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0千伏级浇注绝缘电流互感器统一设计情况(论文文献综述)
蔡体栋[1](1984)在《互感器二十年来的技术进展及今后展望》文中认为本文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近二十年来我国互感器产品的技术进展。并对油纸绝缘、SF6气体绝缘、人造树脂浇注绝缘互感器和电子型互感器的发展作了展望。
统一设计工作组[2](1967)在《10千伏级浇注绝缘电流互感器统一设计情况》文中认为毛主席教导说:"我们的方针要放在什么基点上?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叫做自力更生。我们并不孤立,全世界一切反对帝国主义的国家和人民都是我们的朋友。但是我们强调自力更生,我们能够依靠自己组织的力量,打败一切中外反动派。"
一机部变压器研究所[3](1970)在《国外变压器制造业发展概况——60年代水平概述》文中研究指明 绪言"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使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强大的推动力。"文化大革命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迅猛发展。整个工业战线,抓革命促生产的群众运动一浪高过一浪,技术革新层出不穷,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成批涌现,到处热气腾腾,捷报频传,呈现出一派蓬勃兴旺的景象。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伟大的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攀登前人没有攀登过的高峰,创造出人间
蔡剑锐[4](2019)在《包头新都市区世纪220kV变电站电气部分设计》文中提出变电站作为电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整个电网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肩负着与发电厂和电力用户相互联系的任务,一旦变电站发生故障必然会影响到生产生活,因此其重要性毋庸置疑。包头电网位于内蒙电网的中心位置,担负着整个包头市的供电任务。近几年包头电力发展十分迅速,电网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用户对供电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此外由于土地资源的稀缺,在电力建设中对变电站建设的紧凑性、实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在设计之初就应该考虑。本论文主要结合内蒙电网运行方式的特点,对包头新都市区220kV变电站进行了设计。此变电站电压有220kV/1l0kV/10kV三个等级,论文主要对变电站总体结构进行了设计,阐述了电气主接线设计原则与基本要求,并对包头新都市区供电负荷情况进行分析,初步描绘出变电站总体结构轮廓。新都市区变电站电气一次系统设计部分主要对变电站的主接线方案、主变容量及型号、中性点接地方式及无功补偿进行论证,通过短路计算,进行电气设备的选型,并设计了防雷接地保护,从而完成了电气一次系统设计。然后对变电站进行了二次系统设计,内容包括调度系统及通信系统设计等。论文最后还从系统继电保护、主变压器保护等方面对系统进行了保护设计。系统设计从电力系统原始资料出发,严格遵从相关设计原则及水平要求,从而使系统设计更加经济、合理、运行可靠。
肖耀荣[5](1983)在《民主德国TuR厂互感器的一些特点》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介绍民主德国德累斯顿的国营变压器和X光机厂(TuR厂)的互感器分厂的概况、产品结构特点、工艺特点、试验和质量等情况。
姚静丽[6](2008)在《JDZ-27.5W2型电压互感器绝缘特性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力系统的电压等级在不断的提高,电力系统中各种电气设备的要求也随之提高。电压互感器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测量和保护设备,为减小其体积和提高其可靠性,本文以JDZ-27.5W2型电压互感器为研究对象,对其绝缘性能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出有效的措施,改善其电场分布。本文首先介绍了电压互感器的现状和发展情况,然后采用虚拟样机设计技术,利用Ansoft Maxwell 3D/2D工程电磁场分析软件对电压互感器的绝缘性能进行仿真计算和分析,研究电压互感器内部电场的分布情况,并提出多种改进方法来提高其绝缘性能。本文从电压互感器的综合技术经济指标出发,以降低电压互感器的成本和体积,提高其绝缘性能为原则,提出通过改变互感器内部结构、在绕组中添加材料、单级式绕组、添加均压环等改进方法,并对上述几种方法的电场进行了仿真计算,经对比确定了最佳的设计方案。本研究成果已被生产厂家采用,节省了研发成本,缩短了产品的开发周期,减少了试验费用,改进了产品的性能,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李建基[7](1977)在《国外SF6全封闭组合电器的发展》文中认为本文首先综述了SF6封闭式组合电器的发展总况,接着对SF6封闭电器的绝缘特点及设计、组成元件、安装与运行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胡德民[8](1981)在《介绍日本的几种互感器》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介绍日本几种互感器:电子式互感器(带放大器的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光电互感器、数字式组合互感器)、SF6气体绝缘互感器和浇注绝缘互感器的发展情况和结构概况。
徐建锋[9](2012)在《数字化变电站中中压低功率电子式互感器应用的研究》文中指出本文分析了传统变电站中数字化技术运用的局限性,总结各方面研究结论提出了数字化变电站的定义和特征,探讨了数字化变电站的模型和功能分层,调研了数字化变电站技术的现状,初步研究了数字化变电站核心技术、通信网络的构建和分步实现,研究了电子式互感器的组成、原理和使用现状,重点研究了低功率电子式互感器的原理、特性和优势,针对低功率电子式电压互感器的分压问题提出了创新的实用化解决办法,最后针对上海电网的特点,提出了在中低压电网中具体的应用方案,具有原创性。基于IEC61850标准的数字化变电站,是指变电站内一次电气设备实现数字化通信,数字化一次设备和二次智能装置均按照全站统一的标准平台进行数据建模及通信,并在此平台的基础上实现相互之间的互操作性。IEC 61850按照变电站内监控和继电保护两大功能,从逻辑上将未来变电站内数字化设备分为三层:变电站层、间隔层和过程层。互感器作为变电站过程层的实时电气量测量装置,其作用是按照一定的比例关系将一次回路上的高电压和大电流转变为可输入测量仪表和继电保护设备的低电压、小电流信号或数字信号,实现二次设备与高压部分的隔离,保证设备和人身安全,是变电站实现监控和继电保护功能的基础。低功率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基于传统电磁感应原理,性能稳定,测量范围宽、精度高,达到工程实用要求。相比于传统电磁式互感器可以实现单一互感器保护测量合一,减少了互感器组合类型,给电网公司和制造商都带来便利。而相比于Rogowski空心线圈电流互感器,它不需要积分电路,二次侧电压量相位与一次侧电流量相同,对于二次负载阻抗要求低,使用灵活、实用性强。低功率电子式电压互感器结构简单,工艺成熟,产品通用性强,体积小,重量轻,使用灵活,适应性强,二次侧可以短路,频率响应范围广,无铁磁谐振问题,测量范围宽,可实现单一互感器保护测量合一。低功率电子式互感器产品成熟,应用灵活,尤其适用于在中低压电网中与组合式开关设备结合使用,在工程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后,在将来的电网建设中必将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付国庆[10](2018)在《兴安突泉220kV变电站2号主变改扩建工程电气系统设计》文中认为电能作为现代生活和工业生产的主要能源,由于其传输和分配经济方便,又有利于控制、调节和测量等特点,得到广泛应用。所以,承担电能转换、传输和分配任务的变电所成为了工厂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不同的供电用户对变电所需求有所不同,所以变电所的设计一般是依据供电用户的需求来完成的。本文结合兴安突泉220kV变电站2号主变改造设计的基本要求,依据电力系统关于变电站设计的基本规则,从工程的实际条件出发,对涉及变电站设计的一些具体内容进行了研究。论文首先进行了变电站一次系统的电气设计,依据变电站改造设计的技术数据,分别进行了主结线设计、短路电流计算及负荷计算等,为后续进行系统的无功补偿研究及设备选择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然后对兴安突泉220kV变电站改造设计进行了无功补偿研究。通过对实际系统的容量计算,确定了以容性无功补偿方法来补偿主变压器无功损耗为主,并适当补偿部分线路的无功损耗。补偿容量按照主变压器容量的10%25%配置,并满足220千伏主变最大负荷时,高压侧功率因数不低于0.95。接下来,在一次系统高压电气设备的选择方面,对所选的设备按照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电压及使用要求进行了选型,并进行了校验。论文最后还从主变压器保护设计、母线保护设计、防雷保护设计等方面对系统进行了继电保护设计,从而使整个变电站的一次系统设计更加完善。通过以上的设计,基本上满足了变电站改造建设的基本要求,也达到了实际应用的目的。
二、10千伏级浇注绝缘电流互感器统一设计情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0千伏级浇注绝缘电流互感器统一设计情况(论文提纲范文)
(4)包头新都市区世纪220kV变电站电气部分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包头电网及新都市区变电站建设的背景 |
1.1.1 包头电网现状 |
1.1.2 新都市区电网现状 |
1.2 新都市区220KV变电站建设的意义 |
1.3 我国的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况 |
1.3.1 电力系统的发展情况 |
1.3.2 我国电力系统发展具有的特点 |
1.4 变电站设计的技术分析 |
1.4.1 本工程在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
1.4.2 相关设计资料和设计任务 |
1.4.3 设计要求 |
1.4.4 主要设计原则 |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电力需求分析及系统接入方案设计 |
2.1 电力需求预测 |
2.1.1 包头市电力需求预测 |
2.1.2 新都市区电力需求预测 |
2.1.3 电力系统规划及电力平衡 |
2.2 变电站站址及接入系统方案分析 |
2.2.1 变电站站址 |
2.2.2 接入系统方案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变电站一次系统设计 |
3.1 电气主接线设计 |
3.1.1 主接线拟定方案比较 |
3.1.2 主接线方案确定 |
3.2 负荷计算 |
3.2.1 负荷的概念 |
3.2.2 电力负荷的分级 |
3.2.3 负荷预测及变压器的选择 |
3.3 短路电流计算 |
3.3.1 短路电流的概念 |
3.3.2 短路电流计算的条件 |
3.3.3 短路电流计算 |
3.3.4 10kV馈线侧限流电抗器的选择与校验 |
3.4 无功补偿 |
3.4.1 无功补偿和功率因数的改善 |
3.4.2 无功补偿的计算和电容器选择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变电站二次系统设计 |
4.1 调度自动化系统现状 |
4.2 调动自动化系统实现 |
4.2.1 远动系统 |
4.2.2 电能量计(费)系统 |
4.2.3 二次系统安全防护 |
4.2.4 业务接入方案 |
4.2.5 安全防护设备配置 |
4.2.6 数据传输方式和通道 |
4.2.7 系统通信实现方案 |
4.3 二次设备的布置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电气设备的选择 |
5.1 电气设备选择的条件 |
5.2 母线的选择 |
5.3 配电装置的选择及设备选型 |
5.4 互感器的选择 |
5.4.1 电流互感器选择 |
5.4.2 电压互感器选择 |
5.5 配电装置的选择 |
5.6 电力电缆的选择 |
5.7 本章小结 |
第6章 系统保护设计 |
6.1 系统继电保护设计 |
6.2 主变压器的保护设计 |
6.2.1 电力变压器保护概述 |
6.2.2 电力变压器差动保护接线 |
6.2.3 过电流保护 |
6.2.4 元件保护 |
6.3 防雷和接地保护设计 |
6.3.1 防雷保护设计 |
6.3.2 接地保护设计 |
6.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6)JDZ-27.5W2型电压互感器绝缘特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互感器的发展概况 |
1.2 电压互感器的发展趋势 |
1.3 本文的研究背景 |
1.4 求解电压互感器电场的方法选择 |
1.4.1 解析法 |
1.4.2 数值法 |
1.5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静电场计算方法 |
2.1 Maxwell 3D介绍 |
2.2 静电场分析 |
2.2.1 基本概念 |
2.2.2 静电场求解方程的导出 |
2.2.3 静电场的边界条件 |
2.3 三维实体模型的建立 |
2.4 参数设定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电压互感器静电场的仿真计算 |
3.1 一次绕组每段分为三级的电场计算 |
3.1.1 电压按递减趋势加载的电场仿真结果 |
3.1.2 一次绕组全加高压的电场仿真结果 |
3.1.3 分析对比 |
3.2 一次绕组每段分为两级的电场计算 |
3.2.1 电压按递减趋势加载的电场仿真结果 |
3.2.2 一次绕组全加高压的电场仿真结果 |
3.2.3 分析对比 |
3.3 一次绕组每段分为四级的电场计算 |
3.3.1 电压按递减趋势加载的电场计算 |
3.3.2 一次绕组全加高压的电场仿真结果 |
3.3.3 分析对比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电场绝缘的分析和改进方法 |
4.1 电场的分布 |
4.2 改进方法及改进后的电场分布 |
4.2.1 改变互感器内部结构 |
4.2.2 绕组中添加材料 |
4.2.3 单级绕组 |
4.2.4 添加均压环 |
4.2.5 优化设计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数字化变电站中中压低功率电子式互感器应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概况 |
1.1.1 电力系统发展状况 |
1.1.2 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发展历程 |
1.1.3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现状 |
1.2 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 |
1.2.1 变电站通信标准 |
1.2.2 智能电子装置 |
1.2.3 现场总线和工业以太网 |
1.2.4 电子式互感器技术 |
1.3 研究内容和全文结构 |
1.3.1 研究内容 |
1.3.2 全文结构 |
第二章 数字化变电站理论体系及相关技术现状 |
2.1 前言 |
2.2 数字化变电站的定义 |
2.3 数字化变电站的逻辑模型及功能分层 |
2.3.1 过程层 |
2.3.2 间隔层 |
2.3.3 变电站层 |
2.4 数字化变电站相关技术发展现状 |
2.4.1 电子式电流/电压互感器 |
2.4.2 智能化断路器 |
2.4.3 组合式开关设备 |
2.4.4 IEC 61850 标准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IEC61850 标准的数字化变电站技术 |
3.1 前言 |
3.2 IEC61850 标准简介及其核心技术分析 |
3.2.1 IEC61850 标准背景资料及内容构成 |
3.2.2 变电站内功能分层及逻辑接口模型 |
3.2.3 IEC61850 标准中面向对象的建模技术 |
3.2.4 IEC 61850 标准中变电站的抽象模型 |
3.2.5 IEC 61850 标准中应用和通信的分离 |
3.2.6 基于IEC 61850 标准的产品实现 |
3.3 数字化变电站通信网络的构建 |
3.3.1 变电站层和间隔层之间的网络结构 |
3.3.2 间隔层和过程层之间的网络结构 |
3.3.3 数字化变电站通信网络的物理模型 |
3.4 数字化变电站通信网络的分步实现 |
3.4.1 间隔层和变电站层设备之间通信的实现 |
3.4.2 过程层通信的实现 |
3.4.3 过程层网络和变电站层网络的合并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电子式电流/电压互感器技术方案选型和对比 |
4.1 前言 |
4.2 电子式互感器的基本组成 |
4.3 电子式电流/电压互感器原理及技术分析 |
4.3.1 基于Rogowski 电流传感器原理的电流互感器 |
4.3.2 基于Faraday 磁光效应原理的电流互感器 |
4.3.3 内置分流电阻的铁心式低功率电流互感器 |
4.3.4 电容分压电子式电压互感器 |
4.3.5 基于Pockels 晶体电光效应原理的光电电压互感器 |
4.3.6 补偿式电阻分压型低功率电压互感器 |
4.4 电子式互感器与传统的电磁式互感器相比较的特点 |
4.5 电子式电流/电压互感器的产品和使用现状 |
4.5.1 OET700 系列电子式电流/电压互感器 |
4.5.2 NX 系列光电互感器 |
4.5.3 西门子公司的SIFOCS 光纤电流传感器 |
4.5.4 ABB 公司用于低压开关柜中的组合式传感器 |
4.5.5 德国斯尼文特公司的组合型光电数字互感器 |
4.5.6 国内保护厂家对于电子式互感器的研究 |
4.6 低功率电子式互感器在中压系统中的适用性分析 |
4.6.1 中压系统的特殊性 |
4.6.2 电子式电流互感器的选型和比较 |
4.6.3 电子式电压互感器的选型和比较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上海110 千伏数字化变电站中低功率电子式互感器典型应用方案和实现 |
5.1 前言 |
5.2 LPVT 输入阻抗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
5.2.1 LPVT 输入阻抗问题 |
5.2.2 LPVT 阻抗问题解决方案 |
5.2.2.1 LPVT 冗余配置和二次装置并接方式 |
5.2.2.2 采用具有恒定阻抗输出的有源分配器 |
5.2.2.3 采用功率放大器用于变电站改造项目 |
5.3 低功率电子式互感器在开关柜中的集成方式 |
5.3.1 在中压SF6 气体绝缘开关柜中的集成 |
5.3.2 在中压空气绝缘开关柜中的集成 |
5.4 上海电网变电站主接线形式和特点 |
5.4.1 220 千伏变电站 |
5.4.2 110 千伏变电站 |
5.4.3 35 千伏变电站 |
5.4.4 中低压侧接线形式的特点 |
5.5 数字化变电站中低功率电子式互感器典型应用方案 |
5.5.1 常规接线形式下典型应用方案的讨论 |
5.5.2 电压互感器按间隔配置接线形势下应用方案的讨论 |
5.5.3 方案比较 |
5.6 低功率电子式互感器在110 千伏封周变电站中的实现 |
5.6.1 全面实践数字化变电站分层分布式三层三网结构 |
5.6.2 低压侧全面采用低功率电子式互感器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全文总结 |
6.1 本文的主要工作 |
6.1.1 分析总结出低功率电子式互感器在中压领域中应用具有优势 |
6.1.2 实用性的解决了LPVT 应用中的输入阻抗问题 |
6.1.3 首次提出低功率电子式互感器在上海电网中的通用性应用方案 |
6.2 不足和建议 |
6.2.1 不足 |
6.2.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论文 |
附件 |
(10)兴安突泉220kV变电站2号主变改扩建工程电气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1.1 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况 |
1.1.2 蒙东电网概况 |
1.1.3 兴安电网及突泉县系统现状 |
1.2 兴安变电站改扩建的意义 |
1.2.1 突泉220kV变电站现状 |
1.2.2 兴安变电站扩建的意义 |
1.3 本次兴安变电站扩建的任务 |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变电站一次系统设计 |
2.1 主结线设计 |
2.1.1 主接线设计依据 |
2.1.2 主结线设计的基本要求 |
2.1.3 主接线方案拟定 |
2.1.4 主接线方案比较及选择 |
2.2 变压器的选择 |
2.2.1 电力变压器的类型选择 |
2.2.2 电力变压器的台数与容量选择 |
2.2.3 电变压器的型号 |
2.3 负荷计算 |
2.3.1 负荷计算的概念 |
2.3.2 电力负荷的分级 |
2.3.3 分级对电源的要求 |
2.3.4 负荷计算 |
2.4 短路电流计算 |
2.4.1 负荷计算的概念 |
2.4.2 短路电流计算条件 |
2.4.3 短路电流计算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无功补偿设计 |
3.1 无功功率和功率因数 |
3.2 无功补偿和功率因数的改善 |
3.3 无功补偿及计算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电气设备的选择 |
4.1 电气设备选择的条件 |
4.2 母线的选择 |
4.3 备用电源的选择 |
4.4 其他设备的选择 |
4.4.1 断路器的选择 |
4.4.2 互感器的选择 |
4.4.3 熔断器和配电装置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系统保护设计 |
5.1 继电保护的意义 |
5.2 主变压器的设计 |
5.2.1 电力变压器保护概述 |
5.2.2 电力变压器差动保护接线 |
5.2.3 差动保护的整定计算 |
5.2.4 过电流保护 |
5.2.5 母线保护 |
5.3 防雷保护 |
5.3.1 变电所防雷概述 |
5.3.2 避雷针的选择 |
5.3.3 避雷器的选择 |
5.3.4 防雷接地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四、10千伏级浇注绝缘电流互感器统一设计情况(论文参考文献)
- [1]互感器二十年来的技术进展及今后展望[J]. 蔡体栋. 变压器, 1984(01)
- [2]10千伏级浇注绝缘电流互感器统一设计情况[J]. 统一设计工作组. 变压器, 1967(08)
- [3]国外变压器制造业发展概况——60年代水平概述[J]. 一机部变压器研究所. 变压器, 1970(04)
- [4]包头新都市区世纪220kV变电站电气部分设计[D]. 蔡剑锐. 长春工业大学, 2019(03)
- [5]民主德国TuR厂互感器的一些特点[J]. 肖耀荣. 变压器, 1983(04)
- [6]JDZ-27.5W2型电压互感器绝缘特性的研究[D]. 姚静丽. 沈阳工业大学, 2008(02)
- [7]国外SF6全封闭组合电器的发展[J]. 李建基. 高压电器, 1977(06)
- [8]介绍日本的几种互感器[J]. 胡德民. 变压器, 1981(04)
- [9]数字化变电站中中压低功率电子式互感器应用的研究[D]. 徐建锋. 上海交通大学, 2012(07)
- [10]兴安突泉220kV变电站2号主变改扩建工程电气系统设计[D]. 付国庆. 长春工业大学, 2018(01)
标签:电压互感器; 变电站;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绝缘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