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高雏鸡成活率的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谢守前[1](2018)在《饲养密度对蛋鸡生产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饲养密度是影响蛋鸡生产性能及福利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饲养密度直接影响鸡的活动空间范围,间接影响着鸡舍的空气环境质量和蛋鸡生产性能。为探索饲养密度对商品蛋鸡育雏、育成以及产蛋后期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行为学、羽毛评价等方面的影响,本试验研究了饲养密度对层叠笼养商品蛋鸡育雏、育成和产蛋后期生产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分为三部分,试验Ⅰ研究了饲养密度对育雏、育成舍商品蛋鸡生长发育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Ⅱ研究了饲养密度对产蛋舍育成后期蛋鸡生长发育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Ⅲ研究了饲养密度对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行为学以及羽毛评价等方面的影响。试验Ⅰ:选择体重相近的14日龄海兰褐壳商品蛋鸡1650只,按照随机原则,分为3组(A、B和C组),每组5个重复。A、B和C组3-6周龄每只鸡所占笼底面积分别为260 cm2、284 cm2和312 cm2,7-9周龄分别为312 cm2、347 cm2和390 cm2。试验周期为7周。结果表明,随饲养密度的增加,体重呈逐渐降低趋势。3-5、7-8周龄A组鸡群体重显着低于B、C两组(P<0.05),A组第9周龄体重、胫长均显着低于C组(P<0.05)。B组血清T-AOC、SOD、GSH-Px和ALP含量均显着高于A、C两组(P<0.05),而MDA含量则显着低于A、C两组(PP<0.05)。A组血清T3含量显着低于B、C两组(P<0.05)。B组血清T4含量均显着高于A、C两组(P<0.05)。B组第6周龄CORT含量显着高于A组(P<0.05)。试验Ⅱ:选择体重相近的13周龄海兰褐壳商品蛋鸡1050只,按照随机原则,分为4组(A、B、C和D组),每组5个重复。A、B、C和D组每只海兰褐壳蛋鸡所占笼底面积分别为420 cm2、458 cm2、504 cm2和560 cm2。试验周期为6周。结果表明:随着饲养密度的增加,试验鸡群体重、胫长均呈逐渐降低趋势,但各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D组均匀度在15-17周龄高于其他3组。C组血清T-AOC、SOD和ALP含量均显着高于其他3组(P<0.05),而MDA含量则显着低于其他3组(P<0.05)。A组血清GSH-Px显着高于其他三组(P,<0.05)。A、B组血清中T3、T4含量显着高于D组。试验Ⅲ:选择体重相近、羽毛覆盖率基本一致的60周龄罗曼粉壳商品蛋鸡600只,随机分为3组(A、B和C组),A、B和C组每只鸡所占笼底面积分别为450 cm2、540 cm2、675 cm2,正式期为8周。结果表明:整个试验周期中,随着蛋鸡的饲养密度降低,蛋鸡的平均日耗料量增加,料蛋比和破蛋率下降。鸡蛋的蛋壳色泽随着饲养密度的降低而降低。对血清生化指标MDA、TG、ALT等的含量无显着性影响(P>0.05)。A组蛋鸡脂肪肝综合征发生的概率略高于B、C两组。蛋鸡的行为学方面,64周龄末时,A、B两组蛋鸡的同时采食鸡只数显着高于C组(P<0.05)。B、C两组的采食次数和争斗次数均显着低于A组(P<0.05)。蛋鸡的羽毛福利评价方面,C组中背部的羽毛评价分值显着高于A、B两组(P<0.05)。C组中翅膀、胸部以及腹部羽毛的评价分值显着高于A组(P<0.05)。本试验得出如下结论:(I)海兰褐壳商品育雏及育成前期蛋鸡3-6周龄饲养密度284 cm2/只、7-9周龄饲养密度347 cm2/只时,可显着提高蛋鸡体重、胫长以及抗氧化抗应激能力,较好的提高育雏及育成前期蛋鸡体质状况,满足蛋鸡培育要求。(Ⅱ)海兰褐壳商品蛋鸡13-18周龄饲养密度为504 cm2/只时有利于促进鸡群的生长发育以及抗氧化能力,符合蛋鸡的健康养殖。(Ⅲ)罗曼粉壳产蛋后期蛋鸡61-66周龄不同饲养密度对蛋鸡的生产性能无显着性影响(P>0.05);67-68周龄时,饲养密度为675 cm2/只可提高蛋鸡的生产性能和饲料利用性能,满足蛋鸡生产标准。低密度组利于蛋鸡的行为学表达以及降低羽毛损伤,符合蛋鸡的健康福利养殖。
李德红[2](2018)在《蛋鸡育雏期的饲养管理》文中研究指明育雏鸡通常是指142日龄的雏鸡。育雏期的管理水平能够影响到雏鸡的成活率、均匀度和发育状况,还关系到蛋鸡的产蛋性能。笔者根据家庭饲养育雏鸡的经验体会,谈几点看法。1雏鸡的生理特点雏鸡的生长发育迅速、代谢旺盛,饲养中要充分满足雏鸡对饲料营养和舒适环境的需求,否则容易导
王腾[3](2018)在《提升雏鸡成活率的技术措施》文中研究表明提升雏鸡成活率,是科学育雏技术的关键。就雏鸡而言,外围环境敏感性强,自身消化机能偏弱、机体疾病抵抗能力差等等,大大影响其育雏成活率。为此,提升育雏成活率,必须要掌握科学的育雏方法。就此,总结一线的工作经验,笔者就提升雏鸡成活率的技术措施,自育雏前准备、幼雏的运输、选择雏鸡标准、改善雏鸡管理等四大方面做要点阐述,以供参考和借鉴。
杨志祥[4](2017)在《提升雏鸡成活率的有效措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雏鸡培育好坏,成活率高低,影响到最终的养鸡效益。由此,注意提高雏鸡成活率,成为养鸡户主普遍关心的热点话题。总结多年来一线工作经验,笔者就育雏的实际工作,从做好入雏前的准备;严把引种关、选种关;营造适应育雏环境;改善饲喂管理条件;做好疫病防控管理等五大方面,做要点阐述,以供参考和借鉴。
杨东鹏,董必权[5](2014)在《全自动雏鸡喂水系统》文中研究说明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发现饮水管理是雏鸡饲养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影响雏鸡成活率的关键。雏鸡的孵化、出壳过程及育雏室由于都处在高温干燥状态下,因此雏鸡的身体很容易散失大量水分,导致体重不断下降。所以,雏鸡需要及时饮用1620℃的清洁水。而目前市场上的雏鸡饮水器都没有加热恒温和自动清洁的功能,需要进行人工管理,工作效率低,饲养员劳动强度大。于是,我们想以此为突破口,设计制作一个"全自动
姚锦岗,李如才[6](2013)在《鸡白痢的防治措施》文中提出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养鸡业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雏鸡往往以急性败血症和排白色糊状粪便为特征,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雏鸡出壳后两周内死亡率最高,严重影响雏鸡的成活率。成年鸡多为隐性
张士罡,周玉婷[7](2012)在《畜壮禽肥鱼跳跃 立体养殖多收益》文中研究表明江苏省滨海县东坎镇首层村妇女高常蓝,以过人的胆识和智慧,投资20多万元,在承包的20多亩土地上,建起鸡舍、猪舍,开挖了鱼池,兴办起家庭立体养殖场。她每年饲养蛋鸡5000多只、生猪100多头,加上10亩鱼塘,年收入达30多万元,成为闻名一方的"富嫂"。5年前,高常蓝刚开始搞养殖时,只是饲养1000多只鸡。由于缺乏经验和技术雏鸡成活率、成鸡产蛋率较低,盈利甚微。第二年,她通过虚心向行家
靳国旺,蔡敏[8](2012)在《浅谈蛋鸡育雏期的饲养管理》文中研究说明蛋鸡的育雏目标是培育出健壮、活泼和发育良好的雏鸡。雏鸡的饲养管理是一项细致而又重要的工作,它直接影响到雏鸡的成活率、生长发育,成鸡的生产性能和种用价值,鸡场的经济效益。因此,育雏工作历来备受重视。笔者曾连续3年参与豫北地区曲沟鸡场蛋鸡育雏工作的饲养管理。现将个人体会总结如下:
梁文英,汪海,常玉君[9](2012)在《提高雏鸡成活率的有效方法》文中提出雏鸡培育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雏鸡的生长发育及经济效益。因此,如何提高雏鸡的成活率就成了每个养殖户解决的首要问题。笔者在几年中与同仁一道,进行育雏生产实践,取得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1入雏的准备工作1.1维修与设备准备对育雏保温舍进行检查,发现漏雨、破烂
王苹,吉学仁[10](2010)在《良种蛋鸡体型培育和体重管理与生产性能的关系(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体型培育在良种蛋鸡一生中的意义体型问题,就是骨骼发育问题,说到底,就是骨骼发育成就骨架大小问题,感观上是个大个小问题。育雏期主要是长骨阶段,所以现在蛋鸡饲养,在育雏阶段非常重视体型的培育,用体型是否达标来衡量育雏成绩。育雏是基础。因此,蛋鸡早期的体型问题就成了蛋鸡一生诸多技术指标能否充分体现的基础性关键技术。
二、提高雏鸡成活率的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提高雏鸡成活率的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饲养密度对蛋鸡生产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国内外蛋鸡研究状况 |
1.1.1 我国蛋鸡发展现状与趋势 |
1.1.2 国外蛋鸡发展现状与趋势 |
1.2 国内外蛋鸡笼养模式的探索 |
1.2.1 蛋鸡笼养模式的发展历程 |
1.2.2 笼养模式下蛋鸡的饲养标准 |
1.2.3 笼养模式下蛋鸡福利的研究 |
1.3 笼养蛋鸡的饲养管理 |
1.3.1 温度 |
1.3.2 湿度 |
1.3.3 光照 |
1.4 饲养密度对笼养蛋鸡生长发育、生产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1.4.1 饲养密度对育雏期蛋鸡的影响 |
1.4.2 饲养密度对育成期蛋鸡的影响 |
1.4.3 饲养密度对产蛋期蛋鸡的生产性能及福利影响 |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6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6.1 研究内容 |
1.6.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饲养密度对育雏及育成前期蛋鸡生长发育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试验设计 |
2.2.2 饲养管理 |
2.2.3 饲料组成和营养水平 |
2.2.4 测定指标与方法 |
2.2.5 主要仪器与设备 |
2.2.6 数据处理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饲养密度对育雏及育成前期蛋鸡体重和胫长的影响 |
2.3.2 饲养密度对育雏及育成前期蛋鸡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耗料的影响 |
2.3.3 饲养密度对育雏及育成前期蛋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2.4 讨论 |
2.4.1 饲养密度对育雏及育成前期蛋鸡生长发育性能的影响 |
2.4.2 饲养密度对育雏及育成前期蛋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2.5 小结 |
第三章 饲养密度对育成后期蛋鸡生长发育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试验设计 |
3.2.2 饲养管理 |
3.2.3 饲料组成和营养水平 |
3.2.4 测定指标与方法 |
3.2.5 主要仪器与设备 |
3.2.6 数据处理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饲养密度对育成后期蛋鸡体重、均匀度以及胫长的影响 |
3.3.2 饲养密度对育成后期蛋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3.4 讨论 |
3.4.1 饲养密度对育成后期蛋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
3.4.2 饲养密度对育成后期蛋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3.5 小结 |
第四章 饲养密度对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肝结构的影响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试验设计 |
4.2.2 饲养管理 |
4.2.3 饲料组成和营养水平 |
4.2.4 测定指标、材料和方法 |
4.2.5 主要仪器与试剂 |
4.2.6 数据处理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饲养密度对产蛋期后期蛋鸡产蛋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 |
4.3.2 饲养密度对产蛋期后期蛋鸡饲料利用性能的影响 |
4.3.3 饲养密度对产蛋期后期蛋鸡抗体滴度与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4.3.4 饲养密度对产蛋期后期蛋鸡脾脏、心脏、腹脂以及肝脏结构的影响 |
4.3.5 饲养密度对产蛋后期蛋鸡行为学和羽毛状况的影响 |
4.4 讨论 |
4.4.1 饲养密度对产蛋期后期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
4.4.2 饲养密度对产蛋后期蛋鸡饲料利用性能的影响 |
4.4.3 饲养密度对产蛋后期蛋鸡免疫机能的影响 |
4.4.4 饲养密度对产蛋后期蛋鸡内脏指数及肝脏结构的影响 |
4.4.5 饲养密度对产蛋后期蛋鸡福利状况的影响 |
4.5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5.1 主要结论 |
5.2 应用价值与前景分析 |
5.3 进一步研究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实践研究成果 |
致谢 |
(2)蛋鸡育雏期的饲养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 雏鸡的生理特点 |
2 进雏前的准备 |
3 雏鸡的饲养环境 |
(3)提升雏鸡成活率的技术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育雏前准备 |
2 幼雏的运输 |
3 选择雏鸡标准 |
3.1 进雏场应无污染 |
3.2 饲用健康无病雏鸡 |
4 改善雏鸡管理 |
4.1 雏鸡及早喂水 |
4.2 补水后开食 |
4.3 及时接种防疫 |
4.4 温湿度的控制 |
5 体会总结 |
(4)提升雏鸡成活率的有效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做好入雏前的准备 |
2 严把引种关、选种关 |
3 营造适应育雏环境 |
4 改善饲喂管理条件 |
5 做好疫病防控管理 |
6 体会总结 |
(5)全自动雏鸡喂水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创新点】 |
【教师点评】 |
(6)鸡白痢的防治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鸡白痢病原及流行病学特点 |
1.1 病原 |
1.2 流行病学特点 |
2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
2.1 临床症状 |
2.2 病理变化 |
3 鸡白痢的诊断 |
4 鸡白痢的防治 |
4.1 净化鸡群 |
4.1.1 严把引进关 |
4.1.2 检出带菌鸡,净化鸡群 |
4.1.3 对病鸡或可疑鸡进行隔离饲养管理 |
4.2 搞好孵化工作 |
4.3 加强饲养管理,增强鸡的抵抗力 |
4.4 做好药物防治 |
4.4.1 雏鸡的药物预防 |
4.4.2 鸡白痢病鸡的治疗 |
4.5 做好环境卫生消毒工作 |
4.5.1 在引进前对鸡舍及舍内器械做严格的消毒 |
4.5.2 做好平时带鸡消毒 |
5 体会 |
(8)浅谈蛋鸡育雏期的饲养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 消毒和隔离是保证雏鸡健康的关键 |
2 严控温度是育雏成功的关键 |
3 湿度也是育雏期饲养管理的关键 |
4 饮水卫生是保证雏鸡正常代谢的关键 |
5 免疫和投药是预防雏鸡疾病的关键 |
6 正确断喙是避免互啄、饲粮浪费和提高均匀度的关键 |
7 合理配料和少喂多餐是雏鸡正常发育的关键 |
(9)提高雏鸡成活率的有效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入雏的准备工作 |
1.1 维修与设备准备 |
1.2 彻底清洁消毒鸡舍及设备 |
1.3 升温 |
2 严格把好引种关和选种关 |
3 给予雏鸡适宜的生长条件 |
3.1 温度 |
3.2 湿度 |
3.3 通风换气 |
3.4 密度 |
3.5 光照 |
4 科学饲养管理 |
4.1 饮水 |
4.2 开食 |
4.3 分群 |
4.4 断喙 |
5 做好防疫防病措施 |
6 体会 |
(10)良种蛋鸡体型培育和体重管理与生产性能的关系(上)(论文提纲范文)
1 体型培育在良种蛋鸡一生中的意义 |
2 良种蛋鸡体型培育的标准 |
3 良种蛋鸡体型培育的条件和措施 |
3.1 雏鸡的品质是体型培育的基础能够影响雏鸡品质的因素, 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
3.1.1 遗传基因 |
3.1.2 种鸡来源 |
3.1.3 孵化工作 |
3.1.4 雏鸡售前护理服务 |
3.1.5 运输 |
3.1.6 雏鸡入舍时间 |
3.2 饲养环境是雏鸡体型培育的条件 |
3.2.1 温度 |
3.2.2 湿度 |
3.2.3 通风 |
3.2.4 光照 |
3.2.5 饲养密度 |
3.3 营养供给是鸡只体型培育的主要因素 |
3.3.1 能量 |
3.3.2 蛋白质 |
3.3.3 维生素 |
3.3.4 矿物质 |
3.3.5水 |
四、提高雏鸡成活率的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饲养密度对蛋鸡生产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D]. 谢守前. 安徽科技学院, 2018(05)
- [2]蛋鸡育雏期的饲养管理[J]. 李德红.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8(05)
- [3]提升雏鸡成活率的技术措施[J]. 王腾.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8(01)
- [4]提升雏鸡成活率的有效措施[J]. 杨志祥.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7(11)
- [5]全自动雏鸡喂水系统[J]. 杨东鹏,董必权. 科学24小时, 2014(Z1)
- [6]鸡白痢的防治措施[J]. 姚锦岗,李如才.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13(05)
- [7]畜壮禽肥鱼跳跃 立体养殖多收益[J]. 张士罡,周玉婷. 渔业致富指南, 2012(18)
- [8]浅谈蛋鸡育雏期的饲养管理[J]. 靳国旺,蔡敏.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2(08)
- [9]提高雏鸡成活率的有效方法[J]. 梁文英,汪海,常玉君.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12(01)
- [10]良种蛋鸡体型培育和体重管理与生产性能的关系(上)[J]. 王苹,吉学仁. 家禽科学, 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