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莫雷西嗪对豚鼠心肌细胞的电生理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魏华民,吴红金[1](2015)在《中药抗心律失常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心律失常是常见的心血管病症,不仅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且是猝死最常见的原因[1]。虽然药物和医疗器械的不断研发带来临床获益,但心律失常仍是棘手的问题之一[2]。中医药治疗因能够对病人进行整体调整,且具有多靶点、多层次的干预效果而具有一定优势,本文就抗心律失常中药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做一简要综述。1中医对心律失常的认识根据心律失常的临床症状,中医将其归属于"惊悸、怔忡、厥证"等范畴,即包含"惶恐、惊惧"的精神方
杨萌萌[2](2014)在《盐酸关附甲素对心肌钠通道及辅助亚基调控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乳鼠心肌细胞原代培养目的:为第二部分及第三部分药物干预实验提供合格心肌细胞。方法:以出生24小时以内乳鼠作为实验材料,酶分离法于无菌条件下消化分离出单个心肌细胞,使用差速贴壁法分离纯化心肌细胞。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于CO2浓度为5%的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心肌细胞。每24小时换二分之一体积培养液,当细胞搏动频率大于100次/分后,可进行第二部分实验。结果:成功培养出可自主搏动的心肌细胞25次,且细胞搏动频率均达100次/分以上。结论:乳鼠出生时间越短,其心肌细胞活性越强。严格无菌操作是细胞培养的基础;分离消化过程中减少组织细胞损伤是细胞存活的前提;培养过程中保持细胞所处环境稳定,是提高原代培养心肌细胞质量的保障。第二部分:盐酸关附甲素及胺碘酮对乳鼠离体心肌细胞干预目的:探讨盐酸关附甲素(Guanfu baseA,GFA)及胺碘酮(Amiodar,Amio)孵育离体培养的心肌细胞后,其自主搏动节律的变化情况。方法:以第一部分实验所得的心肌细胞,为本部分实验材料。使用不同浓度的GFA及Amio孵育细胞,分别在孵育3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后观察,计数心肌细胞搏动频率。观察不同干预条件,心肌自主搏动频率变化。每个时间点观察完毕后,收集细胞,于-80℃保存,作为第三部分实验材料。结果:GFA及Amio对心肌细胞自主搏动均有抑制作用。GFA抑制作用与孵育时间及药物浓度呈正相关,Amio抑制作用与孵育时间相关性更强。当孵育时间达到一定长度后,两种药物对心肌细胞自主搏动频率的抑制差异不再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GFA及Amio均可抑制离体心肌细胞自主搏动,且两者抑制效果不具有统计学差异。第三部分:盐酸关附甲素及胺碘酮对心肌细胞钠通道及其辅助亚基表达的影响目的:检测两种药物对心肌细胞钠通道及其辅助亚基表达的影响。方法:提取每组标本总mRNA,使用逆转录(RT)及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选择GAPDH为内参,检测钠通道SCN5A, SCN1B, SCN3B, SCN4B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GFA和Amio可抑制通道基因SCN1B,SCN3B表达(P<0.01),抑制强度与药物浓度正相关。GFA及Amio对SCN4B无抑制作用(P>0.05)。GFA对SCN1B,SCN3B,SCN5A的抑制作用还表现出时间依赖性(P<0.01)。结论:GFA及Amio均可抑制SCN5A,SCN1B,SCN3B的表达,且有浓度及时间依赖性。
钟江华[3](2013)在《Cx43重构对高血压左室肥厚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背景随着高血压发病率的逐年上升,高血压引起的左室肥厚(LVH)已经成为与心源性猝死(SCD)相关的主要公共健康问题。导致LVH病人发生SCD的主要原因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VA),但是,目前对于其易发MVA的生理机制并不完全清楚,这为临床治疗LVH患者的MVA带来极大的困难。研究这些机制可以为临床循证医学结论提供理论支持,对临床选择一线降压药物、确定用药时间提供基础理论依据,为研究再灌注患者MVA的治疗药物提供有效靶点。最终,对改善这些病人的预后、减少SCD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重大的经济价值。近年来随着对左心室中层心肌细胞认识的深入,人们提出了跨室壁心室肌细胞电生理异质性的概念。从解剖上来看,心脏左心室心肌在横断面上除了心外膜下心肌细胞和心内膜下心肌细胞外,还存在一层具有独特电生理特性的中层心肌细胞,这种独特性主要表现为:与心外膜下心肌细胞和心内膜下心肌细胞相比,在慢频率稳定的电刺激时,中层心肌细胞的单相动作电位时程尤其是复极时程明显延长,这种差别会导致左心室心肌在横断面上存在复极的异质性,即复极离散,中层心肌细胞单相动作电位时程的延长使左心室心肌有诱发早期后除极(EAD)、延迟后除极(DAD)和触发活动的电生理基础,而三层心肌间复极的不均一性则使左心室心肌容易在心室壁横断面内折返形成MVA如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心室颤动等。在解剖上,中层心肌与心外膜下心肌及心内膜下心肌之间的交界面处存在心肌结构的差异性,使三层心肌之间的单相动作电位复极速度和传导速度均有差别,这为左心室心肌壁内心电折返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解剖基础。更为重要的是,左心室三层心肌细胞不但单相动作电位的时程有差别,对各种刺激因素如心肌缺血、心力衰竭、心肌再灌注等的反应也具有很大的差异,三层心肌细胞对这些病理生理刺激因素的不同反应会增大心肌横断面上有效不应期的离散,增加跨室壁复极的离散度,从而更加容易引起左心室心肌壁内的折返性室性心律失常。由此可见,左心室心肌的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增加可能是高血压并LVH是发生MVA和SCD的主要电生理机制之一。导致中层心肌细胞跨室壁复极离散增加的蛋白分子机制并不完全清楚。目前已经证实,缝隙连接蛋白(Cx)是参与MVA发生的主要蛋白分子,左心室心肌细胞主要表达Cx43表型,它是心室肌细胞间重要的蛋白质分子,是介导心室肌细胞间电流传导的主要导体。Cx43组成的缝隙连接通道通过调控心肌细胞间的离子交换来促进心肌电偶联,达到调节心肌细胞间同步收缩的机械偶联作用。在一些病理生理条件下,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也与GJ特别是Cx43的重构相关。先前的研究表明,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心肌的Cx43会异常排列,从而导致心肌细胞间的心电传导不均一,这可能是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重要解剖学基础。左心室心肌Cx43含量的减少会引起细胞间心电偶联传导能力的下降,进而使心肌内心电的传导特性发生改变,心电传导延迟,单相动作电位时程的离散度增加,左心室心肌组织的各向传导异性更加不均一。严重冠状动脉疾病伴左心功能减退患者的左心室心肌活检显示,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Cx43的减少相关联。在心力衰竭病人中的研究也证实,室性心律失常与Cx43的表达有关,Cx43下调会使心肌细胞间失偶联,导致患者出现动作电位时程的不均一。但是,以往的研究对于跨室壁Cx蛋白分布是否存在异质性的认识还较少,对跨室壁复极的不均一性的实验研究也未将Cx作为研究的中心环节。可以推测,中层心肌细胞Cx43表达的异质性是跨室壁复极不均一的解剖基础,在病理生理因素刺激下,这种Cx43表达的差异进一步扩大,使跨室壁的复极不均一性增加,复极的离散度增大,这可能是高血压LVH易发MVA的蛋白分子基础。另外,血管紧张素II (AngⅡ)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关键成分,既往的研究已经说明它广泛参与了高血压、LVH等许多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近年来的研究还认识到,AngⅡ能够影响左心室心肌的各项电生理指标而参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传统的降压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却通过抑制循环和局部心肌组织的AngⅡ的作用,进而改善一些病理状态下中层心肌细胞的离子通道功能,减轻跨室壁复极的离散程度,减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近来的研究表明,AngⅡ还可以减少Cx43的数量,减慢心肌细胞间心电的传导,提示AngⅡ参与影响了心肌细胞间的缝隙连接重构而导致心电生理的异常,这可能是AngⅡ促发室性心律失常的重要蛋白分子机制。此外,临床研究已经表明,严重的低血钾可以诱发或增加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在病理条件下这种作用更为显着。许多器质性心脏病如高血压并LVH、心力衰竭等本身容易发生致死性的室性心律失常,且因为加强控制血压、改善心功能而经常会使用利尿剂,临床利尿剂的使用中最常见的副作用就是低血钾。故研究低血钾对左心室三层心肌跨室壁复极离散和CX43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易发室性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和蛋白机制,对临床防治器质性心脏病的猝死有重要意义。我们的课题主要内容包括:目的①观察AngⅡ和低钾灌流对正常家兔左心室三层心肌跨室壁复极离散和Cx43表达异质性的影响,探讨AngⅡ和低钾促发MVA的电生理和蛋白分子机制。②观察高血压LVH家兔模型跨室壁复极离散和Cx43表达异质性的变化,以及喂服厄贝沙坦、胺碘酮对这些变化的影响,探讨LVH导致的MVA的治疗手段及机制。方法1.动物分组:实验一:将实验家兔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10只)、AngⅡ灌流组(10只)和低钾灌流组(10只),实验中正常对照组离体心脏给予单纯改良台氏液灌流,AngⅡ灌流组给予含1μM AngⅡ的正常台氏液灌流,低钾灌流组则在给予低钾台式液灌流。实验二:将40只家兔随机分成假手术对照组(10只)、LVH实验组(10只)、厄贝沙坦治疗组(10只)和胺碘酮治疗组(10只)。LVH实验组采用传统的腹主动脉缩窄术制备家兔LVH模型,假手术对照组除不行腹主动脉缩窄外,其它同腹主动脉缩窄组。手术后均继续喂养8周,然后进行实验。厄贝沙坦治疗组(10只)也采用传统的腹主动脉缩窄术制备家兔LVH模型,手术后除普通喂养外还给予经口喂服厄贝沙坦片,每次10mg/kg,每天1次,连续8周,然后进行实验。胺碘酮治疗组(10只)采用传统的腹主动脉缩窄术制备家兔LVH模型,手术后除普通喂养外还给予经口喂服盐酸胺碘酮片,每次50mg/kg,每天1次,连续4周,继续喂养4周后进行实验。2.所有家兔麻醉后开胸、剪开心包,暴露心脏的左前壁游离壁,将起搏电极在心脏搏动最强处刺入。用心脏诊疗仪通过起搏电极刺激心脏,从1V的强度开始,每次递增1V,以引起心室颤动的最低强度为室颤阈值。3.将所有实验家兔心脏剪下并放入4℃台氏液中停搏,修剪心脏后主动脉插管给予Langendorff灌流。4.通过简易电极连接于生物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记录左心室三层心肌的单相动作电位。然后剪毁窦房结,用心电生理刺激仪从右心室壁固定起搏心脏。正常对照组在正常台式液灌流20分钟后同步记录稳定的三层心肌组织单相动作电位并计算各项电生理参数,AngⅡ灌流组给予含浓度为1μM AngⅡ的台式液灌流20分钟后记录,低钾灌流组则在给予低钾台式液灌流20分钟后同步记录。LVH实验组、厄贝沙坦治疗组和胺碘酮治疗组均在正常台式液灌流20分钟后同步记录稳定的三层心肌组织单相动作电位并计算各项电生理参数。4.通过快速冰冻切片方法,从心外膜表面向心内膜方向以每片20μm的厚度连续切片10次,所切取组织为左心室心外膜下心肌,以同样的方法,从心内膜表面向心外膜方向以每片20μm的厚度连续切片10次为左心室心内膜下心肌,取距心外膜表面3mm的心肌组织为中层心肌组织,也以每片20μm的厚度连续切片10次。5.提取组织蛋白后根据样品浓度上样,进行凝胶电泳后转PVDF膜,封闭2h后滴加Cx43单克隆抗体和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二抗并室温孵育2h,用增强化学发光法显色后曝光显影于X线胶片上。用凝胶图像分析系统获取蛋白质信号条带图像后,测定目的蛋白Cx43和内参蛋白GAPDH的光密度值,计算两者的比值作为Cx4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1、AngⅡ灌流组电生理参数及Cx43蛋白表达结果比较(1).AngⅡ灌流组与正常对照组对比,VFT显着降低,从13.40V降至8.30V(P<0.001),表明AngⅡ灌流后左心室心肌更加容易诱发心室颤动。AngⅡ灌流组三层心肌APD90均较正常对照组延长(P均<0.01)。AngⅡ灌流组△APD90为34.70±9.68ms,显着大于正常对照组的23.7±5.67ms(P<0.01), TDR也从36.10ms增加至49.30ms(P<0.05),说明AngⅡ灌流组跨室壁复极离散度较正常对照组显着。(2).AngⅡ灌流组中层心肌、心外膜下心肌和心内膜下心肌的Cx43蛋白表达相对灰度值分别为0.31±0.06、0.45±0.04、0.49±0.07,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着下降(P均<0.05),但心内膜下心肌与中层心肌的Cx43蛋白表达相对灰度差值(△Cx43)较正常对照组增加(P<0.05),表明AngⅡ灌流增大了正常家兔左心室心肌跨室壁Cx43蛋白表达的异质性。2、低钾灌流组电生理参数及Cx43蛋白表达结果比较(1).正常对照组与低钾灌流组对比,VFT分别为13.4V和7.0V(P<0.01),表明低钾灌流降低了左心室心肌的VFT。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低钾灌流组左心室的三层心肌APD90均显着延长(P均<0.001)。低钾灌流组△APD90增加到38.10±10.29ms (P<0.01), TDR (52.90ms)也较正常对照组(36.10ms)显着增加(P<0.05),显示低钾使左心室跨室壁的复极离散度进一步扩大。(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低钾灌流组中层心肌、心外膜下心肌和心内膜下心肌的Cx43蛋白表达相对灰度值分别为0.22±0.04、0.36±0.06、0.40±0.06,均有显着降低(P<0.01),但以中层心肌组织的Cx43蛋白表达降低更为显着,△Cx43较正常对照组增加(P<0.05),表明低钾也进一步扩大正常家兔左心室心肌跨室壁Cx43蛋白表达的不均一。3、高血压左室肥厚组电生理参数及Cx43蛋白表达结果(1).LVH实验组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平均动脉压、心重/体重指数和左心室重量均增加,左室游离壁显着增厚,LVH实验组所有心脏病理切片检查结果见左心室心肌细胞肥大,排列紊乱,符合高血压左室肥厚的病理表现。以上变化均支持LVH实验组左室肥厚家兔模型的成功建立。(2).假手术对照组的VFT为12.20±1.75V,而LVH实验组为7.50±±1.58V,两组间有显着差异(P<0.001),说明LVH实验组较假手术对照组容易诱发心室颤动。LVH实验组和假手术对照组的中层心肌APD90均较心外膜下、心内膜下延长(P值均<0.01),LVH实验组AAPD90和TDR分别为32.40±±9.67ms和48.90±11.65ms,假手术对照组分别为24.30±5.68ms和36.40±7.40ms,LVH实验组的△APD90和TDR均显着大于假手术对照组(P分别<0.05和<0.01),表明LVH实验组中层心肌APD90的延长较心外膜下和心内膜下心肌更为显着,与心外膜、心内膜APD9o的差异大于假手术对照组,所以跨室壁复极离散度更为显着。(3).假手术对照组和LVH实验组的中层心肌Cx43蛋白表达均显着弱于心外膜下心肌和心内膜下心肌(P分别<0.01和<0.001),两组家兔均存在左心室跨室壁的Cx43表达异质性。但是,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LVH实验组中层心肌、心外膜下心肌和心内膜下心肌的Cx43蛋白表达有显着下降,但以中层心肌的下降更为显着,△Cx43较正常对照组增加(P<0.01),LVH实验组家兔左心室跨室壁的Cx43表达异质性较假手术组显着。4、厄贝沙坦治疗组电生理参数及Cx43蛋白表达结果比较(1).厄贝沙坦治疗组的平均动脉压、心重/体重指数和左心室壁厚度与LVH实验组对比显着下降(P<0.001),说明厄贝沙坦能降低高血压左室肥厚家兔的平均动脉压、心重/体重指数,减少左室壁厚度,改善LVH的心室重构。(2).厄贝沙坦治疗组的VFT显着高于LVH实验组(P<0.01),说明厄贝沙坦能使LVH室颤阈值提高,减少室颤的发生。厄贝沙坦治疗组的TDR、三层心肌APD90较LVH组显着减小(P分别<0.05和<0.01)。LVH实验组△APD90大于厄贝沙坦治疗组(P<0.01),说明厄贝沙坦在缩短LVH三层心肌APD90时,以缩短中层心肌APD90更为显着,使三层心肌复极不均一性减小。(3).与LVH实验组比较,厄贝沙坦治疗组中层心肌、心外膜下心肌和心内膜下心肌的Cx43蛋白表达相对灰度值均有显着增加(P分别<0.05和<0.001),但以中层心肌的增加更为显着,△Cx43缩小(P<0.01),说明厄贝沙坦具有降低LVH跨室壁Cx43蛋白表达不均一性的作用。5、胺碘酮治疗组电生理参数及Cx43蛋白表达结果比较(1).平均动脉压、心重/体重指数、左心室重量和左室壁厚度在LVH实验组和胺碘酮治疗组间无差别(P>0.05),说明口服胺碘酮对左室肥厚的血压和心室结构无显着影响。(2).与LVH实验组比较,胺碘酮治疗组的VFT显着升高(P<0.01),表明胺碘酮提高LVH的室颤阈值,能够减少室颤的发生。虽然胺碘酮治疗组三层心肌的APD90均较LVH实验组显着延长(P<0.001),但是胺碘酮治疗组的TDR和AAPD90要显着小于LVH实验组(P分别<0.05和<0.01),表明胺碘酮延长中层心肌APD90的作用小于延长心内膜下和心外膜下心肌,从而缩小了三层心肌之间的复极不均一性。(3).胺碘酮治疗组中层心肌、心外膜下心肌和心内膜下心肌的Cx43蛋白表达相对灰度值较LVH实验组有显着增加(P分别<0.05和<0.001),但以中层心肌的增加更为显着,从而导致△Cx43缩小(P<0.01),进一步说明胺碘酮也能缩小LVH跨室壁Cx43蛋白表达异质性。结论1. AngⅡ灌流使左心室心肌更加容易诱发心室颤动,这与AngⅡ能够明显延长左心室三层心肌的单相动作电位时程,使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增加,复极不均一性更为显着有关。2. AngⅡ增大了正常家兔左心室心肌跨室壁Cx43蛋白表达的异质性,这是其导致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增加的蛋白基础。3.低钾灌流也显着降低了左心室心肌的室颤阈值,使三层心肌单相动作电位时程均明显延长,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明显增加。4.低钾灌流还使左心室三层心肌的Cx43蛋白表达显着降低,但以中层心肌组织的Cx43蛋白表达降低更为明显,进一步扩大正常家兔左心室心肌跨室壁Cx43蛋白表达的不均一。5.高血压LVH时三层心肌的单相动作电位时程均延长,但以中层心肌延长更为明显,跨室壁复极离散度更为显着,容易诱发心室颤动。6.LVH左心室跨室壁的Cx43表达异质性较正常对照组明显,这是其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增加的原因。7.厄贝沙坦能降低LVH家兔的平均动脉压、心重/体重指数,减少左室壁厚度,改善LVH的心室重构。8.厄贝沙坦能够缩短LVH三层心肌单相动作电位时程,但以中层心肌的缩短更为明显,使三层心肌复极不均一性减小,室颤阈值提高。9.厄贝沙坦具有增加LVH三层心肌组织Cx43蛋白表达,降低跨室壁Cx43表达不均一性的作用,从而改善LVH跨室壁复极的离散。10.胺碘酮延长LVH中层心肌单相动作电位时程的作用小于心内膜下和心外膜下心肌的延长,缩小了三层心肌之间的复极离散度,使室颤阈值提高。11.胺碘酮能上调LVH左心室三层心肌Cx43蛋白表达,而且减少跨室壁Cx43蛋白表达的异质性,这是其改善LVH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的原因。
赵临[4](2013)在《牛磺酸镁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机制及其安全性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牛磺酸镁配合物(taurine magnesium coordination compound, TMCC)对各正常细胞离子通道以及缺氧/复氧损伤所致各异常离子通道的影响,评价TMCC对Nav1.5和HERG通道电流、通道动力学以及通道蛋白的影响,以探讨其抗心律失常作用机制及是否具有“致心律失常”作用。方法:采用Langendorff逆行主动脉灌注酶溶液消化法急性分离大鼠单个心室肌细胞,制备缺氧/复氧模型。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在电压钳模式下记录低(100μmol·L-1)、中(200μmol·L-1)、高(400μmol·L-1)三个浓度的牛磺酸镁及胺碘酮(24.24μmol·L-1)对正常及缺氧/复氧大鼠心室肌细胞INa、ICa,L、Ito、Ikl的影响。建立表达HERG和Nay1.5基因的HEK293细胞模型。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INa和Ikr,观察TMCC对INa和Ikr的影响并进行通道动力学研究。采用免疫蛋白印迹技术评价TMCC对Nav1.5通道蛋白的影响。结果:1. TMCC (100,200,400和胺碘酮显着性降低大鼠心室肌细胞INa电流密度峰值。TMCC和胺碘酮均使IN。的电流-电压曲线上移,但不改变其激活电位、峰值电位和反转电位。TMCC和胺碘酮均使INa激活曲线右移,使激活减慢。TMCC及胺碘酮对INa失活曲线的影响是使之右移,失活减慢。2. TMCC (100,200,400μmol·L-1)使大鼠心室肌细胞ICa,L电流密度发生显着性变化,其中400μmol·L-1显着升高钙电流。胺碘酮作用后的电流密度峰值显着性降低。400μmol·L-1TMCC使ICa,L的Ⅰ-Ⅴ曲线下移,100,200μmol·L-1TMCC对Ⅰ-Ⅴ曲线影响不明显,胺碘酮则使Ⅰ-Ⅴ曲线上移。TMCC使钙通道激活曲线左移,激活加快;胺碘酮使曲线右移,激活减慢。TMCC使钙通道失活曲线右移,失活减慢;胺碘酮使曲线左移,失活加快。3.TMCC (100,200,400μmol·L-1)呈剂量依赖性地降低大鼠心室肌细胞Ito峰电流密度峰值。胺碘酮也显着性的降低Ito峰电流密度。TMCC (100,200,400μmol·L-1)及胺碘酮均使Ito激活曲线右移,失活曲线左移。4. TMCC (100,200,400μol·L-1)和胺碘酮对大鼠心室肌细胞的IK1内向及外向电流峰值均无显着性影响。5.缺氧/复氧使大鼠心室肌细胞INa峰值显着性降低,Ⅰ-Ⅴ曲线上移。TMCC(200,400μmol·L-1)和胺碘酮可显着性恢复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减小的INa峰值。TMCC和胺碘酮均可使上移的Ⅰ-Ⅴ曲线下移。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缺氧/复氧使钠激活曲线右移,激活减慢,失活曲线左移,失活加快。TMCC(200,400μmol·L-1)及胺碘酮可恢复右移的失活曲线,使失活减慢,但对激活的影响无显着性差异。6.缺氧/复氧使大鼠心室肌细胞ICa,L峰值显着性增加,Ⅰ-Ⅴ曲线下移。TMCC (200,400μmol·L-1)和胺碘酮可显着性恢复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增大的ICa峰值。,LTMCC和胺碘酮均可使下移的Ⅰ-Ⅴ曲线上移。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缺氧/复氧使钙激活曲线左移,激活加快,失活曲线右移,失活减慢。TMCC(200,400μmol·L-1)和胺碘酮可恢复左移的激活曲线,使激活减慢,恢复右移的失活曲线,使失活加快。7.缺氧/复氧使大鼠心肌细胞Ito峰值显着性增加,Ⅰ-Ⅴ曲线上移。TMCC(200,400μmol·L-1)和胺碘酮可显着性恢复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增大的Ito峰值。TMCC (200,400μmol·L-1)和胺碘酮均可使上移的曲线下移。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缺氧/复氧使Ito激活曲线左移,激活加快,对失活曲线的影响无显着性差异。TMCC (200,400μmol·L-1)及胺碘酮可恢复左移的激活曲线,使激活减慢,对失活曲线的影响无显着性差异。8.缺氧/复氧能使Ik1内向电流峰值显着性降低,内向电流曲线上移,使Ik1外向电流峰值显着性降低,外向电流曲线下移。与缺氧/复氧组相比,TMCC (400μmol·L-1)和胺碘酮可显着性恢复减小的内向电流峰值。TMCC (400μmol·L-1)·和胺碘酮可显着性恢复减小的外向电流。9.在急性作用下,牛磺酸镁对Nav1.5通道的峰电流INa具有浓度和电压依赖性抑制作用,半数最大抑制浓度(IC50)为8.1±0.5μM。TMCC可以使得通道的激活曲线左移,加快通道的激活过程;使通道的失活曲线左移,加快通道的失活过程;显着减缓钠电流从失活状态的恢复速度。在各刺激频率下,给予TMCC,第100次系列脉冲刺激时钠电流并无显着性差异。孵育24小时后,牛磺酸镁并未抑制Nav1.5通道电流,也没有使激活曲线、失活曲线以及失活后恢复曲线发生变化。在10Hz刺激频率下,给予TMCC,第100次系列脉冲刺激时钠电流有显着性差异。(10,100和1000μM) TMCC均抑制Nav1.5通道蛋白,其中1000μM TMCC抑制作用的更显着。10.当TMCC为10mM,其对HERG尾电流的抑制率仅为18.43±0.12%。对浓度效应曲线进行拟合,得出半数最大抑制浓度(IC50)为16.9±1.1μM。结论:1. TMCC通过抑制钠通道的激活和失活而浓度依赖性的抑制钠电流。与胺碘酮相比对钠通道的抑制作用要弱,表明TMCC是一种对钠通道作用温和的化合物。2. TMCC对钙通道呈现双相作用,即低浓度时抑制钙内流,而高浓度则促进钙内流。高浓度的TMCC可能通过促进钙通道的激活和抑制钙通道的失活而促进钙离子内流。3. TMCC通过抑制延迟整流钾道的激活和促进失活而浓度依赖性的抑制Ito。而胺碘酮对1to的抑制作用更强。4. TMCC和胺碘酮对大鼠正常心室细胞的内向整流钾通道均无影响,表明TMCC不易出现导致心律失常的副作用。5. TMCC通过抑制钠通道的失活过程来恢复缺氧/复氧损伤引起的INa峰值减小,使上移的Ⅰ-Ⅴ曲线下移,具有浓度依赖性,但其对激活曲线无影响。6. TMCC通过促进钙通道的失活以及抑制钙通道的激活过程来恢复缺氧/复氧损伤引起的ICa,L峰值增大,使下移的Ⅰ-Ⅴ曲线上移,具有浓度依赖性。7. TMCC可通过抑制钾通道的激活过程对抗缺氧/复氧引起的Ito峰值增大,使上移的Ⅰ-Ⅴ曲线下移,且具有浓度依赖性,但其对失活曲线无影响。8. TMCC可恢复Ik1电流异常,从而抑制因缺氧/复氧诱发的Ik1电流变化,使其恢复至正常水平,其作用与胺碘酮相当。9.在急性作用时,TMCC对Navl.5通道电流具有浓度依赖性和电压依赖性的抑制,主要是通过结合到通道的激活态和失活态而发挥作用的。在慢性作用时,TMCC并未抑制Nav1.5通道电流,也不影响通道动力学,但是对Navl.5通道的作用具有一定的使用依赖性。TMCC对Nav1.5蛋白的作用是抑制合成后的蛋白转运到细胞膜上,其中高浓度的牛磺酸镁抑制蛋白表达作用更明显。10. TMCC对HERG通道电流的抑制作用不明显,说明TMCC在临床应用情况下,可能不会影响心脏复极情况。
刘梅[5](2013)在《心悸1号方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阴虚火旺证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观察心悸1号方对快速型心律失常阴虚火旺证患者治疗前后各种临床症状、体征及患者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的表现,初步探讨心悸1号方对快速型心律失常阴虚火旺证的临床疗效,便于以后在临床中灵活运用本方。方法:将60例快速型心律失常阴虚火旺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倍他乐克治疗,试验组在西药倍他乐克的基础上加服中药心悸1号方,6周为一疗程,记录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1.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前后试验组各项症状比较P均<0.01,具有显着性差异;治疗后在心悸不宁、心烦、倦怠乏力、头晕目眩、少寐多梦、手足心热、面赤、盗汗、便秘等症状方面比较,试验组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中医证侯疗效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治疗前后心电图疗效,试验组总有效率70.00%,对照组总有效率60.00%,均较治疗前有显着性差异。结论:由滋阴养血、泻火安神类中药组成的心悸1号方能有效缓解快速型心律失常阴虚火旺证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患者心电图表现。治疗总有效率较高,安全性高。
于晓明[6](2012)在《快律宁胶囊抗快速心律失常的离体药效学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快律宁(以下简称为KLN)胶囊对大鼠离体心脏心室肌细胞电生理的影响及有无促心律失常的风险,探讨KLN胶囊对外源性自由基所致心律失常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实验一:将SPF级SD大鼠分为对照组、普罗帕酮组和KLN胶囊高、中、低剂量组,将对照组分别与用药组进行组间比较,将普罗帕酮组与KLN三个剂量组进行组内比较。1.观察KLN胶囊对大鼠离体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APD50、APD90、APA、VMAX、EAD等电生理指标,分析其作用机制;2.分别将各组用药前后的RR间期、QT间期、QTc进行比较,分析KLN胶囊有无促心律失常的风险。实验二:将SPF级SD大鼠分为对照组、维拉帕米组和KLN胶囊高、中、低剂量组,采用Langendoff灌流装置对大鼠离体心脏灌注硫酸亚铁/抗坏血酸的方法,复制外源性自由基所致大鼠心律失常模型,对比研究KLN胶囊与维拉帕米对其的保护作用。结果:实验一:1.与对照组相比,KLN胶囊高、中剂量组的APD50、APD90均有延长(p<0.01),而且具有剂量依赖性。低剂量组则不明显(p>0.05)。组内比较显示,普罗帕酮组的APD50、APD90均长于KLN胶囊三个剂量组(P<0.01)。2.与对照组相比,KLN胶囊可以剂量依赖的减小VMAX,其中高、中剂量组减小尤为明显(P<0.01),组内比较显示,KLN胶囊三个剂量组与普罗帕酮的VMAX无显着性差异(P>0.05)。3.与对照组相比,KLN胶囊可以剂量依赖的降低APA,组内比较显示普罗帕酮组的APA与KLN胶囊中低剂量相比有显着差异,普罗帕酮组的APA较低(P<0.01),与高剂量组相比则无显着性差异(P>0.05)。4.KLN胶囊高中低三个剂量组的R-R间期用药后均有显着延长(P<0.05),而且呈剂量依赖性。5.KLN胶囊三个剂量组用药前后的QT间期及QTc无显着性差异(P>0.05)。6.普罗帕酮组用药后的RR间期、QT间期和QTc均有显着延长(P<0.05))7.KLN胶囊三个剂量组在灌流过程中均未诱发EAD,普罗帕酮组则有4例出现了EAD,经统计EAD发生率有显着性差异(P<0.01)。实验二:1.与对照组相比,KLN胶囊可以剂量依赖的减少对外源性自由基所诱发VEB、VT的发生次数(P<0.01)。2.KLN胶囊三个剂量组及维拉帕米组均未出现VF,而对照组则诱发出VF,但经统计无显着性差异(P>0.05)。3.与对照组相比,KLN胶囊高剂量组心律失常的出现时间较晚(P<0.05),而KLN胶囊中低剂量组、维拉帕米组心律失常的出现也有推迟的趋势,但经统计无显着性差异(P>0.05)。4.与对照组相比,KLN胶囊三个剂量组的心率明显减慢,而且呈剂量相关性。5.与对照组性比,KLN胶囊高、中剂量组的心律失常评分明显降低(P<0.05),而KLN胶囊低剂量组和维拉帕米组则与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KLN胶囊可以剂量依赖的对正常大鼠离体心脏电生理产生影响,而对QT间期无影响,因此可能具有较低的致心律失常的风险。2.KLN胶囊对外源性自由基诱发的心律失常可能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可以明显减慢心率,并可能对恶性心律失常(VT、VF)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其疗效优于维拉帕米。3.KLN胶囊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机制可能与同时作用于钾通道、钠通道,钙通道有关,同时可能对自由基具有清除作用,抑制钙超负荷,可能具有多靶点治疗作用特点,是一种类似于Ⅲ类和Ic类和IV类复合作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因此对快速型心律失常可能具有很好的疗效,并可能具有较低的致心律失常的风险,具有很好的研究前景。
林家茂[7](2011)在《滋阴降火、安神通脉方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阴虚火旺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源于“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7-0522)”。目的:通过回顾性系统评价和前瞻性临床观察研究快速性心律失常阴虚火旺证患者服用滋阴降火、安神通脉方药后心电图及中医症状、体征的改变,评价滋阴降火、安神通脉方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阴虚火旺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回顾性系统评价:遵循随机、对照、重复的原则,研究结果输入计算机软件作统计分析。全面搜集有关滋阴降火、安神通脉方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随机对照试验,筛选合格研究,应用Jadad评分法进行质量评价,运用Meta-分析方法统计比较相关数据。2.前瞻性临床观察:选择快速性心律失常阴虚火旺证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试验组用复脉安神饮治疗,对照组给予普罗帕酮治疗,4周为一疗程;观察治疗后中医证候、24h动态心电图、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生化的变化以及有无不良反应。结果:回顾性系统评价中8项研究被纳入7种药物的系统评价;Jadad评分结果显示1篇文章得4分,属高质量文献,其余为1分,属低质量文献;8项研究分别采用临床总有效率和中医临床症状改善中的两项或一项指标进行了疗效比较;Meta-分析结果显示心疾宁胶囊、快律宁胶囊、龟龙宁心汤、定律汤在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和改善中医临床症状方面均有效。前瞻性临床观察显示试验组复脉安神饮在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疗效与对照组普罗帕酮无明显差异,而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和三大常规均无异常变化。结论:以滋阴降火、安神通脉立法的中药制剂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阴虚火旺证有良好的疗效,且安全可靠,不良反应较西药少,临床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刘元生[8](2009)在《乙吗噻嗪及临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乙吗噻嗪(Ethmozine)又称莫雷西嗪(Moricizine),是吩噻嗪(硫化二苯胺)的一种衍生物,最早由苏联在1964年合成并使用,80年代我国研制生产并用于临床,1990年美国FDA正式批准使用,
姜小刚[9](2009)在《安律胶囊对豚鼠心室肌细胞钠离子通道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观察安律胶囊对豚鼠心室肌细胞钠通道电流(INa)的影响,以探讨其抗早搏作用的细胞电生理机制。方法:分离单个豚鼠心室肌细胞,采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以未加药时的钠通道电流作为空白对照组,观察不同浓度的安律胶囊清膏对钠通道电流的影响。结果:①安律胶囊对豚鼠心室肌细胞钠通道的影响:安律胶囊清膏2μg /L、20μg /L、200μg /L可剂量依赖性的降低INa,分别使INa幅值从给药前的(-8.8±0.96,nA),降低到(-8.61±0.84、-7.73±0.84和-6.22±1.04 nA,n=9),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小剂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剂量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具有极为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②安律胶囊对钠通道使用依赖性的作用:在5Hz或10Hz的条件下,未加药时,1、5、10次系列脉冲刺激对钠电流的幅值无明显影响。当加入200μg /L安律胶囊清膏,给予上述条件的刺激时,第10次系列脉冲刺激时钠电流从未给药时的(-7.8±0.6nA)降低到(-4.9±0.5)和(-4.3±0.3nA,n=6),10Hz时抑制效应明显大于5Hz,差异有显着性(n=6,p<0.05)。③安律胶囊对钠通道作用的时效关系:在200μg/L的药物浓度作用下,1、5和10MIN为实验统计结果, INa幅值从(-5.60±0.49,nA)降低到(-5.28±0.46、-5.05±0.48、-4.68±0.53 nA,n=6),10MIN时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安律胶囊可剂量依赖性的阻滞钠电流且具有一定的使用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这是其抗早搏的作用机制之一。
杨平[10](2008)在《安律胶囊抗大鼠早搏作用及对NO、ET SOD、MDA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课题建立药物诱发早搏和心肌损伤动物模型,观察安律胶囊抗早搏和抗心肌缺血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安律胶囊的作用机理。方法: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成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对照组,安律胶囊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用乌头碱和氯化钡诱发大鼠早搏,观察早搏的出现时间、持续时间、每分钟早搏发生的个数;用异丙肾上腺素造成大鼠心肌损伤模型,观察心电图的变化,测血清SOD、MDA、NO和ET的含量。结果:安律胶囊能推迟乌头碱和氯化钡诱发的早搏出现的时间,缩短早搏持续的时间,减少每分钟早搏发生的个数(P<0.05);安律胶囊能明显抑制ISO所致大鼠心电图J点下降(P<0.05);安律胶囊各剂量组均能抑制大鼠血清MDA、ET,并提高SOD、NO含量(P<0.05),其中中、高剂量组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结论:安律胶囊能拮抗乌头碱、氯化钡诱发大鼠的早搏;安律胶囊能明显改善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大鼠心肌缺血心电图,抑制血清MDA、ET含量,增加SOD、NO含量。
二、莫雷西嗪对豚鼠心肌细胞的电生理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莫雷西嗪对豚鼠心肌细胞的电生理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中药抗心律失常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对心律失常的认识 |
2 治法方药研究 |
3 经典方的研究 |
4 现代组方研究 |
5 常用药物及其单体研究 |
6 问题与展望 |
(2)盐酸关附甲素对心肌钠通道及辅助亚基调控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过程及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二部分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过程及方法 |
统计分析 |
结果 |
结论 |
讨论 |
附表 |
第三部分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过程及方法 |
统计 |
结果 |
结论 |
讨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综述 |
参考文献 |
(3)Cx43重构对高血压左室肥厚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跨室壁Cx43异质性与左心室心肌复极不均一性的关系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二部分 Cx43重构对左室肥厚跨室壁复极不均一的影响及药物干预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
成果 |
致谢 |
统计学证明 |
(4)牛磺酸镁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机制及其安全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牛磺酸镁对大鼠心肌细胞各离子通道影响的研究 |
1.1 对象和方法 |
1.1.1 主要仪器设备 |
1.1.2 药品与试剂 |
1.1.3 实验动物 |
1.1.4 实验方法 |
1.1.5 实验分组 |
1.1.6 数据处理 |
1.2 结果 |
1.2.1 牛磺酸镁对大鼠心室肌细胞钠离子通道电流的影响 |
1.2.2 牛磺酸镁对大鼠心室肌细胞钙离子通道电流的影响 |
1.2.3 牛磺酸镁对大鼠心室肌细胞瞬时外向钾离子通道电流的影响 |
1.2.4 牛磺酸镁对大鼠心室肌细胞内向整流钾离子通道电流的影响 |
1.3 讨论 |
1.4 小结 |
二、牛磺酸镁对大鼠心室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各离子通道影响的研究 |
2.1 对象和方法 |
2.1.1 仪器设备、药品与试剂、实验动物 |
2.1.2 实验方法 |
2.1.3 数据分析 |
2.2 结果 |
2.2.1 牛磺酸镁对大鼠心室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钠离子通道电流的影响 |
2.2.2 牛磺酸镁对大鼠心室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钙离子通道电流的影响 |
2.2.3 牛磺酸镁对大鼠心室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瞬时外向钾离子通道电流的影响 |
2.2.4 牛磺酸镁对大鼠心室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内向整流钾离子通道电流的影响 |
2.3 讨论 |
2.4 小结 |
三、牛磺酸镁对Nav1.5和HERG基因转染的通道电流和蛋白表达的作用 |
3.1 对象和方法 |
3.1.1 主要仪器设备 |
3.1.2 药品与试剂 |
3.1.3 细胞来源 |
3.1.4 实验方法 |
3.1.5 数据处理 |
3.2 结果 |
3.2.1 牛磺酸镁对Nav1.5基因转染的通道的急性作用 |
3.2.2 牛磺酸镁对Nav1.5基因转染的通道的慢性作用 |
3.2.3 牛磺酸镁对Nav1.5基因转染的通道蛋白表达的作用 |
3.2.4 牛磺酸镁对HREG基因转染的通道的影响 |
3.3 讨论 |
3.4 小结 |
全文结论 |
论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5)心悸1号方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阴虚火旺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一、临床资料 |
(一)病例来源 |
(二)诊断标准 |
(三)研究方法 |
(四)观察指标 |
(五)疗效判定标准 |
(六)统计学方法 |
(七)临床资料分析 |
二、研究结果分析 |
(一)治疗前后试验组各项症状比较 |
(二)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单项症状疗效比较 |
(三)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疗效总积分比较 |
(四)试验组与对照组中医证侯疗效比较 |
(五)试验组与对照组心电图疗效观察结果 |
(六)不良反应 |
(七)安全性分析 |
讨论 |
一、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中医的病因病机及治法方药分析 |
(一)快速型心律失常病因病机分析 |
(二)快速型心律失常阴虚火旺证的治法方药分析 |
二、本研究的治法方药分析 |
(一)治则治法 |
(二)方药组成 |
(三)处方分析 |
(四)中药的现代药理研究 |
三、试验结果分析 |
四、安全性分析 |
五、展望与不足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详细摘要 |
(6)快律宁胶囊抗快速心律失常的离体药效学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
1 中医对快速型心律失常的认识及研究 |
1.1 疾病范畴 |
1.2 病机认识 |
1.3 治疗 |
2 西医对快速型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
2.1 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发病病因 |
2.2 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 |
2.3 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
2.4 非药物治疗 |
3 中药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实验研究 |
3.1 单味中药抗心律失常的实验研究 |
3.2 复方抗心律失常的实验研究 |
3.3 目前常用的实验研究方法 |
4 KLN 胶囊治疗阴虚火旺型快速型心律失常机制 |
4.1 心阴虚火旺是快速型心律失常的重要病机之一 |
4.2 心悸阴虚火旺证的治法 |
4.3 KLN 胶囊组方分析 |
4.4 快律宁(KLN)胶囊前期实验研究结果 |
4.5 “快律宁(KLN)”前期临床研究结果 |
4.6 本课题来源 |
4.7 实验技术路线图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实验一 KLN 胶囊对大鼠离体心室肌细胞电生理特性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主要设备和仪器 |
1.2 主要试剂及其配制 |
1.3 动物选择 |
1.4 实验分组 |
1.5 分组给药 |
1.6 电生理参数记录方法 |
1.7 统计学方法 |
2 实验结果 |
2.1 KLN 胶囊对大鼠左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 APD50、APD90 影响 |
2.2 KLN 胶囊对大鼠左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 VMAX、APA 影响 |
2.3 KLN 胶囊对大鼠左心室 R-R 间期、QT 间期的影响 |
2.4 KLN 胶囊对 EAD 发生率的影响 |
讨论 |
1 正常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电生理特点 |
2 抗心律失常药的电生理作用 |
3 KLN 胶囊对大鼠离体心脏动作电位时程(APD)的影响 |
4 KLN 胶囊对大鼠离体心脏动作电位 APA、VMAX 的影响 |
5 KLN 胶囊与普罗帕酮对大鼠离体心脏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影响的比较 |
6 KLN 胶囊对大鼠离体心脏 QT 间期的影响 |
7 KLN 胶囊促心律失常的风险研究 |
8 KLN 胶囊组方药物抗心律失常的离子通道研究 |
8.1 黄连 |
8.2 苦参 |
8.3 生地黄 |
8.4 当归 |
8.5 酸枣仁 |
8.6 柏子仁 |
8.7 小结 |
9 KLN 胶囊抗心律失常电生理机制分析 |
实验二 KLN 胶囊对外源性自由基所致心律失常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主要设备和仪器 |
1.2 主要试剂及其配制 |
1.3 动物选择 |
1.4 分组方法 |
1.5 Langendoff 心脏灌流 |
1.6 分组灌流给药 |
1.7 实验观察指标 |
1.8 统计学方法 |
2 实验结果 |
2.1 心律失常个数的比较 |
2.2 心律失常出现时间、心率差及心律失常评分的比较 |
讨论 |
1 自由基致心律失常的机制 |
2 外源性自由基致心律失常实验研究 |
3 KLN 胶囊对外源性自由基诱发心律失常的保护作用 |
4 KLN 胶囊与维拉帕米抗外源性自由基所致心律失常作用比较 |
5 KLN 胶囊抗外源性自由基诱发心律失常机制分析 |
6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发表论文 |
(7)滋阴降火、安神通脉方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阴虚火旺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滋阴降火、安神通脉方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阴虚火旺证的系统评价 |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来源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文献质量评价标准 |
1.5 数据分析 |
2. 结果 |
2.1 纳入研究概述 |
2.2 研究对象 |
2.3 干预措施 |
2.5 临床疗效评价 |
2.6 计量资料结果分析 |
2.7 漏斗图分析 |
2.8 安全性分析 |
3. 讨论 |
3.1 快速性心律失常中医治疗现状分析 |
3.2 滋阴降火、安神通脉中药制剂的有效性分析 |
3.3 滋阴降火、安神通脉中药组内的疗效分析比较 |
3.4 安全性分析 |
3.5 可能存在的偏倚 |
3.6 影响质量的其他因素 |
3.7 展望 |
第二部分 临床试验 |
1. 研究标准 |
1.1 中医、西医诊断及辨证标准 |
1.2 试验病例标准 |
1.3 疗效判定标准 |
1.4 不良反应标准 |
1.5 安全性评价标准 |
1.6 中止试验标准 |
2. 临床资料及研究方法 |
2.1 病例来源与分组方法 |
2.2 一般资料 |
2.3 治疗方法 |
2.4 观察指标 |
2.5 统计学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试验组与对照组单项症状疗效比较 |
3.2 试验组与对照组证候疗效及证候积分比较 |
3.3 试验组与对照组动态心电图疗效及恶化率比较 |
3.4 安全性评价 |
4. 讨论 |
4.1 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病因病机 |
4.2 快速性心律失常治法及复脉安神饮方药分析 |
4.3 现代药理研究 |
4.4 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发表论文 |
详细摘要 |
(8)乙吗噻嗪及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基础电生理学作用 |
二.临床电生理作用 |
三.药代动力学 |
四.临床应用 |
(一)临床应用 |
1. 治疗室性心律失常 |
2. 治疗室上性心律失常 |
3. 用药方法与剂量 |
(二)用药的注意事项 |
1. 致心律失常的作用 |
2. 使心室起搏阈值增加 |
3. 妊娠妇女和婴儿 |
4. 老年患者 |
5. 禁忌证 |
6. 避免某些活动 |
(三)副作用和相互作用 |
1. 副作用 |
2. 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
五.CAST-Ⅱ的评价 |
六.小结 |
(9)安律胶囊对豚鼠心室肌细胞钠离子通道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 古代医家对早搏的认识 |
2. 早搏的现代中医药研究 |
3. 现代医学对早搏的认识 |
4. 心肌细胞离子通道与心律失常 |
实验研究 |
1.实验材料 |
2.实验方法 |
结果 |
1.安律胶囊清膏2μg /L、20μg/L和200μg/L对豚鼠心室肌细胞钠通道的影响 |
2.安律胶囊清膏对钠通道使用依赖性的作用 |
3.安律胶囊清膏对钠通道作用的时效关系 |
讨论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图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10)安律胶囊抗大鼠早搏作用及对NO、ET SOD、MDA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 祖国医学研究概况 |
2. 冠心病早搏的现代中医药研究 |
3. 现代医学对冠心病早搏的认识 |
实验研究 |
1.实验材料 |
2.实验方法 |
3.统计学处理 |
实验结果 |
1.安律胶囊对乌头碱诱发大鼠早搏的影响 |
2.安律胶囊对氯化钡诱发大鼠早搏的影响 |
3.安律胶囊对对ISO致心肌损伤大鼠心电图J点下降值的影响 |
4.安律胶囊对ISO致心肌损伤大鼠血清MDA、SOD、NO、ET含量的影响 |
讨论 |
1.安律胶囊治疗冠心病早搏的立法依据 |
2.安律胶囊药物配伍分析 |
3.安律胶囊对冠心病早搏作用机理探讨 |
4.存在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图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四、莫雷西嗪对豚鼠心肌细胞的电生理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药抗心律失常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进展[J]. 魏华民,吴红金.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02)
- [2]盐酸关附甲素对心肌钠通道及辅助亚基调控机制研究[D]. 杨萌萌. 泸州医学院, 2014(03)
- [3]Cx43重构对高血压左室肥厚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D]. 钟江华. 南方医科大学, 2013(03)
- [4]牛磺酸镁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机制及其安全性评价[D]. 赵临. 天津医科大学, 2013(12)
- [5]心悸1号方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阴虚火旺证的临床研究[D]. 刘梅.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3(04)
- [6]快律宁胶囊抗快速心律失常的离体药效学实验研究[D]. 于晓明.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2(12)
- [7]滋阴降火、安神通脉方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阴虚火旺证的临床研究[D]. 林家茂.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1(01)
- [8]乙吗噻嗪及临床应用[J]. 刘元生.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9(05)
- [9]安律胶囊对豚鼠心室肌细胞钠离子通道的影响[D]. 姜小刚. 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 2009(S2)
- [10]安律胶囊抗大鼠早搏作用及对NO、ET SOD、MDA影响的实验研究[D]. 杨平. 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 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