计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新时代,大数据、云计算是当今社会的主流信息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大数据逐渐融入社会各行各业,在许多领域,大数据信息技术已经普及化。在计算机审计方面,特别是高等院校的内部审计方面,如何把大数据信息技术和计算机审计相结合,从而推动高校内部审计高效高质量发展,是一个有待解决的课题。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内部审计已经成为各大高校在进行内部审计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不断加强大学内部计算机审计研究,高校内部审计需要一款适合学校实际情况的计算内部审计软件,加强培养适应高校内部审计的计算机软件的专业人才和高校内部审计软件的研究,充分发挥审计机关内审协会的指导作用,采取多种形式教育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从而推动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内部审计的计算机专业水平。
林琳[3](2020)在《我国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的价值取向研究 ——基于怀特海价值理论的审思》文中指出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工智能、区块链与物联网等技术对各领域的全谱渗透,前现代、现代、解构性后现代与建设性后现代的交汇通融,科学与人文在长期的对垒后趋向有机融合等,都对教育包括本科教育产生着持续而深远的影响。自2019年开始,中国高等教育正式进入普及化阶段。如何在扩大高等教育受教育权的基础上,不断提升教育教学品质和水平,这是普及化时代的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当下,在中美激烈竞争的背景下,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复杂的变化。技术的打压,人才交流的封锁等都要求中国更加急迫地办好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水平大学,真正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作为高等教育领域中一项重要的质量监测与保障举措,对打造高水平本科教育发挥着重要的影响,直接关乎我国本科教学的定位与本科教学改革的价值导向。由此,基于怀特海的价值理论重审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的价值取向,对于确立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的新使命、新方案、新标准、新策略,具有重要的先导性意义。世界着名的生态经济学家、美国国家人文与科学院院士、有机哲学家小约翰·柯布在人民日报《生态文明的希望在中国》中论述到中国的确在走向生态文明,并提出怀特海的思想极富启迪。“怀特海的全集翻译与研究”被列为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招标选题的研究方向,可见怀特海有机哲学思想的深刻性与洞见性越来越引起国人的关注。本研究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进行的,马克思与怀特海都立足有机、整体与过程,他们都诉诸感性活动主体。怀特海的价值理论在主体性方面颇具特色,其根植于自身融合式的哲学体系,对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的改进具有启示意义。本研究的内容包括五大部分。第一部分,绪论和研究综述主要从本研究的研究缘起、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研究的思路与方法、概念界定以及创新之处进行阐述。从国内外本科教学评估研究综述、国内外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研究综述、国外内怀特海价值理论研究综述三大方面梳理相关研究所取得的进展以及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第二部分,从怀特海的价值理论出发,阐释怀特海本人的“是其所是”及其价值理论的“在其所在”,即怀特海价值理论产生的背景。其次,怀特海价值理论的本体意义,即价值是事件的内在实在性;价值尺度涉及“强度”、“满足”与“秩序”价值包含一种对“重要性”的判断;价值存在于有限与无限的关系之中;价值具有具体性;道德价值:道德在于支配过程;价值的三重图式包括自我、他者与整体性的关系。价值的多重维度包括:善、真、美、冒险及平和;在其评价理论中认为评价是价值世界的内在活动,并具有三重特征。最后阐述怀特海价值理论的价值及局限。第三部分,在对怀特海的价值理论进行阐释的基础上,对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的文本进行分析,通过Nvivo12软件对国家的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进行词频分析、对国家审核评估标准中的要素进行一级编码并标明参考点。对29个地方政府的审核评估标准中与教育部颁发文件不同的8个省份的审核评估标准进行文本分析,阐释其特点。对随机抽样的33所高校的审核评估标准及其自评报告进行文本分析。通过四个自编问卷《本科教学评估认知》、《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认知》、《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满意度》、《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需求》对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价值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探求《本科教学评估认知》、《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认知》、《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满意度》、《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需求》所调查内容之间的关系。基于怀特海的价值理论对调查问卷的现状及各人口学变量进行差异分析并对调查结果进行讨论。研究结果显示本科教学评估认知、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认知、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需求上存在极其显着的相关。本研究的结构方程模型显示,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需求对于本科教学评估认知与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认知之间的关系机制产生调节作用。即高需求水平下本科教学评估认知对于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认知的预测作用强于低需求下本科教学评估认知对于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认知的预测作用。针对问卷的不足采用访谈研究法,对25名被访者按照审核评估标准的科学性、人文性与关系性等问题进行访谈,基于Nvivo12对访谈材料进行分析。第四部分,通过对审核评估标准文本的内容研究及审核评估标准价值现状的调查研究,在怀特海价值理论的基础上,对审核评估标准的价值取向进行分析。审核评估标准价值选择的取向问题包括审核评估标准价值目标选择的实用倾向对情感的忽视、审核评估标准实现价值手段选择技术化倾向对伦理性的忽略;学生、教师主体的缺位;价值主体与评价主体的混淆、审核评估标准中自我、他者与整体性的关系错位使得审核评估标准制定的价值主体缺位;审核评估标准内容中的内在矛盾:审核评估标准内容本身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的矛盾;审核评估标准多样与统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矛盾。审核评估标准实践与评价中事实对价值的分割,即事实与价值的二分法割裂审核评估标准的实践与评价,事实评估与价值评估的分野、体美劳三育维度与德智维度的疏离。第五部分,在怀特海价值理论视域下,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的改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价值选择的整合旨趣。其一,审核评估标准价值目标选择应重视价值理性;其二,审核评估标准实现价值手段的选择应有机结合技术性与伦理性。第二,本科教学审核标准价值关系应走向有机追求。首先,融入审核评估标准以多元价值主体,包括学生、学生家长、教师、高校管理者、政府机构人员、社会第三方评估人员等审核评估利益相关者。其次,重梳自我、他者与整体性的价值关系。最后,尊重审核评估标准变革中的逻辑。通过研究学校标准变革的逻辑,有利于确立理性化的标准变革目标与对策,同时这也是确保审核评估标准变革有效性的前提。第三,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内容中矛盾的化解。在审核评估标准的实践与评价中,审核评估标准内容中的矛盾应达到有机的统一。具体包括审核评估标准内容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的接纳;审核评估标准内容多样与统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接受。第四,审核评估标准实践与评价中事实与价值的统一。包括审核评估标准实践与评价中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融合;审核评估标准实践与评价中人文性与科学性的结合以及审核评估标准实践与评价中德智体美劳五育评估维度的交融。
梅士伟[4](2020)在《基于扎根理论的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等教育通过人力资本增值而为现代社会提供强大的发展内驱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历经建国以来7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的革新,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教系统。然而,由于高等学校(本论文研究对象限定为我国公办高等学校)外部管理制度不完善、市场参与机制不规范、社会公众参与不充分,内部治理结构失衡、主体道德行为失范、权力监督体系不完善,致使高校腐败易发频发,关键领域问题凸显,大案要案警钟不断,窝案串案时有发生,制约大学的教育教学、学术创造、服务社会、文化赓续使命,消解其学术本质和公益属性,弱化其道德标高和社会公信力,迟滞“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建设步伐。高校腐败问题的严峻性和复杂性折射出现行高校腐败治理机制已无法满足党和国家及社会公众的需要。因而,优化高校腐败治理机制,是高校全面从严治党的行动连带,是“办好人民满意高等教育”的价值依归,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结构转向。我国现行高校腐败治理主要基于政府作为高校举办者的地位,通过执政党和政府及作为其政治属性延伸的高校党委行使腐败治理权力,对高校行政权力、学术权力的行使者实施控制、监督、惩治,保证高校权力结构的合理化与权力运行的规范化,达到以权力监督权力的治理目标。而从高等教育发展来看,高校办学资金来源日益多样化,多元利益相关者愈来愈迫切地要求与政府主体共同参与高校腐败治理。在治理理论的引导下,处理多元利益主体对高校的利益诉求,进一步优化高校腐败治理机制,成为高校反腐倡廉的“新边疆”。因而,本文基于治理理论与机制设计理论,以高校腐败治理机制为研究对象,围绕“高校腐败的表现样态与成因机理”“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理论框架与历史变迁”“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内容结构与绩效评价”“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内生问题与优化建议”的思路展开研究。首先,对治理理论、机制设计理论进行理论阐释,揭示高校腐败治理机制是“动力系统、控权逻辑、规则供给、行动框架”的统一,进而厘清各要素的实质内涵。通过治理系统的外部情境和内部环境解构治理动力,通过权力监督、制约与惩治的合理性、有效性分析控权逻辑,通过规则体系与规则生成阐释规则供给,通过合法性逻辑下的结构化行动、工具性逻辑下的专项式整治与情境性逻辑下的参与式合作梳理行动框架,从学理层面理清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内涵。随后,对高校腐败治理的演进历程进行考察。按照时间序列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高校反腐败工作历史划分为五个阶段,并梳理出每个阶段治理机制的主要特征。(1)1949-1978年,以思想改造为核心,以运动式批判为主导;(2)1978-1989年,以纠正行风为特征,以整风式拒腐为主导;(3)1989-2002年,以遏制寻租为基础,以专项式打击为主导;(4)2002-2012年,以体系建设为中心,以系统化惩防为主导;(5)2012至今,以顶层设计为重点,以制度化治本为主导。在此基础上,总结出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演进逻辑:动力系统---从权威驱动向改革驱动转变,控权逻辑---从权力监督向“监督-制约”均衡转变,规则供给---从强制供给向协商供给转变,行动框架---从运动式向专项式和制度化转变。再次,运用质性研究方法中的扎根理论,高度关注高校教职员工对高校腐败治理的心理感知,通过半结构化访谈与三级编码方法梳理出目前高校腐败治理过程中存在的两种具体机制:科层治理机制与网络治理机制,并分别探讨两类机制的具体构成,包括科层治理机制所涵盖的控制、监督、惩治、制度建设、问责,以及网络治理机制所涵盖的信任、合作、制约、技术创新、文化惯例等要素的确切内涵,从而系统构建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结构模型。复次,鉴于高校腐败治理的实践性,运用量化研究方法,进一步分析高校腐败治理中科层治理机制与网络治理机制之间的交互作用,及其对治理绩效的影响。遵循“网络治理机制---科层治理机制---腐败治理绩效”的主体关系,经由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得出我国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应然样态,即高校腐败治理的完整运行体系应当是科层治理机制与网络治理机制的整合体。最后,结合高校腐败治理机制过程的演进分析,在量化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高校腐败治理机制面临的运行困境,一是机制目标的导向性在内外碰撞中被消解,二是机制主体的协调性在制度形塑中被弱化,三是机制运行的合法性在现实安排中被割裂。据此,从科层治理机制与网络治理机制整合与互动的角度,提出优化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建议。一是重塑行动者的主体性,二是提升治理动力的集成性,三是强化治理过程的协同性,四是重点强化问责、技术创新、制度建设。研究中国高校腐败治理机制问题,在目前来看只是一个开始。本文运用治理理论和机制设计理论的框架,来探讨和设计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运行体系,具有一定的探索性。一是立足治理理论视角来探讨中国高校腐败控制问题,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二是基于扎根理论方法,从高校腐败研究的制度、体制层面深入到高校腐败治理的具体机制,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三是统合质性与量化研究方法,剖析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结构模型与绩效水平,提出优化建议,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价值。
高红丽[5](2020)在《基于新时代视角下高校内部审计职能的实现》文中研究说明内部审计工作具有监督职能,且随着《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文件的颁布,内部审计的职能发生了变化,在监督与评价职能的基础上,加入建议职能,促使内部审计职能发挥高层次的作用,加大对企业经济行为的监督,确保企业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企业健康发展。新时代,高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实现高校内部审计职能,在促进高校发展,预防风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内部审计职能的实现,其可以节约使用高校资金,提升高校资金利用率,促使高
邓莲花[6](2020)在《关于完善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新时期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也渐渐得到重视,同时对高校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也有了新的要求。如何保证高校在新的形势、政策和要求下健康、稳定、持续地发展,是每位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应该思考的。目前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分别从提高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完善内部审计制度、注意内部审计工作方式和方法、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推进审计全覆盖、加强对审计结果的运用、加强内控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思考,以期更好地开展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提高资金使用率,促使高校健康有序发展。
董如合[7](2020)在《新时代加强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文中指出《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以下简称"新规定")实施后,本文结合新规定内容,从经济责任的定义与特征、学习新规定需要重点把握的几个内容等方面提出了见解,并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新时代加强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
罗小凤,叶鹏晖[8](2020)在《浅谈新时代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路与方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经济责任审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监督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干部管理监督机制的重要内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的修订之后,高校内部审计如何执行与落地,本文通过分析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推动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开展的解决措施建议,旨在推动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更进一步发展。
李芊芊[9](2020)在《基于PDCA模型的J学院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研究》文中提出近段时期,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凸显,有些普通高校也转变成了职业教育的模式。因此,高职院校扩招是大势所趋,配备的软硬件以及师资力量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教学质量也稳步提升。资金的投入是开办职校的基础,正常运转以后收支波动也较大,因此资金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大大增加了管理的难度。职校作为一个行政事业单位,其健康良好地运转是办好教学的前提,因此将内部控制应用到高校的管理中是必不可少的。内控多运用于企业来提高风险防御能力,如今,职校引进内控意味着其逐步趋于市场化,以此将投入资金的用处最大化的显现出来。然而,内部控制在职校和普通高校之间的运行也是存在区别的。财政款项是普通高校运转的主要资金来源,但职校的资金来源范围就非常广了,不仅可以从社会上筹措,还能运用各种项目的开发去获取资金。可想而知,职校资金来源的复杂性决定了其管理的复杂性,做好职校的各方面的包括但不限于会计核算的管理与监督就显得刻不容缓,这样才能切实将资金运用在实处。因此,职业学校的内部控制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J学院要加强自身的内部控制建设和执行,加强自我管理水平,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增强内部控制有效性。综上所述,本文以J学院为例,对其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研究。本文先对文献进行研究,从理论角度分析说明将PDCA循环理论应用到内控有效性评价的可操作性,并结合J学院的特点建立指标评价体系,最后,从自我评价的角度对J学院的内控有效性进行评价。研究得出,J学院的内部控制有效性水平比较一般。这四个阶段的评分值相差不大,处于中等水平,存在一定诸如评估方式不健全、内控评估结果披露及反馈不完善的问题。最后,文章根据上述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应的建议,以期改善J学院内控水平,为其他院校提供参考与借鉴。
姚彦如[10](2020)在《新时代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问题与对策》文中研究指明新时期,高校内部审计要深入思考并准确把握新形势、新要求,切实发挥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监督实效。结合在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经验与体会,针对当前部分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对策。
二、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完善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离任审计工作中存在问题 |
1.1 审计时间选择不当 |
1.2 审计期间跨度较长 |
1.3 审计结果处理不及时彻底 |
1.4 审计报告质量不高 |
2 完善离任审计工作的路径 |
2.1 认真贯彻落实审计制度 |
2.2 完善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的相关内容 |
2.3 创新工作机制,抓好审计成果 |
2.4 提高审计水平,加强审计人员队伍建设 |
3 结束语 |
(2)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内部计算机审计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高校内部审计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
2 大数据对审计结果的作用 |
3 高校计算机审计存在的问题 |
3.1 高校内部审计人员运用计算机审计的意识不够 |
3.2 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和标准有待改进 |
3.3 缺乏专业的审计人才队伍和继续教育培训力度 |
4 加强高校计算机审计的应用的应对措施 |
4.1 制定符合计算机审计的规章制度 |
4.2 高校内部审计需要选择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计算机审计软件 |
4.3 大数据信息技术和计算机审计相结合 |
4.4 加大内部审计培训力度,培养计算机内部审计人才 |
5 结语 |
(3)我国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的价值取向研究 ——基于怀特海价值理论的审思(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一)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呼唤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变革 |
(二)本科教学改革迫切需要对审核评估标准进行价值取向分析 |
(三)怀特海价值理论对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改进的启示意义 |
(四)个人对本科教学评估研究的兴趣与关注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四、概念界定 |
(一)本科教学 |
(二)审核评估标准 |
(三)价值 |
(四)评价 |
五、创新之处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一、国内外本科教学评估研究综述 |
(一)我国本科教学评估研究文献统计概览 |
(二)我国本科教学评估研究进展 |
(三)国外本科教学评估研究进展 |
(四)国内外本科教学评估研究反思 |
二、国内外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研究综述 |
(一)我国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研究文献统计概览 |
(二)我国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研究进展 |
(三)国外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研究进展 |
(四)国内外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研究反思 |
三、国内外怀特海价值理论研究综述 |
(一)我国怀特海价值理论的文献数量统计概览 |
(二)我国怀特海价值理论研究进展 |
(三)国外怀特海价值理论的文献数量统计概览 |
(四)国外怀特海价值理论研究进展 |
(五)国内外怀特海价值理论研究反思 |
第二章 怀特海的价值理论 |
一、怀特海价值理论形成的“在其所在” |
(一)英国浪漫主义的自然主义诗篇激发了怀特海的灵感 |
(二)自然科学与历史文化科学割裂的历史背景 |
(三)怀特海对新康德主义价值理论批判的诠释 |
二、怀特海价值理论的基本观点 |
(一)作为主体性的价值 |
(二)价值的三重图式:自我、他者及整体的关系 |
(三)价值的多种维度:善、真、美、冒险及平和 |
(四)评价理论:价值世界的内在活动 |
三、怀特海价值理论的价值及局限 |
(一)怀特海价值理论的价值 |
(二)怀特海价值理论的局限 |
第三章 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的历史与文本分析 |
一、我国本科教学评估标准发展的历史阶段 |
(一)本科教学评估标准的研究和准备(1985-1990年) |
(二)开展本科教学评估标准试点和探索(1990-2001年) |
(三)开展水平评估标准的阶段(2002-2008年) |
(四)依次开展本科教学合格评估标准、审核评估标准(2009年-至今) |
二、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价值的文本分析 |
(一)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的价值特点 |
(二)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标准价值的词频及编码分析 |
(三)审核项目、审核要素、审核要点的价值关系分析 |
第四章 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的价值取向现状 |
一、调查的目的与意义 |
(一)调查的目的 |
(二)调查的意义 |
二、调查的对象、程序与方法 |
(一)调查对象 |
(二)调查的程序与方法 |
三、调查问卷的信度、效度分析 |
(一)《本科教学评估认知问卷》的信度、效度分析 |
(二)《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认知问卷》的信度、效度分析 |
(三)《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需求问卷》的信度、效度分析 |
(四)《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满意度问卷》的信度、效度分析 |
四、调查结果分析 |
(一)本科教学评估认知的现状及其各人口学变量的差异分析 |
(二)审核评估标准认知的现状及其各人口学变量的差异分析 |
(三)审核评估标准需求的现状及其各人口学变量的差异分析 |
(四)审核评估标准满意度的现状及其各人口学变量的差异分析 |
(五)调查内容的关系机制分析 |
五、调查结果讨论 |
(一)人口学变量差异分析部分讨论 |
(二)相关分析讨论 |
(三)结构方程模型讨论 |
第五章 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价值取向存在的问题 |
一、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价值选择的取向问题 |
(一)审核评估标准价值目标选择的实用倾向对情感的忽视 |
(二)审核评估标准实现价值手段选择技术化倾向对伦理性的忽略 |
二、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制定的价值主体缺位 |
(一)学生与教师主体的缺位 |
(二)审核评估标准价值主体与评价主体的混淆 |
(三)审核评估标准中自我、他者与整体性的关系错位 |
三、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内容中的价值矛盾 |
(一)审核评估标准内容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的矛盾 |
(二)审核评估标准内容多样与统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矛盾 |
四、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实践与评价中事实与价值的分割 |
(一)事实与价值的二分法割裂审核评估标准的实践与评价 |
(二)事实评估与价值评估的分野 |
(三)体美劳三育维度与德智维度的疏离 |
第六章 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的改进 |
一、正确定位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的价值选择 |
(一)审核评估标准价值目标选择应重视价值理性 |
(二)审核评估标准实现价值手段的选择应结合技术性与伦理性 |
二、确定本科教学审核标准的价值追求 |
(一)融入审核评估标准以多元价值主体 |
(二)重梳自我、他者与整体性的价值关系 |
(三)尊重审核评估标准变革中的逻辑 |
三、处理好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内容中的价值冲突 |
(一)审核评估标准内容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的接纳 |
(二)审核评估标准内容多样与统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接受 |
四、实现审核评估标准实践与评价的价值融合 |
(一)审核评估标准实践与评价中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融合 |
(二)审核评估标准实践与评价中人文性与科学性的结合 |
(三)审核评估标准实践与评价中五育评估维度的交融 |
结论 |
一、对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价值研究的总结 |
二、对未来审核评估标准改进的思考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本科教学评估认知问卷 |
附录2 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认知问卷 |
附录3 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满意度问卷 |
附录4 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需求问卷 |
附录5 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的访谈协议 |
附录6 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的访谈提纲 |
附录7 国家及各省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列表 |
附录8 抽样高校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列表 |
附录9 访谈情况记录表 |
附录10 文本及调查图表索引 |
攻读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4)基于扎根理论的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 |
(一)国家治理现代化总趋势的行动连带 |
(二)现代社会权利本位的价值依归 |
(三)现代大学制度构建的结构转向 |
二、研究价值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贡献 |
三、研究述评 |
(一)国内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研究的逻辑演进 |
(二)国外高等教育腐败治理机制研究的总体图示 |
(三)既有研究述评 |
四、研究设计 |
(一)思路安排 |
(二)研究方法 |
五、创新与不足 |
(一)创新 |
(二)不足 |
第一章 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一、概念界定 |
(一)高校腐败 |
(二)治理机制 |
二、理论基础 |
(一)治理理论 |
(二)机制设计理论 |
第二章 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机理剖析 |
一、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动力系统 |
(一)系统情境的宏观驱动 |
(二)治理网络的开放赋能 |
(三)主体价值的内生激发 |
二、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控权逻辑 |
(一)高校权力监督的有效性 |
(二)高校权力制约的正当性 |
(三)高校权力惩治的现实性 |
三、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规则供给 |
(一)生成路径: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统一 |
(二)规则执行:强制、激励与认同接续 |
四、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行动框架 |
(一)合法性逻辑下的结构化行动 |
(二)工具性逻辑下的专项式整治 |
(三)情境性逻辑下的参与式合作 |
第三章 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演进历程 |
一、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历史变迁 |
(一)1949-1978年:动员群众,思想改造,运动式批判 |
(二)1978-1989年:清理整顿,纠正行风,整风式拒腐 |
(三)1989-2002年:破除垄断,遏制寻租,专项式打击 |
(四)2002-2012年:体系建设,点面结合,系统化惩防 |
(五)2012年至今:顶层设计,聚焦监督,制度化治本 |
二、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演进逻辑 |
(一)动力转换:从权威驱动向改革驱动转变 |
(二)控权逻辑:从权力监督向“监督-制约”均衡转变 |
(三)规则供给:从强制供给向协商供给转变 |
(四)行动框架:从运动式为主向专项式和制度化转变 |
三、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经验回视 |
(一)坚持党的领导,规范机制运行的方向性 |
(二)坚持专业化反腐,发挥纪检监察机构职能 |
(三)坚持系统化反腐,形成整体性治理格局 |
(四)坚持以责任制为核心,推动渐进式治理 |
第四章 基于扎根理论的高校腐败治理机制内容结构探析 |
一、研究设计及实施 |
(一)扎根理论编码方法 |
(二)理论性取样 |
二、高校腐败治理机制内容结构的三级编码 |
(一)开放性编码 |
(二)主轴性编码 |
(三)选择性编码 |
三、高校腐败治理机制内容结构的深层意涵 |
(一)科层治理机制 |
(二)网络治理机制 |
第五章 高校腐败治理机制对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
一、研究假设与理论模型构建 |
(一)研究假设 |
(二)预测问卷设计 |
(三)正式问卷与实证分析 |
(四)验证性因子分析 |
二、理论模型拟合及路径分析 |
(一)结构方程的拟合 |
(二)直接作用下的网络治理机制对腐败治理绩效 |
(三)直接作用下的科层治理机制对腐败治理绩效 |
(四)中介作用下网络治理机制对腐败治理绩效的影响探究 |
三、结果与讨论 |
(一)研究假设结果汇总 |
(二)检验结果与分析 |
第六章 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运行困境 |
一、机制目标的导向性在内外碰撞中被消解 |
(一)“组织-环境”框架下的“脱耦” |
(二)多层次目标体系的功能冲突 |
二、治理主体的协调性在制度形塑中被割裂 |
(一)规制缓和与政府监督博弈失衡 |
(二)低组织化造成社会监督行动局限 |
(三)身份困境导致纪检监督的结构性悖论 |
(四)校内民主监督的“空心化”矛盾 |
三、机制运行的合法性在现实安排中被弱化 |
(一)治理的公共性欠缺 |
(二)多重关系诱发治理的内卷化 |
(三)路径依赖导致治理工具单一 |
第七章 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优化方略 |
一、行动者主体性的生态化建构 |
(一)以角色转换优化党委政府控制职能 |
(二)以激励相容强化主体责任 |
(三)以嵌入化激发纪检监督的“结构洞”优势 |
(四)完善基于“日常生活”的实体性师生监督 |
(五)以自主性保障社会主体的参与性 |
二、治理动力集成性的多元化整合 |
(一)权力驱动与权利驱动的互动 |
(二)外部驱动与内部驱动的重构 |
(三)以权威驱动调适利益驱动 |
三、治理过程协同性的动态化平衡 |
(一)高校腐败治理与政府腐败治理的目标协同 |
(二)透明度与回应性的认知协同 |
四、关键影响路径的功能性再造 |
(一)构建以价值理性为导向的问责机制 |
(二)从数据民主向技术治理进阶 |
(三)一体性推进制度化治理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5)基于新时代视角下高校内部审计职能的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影响高校内部审计职能实现的主要因素 |
1.1高校组织结构的特点 |
1.2内部审计方式方法的影响 |
1.3高校内部审计的沟通 |
1.4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素质 |
2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内部审计职能实现的重要举措 |
2.1高校组织体系的革新 |
2.2创新内部审计方法 |
2.3制定高校内部审计沟通制度 |
2.4构建专业化内部审计团队 |
3结语 |
(6)关于完善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新时代加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必要性 |
(一)有利于促使校内制约机制的形成 |
(二)有利于内部管理制度的规范化、科学化 |
(三)有利于提高教育投资效率 |
三、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
(一)管理层对高校内部审计认识不足,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够 |
(二)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
(三)审计方法传统落后 |
(四)没有充分运用审计结果 |
(五)高校内部审计范围有限,缺乏创新 |
(六)内部审计监督力度不够 |
四、完善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 |
(一)提高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完善内部审计制度 |
(二)有效沟通,注意工作方式和方法 |
(三)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
(四)提升内审人员综合素质,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 |
(五)以业务为抓手,推进审计全覆盖,向全过程监督审计转变 |
(六)加强对审计结果的运用 |
(七)加强内控,发挥内审优势 |
五、结束语 |
(7)新时代加强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一、经济责任的定义与特征 |
二、学习新规定需要重点把握的几个内容 |
(一)突出了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
(二)重新界定了审计内容,使经济责任审计内容更全面、更具体 |
(三)转变审计方式,强化了任中经济责任审计 |
(四)进一步优化了责任界定 |
(五)从制度上解决了重审计、轻整改问题,进一步强化了审计结果的应用 |
三、加强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 |
(一)正确理解经济责任审计 |
(二)注重破解同级审计效果不佳的难题 |
(三)科学评价被审计对象 |
(四)党政领导干部同步审计的责任分别界定 |
(五)注重审计报告的质量 |
(六)高度重视审计整改工作 |
结语 |
(8)浅谈新时代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路与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现状 |
(一)审计环境方面 |
1、高校对领导干部的履职尽责情况不够关注 |
2、未将监督关口前移,导致高校普遍以离任审计为主 |
3、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形同虚设 |
(二)高校内部审计人员配置方面 |
1、内部审计机构专业人员不足 |
2、专业第三方中介机构补充力量不接地气 |
(1)专业第三方中介机构对高校具体情况及业务不熟悉 |
(2)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对委外项目监督控制力度较弱 |
(三)审计结果运用方面 |
1、高校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重视程度不够 |
2、高校经济责任审计整改力度较弱 |
二、新时代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路与方法 |
(一)优化高校审计环境 |
1、加大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宣传 |
2、推进任中审计的模式 |
3、注重发挥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 |
(二)强化高校内部审计力量 |
1、不断提升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 |
2、强化联合审计 |
(三)强化审计结果运用 |
三、结语 |
(9)基于PDCA模型的J学院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与不足 |
1.4.1 创新点 |
1.4.2 不足 |
第2章 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 |
2.1 基本概念 |
2.1.1 内部控制的概念及特征 |
2.1.2 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内涵 |
2.2 内部控制研究的理论基础 |
2.2.1 控制论 |
2.2.2 系统论 |
2.2.3 委托代理理论 |
2.3 PDCA循环理论 |
2.3.1 PDCA循环的产生与发展 |
2.3.2 PDCA循环的含义 |
2.3.3 PDCA循环的特点 |
2.3.4 PDCA循环管理的实施步骤 |
第3章 J学院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
3.1 学院概况 |
3.1.1 学院简介 |
3.1.2 机构设置 |
3.2 J学院内部控制基本情况 |
3.2.1 控制环境不健全 |
3.2.2 风险意识不强 |
3.2.3 风险评估制度不完善 |
3.2.4 内部控制中信息沟通不及时 |
3.2.5 内部控制监督与监管流于形式 |
第4章 J学院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4.1 基于PDCA循环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的可行性 |
4.2 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
4.2.1 经济性原则 |
4.2.2 风险导向原则 |
4.3 J学院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指标选取的依据 |
4.3.1 计划阶段 |
4.3.2 执行阶段 |
4.3.3 检查阶段 |
4.3.4 改进阶段 |
4.4 构建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 |
4.4.1 计划阶段评价指标体系 |
4.4.2 执行阶段评价指标体系 |
4.4.3 检查阶段评价指标体系 |
4.4.4 改进阶段评价指标体系 |
第5章 J学院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 |
5.1 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5.1.1 层次结构模型的构建 |
5.1.2 构建指标两两比较矩阵 |
5.1.3 一致性检验 |
5.2 J学院内部控制有效性模糊综合评价 |
5.2.1 J学院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值 |
5.2.2 J学院内部控制有效性指标隶属度确定 |
5.3 J学院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结果分析 |
5.3.1 计划阶段 |
5.3.2 执行阶段 |
5.3.3 检查阶段 |
5.3.4 改进阶段 |
第6章 提升J学院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建议 |
6.1 加强高校内部控制环境建设 |
6.2 建立风险评估机制 |
6.3 强化控制活动 |
6.4 建立健全信息与沟通机制 |
6.5 加强高校内部控制的监督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10)新时代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问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概述 |
1.1 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定义 |
1.2 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特殊性 |
1.3 新时代经济责任审计的制度背景 |
1.4 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性 |
2 部分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
2.1 对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认识不足 |
2.2 审计任务重,审计力量相对不足 |
(1)人员数量不足。 |
(2)内部审计任务重。 |
(3)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广。 |
(4)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
(5)规范化程度不高。 |
2.3 缺少任中审计,普遍“先离后审” |
2.4 审计评价体系不完善 |
2.5 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不足 |
3 优化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对策 |
3.1 适应新时代,改进审计工作思路 |
3.1.1 重视审前调查和沟通 |
3.1.2 提高审计信息化水平 |
3.1.3 加强审计队伍建设 |
3.2 开展任中审计,创新审计方式 |
3.3 完善审计评价体系,提供有力审计依据 |
3.4 落实审计整改,强化审计结果运用 |
4 结束语 |
四、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完善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J]. 李芸屹. 当代会计, 2021(06)
- [2]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内部计算机审计现状及对策研究[J]. 杨妮,潘期辉. 科技视界, 2020(36)
- [3]我国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的价值取向研究 ——基于怀特海价值理论的审思[D]. 林琳.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3)
- [4]基于扎根理论的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研究[D]. 梅士伟. 吉林大学, 2020(03)
- [5]基于新时代视角下高校内部审计职能的实现[J]. 高红丽. 财富时代, 2020(11)
- [6]关于完善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J]. 邓莲花. 大众投资指南, 2020(22)
- [7]新时代加强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J]. 董如合. 财会学习, 2020(27)
- [8]浅谈新时代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路与方法[J]. 罗小凤,叶鹏晖. 时代经贸, 2020(21)
- [9]基于PDCA模型的J学院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研究[D]. 李芊芊. 南昌大学, 2020(01)
- [10]新时代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问题与对策[J]. 姚彦如. 当代会计, 2020(09)
标签:内部审计论文; 内部控制论文; 经济责任审计论文; 治理理论论文;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