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血流阻断对肝脏影响的实验研究

肝血流阻断对肝脏影响的实验研究

一、肝血流阻断对肝脏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杨欢,王智鹏,张金辉[1](2014)在《肝脏外科血流阻断与重建:技术进展及研究热点》文中研究说明背景:在肝移植手术中,肝脏外科血流阻断技术很重要,它可减少术中出血,有利于肝功能恢复等优点。在肝脏外科技术的发展中,出现了各种优良的肝脏血流阻断技术,该技术领域至今仍是外科界的研究热点。目的:介绍了肝脏外科血流阻断技术种类,最新研究热点及进展。方法:以"Hepatectomy;Hepatic vascular exclusion;Advancement"及"肝切除术;血流阻断"为检索词,分别检索PubM ed数据库和万方医学网1999年1月至2014年1月相关文献。选择与入肝血流阻断、择性入肝血流阻断、全肝血流阻断及肝切除断面血流阻断技术相关的文献50篇文献进行分析探讨。结果与结论:肝脏血流阻断方法种类较多,最常用的是间歇入肝血流阻断法和半肝入肝血流阻断法。建议的适用原则是:1对于在肝脏边缘的病灶小于5 cm的患者,可考虑在不阻断肝脏血流的情况下进行手术。2局限于半肝内的病灶适合半肝入肝血流阻断法,尤其适合合并肝硬化的患者,保留半肝动脉入肝血流阻断法和绕肝提拉肝血流阻断法的也有相关的研究,认为在临床应用具有一定价值,但从目前来看二者的临床研究报道相对较少,有待进一步研究。3超过半肝或跨越两半肝(巨大病灶)的病灶适合用间歇入肝血流阻断法。4累及肝后下腔静脉和(或)肝静脉,或与第二、三肝门关系紧密的病灶适合用肝血流隔离法及其改良术式。5病灶体积较小局限于肝段内条件允许可考虑肝段血流阻断技术,还可用常规的半肝血流阻断法和入肝血流阻断法。根据病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是减少出血、保证患者安全的关键。

刘亚运[2](2017)在《入肝血流阻断对肝脏和胰腺功能的影响:87例临床观察及SD大鼠模型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在临床和动物实验的基础上,观察阻断第一肝门对术后血清转氨酶和淀粉酶的影响,并对其机制做进一步的探讨。方法:首先回顾性分析我院肝胆外科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采用阻断第一肝门进行肝切除的247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入组标准:(1)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或B级经短期治疗改善至A级;(2)术前血清淀粉酶正常(0220 U/L),无胰腺炎病史、无胆石病患者;(3)阻断肝脏血流方法为第一肝门(Pringle法),每次阻断最长时间为20min,间歇松开5min;(4)一般情况良好无明显心、肺、肾等重要脏器的病变;(5)术后未行护肝、抑酶治疗;(6)所有患者术前和术后的检查资料完整。有87例患者符合入组要求,其中男68例,女19例,年龄1869岁,平均48岁。术后病理:肝海绵状血管瘤2例;胆管细胞癌3例;肝炎症性坏死1例;肝细胞癌81例。对临床数据做初步分析阻断第一肝门对肝功能和术后淀粉酶的影响,然后设计动物实验对临床数据进行验证和探讨。选取7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配为对照组(A)10只,持续阻断组(B)30只,间歇阻断组(C)30只。持续阻断组大鼠持续阻断肝门45分钟;间歇阻断组分次阻断肝门,每次阻断15分钟,间歇5分钟,共阻断3次;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分别在术后第一、二、三天从持续阻断组和间歇阻断组中每天各取10只(亚组,B1,B2,B3和C1,C2,C3,每组10只)抽取门静脉血,测定血清淀粉酶和ALT、AST。同上,分别在各时段取大鼠肝中叶和胰腺组织,用甲醛固定制做HE染色切片,光镜下观察病理学变化。同时取部分胰腺组织,用戊二醛固定,电镜下观察组织细胞器水平变化。结果:临床数据分析得出肝切除术后第一天转氨酶较术前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患者术后第一天出现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为19.5%,且高淀粉酶血症与阻断第一肝门的次数有关(P<0.05)。动物实验血生化结果显示,术后第一天血清淀粉酶水平持续阻断组和间歇阻断组较对照组显着升高(持续阻断组:2437.6±589.3 U/Lvs 909±221.9 U/L,P<0.05,间歇阻断组:1858.5±579.7 U/Lvs 909±221.9 U/L,P<0.05),且持续阻断组高于间歇阻断组(2437.6±589.3 U/Lvs1858.5±579.7 U/L,P<0.05);术后第一天血清ALT持续阻断组和间歇阻断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持续阻断组:453.2±163.9 U/L vs65.4±13.1 U/L,P<0.05;间歇阻断组:199.4±80.5 U/L vs65.4±13.1 U/L,P<0.05),同样持续阻断组高于间歇阻断组(453.2±163.9 U/L vs199.4±80.5 U/L,P<0.05);术后第一天血清AST持续阻断组和间歇阻断组较对照组显着升高(持续阻断组:628.4±69.2U/Lvs118.8±15.9 U/L,P<0.05;间歇阻断组:430.2±133.0 U/Lvs118.8±15.9U/L,P<0.05),以持续阻断组高于间歇阻断组(628.4±69.2 U/Lvs430.2±133.0 U/L,P<0.05)。在肝脏和胰腺组织MDA结果中:术后第一天肝脏组织MDA表达量持续阻断组和间歇阻断组显着高于对照组(持续阻断组:3.63±1.89 nmol/mgprotvs0.98±0.25 nmol/mgprot,P<0.05;间歇阻断组1.87±0.46 nmol/mgprotvs0.98±0.25 nmol/mgprot,P<0.05),且持续阻断高于间歇阻断组(3.63±1.89 nmol/mgprotvs1.87±0.46 nmol/mgprot,P<0.05);术后第二天持续阻断组显着高于间歇阻断组(2.71±0.81 nmol/mgprotvs1.49±0.61nmol/mgprot,P<0.05)。术后第一天胰腺组织MDA表达量持续阻断组显着高于对照组(1.23±0.75 mgprotvs0.58±0.31 mgprot,P<0.05),且持续阻断组高于间歇阻断组(1.23±0.75 mgprotvs0.51±0.28 mgprot,P<0.05);术后第二天持续阻断组高于间歇阻断组(0.99±0.31 mgprotvs0.71±0.26 mgprot,P<0.05)。在肝脏和胰腺组织SOD结果中:术后第一天肝脏组织SOD表达量持续阻断组和间歇阻断组均显着低于对照组(持续阻断组:93.58±15.95 U/Lvs190.1±15.8 U/L,P<0.05;间歇阻断组:111.57±14.11U/L vs190.1±15.8 U/L,P<0.05),且持续阻断组显着低于间歇阻断组(93.58±15.95 U/Lvs111.57±14.11 U/L,P<0.05);术后第二天和第三天SOD表达量持续阻断组均显着低于间歇阻断组(术后第二天:102.7±22.89U/Lvs147.67±20.91 U/L,P<0.05;术后第三天:116.77±32.4 U/Lvs146.77±27.4 U/L,P<0.05);术后第一天胰腺组织SOD表达量持续阻断组和间歇阻断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持续阻断组:85.4±38.1 U/Lvs 257.51±43.1U/L,P<0.05;间歇阻断组:145.5±75.1 U/Lvs 257.51±43.1 U/L,P<0.05),且持续阻断组显着低于间歇阻断组(85.4±38.1 U/Lvs145.5±75.1 U/L,P<0.05),术后第二天持续阻断组较间歇阻断明显降低(118.13±44.01 U/Lvs176.54±36.84 U/L,P<0.05)。胰腺组织HE染色,对照组胰腺组织内分泌腺、外分泌腺细胞排列正常,无病理改变。持续阻断组和间歇阻断组都有明显的病理学变化,且在术后第一天最为严重。光镜下看到有少量胰腺细胞坏死,肿胀,空泡状改变,并有炎症细胞浸润和少量的出血,以持续阻断肝门后最重。肝脏组织经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对照组无明显的病理学改变。持续阻断组肝细胞出现大量适应性改变(包括细胞萎缩、增生和凝结),不同类型的变性、坏死,炎性细胞浸润,并且同样以术后第一天最重,间歇阻断组病理性改变较轻。术后第三天可见到再生的肝细胞和纤维化。电镜下发现持续阻断组胰腺的外分泌腺细胞的内质网和线粒体轻度肿胀,间歇阻断组没发现明显病理改变。结论:(1)阻断第一肝门后血清转氨酶和淀粉酶升高,可能与肝脏缺血在灌注损伤和胰腺的淤血损伤有关。(2)间歇阻断肝门比持续阻断肝门对肝脏和胰腺的损伤有较好的耐受性。

陈永卫[3](2011)在《优化入肝血流控制方法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肝切除时实施肝门阻断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术中失血量,一套良好的肝门血流控制方法必须能够有效的减少肝断面失血,同时对肝脏和相关脏器损伤程度降到最低。本实验基于肝脏存在肝动脉、门静脉双重血供,门静脉又是胃肠道等脏器血液回流主要通路的特点,以大鼠为实验动物,开展优化入肝血流控制方法的实验研究。实验方法首先根据肝脏具有肝动脉、门静脉两条入肝血流通路的解剖学特点,设计多种肝门控制模型,通过评估这些不同的肝门控制方法对大鼠7天生存率、肝断面出血量、肝组织内血流灌注压及大鼠对肝门血流控制的极限耐受时间的影响,筛选出两种优化的肝门血流控制方式:(1)在尾状叶转流的情况下,单纯阻断门静脉,保留肝动脉入肝血流的肝门控制方法;(2)阻断肝动脉,保留30%门静脉血流的门脉限流方法。然后将这两种入肝血流控制方式与传统的Pringle手法进行对比研究,检测对肝脏功能、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肝组织能量代谢及对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方面的影响,评估这两种方法的优劣。实验结果单纯门静阻断脉保留肝动脉的控制方法使大鼠能够耐受110分钟的持续门静脉阻断,术后7天100%存活,与完全阻断组相比延长20分钟耐受时间,并且没有增加肝断面出血量的危险,复流后1小时、24小时对肝功能、肝组织Na+-K+ATP酶活力影响明显较轻,按照Suzuki’s评分标准量化肝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结果表明:单纯阻断门静脉,保留肝动脉入肝血流的肝门控制方法与完全阻断组相比能明显减轻肝窦充血,减少肝细胞坏死比例及减轻对肝小叶结构的破坏。单纯保留30%的门静脉血流的肝门控制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大鼠能够安全耐受超过120分钟的持续部分门静脉阻断,并且术后7天100%存活,与完全阻断组相比明显延长肝门控制安全耐受时间,并且没有增加肝断面出血量的危险,复流后1小时、24小时对肝功、肝组织Na+-K+ATP酶活力影响明显较轻,并且能够明显减轻由于阻断门静脉血流造成对肠道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按照Suzuki’s评分标准对肝组织病理切片进行量化评估,发现阻断肝动脉脉,保留30%门静脉入肝血流的肝门控制方法与完全肝门阻断组相比,能明显减轻肝窦充血,减少肝细胞空泡样变和坏死细胞比例。结论单纯阻断门静脉,保留肝动脉入肝血流的肝门控制方法和单纯保留30%的门静脉血流经的肝门控制方法,是两种安全有效的肝门血流控制方法,能明显降低由于肝门阻断引起的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并且单纯保留30%的门静脉血流的肝门控制方法与完全阻断组相比,能明显减轻胃肠道淤血所引起的脏器损伤。

杨慧林,梅礼强[4](2015)在《不同肝血流阻断方式在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肝切除术中的效果比较》文中认为目的比较不同肝血流阻断方式在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肝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4年6月在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肝胆外科行肝脏切除术的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64例,随机分为全肝入肝血流阻断组(对照组)和半肝入肝血流阻断组(实验组),每组各32例。观察两组患者肝血流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血红蛋白(Hb)等肝功能指标,并比较其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肝血流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实验组(19.8±4.1)min、(429.3±36.7)m L、(16.3±3.5)d比对照组(18.7±5.7)min、(458.5±39.2)m L、(16.3±3.5)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前ALT、AST、TBIL、Hb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ALT[(48.23±11.36)U/L]、AST[(49.78±11.92)U/L]、TBIL[(109.25±34.73)μmol/L]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术后[ALT(75.23±13.26)U/L、AST(87.54±17.63)U/L、TBIL(192.32±71.25)μmol/L],Hb[(101.13±24.03)g/L]水平高于对照组[(85.37±20.35)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大出血、休克、肝衰竭等。实验组患者术后出现腹水1例、消化道出血1例、肺部感染2例、胆瘘2例,总发生率为18.75%;对照组患者出现腹水2例、腹腔感染1例、肺部感染2例、胆瘘2例,总发生率为21.88%。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肝入肝血流阻断法用于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有利于促进肝功能的恢复,且其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陈强[5](2020)在《持续性Pringle法肝门阻断对肝细胞癌患者预后影响》文中指出背景:肝细胞癌是最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肝部分切除仍然是早期肝细胞癌最常用的根治方法。然而肝切除术中大量出血常难以控制,术中大量失血和输血是肝切除术后不良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持续性Pringle法肝门阻断常用于肝部分切除手术中减少术中出血和输血。持续性Pringle法肝门阻断对患者近期和远期预后的影响仍在争论。有研究表明持续性Pringle法肝门阻断对患者预后无明显影响,但也有研究认为阻断时间过长会增加肝细胞癌术后复发的风险。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肝细胞癌患者进行肝部分切除术中行持续性Pringle法肝门阻断对其预后的影响。所得出的结论会对今后肝切除术中是否行Pringle法肝门阻断提供指导意义。研究方法: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根治性肝切除的肝细胞癌患者纳入本回顾性研究。根据肝切除术中是否行肝门阻断患者被分为未阻断组(no-PM)和阻断组(PM),持续性Pringle法肝门阻断组又根据阻断时间进一步分为阻断时间≤15分钟组(PM-1)和PM>15分钟组(PM-2)。近期预后根据术后肝功能和术后并发症评估,远期预后根据1-,3-,5-年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评估。研究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50例患者,其中100例患者术中未行肝门阻断(no-PM),104例肝门阻断时间≤15分钟(PM-1),46例患者肝门阻断时间>15分钟(PM-2)。结果显示肝门阻断组术中估计出血量(P<0.001)和术中需输血的患者(P=0.010)明显少于未阻断组,两组之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未见明显差异。阻断组ALT和AST水平明显高于未阻断组且恢复速度缓慢。阻断组和未阻断组之间总生存率(P=0.185)和无病生存率(P=0.086)未见明显差异。并且阻断>15分钟组(PM-2)和≤15分钟组(PM-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未见明显差异。两组ALT和AST水平变化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总生存率(P=0.454)和无病生存率(P=0.559)未见明显差异。研究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持续性肝门阻断会延长术后肝功能恢复时间,但没有增加肝细胞癌术后复发和减少生存时间的风险。当术中有需要时推荐使用持续性Pringle法肝门阻断。

方皓[6](2019)在《循Glisson鞘入路肝癌根治性切除法在肝癌切除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循Glisson鞘入路肝癌根治性切除法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切除中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肝胆外科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利用循Glisson鞘入路肝癌根治性切除法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小时腹腔引流量、术后第1、4、7天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术后相关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结果:所有收集病例均成功实施循Glisson鞘入路肝癌根治性切除法肝切除术。具体手术切除范围包括两个及两个以上肝段切除者17例,一个肝段切除者20例,亚肝段切除者13例。平均手术时间为82.25±32.57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97.57±65.24ml。术后24小时平均引流量128.69±67.81ml,平均住院时间12.25±2.34d。所有患者术后肝功能均在7-12d恢复。术后所有患者无相关并发症(术后出血、胆瘘、腹腔积液)发生。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发生。结论:循Glisson鞘入路肝癌切除法既可以达到根治性切除,又可以最大限度保留肝体积,同时可以减少术中出血及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利于肝功能恢复,是一种合理、安全、可行的肝切除方法。

蒲辉[7](2012)在《肝下下腔静脉阻断联合半肝血流阻断在肝脏部分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价肝下下腔静脉阻断联合半肝血流阻断在肝脏部分切除手术中的应用。第一部分:动物实验方法:取普通家兔为实验对象,分为4组,每组20只,分别对其进行Pringle法、半肝阻断法、半肝阻断+肝下下腔静脉阻断法阻断肝脏血流及对照组(行开腹手术,但不做血流阻断),分别测量阻断前后的中心静脉压,肝脏部分切除后的出血量(切除相同部位的肝脏,尽量保证其大小及肝脏断面的面积相等),阻断30分钟后恢复肝脏血流30分钟,分别测量阻断前后转氨酶的数值,最后处死实验对象。对所取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为了解肝下下腔静脉阻断对家兔的影响,另取家兔15只,全麻后开腹结扎其肝下下腔静脉(肾静脉以上),关腹后清醒麻醉,观察其存活情况及术后第7天的肝、肾功能变化。结果:1、第一、三种方法中心静脉压显着下降,第二种方法中心静脉压变化不明显。2、三种阻断方法的出血量均较对照组减少,其中第三种方法出血量优于第一种方法,第一种方法优于第二种方法。3、三种阻断方法均对肝功能有损害,其中第二、三种方法优于第一种方法,二、三种方法之间无明显差异。单纯结扎肝下下腔静脉对家兔无明显影响(麻醉清醒后可正常进食及活动),术前、术后的肝肾功能变化无显着差异。第二部分:临床分析方法:回顾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普外60病室2010年7月-2012年3月54例肝脏肿块切除病例,其中肝癌26例,肝内胆管结石23例,肝血管瘤5例,上述病例术前肝功能均为ChildA级,无明显肝硬化表现(b超及CT未提示明显肝硬化,球蛋白在正常范围内)。接受Pringle法16例,半肝阻断法18例,半肝阻断联合肝下下腔静脉阻断法20例,比较其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中心静脉压的变化及术后肝功能变化。结果:1、三种方法在阻断时间上无明显差异。2、第三种方法在出血量上较前两种方法明显减少。3、第三方法中心静脉压显着下降,前两种方法中心静脉压变化不明显。4、术后肝功能损害第三种方法优于第一种方法,与第二种方法无明显差异。结论:肝下下腔静脉阻断联合半肝血流阻断在肝脏部分切除手术中可以有效降低中心静脉压,减少术中出血,且不增加肝功能损害,为一种安全、有效的阻断方法。

吕朝华,张嘉越[8](2017)在《肝血流阻断法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目前治疗肝脏肿瘤的主要方法仍是肝切除术,肝脏血供丰富,肝血流阻断是避免手术大出血的重要措施。但肝血流阻断易导致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血流阻断方法种类较多,常用的有入肝血流阻断法、半肝血流阻断法、全肝血流阻断等。但均各有优劣。合理正确的选用肝血流阻断法,可减少肝切除术中出血和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获得最佳的手术效果。

邓小雨[9](2020)在《不同入肝血流阻断技术对肝癌患者肠粘膜屏障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 的]探讨肝癌患者腹腔镜肝切除(LH)术中全入肝血流阻断(Pringle法)技术与半肝入肝血流阻断技术对机体围手术期氧化应激损伤、肠粘膜屏障损伤以及术后肝功能影响的差异,分析两种阻断技术的优缺点、局限性,为肝癌患者LH术中选择益于患者预后的阻断技术提供依据。[方 法]随机选取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收治并计划实施LH的40例成年肝癌患者。根据围手术期间采用的入肝血流阻断技术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半肝入肝血流阻断技术阻断血流,分离肝左右动脉、左右门静脉,阻断患侧肝动脉、门静脉分支后行肝部分切除术(2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Pringle法阻断血流,全阻断入肝血流后行肝部分切除术(20例)。术中两组均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LCVP)技术,切肝过程中维持中心静脉压(CVP)低于5 cmH2O。分别于以下时间点各抽取一管5ml中心静脉血样标本:T1(术前);T2(钳夹肝血管放开后5分钟);T3(钳夹肝血管放开后1小时),将血样标本离心后,分离上层血清存于-80℃冰箱保存。检测血清中丙二醛(MDA)、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内毒素水平。同时监测并记录患者术中T1、T2、T3时的心率,血压,CVP值。通过阅读患者病历,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一天、术后第三天血液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应用SPSS23.0统计软件,对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重、Child-Pugh分级、ASA分级)、术中情况(血压、中心静脉压、MDA、D-乳酸、DAO、内毒素)、术后肝功能情况(AST、ALT)的水平差异。[结 果]1.一般资料,心率,血压,CVP的比较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术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SA分级一般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中T1、T2、T3时心率、血压、CVP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MDA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T2、T3时的MDA水平均高于T1,T3时的MDA水平高于T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T2、T3时的MDA水平均高于T1,T3时的DAO水平高于T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1时刻两组间MD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观察组MD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乳酸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T2、T3时的D-乳酸水平均高于T1,T3时的D-乳酸水平低于T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T2、T3时的D-乳酸水平均高于T1,T3时的D-乳酸水平低于T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1时两组间D-乳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观察组D-乳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DAO的比较观察组患者T2、T3时的DAO水平均高于T1,T3时的DAO水平高于T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T2、T3时的DAO水平均高于T1,T3时的DAO水平高于T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1时刻两组间DAO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观察组DAO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内毒素的比较 对照组组内T1、T2、T3时刻内毒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组内T1、T2、T3时刻内毒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患者T1、T2、T3时刻内毒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ALT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T2、T3时的ALT水平均高于T1,T3时的ALT水平低于T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T2、T3时的ALT水平均高于T1,T3时的ALT水平低于T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1时两组间A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观察组AL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AST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T2、T3时的AST水平均高于T1,T3时的AST水平低于T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T2、T3时的AST水平均高于T1,T3时的AST水平低于T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1时两组间AS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观察组AS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Pringle法阻断血流比较,围术期肝癌患者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半肝入肝血流阻断技术有助于缓解机体氧化应激损伤、肠粘膜屏障损伤,也更有利于患者术后肝功能恢复。

杨学安[10](2020)在《肝动脉阻断在肝包虫外囊完整剥离术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肝动脉血流阻断在肝包虫外囊完整剥离术中的应用效果与临床意义。方法:本课题回顾性分析于2016年1月至2019年9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资料。手术方式为肝包虫外囊完整剥离术。其中A组42例,术中根据病灶位置行肝动脉血流阻断术;B组38例,行第一肝门血流阻断术;根据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前、术中、术后指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两种血流阻断方法的效果进行研究。结果:所有研究对象均无手术死亡,患者均康复出院。两组患者在性别、Child-Pugh分级、年龄、住院天数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量、留置腹腔引流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较B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在术中保护肝功能损伤及术后肝功能恢复方面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动脉阻断法能有效地减轻术中的肝损伤,术后早期肝功能恢复方面表现更优,在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上较第一肝门血流阻断组时间段,但在是否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方面尚无定论。

二、肝血流阻断对肝脏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肝血流阻断对肝脏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肝脏外科血流阻断与重建:技术进展及研究热点(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Introduction
1 资料和方法Data and methods
    1.1资料来源
    1.2入选标准
    1.3质量评估
2 结果Results
    2.1 入肝血流阻断法 (Pringle法)
        2.1.1 持续入肝血流阻断法
        2.1.2 间歇入肝血流阻断法 (intermittent Pringle manoeuvre, IPM)
    2.2 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法
        2.2.1 半肝入肝血流阻断法 (hemihepatic vascular occlusion, HVC)
        2.2.2 保留半肝动脉血供的入肝血流阻断法 (hepatic blood inflow occlusion without hemihepatic artery control)
        2.2.3 肝段血流阻断技术 (Application of hepatic segment vascular occlusion technology)
    2.3 全肝血流阻断法及其改良术式
        2.3.1 全肝血流阻断法 (Liver resection under total vascular exclusion)
        2.3.2 肝血流隔离法 (total hepatic vascular exclusion, THVE)
        2.3.3 选择性肝血流隔离法 (selective hepatic vascular exclusion, SHVE) 和半肝血流完全阻断法 (total hemihepatic vascular exclusion, THHVE)
    2.4 肝切除断面血流阻断技术 (the technology of cut surface blood occlusion in liver resection)
3 结语Conclusion

(2)入肝血流阻断对肝脏和胰腺功能的影响:87例临床观察及SD大鼠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论文第一部分 肝切除术中阻断第一肝门对血清转氨酶和淀粉酶影响的临床研究
    前言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论文第二部分 SD大鼠阻断第一肝门模型的建立与血清酶学、肝脏和胰腺组织病理结果分析
    前言
    材料
    方法
    结果
    讨论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对照表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3)优化入肝血流控制方法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优化入肝血流控制方法几种动物模型的建立
    引言
    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
        (一) 实验动物
        (二) 主要仪器及试剂
        二、方法
        (一) 动物模型建立
        (二) 观察指标
    结果
        一、门静脉血流变化
        二、门静脉压力变化
        三、肝内组织灌注压变化
        四、不同阻断方法肝创面出血量变化
        五、不同阻断方法阻断不同时间7天内存活率统计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在持续肝门阻断时保留肝动脉血供对肝细胞的保护作用研究
    引言
    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
        (一) 实验动物
        (二) 主要仪器及试剂
        二、方法
        (一) 动物模型建立及分组
        (二) 观察指标及方法
    结果
        一、不同阻断方法大鼠7天存活率
        二、肝断面出血量比较
        三、阻断90分钟复流不同时间后ALT、AST变化
        四、阻断90分钟复流不同时间后MDA、SOD变化
        五、阻断90分钟复流不同时间后Na~+-K~+ATP酶活力变化
        六、阻断90分钟复流不同时间后肝脏组织学变化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单纯保留部分门静脉入肝血流方法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
    引言
    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
        (一) 实验动物
        (二) 主要仪器及试剂
        二、方法
        (一) 动物模型建立及分组
        (二) 观察指标及方法
    结果
        一、不同阻断方法大鼠7天存活率
        二、肝断面出血量比较
        三、阻断90分钟复流不同时间后ALT、AST变化
        四、阻断90分钟复流不同时间后MDA、SOD变化
        五、阻断90分钟复流不同时间后Na~+-K~+ATP酶活力变化
        六、阻断90分钟复流不同时间后血清内毒素变化
        七、阻断90分钟复流不同时间后肝脏及肠道组织学变化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肝切除过程中入肝血流阻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4)不同肝血流阻断方式在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肝切除术中的效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纳入标准
    1.3手术方法
    1.4观察指标
    1.5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两组术中、术后情况比较
    2.2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
    2.3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3讨论

(5)持续性Pringle法肝门阻断对肝细胞癌患者预后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1.引言
2.材料与方法
    2.1 患者资料来源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手术方法及过程
    2.5 围手术期的管理和术后随访
    2.6 数据分析
3.结果
    3.1 一般情况
    3.2 术中情况
    3.3 术后情况
    3.4 肝脏状态与肝门阻断
    3.5 生存和复发
4.讨论
5.结论
6.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肝血流阻断技术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6)循Glisson鞘入路肝癌根治性切除法在肝癌切除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肝脏血流阻断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肝下下腔静脉阻断联合半肝血流阻断在肝脏部分切除手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前言
第二部分 动物实验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和仪器
        2.1.2 方法
    第二章 讨论
第三部分 临床病例分析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3.1.1 病例纳入标准
        3.1.2 病例手术分组
        3.1.3 手术情况及结果
        3.1.4 术后情况及结果
    第二章 讨论
第四部分 结论
第五部分 本研究的意义及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8)肝血流阻断法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入肝血流阻断法
2 半肝血流阻断法
3 全肝血流阻断法
4 门静脉阻断法
5 绕肝提拉法

(9)不同入肝血流阻断技术对肝癌患者肠粘膜屏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肝癌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处理策略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10)肝动脉阻断在肝包虫外囊完整剥离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诊断标准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分组
        2.2 围手术期情况
        2.3 数据采集
        2.4 研究设计
    3. 统计学方法
    4. 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新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四、肝血流阻断对肝脏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肝脏外科血流阻断与重建:技术进展及研究热点[J]. 杨欢,王智鹏,张金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4(46)
  • [2]入肝血流阻断对肝脏和胰腺功能的影响:87例临床观察及SD大鼠模型研究[D]. 刘亚运. 广西医科大学, 2017(08)
  • [3]优化入肝血流控制方法的实验研究[D]. 陈永卫.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2011(12)
  • [4]不同肝血流阻断方式在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肝切除术中的效果比较[J]. 杨慧林,梅礼强. 中国医药导报, 2015(07)
  • [5]持续性Pringle法肝门阻断对肝细胞癌患者预后影响[D]. 陈强.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6]循Glisson鞘入路肝癌根治性切除法在肝癌切除中的应用[D]. 方皓. 河北医科大学, 2019(01)
  • [7]肝下下腔静脉阻断联合半肝血流阻断在肝脏部分切除手术中的应用[D]. 蒲辉. 中南大学, 2012(02)
  • [8]肝血流阻断法的研究进展[J]. 吕朝华,张嘉越.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58)
  • [9]不同入肝血流阻断技术对肝癌患者肠粘膜屏障的影响[D]. 邓小雨.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10]肝动脉阻断在肝包虫外囊完整剥离术中的应用[D]. 杨学安.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1)

标签:;  ;  ;  ;  

肝血流阻断对肝脏影响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