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苯海拉明乳膏处方的改进与质量观察

盐酸苯海拉明乳膏处方的改进与质量观察

一、对盐酸苯海拉明霜处方的改进及质量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李明艳[1](2021)在《盐酸氟桂利嗪及其中间体的固液相平衡及口崩片制备工艺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1本文目的盐酸氟桂利嗪是唯一可透过血脑屏障的哌嗪类钙拮抗药,对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有良好的疗效。4,4’-二氟二苯甲酮是其最优合成路线中的关键中间体,也是合成医药及特殊材料的主要原料,需经结晶除去杂质后提纯和增收。而溶解度数据是结晶工艺的基础依据,相关研究学者对两种溶质的溶解度还未做过全面的研究报道。另外,在制剂处方研究前需要掌握溶解度数据,该值大小会影响药物的溶出度,而口腔崩解片对难溶性药物的溶解速率影响较大,制成口崩片可加速难溶性药物盐酸氟桂利嗪的溶出,提高生物利用度,增强临床疗效,并改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因此固液相平衡研究为合成链中成药和中间体的纯化,温度和溶剂等条件的选择提供了指导,对结晶工艺中提高纯度和收率具有重要意义,也为药物的剂型研究和改进提供了数据参考。本课题进行了盐酸氟桂利嗪及其中间体的固液相平衡及盐酸氟桂利嗪口崩片制备工艺的初步研究。2实验方法(1)选用咖啡酸-乙醇物系,重量法测定咖啡酸在实验温度下乙醇中的溶解度,根据实验值和文献值之间的相对偏差(RD)验证固液相平衡测定的实验装置和方法的可靠性。(2)以盐酸氟桂利嗪及4,4’-二氟二苯甲酮为研究对象,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表征读取熔点(Tm)和熔化焓(ΔfusH)数据;采用X射线衍射法(XRD)对两种溶质溶解前后的分子结构进行表征。(3)设置温度范围为293.15K~333.15K,通过重量分析法测定盐酸氟桂利嗪及4,4’-二氟二苯甲酮在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异丁醇、乙酸乙酯、乙酸甲酯、丙酮、乙腈10种纯溶剂和乙醇+正丙醇(w=0.1~0.9)混合溶剂体系中的溶解度,绘制溶解度变化曲线图,并分析各体系中的溶解规律;讨论汉森溶解度参数(Hansen Solubility Parameters,HSP)和溶剂性质对溶解度的影响。(4)用范特霍夫方程(Van’t Hoff)分析盐酸氟桂利嗪及4,4’-二氟二苯甲酮的溶解热力学,计算在纯溶剂及混合体系中的溶解焓(ΔHd)、溶解熵(ΔS-d)、溶解吉布斯自由能(ΔGd)、相对焓贡献值(%ξH)及相对熵贡献值(%ξTS0等热力学数据,判断溶解过程的驱动力。(5)分别用 Apelblat、Van’t Hoff、λh、NRTL、Wilson、UNIQUAC等6种热力学模型关联拟合盐酸氟桂利嗪和4,4’-二氟二苯甲酮在纯溶剂中的溶解度;以Apelblat、Van’t Hoff、λh、NRTL、Wilson、Jouyban-Acree model、The modified Jouyban-Acree model 等7种模型关联拟合在混合体系中的溶解度;计算实测值与模型拟合值间的RD及平均相对偏差(RAD),以评价两种溶质的最佳关联拟合和溶解度预测模型。(6)以固液相平衡数据为基础,通过直接压片法制备盐酸氟桂利嗪口崩片。测定各辅料的多种粉体学性质及考察崩解剂的吸水性,选出适合直接压片的辅料,并建立崩解时限的测定方法;以崩解时间、口感等为指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选出预混合辅料的优化处方,考察其对盐酸氟桂利嗪的适应性及容纳性,并将自制的含药口崩片和三个厂家的市售胶囊进行溶出度对比。3 实验结果(1)咖啡酸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实测值与文献值间的RD均小于2%,表明固液相平衡测定中实验装置和方法的可靠性,采用重量分析法测得的溶解度数据准确可靠。(2)DSC分析得盐酸氟桂利嗪及4,4’-二氟二苯甲酮的熔点分别为209.17℃和108.83℃,熔化焓分别为34.15kJ·mol-1和18.08kJ·mol-1,该物性数据可用于后续模型关联拟合研究中。XRD图显示同一扫描角度下,溶质峰位置相对应,说明分子结构相同,判断溶质溶解前后是相同物质。(3)盐酸氟桂利嗪在纯溶剂和乙醇+正丙醇混合体系中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其溶解度顺序为:甲醇>乙醇>正丙醇>丙酮>异丙醇>乙腈>正丁醇>异丁醇>乙酸乙酯>乙酸甲酯。混合体系中的溶解度随着乙醇质量分数的增高而增大。HSP对其溶解度的影响如下:对于纯溶剂(丙酮和乙腈除外),溶解度随δP和δH值的增加而增大;混合体系中乙醇质量分数增高δ亦增加,溶解度值也随之增大。溶剂性质的影响:醇溶剂中的溶解度是由氢键供体倾向和内聚能密度决定的,而在非醇溶剂中可能是溶质与溶剂分子间的氢键效应、溶剂的极性及内聚能密度的综合作用。对于混合体系,随着乙醇质量分数的增高,溶剂分子间的氢键效应反而变弱,导致溶质和溶剂间的作用增强,因此促进了盐酸氟桂利嗪的溶解。4,4’-二氟二苯甲酮无论溶解在纯溶剂还是乙醇+正丙醇混合体系中,溶解度也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其溶解度顺序为: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丙酮>乙腈>正丁醇>异丁醇>正丙醇>异丙醇>乙醇>甲醇。混合体系中的溶解度随乙醇质量分数的增高而降低。HSP的影响:在纯溶剂中(丙酮和乙腈除外),溶解度随δP和δH值的增大而减小;混合体系中,乙醇质量分数增高δ亦增大,但溶解度反而降低。溶剂性质的影响:醇类溶剂中也是溶剂-溶质与溶剂-溶剂作用竞争的结果,而在非醇溶剂中主要是溶剂的氢键受体倾向。对于混合体系,乙醇分子间的氢键效应随其含量的增高而增强,导致溶质和溶剂间的作用减弱,阻碍了4,4’-二氟二苯甲酮的溶解。(4)盐酸氟桂利嗪及4,4’-二氟二苯甲酮在10种纯溶剂和乙醇+正丙醇混合体系中,溶解过程中的ΔHd、ΔSd和ΔGd值均大于零,说明都是非自发的吸热且熵增过程。%ξTS小于%ξH,意味着二者的溶解过程均是焓驱动过程。(5)在盐酸氟桂利嗪-纯溶剂物系中,Apelblat、Van’tHoff、λh、NRTL、Wilson模型的RAD的平均值分别为0.60%、0.51%、0.58%、0.48%和0.62%,均有较好的关联拟合效果。其中,NRTL模型是纯溶剂中溶解度的最佳预测模型。在盐酸氟桂利嗪-混合溶剂物系中,Apelblat、Van’t Hoff、λh、NRTL、Wilson、Jouyban-Acree model、The modified Jouyban-Acree model 模型的RAD的平均值分别为 0.74%、0.47%、0.54%、0.67%、0.75%、0.88%和0.50%,其中,van’t Hoff方程是混合溶剂体系中的最佳预测模型。在4,4’-二氟二苯甲酮-纯溶剂物系中,Apelblat、Van’t Hoff、λh、NRTL、Wilson和UNIQUAC模型的RAD的平均值分别为0.33%、0.91%、0.45%、2.07%、0.87%和2.36%,其中,Apelblat方程是纯溶剂中的最佳预测模型。在4,4’-二氟二苯甲酮-混合溶剂物系中,Apelblat、Van’t Hoff、λh、NRTL、Wilson、Jouyban-Acree model、The modified Jouyban-Acree model模型的RAD的平均值分别为 0.66%、0.84%、0.38%、3.38%、2.80%、1.98%和1.60%,而λh方程是混合溶剂体系中的最佳预测模型。(6)根据粉体学性质考察结果,以微晶纤维素(Microcrystalline cellulose,MCC)、甘露醇(Mannitol,MNT)、交联聚乙烯比咯烷酮(Cross-linked polyvinylpyrrolidone,PVPP)作为直接压片的主要辅料,并确定小瓶法为崩解时限的评价方法;优选出直压预混合辅料处方组成为:25%MCC、55%MNT、15%PVPP、3%泡腾剂、1%阿斯巴甜和1%微粉硅胶,验证实验符合要求。含药辅料粉体学性质良好,含药口崩片完整光洁,硬度合适,崩解时间均在30s内,口感较好,脆碎度和片重差异符合要求;当预混合辅料对盐酸氟桂利嗪的容纳量小于10%时,崩解时限和脆碎度也均满足要求;三批样品在30min内的累积溶出度均达到95%以上。4 本文结论(1)盐酸氟桂利嗪及4,4’-二氟二苯甲酮在纯溶剂和乙醇+正丙醇(w=0.1~0.9)混合溶剂体系中的溶解度均随实验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盐酸氟桂利嗪在甲醇中溶解度值最大,在乙酸甲酯中溶解度值最小,溶解度数据为其剂型研究和改进的处方前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另外,两种溶质的溶解过程均为焓驱动和非自发的吸热且熵增过程。(2)盐酸氟桂利嗪及4,4’-二氟二苯甲酮在10种纯溶剂中的溶解度运用Apelblat、Van’t Hoff、λh、NRTL、Wilson、UNIQUAC等6种热力学模型进行关联拟合,在混合体系中以 Apelblat、Van’t Hoff、λh、NRTL、Wilson、Jouyban-Acree model、The modified Jouyban-Acree model等7种模型关联拟合,均有良好的关联拟合效果。以各热力学模型参数来预测并估算两种溶质在更多温度点下的固液相平衡数据,可为结晶工艺条件的优化提供基础性参考。(3)通过直接压片法制备的预混合辅料优化处方为:25%MCC、55%MNT、15%PVPP、3%泡腾剂、1%阿斯巴甜和1%微粉硅胶,其对盐酸氟桂利嗪的适应性和容纳性良好,本实验自制的盐酸氟桂利嗪口崩片速释效果明显且溶出均一性良好,溶出度符合要求。

张国鹏[2](2020)在《基于JAK1/STAT3通路探讨瑶医清疹方对慢性荨麻疹小鼠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瑶医清疹方对邪盈不盛而正亏过衰型慢性荨麻疹小鼠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为临床应用瑶医清疹方治疗慢性荨麻疹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60只KM小鼠,随机均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盐酸苯海拉明组)、瑶医清疹方高、中、低剂量组。除空白组小鼠外,其余各组小鼠均用于建立邪盈不盛而正亏过衰型慢性荨麻疹小鼠模型。于腹侧皮下注射0.3m L/kg利血平生理盐水溶液和2%乙酰苯肼配合尾静脉注射0.025%右旋糖酐以创建邪盈不盛而正亏过衰型慢性荨麻疹小鼠模型。适应性饲养7天后,空白组与模型组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灌胃,其余各组小鼠均给予相应药物灌胃给药,每天一次,共造模10天后取材检测。实验观测指标包括:(1)尾静脉注射右旋糖酐后各组小鼠瘙痒程度(小鼠搔抓潜伏期、搔抓次数和瘙痒持续时间);(2)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IL-22、TNF-α水平;(3)RT-PCR检测各组小鼠脾脏组织中JAK1m RNA、STAT3m RNA的基因表达情况;(4)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脾脏组织中总JAK1、STAT3蛋白表达。结果:(1)除空白组以外,瑶医清疹方高、中、低剂量组以及阳性组、模型组小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瘙痒反应;与模型组比较,瑶医清疹方高、中、低各剂量组以及阳性组均可延长小鼠搔抓潜伏期(P<0.05);减少小鼠搔抓次数(P<0.05);缩短搔抓持续时间(P<0.05);与阳性组比较,瑶医清疹方高剂量组可明显减少搔抓次数(P<0.05)、缩短搔抓持续时间(P<0.05),虽也能延长小鼠搔抓潜伏期,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清疹方高、中、低剂量组抗瘙痒效果递减,且三组两两比较均有差异显着性(P<0.05)(2)与空白组相比,瑶医清疹方高、中、低剂量组以及阳性组、模型组小鼠血清中IL-22、TNF-α表达水平均较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瑶医清疹方高、中、低剂量组以及阳性组、空白组小鼠血清中IL-22、TNF-α表达水平均较低(P<0.05);且清疹方低剂量组、清疹方中剂量组、阳性组、清疹方高剂量组、空白组IL-22及TNF-α表达水平均依次降低。其中,除清疹方中剂量组与阳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均有差异显着性(P<0.05)。(3)与空白组比较,各组小鼠脾脏中的JAK1 m RNA、STAT3 m RNA、JAK1蛋白、STAT3蛋白的表达有较为显着的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组小鼠脾脏中的JAK1 m RNA、STAT3 m RNA、JAK1蛋白、STAT3蛋白的表达较低(P<0.05);瑶医清疹方高、中、低剂量组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JAK1 m RNA、STAT3 m RNA、JAK1蛋白、STAT3蛋白的表达水平随瑶医清疹方的浓度升高而逐渐降低。结论:(1)瑶医清疹方能改善邪盈不盛而正亏过衰型慢性荨麻疹小鼠的一般情况,减轻其瘙痒反应。(2)瑶医清疹方治疗邪盈不盛而正亏过衰型慢性荨麻疹的机理可能为:(1)降低外周血中炎症因子IL-22、TNF-α的水平(2)通过JAK/STAT信号通路抑制脾脏组织中JAK1 m RNA、STAT3 m RNA、JAK1蛋白和STAT3蛋白的表达,改善炎症症状。

李云霞,周娜,王波云,刘建芳,戴卫红[3](2019)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硼黄栓中盐酸苯海拉明和呋喃唑酮的含量》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建立硼黄栓中盐酸苯海拉明和呋喃唑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分别测定盐酸苯海拉明和呋喃唑酮的含量,色谱柱均为Agilent Zorbax SB-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分别为乙腈-0.035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含1%三乙胺,磷酸调节pH 3.5±0.1,26∶74)、乙腈-0.035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15∶85),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分别为230 nm和364 nm。结果盐酸苯海拉明和呋喃唑酮分别在4.04~40.41μg/ml和1.00~12.01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 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41%、100.53%,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58%、1.01%。结论 HPLC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控制硼黄栓质量方法。

刘珊珊[4](2019)在《仿制药吲达帕胺口服固体制剂的生物等效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吲达帕胺片是由法国SERVIER公司最先开发上市的具有利尿作用机制的抗高血压药,在我国已经有超过30年的仿制药使用历史,先后开展过多次有关生物等效性的研究。但在这些报道的研究中,受试者均选择了男性受试者在空腹条件下进行临床试验,未考虑性别和饮食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再加上在2015改革以前,生物等效性实验选择AUC、Cmax、tmax作为判断等效的标准,对于Cmax,一般要求90%的可信区间在70%-143%之间。与现目前相关的指导原则不符,需要建立符合现代法规条件的生物等效性研究方法,并对目前国内临床常用的两类口服固体制剂片剂和缓释片进行严格符合新法规要求的研究工作。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性别对吲达帕胺药动学影响的报道,本研究首次分析观察性别对健康受试者口服吲达帕胺片和缓释片的药动学影响,对吲达帕胺口服固体制剂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1.本研究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灵敏的测定人全血中吲达帕胺浓度的LC-MS/MS分析方法,并从系统适应性、选择性/特异性、质谱检测通道交叉影响、进样残留情况、线性范围与定量下限、准确度和精密度、基质效应和回收率、稳定性、稀释效应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方法学验证。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吲达帕胺口服固体制剂的生物等效性研究。2.吲达帕胺口服固体制剂的生物等效性临床试验采用单中心、两制剂、两序列、双周期交叉实验设计,实验入选了男性和女性健康受试者进行生物等效性研究。健康受试者口服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后,应用经过完整验证的LC-MS/MS分析方法定量测定各个时间点的血药浓度,并对吲达帕胺的药动学参数进行生物等效性统计分析,判断制剂间是否等效,并且分析了吲达帕胺口服固体制剂在人体内的药动学行为,比较其性别差异以及饮食对吲达帕胺药代动力学的影响。结果:1.本研究建立的分析方法简单、快速、灵敏,线性关系良好(r>0.99),定量下限和质控样品的批内、批间准确度、精密度均符合要求。人全血中无内源性干扰,无基质效应影响,回收率较高,吲达帕胺全血样品在各种储存条件下的稳定性均符合要求,可应用于吲达帕胺生物等效性或药代动力学研究。2.24名健康受试者空腹口服吲达帕胺片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后,Cmax、AUC0-72h、AUC0-∞经对数转换后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吲达帕胺片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Cmax,AUC0-72h,AUC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向单侧t检验显示:受试制剂Cmax,AUC0-72h和AUC0-∞的90%置信区间分别为92.34%-106.50%,99.68%-104.85%和99.27%-104.70%,符合指导原则中规定的接受限度。3.吲达帕胺缓释片空腹实验,48名受试者口服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后,药代参数Cmax、AUC0-72h、AUC0-∞经对数转换后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Cmax、AUC0-72h、AUC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向单侧t检验,结果显示受试制剂Cmax,AUC0-72h和AUC0-∞的90%置信区间分别为94.65%-101.58%,91.37%-103.70%和91.08%-103.74%;餐后实验,40名受试者口服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后,药代参数Cmax、AUC0-72h、AUC0-∞经对数转换后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Cmax、AUC0-72h、AUC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向单侧t检验,结果显示受试制剂Cmax,AUC0-72h和AUC0-∞的90%置信区间分别为86.70%-104.60%,82.89%-102.25%和82.49%-102.04%。空腹和餐后实验的药代参数AUC和Cmax均符合2015版药典中规定的判断标准。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分析方法准确可靠,较已报道的方法灵敏度高,样品处理方法简单,线性范围较宽,这样既能满足吲达帕胺普通片的高浓度需求也可满足吲达帕胺缓释片的低浓度需求,成功应用于吲达帕胺口服固体制剂的生物等效性研究。吲达帕胺片空腹实验Cmax、AUC0-72h和AUC0-∞的90%置信区间均在80.00%125.00%的范围内,故可以表明吲达帕胺片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吲达帕胺缓释片空腹和餐后实验所得Cmax、AUC0-72h和AUC0-∞的90%置信区间均在80.00%125.00%的范围内,故可以表明吲达帕胺缓释片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空腹和餐后服用均具有生物等效性。吲达帕胺缓释片在健康受试者空腹和餐后两种情况下口服给药的药动学行为存在差异,临床使用时需要控制给药方式。性别对健康受试者口服吲达帕胺片和缓释片的药动学行为均存在影响,但该差异不会对药物的临床疗效产生明显的影响。

廖诗琴[5](2018)在《盐酸苯环壬酯缓释贴片的药学研究》文中提出盐酸苯环壬酯是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研发的中枢抗胆碱能新药。该药能有效抑制晕动病引起的恶心、呕吐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其主要特点是药理作用强,不良反应少。目前该药上市的剂型仅有普通片(商品名:飞赛乐),对于长途旅行的晕动病患者,每4-5h需重新给药一次,存在作用时间短、需多次服药、胃肠道反应和血药浓度峰谷波动等缺点。经皮给药制剂能够产生持久、可控的血药浓度,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此外还具有降低肝脏首过效应,使用方便等优点。本课题结合盐酸苯环壬酯的理化性质和缓释贴剂的作用特点,初步设计了一种盐酸苯环壬酯缓释贴剂的处方。本课题主要以盐酸苯环壬酯为模型药物,制备盐酸苯环壬酯缓释贴剂,并进行盐酸苯环壬酯缓释贴剂的处方优化、质量控制及稳定性研究。1.建立盐酸苯环壬酯缓释贴剂含量测定、体外释放、体外透皮的方法,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为贴剂下一步的处方筛选奠定基础。2.通过对含药胶液的搅拌速度和时间、干燥温度和时间以及含药胶层的厚度等工艺参数进行单因素考察,筛选得到优化的制备工艺。工艺参数:含药胶液搅拌速度为120r·min-1,搅拌时间为1h,干燥温度为40℃,干燥时间为10min,含药胶层厚度为0.4mm。3.以单位面积累积透皮量(Q)及稳态透皮速率(Jss)为评价指标,对盐酸苯环壬酯缓释贴剂处方进行单因素考察,筛选出对贴剂透皮行为影响最大的三个因素:投药量(A)、氮酮用量(B)及压敏胶用量(C)。将这三个因素作为变量,采用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进一步处方优化,筛选其最佳处方组成:A=263mg,B=165mg,C=1.94g,并对处方进行验证。结果显示,优化处方的单位面积累积透皮量119.48±2.95μg/cm2,与预测值相比,偏差为2.48%,表明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所建模型的预测性良好,优化处方合理。4.根据《中国药典》2015版药物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对优化贴剂分别进行高温(60℃)、高湿(RH90±5%)、强光(4500lx)等影响因素试验及加速(40±2℃,RH75±5%)试验,考察制剂的稳定性。主要考察制剂的性状、黏附力、含量、单位面积累积透皮量等指标。结果显示:在无外包装的条件下,盐酸苯环壬酯缓释贴剂进行高温、高湿、强光试验时的性状、黏附力、含量和单位面积累积透皮量均发生显着的变化。加速试验条件下放置3个月时,观察到贴剂的性状、黏附力变化不大,但含量、单位面积累积透皮量发生了显着变化。表明温度和湿度是影响制剂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王秀环[6](2016)在《麝香壮骨微乳的制备及抗炎镇痛作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采用微乳技术,把麝香壮骨膏制备成微乳新剂型,使麝香壮骨膏使用更方便、应用更广泛、临床应用价值更高。方法:1.挥发油提取工艺的研究:以挥发油得率为指标,经单因素考察,筛选出对挥发油得率具有显着影响的因素,进行正交实验设计,得到最佳挥发油的提取工艺。2.挥发油微乳及麝香壮骨微乳的制备及质量评价研究:○1挥发油微乳的制备:以提取的挥发油为油相,通过伪三元相图法筛选出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及Km值;利用星点效应-响应曲面法优化挥发油微乳处方。○2挥发油微乳的理化性质考察。○3麝香壮骨微乳的制备及质量评价:在挥发油微乳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麝香壮骨膏中其他成分的加入方法,以确定麝香壮骨微乳的最优处方组成。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3.抗炎镇痛作用的研究:建立甲醛致痛模型,以扶他林乳胶剂为阳性对照药,以早期相、迟发相反应发生的时间及疼痛评分、致炎足组织中PGE2含量、血清中IL-6、TNF-α含量、致炎足皮肤和皮下组织的病理切片为指标,考察麝香壮骨微乳及其挥发油微乳对抗炎、镇痛的作用;并以5min为一个单位,绘制致痛大鼠的时-效关系曲线,进而综合分析、评价各组药物的作用。结果:1麝香壮骨挥发油的提取工艺研究1.1确立麝香壮骨挥发油的提取工艺:浸泡0.5h、8倍加水量、提取温度为180℃的条件下,粉碎粒度(单独粉碎)为40目,提取时间12 h,得油率为1.585%。2挥发油微乳及麝香壮骨微乳的制备与质量评价2.1挥发油微乳的制备及理化性质2.1.1麝香壮骨挥发油微乳的最佳处方配比为:Tween80 24.8%、无水乙醇12.4%、挥发油3.21%、蒸馏水59.59%。2.1.2理化性质考察:挥发油微乳的pH值、粒径分别为5.40、12.87nm;电镜下呈均匀、完整的圆球型,为O/W型微乳。2.2麝香壮骨微乳的制备与质量评价2.2.1麝香壮骨微乳的最佳处方配比为:Tween80 24.35%、无水乙醇12.17%、麝香0.20%、挥发油3.15%、冰片0.49%、樟脑0.49%、薄荷脑0.65%,90%的水提醇沉液58.50%。2.2.2质量评价:麝香壮骨微乳的pH值、粒径分别为5.47、15.19nm;电镜下呈均匀、完整的圆球型,稳定性良好为O/W型微乳。3.抗炎镇痛作用研究:3.1疼痛行为学观察:3.1.1两相疼痛反应发生时间:SX-ME 1组、SX-ME 2组(麝香壮骨微乳1组、2组)均能够延迟两相反应发生的时间;而阳性对照组(扶他林)、挥发油微乳只对早期10min的反应有延迟作用,对后一相反应发生的时间无明显延迟作用。3.1.2第一相、第二相疼痛行为学评分:挥发油微乳组、SX-ME 1组、SX-ME 2组与阳性对照组对大鼠第一相、第二相疼痛反应均一定的镇痛作用,且镇痛作用效果相近。3.1.3时-效曲线:相比于正常对照组,其余组大鼠右后足经皮下注射4%甲醛后,其行为学评分值随时间变化表现出一定趋势,且规律相近。这种趋势可看作两个时相,其中模型组大鼠的行为学反应最为明显。3.1.4大鼠致炎足足肿胀度比较结果:相比于模型组,阳性对照组、挥发油微乳组、SX-ME 1组、SX-ME 2组足肿胀度显着小于模型组,表明其具有抗炎镇痛作用。3.2炎性介质含量的检测:阳性对照组、SX-ME 1组、SX-ME 2组、挥发油微乳组的致炎足组织中PGE2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对于血清中IL-6、TNF-α含量,SX-ME1组、SX-ME 2组<模型组≈挥发油微乳组、阳性对照组。3.3组织形态学变化:阳性对照组、挥发油微乳组、SX-ME 1组、SX-ME 2组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大鼠炎症发生情况,且甲醛致炎大鼠的病理表现主要体现在皮肤的表皮和真皮之中,而对于血管及其周围、致炎足背部皮下组织、横纹肌细胞的影响较小。结论:将麝香壮骨膏改良制备成麝香壮骨微乳这一新剂型是可行的,麝香壮骨微乳及其挥发油微乳对甲醛致痛大鼠模型具有一定的抗炎镇痛效果。因此,麝香壮骨膏有希望可以被制备成新剂型,使其使用更方便、临床应用范围更广。

陈芳,杨柳榴,周臻,王兵,丁存刚[7](2015)在《马来酸阿塞那平舌下膜的制备及体内外评价》文中认为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为载体制备马来酸阿塞那平的固体分散体,以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速率。采用药物-载体比例1∶1.5的固体分散体,加入羟丙甲纤维素(HPMC)等其他辅料,制成置于舌下能迅速溶化的舌下膜剂。以拉伸性能和溶化时间为指标,优化HPMC的种类和用量。考察了照优化处方制备的马来酸阿塞那平舌下膜在不同pH值介质的体外溶出行为,并以Saphris;舌下片为参比制剂,对比了自制舌下膜在水中的溶出行为和在Beagle犬的体内药动学行为。结果自制膜2 min时药物的溶出率为80%以上,35 min溶出完全。药动学试验表明,两种制剂具有相似的体内药动学行为,自制膜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6.5±15.2)%。

陶虹[8](2015)在《黄体酮热熔压敏胶透皮贴剂的设计及评价》文中指出目的:以脂溶性药物黄体酮为模型药物,制备黄体酮热熔压敏胶透皮贴剂(黄体酮贴剂),测试贴剂的体外及体内的释药性能,建立质量标准并考察黄体酮贴剂在加速试验和长期稳定性试验条件下的质量稳定性。考察大鼠给药后的药物的体内药动学过程和在各组织的分布,计算贴剂的生物利用度,并对黄体酮药物的经皮吸收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在处方前研究中,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了黄体酮的溶解度和表观油水分配系数;对体外透皮实验的接收介质进行了选择,能够满足漏槽条件;考察了不同促渗剂对黄体酮的促渗作用,筛选出最佳促渗剂。在处方前研究的基础上,选择和脂溶性药物相容性较好的SIS热塑性弹性体为热熔压敏胶基质,以外观性状、黏附性能和水蒸气透过率为判定指标,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对贴剂的处方进行了优化。以稳态透皮速率为判定指标,对载药量和胶层厚度进行了选择,制备了黄体酮热熔压敏胶透皮贴剂。参照中国药典和欧洲药典方法,建立了贴剂的质量标准。重点一是考察贴剂的制备工艺对黄体酮有关物质的影响;重点二是考察贴剂随时间变化的释放度曲线;重点三是考察贴剂的前处理方法对含量及含量均匀度的影响。依照建立的质量标准初步考察了贴剂的稳定性。以2-巯基苯并噻唑作为阳性对照药物,利用豚鼠的皮肤急性毒性试验、皮肤过敏性试验及家兔的皮肤刺激性试验考察了贴剂的皮肤用药安全性。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方法,对黄体酮贴剂、黄体酮乳膏、胶囊剂和注射剂给药后大鼠血浆中的药物浓度及贴剂经皮给药后各组织中的药物浓度进行测定,计算出贴剂和乳膏的生物利用度,探讨黄体酮经皮给药后的药动学过程和经皮渗透机制。结果:在处方前研究中,测得黄体酮具有pH依赖性,以生理盐水为水相时,黄体酮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为4.0,体外透皮实验选择接收介质为30%乙醇+生理盐水,促渗剂为2%的肉豆蔻酸异丙酯(IPM)。黄体酮热熔压敏胶透皮贴剂的处方确定为SIS12g,C5加氢石油树脂16g,环烷油6g,抗氧化剂1010 0.2g,载药量为4%,胶层厚度为300μm。质量标准研究表明,贴剂在制备过程中温度对有关物质的影响有关键作用。含量和含量均匀度测定中,前处理时先用正己烷溶解热熔胶有利于黄体酮从贴剂中的提取。初步稳定性试验表明:黄体酮贴剂的性状、鉴别、检查、含量、含量均匀度均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的要求。贴剂在6个月内质量无明显变化。体外释放度及离体皮肤透皮吸收实验表明:随时间的延长,贴剂中黄体酮的释放度和累计透过量逐渐增加,在30%乙醇介质中24h释放度为88%,24h累计透过量为24%。皮肤用药安全性试验表明,制备的贴剂按照高、中、低三个剂量给药对豚鼠皮肤均未观察到急性皮肤毒性、未观察到致敏反应,单次给药和多次给药对家兔皮肤未观察到刺激性。在体外研究的基础上,以大鼠为动物模型,以LC/MS/MS方法为分析手段,经皮给药后进行体内药动学研究;以黄体酮热熔压敏胶透皮贴剂和黄体酮乳膏为受试制剂,以黄体酮胶囊和黄体酮注射液为参比制剂,考察两种经皮给药制剂的生物利用度;对黄体酮在各组织中的分布做了初步的考察。结论:制备的黄体酮热熔压敏胶透皮贴剂性质稳定,体外释药性能显示渗透效果良好,可以用于激素补充治疗。相对于口服制剂的生物利用度为301.1%,相对于肌肉注射液的生物利用度为40.9%。

狄忠[9](2013)在《HR-5渗透泵控释片的研究》文中指出HR-5是一种非麦角碱类药物,对脑内黒质-纹状体多巴胺D2受体有高度选择性的激动作用。目前国内外的上市制剂为葛兰素史克公司研制的普通片和三层控释骨架片。普通制剂缺点较多,控释骨架片效果较优,但由于其采用geomatrix控释专利技术制成,采用常规骨架技术很难进行仿制。本文通过充分的研究,将其研制成初级渗透泵控释制剂,取得了体外特性及体内参数与上市骨架片无显着性差异的效果,达到了仿制目的。通过文献调研,展开了系统的处方前研究,了解了HR-5的主要性质;确立了HR-5的最大吸收波长;测定了HR-5在不同溶液中的溶解度;建立了检测释放度、含量及有关物质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所建立的检测方法灵敏准确可靠,可用于自制制剂的质量控制,为处方筛选考察做了准备。在处方前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了处方工艺设计。采用单因素考察的方法,以相似因子f2值为判别标准,对渗透压活性物质、阻滞剂或助悬剂、粘合剂、释药孔径、半透膜致孔剂比例和膜厚度进行了筛选。工艺研究中主要考察了片芯制备工艺和包衣成膜工艺。片芯工艺中,考察了片芯大小和硬度对释放行为的影响。采用高效包衣机,主要对成膜温度、雾化压力、包衣液流速进行了筛选。以最优处方工艺重复制备三批HR-5渗透泵控释片,对其体外释放、含量均匀度、含量和有关物质进行了检查,结果表明,所确立的处方工艺重复性好。本文对自制制剂进行了稳定性研究,主要包括影响因素试验、加速和长期试验。由影响因素试验结果得知,所得制剂应在阴凉干燥处贮存。加速长期试验进行到三个月,各项考察指标均合格,稳定性良好。以HR-5普通片和骨架片为参比,进行了比格犬的体内药动学研究。结果表明,与市售普通片相比,受试制剂达峰浓度(Cmax)降低,平均滞留时间(MRT)延长,受试制剂相对于市售骨架片的生物利用度为107.2%。以体内药时曲线下面积对体外释放度进行了线性回归分析合,相关系数较高,表明受试制剂体内外相关性良好。

陈立[10](2013)在《枸橼酸苯海拉明口腔崩解片制备及其评价》文中提出枸橼酸苯海拉明(Diphenhydramine Citrate, DC)为组胺H1受体拮抗剂。目前,只收载于《美国药典》(USP)中,《中国药典》(Ch.P)、《欧洲药典》(EP)收载了盐酸苯海拉明,国内尚无以枸橼酸苯海拉明为活性成分的药品上市。制剂学中,盐酸苯海拉明常与枸橼酸喷托维林、盐酸麻黄碱、对乙酰氨基酚、咖啡因、氢溴酸右美沙芬、布洛芬等组成复方制剂,用于治疗普通感冒引起的过敏症状。单独使用时,用于治疗皮肤黏膜过敏,如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皮肤瘙痒症、药疹等;可减轻输血所致的过敏反应;抑制手术后药物引起的恶心呕吐;也可结合其他药物治疗帕金森病和锥体外系症状;1%苯海拉明液可作为牙科用局麻药。与盐酸苯海拉明相比,枸橼酸盐的苦味较轻,更适宜于口服制剂,本文依据这一优点和临床使用特点,选择了口腔崩解片作为该药的开发对象。本文以枸橼酸苯海拉明原料药制备及质量控制、口腔崩解片的处方优化及评价两方面做为主要研究内容,旨在为枸橼酸苯海拉明及其制剂的药品申报建立临床前研究资料,进而使其能够早日在我国用于临床。枸橼酸苯海拉明原料药合成:美国专利公开了两种制备枸橼酸苯海拉明原料药的方法,本文在综合其优缺点的基础上,以二苯甲醇作为初始原料合成原料药,并对合成工艺做了适当改进,降低的了工艺的复杂程度。具体成果见发明专利“枸橼酸苯海拉明的合成方法”(CN102229537A)。枸橼酸苯海拉明原料药质量控制:本文在参考Ch.P2010版的基础上,开发了RP-HPLC用于测定枸橼酸苯海拉明及其有害杂质二苯甲醇、二苯甲酮含量。色谱条件:Sepax HP 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三乙胺(50:50:0.5,磷酸调节pH至6.5),检测波长为258nm,柱温为30℃,流速为1.0mL·min-1。并将该法与USP-34中使用的非水滴定法进行比较,本方法用于控制原料药质量均优于Ch.P及USP收载的方法。枸橼酸苯海拉明-离子交换树脂复合物制备:为了更好地掩盖枸橼酸苯海拉明在服药过程中造成的苦麻感,本文采用离子交换树脂搭载药物,制备出几乎无味的树脂复合物,并且与聚丙烯酸树脂固体分散体,环糊精包合物进行了对比,掩味效果及口感均优于后两者。制备条件:室温下,枸橼酸苯海拉明:离子交换树脂按1:1投料,枸橼酸苯海拉明浓度为4.0mg·mL-1,搅拌6.0h。制成的树脂复合物的载药量达0.895g·g-1(以枸橼酸苯海拉明计)。树脂复合物中药物含量测定:室温下,复合物在1.0mol·L-1KCl溶液中搅拌4.0h,药物达解离平衡。原料药含量测定方法可用于解离介质中药物含量的测定,经方法学验证,无干扰,线性关系良好。口腔崩解片制备:以物料休止角、崩解时间及口感为主要评价指标,利用正交实验筛选出的最佳处方为DC-树脂复合物40%、乳糖20%、甘露醇26.5%、PVPP10%、微粉硅胶2.5%、硬脂酸镁0.5%、阿斯帕坦0.5%。按上述比例,用粉末直接压片压制成片重为100mg/片的口腔崩解片,外观光洁,硬度达25-35N,崩解时间15秒以内,志愿者试药口感良好。口腔崩解片质量评价:测定口腔崩解片中药物含量时可采用与树脂复合物含量测定相同的色谱条件,将药物在固定体积的1.0mol·L-1KCl溶液中搅拌4.0h,去续滤液进样测定。本文还分别比较了口腔崩解片与市售普通片在0.1mol·L-1HCl和蒸馏水中的溶出度,口腔崩解片、普通片分别在15分钟和40分钟时接近完全溶出。但是在pH为7.0的水溶液中,口腔崩解片几乎不释药,这与志愿者口腔试药结论是一致的,同时也是离子交换树脂掩味功能的具体体现。本课题研制的枸橼酸苯海拉明口腔崩解片在提高患者服药顺应性和崩解时限方面是成功的,值得进一步考察其在体内的释药行为和生物利用度。

二、对盐酸苯海拉明霜处方的改进及质量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盐酸苯海拉明霜处方的改进及质量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盐酸氟桂利嗪及其中间体的固液相平衡及口崩片制备工艺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1 盐酸氟桂利嗪及其中间体简介
    2 固液相平衡的概述
    3 盐酸氟桂利嗪口崩片制备工艺的概述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章 盐酸氟桂利嗪及其中间体溶解度的测定方法
    1 溶解度测定过程
        1.1 实验试剂
        1.2 实验装置
        1.3 实验步骤
    2 实验可靠性分析
        2.1 实验误差分析
        2.2 实验装置的可靠性验证
    3 溶质表征实验
        3.1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表征
        3.2 X-射线衍射法(XRD)表征
    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盐酸氟桂利嗪及其中间体溶解度的结果与讨论
    1 溶解度定义
    2 盐酸氟桂利嗪溶解度的测定结果分析
        2.1 纯溶剂中盐酸氟桂利嗪的溶解度测定结果
        2.2 混合溶剂中盐酸氟桂利嗪的溶解度测定结果
    3 4,4'-二氟二苯甲酮溶解度的测定结果分析
        3.1 纯溶剂中4,4'-二氟二苯甲酮的溶解度测定结果
        3.2 混合溶剂中4,4'-二氟二苯甲酮的溶解度测定结果
    4 汉森溶解度参数和溶剂性质对溶解度的影响
        4.1 汉森溶解度参数(HSP)
        4.2 溶剂性质
    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盐酸氟桂利嗪及其中间体的溶解热力学分析
    1 溶解热力学函数
    2 盐酸氟桂利嗪溶解过程的热力学分析
        2.1 纯溶剂中盐酸氟桂利嗪的溶解热力学分析
        2.2 混合溶剂中盐酸氟桂利嗪的溶解热力学分析
    3 4,4'-二氟二苯甲酮溶解过程的热力学分析
        3.1 纯溶剂中4,4'-二氟二苯甲酮的溶解热力学分析
        3.2 混合溶剂中4,4'-二氟二苯甲酮的溶解热力学分析
    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盐酸氟桂利嗪及其中间体溶解度的关联研究
    1 偏差的计算
    2 溶质溶剂的物性参数
    3 盐酸氟桂利嗪溶解度的模型关联结果
        3.1 纯溶剂中盐酸氟桂利嗪的模型关联结果
        3.2 混合溶剂中盐酸氟桂利嗪的模型关联结果
    4 4,4'-二氟二苯甲酮溶解度的模型关联结果
        4.1 纯溶剂中4,4'-二氟二苯甲酮的模型关联结果
        4.2 混合溶剂中4,4'-二氟二苯甲酮的模型关联结果
    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盐酸氟桂利嗪口崩片制备工艺的初步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1.2 药品和试剂
    2 直接压片适宜辅料的选择
        2.1 辅料粉体学性质的考察
        2.2 崩解剂的选择
    3 直接压片法制备口崩片预混合辅料处方的研究
        3.1 建立口崩片的崩解时限评价标准
        3.2 单因素考察口崩片预混合辅料处方的影响因素
        3.3 正交设计优化口崩片预混合辅料处方
        3.4 最佳处方的验证
        3.5 片重差异考察
    4 口崩片预混合辅料对盐酸氟桂利嗪的适应性
        4.1 处方的工艺前研究
        4.2 口崩片工艺参数的考察
        4.3 预混合辅料容纳量的考察
        4.4 溶出度评价
    5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和导师介绍

(2)基于JAK1/STAT3通路探讨瑶医清疹方对慢性荨麻疹小鼠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慢性荨麻疹的研究现状
        1.1 西医对慢性荨麻疹的相关研究
        1.2 中医对CU的认识
        1.2.1 瘾疹的病因病机
        1.2.2 基于《中华医典》探究古代医家治疗瘾疹的用药规律
        1.3 瑶医对慢性荨麻疹的认识
        1.3.1 瑶医理论背景
        1.3.2 瑶医对CU的治疗总法
        1.3.3 瑶医对CU的治疗方法
    2 慢性荨麻疹实验模型的造模方法
        2.1 接触性荨麻疹动物模型
        2.2 非接触性荨麻疹动物模型
        2.3 中医证候复合CU动物模型
        2.4 造模方法的选择
    3 瑶医清疹方的组方研究
        3.1 方药组成
        3.2 方药中主要药物的功效主治
        3.3 瑶医清疹方的功效理论及特点
        3.4 方中主要药物相关药理学研究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及实验环境
        1.2 实验药物
        1.3 主要试验试剂与实验仪器
        1.3.1 主要实验试剂
        1.3.2 主要实验仪器
        1.3.3 主要实验器械及耗材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动物分组及造模方法
        2.2 用药方法
        2.3 标本采集及贮存方法
        2.4 观测指标和方法
        2.4.1 小鼠血清IL-22、TNF-α的含量测定
        2.4.2 RT-PCR法检测各组小鼠脾脏组织中JAK1、STAT3的m RNA表达
        2.4.3 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脾脏中JAK1、STAT3 的蛋白表达
        2.5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各组小鼠一般状态变化
        3.2 对各组小鼠全身皮肤瘙痒的影响
        3.3 各组小鼠血清IL-22、TNF-α的含量测定结果
        3.4 各组小鼠脾脏JAK1、STAT3 m RNA表达结果
        3.4.1 RNA质量测定
        3.4.2 各组小鼠脾脏组织JAK1 m RNA表达情况
        3.4.3 各组小鼠脾脏组织STAT3 m RNA表达情况
        3.5 各组小鼠脾脏JAK1、STAT3 的蛋白表达情况
第三部分 讨论
    1 瑶医清疹方对邪盈不盛而正亏过衰型CU小鼠疗效及作用机理探讨.
        1.1 瑶医清疹方对邪盈不盛而正亏过衰型CU小鼠一般情况的影响
        1.2 瑶医清疹方对CU小鼠IL-22、TNF-α水平的影响
        1.3 瑶医清疹方对CU小鼠脾脏组织中总JAK1、STAT3 蛋白表达及对JAK1m RNA、STAT3m RNA基因表达的影响
    2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综述 炎症细胞因子在慢性荨麻疹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在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3)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硼黄栓中盐酸苯海拉明和呋喃唑酮的含量(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试药
    1.1 试验仪器
    1.2 试验药品
2 方法与结果
    2.1 盐酸苯海拉明含量测定
        2.1.1 色谱条件:
        2.1.2 溶液制备:
        2.1.2.1 对照品溶液:
        2.1.2.2 供试品溶液:
        2.1.2.3 阴性对照溶液:
        2.1.3 系统适用性试验:
        2.1.4 专属性:
        2.1.5 定量限与检测限:
        2.1.6 线性关系:
        2.1.7 重复性试验:
        2.1.8 回收率试验:
        2.1.9 稳定性试验:
        2.1.10 含量测定:
    2.2 呋喃唑酮的含量测定
        2.2.1 色谱条件:
        2.2.2 溶液制备:
        2.2.2.1 对照品溶液:
        2.2.2.2 供试品溶液:
        2.2.2.3 阴性对照溶液:
        2.2.3 系统适应性试验:
        2.2.4 专属性试验:
        2.2.5 定量限与检测限:
        2.2.6 线性关系:
        2.2.7 重复性试验:
        2.2.8 回收率试验:
        2.2.9 稳定性试验:
        2.2.10 含量测定:
3 讨论

(4)仿制药吲达帕胺口服固体制剂的生物等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和方法
第一章 人全血样品中吲达帕胺浓度的分析方法研究
    1.1 实验材料
        1.1.1 仪器与设备
        1.1.2 药品与试剂
    1.2 实验方法
        1.2.1 LC-MS/MS分析条件
        1.2.2 溶液配制
        1.2.3 定量下限,校正标样和质控样品的配制
        1.2.4 稳定性与稀释样品的制备
        1.2.5 全血样品处理方法
    1.3 实验结果
        1.3.1 质谱分析
        1.3.2 系统适应性
        1.3.3 选择性/特异性
        1.3.4 质谱检测通道交叉影响
        1.3.5 进样残留情况
        1.3.6 线性范围与定量下限
        1.3.7 准确度和精密度
        1.3.8 基质效应和回收率
        1.3.9 稳定性
        1.3.10 稀释效应
    1.4 讨论
        1.4.1 色谱条件与质谱条件的优化
        1.4.2 内标的选择
        1.4.3 样品处理方式优化
    1.5 小结
第二章 健康成年受试者空腹口服吲达帕胺片的生物等效性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药品
        2.1.2 仪器与设备
        2.1.3 试剂
        2.1.4 色谱条件和质谱条件
        2.1.5 全血样品制备及处理
        2.1.6 生物等效性实验设计与实施
        2.1.7 全血样品的浓度测定质量控制
        2.1.8 全血样品再分析(ISR)
        2.1.9 全血样品复测
        2.1.10 数据处理
    2.2 结果
        2.2.1 吲达帕胺片预实验结果
        2.2.2 吲达帕胺片正式实验结果
        2.2.3 吲达帕胺普通片的性别差异
    2.3 讨论
        2.3.1 受试者人群选择
        2.3.2 检测物质的确定
        2.3.3 参比制剂的选择
        2.3.4 给药剂量的确定
        2.3.5 清洗期的设定依据
        2.3.6 药动学相关参数的确定
        2.3.7 临床试验设计的依据
        2.3.8 吲达帕胺片预实验结果分析
        2.3.9 吲达帕胺片正式实验生物等效性评价
        2.3.10 吲达帕胺普通片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2.4 小结
第三章 健康成年受试者空腹和餐后口服吲达帕胺缓释片的生物等效性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药品
        3.1.2 仪器与设备
        3.1.3 试剂
        3.1.4 色谱条件和质谱条件
        3.1.5 全血样品制备及处理
        3.1.6 生物等效性实验设计与实施
        3.1.7 全血样品的浓度测定质量控制
        3.1.8 全血样品再分析(ISR)
        3.1.9 全血样品复测
        3.1.10 数据处理
    3.2 结果
        3.2.1 吲达帕胺缓释片预实验结果
        3.2.2 吲达帕胺缓释片正式实验空腹样品测定结果
        3.2.3 吲达帕胺缓释片正式实验餐后样品测定结果
        3.2.4 吲达帕胺缓释片在健康受试者的药代动力学性别差异
        3.2.5 吲达帕胺缓释片在健康受试者空腹和餐后口服给药的药代动力学差异
    3.3 讨论
        3.3.1 参比制剂的选择
        3.3.2 给药剂量的确定
        3.3.3 预实验结果分析
        3.3.4 吲达帕胺缓释片生物等效性的评价
        3.3.5 吲达帕胺药代动力学特征比较
        3.3.6 吲达帕胺缓释片与普通片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比较
    3.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生物等效性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盐酸苯环壬酯缓释贴片的药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晕动病概况及研究
        1.1.1 晕动病的发病机制
        1.1.2 抗晕动病药物的分类
    1.2 盐酸苯环壬酯的概述
    1.3 经皮给药制剂
        1.3.1 经皮给药制剂的类型
        1.3.2 影响药物经皮吸收的主要因素
    1.4 本课题立题依据及主要研究内容
        1.4.1 立题依据
        1.4.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盐酸苯环壬酯缓释贴剂的方法学研究
    第一节 盐酸苯环壬酯缓释贴剂含量测定方法学考察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1.2 药品与试剂
        2 试验方法与结果
        2.1 盐酸苯环壬酯缓释贴剂的制备
        2.2 盐酸苯环壬酯缓释贴剂的含量测定分析方法的建立
        2.2.1 色谱条件
        2.2.2 溶液的制备
        2.2.3 专属性试验
        2.2.4 线性关系考察
        2.2.5 进样精密度试验
        2.2.6 溶液稳定性试验
        2.2.7 回收率试验
        2.3 样品的含量测定
        3 讨论
    第二节 盐酸苯环壬酯缓释贴剂体外透皮测定方法学考察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1.2 药品与试剂
        1.3 实验动物
        2 试验方法与结果
        2.1 盐酸苯环壬酯缓释贴剂的制备
        2.2 盐酸苯环壬酯缓释贴剂的体外透皮分析方法的建立
        2.2.1 色谱条件
        2.2.2 溶液的配制
        2.2.3 专属性试验
        2.2.4 线性关系考察
        2.2.5 进样精密度试验
        2.2.6 溶液稳定性试验
        2.2.7 回收率试验
        2.3 体外透皮测定方法
        2.3.1 离体皮肤的制备
        2.3.2 Franz扩散池测定
        2.3.3 接收液的选择
        2.3.4 不同透皮屏障的选择
        3 讨论
    第三节 盐酸苯环壬酯缓释贴剂释放度测定方法学考察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1.2 试药
        2 试验方法与结果
        2.1 盐酸苯环壬酯缓释贴剂的制备
        2.2 释放度分析方法的建立
        2.2.1 色谱条件
        2.2.2 溶液的配制
        2.2.3 专属性试验
        2.2.4 线性关系考察
        2.2.5 进样精密度试验
        2.2.6 溶液稳定性试验
        2.2.7 回收率试验
        2.3 释放度测定方法
        3 讨论
        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盐酸苯环壬酯缓释贴剂的处方筛选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1.2 试药与动物
    2 试验方法与结果
        2.1 制备工艺
        2.1.1 盐酸苯环壬酯缓释贴剂的制备工艺
        2.1.2 制备工艺条件的单因素考察
        2.2 盐酸苯环壬酯缓释贴剂处方的单因素考察
        2.2.1 压敏胶对贴剂体外透皮的的影响
        2.2.2 保湿剂对贴剂质量的影响
        2.2.3 增塑剂对贴剂质量和体外透皮的影响
        2.2.4 不同促渗剂用量对贴剂体外透皮的影响
        2.2.5 不同投药量对贴剂体外透皮的影响
        2.3 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盐酸苯环壬酯缓释贴剂处方
        2.3.1 实验设计
        2.3.2 方差分析结果
        2.3.3 效应面优化及预测
        2.4 最优处方验证
    3 讨论
    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盐酸苯环壬酯缓释贴剂质量评价及稳定性试验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1.2 试药与动物
    2 试验方法与结果
        2.1 盐酸苯环壬酯缓释贴剂优化处方的质量评价
        2.1.1 外观
        2.1.2 黏附力测定
        2.1.3 释放度测定
        2.1.4 含量测定
        2.1.5 含量均匀度测定
        2.2 盐酸苯环壬酯缓释贴剂稳定性考察
        2.2.1 影响因素试验
        2.2.2 加速试验
    3 讨论
    4 本章小结
结语与创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成果
致谢

(6)麝香壮骨微乳的制备及抗炎镇痛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及缩略词英汉对照
前言
第一章 麝香壮骨膏方中挥发油的提取工艺研究
    1. 仪器和材料
        1.1 实验仪器
        1.2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单因素的考察
        2.2 挥发油提取工艺的优化
        2.3 挥发油提取工艺的验证实验
    3. 小结
    4. 讨论
第二章 挥发油微乳及麝香壮骨微乳的制备工艺研究及评价
    一、挥发油微乳的制备工艺研究及质量评价
        1. 仪器和材料
        1.1 实验仪器
        1.2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挥发油微乳处方的制备
        2.2 挥发油微乳处方的优化
        2.3 验证实验
        2.4 理化性质检查
        2.5 稳定性实验
        2.6 结果
        3. 小结
        4. 讨论
    二、麝香壮骨微乳的制备及理化性质研究
        1. 仪器和材料
        1.1 实验仪器
        1.2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麝香壮骨微乳的制备
        2.2 验证实验
        2.3 麝香壮骨微乳的理化性质研究
        3. 小结
        4. 讨论
第三章 麝香壮骨微乳及挥发油微乳的抗炎、镇痛效果研究
    1. 仪器和材料
        1.1 实验仪器
        1.2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2.1 分组与给药、造模
        2.2 致炎大鼠行为学观察
        2.3 对炎性介质的研究
        2.4 对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2.5 统计学处理
    3. 实验结果
        3.1 致炎大鼠疼痛行为学的变化
        3.2 炎性介质的研究
        3.3 对致炎部位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4. 小结
    5. 讨论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1
        参考文献
    综述2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马来酸阿塞那平舌下膜的制备及体内外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2.1 固体分散体和物理混合物的制备
    2.2 体外溶出研究
    2.3 饱和溶解度测定
    2.4 样品物相鉴别
        2.4.1 DSC分析
        2.4.2 XRD分析
        2.4.3 数码显微镜观察
    2.5 舌下膜剂处方优化
        2.5.1 1马来酸盐舌下膜的制备[5]
        2.5.2 膜剂性能的测定方法
        2.5.3 高分子材料的影响
        2.5.4 甘油用量的影响
        2.5.5 优化处方
    2.6 1 舌下膜的体内外评价
        2.6.1 含量测定
        2.6.2 溶出度测定
        2.6.3 Beagle犬体内药动学评价
        2.6.3.1 LC-MS/MS测定条件
        2.6.3.2 血样处理
        2.6.3.3 药动学结果
3 讨论

(8)黄体酮热熔压敏胶透皮贴剂的设计及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经皮给药系统
        1.1 经皮给药系统的概念
        1.2 经皮给药系统的发展
        1.3 药物经皮吸收的途径
        1.4 药物经皮吸收的理论基础
        1.5 促进药物吸收的方法
        1.6 经皮给药系统的类型
    2 热熔压敏胶发展概述
    3 黄体酮药物制剂的研究现状
        3.1 传统黄体酮剂型及改进
        3.2 黄体酮新剂型研究
    4 本课题拟解决的问题
第一部分 处方前研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仪器与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结果
        2.1 黄体酮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HPLC)
        2.2 体外透皮实验
        2.3 黄体酮的基本理化性质
        2.4 促渗剂种类的选择
        2.5 IPM用量
        2.6 影响原料药稳定性的因素考察
    3 讨论
        3.1 Papp与溶解度的测定
        3.2 制备成贴剂的可行性
        3.3 压敏胶基质
        3.4 促渗剂的选择
        3.5 制备工艺参数的控制
    4 小结
第二部分 黄体酮热熔压敏胶透皮贴剂的研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实验仪器与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结果
        2.1 热熔压敏胶基质处方的筛选
        2.2 黄体酮贴剂制备工艺参数考察
        2.3 含药量的确定
        2.4 胶层厚度
    3 讨论
        3.1 释放度
        3.2 贴剂含药量的选择
        3.3 粘附性能
    4 小结
第三部分 黄体酮热熔胶透皮贴剂皮肤用药安全性研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结果
        2.1 皮肤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2.2 皮肤刺激性试验结果
        2.3 皮肤过敏性试验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部分 黄体酮贴剂质量标准及稳定性研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实验仪器与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结果
        2.1 鉴别
        2.2 有关物质
        2.3 释放度
        2.4 含量及含量均匀度测定
        2.5 黏附性
        2.6 微生物限度检查
        2.7 初步稳定性试验
        2.8 黄体酮热熔压敏胶透皮贴剂质量标准
    3 讨论
        3.1 鉴别
        3.2 样品的前处理
        3.3 有关物质测定
        3.4 释放度测定
    4 小结
第五部分 黄体酮贴剂的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仪器与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数据处理及药代动力学参数的计算
    2 结果
        2.1 待测物定量离子対的选择
        2.2 方法学验证
        2.3 体内药代动力学结果
    3 讨论
        3.1 黄体酮及其代谢物的测定
        3.2 受试制剂的选择
        3.3 参比制剂的选择
        3.4 给药剂量的选择
        3.5 体内黄体酮干扰的消除
        3.6 质谱条件的选择
        3.7 选择测定物质
        3.8 样品预处理方法的选择
        3.9 提取溶剂的考察
        3.10 黄体酮贴剂作用机制探讨
        3.11 生物利用度
    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9)HR-5渗透泵控释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HR-5
        1.2.1 理化与吸收代谢参数
        1.2.2 作用机制
        1.2.3 适应症
        1.2.4 市场与现状
    1.3 口服渗透泵药物控释技术
        1.3.1 提出与发展
        1.3.2 释药机理
        1.3.3 影响因素与关键技术
第2章 处方前研究
    2.1 仪器与试药
    2.2 最大吸收波长的确立
    2.3 溶解度的测定
    2.4 释放度检测方法的建立
        2.4.1 溶液制备
        2.4.2 释放度测定方法
        2.4.3 方法学考察
        2.4.4 释放条件的考察
    2.5 含量检测方法的建立
        2.5.1 溶液制备
        2.5.2 色谱条件
        2.5.3 方法学考察
        2.5.4 含量均匀度测定方法
    2.6 有关物质检测方法的建立
        2.6.1 溶液配制
        2.6.2 色谱条件
        2.6.3 方法学考察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处方工艺研究
    3.1 仪器与试药
    3.2 制备工艺流程
    3.3 处方工艺筛选
        3.3.1 片芯处方工艺考察
        3.3.2 衣膜处方工艺考察
        3.3.3 孔径考察
    3.4 处方工艺验证
    3.5 质量对比研究
        3.5.1 外观
        3.5.2 检查
    3.6 本章小结
        3.6.1 片芯考察
        3.6.2 衣膜考察
        3.6.3 质量研究
第4章 稳定性研究
    4.1 仪器与试药
    4.2 考察项目
    4.3 影响因素试验
    4.4 加速试验
    4.5 长期试验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体内药动学研究
    5.1 仪器与试药
    5.2 样品制备
        5.2.1 血样采集
        5.2.2 血浆样品处理
    5.3 样品检测
        5.3.1 检测条件
        5.3.2 检测结果
        5.3.3 药动参数计算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枸橼酸苯海拉明口腔崩解片制备及其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枸橼酸苯海拉明及其制剂研究进展
    1.2 固体掩味技术研究进展
    1.3 口腔崩解片研究进展
第2章 绪论
    2.1 研究目的和意义
    2.2 研究内容
第3章 枸橼酸苯海拉明原料药合成工艺研究
    3.1 仪器与试药
    3.2 方法与结果
    3.3 讨论
第4章 枸橼酸苯海拉明原料药含量测定方法比较
    4.1 仪器与试药
    4.2 方法与结果
    4.3 讨论
第5章 枸橼酸苯海拉明-离子交换树脂复合物制备及评价
    5.1 仪器与试药
    5.2 方法与结果
    5.3 讨论
第6章 枸橼酸苯海拉明口腔崩解片制备
    6.1 仪器与试药
    6.2 方法与结果
    6.3 讨论
第7章 枸橼酸苯海拉明口腔崩解片质量评价
    7.1 仪器与试药
    7.2 方法与结果
    7.3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文章和申请的专利

四、对盐酸苯海拉明霜处方的改进及质量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盐酸氟桂利嗪及其中间体的固液相平衡及口崩片制备工艺的初步研究[D]. 李明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
  • [2]基于JAK1/STAT3通路探讨瑶医清疹方对慢性荨麻疹小鼠的影响及作用机制[D]. 张国鹏.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3]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硼黄栓中盐酸苯海拉明和呋喃唑酮的含量[J]. 李云霞,周娜,王波云,刘建芳,戴卫红.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9(07)
  • [4]仿制药吲达帕胺口服固体制剂的生物等效性研究[D]. 刘珊珊.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5]盐酸苯环壬酯缓释贴片的药学研究[D]. 廖诗琴. 南方医科大学, 2018(01)
  • [6]麝香壮骨微乳的制备及抗炎镇痛作用研究[D]. 王秀环. 山西中医学院, 2016(03)
  • [7]马来酸阿塞那平舌下膜的制备及体内外评价[J]. 陈芳,杨柳榴,周臻,王兵,丁存刚.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15(08)
  • [8]黄体酮热熔压敏胶透皮贴剂的设计及评价[D]. 陶虹. 新疆医科大学, 2015(05)
  • [9]HR-5渗透泵控释片的研究[D]. 狄忠. 武汉工程大学, 2013(03)
  • [10]枸橼酸苯海拉明口腔崩解片制备及其评价[D]. 陈立. 西南大学, 2013(12)

标签:;  ;  ;  ;  ;  

盐酸苯海拉明乳膏处方的改进与质量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