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应用激光》编辑部贺信(论文文献综述)
章仁毅,林漪齐[1](2021)在《标准化创新工作现状与发展展望》文中指出科技创新的全球变革趋势促使更多国家和企业进一步重视将创新发展融入到标准化工作中,以期对社会发展形成正向加速的作用。本文阐述了标准化对创新的推动作用;对标准化工作在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加速创新产业发展、激励创新人才成长方面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继续加快标准制修订更新频率,进一步提高制修订标准的技术水平,持续提升标准化人员的企业地位、社会地位的建议。
万京华,王会[2](2021)在《新华社在党的新闻史上的地位与独特贡献》文中提出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新闻事业发展史上,新华社是历史最悠久且一直居于重要地位的新闻舆论机构。新华社成立90年来,作为党的新闻舆论重镇,充分发挥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主力军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也付出了巨大牺牲。本文通过回顾新华社90年风雨历程,从舆论引导、媒体渊源、改革创新、对外传播、作风建设五个方面,总结了新华社在中国共产党百年新闻史上的重要地位与独特贡献。
黄锦南[3](2021)在《基于复杂网络方法的《哈萨克斯坦真理报》中国形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哈萨克斯坦是我国的世代友好邻邦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首倡之地和先行先试地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中国在哈萨克斯坦媒体中的国家形象研究越来越受到各学科研究者的重视。然而,已有成果大部分采用了基于还原论的研究方法,并不能完全契合国家形象作为一个复杂系统其本身固有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特质,忽略了国家形象系统内部的动力学特征和涌现。因此,本论文将网络科学的复杂网络方法引入国家形象研究,以检验该方法在国家形象系统研究中的有效性。本文选取了哈萨克斯坦官方报纸《哈萨克斯坦真理报》为研究对象,收集了2014年7月至2018年6月的全部涉华报道和2019年12月至2021年2月与新冠疫情相关的部分涉华报道文本,构建了一大一小、一整体一局部的两种文本数据库,基于复杂网络方法,结合诸如国际关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相关研究成果以及中哈两国政府的各项大政方针政策,对“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在哈萨克斯坦官方媒体中的整体国家形象进行了全面挖掘和研究,并对新冠疫情背景下中国在哈官媒中的国家形象进行了具体的个案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哈真理报》涉华报道主要展现了以下4个角度的中国形象:(1)哈萨克斯坦的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形象;(2)哈萨克斯坦的全方位支持者形象;(3)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形象;(4)灾害频发的国家形象。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主要包括:(1)对国别区域研究的方法创新作出探索,尝试复杂网络方法在国家形象研究中的应用;(2)挖掘和呈现“一带一路”和新冠疫情背景下哈萨克斯坦官方报纸《哈真理报》中的中国形象;(3)为国家形象、国别区域、乃至其他领域研究者提供哈萨克斯坦官方报纸的客观中国形象数据和真实报道文本。
本刊编辑部[4](2020)在《2020年《农业信息化》1-12期总目录》文中研究说明
关泠[5](2020)在《中国当代军事百科全书编纂研究》文中指出军事百科全书编纂是以“编纂”为核心的创造性精神劳动,是社会科学文化活动中的专业实践活动。中国当代军事百科全书编纂是中国军事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也是军事辞书编纂的重要领域。编纂实践始于20世纪80年代,它是中国军事科学发展史和辞书编纂史上的一项开创性工作。以《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第一版及《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第一版、第二版等为代表的一系列大型军事百科全书、辞典,系统介绍古今中外军事领域知识,全面总结军事理论与军事实践,建立起富有中国特色的军事百科知识体系,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成果,体现了中国当代军事科学发展水平,在传播军事知识,推动军事科学发展,服务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相对于编纂实践,对军事百科全书编纂理论的探索虽然产生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但还不够丰富,特别是近10年鲜有系统的研究。本文以近代以来世界军事百科全书编纂谱系为框架,将中国当代军事百科全书置于该框架中研究与考量。以中国当代军事百科全书编纂历史为主线,通过回顾不同历史时期编纂机构、编纂人员、编纂成果的发展,总结军事百科全书编纂经验。通过考察军事百科全书编纂的理论依据和基础,军事知识秩序的建立过程,编纂系统工程的运行方式,研究军事百科全书编纂理论与方法。通过探讨编纂的政治性与客观性的科学考量,以及文献资料研究在编纂中的作用,研究军事百科全书编纂规律。以中国当代3部大型军事百科全书为个案,从其编纂内容、编纂实践、编纂现代化着手,研究军事百科全书编纂特色与创新。本文运用军事学、辞书学、史学、编辑出版学及传播学理论和专业知识,对中国当代军事百科全书作了系统研究。从“学科论”出发,考察军事百科全书的知识分类及其与军事学科的建立与发展的关系。从文化缔构的角度考察军事百科全书编纂体系在建立新的军事知识秩序,实现军事知识的规范化、标准化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以辞书框架理论考察军事百科全书编纂主体与编纂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本文首次对中国当代军事百科全书编纂历史进行了系统研究。查阅了1980年至2016年军事百科全书编纂原始文件、资料、档案、会议记录等,访谈了部分直接参与编纂的专家学者和重要事件亲历者,厘清了编纂中的重要事件、节点及发展脉络。通过考察中国当代军事百科全书编纂体制和机制的形成与发展,并与国内外其他百科全书编纂进行比较,提炼并总结了编纂特点、作用和贡献。通过对军事百科全书编纂与军事学科的建立及发展进行系统探索,认为编纂活动为军事学相关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并推动和深化了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首次集中对编纂中若干重要历史问题的处理和解决进行探究,通过文献梳理、档案整理、访谈记录等,重点研究了解放军军战史、重要人物若干问题的编纂原则、标准,以及表述、评价标准(准则)的形成,如长征“密电事件”、抗日战争中人民军队战绩等表述的形成及我军36位军事家的确定过程等,集中反映了编纂工作与科学研究的相互促进及其统一。本文拓展了军事百科全书研究的领域,丰富了相关研究成果,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思路与借鉴。
刘晓芳[6](2020)在《四川省阿坝州媒体融合发展研究》文中提出由互联网技术变革引发的媒体融合,正在成为中国国家战略、媒体行业发展中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课题。全国各地都在大力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如何因地制宜、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现实与目标采取适当的媒体融合发展路径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20年9月印发的《关于加快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指出:“要按照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原则,完善中央媒体、省级媒体、市级媒体和县级融媒体中心四级融合发展布局。”为此,笔者选取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对其州、县两级媒体融合发展的基本情况和问题展开一年半的实地调查和研究。研究采用参与观察法、深度访谈法及问卷调查法,收集相关数据资料,结合传播学相关理论进行分析论证,试图探寻四川省阿坝州媒体融合发展的策略。文章主体部分共五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研究设计,包括研究背景、意义,研究对象、问题及概念界定,对相关研究的文献梳理。第二章至第五章为核心部分。第二章对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媒体融合发展的生态环境与政策环境特征进行简要梳理,生态环境特征体现为:新时代涉藏地区稳定与发展的意识形态总基调、少数民族地区多文化多语言的传播环境、媒介基础设施在偏远地区恶劣的建设环境、民族地区有待整合和配置的特色资源,其媒体融合的政策环境表现为:新时代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会议、重要讲话和落地配套政策。第三章简要梳理了阿坝州媒体发展历程,并对阿坝州进入媒体融合发展阶段的筹建过程,以及融合后的组织架构、运行现状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梳理。第四章通过梳理与分析阿坝州媒体融合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全媒体传播结构、生产流程、管理体制等问题和原因,为探讨阿坝州媒体融合发展策略提供现实基础。第五章针对问题提出阿坝州媒体融合发展的基本策略,包括如何定位、如何管理、如何调整生产结构、如何增强内容分发的有效性。研究发现,阿坝州州、县两级媒体在融合发展中,以实现“各自”传播的多渠道融合和内容的多样化集成为目的,全面提升融媒体软件、硬件,导致“整体”的媒介载体和平台的重复建设、有限资源低效配置的问题。为此,笔者认为四川省阿坝州的媒体融合发展,应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现实情况,建立统筹协同机制,进而在功能定位、运作管理上进行策略调整。首先,在媒体融合顶层设计的框架下,进行州、县差异化功能定位,建立州域信息集成与整合平台,打造县域公共服务与基层治理平台。其次,针对当前阿坝州媒体融合发展的管理与运作问题,提出了探索州级“报社+电视台”、“州+县”一体化发展管理的策略;结合受众需求调整全媒体生产结构;重视生产流程的运营环节;探索“体制内循环”经营思路;增强人才的本土策划能力与双语传播能力等。
宋哲琦[7](2020)在《《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文中研究表明《装饰》作为国内重要的艺术设计类核心期刊,从1958年创刊起,与中国设计共同成长,记录了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汇集了国内外着名专家学者。以《装饰》作为展现学术思想、指导学科实践的平台。本文以《装饰》发展历程为线索,通过期刊分析、文献分析、表格梳理、人物访谈等的研究方法,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的内容侧重点将杂志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来进行分析,论述《装饰》与中国设计文化发展之间的关联,并对20年来的杂志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更全面的阐述该杂志的发展历程与时代背景下相互影响的关系,以及对《装饰》、对中国设计文化、教育的作用与影响进行总结。
陈冠合[8](2020)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叙事策略研究 ——以《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故事版面为例》文中提出在全球化时代复杂的舆论环境中,增强对外传播能力建设成为新形势下的一项国家战略和主流媒体的重要任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提升对外传播能力的要求,也是《人民日报海外版》创立中国故事版面的初衷。然而,依照传统对外传播研究路径展开的对传播技术、渠道和效果的讨论,故事的叙事始终被置于功能主义视角下进行简单分析。话语即权力,本文通过对中国故事叙事话语的研究,尝试说明在做宣传与讲故事的双重要求下“讲好中国故事”叙事面临的困境。本文选取《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故事版面中的新闻报道文本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叙事学理论进行话语和结构层面的文本分析,研究叙事者针对“中国故事”这一命题选择了哪些叙事策略,以达成对主流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传播。同时通过对中国故事编辑部门的访谈,来印证叙事文本是否与媒体从业者新闻生产实践的意图相一致。本文在从叙事声者、叙事对象、叙事视角和叙事时间几个角度展开的叙事话语分析中发现,叙事者惯用的典型报道模式在保障宣传层面话语权威的同时,极大限制了受众对中国故事的解读和参与空间。而对叙事文本结构、文体结构和语义结构几方面进行的分析,揭示了叙事者对倒金字塔型结构、几种固定叙事模式和原型的重复使用,并不利于故事的讲述。结合对编辑部访谈和实际工作中的叙事策略后发现,中国故事版面叙事受限于传统外宣思维和工作惯习,最终并未形成有效的叙事实践。
邢泽宇[9](2020)在《人民日报海外版《望海楼》评论文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大国,正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同时,国际局势复杂多变,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甚嚣尘上,全球经济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国际格局深刻演变,而伴随着我国海外华人华侨人数增多以及汉语国际化普及,在当下“西强我弱”的国际话语权争夺中,向广大的海外华侨华人表达代表中国的声音,在国际舆论事件中表明中国态度,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在当下和未来争夺国际话语权的必由之路。《望海楼》作为人民日报海外版的新闻评论专栏,已经伴随着海外版漂洋过海在八十多个国家出版发行,在对外传播和国际舆论中扮演重要角色,已经成为海内外中华儿女获取观点信息的重要渠道。本文以《望海楼》评论专栏为研究样本,从评论选题、议题等宏观视角到文章结构、论证方式等微观视角进行分析,又借助新闻评论语言学理论对其语篇的词汇、句类、修辞、劝说深入分析,并探索评论专栏特色,最后提出了一些不足和建议,从而为其他传媒创办海外版评论专栏提供借鉴。研究发现,《望海楼》在评论选题来源上以党和政府信息来源为主,传统媒体次之。在议题方面,议题覆盖面广,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评论作者队伍的精英化,将评论文章的专业程度深化,增加了评论文章的可信度,充分发挥了意见领袖的作用。在评论区域上除关注国内事件外,受美国在国际话语体系地位影响,美国成为了国外区域中关注度最高的国家,受外交和地缘因素影响,又紧密关注非洲和朝韩有关的局势发展。在局部语义论证方式上,《望海楼》呈现出以证明式和批驳式为主,通过鲜明事例,深入分析其事件背后的前因后果,未来趋势。在文章结尾处,《望海楼》以总结论点式和鼓舞号召式为主,充分发挥了其表达功能和舆论引导功能,同时,又较少了使用了指导意见式结尾。在全文结构中,评论文章以并列式结构和递进式结构为主,结构清晰,逻辑严谨,通过一个视角深入分析,又或是通过多个层级全方位分析。在新闻评论语篇中,词汇“突出”方式以能愿动词“失衡”呈现,句类“突出”方式以陈述祈使化“失协”呈现。在劝服者形象建构上以见识和真诚为主,在信息建构上以新闻事实、明白畅晓为手段。在专栏特色上,敢于直面问题,表达中国态度,注重自身媒介外交功能的发挥,传播中国声音,集中设置议题,有意识建构国家形象。当然,《望海楼》评论专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部分问题分析深度不足,新闻评论语篇陈述祈使句“失衡”突出、主动设置议题缺失等等。因此,《望海楼》评论还存在改进和发展空间,如强化语篇信息建构,增强深化功能、主动设置议题,加强新媒体联动等等。
苏金智[10](2020)在《弘扬汉字文化,为汉字和汉字文化走向世界贡献力量——纪念《汉字文化》创刊30周年》文中提出《汉字文化》创刊三十年来,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开展了汉字与汉字文化的全方位的科学研究,给语言学,尤其是汉字的研究带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为国家语言文字政策研究,为中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新的形势下,刊物应该继续贯彻国家相关语言文字政策法规,进一步推动汉字科学研究,弘扬汉字文化,为构建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提高国民语言能力和国家语言能力,为汉字和汉字文化走向世界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应用激光》编辑部贺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应用激光》编辑部贺信(论文提纲范文)
(1)标准化创新工作现状与发展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标准化是创新工作强大的推动力 |
标准化工作对创新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
创新的背后离不开标准化工作的推动 |
标准化是创新工作最佳的呈现平台 |
以标准化促进创新成果转化 |
以标准化加速创新产业发展 |
以标准化激励创新人才成长 |
标准化创新工作发展建议 |
结束语 |
(2)新华社在党的新闻史上的地位与独特贡献(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历史进程的记录者 |
(一)吹响烽火革命岁月的战斗号角 |
(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高潮 |
(三)为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发声 |
二、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奠基者 |
(一)新华社与党报同成长 |
(二)人民广播事业在新华社孕育、成长 |
(三)中国新闻社与新华社的历史渊源 |
(四)对外输送大批新闻干部 |
三、党的新闻事业发展创新的开拓者 |
(一)新闻样态上不断探索突破 |
(二)供稿形态上不断变革优化 |
(三)传播业态上不断开拓创新 |
(四)技术应用上不断提升引领 |
四、党的新闻事业走向世界的先行者 |
(一)封锁围困中开启对外新闻宣传 |
(二)迈上外交和国际新闻报道第一线 |
(三)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新型世界性通讯社 |
(四)服务党中央决策基本职能实现新拓展 |
五、党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作风的践行者 |
(一)对党忠诚,坚持党性原则 |
(二)勿忘人民,坚持为人民服务 |
(三)实事求是,坚持调查研究 |
(四)精益求精,倡导清新文风 |
(3)基于复杂网络方法的《哈萨克斯坦真理报》中国形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3 研究对象 |
1.4 研究方法和思路 |
1.5 研究创新点及论文结构 |
2 整体中国形象系统网络构建与测量 |
2.1 关键词同现网络构建及其网络特性分析 |
2.2 网络层级分析及核心关键词节点提取 |
2.3 核心关键词节点内部网络构建及其加权聚类分析 |
3 中哈非经济关系属性聚类之中国形象分析 |
3.1 中哈首脑外交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
3.1.1 不断升级的全面战略伙伴形象 |
3.1.2 值得信任、不吝支持的好朋友形象 |
3.1.3 潜力巨大、优势互补的合作伙伴形象 |
3.2 中哈边境和安全合作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
3.2.1 中哈边境繁荣共建者形象 |
3.2.2 上合组织框架下哈重要安全合作伙伴形象 |
3.2.3 哈打击边境走私活动合作者形象 |
3.3 中哈人文交流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
3.3.1 哈萨克斯坦文化传播的支持者形象 |
3.3.2 中哈人文交流的推动者形象 |
3.3.3 丝路复兴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形象 |
3.4 关键词节点“2017 阿斯塔纳世博会”的中国形象分析 |
3.4.1 阿斯塔纳世博会的积极参与者形象 |
3.4.2 阿斯塔纳世博会的全方位支持者形象 |
3.4.3 历史悠久、底蕴丰厚的可持续发展大国形象 |
4 经济属性聚类之中国形象分析 |
4.1 哈对华出口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
4.1.1 哈对华出口贸易的积极推动者形象 |
4.1.2 哈出口贸易的重要市场形象 |
4.2 中哈交通运输合作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
4.2.1 富有成效的交通运输合作伙伴形象 |
4.2.2 哈过境运输潜力释放的驱动者形象 |
4.3 中哈投资合作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
4.3.1 中哈投资合作的推动者形象 |
4.3.2 带来多重利好和雪中送炭的对哈投资者形象 |
4.4 中国国内经济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
4.4.1 飞速发展、迎难而上的经济强国形象 |
4.4.2 攻坚克难、施工高效的基建强国形象 |
5 游离核心关键词节点之中国形象分析 |
5.1 游离核心关键词节点“技术”的中国形象分析 |
5.1.1 自主创新、积极进取的科技强国形象 |
5.1.2 科技惠民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
5.2 灾难属性游离核心关键词节点的中国形象分析 |
5.2.1 灾害频发的国家形象 |
5.2.2 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
6 中国形象之新冠疫情涉华报道个案分析 |
6.1 中哈关系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
6.1.1 哈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形象 |
6.1.2 哈重要经济合作伙伴形象 |
6.2 中国国内抗疫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
6.2.1 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
6.2.2 医疗系统强大、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的大国形象 |
7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5)中国当代军事百科全书编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来源及意义 |
1.2 关键概念界定 |
1.3 文献综述 |
1.3.1 百科全书研究的主要专着和论文 |
1.3.2 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的研究 |
1.4 主要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1.5 研究理论及其说明 |
第二章 编纂概述 |
2.1 军事百科全书的性质、特点 |
2.2 军事百科全书的功用 |
2.3 编纂指导思想及目的 |
2.3.1 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
2.3.2 为中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服务 |
2.4 出版、修订与版别 |
第三章 编纂发展历程 |
3.1 编纂历史背景 |
3.1.1 新时期社会文化需求和军队建设总目标催生 |
3.1.2 中国国防现代化和军事斗争准备迫切需要 |
3.1.3 新军事革命强力推动 |
3.2 编纂历程及阶段 |
3.2.1 编纂的开创与奠基(1980~1986) |
3.2.2 编纂的专业化与全面建设(1986~2002) |
3.2.3 编纂的纵深化、系统化、多元化发展(2002~2016) |
3.3 编纂领导机构与组织机构 |
3.3.1 兼具行政性和学术性的领导机构 |
3.3.2 从临时性机构到正式定编的组织机构 |
3.4 权威型的撰写和编审人员 |
3.5 专业型的专门编纂人员 |
第四章 编纂理论与方法:博采、萃取与确定 |
4.1 博采:基于军事科学研究成果 |
4.1.1 “学科论”与军事百科全书总体设计 |
4.1.2 以军事科学研究为基础 |
4.2 萃取:军事知识秩序的建立 |
4.2.1 积淀与初建 |
4.2.2 完善与架构 |
4.2.3 传承与创新 |
4.3 确定:系统工程的运行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政治性与客观性:科学考量标准 |
5.1 坚持政治原则 |
5.1.1 “事关国家和军队的科学文化基本建设” |
5.1.2 反映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研究成果 |
5.1.3 政治性问题的处理解决 |
5.1.4 作为“武器”的军事百科全书 |
5.2 秉持客观性 |
5.2.1 人物条目评价原则的提出 |
5.2.2 尊重历史,实事求是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文献资料研究与条目撰写审定 |
6.1 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文献资料 |
6.1.1 编纂的广度、深度取决于文献资料的占有度 |
6.1.2 基础建设与长远保存 |
6.2 藏用并重 |
6.2.1 文献资料建设 |
6.2.2 文献资料核对 |
6.3 条目专题资料与条目撰写、审定 |
6.3.1 “因条而宜”建立条目专题资料系统 |
6.3.2 收集、鉴别、取舍——以“段德昌”条目专题资料为例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编纂特色与创新 |
7.1 编纂内容 |
7.1.1 知识内容:从填补空白到全面反映 |
7.1.2 知识体系:在创新中发展 |
7.1.3 文体语言:百科体裁与军事特色 |
7.2 编纂实践 |
7.2.1 “国家编纂体制” |
7.2.2 “小核心、大外围”的编纂机制 |
7.2.3 与其他百科全书编纂模式之比较 |
7.3 编纂现代化设想 |
7.3.1 编纂技术平台现代化 |
7.3.2 构建军事知识服务体系 |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编纂与军事学科的建立、发展 |
8.1 推动军事辩证法学科建设 |
8.1.1 条目范畴的确定 |
8.1.2 学科的建立 |
8.1.3 在发展中调整 |
8.2 拓展军队政治工作学科范畴 |
8.2.1 学科之争 |
8.2.2 学科体系的完善 |
8.3 夯实军事法学科研究基础 |
8.3.1 学科的增设 |
8.3.2 填补军事法研究空白 |
8.4 构建军事装备学科理论体系 |
8.4.1 反映军事装备知识增长 |
8.4.2 创新发展军事装备理论 |
本章小结 |
第九章 若干重要历史问题的研究与解决 |
9.1 解放军军战史若干重要问题 |
9.1.1 长征“密电事件”的争论 |
9.1.2 西路军相关条目的表述 |
9.1.3 抗日战争中人民军队战绩问题 |
9.1.4 对百团大战的认识和评价 |
9.2 军事人物相关问题 |
9.2.1 清除“左”的影响——以被错杀人物条目为例 |
9.2.2 稳妥处理历史遗留问题——以“项英”“粟裕”条目为例 |
9.2.3 人物评价“功是功,过是过”——以“林彪”条目为例 |
9.2.4 人物图片阐释知识语言 |
9.2.5 解放军“军事家”的论证和确定 |
9.2.6 中华民国时期军事人物评价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6)四川省阿坝州媒体融合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文献综述 |
1.1.1 研究背景 |
1.1.2 文献综述 |
1.2 研究对象、问题及意义 |
1.2.1 研究对象 |
1.2.2 研究问题 |
1.2.3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3.1 参与观察法 |
1.3.2 深度访谈法 |
1.3.3 问卷调查法 |
1.4 概念界定与理论支撑 |
1.4.1 概念界定 |
1.4.2 理论支撑 |
1.5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1.5.1 研究内容 |
1.5.2 创新点 |
第二章 四川省阿坝州媒体融合发展的生态与政策环境 |
2.1 阿坝州媒体融合发展的生态环境 |
2.1.1 政治生态:新时代涉藏舆论主阵地 |
2.1.2 民族地区:多语言的传播环境 |
2.1.3 技术变革:偏远地区的信息到达 |
2.1.4 经济社会:特色资源的整合与配置 |
2.2 阿坝州媒体融合发展的政策环境 |
2.2.1 媒体融合发展的重大会议 |
2.2.2 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讲话 |
2.2.3 媒体融合发展的落地政策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四川省阿坝州媒体的基本情况及融合发展现状 |
3.1 阿坝州媒体的基本情况 |
3.1.1 州级媒体的基本情况 |
3.1.2 县级媒体的基本情况 |
3.2 阿坝州媒体融合发展的筹建过程 |
3.2.1 融合发展的推动力:政策主导,主体实施 |
3.2.2 融合发展的起始时间轴:州县不同步 |
3.3 阿坝州媒体融合后的组织结构现状 |
3.3.1 融合后的内设组织架构:增设新部门 |
3.3.2 融合后的的生产结构:维持传统端主力军 |
3.3.3 融合后的管理机制:调整考核制度 |
3.4 阿坝州媒体融合后的媒体运行现状 |
3.4.1 融合后的新媒体平台:形成平台矩阵 |
3.4.2 融合后的生产流程:采编再造 |
3.4.3 融合后的内容创作:跨部门互动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四川省阿坝州媒体融合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
4.1 阿坝州媒体融合发展存在的主要管理问题 |
4.1.1 考核机制僵化,专业人才匮乏 |
4.1.2 管理体制不完善,流程再造受阻 |
4.1.3 行政牵制严重,融媒体工作繁杂 |
4.2 阿坝州媒体融合发展存在的主要运作问题 |
4.2.1 平台重复搭建,内容同质化生产 |
4.2.2 媒介产品结构与受众需求不匹配 |
4.2.3 内容洞察不足,信息有效分发失灵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四川省阿坝州媒体融合发展的基本策略 |
5.1 顶层设计:统筹州县媒体,进行差异定位 |
5.1.1 搭建州域信息集成与整合平台 |
5.1.2 打造县域公共服务与基层治理平台 |
5.2 管理策略:转“控制型”为“合作型”管理 |
5.2.1 探索“报台”融合管理策略 |
5.2.2 探索“州县”融合管理策略 |
5.3 运作策略:与用户重连接,使信息有效分发 |
5.3.1 重塑生产结构,强化全媒体团队建设 |
5.3.2 完善生产流程,重视互联网运营环节 |
5.3.3 增强人才本土策划与双语传播能力 |
5.3.4 激活优势资源,探索“内循环”经营模式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阿坝州受众媒体使用情况调查问卷设计 |
附录二 :阿坝州受众问卷调查结果人口统计学信息 |
附录三 :相关人员访谈提纲、编码及本土案例呈现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7)《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
1.2.1 期刊论文类 |
1.2.2 专着类 |
1.3 研究的方法、思路 |
1.3.1 研究的方法 |
1.3.2 研究的思路 |
2 百花盛开的工艺美术发展(1958-1961) |
2.1 《装饰》创刊溯源 |
2.2 《装饰》杂志风格主要视觉特点 |
2.2.1 封面文字 |
2.2.2 封面视觉图案 |
2.2.3 内页版面设计 |
2.3 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 |
2.3.1 重新重视民间美术 |
2.3.2 指导工艺美术创作 |
2.4 为美化人民生活服务 |
2.4.1 面向大众生活创作 |
2.4.2 向西方世界开展学习 |
3 求索争鸣的设计萌芽(1980-1996) |
3.1 复刊时代背景 |
3.2 《装饰》视觉元素的变化 |
3.2.1 封面设计形式的探索 |
3.2.2 封面主体立意的变迁 |
3.2.3 内页版式的有序与变化 |
3.3 工艺美术的变革 |
3.3.1 “工艺美术“名词的局限 |
3.3.2 “装饰热”的兴起 |
3.4 现代化的新浪潮 |
3.4.1 科技与艺术的大讨论 |
3.4.2 现代设计的浪潮 |
3.5 《装饰》步伐的“守”与“进” |
4 对话世界文化自信的设计现代化(1997-2018) |
4.1 走入“全球化” |
4.2 《装饰》设计的多元化 |
4.2.1 和谐的整体性 |
4.2.2 现代感的民族美 |
4.2.3 敢于尝试的创意美 |
4.2.4 版式装饰的简洁美 |
4.3 开放视野立足传统 |
4.3.1 工艺美术的新发展 |
4.3.2 设计批评的引入 |
4.3.3 中国创造带来的思考 |
4.4 面向时代关注当下 |
4.4.1 设计的伦理学问题 |
4.4.2 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
4.4.3 从设计艺术到设计科学 |
4.5 《装饰》内容的“质”与“量” |
5 总结 |
5.1 从工艺美术到现代设计 |
5.2 从教育理论到学科实践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采访文字稿 |
附录二 《装饰》1958-2018杂志封面 |
附录三 《装饰》1958-2018文章整理 |
作者简介 |
(8)讲好中国故事的叙事策略研究 ——以《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故事版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对象 |
三、文献综述 |
(一)讲好中国故事与对外传播研究 |
(二)主流媒体的中国故事叙述策略研究 |
(三)《人民日报海外版》对外传播情况研究 |
四、主要理论 |
(一)叙事学理论 |
(二)梵迪克的新闻话语分析结构 |
五、研究方法 |
(一)文本分析法 |
(二)访谈法 |
第二章 中国故事版面的叙事话语分析 |
一、中国故事的叙事者 |
(一)隐蔽的叙事者 |
(二)公开的叙事者 |
(三)缺席的叙事者 |
二、中国故事的叙事对象 |
(一)人物类叙事对象 |
(二)非人物类叙事对象 |
三、中国故事的叙事视角 |
(一)全知视角叙事 |
(二)外视角叙事 |
(三)内视角叙事 |
(四)复合视角叙事 |
四、中国故事的叙事时间 |
(一)叙事时序 |
(二)叙事时长 |
(三)叙事频率 |
第三章 中国故事版面的叙事结构分析 |
一、中国故事叙事文本结构分析 |
(一)文本结构分析 |
(二)文体结构分析 |
二、中国故事深层叙事结构分析 |
(一)艰苦奋斗叙事 |
(二)敬业奉献叙事 |
(三)革命英雄叙事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人民日报海外版《望海楼》评论文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和意义 |
一、 研究缘起 |
二、 研究意义 |
第二节文献综述 |
一、 新闻评论概念界定 |
二、 新闻评论研究综述 |
(一) 关于新闻评论发展史的研究 |
(二) 以某一理论为基础或是从某一特定视角切入,进行具体化的研究 |
(三) 对有关新闻评论功能和舆论引导研究 |
(四) 对新闻评论语言学的研究 |
三、 人民日报评论研究综述 |
四、 《望海楼》评论专栏研究综述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二章 《望海楼》评论专栏文本分析 |
第一节 专栏宏观文本分析 |
一、 评论选题 |
二、 评论议题 |
三、 评论作者 |
四、 评论区域 |
五、 评论态度 |
六、 评论时机 |
第二节 专栏微观结构分析 |
一、 篇名研究 |
二、 背景研究 |
三、 论证视角 |
(一) 中国视角 |
(二) 中外视角 |
(三) 国际视角 |
四、 论证方式 |
(一) 证明式 |
(二) 阐释式 |
(三) 比较式 |
(四) 递进式 |
(五) 批驳式 |
五、 结尾研究 |
(一) 呼吁号召式 |
(二) 总结论点式 |
(三) 指导意见式 |
(四) 开放式 |
(五) 鼓舞号召式 |
六、 结构分析 |
(一) 并列式结构 |
(二) 总分式结构 |
(三) 递进式结构 |
(四) 对比式结构 |
(五) 归纳式结构 |
(六) 纵贯式平行结构 |
(七) 本节小结 |
第三章 《望海楼》评论文章语篇分析 |
第一节 词汇分析 |
一、 专栏主要“突出”词汇分析 |
(一) 专栏主要“突出”词汇 |
(二) “突出”词汇功能分析 |
二、 词汇“突出”方式 |
(一) “失衡”分析 |
(二) 动因分析 |
三、 本节小结 |
第二节 句类分析 |
一、 专栏主要句类分析 |
(一) 专栏主要句类 |
(二) 主要句类功能分析 |
1. 陈述 |
2. 祈使句: |
二、 句类“突出”方式 |
(一) “失协”分析 |
(二) 动因分析 |
三、 本节小结 |
第三节 修辞和劝说策略分析 |
一、 修辞分析 |
(一) 排比和对偶 |
(二) 比喻 |
(三) 引用 |
1. 引入论据 |
2. 引入观点 |
(四) 疑问 |
二、 劝说策略分析 |
(一) 主方形象建构分析 |
1. 语言学中的主方形象分析 |
2. 新闻评论中主方形象分析 |
(二) 信息建构分析 |
第四章 《望海楼》评论专栏特色 |
第一节 媒介外交,传播中国声音 |
第二节 直面问题,表达中国态度 |
第三节 集中议题,建构国家形象 |
一、 “上合组织”系列建构合作共赢形象 |
二、 “改革开放”系列建构大国复兴形象 |
三、 “中美贸易战”系列建构大国自信形象 |
四、 “疫情防控”系列建构自强坚韧形象 |
第五章 《望海楼》评论专栏不足和建议 |
第一节 专栏不足 |
一、 部分问题分析深度不足,陈述祈使化句“失衡”突出 |
二、 集中评论内容不均衡,观点态度交叉重复 |
三、 主动设置议题缺失 |
四、 以势服人,劝服较弱 |
第二节 专栏建议 |
一、 关注个体,增加背景描写 |
二、 增加中华传统文化议题 |
三、 主动设置议题,善用科技 |
四、 强化语篇信息建构,增强评论深化功能 |
结语 |
中外文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弘扬汉字文化,为汉字和汉字文化走向世界贡献力量——纪念《汉字文化》创刊30周年(论文提纲范文)
一 |
二 |
三 |
四、《应用激光》编辑部贺信(论文参考文献)
- [1]标准化创新工作现状与发展展望[J]. 章仁毅,林漪齐. 石油商技, 2021(05)
- [2]新华社在党的新闻史上的地位与独特贡献[J]. 万京华,王会. 中国记者, 2021(07)
- [3]基于复杂网络方法的《哈萨克斯坦真理报》中国形象研究[D]. 黄锦南. 浙江大学, 2021(08)
- [4]2020年《农业信息化》1-12期总目录[J]. 本刊编辑部. 农业工程技术, 2020(36)
- [5]中国当代军事百科全书编纂研究[D]. 关泠. 河北大学, 2020(02)
- [6]四川省阿坝州媒体融合发展研究[D]. 刘晓芳.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7)
- [7]《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D]. 宋哲琦. 浙江大学, 2020(12)
- [8]讲好中国故事的叙事策略研究 ——以《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故事版面为例[D]. 陈冠合. 南京大学, 2020(02)
- [9]人民日报海外版《望海楼》评论文章研究[D]. 邢泽宇.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20(01)
- [10]弘扬汉字文化,为汉字和汉字文化走向世界贡献力量——纪念《汉字文化》创刊30周年[J]. 苏金智. 汉字文化, 2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