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毛蒟镇痛作用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杨艳,韦余,王玉和,粟毅[1](2016)在《黔产毛蒟挥发油抗炎镇痛活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黔产毛蒟挥发油的抗炎镇痛活性。方法:将5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模型组(生理盐水)、黔产毛蒟挥发油低(0.125 ml/100 ml)、中(0.25 ml/100 ml)、高浓度组(0.5 ml/100 ml)和阿司匹林组(3 mg·ml-1)。观察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和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以评价黔产毛蒟挥发油的抗炎作用;对醋酸致小鼠疼痛和热刺激致痛的影响,以评价黔产毛蒟挥发油的镇痛作用。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挥发油中、高浓度组、阿司匹林组的耳肿胀度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挥发油高浓度组和阿司匹林组能有效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挥发油中、高浓度组、阿司匹林组能有效抑制小鼠扭体次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同时挥发油高浓度组能有效减缓小鼠痛阈值(P<0.05或P<0.01)。结论:黔产毛蒟挥发油具有较好的抗炎镇痛活性。
郑元坤[2](2021)在《毛蒟化学成分与抗炎活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毛蒟(Piper puberulum)属于胡椒科(Piperaceae)胡椒属(Piper)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广西、广东及南部沿海各岛屿,在《中国瑶药学》中被称为丢柄端,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痛、脘腹疼痛、头痛、痛经等疾病。研究表明,毛蒟中主要含生物碱类、萜类、木脂素类和其他类化学成分,具有镇痛、抗炎和抗血小板聚集等活性。本论文对毛蒟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运用大孔树脂、硅胶、MCI柱、C18反相柱、Sephadex LH-20和半制备型HPLC等色谱技术,分离得到73个化合物,包括31个生物碱类(1-11,19-38),9个木脂素类(12-15,39-43),20个萜类(16-17,44-61),13个其他类化合物(18,62-73)。其中化合物1-11为生物碱类新化合物,化合物12-15为木脂素类新化合物,化合物16-17为萜类新化合物,化合物18为其他类新化合物。利用现代波谱方法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puberulumines A-K(1-11),puberulin E(12a/12b),piperneolignan E(13a/13b),puberulins F-G(14-15),piperterpenes A-B(16-17),2-甲氧基苯甲酸-7-O-β-D-(6′-乙酰基)-葡萄糖苷(18),semiimmersumine A(19),semiimmersumine B(20),liriodenine(21),norcepharadione B(22),piperolactam A(23),piperolactam B(24),赛法酮(25),piperolactam C(26),aristololactam II(27),aduncamide(28),houttuynamide A(29),N-顺式阿魏酰基酪胺(30),N-反式阿魏酸酪胺(31),N-顺式芥子酰酪胺(32),N-反式芥子酰酪胺(33),N-(对香豆酰基)-酪胺(34),N-trans-feruloil-3′-O-metoxidopamina(35),1,2-dihydro-6,8-dimethoxy-7-hydroxy-1-(3,5-dimethoxy-4-hydroxyphenyl)-Nl,N2-bis-[2-(4-hydroxyphenyl)ethyl]-2,3-naphthalene dicarboxamide(36),1-(m-methoxycinnamoyl)pyrrolidine(37),N-异丁基-2E,4E-癸二烯酰胺(38),neotaiwanensol B(39),nudibaccatumin A(40),piperneolignan D(41),diallylcatechol(42),neotaiwanensol A(43),6α-etoxieudesm-4(15)-eno-1β-ol(44),litseagermacrane(45),10α-hydroxycadin-4-en-15-al(46),10β,15-hydroxy-α-cadinol(47),1β-hydroxy-4(15),5E,10(14)-germacratriene(48),4α-hydroxy-10β-ethoxy-1β,5α(H)-guai-6(7)-ene(49),(+)-aphanamol I(50),1α-hydroxyisodauc-4-en-15-al(51),isodauc-6-ene-10β,14-diol(52),4-epi-isodauc-6-ene-10β,14-diol(53),(3R*,3a S*,8S*,8a S*)-1,2,3,3a,6,7,8,8a-octahydro-8-hydroxy-8a-methyl-3-(1-methylethyl)-5-azu lenemethanol(54),5-epi-oposit-4(15)-eno-1β,7-diol(55),(7R*)-opposit-4(15)-ene-1β,7-diol(56),4-megastigmen-3,9-dione(57),(3R,6R,7E)-3-hydroxy-4,7-megastigmadien-9-one(58),(3S,5R,6S,7E)-3,5,6-trihydroxy-7-megastigmen-9-one(59),pressafonin A(60),pressafonin B(61),3,4-二羟基-1-丙烯基苯(62),3,4-(1-丙烯基)-苯二酸二乙脂(63),5-甲氧基-3,4-(1-丙烯基)-苯二酸二乙脂(64),肉桂酸(65),nudibaccatumin B(66),(+)-5-hydroxy-3,4-dimeth-yl-5-pentylfuran-2(5H)-one(67),吲哚醛(68),咖啡醛(69),8-(5′-oxo-2′,5′-dihydrofuran-2′-yl)-octanoic acid(70),12-氧-十八二烯酸甲酯(71),methyl-(+)(3R,4E,6Z,15E)-3-methoxyoctadecatrienoate(72),亚麻酸甲酯(73)。生物碱类化合物7-11为旋转异构体,通过偶合常数和NOESY谱确定了它们的相对构型,进一步通过单晶X-衍射和实验ECD曲线的比较,确定了它们的绝对构型。混旋体12和13用Daicel Chiralpak AD-H手性柱进行分析及分离,进一步通过单晶X-衍射、实验和计算ECD曲线的比较,确定了它们的绝对构型。化合物16-18通过偶合常数和NOESY谱确定了它们的相对构型,化合物18进一步通过酸水解及测定其旋光值确定了其糖部分的构型。采用Griess法测定生物碱类化合物1-11和19-38的体外抗神经炎症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3,5,10-11,20-23,26-31,34和38对LPS激活的BV-2小胶质细胞NO的释放具有抑制作用,其IC50值在0.93-45.00μM(阳性对照MINO 15.00±1.80μM)。化合物3,5,10,20,21,23,26,27,34的IC50值均低于阳性对照组,尤其是化合物27,其IC50值为0.93μM。同时采用Griess法测定木脂素类和萜类化合物12-17和39-61的体外抗神经炎症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12a,16-17,40,42,44-48,50-51,53-54,56-61对LPS激活的BV-2小胶质细胞NO的释放具有抑制作用,其IC50值在2.16-34.90μM(阳性对照MINO 27.25±7.06μM)。化合物12a,17,40,42,46-48,50,54和58-61的IC50值均低于阳性对照组,尤其是化合物60,其IC50值为2.16μM。从毛蒟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大部分为酰胺类生物碱,部分为萜类化合物,少数为木脂素类和其他类化合物。生物碱类化合物的体外抗炎活性研究表明,含有亚甲二氧基基团的阿朴啡类或马兜铃酸内酰胺类生物碱均能显著抑制BV-2细胞释放NO,其IC50值均低于阳性对照药,表明亚甲二氧基为抗神经炎症的关键药效团。
黎政[3](2020)在《山蒟、毛蒟和小叶九里香精油农用活性研究》文中指出山蒟(Piper hancei Maxim)为胡椒科胡椒属植物,是常见的中草药,毛蒟(Piper puberulum(Benth.)Maxim)为胡椒目、胡椒科、胡椒属藤本灌木。小叶九里香(Murraya microphylla)为芸香科九里香属常绿植物。以水蒸气蒸馏法从山蒟叶和藤中提取精油,从毛蒟整株干燥粉碎物中提取到精油,从小叶九里香叶中干燥叶中提取精油,GC-MS测定精油的主要成分,从山蒟中共鉴定出42种成分,其中蛇麻烯(13.624%),石竹稀(13.319%),反-(+)-橙花叔醇(12.507%),萘(8.525%),石竹稀氧化物(6.404%),喇叭茶醇(6.374%),桧醇(6.350%)七种成分含量较高。为寻找精油中熏蒸活性成分,柱层析法对山蒟精油进行分离,一共分离出51个馏分,经GC-MS鉴定,共鉴定出13个主要成分。从毛蒟精油共鉴定出31种成分,其中α-可巴烯(2.870%)、β-瑟林烯(1.517%)、α-石竹烯(2.991%)、β-榄香烯(1.847%)、1,2,3,5,6,8a-六氢-4,7-二甲基-1-(1-甲基乙基)萘(2.320%)、石竹素(1.635%)、十七烷(2.514%)、β-石竹烯(22.264%)、大根香叶烯(2.830%)9种成分含量较高。从小叶九里香共鉴定出30种成分,其中石竹烯(20.357%)、品烯-4-羟基(11.604%)、γ-萜品烯(8.735%)、β-水芹烯(7.244%)、(+)-2-蒈烯(6.951%)、γ-榄香烯(6.028%)、蛇麻烯(5.599%)七种成分含量较高。为寻找精油中熏蒸抑菌活性成分,柱层析法将小叶九里香精油进行分离,一共分离出59个馏分,经GC-MS鉴定.共鉴定出15个主要成分。该论文研究了山蒟精油对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 Herbst)成虫的熏蒸活性,运用三角瓶密闭熏蒸法,测得山蒟精油对赤拟谷盗成虫熏蒸毒杀的效果十分明显,尤其在熏蒸处理时间为24、48、72、96 h之后,其LC50值分别为357.33、322.52、145.82、91.07μL/L air。在处理24、48、72、96 h,石竹烯的LC50值分别为1833.83、37.95、26.52、24.49μL/L air。石竹烯的测定结果表明:在处理24、48、72、96 h,LC50值分别为1487.94、97.72、65.22、24.53μL/L air。蛇麻烯LC50值分别为1757.77、104.50、73.66、53.62μL/L air。桧醇的LC50值分别为547.03、38.32、20.33、12.00μL/L air,萘的LC50值分别为1131.16、445.44、242.40、32.68μL/L air,反-(+)-橙花叔醇的LC50值分别为1419.73、1037.41、114.03、53.19μL/L air,结果表明:蛇麻烯、石竹稀、反-(+)-橙花叔醇、萘、石竹稀氧化物及桧醇的熏杀效果较好,尤以桧醇的效果最好。利用三角瓶密闭熏蒸的方法,通过测定,得出毛蒟精油对赤拟谷盗成虫的熏蒸毒杀的活性结果。在熏蒸赤拟谷盗成虫24、48、72、96 h,LC50分别为345.16、309.16、127.37、86.52μL/L air,效果最好的为96 h,其LC50为86.52μL/L air。试验的结果表明,毛蒟精油熏蒸对赤拟谷盗有十分明显的熏蒸毒杀活性。在9种精油成分中,以β-石竹烯对赤拟谷盗成虫的熏杀作用最强,熏蒸24、48、72、96 h的死亡率分别为76.67、86.67、96.67、100.00%,明显比其他8种精油成分效果好,其次为α-石竹烯,熏蒸24、48、72、96 h的死亡率分别为46.67、76.67、96.67、100.00%,明显比其他7种精油成分好(P<0.05),β-石竹烯和α-石竹烯在速效性上超过其他7种精油成分,都表现出较好的速效性。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小叶九里香精油和其分离成分对芒果炭疽病菌的熏蒸抑菌活性,小叶九里香精油对芒果炭疽病菌的熏蒸抑制效果明显,ED50为63.30μL。对小叶九里香精油分离成分进行熏蒸抑菌活性筛选的试验中石竹烯、1-甲基-4-(1-甲基乙基)-环己烯、二环[3.1.0]正己烷-2-羟基-2-甲基-5-(1-甲基乙基)-(1a-2a-5a)、品烯-4-羟基等成分熏蒸抑菌效果十分明显。在20μL剂量下抑菌率分别为16.8、100、40.2、52.6%。分别对上述成分进行毒力测定得出ED50分别为312.46、3.24、32、23.69μL。其中有效成分中品烯-4-羟基对芒果炭疽病菌的抑菌效果表现最佳。
谢凤凤,曾锦燕,曾祥燕,蔡毅[4](2015)在《毛蒟挥发油测定及其贮存期考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广西产毛蒟中挥发油,GC-MS法测定挥发油中β-石竹烯含有量,并对其最佳贮存期进行考察。方法挥发油的分析色谱柱为HP-5MS(30 m×0.25 mm,0.25μm);程序升温;载气为氦气;水杨酸甲酯为内标物。结果挥发油得油率在0.23%1.64%之间,贮存1年后其下降率为22.68%,1.5年后下降率为41.63%;β-石竹烯在0.033 90.542 4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6),平均回收率为98.5%(RSD=2.0%,n=6);β-石竹烯含有量在31.363 8338.957 2 mg/m L之间,一年后其下降率为35.03%,一年半后下降率为44.53%。结论建议毛蒟的贮存时间不超过1年。
吴芹,金美林,徐亚沙,沈刚,陶娜,陆远富,徐云燕,刘杰,石京山[5](2016)在《毛蒟水提物对CCl4所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毛蒟水提物对CCl4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毛蒟水提物低、高剂量组,采用CCl4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观察毛蒟水提物对模型组小鼠血清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小鼠肝脏指数和肝组织中Egr-1、TNF-αmRNA表达的影响,以及肝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结果毛蒟水提物给药组可明显降低CCl4所致肝损伤小鼠血清中AST、ALT的活性(P<0.01),降低肝脏组织中Egr-1和TNF-αmRNA的表达水平(P<0.05);可明显改善CCl4所致肝脏病理细胞损伤,炎症细胞明显减少,且高剂量组更为显著。结论毛蒟水提物对CCl4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Egr-1和TNF-α等炎症通路因子的表达有关。
丁雁南,杨艳,李姣[6](2019)在《黔产毛蒟挥发油对油酸致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文中提出为研究黔产毛蒟挥发油在油酸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实验将雄性成年清洁级SD大鼠按照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油酸模型组和毛蒟挥发油组(0.125、0.25、0.5 mL/kg)。油酸模型组大鼠采用右侧颈静脉注射油酸0.2 mL/kg形成急性肺损伤模型;毛蒟挥发油组大鼠在油酸造模前30分钟静脉注射毛蒟挥发油;建模4 h后处死,留取标本。观察各组肺组织病理学形态并进行肺损伤评分,同时测定血气分析值、右下肺湿干重、肺通透指数以及肺泡灌洗液中TNF-α、IL-6和IL-1β炎症因子的含量,最后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p38MAPK和p-p38MAPK蛋白的表达量。结果表明大鼠PaO2和PaO2/FiO2在油酸模型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右下肺湿干重、肺通透指数以及肺泡灌洗液中TNF-α、IL-6和IL-1β炎症因子的含量在油酸模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油酸模型组肺组织病理学显示肺损伤明显;毛蒟挥发油组上述指标较油酸模型组明显减轻。p-p38MAPK蛋白表达量在油酸模型组中明显高于对照组,而p-p38MAPK蛋白表达量在毛蒟挥发油组中明显低于油酸模型组。实验证明黔产毛蒟挥发油能够通过抑制p38MAPK通路减少急性肺损伤炎症因子的产生,对急性肺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蔡毅,谢凤凤,颜萍花,甘日呈,朱华[7](2015)在《不同产地毛蒟挥发油的GC-MS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对5个不同产地的毛蒟挥发油进行分析研究。方法:用GC-MS法分析测定毛蒟挥发油。结果:各产地的挥发油成分差异较大,其中,石竹烯、α-石竹烯、橙花叔醇2为共有成分。新鲜药材挥发油得油率及化学组分含量均较高。结论:不同产地毛蒟挥发油含量及成分差异性大,易受产地、采收季节、储藏时间等多种因素影响,其规律有待进一步研究。
孙绍美,於兰,刘俭,宋玉梅,宋洁,王圣平,冯毓秀[8](1998)在《海风藤及其代用品药理作用的比较研究》文中指出选择经典的实验指标,对海风藤及其3种代用品山蒟、石楠藤及毛蒟的药理作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海风藤、山蒟和毛蒟在抗炎、镇痛和抗血小板聚集方面均有效,其中海风藤作用最强,其次为山蒟、毛蒟。石楠藤没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其抗血小板聚集及止痛作用稍强于毛蒟。
胡隽[9](2019)在《海风藤油止痛温控贴膏剂的制备工艺及其质量控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目前,患有风湿性关节炎疾病的人数显著增加,患者要忍受该疾病所带来的种种困扰。该疾病的临床表现有出现肌肉疼痛的症状、出现了雷诺氏征的情况、出现不规律性发热症状、自身抗体血压指标出现了异常的现象以及出现皮肤黏膜损害的症状等。现代研究表明风湿性关节炎是免疫变态反应的一种,且它是一种慢性病,患者病程较长,会表现出慢性消耗的特征。患有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由于关节疼痛,使得人体关节活动量有所降低,患者所遭受的疼痛折磨,也严重打击了患者的精神。因此研究中药制剂来缓解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症状,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胡椒科,胡椒属的植物风藤的干燥藤茎,即海风藤,属于祛风湿舒筋活络药。它的功效是祛风除湿、通经活络。主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以及风湿寒痹,筋脉挛急。现代的药理研究发现,海风藤挥发油具有抗炎镇痛作用,且海风藤挥发油被吸收入血后有免疫调节作用。因此,从海风藤中提取出海风藤挥发油用于制剂,结合风湿性关节炎疾病的特点,制备成水凝胶贴膏剂作用于患者关节部位,以缓解患者的病痛。本论文主要研究海风藤挥发油的提取工艺以及它的化学成分,并对挥发油的质量进行控制。优化海风藤油止痛温控贴膏剂的最佳处方,将水凝胶贴膏剂与加热装置合理地结合在一起,发挥更好的作用,并对其质量进行控制。方法:(1)应用单因素试验结合以提取率和共有峰总面积为评价指标的正交试验筛选出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海风藤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2)依照筛选出的最佳提取工艺,提取海风藤挥发油,运用GC-MS法分析出化学成分以及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3)运用GC法测定海风藤挥发油中有效成分榄香素的含量,对海风藤挥发油的质量进行控制。(4)建立海风藤挥发油HPLC指纹图谱,对海风藤挥发油的质量进行控制。(5)确定出水凝胶贴膏剂处方中各组分的加入顺序,使得基质能成型。(6)以综合感官评分(外观性状,渗布程度,涂展性)为指标,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进行单因素试验,考察每种物料的用量范围。(7)确定出处方每种物料的大致范围,选取组成中最为重要的4个成分,骨架材料,交联剂,交联调节剂,保湿剂,即NP700,甘羟铝,酒石酸,甘油的用量作为响应面模型设计的考察变量,以水凝胶贴膏剂的药物24h的单位面积累计透过量为评价指标,应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处方中组分的用量。(8)用筛选出的水凝胶贴膏剂的最佳处方进行制备,并与加热装置相结合,得海风藤油止痛温控贴膏剂,后进行外观检查,考察含膏量、赋形性、耐热性、有效成分榄香素的含量。(9)运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法测定海风藤油止痛温控贴膏剂的体外释放度,并绘制体外释放曲线。结果:(1)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海风藤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是海风藤药材切成短段,加水量为5倍药材量,浸泡时间0.5h,提取时间6h。(2)GC-MS法鉴定出35种化合物的存在。鉴定出的成分占总挥发油的52.28%。其中含量较高的化合物是榄香素(9.56%)、2,4,5-三甲氧基-1-丙烯基苯(4.18%)、γ-榄香烯(2.03%)、d-荜澄茄烯(2.65%)、3,7,11,11-四甲基双环[8.1.0]2,6-十一碳烯(8.65%)、皮蝇磷(6.13%)、(1R)-(+)-α蒎烯(2.12%)。(3)GC法测得海风藤挥发油的榄香素含量为3.77%。(4)10批海风藤挥发油的HPLC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大于0.95。(5)海风藤油止痛温控贴膏剂中膏体处方组成的加入顺序为顺序四即把聚丙烯酸钠NP700和甘羟铝加入到烧杯中,然后倒入甘油,搅拌10min作为A相。再把酒石酸溶解在蒸馏水中,然后加入PVPK90,放置一晚,使PVPK90溶胀充分,作为B相。C相是海风藤挥发油无水乙醇溶液。然后把B相和C相同时加入到A相中搅拌20min,涂布在无纺布上,即得。(6)单因素试验确定出处方基质大致用量为聚丙烯酸钠NP700 13g,甘羟铝0.10.3g,酒石酸0.20.4g,甘油913g,PVPK90 0g,蒸馏水15.00g,挥发油0.19ml,无水乙醇0.19ml。(7)应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出的最佳处方为聚丙烯酸钠NP700 2.01g,甘羟铝0.3g,酒石酸0.4g,甘油13g,海风藤挥发油0.19ml,无水乙醇0.19 ml,蒸馏水15g。单位面积药物累积透过量的模型预测值是17.97μg/cm2,实际值为17.91μg/cm2。(8)外观检查:膏体的颜色均匀,柔软适中,薄厚一致,稠度适宜,并且没有颗粒,气泡较少,没有出现渗布的情况。海风藤油止痛温控贴膏剂的含膏量为21.14g/100cm2,海风藤油止痛温控贴膏剂的赋形性良好,耐热性好,且海风藤油止痛温控贴膏剂的有效成分含量为0.176mg/g。(9)通过拟合可知,水凝胶贴膏在37℃下的释药机制与Ritger-Peppas方程最相符(无加热装置)。水凝胶贴膏在47℃下的释药机制与Ritger-Peppas方程最相符(模拟有加热装置)。结论:(1)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海风藤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的验证试验中的挥发油提取率、共有峰总面积的RSD值均小于2%,表明最佳提取工艺稳定可靠。(2)GC-MS法鉴定出含量最高的化学成分是榄香素,且它的药理作用是止痛,故将榄香素视为海风藤挥发油的有效成分。(3)运用GC法测定海风藤挥发油中有效成分榄香素的含量,该方法的专属性良好,精密度良好,重复性良好,回收率良好,可以用于海风藤挥发油的质量控制。(4)建立海风藤挥发油的HPLC指纹图谱的方法,该方法专属性良好,精密度良好,重复性良好,可以用于海风藤挥发油的质量控制。(5)海风藤油止痛温控贴膏剂中膏体处方组成的加入顺序的不同会决定基质能否成型,以及成型后外观性状能否符合要求。(6)根据外观性状的要求以及制备的难易程度来初步确定处方中各组分的大致用量。(7)应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确定出最佳的处方用量。(8)海风藤油止痛温控贴膏剂的外观检查,含膏量,赋形性,耐热性均符合要求。有效成分含量的测定方法可靠,准确,操作可行方便,可以用于海风藤油止痛温控贴膏剂的质量控制。(9)海风藤油止痛温控贴膏剂的释药机制与Ritger-Peppas方程最相符,在加热状态下,贴膏剂的药物透皮释放度有所提高,且局部温热更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疼痛。
薛强[10](2020)在《药用植物丁公藤和金银花活性成分及其混伪品鉴别研究》文中提出药用植物丁公藤和金银花都是被广泛使用的传统中药材。丁公藤(Erycibe schmidtii Craib)为旋花科(Convolvulaceae)丁公藤属(Erycibe)多年生藤本植物,主要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炎症疾病。由于丁公藤野生资源的过度采伐,使得市场上出现了很多丁公藤的混伪品。然而,关于丁公藤及其混伪品的物质组成和抗炎活性的研究仍不够完善。而且丁公藤资源匮乏,亟需一种替代品来缓解其资源短缺的现状。而这些混伪品中哪些是能够替代丁公藤的,它们的抗炎指示物和抗炎机制如何尚不清楚。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为忍冬科(Caprifoliaceae)忍冬属(Lonicera)多年生藤本植物,又名金银花,被广泛用于抗菌、抗氧化、抗炎和抗癌。自2010年起,《中国药典》将灰毡毛忍冬、红腺忍冬、华南忍冬或黄褐毛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归为山银花,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初开的花归为金银花。然而,在这之前,所有上述物种的干燥花蕾或初带的花都称为金银花,并没有金银花和山银花之分。前人关于金银花与山银花的研究多集中于特征化合物含量上的比较,对于其他差异化合物的研究仍不够完善。再者,金银花也是一种重要的观赏性植物,其花初开为白色,渐变为黄色,黄白相映,十分迷人。然而,关于其花色变化的物质和分子基础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测定和比较丁公藤及其混伪品的物质组成,抗氧化和抗炎活性,建立HPLC指纹图谱,从而筛选出有效的替代品;并通过大孔树脂对替代品的粗提物进行分离纯化,以及物质组成,抗氧化和抗炎活性测定,从中筛选出抗炎生物指示物;利用液相-高分辨质谱和气相色谱质谱测定和比较金银花与山银花非挥发性次生代谢产物以及挥发性成分;采用转录组和靶向代谢组联合分析揭示金银花花色变化的分子和物质基础。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与丁公藤E.schmidtii Craib(S1)相比,大果飞蛾藤Porana sinensis Hemsl.(S2)、近无毛飞蛾藤P.sinensis Hemsl.var.delavayi(Gagn.et Courch.)Rehd.(S3)、青江藤Celastrus hindsii Benth.(S4)和羊角藤Morinda umbellata L.(S5)具有更高或相近的总酚,总黄酮和总单宁含量、DPPH,ABTS和ORAC抗氧化能力、以及三个标志化合物东莨菪苷,东莨菪内酯和绿原酸的含量,并具有较高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其他五个混伪品,青风藤Illigera parviflora Dunn(S6)、百眼藤Morinda parvifolia Bartl.ex DC.(S7)、毛蒟Piper puberulum(Benth.)Maxim.(S8)、海风藤P.kadsura(Choisy.)Ohwi(S9)和瘤枝微花藤Iodes seguini(Levl.)Rehd.(S10)被鉴定为绝对的伪品。进一步的RAW264.7细胞抗炎实验表明,大果飞蛾藤和近无毛飞蛾藤在抑制NO释放和炎症因子相关蛋白i NOS、COX-2、IL-6和IL-1β的m RNA表达活性上比丁公藤更强,因此大果飞蛾藤(S2)和近无毛飞蛾藤(S3)被筛选出作为丁公藤最好的潜在替代品。(2)由于近无毛飞蛾藤是大果飞蛾藤的变种,再加上市场上主要流通的丁公藤混伪品也是大果飞蛾藤,所以我们对大果飞蛾藤开展了进一步研究。通过UPLC-QTOF-MS分析了采用最优的提取溶剂(80%甲醇)提取的大果飞蛾藤粗提物(CE),首次从中鉴定出了23个酚类化合物。进一步采用D101大孔树脂对粗提物分馏,得到了两个馏分Fr.I和Fr.II,其中Fr.II比Fr.II+Fr.I富集了更多的总酚,总黄酮和缩合单宁,且具有更高的抗氧化活性,其次是CE和Fr.I,表明CE中可能还含有某些抗氧化能力较低的化合物。抗炎活性显示CE的抗炎能力要高于Fr.I和Fr.II,说明CE中可能存在一些抗氧化能力较低但抗炎活性较强的化合物,或者一些具有协同作用的化合物没有被分馏在一起。九个主要酚类的定量结果显示咖啡酸、3-、4-和5-咖啡酰奎尼酸富集在Fr.I中;东莨菪苷、东莨菪内酯以及3,5-、3,4-和4,5-二咖啡酰奎尼酸富集在Fr.II中。通过进一步的实验排除了所提出的协同作用,但由于CE中那些化合物的稀有含量限制了进一步的研究。最终对这九个主要的酚类物质进行抗炎活性评价,结果显示3,5-、3,4-和4,5-二咖啡酰奎尼酸具有最好的抗炎活性,可作为大果飞蛾藤的抗炎指示物。(3)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和超临界CO2萃取得到了忍冬花和灰毡毛忍冬花甲醇提取物和挥发油,分析结果显示灰毡毛忍冬花甲醇提取物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以及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亚铁离子螯合能力三种抗氧化活性显著高于忍冬花,而灰毡毛忍冬花挥发油的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活性显著低于忍冬花。通过对忍冬花和灰毡毛忍冬花甲醇提取物进行UPLC-Q Exactive Orbitrap-MS分析,一共定性了54个化合物,OPLS-DA分析表明灰毡毛忍冬皂苷乙、灰毡毛忍冬皂苷甲、灰毡毛忍冬次皂苷乙、川续断皂苷VI、断氧马钱子酸和断氧马钱子苷具有最大的差异倍数,被推荐用来区分忍冬花和灰毡毛忍冬花。通过GC-MS从忍冬花和灰毡毛忍冬花挥发油中共鉴定出了64个挥发性化合物,OPLS-DA分析表明邻苯二甲酸二辛酯、苯甲酸苯乙酯、单硫辛基甘油三甲基硅醚、生育酚醋酸酯、月桂酸己酯、异岩藻甾醇和苯基丁酸可以用来区分忍冬花油和灰毡毛忍冬花油。(4)为了探究不同发育时期金银花着色的分子基础和代谢机制,对六个发育时期的金银花进行了转录组测定,利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构建了金银花花青素生物合成,叶绿素代谢和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的调控网络。转录组结果表明金银花早期的花色是由花青素和叶绿素共同形成的,而晚期的金黄色是由类胡萝卜素主导的。对金银花幼花蕾期(S1),大白期(S4)和金花期(S6)进行的靶向类胡萝卜素代谢组分析表明金花中的α-胡萝卜素,γ-胡萝卜素和玉米黄质的总含量占其总类胡萝卜素含量的79.6%,表明它们是形成“金色”黄花的主要物质。
二、毛蒟镇痛作用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毛蒟镇痛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黔产毛蒟挥发油抗炎镇痛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仪器与试药 |
1.2 动物 |
1.3 实验方法 |
1.3.1 抗炎作用 |
1.3.2 镇痛作用 |
1.4 数据统计及分析 |
2 结果 |
2.1 黔产毛蒟挥发油的抗炎作用 |
2.2 黔产毛蒟挥发油的镇痛作用 |
3 讨论 |
(2)毛蒟化学成分与抗炎活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胡椒属植物生物碱类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
1 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研究概况 |
1.1 简单酰胺类生物碱 |
1.2 异丁基酰胺类生物碱 |
1.3 吡咯酰胺类生物碱 |
1.4 哌啶酰胺类生物碱 |
1.5 马兜铃内酰胺和异喹啉类生物碱 |
1.6 其他类生物碱 |
2. 胡椒属生物碱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
2.1 抗炎活性 |
2.2 镇痛和镇静活性 |
2.3 抗氧化活性 |
2.4 抗肿瘤活性 |
2.5 其他生物活性 |
3. 总结与讨论 |
第二章 毛蒟化学成分的研究 |
1. 新化合物结构鉴定 |
1.1 Puberulumine A (1) 结构鉴定 |
1.2 Puberulumine B (2) 结构鉴定 |
1.3 Puberulumine C (3) 结构鉴定 |
1.4 Puberulumine D (4) 结构鉴定 |
1.5 Puberulumine E (5) 结构鉴定 |
1.6 Puberulumine F (6) 结构鉴定 |
1.7 Puberulumine G (7) 结构鉴定 |
1.8 Puberulumine H (8) 结构鉴定 |
1.9 Puberulumine I (9) 结构鉴定 |
1.10 Puberulumine J (10) 结构鉴定 |
1.11 Puberulumine K (11) 结构鉴定 |
1.12 Puberulin E (12) 结构鉴定 |
1.13 Piperneolignan E (13) 结构鉴定 |
1.14 Puberulin F (14) 结构鉴定 |
1.15 Puberulin G (15) 结构鉴定 |
1.16 Piperterpene A (16) 结构鉴定 |
1.17 Piperterpene B (17) 结构鉴定 |
1.18 2-甲氧基苯甲酸-7-O-β-D-(6′-乙酰基)-葡萄糖苷(18)结构鉴定 |
2.已知化合物结构鉴定 |
2.1 Semiimmersumine A (19) 结构鉴定 |
2.2 Semiimmersumine B (20) 结构鉴定 |
2.3 Liriodenine (21) 结构鉴定 |
2.4 Norcepharadione B (22) 结构鉴定 |
2.5 Piperolactam A (23) 结构鉴定 |
2.6 Piperolactam B (24) 结构鉴定 |
2.7 赛法酮 (25) 结构鉴定 |
2.8 Piperolactam C (26) 结构鉴定 |
2.9 Aristololactam II (27) 结构鉴定 |
2.10 Aduncamide (28) 结构鉴定 |
2.11 Houttuynamide A (29) 结构鉴定 |
2.12 N-顺式阿魏酰基酪胺 (30) 结构鉴定 |
2.13 N-反式阿魏酸酪胺 (31) 结构鉴定 |
2.14 N-顺式芥子酰酪胺 (32) 结构鉴定 |
2.15 N-反式芥子酰酪胺 (33) 结构鉴定 |
2.16 N-(对香豆酰基)-酪胺 (34) 结构鉴定 |
2.17 N-trans-feruloil-3′-O-metoxidopamina (35) 结构鉴定 |
2.18 1,2-dihydro-6,8-dimethoxy-7-hydroxy-1-(3,5-dimethoxy-4-hydroxyphenyl)-Nl, N2-bis-[2-(4-hydroxyphenyl)ethyl]-2,3-naphthalene dicarboxamide(36)结构鉴定 |
2.19 1-(m-methoxycinnamoyl) pyrrolidine (37) 结构鉴定 |
2.20 N-异丁基-2E,4E-癸二烯酰胺 (38) 结构鉴定 |
2.21 Neotaiwanensol B (39) 结构鉴定 |
2.22 Nudibaccatumin A (40) 结构鉴定 |
2.23 Piperneolignan D (41) 结构鉴定 |
2.24 Diallylcatechol (42) 结构鉴定 |
2.25 Neotaiwanensol A (43) 结构鉴定 |
2.26 6α-etoxieudesm-4(15)-eno-1β-ol (44) 结构鉴定 |
2.27 Litseagermacrane (45) 结构鉴定 |
2.28 10α-hydroxycadin-4-en-15-al(46)结构鉴定 |
2.29 10β,15-hydroxy-α-cadinol (47) 结构鉴定 |
2.30 1β-hydroxy-4(15),5E,10(14)-germacratriene (48) 结构鉴定 |
2.31 4α-hydroxy-10β-ethoxy-1β,5α(H)-guai-6(7)-ene (49) 结构鉴定 |
2.32 (+)-aphanamol I (50) 结构鉴定 |
2.33 1α-hydroxyisodauc-4-en-15-al(51)结构鉴定 |
2.34 Isodauc-6-ene-10β,14-diol(52)结构鉴定 |
2.35 4-epi-isodauc-6-ene-10β,14-diol(53)结构鉴定 |
2.36 (3R*,3a S*,8S*,8a S*)-1,2,3,3a,6,7,8,8a-octahydro-8-hydroxy-8a-methyl-3- (1-methylethyl)-5-azulenemethanol(54)结构鉴定 |
2.37 5-epi-oposit-4(15)-eno-1β,7-diol (55) 结构鉴定 |
2.38 (7R*)-opposit-4(15)-ene-1β,7-diol (56) 结构鉴定 |
2.39 4-megastigmen-3,9-dione (57) 结构鉴定 |
2.40 (3R,6R,7E)-3-hydroxy-4,7-megastigmadien-9-one(58)结构鉴定 |
2.41 (3S, 5R, 6S, 7E)-3,5,6-trihydroxy-7-megastigmen-9-one(59)结构鉴定 |
2.42 Pressafonin A (60) 结构鉴定 |
2.43 Pressafonin B (61) 结构鉴定 |
2.44 3,4-二羟基-1-丙烯基苯(62)结构鉴定 |
2.45 3,4-(1-丙烯基)-苯二酸二乙脂 (63) 结构鉴定 |
2.46 5-甲氧基-3,4-(1-丙烯基)-苯二酸二乙脂 (64) 结构鉴定 |
2.47 肉桂酸 (65) 结构鉴定 |
2.48 Nudibaccatumin B (66) 结构鉴定 |
2.49 (+)-5-hydroxy-3,4-dimeth-yl-5-pentylfuran-2(5H)-one(67)结构鉴定 |
2.50 吲哚醛 (68) 结构鉴定 |
2.51 咖啡醛 (69) 结构鉴定 |
2.52 8-(5′-oxo-2′,5′-dihydrofuran-2′-yl)-octanoic acid (70) 结构鉴定 |
2.53 12-氧-十八二烯酸甲酯 (71) 结构鉴定 |
2.54 Methyl-(+)-(3R,4E,6Z,15E)-3-methox-yoctadecatrienoate(72)结构鉴定 |
2.55 亚麻酸甲酯 (73) 结构鉴定 |
第三章 毛蒟化学成分的抗炎活性研究 |
1 化合物抗炎活性测试 |
1.1 实验原理 |
1.2 实验材料 |
1.3 实验方法 |
1.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四章 实验部分 |
1.原料来源与鉴定 |
2 仪器、材料和试剂 |
2.1 仪器 |
2.2 材料和试剂 |
3.毛蒟的提取与分离 |
4.毛蒟中化合物的测定数据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新化合物谱图 |
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3)山蒟、毛蒟和小叶九里香精油农用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农药研究现状 |
1.2 植物精油杀虫、杀菌研究进展和前景 |
1.3 研究对象介绍及背景 |
1.3.1 山蒟研究概况 |
1.3.2 毛蒟研究概况 |
1.3.3 赤拟谷盗研究概况 |
1.3.4 山蒟、毛蒟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5 小叶九里香研究背景 |
1.3.6 芒果炭疽病菌研究背景 |
1.3.7 小叶九里香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1.1 供试植物 |
2.1.2 供试昆虫 |
2.1.3 供试病原菌 |
2.1.4 仪器设备 |
2.1.5 试剂 |
2.2 方法 |
2.2.1 山蒟、毛蒟和小叶九里香材料的前期处理 |
2.2.2 山蒟、毛蒟和小叶九里香精油的提取 |
2.2.3 山蒟、毛蒟和小叶九里香精油的色谱柱分离 |
2.2.4 GC-MS测定精油成分 |
2.2.5 山蒟、毛蒟精油对赤拟谷盗成虫的熏蒸活性测定 |
2.2.6 小叶九里香精油对芒果炭疽病菌的熏蒸毒力测定 |
2.2.7 山蒟、毛蒟和小叶九里香精油成分的活性筛选 |
2.2.8 山蒟和小叶九里香精油有效活性成分毒力测定 |
2.2.9 统计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山蒟、毛蒟和小叶九里香精油的提取 |
3.2 山蒟、毛蒟和小叶九里香精油成分分析 |
3.3 山蒟、毛蒟精油提取物对赤拟谷盗成虫的熏蒸毒力测定 |
3.4 小叶九里香精油提取物对芒果炭疽病菌熏蒸毒力测定 |
3.5 山蒟、毛蒟和小叶九里香精油成分熏蒸活性筛选 |
3.6 山蒟精油主要成分对赤拟谷盗成虫的熏蒸毒力测定 |
3.7 小叶九里香精油有效活性成分对芒果炭疽病菌毒力测定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毛蒟挥发油测定及其贮存期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1仪器与试药 |
2方法与结果 |
3讨论 |
(5)毛蒟水提物对CCl4所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 1 实验材料 |
1. 2 实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6)黔产毛蒟挥发油对油酸致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试验药物 |
1.2 动物 |
1.3 试剂 |
1.4 仪器 |
1.5 方法 |
1.5.1 动物模型和分组 |
1.5.2 血气分析和呼吸频率测定 |
1.5.3 右下肺湿干重比值和肺系数的测定 |
1.5.4 肺通透指数测定 |
1.5.5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TNF-α、IL-6和IL-1β炎症因子含量的测定 |
1.5.6 病理学检测 |
1.5.7 肺组织p-p38MAPK免疫组化测定 |
1.5.8 Western blot |
1.6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血气分析和呼吸频率的测定 |
2.2 右下肺湿干重比、肺系数和通透指数的比较 |
2.3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炎症因子含量的比较 |
2.4 肺组织病理学改变 |
2.5 肺组织p-p38MAPK免疫组化改变 |
2.6 Western blot测定肺组织p38MAPK蛋白表达 |
3 讨论 |
(7)不同产地毛蒟挥发油的GC-MS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仪器与材料 |
2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9)海风藤油止痛温控贴膏剂的制备工艺及其质量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前言 |
第一部分 海风藤挥发油的提取工艺研究 |
1 实验仪器与试药 |
1.1 实验仪器 |
1.2 药材与试剂 |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2.1 水蒸气蒸馏法 |
2.2 实验结果分析 |
2.3 实验验证 |
3 小结与讨论 |
第二部分 海风藤挥发油的质量控制研究 |
1 实验仪器与试药 |
1.1 实验仪器 |
1.2 药材与试剂 |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2.1 海风藤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
2.2 榄香素的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2.3 海风藤挥发油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 |
3 小结与讨论 |
第三部分 海风藤油止痛温控贴膏剂的制备工艺研究 |
1 实验仪器与试药 |
1.1 实验仪器 |
1.2 药材与试剂 |
2 实验结果与方法 |
2.1 海风藤油止痛温控贴膏剂处方组成加入顺序的考察 |
2.2 海风藤油止痛温控贴膏剂处方组成的用量范围的考察 |
3 小结与讨论 |
第四部分 海风藤油止痛温控贴膏剂的质量控制 |
1 实验仪器与试药 |
1.1 实验仪器 |
1.2 药材与试剂 |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2.1 海风藤油止痛温控贴膏剂的制备 |
2.2 外观检查 |
2.3 含膏量 |
2.4 赋形性 |
2.5 耐热性 |
2.6 海风藤油止痛温控贴膏剂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2.7 体外释放试验 |
3 小结与讨论 |
结语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 |
致谢 |
(10)药用植物丁公藤和金银花活性成分及其混伪品鉴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丁公藤研究概况 |
1.1.1 丁公藤的生物学特性 |
1.1.2 丁公藤的化学成分 |
1.1.3 丁公藤提取物的生物活性 |
1.1.4 丁公藤混伪品研究 |
1.2 金银花研究概况 |
1.2.1 金银花的生物学特性 |
1.2.2 金银花的化学成分 |
1.2.3 金银花提取物的生物活性 |
1.2.4 金银花及其混伪品研究 |
1.3 抗炎作用研究概况 |
1.3.1 抗炎药效评价方法 |
1.3.2 抗炎药物的作用机理 |
1.3.3 药用植物在炎症中的作用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2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2 丁公藤及其九种混伪品的酚类物质和抗炎活性的比较 |
2.1 实验材料、试剂及仪器 |
2.1.1 材料及试剂 |
2.1.2 实验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丁公藤及其九个混伪品中酚类物质的提取 |
2.2.2 丁公藤及其九个混伪品中总黄酮、总酚及总单宁的测定 |
2.2.3 丁公藤及其九个混伪品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测定 |
2.2.4 丁公藤及其九个混伪品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及三种标志化合物的定量分析 |
2.2.5 丁公藤及其四个混伪品提取物的抗炎活性评价 |
2.2.6 统计分析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丁公藤及其九种混伪品中酚类化合物含量的差异 |
2.3.2 丁公藤及其九种混伪品中抗氧化活性的差异 |
2.3.3 丁公藤及其九种混伪品HPLC指纹图谱和三种标志化合物的含量差异 |
2.3.4 通过比较抗炎活性来确定丁公藤的替代品 |
2.4 本章小结 |
3 大果飞蛾藤的生物活性酚类物质鉴定及其抗炎指示物筛选 |
3.1 实验材料、试剂及仪器 |
3.1.1 材料及试剂 |
3.1.2 实验仪器 |
3.2 实验方法 |
3.2.1 提取溶剂系统的优化 |
3.2.2 大果飞蛾藤酚类物质的分馏和纯化 |
3.2.3 酚类物质和抗氧化活性的测定 |
3.2.4 HPLC和 UPLC-QTOF-MS/MS分析 |
3.2.5 抗炎活性评价 |
3.2.6 统计分析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甲醇浓度对酚类物质提取率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3.3.2 优化的80%甲醇水溶液制备的粗提物(CE)中酚类物质的鉴定 |
3.3.3 粗提物(CE)的分馏及CE和它的两个组分的进一步表征 |
3.3.4 九个主要酚类化合物对LPS诱导的RAW264.7 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4 忍冬花与灰毡毛忍冬花的酚类物质和挥发性成分比较 |
4.1 材料、试剂及仪器 |
4.1.1 材料及试剂 |
4.1.2 实验仪器 |
4.2 实验方法 |
4.2.1 酚类物质的提取 |
4.2.2 挥发油的提取 |
4.2.3 酚类物质的测定 |
4.2.4 抗氧化活性的测定 |
4.2.5 粗提物的UPLC–Q Exactive Orbitrap–MS分析 |
4.2.6 挥发油的GC-MS分析 |
4.2.7 数据处理 |
4.2.8 统计分析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忍冬花与灰毡毛忍冬花中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比较 |
4.3.2 忍冬花与灰毡毛忍冬花抗氧化活性比较 |
4.3.3 忍冬花与灰毡毛忍冬花甲醇提取物中化学成分比较 |
4.3.4 忍冬花与灰毡毛忍冬花挥发油成分比较 |
4.4 本章小结 |
5 转录组学联合靶向代谢组学阐明不同发育时期金银花的花色变化 |
5.1 材料、试剂及仪器 |
5.1.1 材料及试剂 |
5.1.2 实验仪器 |
5.2 实验方法 |
5.2.1 光谱法测定总花青素、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 |
5.2.2 转录组学检测 |
5.2.3 靶向代谢组学检测 |
5.2.4 统计分析 |
5.3 结果 |
5.3.1 总花青素、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动态变化 |
5.3.2 转录组测序和差异基因的注释分析 |
5.3.3 与花色相关的基因的表达模型 |
5.3.4 花青素生物合成、叶绿素代谢和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相关的调控网络的构建 |
5.3.5 S1,S4和S6时期金银花花器官的类胡萝卜素图谱 |
5.4 讨论 |
5.4.1 金银花时间序列转录组分析 |
5.4.2 金银花花青素生物合成的调控网络 |
5.4.3 金银花叶绿素代谢的调控网络 |
5.4.4 金银花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的调控网络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
致谢 |
四、毛蒟镇痛作用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黔产毛蒟挥发油抗炎镇痛活性研究[J]. 杨艳,韦余,王玉和,粟毅. 中国药师, 2016(10)
- [2]毛蒟化学成分与抗炎活性的研究[D]. 郑元坤.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9)
- [3]山蒟、毛蒟和小叶九里香精油农用活性研究[D]. 黎政. 海南大学, 2020(04)
- [4]毛蒟挥发油测定及其贮存期考察[J]. 谢凤凤,曾锦燕,曾祥燕,蔡毅. 中成药, 2015(08)
- [5]毛蒟水提物对CCl4所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J]. 吴芹,金美林,徐亚沙,沈刚,陶娜,陆远富,徐云燕,刘杰,石京山.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16(01)
- [6]黔产毛蒟挥发油对油酸致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J]. 丁雁南,杨艳,李姣.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9(05)
- [7]不同产地毛蒟挥发油的GC-MS分析[J]. 蔡毅,谢凤凤,颜萍花,甘日呈,朱华. 中药材, 2015(02)
- [8]海风藤及其代用品药理作用的比较研究[J]. 孙绍美,於兰,刘俭,宋玉梅,宋洁,王圣平,冯毓秀. 中草药, 1998(10)
- [9]海风藤油止痛温控贴膏剂的制备工艺及其质量控制研究[D]. 胡隽.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9(09)
- [10]药用植物丁公藤和金银花活性成分及其混伪品鉴别研究[D]. 薛强.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1)