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是无限可分的

物质是无限可分的

一、物质是无限可分的(论文文献综述)

李彤宇[1](2012)在《论物质有限还是无限的争论——上世纪八十年代科学与哲学关系的论战》文中认为文章考察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自然辩证法界四大论战之一——物质有限还是无限论战。论文考察了引发论战的原由;接着详细探讨了双方观点分歧和论战始末;最后对争论做了总结和思考,指出论战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思想解放紧密联系在一起,有力地推动了思想解放的深入。

段德智[2](2017)在《莱布尼茨物质无限可分思想的学术背景与哲学意义——兼论我国古代学者惠施等人“尺捶”之辩的本体论意义》文中研究说明莱布尼茨的物质无限可分思想不仅在莱布尼茨哲学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对西方哲学史的近代发展也具有比较深广的影响。莱布尼茨的物质无限可分思想的学术背景虽然可以一直上溯到古希腊时代亚里士多德与德谟克利特的哲学争论,但最根本的还在于笛卡尔与原子论的近代复兴者伽森狄的哲学争论。可以说,莱布尼茨的无限可分思想及其哲学意义主要地就是在对笛卡尔的批判的再批判中发挥出来的。莱布尼茨在对笛卡尔有关思想的反思和批判中,从他的物质无限可分思想中不仅推演出了他的"单子论"实体学说,而且还推演出了他的中国盒式的自然有机主义和前定和谐系统。差不多与亚里士多德提出其物质无限可分思想的同时,中国古代哲学家也提出了一个著名的与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极其相似的哲学命题,这就是:"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莱布尼茨的这样一种哲学进路对我们昭示我国古代学者惠施等人"尺捶"之辩的本体论意义显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郭元林[3](2010)在《“物质无限可分”是全称存在命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运用分析哲学方法研究物质可分性问题,能够得到这样的结果:"物质无限可分"是全称存在命题;"物质有限可分"是存在非存在命题。而这两个命题都既不可证实又不可证伪。因此,"物质结构是否无限可分"是一个超经验的信仰问题,无法从经验上证明究竟是肯定回答正确,还是否定回答正确,因而这方面的争论没有什么意义。

吴国盛[4](1987)在《物质是无限可分的吗?》文中研究指明 无论时代精神多么强烈的呼唤着哲学的变革,这种变革都只能在对哲学传统和现实的批判中得以实现。因为没有这种批判,自然科学的革命性成果可以被既定体系僵化、教条化后加以包容,折射着丰富复杂的时代精神的其他哲学,也可以游离于现实哲学发展主流之外,仅被技术性地加以介绍。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在分析了宇宙无限性命题之后(见《自然辩证法研究》1987年第1期),对另一个经

王德奎[5](2008)在《弦论走到了庞加莱猜想》文中研究说明弦论真的走到科学尽头了吗?事实是20世纪以来的四大研究:庞加莱猜想、物质无限可分、弦论、形式本体论,在21世纪初走到一起了。这标志着21世纪是一个不平凡的世纪。

刘彬,雷传平[6](2018)在《康德早中期思想中的物质理论及其内在困境》文中研究指明无限性是理解康德早中期思想,特别是物质思想的一条重要线索。在无限性思想的基础上,康德又运用斥力和引力概念,成功地建构了动力学的物质理论,解释了物质的不可入性、充满空间、无限可分等问题,并进而对原子主义物质观提出了批评。但意想不到的是,在无限性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物质理论却隐藏着与无限性相矛盾的因素。

马海平[7](1986)在《物质无限可分性刍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物质世界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物质是有限可分的还是无限可分的?这些问题,其实早在远古时代的一些哲人们就曾思辩过。围绕有限与无限之间的关系,后来又出现过芝诺的悖论,康德的二律背反;黑格尔则第一个批判了与有限性割裂开来的“恶无限”性,机智地区分了真假无限性;恩格斯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黑格尔的无限观,结合近代自然科学成就,精辟论述了有限与无限、可分与不可分的深邃思想;列宁根据现代自然科学的发现,在电子这个特定层次上阐述了物质可分的不可穷尽性(恩格斯和列宁的论

桂起权,王贵友[8](2002)在《物质:可分的或连续的、构成的或生成的?——选评《3大论战》与《生成哲学》》文中提出本文认为单纯层次上的“无限可分” ,只是“恶的无限性” ,而决不是辩证法。遵循恩格斯与黑格尔对可分性问题的基本思路 ,认为只有“可分”与“连续”、“构成”与“生成”等两个对立面的统一 ,才有全面的真理

刘怡,蔡肖兵,何冬玲[9](2020)在《“生成”哲学观——金吾伦科技哲学思想评述》文中研究指明在传统科学技术以西方"构成主义"为基础的主流背景下,人们对自然界孤立部分的特征进行精准把握的同时却在价值取向上日益模糊,对自然界的认识方式也趋近单一。现阶段的科学成果揭示了"构成主义""还原论"的局限性,金吾伦先生在对中国哲学"生成"思想的诠释基础上进而提出"生成论",区别于"构成主义"形成新的哲学观与科学方法论,并致力于将"生成"思想与现实问题的融合。梳理和研究金吾伦的"生成论"哲学思想,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技术哲学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梁保胜,武杰[10](2009)在《“夸克幽禁”是对物质无限可分的挑战吗》文中提出现代物质结构理论的重要成就和重大发现,曾引发了许多哲学问题。其中基本粒子物理学中的"夸克幽禁"涉及到物质是否无限可分的问题,这不仅是科学界而且是哲学界普遍关注和深入探讨的问题。对此,有人提出"夸克幽禁"是对唯物主义物质无限可分观点的挑战。笔者就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哲学分析,提出"夸克幽禁"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否定而是对其的丰富和发展。要说"挑战"则是对形而上学的单向线性思维的挑战。

二、物质是无限可分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物质是无限可分的(论文提纲范文)

(1)论物质有限还是无限的争论——上世纪八十年代科学与哲学关系的论战(论文提纲范文)

一、争论的背景
二、物质有限还是无限———“物质无限可分论”的争论
    1. 对“物质无限可分论”的再认识———金吾伦的反传统见解
    2. 轻易否定物质无限可分难以服人———王干才的批评与辩护
    3. 物质结构层次无限论的再证实——查汝强的商榷
三、对争论的进一步思考

(2)莱布尼茨物质无限可分思想的学术背景与哲学意义——兼论我国古代学者惠施等人“尺捶”之辩的本体论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一、莱布尼茨物质无限可分思想的学术背景
二、莱布尼茨物质无限可分思想的哲学意义
三、从莱布尼茨无限可分思想的本体论意涵看我国古代“尺捶”之辩的学术意义

(3)“物质无限可分”是全称存在命题(论文提纲范文)

一、 争论的澄清
二、“物质无限可分”是全称存在命题
三、“物质有限可分”是“存在非存在”命题
四、康德对这两个命题的看法
五、争论中存在的有关这两个命题的一些误解
六、结 论

(5)弦论走到了庞加莱猜想(论文提纲范文)

一、弦论中西学与东学的形式本体论
    (一) 什么是数理形式本体论?
    (二) 西学东渐引发的世界潮流
    (三) 什么是形式本体论?
    (四) 本体论与知识本体探源
    (五) 我国数理形式本体论的重大贡献
二、弦论走到尽头了吗?
    (一) 对科学命题权的质疑
    (二) 弦模型的数学运用与物质第一性的关系实质
三、庞加莱猜想喜忧参半吗?
    (一) 弦论的倒车镜
    (二) 弦论方程与相对论方程的等价性
    (三) 科学只有第一吗?
    (四) 弦论在庞加莱猜想上的争夺
四、物质无限可分支持什么?
    (一) 我们为什么支持弦论及大爆炸宇宙论
        (1) 宇宙蛋推证。
        (2) 物质无限可分中存在有不对易性推证。
    (二) 科学路线图
        (1) 证明者之一:
        (2) 证明者之二:
        (3) 证明者之三:
        (4) 证明者之四:

(6)康德早中期思想中的物质理论及其内在困境(论文提纲范文)

一、康德哲学中的无限性思想
二、斥力和引力与康德的物质理论
三、反对原子主义和虚空
四、康德的物质理论遗留的两个难题

(9)“生成”哲学观——金吾伦科技哲学思想评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金吾伦“生成”哲学观的形成
    (一)对“物质无限可分论”的批判与新物质结构观的提出
    (二)实在观的转移:推崇“整体论”新范式
    (三)“生成”哲学观的产生
二、金吾伦“生成”哲学观对现实问题的关照
    (一)复杂性科学与复杂性管理
    (二)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融合
    (三)创新文化
    (四)知识生成论
    (五)生成性学习
    (六)国家创新系统建设
三、金吾伦科技哲学思想拓展新视野

(10)“夸克幽禁”是对物质无限可分的挑战吗(论文提纲范文)

一、夸克模型与“夸克幽禁”现象
二、对“夸克幽禁”与“物质无限可分”的哲学分析
    1.要正确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无限可分理论
    2.要正确理解“分”的涵义和方式
    3.要“辩证地”把握物质的无限可分性
    4.要有辩证的思维而不是形而上学的单向线性思维
三、结语

四、物质是无限可分的(论文参考文献)

  • [1]论物质有限还是无限的争论——上世纪八十年代科学与哲学关系的论战[J]. 李彤宇.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
  • [2]莱布尼茨物质无限可分思想的学术背景与哲学意义——兼论我国古代学者惠施等人“尺捶”之辩的本体论意义[J]. 段德智.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7(02)
  • [3]“物质无限可分”是全称存在命题[J]. 郭元林. 世界哲学, 2010(05)
  • [4]物质是无限可分的吗?[J]. 吴国盛. 自然辩证法通讯, 1987(04)
  • [5]弦论走到了庞加莱猜想[J]. 王德奎. 河池学院学报, 2008(S1)
  • [6]康德早中期思想中的物质理论及其内在困境[J]. 刘彬,雷传平.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5)
  • [7]物质无限可分性刍议[J]. 马海平.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01)
  • [8]物质:可分的或连续的、构成的或生成的?——选评《3大论战》与《生成哲学》[J]. 桂起权,王贵友. 河池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1)
  • [9]“生成”哲学观——金吾伦科技哲学思想评述[J]. 刘怡,蔡肖兵,何冬玲.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2)
  • [10]“夸克幽禁”是对物质无限可分的挑战吗[J]. 梁保胜,武杰.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6)

标签:;  ;  ;  ;  ;  

物质是无限可分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